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班会活动记录【2篇】(小学班会记录表20篇简短)

如何写好小学生主题班会活动记录?看看吧。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的2篇小学班会活动记录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小学班会活动记录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班会活动记录范文 篇一

一、因年龄而异。考虑记录的适宜性

不同年龄的幼儿记录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在选用记录方法时就需要考虑适宜性。

小班幼儿在感知、注意、思维过程中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因此,小班幼儿宜选择形象有趣、简单的记录方式。比如,小班科学活动“掉下来啦”要求幼儿记录积木、树叶、鸡毛、纸片落下来的不同形态。如果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具体情境的刺激下。回忆实验过程并作个别记录,难以完成任务。因此,我们把物品下落的瞬间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回忆实验过程。再现实验现象,以帮助幼儿顺利地进行实验记录。同时采用了“结合情境,个别记录。集体呈现”的记录方式。即事先在记录纸上画上物品,贴在幼儿能够得着的展板上。指导幼儿对应地画上物体下落形态的线条,表示物品下落的样子。在这种直观、形象、可操作的记录过程中,小班幼儿做记录的兴趣和目的性明显获得提高。

中班幼儿注意力仍然比较容易涣散,缺乏专注实验的坚持性,实验研究的目的性也较差。因此,在开展记录活动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在设计个别记录表时要注意直观形象性。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开车”第一次教学时。我们设计了两个直观的跑道并用数字1、2标出高、底不同的跑道的记录表,只要求在汽车开得快的那条跑道上做记录,大部分幼儿都能准确记录,但在幼儿讲述时,1、2跑道与高、低跑道需要转换,幼儿讲述不清,该表格不利予幼儿表达结果。于是,在第二次教学时,我们将记录表修改为形象地画出高底不同的两个跑道的记录表,并创设幼儿真实可见的记录情境开展记录,幼儿都能按要求进行有效记录并在交流中准确表达。

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已经开始萌芽,观察、质疑、合作等能力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因而,大班的记录大多以表格、符号、标记为主,甚至还会涉及实验过程的流程性记录。相对而言,这阶段的记录比较抽象,更加突显幼儿的个性和思维轨迹。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不用手也行”中,幼儿做过实验以后,只需在自己设计的搬运方法后面记上成功与失败的符号即可。简洁、直观,符合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二、因内容而异。考虑记录的可操作性

在一节科学活动中,到底需要幼儿做什么记录呢?这就要因内容而异了。记录表的设计应考虑可操作性,不要让记录成为幼儿的一种负担。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一般涉及两类案例。一类是经验问题型案例,这些案例大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围绕一些经验型问题展开。我们尤其注重运用过程性记录,记下实验的整个过程。例如,中班科学活动“和面”,幼儿在观看了馒头师傅制作馒头后,亲自体验把面粉做成团的过程,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记录和面的流程,先加一杯水,水不够,再加……然后用力地揉、捏……这种记录形象生动、清晰明了,便于幼儿看着记录进行交流、表述。另一类是科学原理型案例。例如。大班科学活动“怎样落得快”,通过双手对比实验,让幼儿发现“物体重量、形状不同,落下的情况也不同”这一科学现象。在记录环节,幼儿不仅记下自己的实验设计——加重或变形的方法,同时也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这是结果记录的方式。

三、记录与探索同步,考虑记录的真实性

记录作为科学活动的一个必要环节,它总是与幼儿的探索发现活动同步进行的。这源于幼儿思维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即使是刚刚看到或进行的活动,如果没有及时记录,过后补记,或是回忆记录,都会与具体的活动情境有很大偏差。因此。幼儿园阶段的记录活动应与操作活动同时进行,这是保证记录活动真实性的一项有效举措。

小学班会活动记录范文 篇二

[关键词]:幼儿观察记录 形式

一、什么是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有三个特点:目的性、持续性和概括性。而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记录是把听到的话、发生的事、看到的景写下来的过程。

幼儿观察记录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或独特的非语言的方式,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记录下来的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在幼儿阶段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1.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教育观中,特别是“多元智能理论”及新《纲要》理念下,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赋予特质的,需要教育为其提供适宜的土壤和水分,促进每个个体充分的发展。

幼儿观察记录是幼儿展示自己的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并和同伴交流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与家长探测幼儿心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日常活动和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掘它的价值,为幼儿成长与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服务。

2.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观察记录这种教育手段,可以激发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情绪;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幼儿间的分享和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幼儿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可以促使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3.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教学不再是教师唯一一个主体,幼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要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一)观察记录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在感知、注意、思维、表现时的目的性、兴趣点、持续时间都会有所不同。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

基于此,小班幼儿的观察记录侧重点应定位在记录现象方面、或者是感受体验方面。如小班活动“糖果在嘴巴里变化”,引导幼儿感知糖在嘴里由大变小的融化过程,并用最简单的由大至小的……记录下来。

中班幼儿观察记录的侧重点定位在记录材料、记录过程与现象变化等几方面,在记录中更强调探究的步骤。如中班活动“小蜗牛吃什么”,幼儿通过给小蜗牛喂食的探索活动,发现小蜗牛爱吃的食物,并能够记录这个过程中自己所喂食物的顺序及小蜗牛的相应反应(包括吃不吃、怎么吃)。

大班的幼儿在观察记录中更强调了记录设想,同时兼顾材料、过程、结果的记录。如大班的活动“怎么把纸扔得更远”,洋洋小朋友首先记录下自己将纸片抛远的设想方案,然后记录下实验后的测量结果,紧接着再修正自己的方案,改用纸团投远,再记录测量结果,第三次又改用纸包住小块积木投远,反复几次后,他得出了体积小份量略重的东西能将纸扔得更远。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观察记录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是令人称奇的,他们的观察记录形式也是异彩纷呈的,一般可采用选择、粘贴、涂色、判断、连线、图形、数字、符号、绘画及实物呈现等方法进行记录,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情景照片、语言录音、活动摄像等。

1.动作体现。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动作表现出来,是最简单、最明了的一种记录方法。

例如:在小班“落下来了”的科学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充分的观察下,绝大数幼儿都能用动作来表现不同物体落下来的不同样子:在表现鸡毛落下来的样子时,小班幼儿就张开小手慢慢转着圈,表现从高到低慢慢飘落下来;有的则用小手来回轻轻摆动着,表现边摆边往下落。在表现小积木落下来的样子时,小班幼儿飞跑的站起再蹲下,表示很快落下来。

2.语言表达。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人都听明白,这就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下雨前,教师有组织的带幼儿到室外观察蚂蚁搬家的情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指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回到教室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兴高彩烈的交流着观察到的情景,细节都讲得很棒。

3.符号记录。从动作表现到语言表达,再到用符号记录,幼儿的思维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质的飞跃。简单的符号记录,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表现出来,既形象又便于操作。

如区域活动的健康检查站中,思思(扮演医生)拉着栀子让她站在墙边长颈鹿标尺那里说:“小朋友,你站好,我给你量身高。”接着点着标尺上面的105说:“一个一,一个零,一个五,你看,你在这里。”“我帮你写下来。”接着思思拿了纸和笔画了起来。只见她在纸上画好两根横线,中间一个小孩,旁边写好105。“好了,这下你不会忘记了,回家告诉你妈妈你已经这么高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天生就具备符号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及时的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并创设一定的环境为这些闪光点的发展起到铺垫和推动作用。另外,在图形符号记录的表达形式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本,相信每个幼儿表现的独特和成功,承认每个幼儿的特点。这样幼儿的记录能力就会朝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4.艺术表现。除简单的符号记录外,绘画、粘贴、涂色等艺术形式也是幼儿喜欢的记录方式。它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原理趣味化。

如,在区域角的小医院里,幼儿玩得热火朝天,明明捂着脸哎呦哎呦的来到小医院,大夫有模有样的马上检查后,边说边在病历上画出了病情――一个小娃娃、一颗硕大的牙齿、一条虫子、一把钳子……接着大夫就带着小病人去拔牙了。

(三)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记录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记录的合理性。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记录。幼儿园的活动是多样的,记录主要用于结构性较强的探究式活动之中。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记录不能生搬硬套,死板教条,简单划一,要始终围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活动的目标来策划。另一方面,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幼儿的主体参与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记录方法或思路强行灌输给幼儿,应引导幼儿就讨论的问题,思考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逐渐学习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勤于记录。

2.明确的目的性。进行观察记录是为了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其对各类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教师应明确这一目的,恰当地指导幼儿进行有意义、有目的的记录,使幼儿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记录,怎样做好记录。

3.教育的随机性。教师要善于 www.kuaihuida.com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动机,随时启发幼儿抓住记录的时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观察记录成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同时,鼓励幼儿寻找多种形式的记录方法,勇于创新,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尝试记录。

4.记录分享性。观察记录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一是对记录内容做整理,以便呈现记录过程,探索发现新问题,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发现科学规律;二是发现幼儿学习和记录方式的一些特点,及时调整活动设计,为以后的记录和活动的完善开展做好铺垫。

5.由衷的鼓励性。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感受到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观察记录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而日益完善与成熟的记录又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激发了乐学、会学的情绪,促进了同伴间的分享与交流;幼儿通过记录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激发了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观察记录中逐步养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通过观察记录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

总之,幼儿通过观察记录不断思考,不仅记录下了知识建构的过程,更记录下幼儿发展与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2篇小学班会活动记录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小学班会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