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学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关于学案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案设计 篇一

1.“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1调整教学内容服装图案是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语言,服装图案与装潢装饰图案、广告图案、视觉传达图案、建筑图案的艺术内涵是一致的,基础知识与形式美法则也有共同之处,区别在于服装图案有着特定的装饰对象、用途和工艺要求。它是针对服装、部件、配件的装饰设计。服装图案的学习可以从图案的基础知识开始,掌握设计方法、规律、技巧,逐渐结合服装,进行相关设计。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图案的运用能为服装款式增添新的美感,不同的图案能产生不同的服装的风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图案的多边形正好适应了大众的需求。设计师进行图案设计时,除了要了解品牌的风格,还要了解当季的服装流行趋势。服装图案设计时,设计师在考虑形态、色彩、材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能够赋予图案新颖的外观,服装图案的表现手法很多,常用的有印、染、手绘、刺绣、编织、扎染、蜡染、拼接等,随着新材料与工具的开发,新的工艺也随之产生,因此,设计师需要对各种表现技法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创造出完美的服装图案。根据市场需求,电脑绘图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基础技能,因此,图案设计课程中需要加入电脑软件的相关知识。1.2调整教学方法“图案设计”虽然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在服装设计专业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图案课程的认识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一样,认为都是基础课,和服装设计并无联系。理论知识学习完毕,作业完成,就意味着图案设计课程的学习完成了。这也反映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节,课程中没有进行很好的延续。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课程中的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边缘纹样、角隅纹样等按照形式骨架在纸张上正确完成即可。学生在课程中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很难在图案设计中创新和突破。鉴于此,在课程讲授与任务完成中,尝试改变作业完成的形式,比如,图案的变形部分结合文化衫的设计进行,同时,利用主题性思维训练,内容有:(1)自然形态;(2)历史文化;(3)民俗文化;(4)文化艺术;(5)社会动向;(6)科学技术;(7)日常生活;(8)微观世界。可任选其一,自由发挥创新思维,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会积极地查阅各种资料,作品完成后,进行小型展览,课程结束后,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继续延伸进行鞋子图案设计、扇子图案设计等,对于这种原创设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图案的色彩学习中,也抛开了传统纸张的限制,鼓励学生在相互在指甲上、在面部上做彩绘。由于各省经济发展与专业人才需求、生源质量与生源结构等方面的因素,本科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想法多、手工优;有的想法多、手绘差;有的想法少、手工劣;有的想法少,手工好;在“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一律对待。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图案作品和范例,开阔学生眼界,另一方面,根据服装设计专业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服装图案流行,上课地点也会由教室转为服装市场。1.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图案设计在课程中大多以绘画形式出现,最终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还是要以成品形式结束。在课程设计时,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纸张开始,通过添加型、减少型,做一些纸张的二次设计,逐渐过渡到学生到市场上收集最新的面料、辅料(如花边、各种线迹、亮片、纽扣、拉链、珠),进行面料再造。面料再造是一项创意性很强的面料设计,它的设计原理是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图案设计为基础的,是将立体构成的概念实施于材料的二次创造。从服装比赛赛事及服装业的发展来看,服装款式等的创新往往受到服装功能的约束。而面料的挖掘与再设计无疑为服装设计开拓了新的设计思路。面料再造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立体的,通过皱褶、重叠、压拓、编织、刺绣、绗缝、烫贴、打磨、镂空、抽纱等处理手法,使面料具有立体感。最后,把设计好的面料运用到服装上,很好地实现了图案设计课程与服装设计课程的衔接。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图案作品往往与市场脱节,学校做的用不上,企业要的不会做。学校方面,应为学生提高市场实践的机会。以学校的名义与企业进行对接,进行真实项目的训练。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市场的调研、主题的创意性表达、设计稿的修改、成型,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真正做到课堂和职场的对接。1.4加强电脑软件学习在服装企业,电脑辅助技术几乎渗透到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等各个环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借助电脑来完成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在服装设计院校,电脑辅助服装设计已经成为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与传统的手绘技法相比,电脑服装设计具有高效、便捷、易于修改、显示直观等许多优点。电脑中的变形、修剪、相交、焊接、旋转等命令的灵活运用,可以产生图案的多种组合方式,以便设计师从中寻找到最佳表现形式;运用电脑可以快速完成图案的换色、上色过程,以便设计师从中找到图形与色彩的完美搭配。借助电脑进行服装面料、图案的仿真设计,能达到自然而逼真的设计效果。另外,通过电脑绘图,可以轻松自如地实现设计构想。因此,建议,开设“图案设计”课程之前,一定要先开设电脑软件课程(AdobePhotoshop、CoreIDRAW、AdobeIllustrator)。

2.结束语

图案与服装有机结合,可以丰富服装的造型设计语言,增添设计的情感因素,给人以新颖别致的视觉享受,提升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图案是服装设计的审美及造型设计的基础,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设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了解市场需求,了解专业特点,强调学生的创新型,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邢英梅 王竹君 王艳平 王萌 李婷玉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学案教学 设计 篇二

学案模块设计及实施三部曲

——周庆

近年来学案教学成为很多中学流行的教学模式,学案其实就是老师教学设计的体现,学案教学则是以学案和教材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下面我就学案的模块设计及其实施加以说明,仅供参考:

学案的模块设计

学案可分为:学习目标、学习导航、知识拓展、课下探幽四个环节。

制定学习目标,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学习导航,即设计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常识性问题和教学流程,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素质。知识拓展和课下探幽涉及到运用知识能力的强化和拓展。

学案的实施:

一、课前阶段

老师在课前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信息;其次,解读学习导航,了解本课教学相关的常识性问题,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下进入教材。同时通过本课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这样既明确了课程预习的方向,又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得出的信息落实到学案上,以待课上评价交流。这就是学案实施的课前阶段,即课程开展的预备阶段。

二、课堂阶段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些简单的问题由师生一起得出结论,对重点要探索性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组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在这之前学生对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结论,现在就是把他们的成果拿出来交流,让他们思维去交流、去碰撞,在碰撞中开拓新的视野,在交流中聚集大的结论,让课堂有声而多彩。讨论完后让每组的代表把他们交流的成果拿出来,老师给以评价、总结。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加以启发、点拨,从而得出结论。这就是学案实施的课堂阶段,这样的课堂形式既锻炼了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又解放了老师,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课后阶段

这个阶段也就是课程知识的强化巩固和学习能力的拓展阶段。首先让学生把整个学案重新梳理一遍,再让学生完成课下探幽的习题和相关知识或文章的阅读。最后上交学案,老师给出相关的评价。

当然学案教学只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科目或课程,我们应该灵活设计自己的教学,让课堂丰富而有效。

学案设计 篇三

关键词:导学案;原则;要求;构成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提出疑难困惑、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练习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一、导学案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层次性原则。在设计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6.实用性原则。设计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教师自身的需求出发, 合乎学生使用和教师自己使用, 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导学案设计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设计前我们年级语文教研组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马老师就引领我们解读教材,深入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提前说课,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设计打好基础。

2.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当月备下月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备课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 “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4.导学案的设计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5.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说,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解决导学问题,基本做好课堂练习。

三、导学案的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质疑困惑、整体感知、交流探究、课堂检测、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也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每课数量以2~3 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而且可操作,能达成;(4)学习目标定位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达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流程。学习流程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 30内分钟完成,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上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检测落实。(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四、导学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一课一案,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必须采用“30+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2.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即教师怎样讲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以教师为中心;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它以学生中心。

3.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是练习题。不能编一些练习题发下去就误以为是导学案了。

五、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3.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4.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5.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六、结束语

自古以来,教无定法,学生掌握知识,升华精神才是教学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题目灵活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并且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体,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王天蓉,徐谊著。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学案设计 篇四

一、教案与学案的差异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文书,也是教师设计的起步性引导、过程性点拨、终结性指导的具体方案。它着重体现的是教师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是以教师为中心,是单方面的。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不是考虑学生如何接受以及接受的方法,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正因这样,逐渐形成了“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也是指教师设计的供学生学习准备、学习知识、操作练习及其方法途径的具体方案。它解决的是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它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一种媒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考虑了学生如何接受以及接受的方法如何,并且教给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它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形成了许多好的教学模式。

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学习方案,而不是教案的翻版。

二、学案设计的原则

1. 学案设计,应将教案中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不要几课时的教学内容写成一个学案。将知识点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让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学习。

2. 学案设计,应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这里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自学的能力和水平,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应形成层次性,要符合每一层次学生掌握知识和认知的规律,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以此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创设高效课堂。

3. 学案设计,应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三、学案设计的内容

1. 学案设计,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即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确定知识目标时,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好、中、差)的学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此建立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他们都有所收获。要考虑到学生如何接受知识,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以此让学生形成能力。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也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形成怎样道德品质,进行德育。不同的学科应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但都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品质。要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要使不同层次学生形成不同的能力。要把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动态结合起来,以便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学案设计,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以此来把握传授知识的重难点,找准最佳的切入点,把重点、难点的知识问题简而明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或探究式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案设计,应让学生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的要点,学会总结规律。并以此使之条理化,交给学生总结学习内容的方法,使之对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对今后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案设计 篇五

一、明确学习任务

初中英语教材(人教新目标版)各模块都有相同的单元结构,每单元由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构成。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Section A是该单元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功能,以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出为主要教学形式,是体验和感知语言的阶段;Section B是在Section A的基础上对单元话题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尤其是词汇拓展,在进一步听说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写作能力,主要是语言的学习、巩固和运用阶段。每个单元这两部分都设计了从1a到3c的内容,Section B部分的2a、2b和2c都是已阅读为核心设计的。例如,Reading包括:2a是阅读前的预热活动(几个问题或词汇拓展,练习快速阅读);2b是阅读中的理解活动(对话或短文,跨两页);2c是阅读后的检测活动问题 ( 可以是关于文章的更多问题,也可以是根据上下文猜测和理解词义; 或根据课文意义完成短文,综合理解,或拓展延伸练习,依据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开展讨论)。此外,紧跟在阅读文章后面的是Reading strategy。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以九年级 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中的Reading部分为例,进行阅读教学导学案设计。

(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利用几个问题或词汇拓展,练习快速阅读。

1.What are the mooncakes like?

2.What are the mooncakes made of?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讨论:

Fast reading for general ideas

1.What is the story about?

2.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Detailed reading for important information

关于文章的更多问题,从细节到文章的深层理解。

Read the passage again.Put the events in the corret order

――Pang Meng tried to steal the medicine.

――A goddess thanked Hou Yi by giving him magic medicine.

――Chang’e refused to give Pang Meng the medicine and drank it all.

――Hou Yi shot down the suns and saved the people on the earth.

――Hou Yi was very sad and watched the moon at night,and wished his wife could come back.

――As a result, Chang’e became light and flew up to the sky.

――Hou Yi planned to drink the medicine with his wife.

Post-reading

根据上下文猜测和理解词义。

根据课文意义完成短文,综合理解。

(三)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练习,依据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或细节开展讨论。

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习任务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教材中的任务设置,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整合、删减或添加,也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或学习形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把本学案的重点和难点呈现给学生,并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突破重点和难点,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师要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进行分类,突出英语单词的词性、构词法、搭配等特点,以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特征的掌握,便于他们记忆和学习。对于其中重点词语,如名词、动词词性的stop,过去分词stopped,现在分词stopping;第三人称单数stops;常用词组stop doing或stop to do sth,教师应把与该词相关的语言知识详细地呈现给学生,而后根据语境进行练习,突破其难点――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它。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其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正确运用英语基本的语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而只有突破这一难点才能培养他们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加强难点突破,在完成对重点词语及其常见词语搭配识记的同时,加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巩固和掌握。这样,导学案才具有更高的价值。此外,教师也能通过学生对导学案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使课堂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三、清晰的教学过程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5篇学案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学案设计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