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精选3篇】(草船借箭课堂实录视频)

教学实录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所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反应等详细记录下来的文本记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草船借箭名师教学实录,快回答整理分享了3篇《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

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A、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怕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师生共同介绍《草船借箭》的有关资料: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⑴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

迟延:拖延、耽搁。

才干:办事的能力。

委托:请别人代办。

调度:调动、安排。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⑵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内容。

⑶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2、自由朗读,学生自悟: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⑵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第一段:

⑴指读第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

(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⑵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可说明并画出来:

(“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⑶默读第一段,幻灯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⑷讨论题,幻灯出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

⑸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对于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节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周瑜设计请诸葛亮造箭,他的阴谋诡计得逞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周瑜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从第四段中可看出。)

二、学习第四段

齐读思考,幻灯出示思考题:

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2、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

3、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讨论:结果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无可奈何,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亮。从周瑜说“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丧、惭愧。)

⑴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神机妙算)

⑵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指读思考: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从哪句话看出。读读,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画在书上。

(首先算到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可以从这里看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

1、出示幻灯,思考如下:

⑴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⑵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因为此时天色微明,大雾封江,可蒙住曹军眼睛,使之不明虚实。诸葛亮了解气象变化,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2、学习第三段,思考,诸葛亮根据什么情况采取什么计策,这样做有什么妙处?圈画出来。

⑴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军士擂鼓呐喊,为什么这样布局?

(船停在既能受到射来的箭,又能靠大雾使曹军看不清虚实,“一字摆开”是为了受箭面积大、数量大。擂鼓呐喊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曹操。)

这说明诸葛亮熟知地理,于大雾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

⑵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作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明虚实之前,不轻易出击,只会放箭压阵,说明诸葛亮知己知彼。)

⑶观察挂图,鲁肃和诸葛亮的表情一样吗?说明什么?

(说明诸葛亮对借箭胸有成竹。)

四、自学第二段,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

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

2、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之事:

⑴诸葛亮了解鲁肃的为人,忠厚老实,料定他不会泄露机密,可见诸葛亮知己知彼。

⑵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船用青布幔子盖起来说明谋划周密、巧妙。

3、默读全文,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反映他什么特点?

(因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所以借箭成功。反映了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作者是怎样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

2、作者在几个人物的性格刻画上既鲜明又形象,这是为什么?

⑴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从而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

⑵因为作者抓住了几个人物不同的特点,他们的语言、动作不同体现出人物性格各异。

3、由以上可知,在写作中应怎样刻画人物?

(抓住人物特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点,体现人物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六、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各是什么样的人?

2、为什么同学们对这个故事这么喜欢呢?

(教师总结注意引导学生对曹操、周瑜两个人物的正确评价及认识,使学生知道他们俩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所谓的坏人,另外强调写作时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特点体现人物性格。)

七、布置作业

复述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兴趣。

2、能复述故事。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小说人物鉴赏意识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相信同学们听说过这种说法吧——不读《红楼》《三国》者枉为中国人!那你们知道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谈。不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人白白做了一回中国人。也许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第46回改写的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学完这篇课文后,也许你会同意这种说法的。

2、检查预习,使学生充分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同学们,我1个星期前就请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那一部分的内容了,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就发生的赤壁之战前夕,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吗?

学生谈

师相机补充之。a“孙刘在长江南岸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本来是去孙权那建议孙刘两家联合共同对付曹操的,孙刘两家结成同盟后,诸葛亮留在了东吴,协助周瑜。b、周瑜发现诸葛亮才识在他之上,先派诸葛亮的哥哥劝说诸葛亮为东吴孙权效力,被诸葛亮拒绝。周瑜认为诸葛亮一定会成为东吴将来的心腹大患,未来的强大敌人,所以决定要杀了诸葛亮。c、周瑜曾用借刀杀人之计,借曹操之手杀掉诸葛亮,但被诸葛亮轻松化解。d、周瑜借刀杀人不成,但想方设法杀诸葛亮之心更加坚定了,铁了心了要除掉诸葛亮,于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了……

3、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同学们,相信你们小时侯都很喜欢听别人给你讲故事吧?现在你们长大了,小学都快毕业了,按古代的说法来说,你们都快成为秀才了,现在你们应该能给别人讲故事了!可以吗?能不能将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听吗?

我要先请你们回答如何讲故事,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完整?

学生谈

讲好一个故事,你得首先对故事的情节清清楚楚,一个故事的情节一般分哪几个部分啊?

引导学生说出,起因——经过——结果。(板书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课文,弄明白这个故事的起因,故事是如何发生的,经过,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故事最后是怎样结局的。

学生读课文——思考“起因——经过——结果”,巡视了解情况。

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2)讲故事,复述课文

现在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现在可以讲这个故事给低年级的小弟小妹们听了吧?现在小组里试一试,一个说,另外三个就做低年纪的小弟小妹,听他(她)讲故事,讲完后,谈谈他(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讲的是否精彩。

小组内讲——班级讲(请一个同学)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有许多同学在小组内讲述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还有同学在全班面前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情节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一个故事,一篇小说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它的情节的精彩。同学们,根据以往你们读书的经验,一个故事吸引我们,一篇小说打动我们除了它的情节之外,还有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人物,主人公。学生若不能说出,师启发:同学们,故事中必然有人物,有主人公吧?)

一个故事,一篇小说打动我们,吸引我们除了情节的精彩外,故事中的人物也往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吧?

2、人物分析同学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学生言哪些人物,师板书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同学们,我们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主要看他(她)的什么?学生言“言,行”师板书之。

(1)周瑜

周瑜是我们这篇课文中首先出现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来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周瑜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啊?我们说看一个人如何,主要看他的言行,课文中周瑜的对话哪几段最多啊?——2、3两段。现在我要请同学们来朗读一下2、3两段,这两段除了周瑜的说的话外,还有谁的话?还有读白。四个小组分别读读白、周、诸、鲁之言。分角色齐读。——表扬朗读与纠正读音。

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2、3两段,思考周瑜是什么样的人?估计学生会说很坏,毒辣,阴险。

启发:同学们,周瑜既然想杀掉诸葛亮,为什么不直接派人把诸葛亮抓起来,杀掉呢?——引导学生明白,周不直接杀诸葛亮,而是找借口杀,杀别人,还要杀得别人无话可说,说明周的狡猾。如果你就是周瑜,你决定用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来杀诸葛亮了,你如何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如何对诸葛亮说?请学生扮周瑜,师扮诸葛亮,演一演。

估计扮演学生会直接将任务交给诸葛亮。——你们看看课文中周瑜是怎样将这个造箭任务交给诸葛亮的?先问诸葛什么?再说什么?我们站在周瑜的立场看,周瑜这样一句句地说,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到:任务交得很自然,以公事不能推却向诸葛亮施压。很自然地将任务交给诸葛亮,一步步地将诸葛亮往火坑里推啊!——你们瞧周瑜害人的水平够高的吧?

要是周瑜活在今天,他要是犯罪的话,绝对是高智商犯罪啊!然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周瑜遇到了诸葛孔明,算是遇到克星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诸葛亮是位怎样的高人?

(2)诸葛亮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诸葛亮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之,师巡视

给予启发、提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故事中的另一个人,诸葛亮的对手——周瑜已经给我们概括了。周瑜是怎样概括的?学生言“神机妙算”。(可能要再启发: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结束后,周瑜是这样说的?)好,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到底算到了什么,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再思考。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师板书“诸葛三算”

师:好,同学们!诸葛亮除了神机妙算外,还有什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回答)板书学生回答,提炼出“从容镇定,胸有成竹”等词语。

待举手人不多时,再启发:周瑜把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除了接受任务之外,还有哪些选择?如果你是诸葛亮,周瑜把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交给你,你会怎么办?

请数个学生回答,估计学生会说当面揭穿周瑜的阴谋,或者先接受任务,然后逃跑。

师追问: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面揭穿周瑜的阴谋,或者先接受任务,然后三六计走为上计,逃跑掉呢?这说明诸葛亮了什么?同学们思考思考。(1分种后)师提示:当时曹操83万大军压境,孙刘两家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刘备的军队只有5、6万人。如果孙刘两家不团结,能打败曹操吗?如果诸葛亮当面揭穿周瑜,或者跑掉,孙刘两家岂不是失了和气?这说明了诸葛亮有什么样的品质?——顾全大局

(3)鲁肃、曹操

鲁:忠厚,守信

这个故事中曹只说了一句话,请同学们翻到第54页。

曹:谨慎多疑

给你们一个思考题回家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带着鲁肃一起去借箭。

3、课文拓展

(1)周瑜三次要杀诸葛亮都失败了,课文说得是第二次,还有2次你们知道吗?读过吗?第一次想借刀杀人,失败了,第二次想借造箭杀人,又失败了,第三次亲自派大将去杀诸葛亮,还是失败了。(板书“三杀诸葛”),后来诸葛亮也回敬了个三气周瑜(板书“三气周瑜”),次次成功,最后将周瑜活活气死。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较量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同学们对这些有兴趣吗?希望大家课后去读一读。

(2)这个故事中的四个人物,你们喜欢谁,讨厌谁啊?讨厌周瑜什么?

你们讨厌周瑜的嫉妒,心胸狭隘,气量太小。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写这篇课文的作者可能也讨厌周瑜的嫉妒,你们看我们这篇课文的第一句就是说周瑜心里嫉妒诸葛亮的才干高于他。但是,你们知道吗?在东吴周瑜的同事、下级,以及孙权等几乎所有的人都非常喜欢他,有个叫程普的东吴老将还说“与公谨交,如饮醇酿,令人不觉自醉”,如果周瑜真是个气量很小的狡猾的小人,东吴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他吗?你们还记得我们上堂课开始的时候讲过,周瑜在决定杀掉诸葛亮之前,曾经派诸葛亮的哥哥去劝说诸葛亮为孙权效力,劝说失败后才决定要杀诸葛亮的,如果真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高过自己,他愿意让诸葛亮做自己的同事吗?诸葛亮真来到东吴,大都督这个官可能就不是他周瑜的啊?——如果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话,他嫉妒的是诸葛亮的才华不能为东吴所用,周瑜千方百计要杀诸葛亮,是各位其主,是为了东吴的事业啊!

所以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的开头写得好吗?写得对吗?——我们说了这篇课文是编书的人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可能作者就没有读懂《三国演义》,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课后要读《三国演义》原著。——今天这节课还是以陈毅的名言作结:不读《红楼》《三国》枉为中国人,希望同学们好好读《三国》,不要白白做一回中国人。

板书:

诸葛亮{学生板之

周瑜:学生板之

鲁肃

曹操

反思:本课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对原著《三国演义》的阅读冲动,学生也因此而在量上形成了一定的小说鉴赏意识。本文教学获得专家的认可,甚慰!不足之处在于对周瑜的理解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中下生,个别教学环节和小学生的实际脱离。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3篇《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草船借箭名师教学实录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