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优秀11篇)(八年级音乐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中音乐教学,不只是跟唱和欣赏。创设一个以创新、开放和拓展为主的趣味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新理念的需要,而且是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为了加深您对于八年级音乐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11篇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大部分男生已经进入变声期,使得他们不愿意唱歌。并且由于青春叛逆期的到来,学习任务的加重,许多学生有了较强的个人观念和自己的审美趋向,认为教材歌曲不好听,喜欢流行音乐,因此要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增强音乐教育实效。其中一部分学生是外面接触过多流行音乐,对教材歌曲不喜欢的。另一部分是课外也不接触任何音乐,对课内音乐也不感冒的。而女生到了这一时期也变得很沉静,不像中低段时热衷于主动参与,特别是不愿意个体参与 。

八年级的学生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在音准方面有偏差,也有个别同学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唱歌音量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本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等。

(一)、本册表演曲目的特点

1、曲目减少:全册表演歌曲共九首。

2、以民歌为主:九首作品中有三首外国作品,五首中国民歌作品,还有一首中国现代作品。从比例来讲,更侧重于通过各种中外民歌的学唱来感受中外民歌的风格特点。

3、合唱曲目:九首歌曲中合唱占四首,这样的比例,与七年级相比,大大减少。

三、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材重点、难点

在于教会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并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让学生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

五、教学措施

1、演唱:

歌唱技能的练习,将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提醒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 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逐步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将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八年级音乐教案《巴蜀山歌》 篇二

八年级音乐教案《巴蜀山歌》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

教具:

多媒体、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民歌是什么?

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2、民歌的分类。

山歌、号子、小调。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槐花几时开》。

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

我们今天这堂课从“花”出发,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舍)几时开(哟喂)。”

xxxx年11月28日,时隔60年后,87岁的老人喻祖荣在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又唱起了由他本人改编的民歌《槐花几时开》。60年前,正是喻祖荣将一曲名叫《神歌》的宜宾民歌,改编为了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槐花几时开》,并最终传唱全国。

2、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作曲家黎海英将它改编为独唱曲,歌唱家蔡绍序富有热情和浓郁四川乡土气息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成为音乐舞台上常用的曲目之一。我们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与豪迈之情,感受歌曲旋律的。热情、豪迈、自由。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非常的辛苦,樵夫们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升华同学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了民歌的绚丽风采,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因为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的最丰富的源泉,让中国的花朵,香飘四方。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1、欣赏《彩云追月》。

2、竖笛演奏《美丽的梦神》。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民乐合奏《彩云追月》,背唱《彩云追月》的主题旋律。

2、能在听赏过程中,了解《彩云追月》旋律中的探戈节奏特点及五声调式特点。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3、能用自然、流畅的音色准确地演奏《美丽的梦神》,并与他人合作进行二部合奏。

教学重、难点

1、能认真聆听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2、能与他人合作吹奏二声部歌曲《美丽的梦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看过夏日夜晚的星空吗?那是怎样的画面?

生回答。

2、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现夏夜月空的民乐合奏作品《彩云追月》。引出课题。

二、乐曲欣赏

1、初听全曲,并思考:

你听到了哪些熟悉的乐器?这首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随着音乐,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民族管弦乐队由“吹、拉、弹、打”四个部分组成。“吹”包括笛子、笙、唢呐、管子等;“拉”包括高胡、二胡、中胡等;“弹”包括琵琶、柳琴、扬琴等;“打”包括鼓、锣、钹等。有时还加入一些特色乐器,如箫、云锣等。

3、结合谱例,聆听主题:

说一说这个主题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出现较多的切分节奏,有“探戈”节奏的特点。

4、请同学们手打稳定拍,口读下列节奏。

思考:附点节奏与切分节奏为音乐表现带来了什么?

5、请同学们哼唱这个主题,并思考:

这段主题使用了哪几个音?是什么调式?

生:do、re、mi、sol、la,是民族五声调式。

6、复听全曲,思考下列问题:

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乐曲有几个部分吗?

生:主题出现了两次,在主奏乐器和力度上有变化。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

7、再听全曲,记录这三个部分出现的顺序和次数。

8、请同学们聆听黑鸭子演唱的歌曲《彩云追月》,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9、创编:请寻找符合此曲意境的诗词填入主题旋律中唱一唱。

三、竖笛吹奏

1、复习3/8节奏:

2、认识9/8拍,了解9/8拍的强弱规律。

3、9/8拍节奏练习:用“哒”读出下面的节奏。

4、请同学们划拍视唱乐谱,找一找旋律特点。

5、请同学们再次视唱乐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长音处的时值,以及气息的支撑。

6、请同学们用竖笛慢速吹奏高声部1—4小节,注意的指法,并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7、请同学们用竖笛慢速完整吹奏乐曲高声部,注意指法准确。

8、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为这首乐曲设计力度变化呢?

9、请同学们再次用竖笛演奏乐曲,注意力度变化。

10、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听一听,两个声部合奏的《美丽的梦神》与单声部的演奏有什么不同?

11、请同学们划拍视唱低声部乐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长音处的时值,以及气息的支撑。

12、请同学们试着慢速演奏低声部乐谱,注意指法准确和力度变化。

13、将同学们分成两组,分乐句练习两个声部的合奏,注意两个声部在音量、速度上的配合。

14、将同学们分成两组,慢速、完整合奏乐曲。

15、将同学们分成两组,随伴奏有表情地完整演奏乐曲。

初中音乐八年级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两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两门课?

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

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

生:音乐课

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与绘画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没有……

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

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

1、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

师:我们在美术课上都会画一些静物或风景,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下面我们就试试用绘画来表现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首先,我先放几段音乐片段,你们想一想能用一种什么样的线条来描绘,为什么?

播放《梁祝》、《大海呀,故乡》

生:《梁祝》这段旋律比较舒缓,优美,速度慢,用平滑的曲线来描绘。

《大海呀,故乡》速度时而缓慢,时而急速,旋律是上下波动的,体现大海的波浪起伏,用波浪线来描绘。

2、用绘画中的要素——色彩来描绘音乐

师:你会用什么色彩来描绘这个音乐片段?播放《命运》

生:黑色、灰色……

师:好,那我们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色彩?播放DVD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发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我们可以看到乐曲一开始那种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用了黑色来表现,到后面有了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仿佛人们战胜了命运,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色彩也变的明亮起来。

3、听音乐联想画面

师:我们刚刚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和色彩来描绘音乐,下面我们把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我们欣赏一段音乐,你来联想一幅画面,大家可以动笔画一画。

播放《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组曲》中的《日出》,同学边听边作画。

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师:你们怎么想到这些的呢?

生:这段音乐的旋律很优美,很舒展,就让我联想到清晨日出的景象……

4、总结根据音乐中的哪些因素进行绘画?

师:刚才你们边听音乐边作画,而且画的非常好,那么你们是根据音乐中的哪些因素来进行绘画的呢?

生:旋律起伏、音量、节奏、音色、力度、速度、音乐所表达的情绪……

5、欣赏绘画作品联想音乐

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作品中有两个人物,我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在同学的描述中你来体会一下这两个人物是什么样的?

生:第一个人物是一个富人,他很胖,穿着也比较华丽、富有,他的神情显得很自满、狂妄、傲慢……

第二个人物是一个穷人,他很瘦弱,穿着很破旧,他看见富人后显得很紧张、不安,看上去他很可怜……

师:大家看得很仔细,描述的很清楚。其实,这两个人物是画家写生中的两个人物,原本不在一个作品中,但是,由于他们两人有鲜明的对比,作曲家就让他们在音乐中相会了,让他们聚在一起,相互交谈。

那么,如果你是作曲家的话,你会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这两个人物?你会用什么乐器?比如在音区的选择上,在力度、旋律上?

生:表现富人在低音区,用大号演奏;表现穷人在高音区,用长笛来演奏……

表现富人力度强,表现穷人力度弱……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作曲家是怎样用音乐来表现这两个人的。

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钢琴版)

师:(边欣赏边介绍)一开始在低音区富人出现了,作曲家用间歇的节奏,出人不意的重音表现了自满、狂妄的富人。紧接着,在高音区可怜的穷人走来了,描写穷人的音乐很快,表现了他看到富人后的紧张、不安和害怕。两个主题同时出现了,似乎他们在喋喋不休地谈论什么。低音区富人粗暴的音调始终占有音响上的优势,而高音区穷人的细弱的音调则显得战战兢兢,惶恐不安。最后富人用粗暴的音响将穷人的音响打断,仿佛可怜的穷人被蛮横无理的富人赶跑。

我们欣赏的是用钢琴来表现这两个人物的,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管弦乐是如何表现的?用了那些乐器?

生:表现富人用的是弦乐,表现穷人用的是小号……

师:此曲是用弦乐群来表现富人,用加了弱音器的小号来表现穷人的。

6、总结绘画中的哪些因素让你觉得有音乐的存在?

师:这首作品我们就欣赏到这里,你们想一想绘画作品中的哪些因素让你觉得有音乐的存在呢?

生:构图、人物形象、线条、色彩……

三、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音乐与绘画的关系,音乐与绘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用音乐可以表现绘画,我们通过音乐中旋律的起伏、音量、节奏、音色、力度、速度、音乐所表达的情绪,联想到一幅美丽的画面;用绘画也可以表现音乐,我们可以从画面中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到音乐存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音乐与绘画联系起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篇五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六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基本学会)     2、对比欣赏《渔舟唱晚》教学目标:1、学唱《大海啊故乡》体会歌曲表现对大海对家乡的热爱。     2、学生能用圆润、流畅的歌声演唱《大海啊故乡》     3、了解电声乐队及电子乐器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难点:歌曲中“是我生活的地方”和“就像妈妈一样”二句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及小乐器若干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反馈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1、播放电影《大海在呼唤》片断(网上有下载)2、师问:看过这部电影吗3、又问:那听这部影片的主题歌吗1、学生进入音乐教室2、学生应该是没有看过3、歌曲应该是部分学生听过由电影导入要学习的歌曲内容二、常规练习钢琴弹奏《大海啊!故乡》旋律 学生跟琴做哼鸣练习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三、歌曲学习《大海啊!故乡》1、歌曲介绍:此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创作于1983年。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教师在介绍歌曲的同时播放《大海啊!故乡》的midi演奏音乐) 注:网上可下载2、录音欣赏:①放录音②钢琴弹奏旋律③钢琴弹奏旋律④播放录音伴奏⑤难点部分的解决⑥教师随录音伴奏演唱3、学生演唱(教师播放录音伴奏)4、播放《大海啊!故乡》mtv5、布置英文歌词的练习(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向英语老师学会朗读英文歌词,下一周的音乐课准备学英文演唱)在音乐中听老师介绍此曲听录音并哼唱歌词随琴哼唱旋律随琴填唱歌词随录音伴奏填唱歌词用哼鸣伴唱(模仿海浪的声音)自愿上台表演再次欣赏和学习该曲预习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知识通过这里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歌词及曲谱的演唱此时的活动也可以男唱女伴或女唱男伴。学生信息反馈希望下节课有充分的准备四、欣赏《渔舟唱晚》1、古筝演奏版本欣赏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歌曲《大海啊!故乡》,请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又语: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同样是表现这种思想情感的我国古代音乐好不好。①播放《渔舟唱晚》的录音(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几幅与《渔舟唱晚》相关的图片。)②音乐介绍:这是一首表现古代江南水乡在外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的音乐。音乐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介绍的同时再次播放音乐片断)③“筝”介绍仿唐筝(十三弦)(图片)现代筝(二十一弦)(图片或实物)2、电子合成器演奏版本欣赏①电子合成器介绍:是一种能产生多种音响的电子乐器系统。如果利用电脑多媒体将两三台合成器连接起来,合成的音色会更丰富。②电子乐器介绍:a电子琴 b电子鼓c电吉他 d电贝司③录音欣赏(教师放录音)④提问: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带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答: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欣赏音乐学生在老师的介绍中再次欣赏音乐并随老师的介绍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两种古筝的结构、发音原理及简单演奏法(有条件最好让学生亲自触摸一下乐器实物)听了后谈感受回答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四种电子乐器(有部分电子乐器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触摸或演奏)谈自己的感受引出新内容《渔舟唱晚》初次体验音乐表现情绪进一步深化音乐形象增加学生对古乐器的了解了解电子合成器及其它电子乐器使学生对现代乐器有所了解此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必要求有统一的答案。五、课堂延伸1、用竖笛示范演奏教材第22页《渔舟唱晚》旋律2、学生练习反馈情况听完教师的范奏后就开始自由练习。根据自愿,演奏曲子。既练习乐器又巩固了音乐形象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生命之杯》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歌曲的表现形式与声音特点中,体验其特有的音乐风格、音乐特点。

2、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体验和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开启自身心灵的能力及想象、创造的能力。

3、了解并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歌曲的分段,歌曲的演唱

关注歌曲的音乐情绪和表现形式,体会乐器、演唱

方式等与音乐要素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通过我们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音

乐与体育盛会有重要的关系,体会到奥运精神给我们精神的生活带来的动力。今天我们就继续来领略体育音乐的魅力。请看大屏幕,屏幕上的这个是??

生:足球

师:那么你知道世界杯足球赛吗?你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你喜欢足球运动吗?你知道关于足球的歌曲么?

生:《我们是冠军》

师: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也是一首关于足球的歌曲,我们

先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新课

1、播放1998年的足球世界杯主题歌《生命之杯》并回答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在歌曲中听到哪些声音?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生答:1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听歌曲前奏部分,细细感受前奏部分中听到的乐器,并说出特点鼓声———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号声——高亢、激烈

听歌曲A部分细细感受A部分中听到的声音,并说出特点人声——力度渐强、富有感染力

4、听歌曲B部分,感受其演唱形式

男声独唱,合唱

5、听〈WWW.JIAOXUELA.COM〉歌曲间奏,与歌曲前奏,作对比

承上启下,升华歌曲

6、听歌曲尾奏,感受与之前不同

首尾呼应,在高潮中结束全曲

7、再次听全曲,并让学生划分

出歌曲的结构

前奏+AB+间奏1+AB+间奏2+AB+尾声

8、感受拉丁风格,并简单拍奏

听音乐,感受节奏,并可以简单跟奏

9、体验音乐与创编活动。

(一)学习歌曲高潮部分

1、提问旋律有什么特点?

2、教师教唱,说出旋律的特点。

旋律:同音反复,一、二乐句与三四乐句反复。

节奏:一三相同,二四相同。

情绪:高亢强烈,富有感染力

10、学习演唱

11、创编歌词。

(1)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创编歌词,自己演唱感受。

(2)优秀歌词展示

12、创编动作。

13、完整表现,融入创编的歌词、动作。

14、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手。

并获得全球30个国家单曲排行的冠军,也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另一首主题曲。“生命之杯”在世界杯之后也传播甚广,成为很多足球节目用来烘托气氛的第一选用曲目。歌曲中的鼓乐节奏和号角奏鸣

都颇为煽情。歌曲中融合了英语以及西班牙语。

11、完整聆听:要求学生随着音响哼唱B段旋律,熟悉A、B乐段的曲调。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歌曲传递的快乐吗?你们感受到激情吗?这就是体育盛会音乐的魅力每一届的体育盛会,都有一首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主题歌,吸引着我们去喜爱运动,积极运动。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2、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2、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拍相一致。

教材分析

《跳月歌》是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阿细人之中的一首舞歌。每到节日盛事或农闲的月夜,阿细人在山谷空旷的草坪上或松林中,点起一堆堆篝火,并围在旁边踏着特别的5/8拍舞步,尽情唱歌,阿细人的月光聚会就被称作“跳月”。曲调多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全曲以第一小节为主题,每个乐句只有细小的变化。旋律活泼、跳跃、生动,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

2、教师介绍乐曲相关内容

(1)教师:今天我们将随着音乐去走访少数民族。(出示彝族人民生活图片)你们认识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

学生回答。

(2)介绍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镇可邑村的彝族支系。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传说动画)

(3)介绍“跳月”的故事:跳月是彝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

二、欣赏乐曲

1、初次聆听音乐《跳月歌》,边听边思考:音乐声中,你来到了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情景?

生:音乐欢快、热烈,使人联想到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跳月”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据说“跳月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在很早的时候,阿细人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阿细人打了九天九夜还打不灭火,地面被大火烧得滚烫,打火的就不断地换着脚,或单只跳着打,后来大火终于扑灭了。为了庆祝胜利,大家吹笛子、弹起三弦、拍着巴掌、模仿打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舞。那笛子的声音,意思是“快点来啊快点来!”三弦的声音意思是:“前进!前进!”“打火!打火!”对这种舞蹈,阿细只简单地说:“跳”。“跳月歌”是汉人看了以后给起的名字,以后便慢慢流传开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那就让我们再仔细听一听吧。

2、再次聆听《跳月歌》。你能哼唱出乐曲中重复最多的一句旋律吗?教师指导学生学唱主题旋律句,并拍打节奏感受乐曲特点。指导学生在主题乐句结尾处加拍手两下或加衬词呐喊声,以便为下面的舞蹈动作做准备。

3、学生拍打节奏感受乐曲特点。再次聆听全曲,教师指导学生在主题乐句结尾处加拍手两下或加衬词呐喊声,以便为下面的舞蹈动作做准备。

4、这是一首民乐合奏曲,主题旋律在不断反复,而演奏的乐器经常在变换。(播放《跳月歌》动画)你能听出乐曲都用了哪些乐器吗?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三弦。(三弦简介)

5、师: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年龄的人……

6、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跳月歌》舞蹈创编视频)

动作要领: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蹬脚的同时击掌两次并喊嘿嘿。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蹬脚的同时击掌两次并喊嘿嘿。

7、随音乐与老师一起舞蹈,或分小组表演不同场景的舞蹈。

三、拓展学习

1、欣赏《跳月歌》(吕薇演唱),了解同一音乐作品可以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

2、欣赏《彝族舞曲》和《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不同内容的彝族音乐。

四、课堂小结

音乐是人们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跳月”是阿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也正是随着《跳月歌》走进了彝族山寨,现在就让我们加入到他们欢快的舞蹈行列中一起跳起来吧!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跳月”,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课。

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 篇八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牧歌》

2.欣赏合唱《大漠之夜》

3.选听《半个月亮爬上来》

4.选听《乌夏克木卡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音乐审美。

2.通过两手合唱作品的欣赏,能了解不同的合唱表演形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了解新疆传统民族音乐“木卡姆”这一音乐题材。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牧歌》。

了解混声合唱及无伴奏合唱两种形式

知道木卡姆这一音乐体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播放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提问:同学们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称与主奏乐器吗?

生答。

展示蒙古族人文风俗图片。

二、学唱歌曲《牧歌》

1.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从整体上感受音乐。)

2.简介《牧歌》。

牧歌

《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绵延起伏,节奏缓慢自由,歌词形象纯朴,富有诗意,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曲调和歌词结合得很紧密。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歌词,但它那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音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大草原的美丽画卷。

(设计意图:深入简介作品背景,使学生从文化角度了解歌曲)

3、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学生识读乐谱。

5、做呼吸练习。

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练习,教师可用“闻花香”的方式提示学生,自然缓慢的用腹式呼吸法,有情感的“感叹”。接着,法“嘶”音,小腹控制呼吸,缓慢而均匀的发声。

6、用哼鸣的方式哼唱全区,注意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

7、教师伴奏,学生随乐演唱全曲。

8、欣赏由瞿希贤改编的不搬走合唱《牧歌》,介绍无伴奏合唱这一演唱形式。

三、欣赏《大漠之夜》

1.聆听全曲,提问: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生答。

2.简介混声合唱的表演形式与特点。

3.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

欣赏引子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中模仿了什么声音?演唱的力度为何?

生答。

(2)欣赏陈述部A

提问: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演唱力度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生答。

(3)欣赏中部B

思考:乐队的伴奏织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演唱力度为何?

(4)欣赏再现部A’与尾声

思考:这段音乐是陈述段的完全重复吗?

四、选听《乌夏克木卡姆》

1.观看《乌夏木卡姆》表演视频,思考:这段音乐在速度、力度、旋律、节拍上都有怎样的特点?

生答。

2.简介“木卡姆”这一音乐体裁。

五、选听《半个月亮爬上来》

1.欣赏全曲,思考:这首歌曲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音乐要素上分析乐曲。

3.随乐轻声哼唱全曲。

六、小结下课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

1、能够跟着音乐足球世界杯主题歌《生命之杯》的律动用肢体表现音乐的节奏。

2、感受其他各组同学设计的动作,互相学习。

3、跟着音乐的律动自己编创。

教学目的:

1、音乐与活动课旨在训练学生通过听、动觉的联觉效应,通过音乐刺激感官,使全身对音乐的空间、时间和能量做出反应而获得音乐感受,在此体验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

2、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体验和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开启自身心灵的能力及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教师的要求要清楚、具体、明确。

2、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学生独特的肢体表达方式。

3、强调动作与音乐的协调和统一。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师:复习歌曲《奥林匹克号角》,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首歌曲,希望能用流畅和谐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生:全体演唱。(录音)

2、播放录音,学生自我评价,并改正。

二、听赏《生命之杯》。

人教版音乐6年级下教学设计 篇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学唱歌曲

(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

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老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3、小组合作,创编一个乐段或部分旋律的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时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

师:乐曲的速度、节拍?

生:速度不快不慢,适合行进;四四拍的节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创作的管弦乐曲。音乐欢快、活泼,表现了与朋友在一起时欢快的心情。

4、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

再听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谱例,随音乐哼唱主题的第一旋律。

提问:主题的第一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2)第二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怎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谱例,了解音乐要素(音型、音区)对音乐的影响。

(3)第三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第三部分与哪一部分相同?

(5)总结曲式结构

三段体:ABA

4、补充欣赏

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或者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录像,8000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_广场,背景音乐由1200名军乐团队员吹奏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提问: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振奋人心)

欣赏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

学生讨论观看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式录像,解放军海陆空仪仗队、各兵种方阵通过_广场的画面,背景音乐是军乐团吹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师总结:这些乐曲都具有进行曲的特点,适合队伍在行进间演奏。还有一类进行曲适合在音乐会上欣赏,除了具有进行曲雄壮的特点外,还具有活泼、轻快、舞蹈性的特征。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等。

5、小组合作,为乐曲创编图形谱。

可根据学生情况为某一段落创编图形谱。

可以哼唱主题与打击乐伴奏相结合,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乐段伴奏;可以运用吹奏乐器演奏主题的第一旋律或哼唱主题,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乐段伴奏等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了解、认识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2)分析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

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有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然而,在这场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当他登台谢幕,《Time To Say Goodby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

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

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

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 欣赏《猫》中片段--回忆。

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

1981 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其间,莎拉•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中的女高音,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提名。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魅影》,莎拉•布莱曼主演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被Drama Desk大奖提名为女演员,奠定了其音乐家的地位。

欣赏《歌剧魅影》中片段--《愿你再次出现》。

5、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

(1)莎拉•布莱曼与歌王卡雷拉斯:19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受邀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拉雷拉斯同台演唱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欣赏《永远的朋友》。

(2)莎拉•布莱曼与多明戈:1985年,她担任韦伯古典音乐《安魂曲》的首演及录音,与她一同担纲的男主唱则是当今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的提名。

欣赏《安魂曲》。

(3)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告别拳坛,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歌曲《告别时刻》。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的二重唱。

5、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同一首歌》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哪位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

2、学习歌曲合唱部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利用课堂乐器分声部完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

背唱歌曲,加入领唱、排成演出队形。

4、讨论运用什么形式完成“毕业晚会”

5、分组准备

主持、导演、化妆、录像、邀请老师、照毕业照等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毕业晚会”

【教学目标】

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晚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合唱:《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毕业典礼

(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

(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

(3)学生代表讲话。

(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

(5)家长代表讲话。

(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

(7)老师的临别寄语。

(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

(9)舞蹈《小旋风》。

(10)大合唱:《同一首歌》

初中音乐八年级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一、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

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25分钟)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

(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钟)

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7分钟)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练习(15分钟)

1.“我们这里有哪些同学见过兵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马俑的出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它塑造了将军、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的将士形象。有谁能告诉我“俑”的含义吗?”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为“象人”。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2.“我们已经听了两遍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乐名曲,对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来做个小游戏,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古战场上勇士们英勇奋战的画面,也可以模仿书本上兵马俑的造型。”(分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仿,让同学作出点评。)

(三)结束小结(1分钟)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回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上这11篇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八年级音乐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