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无暇顾及时间时,时间早已匆匆流逝,在过去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一定收获不少,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教学总结了!相信写教学总结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快回答分享了11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五年级上册数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并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乐于教学。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科成绩简析。
五(5)有学生34人,五(5)班参考人数34人,实考人数34人,及格人,及格率,总分分,平均分分,最高分,最低分分,有人,优秀率为,80~89有人,70~79有人,60~69有人,60分以下人。在本次数学期末考试中位居全年级第名。
二、取得的经验。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三、存在问题。
1、个别学生自觉性比较差,上课不专心。
2、学困生多,时间少,辅导成效不明显。
3、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起来很吃力。
4、有少数同学懒惰,不按时完成作业。
5、有些学生做题不细心,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6、有一部分同学,知识还没有系统掌握。
四、改进措施
1、分层次布置作业。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3、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
4、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5、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6、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7、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
8、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二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484÷2450÷5028+4213×4840÷21360×265-17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90+70)÷80100-5×13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⒊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四、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十二、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多媒体教室上课情境图。
【师】这是上多媒体课的情景,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单独桌子,教室的前面 是一个控制台,控制台的左下方是一个座位表。如果哪个同学有问题要问老师,只要按一下秘书桌上的按钮,座位表上相应位置的红灯就会点亮,老师就知道谁要发言。
【师】播放动画。这时,红灯亮了,是谁提问了呢?
【生】(看课件中红灯亮的位置)是张亮在提问。
【师】那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哪一位同学是张亮吗?那们就来找一找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第二章 位置 第1节 确定位置
2 探索新知
[1]寻找张亮的位置
【师】课件展示多媒体教室全景大图,请同学们仔细研究座位表和同学们座位间的关系,找一找哪一位同学是张亮。可以看教材19页,在教材上标出张亮同学的位置。
【生】在教材上寻找张亮的位置。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这就是张亮呢?
【生】红灯亮的是第二列第三行,学生座位中第二列第行的就是张亮。
[2]明确行列的含义
【师】张亮是在第二列第三行吗?
【课件展示】同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列”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 “行”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
【师】同学们,张亮是在第二列第三行吗?
【生】是。
【板书】(第2列、第3行)
[3]认识数对
【师】为了表示方便,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括号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师】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生】括号里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板书】(2,3)
[4]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你能用数对来表示王艳同学的位置吗?
【生】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
【师】括号里的3和4表示什么呢?
【生】3表示王艳在第三列,4表示在第四行。
【师】你们能不能用数对表示赵雪的位置呢?
【生】赵雪在第四列第三行,用数对表示是(4,3)。
【师】括号里的4和3表示什么呢?
【生】4表示赵雪在第四列,3表示在第三行。
【师】赵雪的位置能用数对(3,4)表示吗?
【生】不能,赵雪的位置在第四列第三行,而第三列第四行的位置是王艳。
【师】看来,数对(3,4)和(4,3)不仅是数的顺序不同,它们表示的位置也不同,所以我们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规则,数对前面的数字表示——列,后面的数字表示——行。
巩固练习: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写一写孙芳,周明,李小冬的位置。
指定一个学生上白板上写。
[5]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
2、老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
[6]巩固拓展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的情况,你知道有哪些吗?
【生】举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例子。
【课件展示】1、楼宇案例门上表示几层几号的按钮。
2、电影院里的座位——几排几号
3、象棋棋盘
[7] 课堂练习
1、用数对(3,2)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几个图案的位置吗?
参考答案:
苹果用数对表示(4,3);西瓜用数对表示(2,1);香蕉用数对表示(4,1);樱桃用数对表示(2,3)。
2、下图是国际象棋。
(1)她是怎样确定棋子位置的?
(2)你能像她那样说一说每个棋子的位置吗?
参考答案:白方的“王”从左向右数在“e”列,从下往上数在“1”行,所以用数对表示为(e,1)。
[8]课堂小结(PPT投影)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一下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我知道竖排叫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板书
第二章 位置 第1节 确定位置
(第2列、第3行)——(2,3)
数对 (3,4)
(4,3)
列 行
竖排叫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一)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二)演示:出示三个质量分别20克、30克、50克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
(演示)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
板书:方程的意义
2新知探究
(一)出示课本例题(见PPT课件)
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见PPT课件)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八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20+30=50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20="" 3x="150">100+50 100+2X>50×3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8道算式。)
(3)把这8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相等的分一类,不相等的分一类
( 20+30=50 20+X=100 50+X=100 3X=150) (50+2X>100 80<2x 20="">100+50 100+2X>50×3)
第二种:含有未知数的,不含未知数的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3x="150" 2x="">50×3) ( 20+30=50 100+20>100+50)
2、比较辨析,概括概念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A、教师指着黑板说: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板书:像X+100=250、这样xxxx的等式方程)
B、你能说说什么叫方程吗?
C、学生发言,概括出:“像20+x=100,3×=18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板书)
师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生:“含有未知数”“等式”
师:那X+10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们不是等式,
师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生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ⅹ=0,ⅹ=a,ⅹ=a2是方程吗?
生:是,因为它们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
3、举例方程、理解概念你能例举出方程吗?谁能举的与刚才不一样吗?(用字母Y表示、有难度的方程)
生列举:ⅹ+5=18 6(ⅹ-2)=24 6(ⅹ-2)=24 5ⅹ=30 ⅹ÷4=6 ⅹ+ⅹ+ⅹ+ⅹ=35
(ⅹ+4)÷2=3 ⅹ+y=5等。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生: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生思考汇报。
3、巩固提升
1、“试一试”
(1)观察左边的天平图,说说图中的是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观察右边的图,弄清题意,列出方程。
2、练一练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回事。 ( × )
(4)X2不可能等于2X。 ( × )
(5)10=4X-8不是方程。 ( × )
(6)等式都是方程。 ( × )
3、练习一
1、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2、讨论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8x=0 6x+2 4+2>10
2y÷5=10 n-5m = 15 17-8 = 9
10<3m 6x +3 = 11+2x 4+3z =10
是方程的是:8x=0 2y÷5=10 n-5m = 15 6x +3 = 11+2x 4+3z =10
不是方程的是:6x+2 4+2>10 17-8 = 9 10<3m
4、练习二
1、关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2、用方程表示以下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共重50千克,吃了3x千克,还剩30千克。 (3x+30=50)
(2)赵华家距离学校240米,她从家到学校走了3x分钟,每分钟行60米。 (60 x 3x=240)
(3)小明今年x岁,爸爸40岁,它们俩相差28岁。 (28+x=40)
(4)小芳每天跑skm,她一星期跑了28km. (7s=28)
(5)一罐糖有a颗,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a÷25=3)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我还学到了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板书
方程的意义
等式的概念: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
(1)“含有未知数”
(2)“等式”
注意: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探究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乐乐就放假了,很想爸爸妈妈带她出去玩。可乐乐的妈妈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爸爸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同时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西湖公园玩。(出示:七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乐乐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乐乐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尝试探讨。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我们一起来看妈妈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学生读数),你发现这些数有些什么特点?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教师顺势把板书中妈妈的休息日改成了4的倍数。)
师:刚才我们是在30以内的数中,依次找出了这些4的倍数,如果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学生举例,教师在4的倍数后面添上了省略号。)
2、我们再来看爸爸的休息日有什么特点?6的倍数有多少个?
把爸爸的休息日改成6的倍数并添上省略号。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4、6有什么关系?
师:对了,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吗?
把板书中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改为4和6的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数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数有12、24,如果继续找下去,你还能找出一些来吗?可以找多少?
学生举例,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后面添上省略号。
师: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我们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把板书中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
4的倍数:4、8、12、16、20、24、28。
6的倍数: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12、24。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师谈话: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4的倍数、6的倍数、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
(三)深化概念。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我们分别求出了这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看例子,填一填。
师: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那么我们刚才是怎么找出最小公倍数的呢?
出示:找最小公倍数。
2和6 9和18 6和24 5和35 3和9
3和5 7和5 4和9 9和11
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公倍数。
师:有的同学找得很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数。
生:2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大数要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且是最小公倍数。例如2和6,9和18,最大的数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③:第二排每一组都是互质数。例如3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总结。
师;你们能举一些这类的例子吗?
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发现做书本52页的第3题,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四)利用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问题。
(1)五(1)班同学参加植树劳动,按6人一组或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五(2)班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人?
齐读两次,找出题中的关键字,引导中理解题意后放手让生自己完成,同桌间比对。
(2)人民公园是1路和6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6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五)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最小公倍数?我们今天学习了求最小公倍数的哪几种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 列举法
倍数关系 较大数
特殊关系
互质关系 两数的乘积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篇六
匆匆的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提高,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用德律己
我热爱和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作为自我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本事。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且能够顾全大局,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忙,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仅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我的想法。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班额过大,学生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学中,教师调控教学资料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一样程度、不一样性格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学习要求。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景,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样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小主考官的策略,让本事强的学生先经过各项基本本事考核,当上主考官,再指导他们考核选拔第二批、第三批主考官,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本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一样程度的学生分次到达学习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总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没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奉献自我的力量。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哩念。教学重点: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200÷5027×396×12280÷40
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480-(180+60)(31+2)×30240÷(4×20)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②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1、3、4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八
时间飞逝,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在北山学校也第三年了。本人今年从事五年级数学教学,五年级一共有学生20人,男11人,女9人。从能完整上完一堂课到如今思考如何提高效率,进步有目共睹。都说时间是一把杀猪刀,在时间的无声磨砺下我渐渐的成长、成熟,就过去的这个学期作如下点滴总结: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数学学科在北山镇学校是相对的薄弱学科,而五年级的数学成绩又是所有班级里排名比较落后的班级,上学年取得的成绩非常难看,因此在学校层面教导处组织了全校数学老师认真查找问题,积极反思总结,每位数学老师对如何提高成绩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班级层面这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痛定思痛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出有效的提质措施。比如每次作业完不成的学生要适当的加以惩罚,另外将全班20人两两结合进行师徒结对,如果徒弟有不懂的地方首先要请教师傅,其次再请教老师,通过这种方法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师傅也充分享受向徒弟传授的过程的快乐。同时我不断深入到学生中倾听他们心声,了解他们诉求,并认真做好笔记,为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有所成出谋划策。本学期在教导处的推动下每月对后进生实施辅导,用实际行动关注后进生,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做到不以成绩论英雄,适时地用物质奖励来鼓励学生。
(二)生活上阳光开朗。
本学期积极参加学校工会推出的阳光体育活动、北山巨浦校际篮球联赛、户外野炊烧烤活动并取得硕果。在活动中大家非常积极踊跃,同事之间的凝聚力也得到较大提升。同时本学期利用周末时间对部分偏远地区学生家访。通过家访,我更加深切意识到他们求学路的艰辛,所以我都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实际困难。
(三)学习上积极上进。
学习上积极上进。本学期本人不断钻研教科书及学生学情,取得成绩有目共睹,在学业上努力深造并取得本科学历,在教研上高度重视学校推出的推门听课及行政听课日等所有活动。数学教学始终离不开新课程标准,必须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认真备课,备课的认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备课环节必须要一丝不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参加小班化课堂改革学习,参加三校公开课等等,深切感受到教学能力在不断的上升。在课后认真及时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后及时把个别学生叫到办公室改正。做好教后反思。每天上完课后,对白天的工作都清清楚楚的在脑子里想一遍。
经过五个学期的努力,各项工作都步入正轨,我认为做好以后工作还需要不断努力,经过认真反思总结,还存在以下不足:教学思路不够宽阔,创新意识欠缺,提质方法单一,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希望在今后教学生涯中有新突破,达到新高度。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3、在探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平移现象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事物重有哪些平移。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二、判断平移
1、(1)题学生先观察数红的两组图,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判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重点说一说图形是怎样平移的。
2、(2)题安排两个环节。
1)先让学生弄清题的要求,然后在书中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三、平移图形
1、让学生在书中岸(1)题的要求画出图形,重点交流画的方法。
2、鼓励学生自主完成(2)题,集体交流。
练一练
1、给学生充分的作图时间,师巡视辅导后进。
2、有余力学生独立完成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十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易混点、易错点: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认知基础:生活中见到过负数。
时间分配学20讲10练10
教法学法
自主探索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例1
1、通过查资料了解“℃”和“℉”的含义,并学会看温度计的方法。
2、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
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
4、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
二、自学例2
1、了解海拔的意义。
2、思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试着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
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学生汇报预习情况。第二板块:根据预习情况,学习例1
(1)交流“℃”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并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
(2)交流: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
(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
(5)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零上4摄氏度记作+4℃或4℃,零下4摄氏度﹣4℃)
第三板块: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
学生看温度计,选择合适的卡片表示各地气温。
第三板块:交流学习例2
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共同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3米,可以计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计作﹣155米。
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把这些数分类。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先指名读一读,再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图中数据。
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
根据学生的预习,共同学习交流认识新知。
(4)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以0摄氏度分界,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2.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4”读作正四,“+4”的正号也可以省略不写,直接把“+4”写成“4”。“﹣4”读作负四。
3.指导完成“试一试”。
(卡片上分别写有+11℃、﹣11℃、19℃、+19℃、﹣7℃、+7℃)
二:教学例2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图。
三: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⑴出示+4、﹣4、﹣7、﹣11 、19、+8844.43、﹣155这些数,提出要求:前面,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
⑵小结:像+4、19、+8844.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⑶提问: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四:练习
做“练一练”1,2题
2.做练习一第1题。
3.做练习一第2题。
4、练习一4、5、6题。
五:作业
练习一第3题。
交流认识新知。
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身边的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方法;体会数字编码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并知道数字编码的一般特点。
2、通过开展对相关编码信息的探索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初步体验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感知数字表达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尝试应用数字来处理信息。
教学难点:
感知数字表达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尝试应用数字来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数字与信息的联系)
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与数字打交道。比如说,(出示“1”)提问:一件礼物,一个苹果,一张报纸……这里的“1”表示什么?
提问: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么?你又分别想到了什么?
(小结:数字组成一个数,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它向我们传递了一些信息,也可以用来编码,同样传递了一些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数字和信息。
二、初识编码,感知特点(说一说)
交流电话号码信息――感受数码
⑴师:像110这样特殊的电话号码,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说一说吗?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结:其实不管是特殊的电话号码,还是普通的电话号码,这些由数字组成的编码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三、探索编码,感悟方法(看一看)
观察:跟上一封相比,有什么区别?(多了邮政编码)
问:你知道为什么要加上邮政编码呢?(学生回答后放录像)
问:看完录像谁再说说为什么需要加上邮政编码?
谈话:邮政编码也是一种数字编码,它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别小看这6个数字,它可是表达了丰富的信息呢。谁大胆试着说说看这6个数字都表达了哪些信息呢?
介绍邮编的相关信息
⑴师:21表示江苏省苏南地区;210表示江苏省苏南地区南京邮区;2100表示南京市邮局表示江苏省苏南地区南京邮区; (板书)规律
四、解读编码,感受价值(比一比)
研究身份证数码
⑴出示身份证图片
师:从邮政编码我们知道了一个人所在地的相关信息,如果想了解这个人的个人信息,需要知道什么编码?
1、你能从这几张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他们的出生日期吗?
2、猜一猜,哪个是爸爸的?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小明的?
⑵练习解读身份证信息。(出示一张身份证)
师:你能把身份证上的信息填写完整吗?
师:你觉得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
五、总结收获,介绍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其它运用。
谈话:在生活中,有时候人们还用字母或文字、和数字来组合成编码表达信息?比如……(出示相关图片)
介绍:条形码火车票Z表示直达车,车牌苏A表示南京,图书I表示文学,/前表示出版社编号,/后表示图书馆流水号。
⑵提问:用这些编码来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
你还在哪里见过用数字编码的呢?
假如生活没有数字,将会……
师:数字编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编呢?编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在一定范围里,简洁,唯一,有规律。
⑴ 出示第1个问题
师:房间的编号中要包含哪些信息?
一楼第三个房间该怎样编?四楼第十个房间呢?十楼第九个房间呢?
⑵ 出示第2个问题
明确小组活动要求。
⑶集体汇报交流。
请在小组内讨论出方案,再试着编码!交流时写出代表你自己的编码。
(学生讨论交流,尝试自主编码,同时让部分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设计的编码,并解释说明,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六、回顾过程,总结经验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数字与信息。在活动中你觉得有什么收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上11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五年级上册数学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