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编辑枫为大伙儿整理的5篇未来简史的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未来简史》读后感1000字 篇一
时隔半年,读完了《未来简史》,这本书既是《人类简史》的序章,却又比《人类简史》更加有趣,更加震撼人心,更加引人深思。
本书的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历史上有“三座大山”——饥荒、瘟疫和战争。进入21世纪,人类已经克服了这“三座大山”,放眼望向未来,将开始追求永生、幸福快乐,以及进化为“神人”。让人感觉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加速向前,最终是登上天梯还是坠入深渊,不得而知。
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尤瓦尔指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想象的现实”之中,从而才有了语言、文化、国家、历史等等。“想象的现实”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在《未来简史》中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观点:推动社会变革的不是我们对现实的认识,而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也就是宗教的力量。现代社会相信的宗教便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提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人是第一可宝贵的”。接着,作者提出:人为什么厉害?并不是因为人类更高级、人类有意识等等其他原因,而是因为人,能实现大规模的灵活合作。但是,真正能让人实现大规模的灵活合作的,不是个人想象出来的主观现实,而是所谓的“互联主观”—人幻想出来的虚构的东西,而且还能让人人都相信。
人文主义中的自由主义,倡导我们要崇拜人性,要注重每个人的内心体验,应该赋予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权利。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破坏了自由主义对自由意志的信念,也破坏了对个人主义的信念”。作者指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社会系统仍然会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作者预言,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不再是个自主实体,而会变成整个举行全球网络的一部分,人类将最终交出权威,送到算法的手中。于是,新的科技宗教将会产生—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我们将会面临一种全新的挑战。
全书的最后,作者抛出了三个问题: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一是,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我想,不论科技和社会怎样发展,对于我们个人来讲,要想不要太快地被淘汰,只有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进行自我迭代,不断地探寻更加强大的自我,更加从容地融入社会。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 篇二
这是一本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同时又趣味盎然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本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的思考方式。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大数据这个词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在我读到本书的最后一章数据主义时对大数据有了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最能体现数据主义的是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用来辅助人类处理各种数据的。
那生物和数据有什么联系呢?生病了去医院找医生是件很平常的事。在将来医生可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因为医生在了解病人的状况后主要依据自己在医学院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找到解决的方案。
但人总有出错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今天病人太多产生了疲劳或者是其它原因,误诊事件还是时有发生的。机器人便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能你会说医生也有独特的地方,比如说可以关心病人而不仅仅是治病。达尔文之后,生物学家开始提出解释,认为所谓感觉,也是通过进化千锤百炼的复杂算法,能够帮助动物做出正确的决定。
既然生物感觉也是算法,那么机器人也可能会拥有情感。
生命本身其实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到重大决定的抉择,都是人对各种数据处理的结果。
《未来简史》读后感700字 篇三
总体这本书不错,涉及人类相关发展历程知识面很多,虽然有些理解不是那么透撤~到底没有那么专业,但是通过了解学习,中间再回看了一下,学到了此书不少东西是真的。
在人类发展史上,科学在一次一次的葬礼中进步,谈到人类前前后后的发展,人类本身体验幸福、感觉、反应、算法、以及生活的意义。
人类从狩猎时代、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到现在的大网络世界~大数据,人们的体验?感受推动人类从人~智人~智神发展!
将来的社会发展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
从生理层面来说,人类不管是预期还是幸福,其实都是由我们的生化机制控制的,而不是有经济、社会和政治局势决定的,愉悦和痛苦从来不是对外界世界事件的反应,而是自己体内感觉的反应;事实上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是存在于彼此讲述故事之中,整个宇宙就是个盲目而没有目的的过程充满着各种杂音和愤怒,我们只是在一个行星上占据着在小不过的一点位置,存在着再短不过的时间,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宇宙里不断追求的力量;
人类的所谓感觉也就是通过进化千锤百炼的复杂算法,能够帮助动物做出正确的决定。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这种转变并不只是一场哲学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会真真切切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所有真正重要的革命,都会有实际的影响。人文主义认为“人类发明了上帝”,这件事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有深远的实际影响。同样,数据主义认为“生物是算法”,这同样有深远的实际影响,不容小觑。所有的想法都要先改变我们的行为,然后才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数据主义认为:体验不分享就没有价值,而且我们并不需要(甚至不可能)从自己心里找到意义。我们该做的,就是要记录自己的体验,再连接到整个大数据流中,接着算法就会找出这些体验的意义,并告诉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 篇四
温习一下。
赫拉利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大旧议题已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将是长生、快乐和意义这三大新议题。
1.长生,不是永生或不死。目前已经有人在尝试了,而且为数不少。永生或不死是不可能的,但不断延长寿命,将是人类整体未来的追求之一。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生老病死的问题将不再是哲学问题,逐渐成为可以应对的技术问题。随之产生的,将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重定义,还有更加严峻的个体平等问题。
2.快乐,不是幸福,或许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快感。除了伊壁鸠鲁主义和功利主义,哲学上谈论快乐的貌似并不多见:快乐貌似比幸福更加低级一些,更遑论卓越、正义和至善了。然而我们都渴望快乐。快乐是什么呢?如果生物是算法,快乐就简单多了;但是快乐和快感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快乐是什么呢?是不是“适当地”满足个体需求呢?
3.意义。人文主义大行其道之时,人类将神拉下神坛,认为意义不在彼岸,而在人本身。但在冷冰冰的算法和数据主义洗劫之后,人类还有多大的自信认为“我”很重要呢?我们只是一堆算法,而无意识的智能在数据处理上优于人类智能百倍不止。我们的意义在于将意识变成智能或“数据”么?
意义问题较之于长生与快乐,在此虚无的数据时代,无疑将是更为棘手的问题。
读《未来简史》有感 篇五
今天早上读了隆兴发群里的一篇情感文章,说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的情感,当时他们3个坐下来谈谁更爱林徽因,结果是梁思成,林与梁便选择结婚,可笑的后来林徽因死了,梁思成马上再娶,而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 谁更爱。看了我其实觉得有点可笑,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发表的文字也是毋庸置疑的态度,也许每个人都认为金岳霖是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子非鱼又焉知鱼。或许金岳霖就与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剩男剩女一样,当时错过了一份感情,后面左突右击,就再难得寻找到那个互相喜欢的人了呢?而并非不娶就是为了林徽因。
这就印证了我们群里一起发起读书会要读的书里的话,这本书就是《未来简史》,它里面写到“意义的网”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人觉得现实只有两类:客观现实与主观现实。殊不知还有一种情况:互为主体。我们给很多东西赋予了一种意义,其实都是虚构的,人类会为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会让意义这张网收的越近。所以很多并非存在的东西,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那么它就是这样的。很多东西并不存在,但是我们都认为它是存在的,那就存在了,就如上面林梁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看所有的文章都认为金岳霖是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因此一般的人深信不疑,但是谁知道结果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这只是一个例子,或许你认为他们的感情与我无关,我只要过好我自己的生活就够了,但是那只是一个例子,放到很多事情中皆准。所以在评判想象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总认为自己有那么的正确,不要对自己一贯以来的思想那么深信不疑。
读《未来简史》,读书会要分享,对于这种类型的看法我想我暂时表达还有点困难,我比较擅长把它写下来。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无宗教信仰之人。因为我确实不信教啊,我也认为没有上帝,也许大部分人都与我一样。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宗教主义信仰者。为什么呢?因为我总是相信destiny,在美剧大片中,总是在结尾的时候会让你相信这是destiny。平时我也相信冥冥之中,很多事情总觉得是冥冥之中发生的,相信很多事情是命运,就比如婚姻,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总是不能找到合适的人结婚,我就认为这是冥冥之中的事情,冥冥之中总会安排那么一个人在等待。但是看完《未来简史》之后,我不免有点绝望了,因为这本书里面根本没有destiny,一切都是算法,连意识感觉都是算法,可以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虚无的,哪里还会有destiny呢?
又比如我喜欢说随缘,按《未来简史》说的意思,是没有缘这一字的,一切都是意识中的虚幻,哪有缘可以随,不过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刘滔,我们认识也好多年了,从高中开始的朋友,他之前没结婚的时候要我介绍女友,我与他说“这么急干什么,随缘吧”,他当时是这么回答我的:“如果听你的随缘,这辈子我估计就娶不到老婆”,现在他已经结婚很久了。有点搞笑,确实有时候真的不要太过于相信随缘,或许这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缘。
其次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还是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因为未来的某一天,全世界都是数据化时代,什么都是算法,你的思维,你的感知都只是算法,我不免觉得那是一个冷冰冰的时代,因为连情感与体验都是可以花钱买到,就像买一支雪糕一样。每个人都不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买艺术家的才华,科学家的智慧,你能想象得到的,都可以买。都可以像芯片一样存储于你的身体,你可以变成万能,升级为神。那么我想我还是不愿当神,我还是愿意活在这个世界当一个普通的人,体验普普通通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
以前我大部分就是读读红楼梦,张爱玲,世界名著,中国名著这类型的文学作品,托群里一大咖的福,让我接触到了很多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看了一些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看的书,比如《三体》《世界通史》《未来简史》《道德经》等等,这些书放以前或许从来不会进入我的世界,现在我却会为之入迷,读书对我的生活或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不器文库 www.huabuqi.com*它不能帮我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或者让我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但是它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的思想从只关注自身的一点小情小爱突然开阔起来。我会明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站在宇宙的高度,我真的连一粒沙子都不是。所以很多时候不必那么纠结自己的一点郁郁寡欢。尽管最终我还是回到我的小小世界中来,写着一些我自己的小小情绪的文字。但是至少我明白了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站在人类的高度在奋斗的人。
最后再送大家一首诗:
《 惑 》
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
难道 难道不是
在爱着那不复返的青春
那一朵
还没开过就枯萎了的花
和那样仓促的一个夏季
那一张
还没着色就废弃了的画
和那样不经心的一次别离
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
不然 不然怎么会
爱上
那样不堪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