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说明文,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页是www.huabuqi.com敬业的小编沉默给大伙儿收集的7篇事理说明文的相关文档,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事理说明文范文字 篇一
“道是立人之本”,道理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途径。在当今社会,我们的道理就如同天空中的白鸽,虽然不及其美丽,但是却有着它独特的美丽。
一个人的道理可能不会很深入,但是他可以把很多时候都变成他的道理,使道理不断地变成他一生的道理。
我国有一个著名教育家,他在一个学期里,他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会告诉孩子:“人要学会谦让,要讲诚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历史上有很多的人,比如说:“孔子,孟子、三国等。”但他们的道理并不都是对的,孔子的弟子,他们也不是天生就懂得道理的人,他们只是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谦和的人,但是他们的道德并不都是通过自家的方式来培养的,有些人虽然知道了,但是却做不到,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对,因为他们的道德并不能很好的培养起来,所以,就把道德的东西给别人。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不会谦让的,就是不能谦让,这样做对的是自家的方式,对的则是自己的道德,这样不是自身的道德,而是社会的道德,这样的道德就是道德。
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就等于一个人没有道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标签:
事理说明文范文字 篇二
我有一个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小小”,它是我的一个朋友名字,我很喜欢它。它是一个有着两只大眼睛,两条腿的大眼睛,它的名字里有两个字“长鼻子”,“长鼻子”是因为它的鼻子和它的嘴巴一样长,所以就叫它长鼻子!
我的这位朋友长着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子,胖胖的手。它的性格是很暴躁,它很凶,我不管它,只管自己的事情!有一次,我和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它凶巴巴地看着我们,像一只老鹰在盯着我们。我看它凶巴巴的样子,也不敢做了,就跟着它。我左右为难,心里想:“你可千万别出来呀?我可不会伤害到你的。”它看我做不出来,就对我摆摆手,我一下子被它的表情给吓住了,不一会儿,我就把小小吓跑了。我又去捉了好几只小小,这次,它们也被吓得不轻,我一下子就被它们的速度吓得不轻,它们又开始玩“老鹰捉小鸡”,它们又开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左冲右突,我东躲,可就是抓不着。最后我还是被“老鹰”抓到了,它们就这样被我弄得狼狈不堪,最后我只能回到了我的家。我的好朋友——小小,它的外貌可真是太漂亮了,它长着一身雪白的毛,它有着一双黑亮的眼睛,一个扁扁的鼻子,一张小巧的嘴巴和它那四条长的腿,它们可爱极了。它们也很喜欢我,它们一会儿跑来跑去,一会儿又去捉老鹰,一会又到我的手上来,我就一直被它们捉到,可好玩了。我真为它们高兴!
小小可爱,我非常喜欢它们,我也会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快快长大,我的朋友——长鼻子,它们可爱的样子我都看了,我也希望它们能够快快长大,我的朋友——长鼻子,它们就像我的知己,我的知己,它们可以一块玩耍。
我喜欢小小,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事理说明文范文字 篇三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文化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说起中国,人们都很尊敬我们中国人。因为中国的文化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有着许多独特的风格,所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文化史上,有着许多著名的文物。如“长城”、“秦兵马俑”、“秦淮河”、“秦兵马俑”等等。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物。有历史上的兵马俑。有文学作品。还有许多著名的文物,如:唐诗宋词。等等。
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文物。如“唐诗宋词”。我最喜欢唐诗宋词了!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所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
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文物。比如:唐诗宋词。有唐朝的四大发明,有唐宋时代的画卷,还有宋代画卷。
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文物。比如说唐朝的四大发明,还有唐朝的四大名著……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唐朝的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了。这个故事讲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为了夺回江山,打败刘备,在三人的拼搏中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我还喜欢张飞,他武艺高强,但是他的毛病是粗心大意。
我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许多名人的故事。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关羽打黄盖、张飞刮骨疗毒的故事。但是我还是最喜欢的故事是三国故事《三国演义》。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时,蜀国的诸葛亮为了统一天下,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请来曹操,让刘备三次借给刘备。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很多,我就讲几个吧。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三国演义》。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蜀国的刘备三次借给刘备,但是刘备三次还是没有借到。
我喜欢的故事也很多,比如说:《桃园三结义》、《三国志》、《水浒传》……但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三国演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事理说明文范文 篇四
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部分这样规定: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另有阅读的一条通则规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这两条规定来解读中考说明文阅读考题,归纳出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考点:1.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2.理清思路,弄清说明过程或说明顺序。3.正确判断常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4.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5.理解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6.明确标题的作用。
【题型对策】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如下:
题型一: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题型二:辨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这种题型的特点:在文中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要求辨别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解题方法:首先,理解并熟记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做诠释等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顺口溜为“打、下、列、举、分、摹、做、作、画、引”,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其次,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模式为: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明确其作用) 。
题型三: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⑴加点字词有何作用?⑵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⑶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第一种题型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这种题型的命题形式为:文中“……”这句话中“……”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原因。而要求删去的词语多数是表示程度、数量范围或性质的词语,如“可能”、“一般”、“大约”等词。解答这种题型可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回答“否”或“不能”;第二步,解释要删去的词语的意思;第三步,加上套话“如果删去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四:分析说明文的句子作用
这种题型的特点: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这种题型解法很简单: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题型五:找出说明文所说明问题的解决办法
事理说明文范文字 篇五
艺术电影叙事理论是指以文字为原材料作为原材料的文章。
电影《天蓝色的彼岸》讲述了一对夫妻的故事。他们的儿子很调皮,他的爸爸妈妈为了不让儿子在别人眼中的成绩下降,就让他离开家乡去寻找他的同学。在途中遇上了许多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该去何方。他们在路上,一直想着回家,他们在路上碰见了两个同班同学,他们是同班同学。他们一起去寻找他们的爸爸妈妈,可是,他们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突然,他们眼前一亮,他们看到了一家人,他们的爸爸妈妈正在一起,他们的爸爸妈妈说:“快点回家去啊,不然,他们会被饿死的。”他们听了,赶快回家去。可是,他们没有找到爸爸妈妈,就在他们要回家的时候,有一只小狗跑了过来,他们想:爸爸妈妈不会在家里,我们一定不能出现。小狗就在他们家门口的那一家人面前,小狗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说:“我们一定要回去啊。”小狗看着小狗对小狗的爸爸妈妈说:“我们要回去,我们一定要找到爸爸妈妈。“小狗说:”不要害怕,我们会回来的。“
于是他们就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小狗对小狗说:”我们会回来的,我们回去吧。“他们就回去了。过了几天,小狗的爸爸妈妈就不见了,这时,小狗的爸爸妈妈说:”他们不是回来了吗,怎么又回来了,我们一定要找到爸爸妈妈。“小狗的爸爸妈妈就回来了。小狗的爸爸妈妈就回来了。小狗和小狗的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了。
事理说明文范文 篇六
一、厘清要点,清楚观点
这类课文都有一个中心观点,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个观点来展开叙说的,所以教学这类课文必须要明确课文是围绕什么观点、抓住哪些要点来叙说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①课文谈论的对象是什么;②课文针对这个对象说了什么理;③课文为了说这个理选择了哪些材料,呈现了哪些画面。整体切入,把握说理要点,读懂并清楚地说出课文所要说的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谈论的对象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天下奇观,作者根据对这一奇观的观察和分析后说了这样一个道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课文为了说明白这个道理,选择了三个正面事例和一个反面事例,呈现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位成功人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画面和雨水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画面,抓住这些要点来阐释观点。
二、明晰结构,有序叙说
学习说理,不仅要明白说了什么理,还要知道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说理,才能做到说话有条理。这类课文的结构就是作者说理思路的外在表现。所以要明确说理思路就必须关注整篇课文的结构和主要段落的结构,厘清各段落之间的联系。在小学阶段,这类课文大多是总分总结构,全文一般是按照“提出观点―举出例子―总结观点”这样的思路来说理。开头段一般是总领全文,引出对象,常通过以下4种形式来提出观点:①直接点明;②古训引入;③现象剖析;④话题导入。中间段大多是以描述例子为主,并有适度议论,所举的例子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时还从正、反面来叙说,每个段落一般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段中所有词、句、句群都围绕这个中心意思来阐述。有些课文的中间段落也是总分结构,段首句常常总领后文,提出观点,段尾句得出结论,强调观点或总结上文。结尾段一般以议论为主,呼应开头,照应课题,总结全文,常单独成段,有时文章的中心句就隐藏在这个段落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就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课文开头通过对滴水穿石这种现象进行剖析后引出观点,总领全文;课文中间以三个正面例子及一个反面例子来证明“滴水穿石”的重要性,其中第三自然段也是总分结构,先是描述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事例,然后借助段尾小结句总结观点。课文结尾强调“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观点,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也是全文的中心句所在段落。整篇课文紧扣中心观点来展开叙述,结构紧凑,思路清晰。
三、把握事例,形象论证
这类课文一般都是借助实例来阐述自己观点的,这些实例很多是事例,事例就是作者说理的证据。在列举这些证据时作者常常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努力把道理说得形象具体。所以学习说理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把准事例
这类课文在表达上都是叙议结合,借助具体事例的叙述来说理,这些事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叙述这些事例时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关注事例之间的相同点,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来把握事例叙述的相似性;二要明确事例之间的不同点,通过不同角度的叙述来证明所举事例的典型性;三要厘清事例叙述的顺序,明确叙述的条理性;四要突出事例叙述的侧重点,明确叙述的目的性。这类课文在叙述事例时以<www.huabuqi.com>描述性语言为主,有的先叙述后议论,有的先议论后叙述,但都是围绕观点来进行,不是为了让人感动,而是就事说理,以理服人,以“服人”为目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所举的三个正面事例都是说这三位名人像小水滴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耗尽毕生的精力,最后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每个事例都是按“认准目标―努力过程―取得成就”的条理来叙述的。这三个典型事例中人物的国籍、年代、职业、起点等方面都不同,李时珍是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基础好;爱迪生是美国现代的发明家,基础差;齐白石是中国现代的书画家,起点晚。从时间的跨度、空间的宽度、职业的角度、起点的程度等不同方面选取的这三个人物,实际上就是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人物代表,这些不同的代表可以说包含了“古今中外所有事业有成的人”。三个事例叙述的顺序相同,条理清晰,先说三位名人确定的目标分别是“立志学医、迷恋电学、挥毫作画”,再说三位名人努力的过程分别是“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最后说三位名人取得的成就分别是“写成巨著、千项发明、炉火纯青”。整篇课文先是借物喻理,然后是叙事说理,无论是正、反面事例的描述,还是关键词句的议论,都是为了证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观点。
(二)形象叙述
说理除了要有理有据外,还要形象有力。所以在把握事例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展现画面。这类课文的说理不是纯粹的描述性说理,更多的是一种叙事性说理,通常用一个或几个名人的事例来阐述一个道理,每个事例基本上都是简短而有论证力的故事。为了让读者心服口服,在叙述故事时很注意通过几个关键性词句来展现故事所隐藏的画面,让读者通过这些画面看到其中所隐含的道理,化抽象说教为形象展示。《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在叙述李时珍的事例时,通过“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等几个关键词语,为读者展现了李时珍不辞辛劳、常年奔波、登门请教及冒着生命危险品尝百草等画面,读者通过这几个画面就很容易感受到李时珍滴水穿石的精神。二要勾画形象。这类课文不是仅仅在议论,而是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结合在一起,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描述的事物形象进行勾画,通过勾画形象来说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叙议结合,借助寥寥几笔,惟妙惟肖地勾画出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三个人物形象和一个没有滴水穿石精神的雨水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来说理,使道理说得具体形象。三要运用技巧。这类课文的语言表达很有技巧,方式多样,在说理时要注意通过修辞、句式、标点等表达方式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提升说理的文采和力度。《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引用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事例后,以“你看”一词为导引,运用反问句式,借助引号的特殊用途,使滴水穿石从自然景象上升到精神层面,将精神与景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理说得形象有力。
事理说明文范文 篇七
其一,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为中心的,说明事物要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怎样安排说明顺序才算合理呢?这,决定被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和是否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一般说,说明事物的成因、发展,往往以时间为序;说明事物形状、构造,往往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制作、使用,往往以逻辑为序。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
合理安排顺序,是为了符合所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或者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或者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以便说明得清楚明白。条理性或称言之有序,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之一。根据说明目的和对象,说明文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安排顺序是为说明文给人以知识的目的性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通过有条理的介绍和阐释,事物的特征清清楚楚,事理的本质明明白白,这样的顺序安排就是合理的。
如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首先,明确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如:以说明学校为题,最好以空间为序。因为它要告诉读者的是建筑物的方位,学校是以空间分布的建筑体。只有依照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的说明顺序,才适合建筑物内在的结构特点。其次,说明文给人知识,作者必须对所要传授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是合理安排顺序的前提。阐释事理亦然,如对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若明若暗,就无从安排逻辑顺序了。
最后说说观察点和参照点。观察点就是作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站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就完全不同,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通常有两种观察方法。一种叫定点观察法,就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进行观察。如写《我们的教室》,观察的位置可以在教室后边,把教室的前后左右的情况都观察清楚了,然后一层层写出来。还有一种叫移位观察法,就是移动位置观察,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观察点是移动的,参观游览,就是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
其二,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说明事物或事理,描写的运用必须适当,文字要力求简洁,不能像写记叙文,更不能像写抒情散文那样地过分渲染。说明文中的描写比较灵活,或集中或分散安排,或与说明紧密结合,或渗透在说明中。描写的语言色彩浓淡皆宜,或轻描淡写,或浓彩渲染,或简笔勾画,或工笔细描。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这样几种:
1、白描式。对说明的事物和内容只作简单洗练的勾画,不着深墨重彩描绘,称为白描式。《中国石拱桥》介绍芦沟桥上的石雕狮子是这样描写的:“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介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写道:“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用“站”这个动词和两个成语对书里的人和动物能活动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点缀式。说明中文中的描写,不是集中在一处,聚合在一段,而是分布于整篇,散见于全文,便是点缀式。说明文运用点缀式描写,能使语言变得活泼,增强行文的变化和文章的趣味,避免表达呆板,读来乏味的弊端。如《巍巍中山陵》中的2-4段: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造型优美,栩栩如生;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3、浓彩式。为了展示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说明文往往采用浓彩式的描写方法。这种描写落笔不惜重墨泼洒,大笔渲染。如《看云识天气》开头一段写道:“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这段描写文字,生动说明了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