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关于母爱的故事(优秀14篇)9-5-69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而母亲这个身份也是无人能比的。很快母亲节就快到了,你们是否陪在母亲身边;又或者是远离家乡工作。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细致的小编老李为大伙儿收集的14篇关于母爱的故事的相关文档,欢迎借鉴。

母爱的历史典故 篇一

《孟母三迁》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很有教养,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可是他家处于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的安下心来读书。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来。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心里很难,在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又高兴起来。

后来孟母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母爱的感人小故事 篇二

天没有母爱高,海没有母爱深,水没有母爱清澈,地没有母爱包容的精神,甚至可以说,母爱比世上万物都美丽,和爱可亲。

记得那是手足口病延发起,几乎是天天都有人发烧。这天晚上,我带着疲倦入睡了。半夜,我突然醒了,觉得自己头很热,心脏已在急速地跳动。我连忙转过身:“妈!妈!我头痛!”妈妈被我给叫醒了,眼睛还睁不开似地问我:“怎没了?”“我头痛”“啊?真的啊!”妈妈突然来了精神,急忙跳下床,从化妆室里找着什么。不一会儿,妈妈便拿着温度计回来了:“儿子,快坐起来,妈妈给你量量。”“诶呀!又不是什么大病,吃点退烧药就行了。”“那可不行,现在可是手足口病延发期,一旦弄不好被隔离怎么办?听话,快坐起来。”妈妈神情严肃,焦黄的额头上似乎又多了几条皱纹。说着,妈妈便用手小心翼翼地按在我的胳肢窝上??

一会儿,妈妈便性急地把温度计抽出来一看说:“什么?39度7!快快快!“说完妈妈便拿着酒走到我面前说:“儿子,快躺下,我给你搓搓”说着妈妈便用她那粗糙的双手仔细地搓着我的后背,“妈!你真好!”我热泪盈眶,不禁心想:几年来我光顾着学习,即使学完也没有帮妈妈做做家务聊聊天,而是跑到一边去玩。不知不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从未想到母亲会变老,我也从不知道母亲以慢慢的变老。而且还要为了我的学习天天干活,天天挣钱我却没有想想妈妈的感受。我无知,我单纯。??我越想越激动,不禁哭了起来。在泪水中,我慢慢地睡着了。

早晨,我醒来了,看见被紧贴在我的身上,头已多了条毛巾,我回头望望,一条毛巾搭盆子上,妈妈却坐在旁边。只见妈妈披头散发,满头的皱纹上似乎又多了几条,小小的眼睛上多了两个红红的眼圈。妈妈看看我说:“儿子,你醒了!”“妈!您还没谁呀?”“噢!??我”我看了看,眼泪又爬满了我的眼眶,我无话可说,只是默默地看着妈吗。

母爱的感人小故事 篇三

世界最无私、最伟大、最崇高的爱,莫过于母爱。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妈妈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妈妈的关爱中,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是形影不离地陪伴着我。记得有一次,由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我生病了,一整夜又是发烧,又是拉肚子。妈妈非常着急,她一会儿帮我量体温,一会儿帮我拿药。第二天早晨,我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她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和一脸疲惫的样子。我知道,她已经一夜没合眼了。可她仍然面带微笑地对我说:“可好点了?”听着妈妈的话,我的心里酸溜溜的。

妈妈同时还是我的“铁杆”支持者。每当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妈妈总是在远处高高地竖起大拇指,为我祝福;每当我失败的时候,妈妈总是鼓励我继续努力。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年参加全省古筝大赛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的三个好朋友,她们的成绩都比我好。当我得知比赛结果时,心里难受极了,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妈妈轻轻地擦干了我的眼泪,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地对我说:“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我们有勇气参加了,而且看到了其他同学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回家后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下次再和她们比一比,好不好?”

妈妈的爱数不胜数,妈妈的爱无处不存、无时不有。妈妈的爱就像一片花的海洋,我仿佛就是置于其中的一只小蜜蜂,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这花的海洋里,尽情地采集着各式各样的花粉。我也要像小蜜蜂一样,献给妈妈无数的甜蜜,献给妈妈无数的微笑。

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四

日历一页一页撕下,时间像川流不息的河水。霎时,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婴儿变成了一位三年级的少先队员,真是来之不易啊!虽然这九年里,我挨过打,遭过批评,受过欺负,但是我的母亲,她不但保护了我,而且还带我走进了知识的王国,领略了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从3岁起,妈妈就到书店买拼音图、认字图、古诗图。买回来以后,用透明胶布把它粘在墙壁上,然后拿起尺子,一个一个字教起我。读拼音图的时候,妈妈一边教我怎么读,一边教我嘴形。读认字图的时候,她一边教我这个字的拼音是什么,一边教我写笔画。读古诗图的时候,好一边教我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一边教我整句话的意思。是妈妈培育了我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以前的我可是不爱看书的,可是为什么我会近爱阅读呢?这是我六岁时妈妈每天晚上辛勤地为我讲故事的成果,使我逐步爱上了阅读。妈妈为了我看书不依赖别人,给我买了带拼音的书,既能让我认得更多的字,又能让我养成独立的好习惯。妈妈每逢周末就会带我去买书,像《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等等,每当我看到精彩片段时,妈妈让我把它背下来,说以后写作文时就可以用了,在妈妈的督促下,我的作文越来越好了。

妈妈,在别人的眼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在我心里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妈妈就像春天的太阳,我就像小草,妈妈把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献给我,让我茁壮成长。

母爱的感人小故事 篇五

人们都说,世界上最纯洁的爱是朋友之爱,最真挚的爱是亲人之爱,最甜蜜的爱是恋人之爱;那么,对我来说,这世界上最刻骨铭心的爱便是母亲的爱了。

母亲是一个朴实勤劳的妇人,和许多女人一样,将自己的近半辈子都付给了丈夫和孩子,为了丈夫能够安心工作,孩子能够用心学习而忙前忙后,忙到皮肤不再红润,忙到皱纹爬上了眼角。

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便是冬日的早晨,母亲手拿古诗词全集,在温暖的被窝中一字一句的教我读,教我背。稚嫩的读书声伴着窗外鹅毛般的雪花,是那样的温馨和睦。

母亲对我的爱是深入骨血的。记得小时候争强好胜,吃了不少苦头,每次都是母亲替我善后。一次为了和邻居姐姐比谁先学会骑自行车,一天到晚的练习,结果一不小心失了平衡,只能看着自己的身子随着自行车向前冲去,直至倒在了花园里,花园里有一棵枇杷树,我的后脑勺重重的撞在了上面,当时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觉得疼痛像是长了腿似得向全身蔓延,然后就有一双手抱住了我,那双手是温暖的,那个怀抱有着我所熟悉的母亲的味道。母亲抱着我去医院,她走的很急,却又怕我痛而仅仅的搂着我;当坐在医院里包扎伤口时,我明显的感觉到她似松了一口气,那双微微泛红的眼角显露出了她对我的关心。

母亲,这个世界上我最亲近的人,她用尽自己的方式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爱护着我,给我以世上最真挚的爱。要我说,母爱,在我心中是最美。

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六

她们,一个是中国媳妇,一个是英国婆婆!本文主人公李晓林在远嫁伦敦后,遇到了一个在教育方式上大胆、另类,和自己的想法迥异的洋婆婆。为了儿子的教育,李晓林和洋婆婆之间矛盾重重,甚至发生了多次激烈的争执。然而,爱子心切!这对异国婆媳几经磨合,终于从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上取长补短,有效地消除了文化差异,最终达成了默契!

爱在他乡 “洋”婆婆来了

今年33岁的李晓林是江苏南京人,她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李晓林外表美丽、气质出众,性格沉稳又开朗。

2000年6月,李晓林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英资企业工作,由于她能力超群,业绩出色,屡次被公司提拔。

李晓林在事业上很出色,却无暇顾及个人问题。直到2003年春,李晓林被派到英国总部出差时,才遇到了意中人——公司的特聘律师吉恩。

2004年4月20日,这对相亲相爱的人结为伉俪。而新婚之初,李晓林没想到要面临的第一个麻烦竟然是和吉恩的母亲之间的关系,此前没有人教她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洋婆婆。

由于劳拉是从曼彻斯特赶来参加婚礼的,又加上她有3年没和儿子相聚了,婚礼结束后,她留在了伦敦。

为了不打扰吉恩和李晓林的蜜月,劳拉起初是住在酒店里,李晓林觉得这样不太好,就向吉恩提出:让妈妈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吧。也许在英国少有这么主动示好的儿媳妇,劳拉得知后,非常感动,直夸李晓林是个善良的好女孩。

没想到,劳拉竟误会了李晓林的意思。几天后,她请亲戚帮她把在曼彻斯特的家当托运了过来。李晓林有些尴尬,她没想过要长期和婆婆住在一起,但事已至此,只能默许。

当李晓林和劳拉真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后,她才发现,这个出生贵族的洋婆婆,个性好强又敏感,不太容易相处。

首先,劳拉要求李晓林对她直呼其名,而不是喊她妈咪,她说这样感觉更亲密,但李晓林却不习惯这样称呼长辈。

更让她不可理解的是,劳拉竟然让她辞职在家里做全职主妇!但是李晓林一心希望在伦敦闯一番自己的事业。

原来在英国,丈夫养妻子天经地义,很多女人就从来没有工作过,特别是出身好的女人,比如劳拉。她对李晓林说:“能够不工作享受生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李晓林非常爱自己的事业,她无论如何也不会舍弃自己的工作的。在这一点上,吉恩非常理解李晓林。他对劳拉说:“妈妈,您那是传统观念了,我就是爱她独立、能干的这一面。”

见儿子说得有道理,劳拉也不再强求了。

教子纷争 婆媳各出招

时间一晃过去了几年,李晓林和吉恩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凯文。随着凯文一天天长大,李晓林渐渐发现,她和洋婆婆劳拉的分歧会主要集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李晓林原以为只有中国婆媳之间会因为孩子的问题发生争执,没想到英国婆媳也一样!伦敦一家育儿顾问公司调查了1000名媳妇后发现,英国媳妇对婆婆最不满的地方是婆婆们喜欢指导他们怎么带孩子。在李晓林家也一样!婆婆劳拉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另类做法,让她感到很困惑。

2009年的一天,李晓林一家带着凯文到公园玩。在一块空地上,有两个女孩儿正在玩厨房游戏,她们把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凯文走上前拿起小锅,朝一个女孩的头敲了一下。那个女孩儿愣了一下神,放声大哭……那个女孩的父母闻讯而来。李晓林想走上前给他们道歉,希望他们能原谅凯文。没想到,劳拉却挡住了李晓林。接着,她自己走上前,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然后一声不吭地拿起小锅,使劲敲在了凯文的头上!

李晓林惊呆了!虽然凯文拿锅打人不对,但劳拉怎能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的方法去打凯文呢!由于凯文没有防备,他一下子大哭起来。李晓林感到有些愤怒,忍不住冲劳拉喊起来:“你凭什么打他!你太过分了!”劳拉反驳道:“做错了事情就该受到惩罚,现在不给他教训,将来就会吃亏!”虽然劳拉说得有理,但李晓林就是不肯妥协。

晚上,李晓林问吉恩:“你怎么不帮着我?”吉恩笑着说:“如果不让凯文知道疼,他怎么能懂得要尊重他人,为别人着想呢?”听着吉恩的话,李晓林陷入了沉思。说来也奇怪,从那以后,凯文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可是,让李晓林纳闷的是,在有些她觉得该管凯文的地方,劳拉却采取不闻不问,甚至有些“放任自流”。

凯文虽然年龄不大,但独立能力很强。每天早上,他自己醒来时,劳拉已经把早餐摆在了桌子上,自顾自地忙去了。

凯文则自己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然而,毕竟凯文只有5岁,他有时稀里糊涂地搞不清衣服的正反面。

一个周末,李晓林见凯文又把裤子穿反了,她想帮他换过来,却被劳拉制止了。李晓林诧异地说:“帮孩子把衣服穿正,这有什么不对吗?”劳拉却说:“一遇到问题,母亲自己就着急起来,这不是好习惯。不要太紧张孩子的这些事,小孩子就是要自由自在的。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

见婆婆这么坚定,李晓林想说什么,又把话吞了回去。

一整天,凯文就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傍晚,凯文从朋友家回来后问大家:“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劳拉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凯文点点头,他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又重新穿上了!有意思的是,从那以后,凯文再也没有穿反过衣裤、穿错过鞋子。

李晓林这才明白,原来劳拉是特意让凯文自己去发现错误,观察生活的细节,这样他才能牢记哪些是不该犯的错误。

而劳拉这种“放任自流”的方式,竟神奇地治好了凯文经常闹情绪,不肯吃饭的毛病。一天中午,凯文又不肯吃饭。劳拉说了他几句,愤怒的凯文就把盘子推到了地上,食物撒了一地。劳拉转过身,看着凯文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凯文听了,坚定地回答:“Yes!”

下午晚餐前,劳拉找李晓林商量说:“晚上你做中国菜吧!”听了婆婆的话,李晓林顿时心领神会,她明白了劳拉的“苦心”——肯定是劳拉觉得凯文中午没有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晚上,李晓林施展厨艺,特意做了凯文喜欢的糖醋里脊、酸辣土豆丝。除此,李晓林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要知道,这是凯文的最爱!

晚餐时间到了,凯文欢天喜地坐到桌边。没想到,劳拉却严肃地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李晓林没想到婆婆会来这一出,她从未见过劳拉那种表情,她看起来像个严厉的女教官。凯文哭了起来,转向李晓林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李晓林抬眼看了一眼婆婆,劳拉正用无比严肃的目光望着她,她的眼神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

但李晓林更心疼儿子,她走进厨房,想给凯文盛一碗凉面。没想到,劳拉却堵在厨房门口说:“你不能这么做!”

李晓林禁不住冲口而出:“你管教孩子,我没意见。但等他吃饱肚子再教他,不可以吗?”没想到,劳拉不让步,她夺走了李晓林手中的盘子说:“不行!我得让你这个软弱的母亲知道,让凯文饿肚皮就是对他最好的管教。”

那一刻,李晓林简直要气疯了!这时,劳拉转身对凯文说:“你说话要算数。这是你和奶奶保证过的,不能反悔。”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凯文一直坐在沙发上,眼巴巴地看着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李晓林冷静下来后,才明白婆婆劳拉让她做中国晚餐的真正用意!她知道,下一次,凯文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别人享用美食的经历。要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

临睡前,劳拉与李晓林一起去向凯文道晚安。凯文小心翼翼地问:“奶奶,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劳拉摇摇头,坚决地说:“不!”凯文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劳拉温柔地回答,凯文听了这话竟露出了甜甜的笑脸。

走出凯文的房门,劳拉安慰李晓林说:“放心吧,孩子偶尔饿一下,有助于生长!对男孩子,不能太娇惯。”道理虽如此,但李晓林不能接受劳拉的这种“暴力管教”法。

但神奇的是,从那以后,凯文吃饭很认真,而且从不浪费粮食。李晓林感到,凯文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为了孩子 达成默契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几年,凯文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看着他健康地成长,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但在教育问题上,李晓林和婆婆劳拉又产生了许多新摩擦。

在凯文上小学之前,由于李晓林工作繁忙,基本上是由婆婆劳拉管教孩子的。李晓林觉得,在儿子正式上学后,自己应该为他多付出一些精力。劳拉得知李晓林的决心后,鼓励她说:“为了凯文,我们一起努力吧!”

2011年7月,凯文放暑假了。为了让凯文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李晓林给他报了写作和阅读的补习班。然而,这样一来,凯文学校布置给他的社会实践就没时间完成了。

李晓林知道,那些社会实践在平常的课程里都有涉及,偶尔不参加也无关大碍。而补习班的课程是名师指导,不能错过。两个月后,学校开学了。为了让凯文能“交差”,李晓林在凯文的“社会实践”手册上按要求签了字。

开学不久,学校进行了上学期成绩总排名。由于凯文的各门功课本来都很优秀,所以他位列前茅,再加上这份暑期“社会实践”的分数,凯文的总成绩竟然排在了第一位!

劳拉得知后,非常高兴!他直夸李晓林教育有方!可三天后,劳拉在翻阅凯文的作业本时,无意中发现了有关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和积分规则。劳拉感到十分纳闷,因为整个暑假,凯文都在上补习班,并没有参加什么社会实践啊!

当劳拉看到李晓林的签字时,她顿时明白了一切。晚上,劳拉对李晓林说:“我得找你谈谈!凯文的实践课的签字是怎么回事?”李晓林不太在意地说:“就是一般的暑假作业签字。”劳拉严肃地说:“凯文没有做社会实践,你不该给他签字,你这是在伪造成绩!”李晓林听了婆婆的话,觉得她有点小题大做:“可是,您能保证别的孩子也真的完成了社会实践吗?也许别的家长也和我一样,只签个字而已!”

听到这番话,劳拉的脸一下子涨红了:“你怎么能这样想呢?要知道,你签字就表明你认可凯文和你一样在对全校撒谎。做人最重要的品格是诚实!你这么做是错的。”

李晓林觉得劳拉有些小题大做,但她字字铿锵。李晓林也醒悟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虽然这是一件不起眼,甚至可以被忽略的事情,但这也许会让凯文养成不好的品格。李晓林理亏地对劳拉说:“是我错了。”

本来,李晓林觉得自己承认了错误,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没想到,第二天劳拉竟然去了凯文的学校,对老师说明了一切。接下来,劳拉还鼓励凯文在课堂上向大家解释这件事。李晓林得知这一切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要知道,对大人来说,当众认错是需要勇气的,更何况是一个8岁大的孩子!

而学校在取消凯文的“社会实践”的分数后,由于他平时成绩优异,凯文依旧排在第二名!而他看起来比得了第一名还高兴。

因为许多同学觉得凯文是个诚实、勇敢的人,大家都主动和他交朋友。面对这样的结果,李晓林对洋婆婆劳拉的教育方法心服口服。劳拉对她说:“你们中国人有句话叫做,老实人终究不吃亏。你看是不是这样?”

从那以后,李晓林经常和劳拉探讨中英两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婆媳俩谈得不亦乐乎。李晓林受益匪浅,她觉得采用取长补短的方式,就能消除差异,找到最好的教子方法。

此外,李晓林还发现,洋婆婆劳拉其实非常细心。她常常在凯文的书包里放一些安全贴士,比如:常记得喝水、绝不对坏人讲真话、不许别人触摸自己的身体、要熟记父母的电话号码……劳拉的这些温馨的提示,让李晓林非常感动。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2012年5月,李晓林过生日时,劳拉竟然送给了她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劳拉来照看孙子,让李晓林和吉恩一起重度蜜月。吉恩对李晓林说:“有这样的婆婆,算是一种福分吧?”那一刻,李晓林幸福极了!

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七

每一次回家我都发现,母亲一次比一次衰老。母亲的身体不好,因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目光越来越散淡,如果你回到家中不说话,她就分辩不出你是谁。昔日的年轻和风采,早己在如烟的岁月中飘逝的没有一点踪迹。她拄着拐杖的身体,总有一种倾斜的幅度,每走一步,就得用空着的那只手扶着一件东西,仔细看,那手就如风雨过后的古老松枝。

当我有一天领着儿子回到那个我从小就生活过的村庄时,我想起母亲,想起母亲那曾经年轻而美丽的容颜,矫健而美丽的母亲在院中忙碌,在田野上耕耘。走过村中的小学,我依稀看见母亲牵着我的手第一次送我上学的情景,不知道母亲那时的感受是否同今天的我一样?

记得我是第一次听到儿子的啼哭声音才渐渐体会到母亲这个涵义的。一切都来的太突然了,恍惚之间,好象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忽然就在某个不经意的刹那间,我就成了妻子和母亲,肩上就背上了沉甸甸的责任。

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八

母爱的力量

在几栋居民楼之间,有一个小花园和一个典雅的小亭子,压抑在钢筋混凝土里的人们常为此别致的环境而吸引,当然还有一种更具诱惑力的。,那便是自去年夏天以来,如果是没有恶风咆哮的傍晚,就能看见一位十三岁左右的女孩在娴熟地弹着钢琴,琴声悠扬。我和家人常常来此欣赏她的独奏音乐会,让这些温柔如诉的旋律安抚我们疲惫的灵魂。

一直以为,只有专业的琴手才能演奏如此美妙的旋律。真的,小女孩的天赋竟让我感到一丝嫉妒。她非常漂亮,有一张几近完美的脸,而其身上所散发的高贵气质早已显山露水。我坚信,终会有一天我能够坐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里,感受她展示的无比魅力。

女孩的琴声,富有质感和灵性,犹如一只蝴蝶在花园里轻盈飞舞,她的琴声吸引和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每次弹奏时,她的身边总有母亲陪着,这是母亲最幸福和骄傲的时刻,眼里充满了温柔和怜惜。妻告诉我:“如果我们的女儿也像她这么棒,我会幸福得睡不着觉。”

但是就在去年10月,一场可恶的意外在女孩的脸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疤痕,而先前可爱天使般的小脸一直留在我记忆深处。

花园里飞舞的蝴蝶不见了,所有听过小女孩琴声的人们,都在为此感到痛心和惋惜。妻幽幽地说:“这无疑是用刀子割母亲的心哪!”

女孩从医院回到家中,就再也没出来过。

我们在怅然的同时隐约继续着我们的期待。我和妻仍会来到花园里……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又再次听到了琴声,但弹琴的不是小女孩,而是她母亲,她就坐在小女孩曾经的位置上。旋律甚是呆板,时而断断续续,声音单调不够圆润。她的脸上,没有我们想像中的悲悯,镇定自若地以琴声与女儿对话。

有人谈及此事,她总淡然一笑:“没什么,脸不好了,并不意味着她就不能成为钢琴师啊。”

这样,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每个傍晚的时候,母亲都这样坚持着。这是一种令我们无法理喻的方式,而她却真真切切地与女儿交流。她是要用自己的琴声唤起女儿美好的回忆。但是,我却看见女孩蒙着脸,只望了一眼母亲,便又回到房间去了。

有一个醉鬼闯进了花园,他莫名其妙地朝母亲吼道:“弹个屁!难听死了!”我第一次看到母亲眼里有了愤怒,她脸涨得通红,一字一句地说:“我是弹给女儿听的,如果你嫌难听,就请你捂上耳朵。”醉鬼讨了没趣,嘴里骂骂咧咧。而就在这时候,女儿终于打开窗户,面对着人群,重新坐到钢琴的位置上,坦然地仰起她那张似乎已不再美丽的脸,她对那个醉鬼说:“我妈妈只为我一个人弹琴,我觉得她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钢琴师。”

女孩从容地弹奏着我们熟悉的曲目,在音乐结束时,迎来了我们热烈的掌声。母亲上去搂住她,她大声地对女儿说:“孩子,我是想让你明白,你的脸和妈妈的琴声一样,不够美,但我们应该有勇气把它拿出来见人!”

一股前所未有的感动潮水般涌入我的心头,此时此刻,我知道:母爱,无可估量!

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九

一位花季女孩在车祸中严重颅脑损伤,不幸成为植物人,北京、上海一些权威医学专家看过她的脑部CT片后,毫不犹豫下了死刑判决。然而,2009年的春天,这个女孩睁开了眼睛,能以握手、眨眼等方式和人交流了。当人们都在感叹惊世的医学奇迹时,却不知道这个奇迹其实缘于一个小个子妈妈长达5年的执著……

青果记忆中的橡皮擦

岁的郭克勤是河南省新乡市民政系统的职工,1984年,漂亮的她与一位姓邵的小伙结婚,次年添了可爱的女儿邵琳涵(小名甜甜)。女儿3岁的时候,郭克勤发现丈夫有了外遇,毅然提出离婚,成为一名单亲妈妈。2002年,17岁的邵琳涵考上了郑州中澳国际学校,按照与该校签下的协议,她毕业后将被学校直接送到澳大利亚留学。

眼看苦尽甘来了,命运却给了母女俩重重一击。2003年初,离春节只有3天时间了,邵琳涵在搭乘同学的摩托车时,被一辆酒后驾驶的面包车撞飞,头部着地,造成严重颅脑损伤,被紧急送往急救中心。郭克勤的天都塌了,衣不解带在病房陪护女儿。幸运的是,经过全力抢救,邵琳涵闯过了瞳孔放大、脑疹、颅压升高等鬼门关,渐渐有了知觉,在医院躺了50多天后,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让郭克勤惊讶的是,女儿醒来后,竟把她当成了陌生人。

那天早上,像是刚刚从冬眠中醒来,邵琳涵缓缓睁开双眸,她打量着白色的病房,突然伸手拔掉了胃管,翻身就下了床。由于长时间没下沾地,她的双脚有些不听使唤,走起路来一步一挪。张克勤正在为女儿煮稀饭,她目瞪口呆地看着女儿做出这一系列动作,一阵狂喜把她的心吊到了嗓子眼上。她连忙上去扶住女儿:“你想做啥?告诉妈妈。”邵琳涵毫无表情,抬脚往门外走:“回家,找妈妈。”郭克勤哭笑不得:“妈妈就在你旁边啊,我就是妈妈。”“你不是,我妈妈哪去了?”邵琳涵越走越快,沿着病房走廊挪到了楼梯处。闻讯赶来的神经外科主任张卫兵叮嘱张克勤:“孩子失忆了,这也是脑损伤病人康复后通常会留下的后遗症,你们回家吧,熟悉的环境对她恢复记忆有好处。”

邵琳涵脚步轻快,几乎是一路小跑就往家的方向去。十分钟后,邵琳涵准确地在一住宅小区找到了自己的家,焦急地拍着门,一边喊着:“妈,快开门。”郭克勤连忙掏出钥匙上前开门,一边说:“我就是妈啊。”可邵琳涵根本不理她,进了屋,迫不及待在各个房间四处寻找,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郭克勤跟在女儿后面,束手无策——任凭她如何自我介绍,女儿都把她当成了陌生人。这时,郭克勤看到衣架上挂着自己的一件蓝色棉袄,那是邵琳涵出事前,陪妈妈上街去买的,同样颜色的棉袄,母女俩一人买了一件。郭克勤灵机一动,换上这件棉袄,坐到了沙发上。果然,邵琳涵看到她,一下扑了上来抱着她:“妈妈,你跑哪去了?我找得你好苦!”郭克勤一把抱住女儿,泪如泉涌:“宝贝,你终于认妈妈了。”

这种情景,每隔三天,郭克勤就要重演一次。因为,她发现,女儿的记忆只有三天,每隔三天,她的记忆就像被橡皮擦擦掉了一样,大脑变得一片空白。对看过的书、上过的英文网站、认识的明星,包括刚刚熟识的妈妈……都不记得了。

有一次,趁女儿的记忆还没有恢复,郭克勤告诉她:“你的名字就叫‘青果’,记住了啊。”女儿高兴地点点头。郭克勤为什么要给女儿改了名字呢?原来,是她怜恤女儿小小年纪就失去父爱,又遭此劫难,盼望着她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甜,于是就想到以这种山野里生长的果子来给她命名:这种果子初吃的时候又酸又涩,越吃到后来越甜,不正预示着女儿的命运吗?

“青果”这个名字通俗又好听,很快被街坊、亲友们叫开了。

为了帮青果恢复记忆,郭克勤听从医生的建议,一次次带她重回往日的场景:给她穿上方格蓝格白球鞋,扎起马尾辫,带她去学校走动;她一起跳以前爱跳的健美操;电视频道长期固定在她最爱的湖南卫视;去普陀山、海南岛,重踏母女俩曾经旅游的线路……青果记忆库的存储量越来越大,由开始只能记三天,到四天、五天……

清醒的时候,青果会心疼地抱着妈妈:“妈妈,你为我付出那么多,我却经常记不起你是谁,你会不会烦我?如果有一天,我永远想不起你是谁,求你也别扔下我!”郭克勤搂着女儿,说:“你是我永远的宝贝,妈妈发誓永远和你在一起。”

半年后的一天,青果在看《快乐大本营》时,突然尖叫着对妈妈说:“我想起来了,他是何炅!何老师!”荧屏上的何炅正做着招牌式的咧嘴坏笑的动作,郭克勤忽然发现他的笑容好可爱!

青果的记忆开始恢复,她重新拿起英文书,自信地对妈妈说:“以前我的英语在班上是最棒的,现在,我要迎头赶上,仍然做NO.1”

可是,郭克勤还是隐隐有些担心。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郭克勤的担心是,青果脑部受创后落下了另一个后遗症——间歇性癫痫,每个月都会发作一次,怕增添女儿的心理负担,郭克勤一直没有告诉她实情。直到有一天,母女俩在大街上看到一位正犯病的癫痫病人,郭克勤鼓起勇气对青果说了实话。

青果刚开始有些接受不了,冷静下来后,她懂事地对妈妈说:“我以后要尽量控制自己不发病,”让郭克勤欣喜的是,青果竟真的靠意志控制了阗痫的发作,以前每月发作一次,变成三个月才发作一次。可是,就是她以为女儿即将走出人生阴霾时,青果却再次跌入命运的深渊。

2004年9月9日,青果在卧室打电话时,突然,她的身子开始抽搐,口吐白沫,紧接着“咚”的一声,一头栽倒在地,失去知觉。

青果被紧急送往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被立即实施了开颅手术。进手术室前,护士为她剃了个光头,缕缕秀发纷纷飘落,郭克勤分明感觉到女儿的眉头皱了一下。郭克勤泪如雨下,握着女儿的手:“青果,只要你能醒过来,就算你再次失忆,忘记了世界,忘记了妈妈,妈妈也愿意!”

术后的情况并不乐观,青果脑部肿胀如斗,高烧不退,浑身抽搐,生命徘徊在悬崖边缘。主治医生张卫兵心情沉重地对郭克勤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她随时可能发生不测。”“我一定要留住女儿!”

郭克勤不信邪。从女儿出手术室的那天起,她就一秒钟也没有合眼,趴在女儿的病床边,轻声唤她:“青果,睁开眼,看妈妈一眼吧。”半夜,寂静的病房沉默压抑,她似乎看到了死神缓缓迈进来的脚步,她惊出一身冷汗,紧紧握住女儿的双手,在她耳边呢喃着:“青果,除了妈妈,任何人喊你,你都别跟他走。你走到哪,妈也会跟到哪的。”她恳请陪护的亲友们同时攥着女儿的两只脚,以一种拔河的姿势,与死神对抗着。

护士每隔一小时要查一次房,但郭克勤仍不放心,她隔几分钟就试探女儿的鼻息;买来手电筒,隔一会就查看女儿的瞳孔。青果好几次出现瞳孔放大、呼吸急促的险情,都是她第一时间发现,迅速报告给值班医生,把女儿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2005年春节,青果的身体特征稳定了下来,但没有知觉,身体机能几乎为零,成为植物人。而隔三差五的抢救,已经将郭克勤东拼西凑借来的十几万元花得精光。她将住房租了出去,自己收拾简单的行李,住进女儿的病房,晚上就搭一张凳子睡在女儿身边。这天,医院的催费单又来了,郭克勤走投无路,给报社广告部打了一个电话,说想刊登一个卖肾的广告。亲友连忙阻止了她:“这是违法的,肾脏哪能随便买卖呢?”郭克勤得知此路不通,急得哭了:“只要能救女儿,卖光全身的器官我都愿意!”郭克勤的谆谆母爱感动了医院的医护人员,大伙给她捐了款,教她一些能买到便宜药的窍门,院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免去了青果的部分住院费。

可是,青果恢复的迹象还是遥遥无期,连她的亲生父亲来看望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最后索性连人影也见不到了。也有亲友悄悄将郭克勤拉到一边,对她耳语道:“要不,放弃吧,你也尽心了……”郭克勤狠狠地看了一眼这个亲戚,悲愤地道:“亏你想得出来,这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是我的命根子啊。”见她很激动,亲戚狼狈地走了。

转眼到了2009年,郭克勤照顾女儿已经整整5年,足足1800多个日日夜夜。她既是女儿的贴身保姆,又是女儿生命的守护神。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36号病房,成为母女俩相依为命的“家”,郭克勤脸上添了道道皱纹,原本身材小巧的她,瘦得只剩下80斤重,一阵风都可以将她吹走。由于长年趴在女儿床边睡,她的两只小腿肿得和大腿一般粗,连鞋都穿不上了,冬天只能靸着拖鞋。

2009年春节前的一天,郭克勤突然感到腹中一阵剧痛,与她相熟的王宏茹和雷丽君两位护士长,见她脸色不对,一左一右架着她就拖到了B超室。片子显示,她的子宫里有个拳头大小的囊肿,已经破裂,情势十分凶险,必须马上动手术摘除。

郭克勤吓傻了:“这哪成,我可不能生病,女儿咋办?”郭克勤被两位护士长强行推进了手术室。进手术室前,她对前来代替她照顾女儿的亲戚不放心,叮嘱了一遍又一遍。与女儿告别的时候,她已经疼得满脸冷汗直不起腰,却强笑着趴在青的耳边说:“宝贝,妈妈暂时离开一会儿,你一定要坚强,妈妈也要坚强。”拳拳母爱,让旁边的医护人员无不欷歔。

幸运的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一个小时后,郭克勤就下了手术台,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她连CIU病房都没进,就直接被推进神经科36号病房做术后观察,与青果并排躺在一起。扭头就可看见女儿,郭克勤心里安稳多了。这时,亲戚兴奋地告诉她一件神奇的事情:在她做手术的一个小时里,青果的突然有了许多反应,手指动了,眼珠转了,嘴里还喃喃自语着什么,隐约听得是“阿弥陀佛”。亲戚说:“母女有心灵感应,青果是在牵挂你啊。”郭克勤流出了喜悦的泪水:“闺女有知觉了!”

为了亲自照料女儿,术后第二天,郭克勤就下了床,给女儿喂水、导尿、擦身子。为她做手术的医生在查房时,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我做了一辈子医生,还没见过你这样的病人,你是铁打的?”

郭克勤不是铁打的,只是,她有一颗柔软无比的母亲的心。为了刺激女儿的脑细胞,她每天要趴在女儿耳边,喃喃地和她对话。青果根本不能开口说话,但她坚信青果听得见妈妈的每句话。于是,她自己说一句,再代替青果答一句。某天晚上,值班医生路过病房外,又撤了回来,探头问:“郭妈妈,你吓我一跳,还以为是青果醒了在和你讲话呢。”

郭克勤笑着讲明了事情的原委,并对医生做了示范,只见她俯在青果的耳边,柔声说:“青果,等你好起来后,别人问你,这几年都干啥去了,你怎么回答呢?”

“我和妈妈一起上大学去了。”

“如果别人问你,上的是啥学校呢?”

“我上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不知何时,医生悄悄掩上门,擦拭着眼睛,悄悄退了出去。

母爱有灵,陪女儿勇往直前

郭克勤曾托人将青果的脑部CT片子拿到北京、上海的知名医院,请知名专家诊断,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没救了!”“放弃吧,将小妮子从楼上扔下去她也不会有感觉。”得到这样的答复多了,反而激起了郭克勤决一死战的决心: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她要用世界上最高级别的亲情护理让女儿好起来。

青果在病榻上躺久了,全身关节肿得像乒乓球,关节之间还露出几指宽的缝隙,医院束手无策。郭克勤就买来一箱高纯度的白酒,点燃后用手浇着酒给女儿揉搓全身,活络关节。当一箱白酒用完后,青果的筋骨竟恢复如常;

护士来吸痰的时候,青果经常将伸进嘴里的铁勺咬住,有时就咬破了嘴唇。郭克勤见状,就不再让护士动手了,她以手指代替铁勺,亲自给女儿吸痰。时间长了,她的手指被女儿咬得伤痕累累,但女儿的嘴唇再也没有受过伤;

有一位开足疗馆的老板,听说郭克勤每天为女儿做足底按摩和全身推拿,将人体的几百个穴位记得清清楚楚,就上门来讨教,结果甘拜下风…

2007年的一天,郭克勤趴在床边握着女儿的手,突然感觉到女儿握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她不敢相信:“青果,再握一下妈妈。”青果竟真的又捏了一下她的手指,而且,她的眼睛也睁开了一半,深情地望着妈妈。郭克勤高兴得跳了起来,狂奔到医生的办公室:“青果醒了,青果有知觉了!”医护人员闻讯赶来,也啧啧称奇。

此时的郭克勤,浑然忘我,女儿的一切就是她的一切。她记不起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了,已经多久没有好好躺在席梦思上睡上一觉了,也好久没有为自己添过一件新衣,去美发店护理一下已经变得斑白的头发……这天,她趁青果午休,匆匆抱着她的衣服进洗衣间去搓洗,清澈的水流声中,她突然听到走廊里传来一声清晰的呼唤:“妈妈!”她打了一个激灵,这声音多像青果发出的啊。她连忙跑出来一看,见一个女孩牵着妈妈的手,从门口路过。多久没有人人喊自己“妈妈”了?青果何时才能醒过来?郭克勤百感交集,在洗衣间埋头痛哭。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郭克勤一直在高强度的担忧焦虑和忙碌中度过,连独自悲伤的时间都没有。泪水啊,你就尽情地流淌吧!

不久,郭克勤在《勇往直前》栏目里,看到一组镜头:女主持人杨乐乐为了筹建希望小学,柔弱的她竟纵身从220多米高的蹦极台上跳了下去。她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深深引起了郭克勤的共鸣:女儿身处人生的绝境,需要的不正是勇气吗?于是,她提笔一连给栏目组写了6封信,介绍了青果的情况,提出想亲自参加《勇往直前》栏目,以身作则来激励青果勇敢面对病魔。

她没想到的是,她的信深深打动了栏目组。

2009年2月15日,郭克勤如愿参加了湖南卫视的《勇往直前》节目。她被蒙上眼睛,被带到52米高的蹦极台上。风声呼呼地在耳边吹响,身子随着铁架子在风中摇晃。主持人最后问她:“你做好准备了吗?跳,还是不跳?”郭克勤毫不犹豫地说:“为了女儿,就算前面是万丈深渊,我会义无反顾……”

随着一声口令,郭克勤高呼着“青果加油!”,纵身一跃。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她没体验到血脉倒流、头晕目眩的感觉,而是结结实实倒在背后了一块软软的海绵垫子上。主持人李锐和彭宇揭开她的眼罩,紧紧拥抱着她,在她耳边说:“郭妈妈,您这么伟大善良,如果我们让您真的跳了,全国的电视观众都不会答应的!而且,通过这个节目,您已经展现了您勇往直前的精神!”郭克勤双腿一软,瘫倒在他们的怀中……

节目播出后,郭妈妈无私的母爱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通过打电话、汇款、上门慰问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敬意。新乡市妇联主席张桂香带头捐了2000元后,又率领一众女企业家们去医院看望青果,当场捐了6万元,解了郭克勤的燃眉之急。

母爱有灵!无论人生多么艰难险恶,无论命运多么曲折坎坷,在灾难面前,有一个人永远不会倒下,那就是母亲!

后 记

发稿前夕,记者接到郭妈妈的电话,告之青果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她有信心陪女儿笑到最后。但现在的难题是,青果颅内的积水没有办法消除,如果哪位好心人能提供这方面的方子(最好是中医的方法),她感激不尽。她还表示,5年来,她积累了很多康复经验,愿无偿帮助患病的孩子,因为她也是母亲!

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十

我小的时候,总听到母亲叨唠说管男孩子比管女孩子要省心得多,所以我一直认为母亲宠着弟弟,而不爱我。所以我对母亲,感情上总是觉得和她有些疏远。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别人的目光中,我能够感觉到我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为了使我“不走弯路”,母亲对我管教很严:在学校不能和男同学有过多来往;在外面不能和男人说话;每天放学就回家;连周日想和同学出去玩玩都要让同学先到我家来找我,目的是让她先过一下目,验明正身,是女孩才可以,而且得是她“看得上”的那种讲文明、懂礼貌的女孩;每次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如果是当天来回还可以考虑,如果说要在外面过夜,那绝对免谈。所以,我中学时代的朋友并不多。

在大学期间,我和一个家在外地的男生相恋了,母亲说他家庭条件不好,极力反对。我不明白从小教导我们不要嫌贫爱富的母亲,对于我的婚姻为什么会这样。虽然母亲反对,但我坚持着自己的爱情。

毕业后,我和男友结婚了。我们住在租来的远离市区的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里,而我家里的三室一厅却空着一间。母亲不让我们住在家里,她要让我的丈夫靠自己的能力“养活”我。我们俩一个月工资加起来五六百元,除去房租,所剩无几。吃着最简单的饭菜,看着别人淘汰下来的黑白电视,用着别人不要的、外壳生满铁锈的旧冰箱。那段时间,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仇恨。我想,我和母亲的关系是越来越疏远,并且生疏了。

后来,丈夫去了一家外企,企业老总很赏识他的能力,将他重用。我们的收入一下增多了起来,生活也改善了许多。后来,我们又贷款买了房。这时母亲开始经常打电话要我们多回家看看,她对我丈夫的态度也变得客气多了。但我却很少回去,故意和母亲“僵持”着。直到有一天我和弟弟聊天,弟弟说:“其实你应该感谢妈,要不是她死活不同意你们住在家里,你们能自立?要不是她逼着姐夫努力奋斗,你们能有今天这样?其实,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过上好日子。”听了弟弟的话,我对母亲的记恨,才减淡了许多。

在刚结婚时,我曾幻想着不要孩子,然而,我终究没经住“做个完整女人”的诱惑,在即将步入高龄产妇的行列之际,我怀孕了。母亲知道后比我丈夫还要兴奋,又是杀鸡又是买鱼。她执意让我回娘家住,说是为了方便照顾我。

肚里的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我还是没有搬到娘家去住,但我的心里,已经没有对母亲的敌意了。也许自己也快要做妈妈了,这时我却时常想起母亲,想起和她一起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母亲现在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来,说着重复的话:你现在身体怎么样?小宝贝没事吧?听着母亲电话那头的话语,我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其实在母亲的内心深处,我一直也是她的最爱……

母爱的故事 篇十一

发生在某地游览区的一次缆车坠毁事故中。

缆车的钢缆突然断了,缆车从110米高的空中坠下。

在缆车落地的时候,一位年轻的母亲本能地用她的双臂死命地托着两岁的儿子,任凭自己的身体受着强烈的撞击,她用自己双臂的缓冲来保护着儿子。当救护人员赶到时,母亲已经死去,但她的双臂仍然托着大声哭喊的儿子。

这感人肺腑的一幕令所有的在场人员泪如雨下。

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十二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天空下起了雨,我浑身无力,懒懒地躺在沙发上,母亲用手摸摸我的额头,脸上露出了非常着急的神情,说:“发烧了,要去医院,这可耽误不起。”

母亲急急地拿起背包,将我背在了肩上,吃力地下了楼,脸上流出了汗水,于是我对母亲轻轻地说:“妈妈,您休息一会吧,我不要紧!”妈妈连忙说,“不行!我们快走吧!”于是又吃力地背起了我。天,下着大雨。母亲喘着粗气,累得不行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就休息一会儿吧,你瞧,你都累得不行了!”妈妈看着天上下着的大雨,又看看我,把外衣脱了下来,给我穿上了,我刚要说:“妈妈……”妈妈打断了我的话,“你先穿着吧,你发烧了,可不能让你淋着雨!”我哑口无言,想说些什么,可是喉咙又象塞了一块棉花似的,我眼角感觉湿湿的,两粒泪珠从我眼角流了下来,一直流到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母亲背着我,满头大汗,终于把我背到了医院。来到了医院,我上了床,才发现母亲的头上、肩膀上、衣服一大半湿透了,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说不出什么滋味。母亲坐在床边,安慰我说打完针明天就会好了。母亲笑着对我说:“假如有一天,我变老了,走不动了,生病了,你会不会背我来医院?”我轻轻地点着头,母亲脸上露出了喜悦,我这才发现母亲眼角又多了一丝皱纹,这也许是为我发烧而留下的一丝痕迹。好象这道痕迹不是刻在母亲的脸上,而是记在我的心里,刻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母亲所对我付出的爱我一生难以回报。当我对母亲说,母亲你对我的爱,我会回报你的。母亲感动的话让我流出了泪水,泪水再次迷糊了我的眼睛,母亲说的那句话是:我不求你的回报,我只要你身体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回报。

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永远也回报不了的,我们要珍惜母爱,把这种爱记在心头,变成行动。

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十三

我虽然是一位少年,但和母亲一起生活的十多年中,一直感受到母爱那阳光般的温暖。早晨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总是母亲;当我灰心丧气时,想方设法安慰我的也是母亲;在我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而紧张复习时,端来热牛奶的还是母亲。

有一次,我生病,发高烧。在炎炎夏日的中午,我盖着一条厚棉被躺在床上,热汗直流,好几次将被子踢到一边去。妈妈走过来,轻轻地替我盖上,并未斥责我。我说要喝水,妈妈赶紧倒茶给我喝。我嫌烫,她又轻轻地将茶吹凉再送到我嘴边……晚上,我忽然醒来,感觉到口干舌燥。可是我浑身乏力,不想动弹,就叫妈妈倒茶。妈妈听见了,赶紧起来,从厨房里拿来茶瓶倒茶给我喝。等我睡了,她轻轻地替我掖好被角。

还有一次,爸爸带我出去,我不小心把脚伸进车轮里。脚上的皮轧破了,鲜血直流。回到家里,伤的那只脚根本就不能走路,干什么事情也都要妈妈帮忙。睡觉要帮忙,起身穿衣要帮忙,喝水吃饭要帮忙。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

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我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像阳光一样温暖的母爱。我愿将来有一天我能用真挚情感和实际行动回报我的母亲!

关于母爱的故事 篇十四

最后的母爱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之前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在我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13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春天,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10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在对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