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优秀8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页是勤劳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的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一

《欧也妮·葛朗台》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巴尔扎克选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他的悭吝性格。

欧也妮·葛朗台 --- 这本书以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为核心贯穿始终,老葛朗台无疑是其中性格最鲜明的人物。贪婪和吝啬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伴随贪婪和吝啬而来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他都精心算计,这使他在商业和投机中总是获利。另外,时常故意装做口吃和耳聋是他蒙蔽对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大量聚敛财物的目的,但是他却丧失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知道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老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形象之一,已成为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人物而广为流传。

欧也妮-- 欧也妮是这部小说中最为善良、纯洁的一个人物,整部小说就是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与老葛朗台、夏尔、德·蓬风等人的对比中逐渐呈现出来,她所遭遇的人生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物的虚伪、丑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宽容、慈爱也越显分明。

专横、吝啬的父亲老葛朗台给了欧也妮一个"黯淡而凄凉的童年",并且葬送了她的青春。对她来说,生命中的唯一希望是期待中的爱情。为了爱情,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积蓄,资助恋人夏尔到海外去谋生;为了爱情,她勇敢地反抗父亲,不为他的淫威所屈服。为了爱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终日思念、牵挂远在万里之外的恋人。

但是,无私的爱换回的却是无情的背弃。在海外发了财回来的夏尔贪慕名利,抛弃了欧也妮,想娶一位贵族的女儿为妻。遭受巨大打击的欧也妮独自承受痛苦,而且以德报怨,依然宽容地对待夏尔,并拿出巨款替夏尔还清了父债,成全了他与贵族小姐的婚事。欧也妮的这种爱情是纯洁、高尚的。

当周围的人都陷没在金钱的魔沼中,并甘心被其吞噬整个生命时,欧也妮对待金钱的态度也是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尽管她所拥有的财富不断增加,但金钱对她来说既不是一种权力,也不是一种安慰。"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在向往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地暗中援助受难的人。"对宗教的虔敬之情使她超越了个人的创痛,以慈悲之心善待世人。她用金钱去兴办慈善事业,而自己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

巴尔扎克满怀同情与赞美之情塑造了欧也妮,使人们在这个为金钱遮蔽的黑暗世界里看到了一抹光亮,与此同时,又不禁为她作为无辜牺牲者的命运感到同情。

夏尔-- 夏尔的人物性格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从巴黎的一个花花公子逐渐变为一个无恶不作的冒险家和野心家。

当夏尔在小说中一登场时,他还是一个只有21岁的年轻人,因为从小家境优裕和父母宠爱,使他养成了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性格,但此时的他并不坏。他在听说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所表现出来的悲伤是真实的。堂姐欧也妮对他的关心、照料和爱护,更是使他感受到了爱情的神圣和纯洁。可以说,如果他一直与欧也妮在一起的话,是不会堕落的。

夏尔去海外经商,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夏尔原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逐渐发迹从小埋下的自私自利的种子开始萌芽,使他逐渐成为一个毫无廉耻心的掠夺者和高利贷者,一心只想发财,为此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夏尔的这种堕落发展到极至就是背信弃义,抛弃和欧也妮的感情而去追求一个贵族的女儿,以实现自己追逐名利和往上爬的野心。

夏尔的堕落是整个社会环境影响的产物,表明金钱已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人际关系和情感领域。

葛朗台太太-- 这是一位值得同情的人物。葛朗台太太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生活十分俭朴。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对自己的丈夫可以说是百依百顺,从不反抗。这种逆来顺受的态度事实上不仅助长了葛朗台的专制和吝啬,也给自己和女儿欧也妮带来了苦难。在现实世界中忍辱负重的葛朗台太太把人武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天国之上。

德·蓬风庭长-- 欧也妮的追求者,相貌丑陋,却自以为是。苦苦追求欧也妮,目的是获取她的百万家产。性情狡诈、吝啬,送给欧也妮的礼物望远是一束鲜花。虽然实现了娶欧也妮为妻的目的,但最后还是早早地去世,未能占有她的财产,落得个可笑又可悲的下场。

拿侬-- 葛朗台家的女佣人,勤劳肯干,对主人忠心耿耿,心地善良、纯朴,富有同情心,但是头脑简单无知。

克罗旭神甫-- 德·蓬风的叔叔,克罗旭党的领导人物,老奸巨滑,工于心计,贪图金钱,为人处事常常违背了一个神职人员的应尽职责。

公证人克罗旭-- 克罗旭神甫的兄弟,在德·蓬风追求欧也妮的过程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他是葛朗台放高利贷的帮凶,与其兄弟一样老谋深算。

德·格拉桑先生-- 索漠城的银行家,为葛朗台所利用,替他管理公债等金融业务。此人头脑简单,爱慕虚荣,贪图享乐。

同时葛朗台有着守财奴的宗教信仰。在巴尔扎克笔下守财奴葛朗台在弥留之际,给女儿欧也妮留下一句遗言:“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葛朗台所说的“那边”,无疑是指宗教世界--天国了。又是“天国”又是“交帐”,是虔诚的基督徒,还是爱财的守财奴?

大凡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为了“万能”的上帝和超出凡尘的“天堂”,可以禁锢人间七情六欲,甚至不惜以身殉教。但在葛朗台的身上,却丝毫找不到一点宗教徒笃信教义的影子,倒是能瞥见对金子贪婪的欲望燃遍周身的表现,在葛朗台准备撬侄子查理托欧也妮保管的贵重梳妆匣上的金板时,往日一向温顺恬静的女儿急得跪下向他乞求说:“看在圣母面上,看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面上,看在所有的圣灵面上,看在你灵魂得救面上,你不要动它!……”欧也妮幻想以宗教的教义来打动父亲,让父亲看在圣母面上,能体谅一下女儿对信物的感情。但葛朗台对女儿的哀求无动于衷,金子的诱惑,使他情不自禁地对妻女露出绝无情义的丑态。葛朗台是一个宗教徒,但宗教的教义究竟对他有什么约束力呢?从这里,不是可以窥见端倪了吗?

所以说,葛朗台在濒临死神拥抱之际,“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个在旁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举动,而出自葛朗台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对于宗教的教义没半点兴趣,即使在弥留之际,葛朗台对黄金的痰盂与执着也丝毫没有减弱,所以当神甫一出示“镀金的十字架”时,这位“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变活了”,接下来就想攫取到手,--离开金子,他是死不瞑目呀!金子就是他最现实的上帝,是他全部信仰的寄托所在。

葛朗台诚然不是虔诚地信奉宗教,但由于对金钱的贪欲,使他很自然地希望死后还能有一个超尘脱世的世界会收纳他。在那里,他可以继续占有黄灿灿的叫人“眼花缭乱”的金子,甚至能继续不择手段地去强取巧夺。只要我们认识了葛朗台守财奴的本性,就不会为他对宗教亵渎的举动与“临终遗言”着两者间的矛盾而迷惑不解了。这时,基督教所宣扬的“天国”,恰恰符合葛朗台的心意,因此,尽管他不愿意为教义做出牺牲、有所忏悔,但又希望宗教的"天国"是的确有的。换句话说,在葛朗台看来,宗教的存在,是由于他的需要。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二

二十世纪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增强感受的难度与时延的延宕艺术,是艺术成其为艺术的主要手段。”的确,恰当地使用延宕艺术,在丰富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灵,拓展生活层面诸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几篇成功地运用了延宕艺术的课文,现浅析如下,与大家共赏。

一、丰富人物形象——《猎户》的延宕艺术

“秋收,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正是大好的打猎季节,我们到红石崖去采访打豹英雄董昆。”

《猎户》开篇就一语破的点出了作品的表现对象。可是,接下去,作品却没有顺势而下,向你介绍这位颇富传奇色彩的英雄。

最先出场的是作者记忆中的家乡的尚二叔。他是一个老猎户,深深留在作者脑海中的是尚二叔的那杆长筒猎枪,那老的发紫的药葫芦,那满屋子五彩斑斓的野鸡、水鸭、大雁的羽毛,还有炕上铺着的老狼皮。

接着出场的依然不是董昆,而是人们传诵中的“百中老人”,他七十三岁了,耳不聋,眼不花,爬山越岭,健步如飞,夜里能百步之外打香火,百发百中。他是一个标准的猎户。

红石崖到了,可董昆依然没有出场,作者让我们看到的只是董昆的打猎成果,听到的是林场场长的一套打猎经。

第二天,作者要离开红石崖了,董昆这才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作者描绘了他强壮的身躯,射人的目光,悲惨的身世,勇敢的猎事和崇高的思想境界:野兽也好,强盗也好,只要害人,不管是狼,是豹,还是纸老虎,我们统统包打。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文章不是直接讲述与董昆相见,而是从头一天写起,从家乡的尚二叔写起,有意延缓主体事件的叙事进程,广泛展示了猎人们的生活,让读者具体感受了猎人们的豪情,真切领略了猎人们的机智和勇敢。董昆是他们中的一员,文章落笔不在董昆,可又有哪一笔不是在写董昆?不过,董昆又确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他是一个时代新人,他“包打”一切害人的东西。文章匠心独运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与尚二叔、百中老人同而不同,相辅相成,使董昆形象丰满又个性鲜明,这正是延宕的妙处。

二、展示人物心灵——《守财奴》的延宕艺术

请看巴尔扎克《守财奴》一文中“签字”一节。

为了夺取女儿欧也妮对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葛朗台老头子在“全家戴孝”的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地召来了公证人克罗旭。欧也妮只需知道“签字要签在哪儿”,如此简单,可巴尔扎克的叙述却“费尽周折”。

晚饭后,“饭桌收拾完了,门都关严了”,葛朗台开始了他的表演,第一步,他先是大事化小,告诉女儿:

“好孩子,……咱们中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第二步,欧也妮因为母亲新丧,意欲延期办理签字手续,老头子急忙说:

“小乖乖,我总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第三步,女儿问父亲,“你要什么?”狡猾的老箍桶匠马上矢口否认:

“乖乖,这可不关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他吧。”

第四步,当公证人真的要讲出老头子的意图的时候,老头子又立刻打断了他的话,阻止克罗旭继续说下去。

第五步,女儿终于不耐烦了:

“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签在哪儿。”

这时候,老箍桶匠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又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的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也不停地抹着。”

女儿终于签了字。

与其说作者是在延缓着一个签字过程,不如说作品是在放大着一个肮脏的灵魂:为了金子,他撒谎、行骗、玩弄手段、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女儿也不例外,一个“看见金子,占有金子”的执着狂、守财奴的卑劣心灵,就这样在叙事过程的刻意延缓中,得到了全面展示。文章的批判力度,也在刻意延缓中得到了加深。

三、拓展生活层面——《警察与赞美诗》的延宕艺术

《警察与赞美诗》开头写道:

冬天到了,主人公苏比想以故意犯罪的方法进监狱度过寒冬。这个计划虽出人意料之外,可想来又简单易行,但是,看作品读者却“受尽折磨”,苏比竟屡试不成。

他先是进一家豪华饭店,想白吃一顿后被投进监狱,结果因为衣衫破旧而被推出门外。后来又用石头砸破了一家店铺的玻璃厨窗,但警察却认为他不是肇事者,而去追赶一个跑着赶车的人。

第三次尝试,苏比终于混进了一家不像样子的饭馆,按计划馆餐一顿后,他声明自己无钱可付,他期待着侍者去喊警察,结果只是被结结实实地摔在人行道上。他又把自己扮成一个小流氓去调戏大街上的一个年轻女子,孰料那女子竟是风尘女子。

在一家剧院门口,苏比大吵大闹,他期待着以“扰乱治安”罪被捕,警察却把他当成了因球赛胜利而狂欢的大学生。一家烟店里,他故意拿走了一位顾客的雨伞,没想那伞竟是那位顾客偷来的……

延宕,使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展示了美国生活的各个侧面,彻底暴露了这个“法制社会”的腐朽本质。苏比一次次失望,使人们对这个社会的一切也愈加失望。人们终于清楚地看到:这里是一个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的世界,一个弱肉强食、势力至上的世界,一个世风日下、男盗女娼的世界。这里,富人们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穷人们饥寒交迫……不妨设想,假如作品让苏比一次尝试便走进监狱,那将是何等乏味而浅薄啊?延宕,大大拓展了作品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四、强化感情——《雄关赋》的延宕艺术

《雄关赋》一开头,作者深情感喟道:

“哦,好一座雄关,——山海关,这‘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赞美之情可谓溢于言表,哪一个读者能不产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愿望!可是接下去,作者却宕开一笔,并不急于对山海关进行直接描绘,而是笔锋一转,先从“儿时的心中山海关”写起:

儿时,作者心中的雄关形象,是“四爷”这个“关东客”给刻下的,这个雄关,有塞上雪,有关外离愁,有屈辱的陈迹……

解放后,作者虽然渴望看到山海关,但长期以来,依然是儿时的“模糊影子”,虽然作者去东欧曾经过山海关,但由于相隔遥远,他看到的只是一片迷离。

这种从儿时就形成了的对雄关的久久的思念之情是如此强烈,不能不使读者深受感染,从而强化了人们一睹雄关的强烈愿望。

经过对读者思想感情这番预热之后,作者才正式描写眼前见到的雄关。先是仰望,再是远眺,然后是站在雄关之上的翩翩联想。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三

借助于荒诞而有趣的联想,将一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学常识联缀在一起,又好玩又好记。如:

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雷雨》过后,《北京人》《王昭君》看见《日出》,知道这是一个《明朗的天》,便约上曹禺一起去观看他的《胆剑篇》。

二、 对比记忆法

对于一些易混淆的作家和作品,采用此法可以强化记忆。如:

刘鹗: 《老残游记》―高鹗: 《红楼梦》后四十回;

《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记》: 高则诚;

易安: 李清照―幼安: 辛弃疾;

樊川: 杜牧―临川: 王安石―震川:归有光;

茅盾: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小仲马: 《茶花女》;

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阿・托尔斯泰: 《苦难的历程》;

伏契克:捷克―伏尼契: 爱尔兰;

诗歌《唐璜》: 拜伦―戏剧《唐璜》: 莫里哀。

三、 知识树记忆法

画文学常识知识树,能使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生动。比如,可将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画在一棵知识树(见下图,尚不完整,只作示例)上,主干是从西周到明清的时间纵轴,枝丫是各具体的年代,枝丫上结的果子就是作家和作品,从根部的《诗经》《楚辞》一直到树梢的《红楼梦》。画完这棵树,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梳理和识记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1.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 孔子《论语》《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3. 老子《道德经》 4. 《孟子》5. 《庄子》

6. 屈原《离骚》7. 《荀子》 8. 《韩非子》

9. 吕不韦《吕氏春秋》10. 贾谊《新书》11. 司马迁《史记》

12. 刘向《战国策》13. 班固《汉书》

14.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及其作品 15. 建安七子

16. 诸葛亮《出师表》 17. 李密《陈情表》 18. 陈寿《三国志》

19. 陆机《文赋》20. 王羲之《兰亭集序》

21. 陶渊明《饮酒》《归去来兮辞》

A. 刘基《卖柑者言》B. 罗贯中《三国演义》C. 吴承恩《西游记》

D. 归有光《项脊轩志》(唐宋派)E. 汤显祖《牡丹亭》

F. 袁宏道(公安派)G. 冯梦龙“三言”H. 凌初“二拍”

I. 张岱《陶庵梦忆》 J. 李渔《闲情偶寄》K. 蒲松龄《聊斋志异》

L. 洪《长生殿》 M. 孔尚任《桃花扇》 N. 方苞(桐城派)

O. 吴敬梓《儒林外史》 P. 曹雪芹《红楼梦》

【训练题】

⒈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的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神曲》―但丁―德国

B. 《镜花缘》―李汝珍―明代;《汤姆・索耶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 《西厢记》―王实甫―元代;《唐璜》―拜伦―英国

D. 《桃花扇》―孔尚任―清代;《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明清三代,小说发展到高峰,产生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著名长篇小说。

B. 老舍是杰出的小说家、剧作家,其代表作中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有《龙须沟》《茶馆》。

C.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由“词”蜕化而来的一种诗歌形式,体式和词相近,较为自由,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D.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长篇小说。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出自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C. 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 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唐代诗歌体裁完备,名家辈出。“诗圣”杜甫饱经忧患,作品富于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和《兵车行》《丽人行》《长恨歌》等。

B.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的诗集《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的奠基之作,《屈原》《虎符》《棠棣之花》是他的历史剧代表作。

C.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D. 《吉檀迦利》《静静的顿河》《玩偶之家》《永别了,武器》的作者分别是印度作家泰戈尔、苏联作家肖洛霍夫、挪威作家易卜生、美国作家海明威。

5. 《牡丹亭》是_________代戏曲家_________的代表作,男女主人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北宋初期,影响最大的民间词人是_________。宋词按风格一般分为_________派和_________派,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南宋时,继承苏轼词风和苏轼一起并称为_________的著名词人是_________。

7.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此联题写的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 “后主”指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

8. 写出下列评语评论的作品、作者及时代(朝代)。

①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评的是哪朝哪位诗人?

9. 下面是某中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里面犯有两处文学常识识记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迷恋金钱,金钱至上,必然导致人性的沦丧。小说《高老头》中的葛朗台因为恋金成癖,可以葬送女儿的终身幸福;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阿巴贡因为财迷心窍而成为嗜血狂。

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A. 但丁是意大利人;B. 李汝珍为清代人;D. 《红与黑》的作者是司汤达)

2. A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3. B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白话小说)

4. A (《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

5. 明汤显祖柳梦梅杜丽娘

6. 柳永婉约豪放李清照苏轼苏辛辛弃疾

7. 宋朝李清照南唐李煜(后主)

8. ①《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②《红楼梦》曹雪芹清朝

③唐朝王维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四

【关键词】严监生 葛朗台 审美 比较

中西方文学课的开设是为学生打开视野和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集中体现了不同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异质文化,西方文学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情感追求方面都与中国文化迥然相异。有必要面向整体的大学语文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入多元文化视角,即从多种文化和不同文化的角度入手去分析西方文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通过解读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渗透的文化内涵,与本土文化进行比照分析,寻找情感的共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异质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比较阅读法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中西方文学史上,作者笔下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其中吝啬鬼的形象以其生动独特的性格特点成为社会现实问题专职讽刺的焦点。无论在小说还是戏剧领域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汇集众多的吝啬鬼形象。中国四大吝啬鬼:钱钟书《围城》里的李梅亭,卢至《一文钱》里的徐复祚,庄子《外物》中的监河侯,吴敬梓《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世界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的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这些吝啬鬼的形象虽然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产生于不同的国家与时代,彰显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是在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对金钱的狂热追求是他们的显著共性。这些吝啬鬼形象的塑造与他们生活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各自社会的时代特征,是中西方宗教观和伦理观的写照,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作家塑造吝啬鬼形象的目的无非是给读者警醒作用。本文通过对葛朗台与严监生两个艺术形象进行研究,以探讨二者所蕴涵的不同社会意义、内涵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小说人物性格成长环境之对比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极力地批判了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以法国资产阶级的血腥掠夺和金钱势力的严酷统治为背景写作的,成功地塑造了贪婪吝啬、凶狠残忍的葛朗台形象,展现出了资本家的冷漠无情。两部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葛朗台与严监生这两个吝啬鬼形象由于具体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以及他们自身的不同性格,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所谓艺术创造,就是艺术创作主体根据不同的题材领域,在对社会历史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把握,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这些作家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代表。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巴尔扎克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势力腐败、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兴起的时代,是各种矛盾纷纭复杂激烈斗争的时代。时代的变化,激励着巴尔扎克的忧国忧民的神经,也领略了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欧也妮・葛朗台》的创作正是在大资产阶级金融贵族统治上升时期,巴尔扎克真实地再现世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使其成为一幅法国19世纪前半期的色彩缤纷的社会风俗画。其中典型的艺术形象――葛朗台,无疑是作家对这个独特的社会特有的观察与长期的思考的结果。葛朗台生活的时代,正值欧洲资本主义由原始积累转向金融资本的时期,金钱给予传统社会全方位的冲击,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主宰一切的力量。在法国大革命前后,金融资产阶级更是通过巧取豪夺,从而迅速发家,那时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利润和财富已经变得十分的野蛮与凶恶,他们为了占有黄金可以不择手段。葛朗台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里,形成了惟利是图的个人品性。比起早期的积攒金钱的守财奴来,葛朗台的剥削手段更加狡猾阴险,他不仅进行充满血腥气的高利盘剥,还趁政权更迭之际,进行政治投机和金融投机,他贿赂官员,买卖公债,不择手段,成为了地方上的首富。然而,在人类的情感领域里,金钱是无能为力的,葛朗台虽具有万贯家财,却无丝毫幸福可言。巴尔扎克通过用葛朗台这个代表人物,揭示了一个丑恶虚伪的社会。

与巴尔扎克不同,吴敬梓出身于封建科举世家,他的思想主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世界的丑恶和腐朽的科举制度有着深切的感受。《儒林外史》是他愤世嫉俗之情的一种外化,很好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刻画出一个卑微怯懦,吝啬却有人性的严监生。严监生生活的明清时代,正值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封建经济依然是社会的主导,封建伦理道德和传统儒家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迷恋科举功名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之势。在普遍的科举观念的作用下,严监生不可避免地以功名高低来衡量别人与自己,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不是钱积累的不够多,而是在封建科举文化的阴影里自己的身份太低下,活得太卑下太委屈。他深感自己生存的卑微,凡事畏灾惧祸,处事小心谨慎,惟恐不周全而得罪人。在以“八股取士”的明清时代,文化专制也成为了封建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监生生活在这种特定的时期,必然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独有性格。

二、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定位之对比

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也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展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因为中西方在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伦理关系也有较大的区别,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地域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文化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倡导仁爱,中国人性情温和,重血缘。“三纲”、“五常”等一整套伦理关系,构成了中国封建时代人际关系的准绳。在这样一个民族,每个家庭中肯定存在友爱行为。

我们冠以严监生“吝啬鬼”的名号是因为他的“灯草门”事件。我们解读他的吝啬错误的认为他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其实不然。在作品中描绘他的家产“钱过百斗,米烂成仓”,自己平时连一斤猪肉都不舍得吃,但是每当小儿子要吃时,他却可以买四个钱的肉哄他,虽然很少,但是对于非常吝啬的人来说,确实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之心。他的哥哥严贡生惹了官司,卷行李跑到省城去了,一向省吃俭用的严监生却请差人喝酒并塞钱,想办法息事宁人。自己有病舍不得吃药请医生为自己破费钱财,老婆病了却“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后因医治无效前妻王氏去世,又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为妻发丧。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显现出吝啬并没有割断严监生的亲情关系,泯灭其人性,他爱惜孩子和老婆和他爱惜家产一样,他对家人有情有义。严监生的所谓“吝啬”,如果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和周围的人或同类那些小生产者们比,并不显得特别,可以说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特点,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社会里,积累和保护财产是人们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尤其在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封建的农业大国里,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把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那种狭隘性和和保守性凸现了出来,具有某种典型性。严监生省吃俭用、过分的勤俭节约,是那时的“省钱达人”,这种类型的人在当时社会里比比皆是,吝啬和勤俭持家有时候很难分得清楚。如果把严监生放置其中,并不显得特别,从他身上也看不到那些畸形病态的东西,相反他身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还应该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文化,这是它的阶级本质。关于人与人的关系,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独立,个性自由,不受他人干涉,并且人们讲求在法律形式上的平等。在葛朗台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世界物质文明发达,但精神文明匮乏,道德堕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那时正处于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上升的时代,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金钱观冲击了人们原有的道德观,代之而起的是“金钱主宰一切”的观念,支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为了金钱而活,赚钱就是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除了从攫取财富中获得幸福外,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所以这样的时代背景就决定了夏洛克、泼留希金、阿巴贡、葛朗台之流唯利是图的本性,骨子里都冒出对金钱不可遏制的渴望,揭示了他们对金钱的共同兴趣,所以他们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选择牺牲他人利益作为生财捷径。

与严监生相比,葛朗台对妻子和女儿的残暴和冷酷,让人不禁为之毛骨悚然。葛朗台妻子病重时,他想到的不是如何请医生给她治病,而是怎样侵吞自己妻子的私人财产。妻子刚刚去逝,他就迫不及待地逼着女儿在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文件上签字。当他知道女儿欧也妮把私人积蓄送给侄子查理时,他那副模样,活像一只发了疯的老虎,恨不得一口把女儿吞掉。葛朗台的弟弟在巴黎破产自杀,葛朗台理应替弟弟还清债务,可是他一毛不拔,只是把债务记下,让侄儿来还。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其侄儿来投奔于他,他竟毫无怜悯之心,还把侄儿赶往印度。什么夫妻之爱,亲子之情,兄弟之谊,全被金钱的血腥污水冲刷的荡然无存了。他的的确确是唯利是图,不仅吝啬,而且贪婪,甚至是凶残,冷酷自私的恶魔。从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来看,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使他坚信“金钱主宰一切”的人生信条,金钱给他的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葛朗台的吝啬显然出自于他本人对金钱的不尽贪欲。他老于世故,工于心计,善于谋划,实属“老奸巨滑”,利用一切生财机会,不择手段。他的生财之道更多地表现出资产者特有的掠夺性和残酷性特征。

三、结语

两位作家在揭示人际关系时,都不约而同地通过人物性格作为契机进行深刻的解剖,对其深层心态进行详尽的分析,从而揭开了私有制的社会关系的实质。面对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利益化,爱心的吝啬,使得我们面对求助已经坦然学会袖手旁观。面对日益缺失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缺失,我们更应关注人性的健全。

通过对中西方文学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方文化具有重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受到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的影响。审美取向时时刻刻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却很少被关注。文学作为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西方文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都受到了文学作品的影响,文学这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极具民族色彩。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学也具有着独特的民族魅力,因此我们应当让传统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中西方文学的文化及比较研究,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将文学的特点加以展现,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吴敬梓。儒林外史.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五

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端,建于1805年,土地本属于“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告解神父拉雪兹。拉雪兹公墓原是一座豪华别墅,十九世纪改为公墓。其为公墓,毋宁说是一个大公园:宽阔的地面上,绿树成荫,花圃满园,中央地带更有大型雕像、大阶梯与座椅。

我们在门口警卫处索要了一张地图,按图索骥,去寻找我们心中的“偶像”。走进拉雪兹神父公墓,就像走进一座城市。97个区分布在公墓里,宽阔的大路,横斜交叉的小路纵横于各区之间。每条路上有路牌,每个牌子上都标有区号,甚至还有道路的名称。墓地又分为老区和新区。老区多为古墓,新区皆为新坟。据介绍,第一位埋葬于此的死者是在1804年,至今已有一百多万人安葬于此。一想到有一百多万魂灵在墓地上空飘逸,心里就禁不住一阵颤栗,毕竟面对的是一个个错落不齐、装饰各一、朴华各异的墓碑,而墓碑下面就是一颗颗寂灭的魂灵。

时值秋天,秋阳在厚重的云层中忽隐忽现。片片黄叶随风飘落地上,有的过道和墓地上铺满了一片片金黄的落叶;有的墓碑前已鲜花凋零,树叶枯萎;有的墓碑前则花朵鲜艳,像是刚刚有人来祭奠过,那花叶上似乎还有点点泪珠。

公墓幽静极了,甚至连一片落叶的声音都清晰可闻。我们在街道纵横的公墓穿行,在通往布尔盖街上的巴尔扎克墓的路上,我们发现了诗人缪塞、画家大卫和德拉克洛瓦的墓。三座墓都毫不华贵,极其简朴。这使我想起缪塞的诗篇《五月之夜》:

……

这山谷里多么黑暗!

我好像看见一个朦胧的人影,

在那边森林上空飘动。

它从草原上出现,

它的脚掠过如茵的芳草;

这是一个奇异的梦幻,

它悄悄隐去,再也看不见……

诗人在世时便痛苦而哀怨地预言,命运“它将折断我的琴,像折断一根芦苇一样”。如今,他的痛苦早已解脱,独自躺在这冰冷的石棺里,与天地同在,与拉雪兹神父公墓朝夕相伴,而却把一部部精神食粮传承给后世。在德拉克洛瓦的墓地上也只有一口黑色的铁棺,前面有一道铜绿的栏杆,没有生卒年月,没有任何装饰,朴素无华。他把自己心中灿烂的激情和对生活的渴望,全都抒发在《1830年7月28日的自由女神》和《萨丹纳帕路斯之死》的画像上,留下简朴的墓碑,不都是在向世人说明,画家的一切理想都留存在活着的人们心中了吗?

伫立在巴尔扎克墓碑前,我心中更充满了无限感触。记得读书时读他的《高老头》、《邦斯舅舅》、《欧也妮・葛朗台》……常常被他笔下对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淋漓尽致的讽刺描写而惊叹,也常常被他笔下那一个个鲜活而独具个性的人物塑造所折服。心中的文学大师形象,联想过千篇万篇,没想到真正在巴尔扎克故居相遇的,则是他那一尊半身塑像。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墓像前堆满了一簇簇鲜花。一生与拜金主义抗争,倒下时,虽然没有雕金饰银的豪华墓碑,却有一簇簇鲜花为伴也足可堪慰了。

我在卢浮宫曾被大卫的《拿破仑一世的加冕礼》画像所震摄,那豪华瑰丽的场面,其隆重和高贵,至今仍栩栩如生。可如今,面对大卫冷清、孤寂、素朴的墓,怎么也不会把他与当时创作该画的豪放和激情联系在一起。

在这条街的尽头还坐落着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之墓,他以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留芳,但此地却空有墓穴,他的灵柩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移葬佛罗伦萨的圣克劳斯教堂了,在那里他与同乡但丁、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比肩。

罗西尼的小老乡、画家莫迪里阿尼依然躺卧在墓地的东北角,一口简易的石棺前摆放着一大片鲜花。难道真应了“生时,把阳光洒向人间;死时,把贫寒带进坟墓”的宿命?生前,莫迪里阿尼分文不值;死时,竟是他哥哥出钱把他安葬在这里。然而物质上一贫如洗的莫迪里阿尼却与爱情有缘,在他死后的次日,他的爱妻怀着他俩的孩子跳楼殉情。如今,这墓中就葬着这一对至死不渝的爱人,还有他们尚未出世的孩子。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六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出生在法国都兰地区图尔市的一个市民家庭;父亲是从农民上升到中产阶级的国家公务员,母亲是巴黎马莱区一个殷实的呢绒商的女儿。所以巴尔扎克最熟悉的就是市民阶层的诸色人物。巴尔扎克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博览群书,在精神领域相当早熟。

巴尔扎克步入文坛的时候,适逢法国浪漫派向古典主义公开宣战,浪漫主义运动进入高潮。巴尔扎克却游离在浪漫主义运动之外,独树一帜,以风俗史家自喻,决心为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充当历史见证人:“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只应当充当它的秘书。”

1829年,他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舒昂党人》。这是他第一部以“巴尔扎克”署名的作品。从1830年开始,巴尔扎克进入创作高潮,他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接连发表了篇幅不等的小说数十部,部部引人瞩目。及至1833年《欧也妮·葛朗台》问世,巴尔扎克已是名满全国、享誉欧洲的大作家了。

巴尔扎克的创作生涯,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829至1834年,是《人间喜剧》的酝酿阶段,这一阶段发表了小说42篇。巴尔扎克的中短篇精品,大都是这一阶段的收获。

从《高老头》(1835年)开始,巴尔扎克进入创作生涯的第二阶段,即有计划地为《人间喜剧》大厦准备构件的阶段。《高老头》就是他为大厦铸造的一根顶梁柱。

至1841年末,尽管有待创作的作品还很多,但现有作品已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艺术世界,可以汇编在一起了。于是巴尔扎克与出版商菲讷、赫哲尔等正式签订了16卷本《人间喜剧》的出版合同。从1842年开始,巴尔扎克的创作生涯进入了第三阶段,即系统地出版《人间喜剧》的阶段。

二、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法国西部的索漠城。在一所古老而荒凉的住宅里,住着该城首富葛朗台。他是一个拥有百万家产的暴发户,其发家历史尽人皆知。他原来是个箍桶匠,娶了一个有钱的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后来他四处钻营赚了大钱,做过市长,并继承了几笔遗产,于是一跃而成为首富。但富裕的葛朗台却是一个极其吝啬的人,他本人粗茶淡饭,严格控制家庭开支,妻子、女儿备受折磨。他家里的设备也十分简陋,陌生人绝不会想到这里的主人会是一个百万富翁。

索漠城里的人都知道葛朗台有钱,并对此羡慕不已。不少人还知道,如果葛朗台过世,他的女儿欧也妮便是唯一的继承人。城里的银行家台·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欧也妮做他的儿媳妇;克罗旭兄弟——公证人和神甫——也想要欧也妮嫁给他们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的所长。这两家人为争夺葛朗台的财产展开了尖锐的斗争。有一天,适逢欧也妮的生日,他们都赶往葛朗台的家里。傍晚时分,欧也妮的堂弟查理突然从巴黎赶来了。查理带给葛朗台一封信,葛朗台拆开一看却是一封遗书。原来,查理的父亲被骗破产,并打算自杀,让葛朗台照顾他儿子的前程。对这一切查理并不知情。葛朗台在看了他弟弟的绝命书后,不动声色,第二天午饭后才把消息告诉查理,查理悲痛万分。欧也妮本已被查理的外表和谈吐吸引,此刻在怜悯他的同时,心中的爱意也愈加深厚了。

葛朗台知道查理只是一个生活负担,决定打发他走。葛朗台借口分不开身,托银行家格拉桑到巴黎替他处理查理父亲的遗产,又让查理签署了一份放弃继承父亲遗产的声明书,然后打发他到印度去。为了资助查理,欧也妮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六千法郎,查理也回赠给她一个家传的镀金梳妆箱,两人私订了终身。得知女儿把全部的积蓄给了查理,葛朗台气急败坏,他把欧也妮关起来,只供给冷水和面包。葛朗台铁石心肠,谁来讲情他都不理,结果把妻子也吓病了。后来,出于利益考虑,他才把欧也妮放了出来。

不久,欧也妮的母亲去世了。葛朗台担心女儿会分走他的财产,便哄骗她在放弃遗产声明书上签了字。这样,葛朗台在安稳的日子里过去了很多年。到八十二岁那年,葛朗台患了疯瘫症,不得不让女儿参与田产的管理。他在轮椅上指挥女儿把一袋袋金币藏好,然后自己把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不时用手抚摸。临死前,他让女儿把金币堆在桌上,用贪婪的目光久久盯视。作临终法事时,他还想把神甫镀金的十字架抓到自己的手里,由于用力过猛,终于一命呜呼。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她很寂寞,常常深情地抚摸查理送给她的梳妆箱,切盼查理早日归来。

但远在印度的查理早已把欧也妮忘得一干二净。他在印度靠买卖人口等手段发了大财,变得心狠手辣,和葛朗台一样吝啬,还和各种肤色的女人鬼混。回国后,为了取得贵族头衔,他背弃了欧也妮的爱情,预备和一位奇丑无比的侯爵女儿结婚。欧也妮痛苦地忍受了这一切,并代为还清查理父亲生前欠下的大笔债务,以成全查理的婚事。最后欧也妮做了克罗旭所长名义上的妻子,可是不久这位名义上的丈夫也死了。欧也妮成了寡妇,幽居独处,过着简朴的日子。她在“圣洁的宗教思想”照耀下做了不少善事,此外便是静静地等待死亡,希望自己在天国里可以得到人世间没有得到的快乐。

三、主题思想

法国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

小说以欧也妮和父亲葛朗台的矛盾冲突为主要情节线索,情节由矛盾冲突的背景(“中产阶级的面目”)、产生(“巴黎的堂兄弟”)、发展(“内地的爱情”、“吝啬鬼许的愿·情人起的誓”)、高潮(“家庭的苦难”)、结果(“如此人生”)和尾声(“结局”)组成,紧凑集中,完整生动,富有戏剧性。

这部小说通过箍桶匠葛朗台的发迹史,反映了大革命所造成的法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大革命使他当上了索漠区的行政委员和区长,使他成为地方上的权势人物,使他能购买教会的产业和法劳丰侯爵的良田美产。即使变成了光杆儿的葛朗台先生,由于是全州“纳税最多”的人,依然是索漠人敬畏、膜拜的偶像。这些事实反映了大革命以后,法国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权力的转移、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和贵族阶级的衰亡。宫廷侍从德·奥勃里翁侯爵穷得连府邸都抵押出去了,不得不千方百计地把女儿嫁给资产阶级冒险家查理,借以摆脱窘境,这也是社会深刻变化的反映。小说还通过对查理发家经过的叙述,揭露了资产阶级进行海外掠夺的罪行。

《欧也妮·葛朗台》写的是家庭生活,却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这是因为它所写的是金钱控制支配下的家庭生活,而金钱控制支配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家庭生活,正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特点。作者能在这个时代诞生不久,即对它作出深刻揭露批判,是由于他对现实生活感觉的敏锐和认识的深刻。

这部小说对我们正确认识金钱也很有启发。从小说中可以知道,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金钱的作用急剧膨胀,使一些人对金钱顶礼膜拜,产生无限的贪欲,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作恶多端,如葛朗台和查理。金钱的作用不论如何膨胀,也不可能膨胀到万能的地步。有许多东西永远是金钱买不到的。欧也妮有大堆的黄金,可就是得不到爱情和人生的乐趣,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四、人物形象

1.贪婪、吝啬、冷酷无情的守财奴——葛朗台

吝啬是葛朗台性格的突出特征。小说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他的吝啬。他虽然富甲一方,但他的生活却很寒酸。住房破旧寒伧,楼梯被虫蛀得能在脚下颤抖,甚至能踩塌,以至查理初到他家时竟疑心走进了一座鸡棚。“喝的老是坏酒,吃的老是烂果子” 。

葛朗台的贪婪吝啬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就是因为他把金钱看得太重要了。为了金钱,他可以迫害女儿,可以置太太的身体健康于不顾;为了金钱,他又可以讨好巴结女儿和太太。太太死后,将由女儿继承她的遗产,他得把财产放手一部分,便觉得逆情背理,认为“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欧也妮在放弃继承权的文书上签了字,他说:“得了,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他不是爱钱如命,简直是爱钱甚于爱命。

葛朗台之所以会把金钱看得那么重要,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金钱的作用急剧膨胀的社会。在那个社会,“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极端的贪婪和吝啬,使葛朗台丧失了人性,变得残忍冷酷。他压迫妻子和女儿,甚至迫害女儿,导致妻子死亡,葬送女儿的幸福,导演了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而又残酷的惨剧。

2.善良、高尚、虔诚、隐忍无私的受害者——欧也妮

欧也妮是小说的主人公,是葛朗台和查理的受害者,是与他们对立的形象。

欧也妮虽然是葛朗台的女儿,但由于葛朗台从来不告诉她有关财产的秘密,直到葛朗台去世,她都不知道家里有多少财产。“葛朗台的财富,母女俩全不知道”。虽然家藏万贯,但由于葛朗台的极端吝啬,她的生活和穷人差不多。她吃的、穿的、住的都极其俭朴,甚至有些寒酸。她和母亲“手里永远拿着活计”,“全家的内衣被服都归母女俩负责,她们专心一意,像女工一样整天劳作”。她“只知道缝袜子,替父亲补衣裳”。台·格拉桑太太说她“只晓得整天缝抹布”。收获葡萄的时候,她还要帮一下拿侬。勤劳善良的女仆拿侬是她唯一的好朋友。这种生活使她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而没有受到铜臭的熏染。她“对金钱既不看重也不看经”“在这一群唯利是图的人中间别具一格”。她极富同情心,又很慷慨。看到堂弟落难,身无分文,她毫不犹豫地把珍藏多年的稀有金币全部送给他。

欧也妮对爱情纯洁忠贞。她对查理一见钟情,始终不渝。她不因查理的父亲破产而嫌弃他,反而因他落难而对他一往情深。她也没有因父亲的坚决反对而动摇对查理的感情。她坚贞不屈,宁肯忍受幽禁和饥饿,也不让步,坚决不让父亲干预她的内心世界。查理一走七年,杳无音信,她心甘情愿地忍受孤独,痴心地等待。查理背弃盟誓,要娶贵族小姐,这对她可真是“伤心惨酷的劫数”,然而她依然痴心不改,内心对查理的感情仍然熄灭不了。她对查理的爱“是真爱,是天使的爱。以痛苦生以痛苦死的高傲的爱”。她的爱所以会给她带来无尽的苦难,是因为在那个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里,爱情婚姻都逃不脱人间贪欲的算计。

五、艺术特色

1. 使用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这部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以往的现实主义文学最主要的区别。最早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作品,是司汤达于1830年发表的《红与黑》。巴尔扎克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发展了这一方法,使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欧也妮·葛朗台》则是巴尔扎克较早地运用这一方法创作的杰作。

《欧也妮·葛朗台》以欧也妮的故事贯穿全书,但是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既贪婪又吝啬的老葛朗台的形象,这是此书最大的成就。巴尔扎克用漫画式的夸张,真实的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爱财如命、毫无亲情的吝啬的葛朗台。在金钱的导演下,葛朗台时而忧,时而喜;时而如虎,时而如羊;他的一言一行,一嗔一怒,都离不开他的最高任务:占有金子,保住金子。而通过欧也妮的悲剧形象则控诉了拜金主义对社会的毒害。

2.真实、典型、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这部小说的另一艺术特点就是细节的真实。所谓细节,就是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场景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巴尔扎克十分重视细节的真实,他说:“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不足取了。”“小说家的艺术在于做到一切细节的真实,如果他的人物是虚构的话。”《欧也妮·葛朗台》在环境、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的描写中,有大量来自日常生活的细节。这些细节真实,具有典型性,使小说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对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思想起了重要作用。有一些刻画人物性格的细节是夸张的,但在本质上又是真实的。夸张可以突出人物性格的特点,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描写葛朗台吝啬的一些细节。

小说的语言生动顺畅,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通过人物传神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是这部小说的又一个突出的艺术成就。

六、重点篇章

这一部分写欧也妮和葛朗台的第二次正面冲突。冲突是由欧也妮把金币给了查理引起的。由于这次涉及的不只是几串葡萄、几块糖,而是将近六千法郎的金币,葛朗台的反应当然也更强烈。通过这次激烈的冲突,进一步写出了葛朗台的拜金狂和欧也妮的坚毅不屈。

写葛朗台是通过他的语言和他对妻子、女儿暴跳如雷,囚禁女儿等行为来揭示他的拜金狂的:认为金钱万能和金钱比什么都重要。写欧也妮主要是写她面对父亲的暴跳如雷,镇静坚定,据理力争,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

这一部分的对话简短,充分个性化。葛朗台的语言几乎句句不离金钱,即使不提金钱也与金钱有关,充分揭示出了他的拜金主义。

原文:

葛朗台一边下楼一边想着把巴黎送来的钱马上变成黄金,又想着公债上的投机居然这样成功。他决意把所有的收入都投资进去,直到行市涨到一百法郎为止。他这样一盘算,欧也妮便倒了霉。他进了堂屋,两位妇女立刻给他拜年,女儿跳上去搂着他的脖子撒娇,太太却是又庄严又稳重。

“啊!啊!我的孩子,”他吻着女儿的前额,“我为你辛苦呀,你不看见吗?……我要你享福。享福就得有钱。没有钱,什么都完啦。瞧,这儿是一个簇新的拿破仑,特地为你从巴黎弄来的,天!家里一点儿金屑子都没有了,只有你有。小乖乖,把你的金子拿来让我瞧瞧。”

“呕!好冷呀;先吃早点吧。”欧也妮回答。

“行,那末吃过早点再拿,是不是?那好帮助我们消化。——台·格拉桑那胖子居然送了这东西来。喂,大家吃呀,又不花我的钱。他不错,这台·格拉桑,我很满意。好家伙给查理帮忙,而且尽义务。他把我可怜的兄弟的事办得很好。——嗯哼!嗯哼!”他含着一嘴食物嘟囔,停了一下又道:“唔!好吃!太太,你吃呀!至少好教你饱两天。”

“我不饿,你知道,我一向病病歪歪的。”

“哎!哎!你把肚子塞饱也不打紧,你是拉·裴德里埃出身,结实得很。你真像一根小黄草,可是我就喜欢黄颜色。”

一个囚徒在含垢忍辱,当众就戮之前,也没有葛朗台太太母女俩在等待早点以后的大祸时那么害怕。葛朗台老头越讲得高兴,越吃得起劲,母女俩的心抽得越紧。但是做女儿的这时还有一点依傍:在爱情中汲取勇气。她心里想:

“为了他,为了他,千刀万剐我也受。”

这么想着,她望着母亲,眼中射出勇敢的火花。

十一点,早餐完了,葛朗台唤拿侬:

“统统拿走,把桌子留下。这样,我们看起你的宝贝来更舒服些,”他望着欧也妮说,“孩子!真的,你十十足足有了五千九百五十九法郎的财产,加上今天早上的四十法郎,一共是六千法郎差一个。好吧,我补你一法郎凑足整数,因为小乖乖,你知道……哎哎,拿侬,你干么听我们说话?去罢,去做你的事。”

拿侬走了。

“听我说,欧也妮,你得把金子给我。你不会拒绝爸爸吧,嗯,我的小乖乖?”

母女俩都不出一声。

“我吗,我没有金子了。从前有的,现在没有了。我把六千法郎现款跟你换,你照我的办法把这笔款子放出去。别想什么压箱钱了。我把你出嫁的时候,——也很快了,——我会替你找一个夫婿,给你一笔本省从来没有听见过的,最体面的压箱钱。小乖乖,你听我说,现在有一个好机会:你可以把六千法郎买公债,半年就有近两百法郎利息,没有捐税,没有修理费,不怕冰雹,不怕冻,不怕涨潮,一切跟年成捣乱的玩意儿全没有。也许你不乐意把金子放手,小乖乖?拿来吧,还是拿给我吧。以后我再替你收金洋,什么荷兰的,葡萄牙的,蒙古卢比,热那亚金洋,再加你每年生日我给你的,要不了三年,你那份美丽的小家私就恢复了一半。你怎么说,小乖乖?抬起头来呀。去罢,我的儿,去拿来。我这样的把钱怎么生怎么死的秘密告诉了你,你该吻一吻我的眼睛谢我喽。真的,钱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生产。”

欧也妮站起身子向门口走了几步,忽然转过身来,定睛望着父亲,说:

“我的金子没有了。”

“你的金子没有了!”葛朗台嚷着,两腿一挺,直站起来,仿佛一匹马听见身旁有大炮在轰。

“没有了。”

“不会的,欧也妮。”

“真是没有了。”

“爷爷的锹子!”

每逢箍桶匠赌到这个咒,连楼板都会发抖的。

“哎唷,好天好上帝!太太脸都白了。”拿侬嚷道。

“葛朗台,你这样冒火,把我吓死了。”可怜的妇人说。

“咄,咄,咄,咄!你们!你们家里的人是死不了的!欧也妮,你的金洋怎么啦?”他扑上去大吼。

“父亲,”女儿在葛朗台太太身旁跪了下来,“妈妈难受成这样……你瞧……别把她逼死啊。”

葛朗台看见太太平时那么黄黄的脸完全发白了,也害怕起来。

“拿侬,扶我上去睡,”她声音微弱地说,“我要死了。”

拿侬和欧也妮赶紧过去搀扶,她走一步软一步,两个人费了好大气力才把她扶进卧房。葛朗自留在下面。可是过了一会儿,他走上七八级楼梯,直着嗓子喊:

“欧也妮,母亲睡了就下来。”

“是,父亲。”

她把母亲安慰了一番,赶紧下楼。

“欧也妮,”父亲说,“告诉我你的金子哪儿去了?”

“父亲,要是你给我的东西不能完全由我作主,那末你拿回去吧。”欧也妮冷冷地回答,一边在壁炉架上抓起拿破仑还他。

葛朗台气冲冲地一手抢过来,塞在荷包里。

“哼,你想我还会给你什么东西吗!连这个也不给!”说着他把大拇指扳着门牙,得——的一声。“你瞧不起父亲?居然不相信他?你不知什么叫做父亲?要不是父亲高于一切,也就不成其为父亲了。你的金子哪儿去了?”

“父亲,你尽管生气,我还是爱你,敬重你;可是原谅我大胆提一句,我已经二十二岁了。你常常告诉我,说我已经成年,为的是要我知道。所以我把我的钱照我自己的意思安排了,而且请你放心,我的钱放得很妥当……”

“放在哪里?”

“秘密不可泄漏,”她说,“你不是有你的秘密吗?”

“我不是家长吗?我不能有我的事吗?”

“这却是我的事。”

“那一定是坏事,所以你不能对父亲说,小姐!”

“的确是好事,就是不能对父亲说。”

“至少得告诉我,什么时候把金子拿出去的?”

欧也妮摇摇头。

“你生日那天还在呢,是不是?”

欧也妮被爱情训练出来的狡猾,不下于父亲被吝啬训练出来的狡猾,她仍旧摇摇头。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死心眼儿,这样的偷盗,”葛朗台声音越来越大,震动屋子。“怎么!这里,在我自己家里,居然有人拿掉你的金子,家里就是这么一点儿的金子!而我还没法知道是谁拿的!金子是宝贵的东西呀。不错,最老实的姑娘也免不了有过失,甚至于把什么都给了人,上至世家旧族,下至小户人家,都有的是;可是把金子送人!因为你一定是给了什么人的,是不是?”

欧也妮声色不动。

“这样的姑娘倒从来没有见到过!我√高考家长网★www.kaoyantv.com√是不是你的父亲?要是存放出去,你一定有收据……”

“我有支配这笔钱的权利没有?有没有?是不是我的钱?”

“哎,你还是一个孩子呢!”

“成年了。”

给女儿驳倒了,葛朗台脸色发白,跺脚,发誓;终于又想出了话:

“你这个该死的婆娘,你这条毒蛇!唉!坏东西,你知道我疼你,你就胡来。你勒死你的父亲!哼!你会把咱们的家产一齐送给那个穿摩洛哥皮鞋的光棍。爷爷的锹子!我不能取消你的承继权,天哪!可是我要咒你,咒你的堂兄弟,咒你的儿女!他们都不会对你有什么好结果的,听见没有?要是你给了查理……喔,不可能的。怎么!这油头粉脸的坏蛋,胆敢偷我的……”

他望着女儿,她冷冷的一声不出。

“你动也不动!眉头也不皱一皱!比我葛朗台还要葛朗台。至少你不会把金子白送人吧,嗯,你说?”

欧也妮望着父亲,含讥带讽的眼神把他气坏了。

“欧也妮,你是在我家里,在你父亲家里。要留在这儿,就得服从父亲的命令。神甫他们也命令你服从我。”

欧也妮低下头去。他接着又说:

“你就拣我最心疼的事伤我的心,你不屈服,我就不要看见你。到房里去。我不许你出来,你就不能出来。只有冷水跟面包,我叫拿侬端给你。听见没有?去!”

欧也妮哭做一团,急忙溜到母亲旁边。

葛朗台在园中雪地里忘了冷,绕了好一会儿圈子,之后,忽然疑心女儿在他妻子房里,想到去当场捉住她违抗命令的错儿,不由得高兴起来,他便像猫儿一般轻捷地爬上楼梯,闯进太太的卧房,看见欧也妮的脸埋在母亲怀里,母亲摩着她的头发,说:

“别伤心,可怜的孩子,你父亲的气慢慢会消下去的。”

“她没有父亲了!”老箍桶匠吼道,“这样不听话的女儿是我跟你生的吗,太太?好教育,还是信教的呢!怎么,你不在自己房里?赶快,去坐牢,坐牢,小姐。”

“你硬要把我娘儿俩拆开吗,老爷?”葛朗台太太发着烧,脸色通红。

“你要留她,你就把她带走,你们俩替我一齐离开这儿……天打的!金子呢?金子怎么啦?”

欧也妮站起身子,高傲地把父亲望了一眼,走进自己的卧房。她一进去,老头儿就把门锁上了。

(选自《欧也妮·葛朗台》,人民文学出版社)

七、阅读检测

1. 下面关于《欧也妮·葛朗台》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葛朗台是箍桶匠出身,并靠种植葡萄和酿酒等诚实劳动致富。

B.葛朗台是个巨富,但贪欲永不满足,生活十分吝啬。每年在欧也妮生日时他只给她一个金币,还每年都要检查一次。

C.巴尔扎克塑造了众多的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葛朗台只是多种类型的资本家中的一类,他还是一个过渡型的资本家。

D.巴尔扎克对社会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研究,他深知统治社会的动力是金钱。他在《欧也妮·葛朗台》里指出:“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E.“金钱的原则”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裸的金钱交易。葛朗台一家的家庭成员之间就是以金钱维持相互间的关系的。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七

一、开展课外活动,演绎经典

为促进文科实验班的课外阅读,交流一个阶段的阅读心得体会,从而提高文科实验班同学的文学素养、扩大知识面,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史颖老师在高二(10)班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书友会”。同学们就自己这学期读的名著,交流了独到的见解体会。同学们不仅交流了读书体会,有的同学还认真记下了其他同学的阅读书目,以便课后查阅。

王海燕老师也组织班内学生就名著《家》展开了深入的阅读探究,形式多样:学生撰写读后感,其中有不少写得精彩的读书笔记,如《黑暗中娘子军》一文,就作品中鸣凤、琴等女子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学生个人组织了有关《家》的专题讲座,在同学中产生较大影响;学生还以小组为单位,对《家》的精彩片段进行了排练演出。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编写名著导读学案,拓展阅读

本学期,我们工作室成员在李超老师的组织下,对考试大纲中的必读篇目进行了《名著导读》学案的尝试编写,主要是在实验班中使用,有些设计环节还在进一步完善中。目前已完成导读学案有《哈姆雷特》《老人与海》《家》《欧也妮·葛朗台》,已上传至博客。

三、成员积极实践,提升自我素养

名师本身也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这种资源不仅属于学生,也属于我们老师。我们组内成员在王校长带领下,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实践:如史颖、杜文娟老师积极参加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史颖老师还在市研讨会开设了大型观摩课,收到与会专家、老师的好评;柯敏敏老师还在校内开设了“红楼人物谈——林黛玉形象分析”的专题讲座,受到学生好评。

不仅如此,王校长还推荐我们阅读国内外教育专家李镇西的相关教育论著及《美国语文》等论著,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篇八

关键词: 语言交际 语境 词义

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环境及语言环境对词义的作用,是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各种交际场合中,人们的语言运用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只有在语言运用和环境相适应时,才能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一、语境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除了用由词语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交际外,有一部分词语的意义是由社会环境补充、确定的,即所谓语言环境,也称语境,就是指语言交际所处的现实环境或具体情境。例如,同样是“我去学校上课”,对教师而言是去讲课,对学生来说是去听课。同理,“我的书”,可以是“我”买的书,也可以是“我”借的书,或者“我”写的书。

构成语言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双方的各种相关因素,如身份、职业、经历、思想、性格、处境、心绪,以及语句出现的上下文,等等。这种种因素都会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对具体语言表达手段的选择和组合产生影响。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使话语的意思再好,也难以达到预想的目的,甚至同样的话语,因两人处境的不同,可能会作出截然相反的理解。《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故事:曹操行刺董卓未成,一路逃亡到曹操父亲好友吕伯奢家避难。晚上,惊魂未定的曹操听到后堂有人说话:“缚而杀之,何如?”曹操处在亡命之中,思想处于高度警惕状态,时刻防备他人告发和官府的搜捕,所以当听到这话,就认为吕伯奢一家人要杀他,心想:“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杀了吕伯奢一家,直至后堂看到一口绑着待宰的猪,方知错杀了人家。这则故事说明了语言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曹操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亡命之徒的生活环境,去代替吕伯奢一家殷勤待客的环境,所以铸成大错。

《战国策・宋卫策》讲述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有一个卫国人迎娶新媳妇,新娘一坐上车,就问道:“驾车的三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说:“借的。”新娘就对仆人说:“要爱护马,不要鞭打它们。”车到了夫家门口,新娘一边拜见家人,一边吩咐随身的老奶母:“快去把灶里的火灭掉,要失火的。”走进屋里,看见了石臼,又说:“把它搬到窗台下边,放在这儿会妨碍别人走路的。”夫家的人都觉得她十分傻气可笑。这则趣事中新娘的三句话都是至善之言,为何会见笑于人呢?原因就在于“蚤晚之时失也”,(《战国策》中原话)也就是说,新娘的话说得不是时候,没有掌握好时间和场合。一个刚过门还在举行婚礼的新娘,居然支使这支使那,她的话意思再好,在别人听来也自然感到好笑。可见,说话要获得好的效果,除了语言本身之外,还应注意与说话的环境相吻合、相协调。

除上述之外,语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它包括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比如:阅读专业著作,固然要有专业知识,阅读中外古今历史著作、文学作品,也需要利用社会文化、历史知识,以至生活经验的补充,才能真正理解其意。如不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表达的宏大境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把长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苏轼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可谓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同样,不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关系,不但读《红楼梦》有困难,就是读巴金的小说《家》也会觉得觉新这个人物的遭遇有点儿奇怪;不了解旧中国的社会现实,就难读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所表达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矛盾复杂的心境;不懂得法国社会的风俗,那么对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骗取女儿财产所做行为就不能理解,甚至对欧也妮・葛朗台一心钟情于自己的堂兄感到可笑,因为法国风俗允许堂兄妹通婚。

总之,语言交际遍及生活的一切领域,语言与语言使用的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在使用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时,也不难体会语境与词义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一)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所谓词义单一化,指同一词在一定的语境范围内只有一种意义。例如:“山洞里一片黑暗。”“黑暗”一词在这语境里,指没有光。“在万恶的旧中国到处是一片黑暗。”这里的“黑暗”比喻社会腐败,政治反动,而不包含“没有光”之意。又如:(1)“字要写得端正。”(2)“品行端正。”(3)“端正学习态度。”例(1)“端正”在这里指物体各部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例(2)“端正”在此表示正派;例(3)这个“端正”解释为使之端正。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词义具体化是指词所表达的意义不是抽象的,笼统的,而是很明确的,具有稳定性。例如:

(1)巴尔扎克《守财奴》:“这明明是他的额角,他的嘴。”这个“他”是指具体的人――欧也尼的堂兄查理。“父亲,不能动呀,你叫我见不得人啦!”这句里的“人”也有所指――查理堂兄。

(2)茅盾的《春蚕》:“为了那洋种问题,她到现在还常和老通宝抬杆。”“她”具体指的是老通宝的儿媳妇四大娘。

(3)《阿Q正传》:“我手执钢鞭将你打。”“你”――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

(4)曹禺《雷雨》:“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你可以想一想。”“女子”、“两代”都是有所指。“女子”指繁漪,“两代”指的是周朴园和周萍父子。

(三)语境使词义产生临时意义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所表达的观点见解不同,由此产生词临时意义。例如:

(1)一些过去只是社会中一部分人了解的情况,如今也曝光在全社会面前。(《公关语言艺术》)

(2)消除教育危机,制止人员素质滑坡。(《公关语言艺术》)

(3)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闻一多,《死水》)

例(1)的“曝光”原为摄影中的用语,现被借用来表示“暴露”的意思;例(2)的“滑坡”本是指地表斜坡上大量的土石整体地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现在用来表示精神上、经济上、文化上等许多方面的倒退现象;例(3)的“死水”指当时中国社会的境况。

(四)语境使词义增加了或变幻了色彩

语言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能不一样,有喜欢,有讨厌,有褒有贬,由此使词义变幻着不同色彩。如:

(1)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2)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公关语言艺术》)

(3)―得啦,太太……―嗳嗳,妈妈,小妈妈,好妈妈,得啦,哎,你瞧我拥抱欧也妮了。……可怜的太太。(《守财奴》)

例(1)的“霍霍”意义是磨刀发出的声音,在这里表示喜悦的感彩。木兰替父从军归来,一家人兴高采烈,杀猪宰羊迎接,通过“霍霍”声来表达家人喜悦的心情。例(2)仿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而构成的一则新闻标题,使报道因调整猪肉品种间差价,而出现的肥肉贱瘦肉贵这一情况的新闻增色不少,既显得诙谐生动,又新颖别致。例(3)是葛朗台为讨好妻子说的一番话,从“太太”、“小妈妈”到“好妈妈”,变换语体风格色彩,表现了葛朗台自私贪婪、冷酷吝啬的本性。

综上所述,语言环境对词义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词义离不开语境,语境又制约词义。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只有掌握语言工具,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时代,民俗的文化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才能深入理解词语里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从而有效增强语言的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