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观后感【优秀6篇】

在残酷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休戚与共 生死相依,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下面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观后感【优秀6篇】,欢迎借鉴。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体会 篇一

总书记讲话为建设美丽中国发出了总动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吹响了总号角。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空前高度,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彰显了党中央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讲话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二是在工作要求上,总书记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为此,我认为环保队伍要当仁不让,做好攻坚战的主力军,既要当好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军师,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又要做好冲锋陷阵、敢打敢拼的主将,确保各项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总的来说,就是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三是在具体工作上,总书记提出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以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为契机,认真排查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指导督办,建立长效机制,拉条挂账、倒排工期,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个人心得观后感 篇二

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实干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这表明,对于各级党员干部而言,实干是落实之源,实干是担当是本,实干是履职之要,脱贫攻坚冲刺跑的征程中要发扬实干的工作作风,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从实干做起。

实干,始于担当。“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干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担当负责的表现。党员干部要以实干的工作作风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实干既是共产党人鲜明的奋斗精神,也是中华儿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生动诠释。从年底的9899万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的1000多万,7年时光,这数字递减的背后,是无数党员干部肩负责任,干在基层,扎根基层,与老百姓干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竭尽全力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用无私奉献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幸福指数”的生动展现,有的甚至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最好地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担当情怀,用实实在在的干劲谱写着人间最感人的故事。

实干,重在行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要拿出干的拼劲,实心实意地干,老老实实地干,在剩余的60余天里,分清主次,控好节奏,精准扶贫,明确标准,坚持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接着一个节点扎实推进,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全面复核、落实,紧盯目标,抓好落实。“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拿出真心,走入基层,关心老百姓尚未解决的难心事、揪心事,敢于啃“硬骨头”,愿意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将为民办事融入自身工作中,融入日常生活,为老百姓办好一桩桩实事,一件件好事,脚沾泥土才能饱含深情,将自己沉下去,树立群众之事无小事的观念,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眼睛往下看,劲头往上使,主动为群众解忧虑,解难题,通过脚踏实地地办实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实干,贵在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拿出必胜的信心,咬定牙关,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志,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久久为功,做实做细做好各项扶贫工作,用青春和激情谱写冬日里最温暖的扶贫诗歌,用奉献与坚守点燃千万贫困群众的希望之光。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紧盯目标,紧盯薄弱环节,短板问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按下冲刺跑的“加速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奋力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其作始简。其将毕也巨”,越到紧要关头,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更加要拿出气吞山河的磅礴力量尽锐出战,精准滴灌,严谨务实,用“无我”的实干奋斗姿态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 篇三

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于8月3日在北戴河看望慰问暑期休假专家,向各位专家以及全国各战线、各领域的专家人才,报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

要将人才充分精心挖掘和运用,俗话说的好“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党中央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仅为人才培养、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还建立了相应的人才保障措施。为此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思想,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为精英人才的发展培育有序良好的沃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对优秀人才要有人文关怀机制。古人说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正是告诫我们,要想得到更多更优质的人才,必须要留住人才的心。建立相应的人文关怀机制,正是体现党和国家对各线人才的关心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正如此次中组部部长陈希看望慰问暑假休假专家,体现出对专家人才的关怀,不仅使休假专家感受到党和国家给予他们的重视,也让各个领域的专家人才心里暖洋洋的。

只有脑子跟上了,行动才不会落后,加强对人才的培育、选拔、利用,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愈加强盛。正所谓“人才强国”。党和国家对于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把增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人才意识的任务放在首位,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也正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体现。只有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跟上了,那么祖国前进的步伐也会愈来愈快的。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 篇四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爱国奋斗精神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对在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此时中组部、中宣部提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必要且具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新的精神内涵,那就是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新时代让每一个人都大有可为,更为知识分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

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在我们党和新中国奋进的征程中,知识分子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知识分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知识分子更是国家发展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不同年代的知识分子爱国方式不同,但他们有着相同责任感和使命感。

爱国是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怀,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爱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需要用奋斗书写。

奋斗是知识分子的必备精神,新中国跨越式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接力奋斗所创造的。没有奋斗就没有如今的成就,更不会有来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

创新是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新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对创新的需要也更为迫切,但创新引领之路注定不平坦,知识分子要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克难,争做爱国奋斗、引领创新的时代先锋。

爱国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党和国家历来有关心重视和爱护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本次“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让广大知识分子为之振奋,也深感重任在肩,同时更激发了强大动力。

爱国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弘扬爱国奋斗精神,重在行动,作为当代青年,爱国奋斗正当时。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把爱国奋斗精神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之中,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辱时代使命,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从而更好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 篇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前往北戴河看望慰问暑期休假的专家,向各位专家并向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广大专家人才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离不开各领域专家人才的殚精竭力。只有厚植人才培育土壤,供给人才发展养分,浚通人才成长活水,才能让各行各业的人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才芬芳洒满华夏大地。

谱写关爱人才的时代“最强音”。无论是海外归国的科研“大牛”施一公,亦或是国内高校一手培养的学术新星李东,无论是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荣获金牌的技校学生崔兆举,亦或是默默无闻修文物的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可以说,这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集聚人才的时代最强音。当前,中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各行各业人才的砥砺前行、勠力同心,而人才的集聚则需要努力去除人才识别过程中的束缚。要深化对人才识别、人才选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摒弃过去重海归、轻本土,重学历、轻技能,重应用、轻基础的狭隘思想观念;健全选用任用机制,细化选人用人标准,推进人才集聚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以“人岗匹配”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着力解决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的问题;将权力放手于用人主体,更好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吸引、培育和使用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出自由空间、“放”出人才活力,促进人才有序流动,达到人才供需动态平衡。

寻求爱护人才的时代“最优解”。无论是党政机关培育干部后备人选的选调生政策,亦或是大型企业培育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管培生计划;无论是中组部等部门的“__”“百人计划”,亦或是各省市的“芙蓉人才计划”“新苗人才计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营造人才发展环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可以说,这是为党和国家寻求人才培育方法的最优解。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工作改革落实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战略来抓,建制度、保落实,不断提升人才培育“硬设施”。另一方面,要为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政策服务,在“七个有所”上用力,加大人才待遇保障力度,提升人才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育的“软环境”。同时,要实现人才培育有效供给,深入推进人才队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这“关键少数”,进而带动低层次人才这“绝大多数”,双轮驱动、双重引擎,彻底转变“大而不强”的人才结构。

畅通成就人才的时代“最佳路径”。无论是华为200万高薪揽才亦或是各地层出不穷的“抢人大战”;无论是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亦或是各地区30条、18条等人才激励举措。揽才是途径、用好是关键、成就是目标。“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中国依靠着人才强国战略支撑,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抓住人才就是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制度机制,切实解决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等“一刀切”问题,让人才资源活起来;加大财政补贴、资金支持,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让人才资源动起来;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逐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既为人才成长“松绑”,也给人才发展“加压”,让人才资源强起来。要尊重人才、理解人才、信任人才,为人才聚集广开大门、为人才发展构建桥梁。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只有“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才能让人才在华夏大地上吐露芬芳,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蓬勃力量。广大人才也要在党和国家的关心、爱护、成就下,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在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大潮中迎风搏浪,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观后感1200字 篇六

“这是一场硬仗,越是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决战决胜阶段,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当前,国内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取得压倒性胜利,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忽视、不容懈担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举措。两嘲战役”,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越是到最后时刻、紧要关头,越是要对标脱贫攻坚“深水区”,紧盯疫情防控“硬骨头”,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关系,坚持“两手抓”实现“两不误”,越是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紧盯目标不停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7年多来,党中央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上下一心、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贫困人口从20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年底的551万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么多人脱贫。“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功亏一簣”。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艰难的一年,半路杀出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攻坚路举步维艰,路行至此,不进则退。非常时刻、非常时期。各级党员干部当挺起脊梁、咬紧牙关,坚决克服疫情防控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决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要紧盯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集中优势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担当再作为。

提高警惕不大意。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要啃下“硬骨头”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的压力依旧很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复工复产推迟,大部分劳动力输出受到制约。加之部分贫困户造血功能差,“等靠要”思想还存在,内生动力不足,返贫风险剧增,脱贫攻坚任务加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各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如今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续性,切不可麻痹大意。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逐步逐级建立脱贫攻坚返贫防控机制,坚决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不仅要抓好脱贫,更要防止返贫发生。要把防止返贫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来抓,再度精准识别、精准施策,遏制返贫、防止反弹,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咬紧牙关不放松。如今,抗击疫情的斗争正处在最关键阶段,不少国家也日益面临疫情的威胁,外防输入的压力逐渐增加。脱贫攻坚最紧要的关头,留给我们的都是“鸡肋”“硬骨头”,决胜的硬仗还需我们百倍努力。“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越是最后时刻,越要提高警惕不能放松,越是到关键时刻,越是要咬紧牙关再担当。各级各部门要压紧压实基层责任,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要一如既往地严防严控,网格管理,加强宣传,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快速组织人民群众复工、复产,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要一如既往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脱贫路径,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问题,确保贫困群众稳定长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