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读《马说》有感(优秀10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读《马说》有感(优秀10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马说作文 篇一

今年是马年,我属马。

马,长着一张大嘴,鼻孔也大,我说呀,马一点也不美。你们可别以为我像马,我嘛,白白的脸,动不动就变成了红苹果,高高的鼻子下面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如果非要找出点相似的地方,无非就是脑袋后边那条乌黑的“马尾巴”而已。

马有什么爱好呢?我还真不知道。那来说说我的爱好吧,我的爱好可多了,旅游,唱歌,画画,看书,样样都喜欢。就拿看书来说吧,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绝对称得上是资深书虫。有一次,我家饭吃的有些晚,到了中午,妈妈还没做午饭,朋友来叫我去图书馆,我就乐颠颠的去了,到了图书馆,我就一头扎进书海里,快乐地游,一直到五点多我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妈妈见到我给了我一块蛋糕,我这才想起我还没吃午饭呢,奇怪,我怎么一点也不饿啊?妈妈说:“你早已经“看饱肚子”了吧。”我故意砸吧嘴巴:“嗯,味道好极啦。”

马的学习如何我就更不知道了,但是,马怎么可能学习呢,而我的学习成绩嘛?在班里数一数二,已经连续四次期末考试排名第一啦,这可不是我自夸啊,不过我有一点不好,那就是粗心,总是难题做对,简单的题反而做错,记得有一次数学测验我才91分,我把试卷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发现有八分是粗心惹的祸。要是我细心一点,那不就99分了吗?不过我已经在改了,不然,哪来的满分呢?我可不要玩成绩“翘板”呐!

这就是我,一个有长处又有短处的快乐“小马”。

马说作文 篇二

谈歌小说《绝句》中有一个小人物叫“马氏”,她是小说中“刘三爷”的妻子。

作者在作品中从三个方面来刻画马氏的性格。

首先,作者分两处对马氏的谨小慎微进行刻画。第一处是当饱学的刘三爷和善谈的常先生成为至交后,常先生经常把字画推荐给刘三爷,刘三爷一概收下,且从不斩价,可马氏却放心不下,瞒着刘三爷,私下里让下人那着字画到京城找行家鉴定,结果件件为珍品,马氏这才放下心来。这次描写看似是多余的,其实它突出了常先生的可信。作者接下来的描写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常先生把一副唐代珍品以三千块大洋的价格卖与刘三y爷后,马氏始终放不下心来。当常先生不明失踪后,马氏按奈不住,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股东行家,鉴定那幅画结果行家鉴定那幅画是揭品,不值多少钱。从中可见马氏的谨小慎微

其次,作者又分两次刻画了马氏的尖酸刻薄。第一次是当常先生不明失踪的那年冬天,常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回来与刘三爷告别,两人坐下刚要吃酒马氏便进来讥笑到;“常先生果然走了眼力,买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作者只用了这短短一句话,就刻画出马氏的尖酸刻薄。第二次,当常先生不幸遇害后,马氏闻之,一声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千大洋。”一声冷笑,把马氏的尖酸刻薄刻画得淋漓尽致。

最后,作者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刻画马氏的平凡和普通。当刘三爷落破后,马氏瞒着三爷,把家中的收藏拿去卖了。三爷知道后大怒,叫下人喊来马氏,怒问马氏原故。马氏便落泪哀告;“家中已经落到这步田地,我拿去换些钱,也还度日啊!”毕竟她是个家庭主妇,也是个可以理解的人物。

在文中,马氏看似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可正是因为“马氏”这样的小人物,才能体现出主人公的高大形象。所以像“马氏”这样的小人物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

马说作文 篇三

综观古今中外,马在世界各国和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古代,“御”,也就是驾驶马车,是基本的“六艺”之一。在欧洲中世纪,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骑兵,逐渐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骑士,后来成为一个社会阶层。无论日常生活里的“骑”、“驮”、“驾”、“驭”,还是战场征途上的“腾”、“闯”、“驰”、“骋”,马是人类亲密无间的朋友、生死相依的战友。无论在诗、词、歌、赋里,还是在琴、棋、书、画中,都不乏马矫健的身影、铿锵的蹄音。

有的国家把马写进了国歌里,如墨西哥国歌中唱道:“墨西哥人,响应战争的召唤,准备好马和剑,奔赴疆场……”

有的国家把马的形象绘进了国徽里。如印度的国徽图案源于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雕,其台基上有四个守兽:东方是象、西方是牛、北方是狮、南方是马,象征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

俄罗斯国徽的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双头鹰。鹰的胸部有一枚小红盾,盾中勇士面向右侧,身着银色盔甲和淡蓝色战袍,骑白马。而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立陶宛,其国徽上一位头戴银盔、身披甲胄、手擎宝剑、肩挎盾牌的骑士,骑在白色骏马上,战马前蹄腾起,骑士剑已出鞘,象征着立陶宛人民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与俄罗斯接壤的另一个国家哈萨克斯坦西濒里海,国徽为圆形,其中的金色毛毡圆顶帐篷、饰带凌空飞扬的骏马,形象刻画出了哈萨克人传统的游牧生活。

位于非洲东南部的莱索托,国徽上除了巴苏驼兰人投掷的长矛和班图人惯用的圆头棒槌外,两侧还各有一匹强壮有力的非洲骏马支撑,象征着国家力量。西非内陆国家布基纳法索,国徽亦为盾徽,盾后有两只交叉的长矛,两侧也有两匹白色骏马守护。西非东南部的尼日利亚,国徽上端是一只雄鹰,两侧各绘有一匹昂然挺立的白马,象征着尊严和力量。

位于南美洲北部的委内瑞拉,国徽中的蓝天和骏马象征着独立与自由。而南美洲东南部的乌拉圭,国徽右下角的黄牛象征财富和畜牧业,左下角的无缰之马则象征着自由。

提到马,还有两个国家不能不说的素材。一个是蒙古国。该国国徽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浸润着马的元素。纸币上、硬币上、邮票上都可以看到马的图案;马头琴悠扬,马奶酒飘香;与蒙古人交谈,几乎三句话离不开马,“铁是打出来的,马是骑出来的” “驰骋的马能走尽草原,努力的人能实现志愿”等等。人对马的喜爱溢于言表,马对人的启示深入灵魂。

另一个是土库曼斯坦。自2003年以来,土库曼斯坦国徽已改了二次,但不管哪个版本,始终未变的最重要元素是——土库曼人称之为“天马”的阿哈尔捷金马。此马世界闻名,我们中国人称之为“汗血宝马”。土库曼斯坦人把马看作是家庭中的一员,民间流传一种说法:“每天早上问候父亲之后,就问候马儿。”在阅兵式、庆祝会等重要场合,首先出场的是阿哈尔捷金马。在首都阿什哈巴德建有中亚最大的国际综合赛马场。每逢赛马节,身着民族服装的骑手牵着名马尽情展示风采。骑手翻身上马,扬鞭策马,人马合一,绝尘而去……

天马腾空,思绪万千。我在想:世界各国的人们之所以都那么喜欢马,是因为马矫健骠骏的英姿,是因为马志存千里的心性,是因为马忠诚勇敢的品质,是因为马任劳任怨的奉献。虽然人们在现代生产、生活中使用马的场合越来越少,但人们对马立下的“汗马功劳”不会忘记,对马的喜爱会一如既往。

读《马说》有感 篇四

今天,我学习了《马说》,作者是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马说》诉说了他的怀才不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人,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首段先讲述了作者的观点:世界上现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虽然有名马,但只能辱于养马人之手,与普通的马死于槽枥之中,不能称它为千里马。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说明了皇上不识人才,甚至欺残于所谓“千里马”。

能行千里的马,一次吃粟一石。但是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千里之能,按普通的量喂食。这马呀,虽然有行千里的能力,吃不饱,力气不足。才华不在外表现,与普通的。马一样,能让它行千里吗?这段详解了“千里马”人才被埋没的缘由,说明了当今皇上的愚昧,没有给才能之人施展拳脚的平台,因而使“千里马”无法发挥才能。

末段形象地写出了养马人的愚蠢:鞭策它不用正确的方法,喂食不能尽它的才,千里马鸣叫不能明白它的意思,手拿鞭子打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哎呀,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真的不知道有千里马呀!

然而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比以前好太多,几乎不会怀才不遇,但也启示着我们: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点点滴滴做起!

马说作文 篇五

妈妈下班回到家看我还在画手抄报,就说:“沈瑜洛你不要再画手抄报了,你没有画画的天份,何不在别的地方多下点功夫。古人还知道田忌赛马呢。”

田忌赛马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代,田忌是齐国的大将军,他常常和齐威王赛马,但每次因为他三个档次的马都比齐威王的略逊一些而失败。后来孙膑帮他想了一个办法,用他的上等马和齐威王的中等马,他的中等马和齐威王的下等马,他的下等马和齐威王的中等马比赛,最后田忌三局两胜。

田忌通过战略取得了胜利,而这个故事也流传下来,为我们津津乐道。但是,今天,我却要向田忌赛马说不!

我们每一个人在学校里读书,有的人语文好有的人数学好,有的人学习好有的人体育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但是,我们真的需要拿自己所长,和别人所短去比较吗?我觉得不需要。事实上,每个人的对手,应该是自己。如果我的体育很不好,我原来一分钟只能跳60下绳子,现在通过(www.kaoyantv.com)我的努力,我能跳70下了,我就是进步了,就可以为自己喝彩。我的英语成绩很好,我上次考试100,这次99,我也需要看一下,是什么原因让我丢了分数。而如果,我永远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那么,我没有了提高我的短处的动力,我也会为自己的长处而沾沾自喜,无法进步。

田忌赛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楚地看到,田忌的马的真实实力其实是不如齐威王的。如果有一天,我们被胜利的喜悦所迷惑,看不清自己的真实水平,那么,我们就会止步不前,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失败。

很晚的时候,我终于画完了手抄报,虽然还是很丑,但是,我觉得比我之前画得好多了。这让我很满足,因为,我在我的短处上战胜了我自己。

读《马说》有感 篇六

《马说》里有这样几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刻画出一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千里马”,对于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行为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当今年代,人才需要学会表现自己。我们需要伯乐,但我们更要学会自己去找伯乐。只要有本事就应该展现出来,姜太公钓鱼式的等待已不适应社会需求了。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是一句管理者的口头禅。可是,如果如果金子被埋在地下,那么它所发出的光又有谁知道呢?那么这块金子有还有意义吗?

千里马的才能被食马者埋没,令人婉惜,无知的食马者应承担大部分责任,这是外界因素。但千里马没有主动表现自己的才能也是一个因素,这就是千里马内界本身的因素了。

社会给了人才一个施展本能的舞台,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的人才竞争社会,让每一个人靠真才实学赢得社会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如果你是千里马,如果你确实有才,那么你就应该展示自己的风采,让伯乐发现你。这几年最红的电视节目“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等,都为大家铺展了平台,有多少怀着音乐梦想,怀着明星梦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目标。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和勇气。

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有才不露还不如毛遂自荐,如果你没有勇气和自信去像大家推荐你自己,那么你就已经间接的被社会淘汰了。

谈到选拔人才,大家必然会联想到教育的培养,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自古就有一个传统美德——谦虚。在这里,我并不是认为谦虚是错的,只是如果大家都过分谦虚,有才不露,那么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没有什么前程可言,社会也就不会再进步了。

因此,我觉得要想成功的培养出一代代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勇气,让他们敢于地向社会推销自己,让自己这匹“千里马”被伯乐所发现,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用武之地。

如果你是千里马,如果你是一块被深埋在地下的金子,如果你想要成功,那么就请你自己去寻找伯乐和“识金者”吧!不要再做无谓的等待。我们的青春是短暂的,让我们去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读《马说》有感 篇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往今来有多少一智之士,虽有满腹经纶,但是怀才不遇,淹没了自己的才华。没有遇到赏识他们的伯乐。

《马说》里的千里马就是个悲剧。虽有千里之能,却不能得到千里马的称号,辱没在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养马之人不知道它有千里之能,因此和普通的马一同饲养,让它们做于自己本身不相符的事情当然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它们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当然也无法日行千里。养马的人不用正当的方法来驱使千里马,养着它不能够施展才能,马叫饲马着不能够懂得其中的意思,因此拿着马鞭到马近前,感叹天下无马。天下真的无马?其实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好马。千里马就这样在这些庸俗之人手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干,遗憾地死去。

《马说》的作者韩愈就是通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的悲惨遭遇来说明自己虽有报国之至,但是遇到的却是一个昏庸无道之君,使自己的才能无法得以善哉的悲哀。自古以来伯乐和千里马就是难以分开的。只有千里马而无发现千里之能的伯乐也是不行的。必须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才可以。有了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才不至于好马被埋没。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从古之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才无用武之地,白白的埋没了自己满腹的才华。但是也有很多幸运之人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因此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遇到明智之君因此就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君主一起创出一番大的事业,因此这些被明主发现的人也因遇到懂得赏识自己的伯乐而高兴,而感激这个发现自己的人,因此就鞠躬尽瘁,踏踏实实的为自己的伯乐卖命。因而名传千古。

西周丞相姜子牙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他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之所以忠心耿耿为周朝是因为感激周文王的慧眼识人。姜子牙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可奋斗了大半生也依然是个普通人,自己的才能无法展现。快八十岁的时候依然没有遇到驾驭自己的伯乐。他经常在江边钓鱼,别人钓鱼都是弯钩而他钓鱼则是直钩,人们都觉得他笨,很不理解他为什么直钩钓鱼。西周的文王千岁不满纣王的昏庸无道一心想推翻这个无道的朝廷,因此需要辅佐自己的人,就开始四处招贤,广纳人才,他后来遇到了姜子牙觉得他不平凡,于是就和姜子牙进行深谈,通过谈话看出姜子牙的志向,认为他绝非等闲之辈,因此把他请入西周。周文王对姜子牙十分敬重,到西周后给以重任,直接就封为丞相和他一起共商灭商大计。后来周文王死去他的儿子武王即位,继续任命姜子牙为丞相辅佐新君继续灭商。姜子牙在灭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快就歼灭了商朝,辅佐武王成就了西周大业。如果不是周文王的独具慧眼,识出姜子牙绝非等闲之辈,他就无法施展才能,发挥自己的作为。所以姜子牙能够成功除了自己的才干外就归功于赏识他的伯乐,周天子。由此可见千里马要想施展才能必须得遇到好的伯乐。

千里马和伯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伯乐无千里马也不能,只有千里马无赏识自己的伯乐纵使在有本事也是白白的被埋没,无用武之地。如果千里马和伯乐凑到一起就必定能够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有的人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一直碰不到赏识自己的伯乐,无法施展,只能默默的生活。有的人却很幸运,既有才华又能够遇到开发自己的伯乐,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一年的《加油好男儿》依然是红红火火,选手比去年的更加优秀,都才貌双全。其中有一个选手是沈阳赛区的冠军叫做井柏然。他那时才十九岁,如果不是好男儿这个平台,他依然是个平凡的小男生。但是他很幸运,遇到了自己的伯乐。他并没打算参加好男儿这个比赛,但是他在沈阳的一家烤鸡店里吃烤鸡居然巧遇好男儿的导演。导演看到这个小男孩就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觉得他是个人才。然后就给他名片告诉他让他参加好男儿海选。结果井柏然果然去参加海选,他出众的表现征服了评委,很容易就晋级了。然后在好男的舞台上充分实在自己的才能。一路过关斩将走到全国总决赛。他的才华和长相吸引了很多观众,很多观众都成了他的后援团,成了他的铁杆粉丝,都拼命的支持他。导演看到井柏然在舞台上的表现十分欣慰,觉得自己没看错人。井柏然确实是很有才,是后起之秀,相信他会在好男的舞台上走得更远。他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就他最应该感谢的人是发现他的导演。如果不是导演的慧眼识人他也许还是个默默无闻的邻家小男生,正坐在学校里拼命的读书,在思考着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能够成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有的却是默默无闻,那就是因为成功者遇到了自己的伯乐,默默无闻着纵使自己才华横溢也无法施展,是因为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没有一个发展自己特长的平台。所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无论何时也会有被埋没的千里马,但是也有幸运的千里马,他们遇到了驾驭自己的伯乐。

《马说》读后感 篇八

今天我读了韩愈的《马说》。

这是一篇关于“马”的议论文:借议“马”而论“人”。以“千里马”比喻“人才”,而且开门见山:“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人才是需要有眼光的人去识别、选拔、使用的。然后回到现实,谈“千里马”也即人才的命运。最后提出“天下无马”还是“不知马”,即“有没有人才”、“识不识人才”的问题,正是和开头呼唤“伯乐”相呼应。

这都是文字本身所表达的意思,但在文字的背后,还隐含着一层些意思,需要我们去琢磨,去体会。比如我在读“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从这连续的三个“不”中,我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怀才不遇”的无奈和痛苦:他是如何急切地等待着一个“伯乐”。我想,这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动因和主旨所在。

这种寓抒情于议论之中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更是一次阅读方法的实验:如何在弄懂了文字本身的意思的基础上,再去体会其“言外之情,之意”。

马说作文 篇九

因为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老死在槽枥之间,无法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因为千里马吃不饱,待遇低,所以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跑得比普通马还慢。因为无人认识千里马,所以天下没有千里马。韩愈用千里马的命运取决于伯乐是否出现,来比喻人才是否得到重用,取决于位高权重者是否识别人才。在韩愈的眼里,伯乐掌握了千里马的命运。

不是科举取士吗?韩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

韩愈进入公务员队伍并不顺利。19岁韩愈进京,接连三次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6年过去了,25岁的韩愈总算高中进士。但是在唐朝,进士及第,只是有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资格。还要参加吏部的博学鸿辞科考试。韩愈连考3年均以失败告终。其间韩愈多次上书给朝中高官,如泥牛沉海,没有回音。京漂十年,其间的辛酸痛苦无法想象。

知道了韩愈的这一经历,容易理解,原来韩愈是在借千里马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实现人生梦想的赢家,肯定是极少数;名落孙山,不获重用的绝对是大多数。根据一般人对自己的估价偏高的原理,这些读书人绝大多数会认为自己是人才,自己不走运,是阅卷老师没有眼光。韩愈的《马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自然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因而这篇文章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伯乐是不靠谱的。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社区、企业、政府,就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我们所说的伯乐,就是掌握着任用和提拔人才权力的管理者。若是他们公正廉洁,就好办了。大家都拼实力。然而,这些管理者大多是凡人,或多或少有一点私心。皇帝最重要的是保住皇位,所以刘邦得到天下以后,不会再重用军事人才韩信,而是将其拿下,后听任吕后将其弄死。各级官员提拔人才,恐怕要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威胁自己位置的人,很难获得重用。

人情关系也会影响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同等条件下,同乡、同学恐怕会优先录用。如果伯乐受了贿,她会模糊标准,混淆是非,把普通马说成是千里马。

唐朝的韩愈,读的是四书五经,走的是科举之路。仅仅凭借文章,脱颖而出,应该是非常困难的。毕竟竞争对手众多,而筛选标准相对比较主观。当时只有一个皇帝,一个朝廷,绝对是买方市场。他不能像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等人一样到处兜售自己。不能在楚国为臣,还可以到秦国为相。所以韩愈进入公务员队伍,注定要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韩愈还是幸运的,一路拼杀,先后担任京兆尹、兵部侍郎等要职,该有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终生不第啊!

现代社会,与科举制度一脉相承的高考制度依然存在,但我们的选择已经更为丰富,决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完全交给伯乐。

考上了大学,甚至研究生,那只是意味着人生上了一个平台,不能完全依靠导师的推荐。没有考上大学,更不能埋怨命运的不公。快递员、销售人员、厨师等普通人创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你是一个小职员,业绩突出,而领导就是看不见,那就要看你有没有勇气自立门户了。潮州人宁愿摆摊,也不进工厂打工也许会给你一些启示。自己当老板,做伯乐,用自己的眼光发现人才,然后把这些人才聚集到自己的身边,也许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在上学读书的时候,要积极争取做班干部,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同时德智体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同学的信任,为自己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马说》读后感 篇十

韩愈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寥寥数百字写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但,这对于马儿,是否有些公平?

人类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便是征服了这豪迈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辛苦,同享战斗的光荣;它和主人一样,有无畏的精神;它的驯良不亚于它的勇敢,它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自己的动作;它为满足主人无保留地贡献自己,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为人类服务。

上面所说的,是一匹有才能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后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然而这样的好马,它的教育从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种动物被驯养得太普遍、太悠久了,即使解除了羁绊,它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活泼些了。

天然的却比人工的美丽得多。看看那些生活在南美各地的马匹吧,它们行走奔驰着,它们跳跃着,不受拘束,没有节制,不因受到羁勒而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类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没有固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没有任何庇荫。它们呼吸新鲜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为压空间而禁闭它们所提供的空气,要新鲜得多。所以那些野马比家马来得强壮和轻捷。因为,它们有大自然给予的美质,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人类拥有的家马,仅是技巧和妍媚。

其实,从一匹马的角度来看,自由才是最宝贵的。不管它是否日行千里或者能否遇上伯乐,也不管它在干什么工作。一匹具有高贵品质的马,恰恰是马性丧失得彻底的马。马的悲剧,不是因为他们没遇到识马的人,而是因为它们本不该遇到人。它们一切的变化开始扭曲,而这样的变化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人。

韩愈一生在政治上的无所作为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马说》告诉我们,韩愈的本性是自由、豪迈的,他受不得约束,他本该属于一片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