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桃花源记作文8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编的桃花源记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桃花源记作文 篇一

关键词:观赏桃;研究现状;园林。

桃系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根据应用价值可以分为食用桃(简称为称桃)和观赏桃(简称为桃花)两大类。观赏桃以花形各异、花色众多、花期长、色泽艳丽、株型多姿多态,韵意深厚的桃花文化成为我国著名的赏花春景,全国也形成了许多赏桃胜地。目前,观赏桃在城市景观美化、生态环境改善、风景名胜区建设、观光农业中备受重视,开发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园林中应用最早的是桃,两者在形态特征上,特别是花与果的颜色、大小及花的结构、果肉质地与味道等方面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所以在园林中适当应用桃品种。

1.观赏桃研究现状

1.1观赏桃新品种

我国为桃起源中心,汉代开,桃作为一种观赏树种开始出现于园林中。我国拥有丰富的观赏桃种质资源,根据花色可分为白、红、粉、杂,根据花型可分为梅花、月季、牡丹、,根据枝型可分为直立型、柱型、垂枝、矮化。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江苏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利用常规杂交、胚挽救技术、诱变育种等多种手段,培育出许多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新品种。

1.2观赏桃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

我国桃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悠长的栽培历史也是桃种质资源收集和创新历史。桃花品种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汉代,园林中开始使用桃作为观赏树种;我国桃花开始广泛栽植出现在唐代,这时桃花新品种也已初具规模,如绛桃、百叶桃、碧桃、绯桃、人面桃等品种。而桃在300年前就已被选择出来。

据记载,观赏桃从中国传人日本1309年;1695年伊藤伊兵卫的《花坛地锦抄》记载了垂枝桃、帚桃、寿星桃、碧桃;1636年碧桃从中国引入法国,垂枝桃最早在欧洲被记载是1839年,由Siebold从日本引进的。目前观赏桃已经广泛分布于亚、非、欧、美、澳五大洲,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

1998年胡东燕等在沪、杭地区桃花品种资源的调查中记载了37个品种,发现杭州地区有桃花品种21个,上海地区有桃花品种15个。2007年何浩等在合肥地区观赏桃花品种资源调查记载了17个品。2009年王燕等在对桃花源桃花品种资源及其特殊种质调查中记载桃花品种25个,其中4个品种系首次报道。2009年顾振华等在常德地区桃花品种资源调查记载了41个品种,其中的“桃源寿星”为首次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桃花品种数报道达92个,其中直枝桃53个、垂枝桃15个、寿星桃18个、帚形桃6个。

20世纪20-30年代,桃育种工作最早开始欧美国家。美国自1899-1940年间,从中国采集桃,引进碧桃品种、垂枝桃、粉寿、红寿,并利用重瓣红垂枝育成1个品种;1946年美国Clarke苗圃育出4个由寿星桃与果桃杂交观花食用的观赏桃新品种;1993年Moore选育出由油桃与寿星桃杂交的品质好、果实小的寿星桃。2000及2001年Wemer从帚桃与油桃杂交F2代实生苗种选出4个帚形桃,其中2个为紫叶型。

碧桃在欧洲栽植了300多年,但很少有观赏桃新品种选育的报道。在过去30多年里,日本桃花种质创新取得了成功,先后育成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紫叶寿星桃;1985年吉田雅夫从常规粉色桃的芽变中选育出红色的桃;一系列帚形桃品种先后在日本育成。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古老的帚桃为亲本培育出照手红、照手白、照手桃、照手姬。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才开始桃的杂交育种研究工作,且主要应用于鲜食桃育种,观赏桃的育种始于20世纪70年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利用寿星桃、白凤和早红2号油桃为原始亲本,筛选出了一批较理想的优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利用白凤与红寿星的杂交后代2―7自交,育成了观赏桃新品种“满天红”;利用迎春为母本、白花山碧桃为父本培育成开花早、需冷量低、观赏桃品种探春;随后培育出需冷量在400h以下的迎春、报春和惜春,以及红色桃。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园艺研究所以Rutgers Redleaf、白寿等为亲本材料,选育出红叶、粉花、重瓣的观赏桃“红粉佳人”。

1.3桃文化博大精深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桃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5000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不仅有《周南・桃天》“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象征家庭人丁兴旺与祥和的诗句,还有出自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等用桃花赞美春天的诗句。现在,北京、成都、常德等许多城市举行盛大的桃花节,使人们置身于视觉审美与文化熏陶中。

桃,其木、花、果各自具有不同的喻意,是吉祥、长寿及青春美好的化身。 中国人对桃的偏爱源远流长,桃在中国多被赋予美好的意义。从桃文化与复活神话和门神神话的关系来解析桃文化的底蕴,即可看出桃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见证。

2.观赏桃在园林中的应用

2.1建立观赏桃主题公园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首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赋予了桃花美妙而又神话般的色彩,全国以桃花为主题的公园的很多,其中尤以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最为著名。桃花源景区有观赏桃品种37个,其中有北京紫、桃源寿星、朱粉垂枝、五宝等优良的观赏桃品种。北京植物园也收集了很多著名的观赏桃品种,如照手白、黄金美丽、白花山碧等。在重点建设此类大的公园或者景区时,也可以在城市绿地、公园、休闲场所、道路绿化等园林工程中使用观赏桃。因为像桃花源、北京植物园这样的景区、大多距离城区较远,市民参观的机会较少,尤其是花期有限,无行中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市城区应增加以观赏桃为主题的公园或公共绿地,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爱美需求,又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2.2观赏桃美化市容

观赏桃花色艳丽,是春季不可缺少的观花植物,宜群植于山坡、溪畔、坞边,也可植于庭前、路侧等处,常与柳树间植,以形成 “桃红柳绿”的效果。树体开张、易于成花、花色艳丽的品种都可用来作为园林绿化的树种,比如桃、洒红、满天红、虹雨垂枝等。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将观赏桃用做行道树、隔离带配景树,亦可培植花坛、树篱,这样既可增加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又可提高市民的文化欣赏的品位,尤其可以突出主题,和谐中更显出桃花的妩媚娇艳,这一搭配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春季景观,并已形成我国传统的造园手法。

2.3观赏桃盆栽、盆景制作

观赏桃成花容易,且有矮化和垂枝等特色种类,非常适宜盆栽、盆景制作或作切花瓶插观赏。品种可选择矮化桃、垂枝桃,或花瓣大而艳的重瓣品种,如红寿星、鸳鸯垂枝、洒红花桃或黄金美丽等。观赏桃盆栽可以调控花期,延长观赏时间,满足节日需求。

2.4观赏桃切花、插花生产

我国自古就有插桃花的优良传统。近年,切枝催花技术也广为应用。桃花的切枝催花可以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将废物变成美化居室的鲜花。

3.分析与展望

3.1收集资源,引进优良品种

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我国观赏桃品种选育时间不长,进行特异种质资源的保存尤其重要。我国观赏桃种质资源尚未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目前仅湖南、湖北、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有观赏桃资源的调查研究的报道,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国外在观赏桃新品种选育方面的成果,加速我国观赏桃种质资源创新的进程。

3.2种质创新研究中应用分子标记

观赏桃通过了长期的人工栽培和自然选择,其遗传背景复杂,来源不清楚。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为观赏桃的起源、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分类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3.3开展生物技术育种

杂交育种是观赏桃品种改良的育种方法中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方法。尽管杂交育种为我们积累了一些观赏桃品种,但杂交育种实现育种目标时间长,随机性较大;并且容易造成结实状况较差,应加快引进和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对观赏桃品种改良及种质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3.4挖掘桃文化的内涵

桃在中国古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具有不同的喻意和象征,是吉祥、长寿及青春美好的化身。说起桃,人们不但会想到桃木的虬曲、桃花的美丽、桃子的美味,还会联想起鬼怪、春联、祝寿、世外仙境甚至孙悟空、林黛玉,故而桃在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桃文化”。

3.5观赏桃在园林、盆栽中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自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对田园风光,通幽曲径,农家小院,主题公园,非常向往,希望能够体验到农家的休闲乐趣以及跟大自然亲密接触,因此,观光桃园的建立具有广阔的市场。人们生活品位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家庭对盆栽需求市场不断扩大,观赏桃盆栽能够使家居环境增添绿色气息,增添生机活力,增添喜庆气氛。

参考文献:

葛洪。西京杂记.重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6-7.

陈景沂。全芳备祖.重印本。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337-370.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重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34.

Ogisu M.Some thoughts Oil the history of China roses.The New Plants Man.1996,3(3):152-157.

伊藤伊兵卫。花坛地锦抄.东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95:142-144.

Jaeboson A L.North American landscape trees.Berkeley,Call-fomia:Ten Speed Press,1996:51l-519.

Krussmann G.Manual of eultivated broad-leaved trees and shrllbs.Portland,Oregon:Timber Press,1986.

胡东燕,霍毅,李燕。沪、杭地区桃花品种资源调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3):114-117.

何浩,袁何晓。合肥地区观赏桃花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72-11473.

王燕,朱发仁,顾振华。桃花源桃花品种资源及其特殊种质.中国园艺文摘,2009(11):60-62.

顾振华,王燕,步洪凤,等。常德地区桃花品种资源调查.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376-378.

Coffreda J C.JerBeyplnk,ornamental peach.Hort Science,1992,27(2):183.

刘佳琴,王虞英,宋婧一。北京地区两用桃育种研究进展.北京农业科学,2000,18(6):23-25.

Moore J N.Omamental dwarf neetrine-Leprechaun cultivar:US,08508.1993-12-21.

Wemer D J,Worthington S M,Snelling L K.Peach tree named‘Corinthian White:US,11902.2001-06-05.

Wemer D J,Worthington S M,Snelling L K.Peach Iree named ‘CorinthianWhite:US,11576.2000-10-17.

Bean W J.Trees and shrubs,hardy in the British Isles.London:John Murrey,1950:564.

Yoshia M,Seike K.‘Red Dwarf’,The new red-dwarf peach(In Japanese).Bull Fruit tree Res Sta A,1974(1):25-32.

Yoshia M.Peach illustrated book.Tokyo:Wodd Culture Publisher(In Japanese),1985.

刘佳琴,王虞英。宋婧一。北京地区两用桃育种研究进展.北京农业科学,2000,18(6):23-25.

朱更瑞,王力荣,方伟超。花果两用观赏桃新品种――满天红的选育.果树学报,2008,25(3):440-441.

方伟超,朱更瑞,王力荣。短低温早花观赏桃新品种――探春的选育.果树学报,2008,25(6):957-958.

陈青华,赵剑波,郭继英,等。观赏桃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4-87.

作者简介:

桃花源记作文 篇二

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叙写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过程。

《桃花源记》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来源:文章屋网 )

桃花源记作文 篇三

桃花源游记

这年暑假,我和父母一起去游了一趟桃花源,说起去游桃花源,我不禁地吸了一口气,我有些扫兴,失望地说:“老爸,我们已经去了三次了,这次再一去,那就四次了、可是我爸爸决心十分强大,我们不去也不行啊!

我曾三次来桃花源,而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我第一次游桃花源是下着小雪,这里的桃花已经结上了厚厚的霜,就连平静的湖水也已经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微风抚过脸颊,让人不禁有一丝寒意。

第二次来到桃花源是春天,冰雪还没来得及穿过云彩抚摸大地,冰雪开始融化,我已经看到了那含苞待放的花苞,这时的我仿佛正在一幅绝美的图画中走来走去,不禁让人赞叹道:“桃花源真是如同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啊!”

第三次就是和第二次的后一天,几乎和以前没什么不同。

这次和爸爸妈妈来是第四次,这次爸爸说他找到了一个新景点“还好这次找到了新的地点,不然又像以前一样,开车开了一二个小时,就只看了一下桃花,走过一座桥就回去了,希望这次找的是个好地方。”妈妈说道。

我们开着车来到了桃花源,还是老样子,我们如同往常一样走过了桃林,过了小桥,来到了方竹林,为什么叫方竹林呢?你不管远看近看都像是决普通的竹子,可你仔细一摸,“哇塞!是方的,这竹子是方的。”妈妈大惊小怪地。

我们来到了一个叫作秦人洞的地方,到了洞口,里面有灯光,听说这是以前躲秦人时用的,这洞有很多小遂道,经过一些关卡,我们走出了洞口。我找了一个老人问了一下这是哪里,因为眼睛有些不清楚,当我看清楚时,那只是两上石像,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年青人,这是因为当时一个渔人路过时迷了路,走到这里,这里有很多人都关照他,后来是这个老人给渔人指的出路,才出去的,但渔人走的时候,就再也找不到这里了。

我们游完了这里,便走上了回家之路,这次游行和上次不一样,不仅多了很多景点,还让我忘不了这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桃花源在何处吗?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桃花源记作文 篇四

1、《桃花源记原文》的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3、《桃花源记》的意蕴:《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来源:文章屋网 )

走进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 篇五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而我的家乡,便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故乡是一个水乡小镇,这里远离城市的繁华,脱离尘世的喧嚣,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清幽。春季的清晨,倘若没有太忙,便徜徉在河边石道上吧。岸边柳树成荫,花草连袂,若是逢上花季,便能看到桃花,火灼灼的,像热情的女子,点缀在枝条之间。微风拂过,落英缤纷,香气扑鼻,整个小镇都笼罩在花香之中。

对岸的石阶上,有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三五成群,互相扯着家常,讲着笑话。他们的欢声笑语荡漾在捣衣的回声中。小桥边,年迈的`艄公靠在栏上抽烟,他眯着眼,皱纹裂开了花,看着这一切。一会儿,他又撸起裤脚,让黝黑健壮的腿露在外,跳上船,撑起小船,向远处驶去了。一会儿,河岸上传来阵阵熟悉的船歌,悠悠地在风中回荡。

漫步在小河边,看到桃花盛开,人们安居乐业,连空气都酝酿着恬静。是啊,一座小镇,一种心境。故乡,便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作文 篇六

桃花源是虚构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但是,一直以来,老师们要不就直接将虚构这一事实告知学生,要不就只是以“遂迷,不复得路”来判定桃花源的虚构性。这其实远远不够。教育主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探究出桃花源的虚构性,其意义和价值将更大。探究的依据自然是文本,现在将探究的结果与大家分享之。

一、虚构的桃花源

从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看,桃花源之偏僻是显而易见的。先得“缘溪行”,再得遇着一片奇异的桃花林,继而走完这片桃花林,最后发现小山上的小山洞,走进小山洞,这才到了桃花源。可是,从发现桃花源的过程看,这似乎不只是偏僻那么简单。“缘溪行”,沿着的是什么小溪呢?不知道。按理,渔人经常捕鱼的小溪是不可能不知道是何名的。再者,沿着小溪走了多久?不知道。继而,走完沿溪的桃花林,发现一座小山,这是什么山?也不得而知。当所有信息都是虚的,记住的只是美好时,这地方还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吗?一直以来,老师们强调的是从中看到的桃花源之神秘,可在神秘面纱之下,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桃花源的虚无。

从渔人出而复寻桃花源的过程来看,桃花源的虚构性再一次得以印证。在桃花源中的生活,定然是让人向往使人难忘的。出桃花源,必然也就会多留一个心眼:处处志之。可即使这样,桃花源还是没再被发现过。残酷的事实是“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为什么明明做了标记,却会找不到,这不恰恰说明这一地方根本不存在,是虚构的吗?

从塑造的人物群像来看,桃花源中人有很多:男的、女的、黄发、垂髫。可就是没有一个有姓名的。似乎都是群像,一群热爱劳动、热情好客的老百姓而已。作为桃花源中的客人,并且在桃花源中停留数日,且语言相通,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姓名?文本没有告知具体姓名,只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

当然,桃花源是否虚构陶渊明应该最有发言权了。可惜,时至今日,陶渊明已不能再开口说话。我们只能再次贴近文本去探究。在文本中,陶渊明提到寻访桃花源的有:渔人、太守、南阳刘子骥。其实,这象征着三类人,一类是老百姓,一类是官员,一类是社会名人。只有第三类,作者找了个代表,而这一代表,用作者的话说是“寻病终”了的,而前面两种人,同样只是群像,渔人叫什么名字,太守又是谁,都没有交代。作者仿佛让整件事情变得死无对证,无从可考。越是想掩盖桃花源的虚构,却越让读者感到其虚构性。

二、桃花源的虚构

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呢?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多以介绍创作背景的方式,告知同学们,东晋社会黑暗,战乱不断,陶渊明为了寄寓自己的社会理想,才虚构了桃源。可是,毕竟东晋至今已过去多年,又不是历史课,背景介绍多了,反而削弱了文学性。语文嘛!就该领着孩子们咬文嚼字,从字里行间来体会当时社会现实。

《桃花源记》在虚构桃花源的过程中,是不忘提到外面世界的。其一,桃花源中人的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可以肯定的是秦时外面世界正处战乱之中。可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本文作者陶渊明已经是身处东晋。那么,还有没有对桃花源以外世界介绍的文字呢?有。这就是第二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其实是最能看出东晋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的一个细节。这句话说明,桃花源中人自从秦时到了桃花源,就一直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而外面世界却一直在改朝换代。这时,为了学生们对外面世界改朝换代之频繁有一个深刻体会,可以适当借助历史知识:秦——西汉——东汉——魏——西晋——东晋。如此频繁地改朝换代意味着什么?任何朝代的更迭,都是以牺牲为代价的。朝代更替越频繁,百姓的牺牲就越大。可见,桃花源以外社会确实动乱,老百姓确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此,可以想象,东晋社会是纷乱多变,百姓生活是痛苦多难的。

基于这样的现实,陶渊明虚构桃花源过程中,其实只是虚构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理想社会原型:现实朝代更迭频繁,而桃花源却没有朝代更迭的事实;现实中百姓生活痛苦多难,而桃花源中老百姓却安居乐业,和乐自足;现实中有百姓与官员之分,而桃花源中则人人平等;现实中百姓民不聊生,而桃花源中却能做到“仓廪实而知礼节”,个个热情好客……

三、虚构的“桃源”永存,现实的探求继续

看文章末尾,陶渊明并没有说桃花源从此消失了。而是说“遂迷,不复得路”。可见,消失的不是桃花源,而是通往桃花源的路。桃花源里百姓安居乐业,热情好客,这样的民风淳朴的社会永远留存在世人心底,上至官员(太守),下至百姓(渔人),大家对桃花源的向往都不会变。然而,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这样的美好愿望却难以实现,终了,也只能“未果,寻病终”,以郁郁而死了此一生。然而,在当时社会背景下难以实现的社会理想,却慢慢演变了现代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梦。如果说“桃花源”寄托了古人偏居山水一隅的避世理想,那么,“中国梦”则承载着56个民族近代以来最宏大的历史梦想;如果说“桃花源”只是“中国梦”的初级版和原型,那么,“中国梦”就是“桃花源”升华了的现世样本和壮丽蓝图。

桃花源记作文 篇七

黄慎(1687-约1770年),字恭寿,号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后寄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中的佼佼者。善画山水,宗倪瓒、黄公望,淡墨轻岚,平清天真,人物、花卉也“奇古可喜”。工草书,法怀素,笔法精简,格调狂纵,“颇擅三绝之誉”。

《桃花源记图》卷,纸本设色,纵38厘米,横349厘米。展开图卷,处处景色迷人,水天浩渺,烟凝霭积,苍藤盘结;大小山麓延至流水山洞,洞口水帘披挂,桃花夹立;洞外水面泊一草蓬木船,船上空无人渡,想必船夫同游人已顺洞进入桃花源处。你看,眼前隐现着别致的桃花源村落,环境优雅,屋宇整洁。村口扎排栏木门,门旁有草狗看护,一孩童倚门向外张望;庭院里有闲谈者和弯腰扫地者,另有两组人相立闲谈;村前大路上一肩扛农具的人正与村妇寒喧,村妇旁一孩童似害羞似地躲在母亲身旁;远处牧童横骑牛背在放牧,村边禾田肥美;洲渚横陈,石桥如虹。村前两株干粗枝多花艳的桃树,为画面营造了春意盎然的美妙氛围,也烘托了主题所处的时空特点。村口场基上,村民数人到洞口,迎见访客——捕鱼翁。作者将庭院环境与人事活动很自然地融汇于桃花源怀抱中。人物虽小,但真实具体,各尽其态。整个画面,以草书笔法入画,笔墨精炼,潇洒俊发,设色润泽,满目春晖,气息纯朴迷人。

此图卷卷首有吴昌硕篆书题签“古春一记”四个大字,落款“老缶题毕篆时乙卯二月杪”,钤“吴俊卿印”(吴昌硕初名俊卿,号老缶)。图后有黄慎“乾隆甲申冬月录”另纸草书陶渊明《桃花源记》并题跋,钤“黄慎”、“瘿瓢”朱、白文二印。“乾隆甲申”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可知黄慎78岁时作此图,是其晚年佳品。接黄慎跋后又有吴昌硕草书七言律诗:“桃花饭罢已成仙,奢望平生一笑捐;入洞只求千日酒,不知已汉是何年。凿山万丈采黄金,海底涛翻烟壑深;想见仙人齐历劫,渔翁真路到而今。”接着是“一亭先生藏瘿瓢画桃源图,属为题句,涂抹应奉,自知不值一哂也。乙卯春仲雨窗,吴昌硕同客春申浦”,钤“俊卿之印”、“昌硕”两方篆书白文印,题跋前右下角钤“正大光明”白文方印。《桃花源记图》卷上,共钤有作者、鉴藏家12枚图章,均清晰可辨。250余年传存有序,保存完好。

桃花源记作文 篇八

众所周知,汉语言最大的一个优点是表意准确细腻。同样一个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表示的意义就不尽相同,于都稳重要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词语的意义,大体就离不开语意与文意了、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桃花源记》全文,“外人”一词在文中出现处是:(1)第2自然段中写渔人在桃花源里看到的古朴民风时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桃花源里的人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世外人的一样(不同于世人的)。(2)《桃花源记》第3自然段中,桃源人与渔人“问讯”时,“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相隔。”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他们(桃花源里面的人)自己说,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相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和外面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更有意思的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他们闻其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就,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也就是说,桃花源意外的世间已经过去了500来年的变迁,桃花源里面的人却一点都不知道。(3)也是在第三自然段中,渔人在桃花源里“停数日,辞去。此中人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渔人在桃花源里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从以上译文的语意中不难看出,在“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一句中“外人”是指室外的人,即渔人所生活中人,世间以外的人,那是哪里的人呢?应该就是桃花源这个“世外桃源”里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桃花源里。人们的穿著打扮完全同渔人与人所处时代人的穿着打扮。

另外,从视角上看,三处“外人”的时间也是有别的。在“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一句中的视角应该是从育人方面而言的。而“遂于人外隔绝”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视角应该是从桃花源中人门一方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