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高考家长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的教学反思 篇一

《爬天都峰》是一篇哲理意味较强的文章。要体会老爷爷与“我”对话的深义,体会成功需互相鼓励对于还未经历多少人生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这时此课的一大难点。也将是我下面反思的重点。

首先说说本课的教学安排。本课我安排三个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是初读文章,读写生字。第二课时主要用于精读课文,第三课时主要是作练习的完成与讲评。

总的来说,课堂上呈现出的总体情况是:发言的点较少,课堂气氛略显生硬,安静,学生对问题主旨的领悟较慢。

对以上几个问题我将借由几个教学环节具体地说说。

首先谈谈课堂气氛这一点,其实它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我个人的感觉是:撇开这个班的学生听课状态比较差这些客观原因。单就我个人的教学来说;首先,我的铺垫工作做得不够足。在第二课时的第二环节上,学生的模拟表演与思考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大家的思维结合图片,学生也谈到天都峰的险了。但在谈判“面对这么险峻的天都峰,作者的情况如何时,”学生只能谈到害怕,没有再深入下去。而我进一步启发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想时,学生的回答依然比较单一。我看“没希望”了,就自己说了出来,学生似乎也没有真正领会。

最明显的要体现对“老爷爷您也爬天都峰?”这两句话的理解上。学生开始“小妹妹,你也爬天都峰?”

还会错了意,后来,我自己模仿了一下二人的口气,学生才能体会到二人心里的怀疑。但怀疑背后的敬佩学生却未能领会。当时我在学生说出怀疑后,问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又模仿了一次,并且加进了一点敬佩的口气。但学生不得要领,后来我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小妹妹,看到这样一个老爷爷都来爬山,山这么高,这么陡,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还是把思想停留在怀疑上,我没有办法,只好又一次太心急地将答案以“是不是”的形式直接说了出来。

后来我想,这是因为我在上课伊始对人物心理的铺垫就不够。所以导致学生光注意山陡了,山陡理所应当会害怕。但生就没想到作者本身站在天都峰脚下就是要来战胜自我的。还有我光自己模仿对话的口气,先“启发”了,没有留给学生自己品味的空间,所以学生就根据前面的教学做了推断,所以我想总的问题在于我生硬地进行一个接一个的教学环节,都没有充分注意到环节之间的过渡与铺垫。

其他几个问题与我上课时时不时要严肃起来整顿纪律有关。破坏了原有的较为轻松的上课气氛,当然,我刚接收这个班级,没有考虑这个班的接受情况,只是用于千人一面的教案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也是导致如上问题出现的原因。

另外,本文的主旨谈判战胜困难,我忽略了学生实际生活,没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来谈,因此主题的揭示就显得单薄、苍白。

我也有做得不错的几个环节:包括生字的小组自学及攀峰情景的再现及朗读指导。我以自己的朗读带动起全班的气氛。在理解的基础上赛读、巩固得还不错。

所以我想,如果我前面的铺垫能深入下去的话,在此基础上的理解及朗读会更好。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的教学反思 篇二

教了《爬天都峰》之后,一种感觉就是自己教低段的时候,好像在打散弹,课文的教学没有高段那样顺畅。首先还是想到了三年级的特点,在文章的人文性方面关注更少了,而在字词的学习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花了很大的力气。每篇课文的生字学习,读认扩词就要花半节多课的时间。并且有时还要选取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训练之后学生的速度不快,而我又想训练得到位一些,所以两堂课就顾及不了人文性的一些思想教育了。但我觉得我的路是走对的。尤其是在教学《爬天都峰》后,更让我坚定这种上课的套路。在教学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三个训练点,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孩子们充分朗读第一小节之后,我问孩子一个普通的问题: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孩子们立刻得出——高、陡。我之后并没有停留在这样的理解上,而是引导孩子去探讨,作者怎样写的原先前面一句是说特点的,后面一句是举个例子的。“高”的特点,课文举了“在云彩之上”的例子。我话锋一转,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特点的事物,我们也来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池塘里的水很深,天空中的小鸟飞得很快,学生思路开阔,畅所欲言,不时有好的句子冒出来。我想这种练习时对学习“总分”句式的铺垫,对写作有必须的帮忙。

二是补一补课文中的一个空白点。在爬天都峰的描述中,作者写了自己是怎样爬的,“手脚并用”、“像猴子一样”等,但老爷爷是怎样爬的,课文中并没有写出来,我又安排了一个训练,让孩子们谢谢老爷爷怎样爬的,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爷爷左手扶着铁链,右手住着拐杖,眼睛盯着石级向上爬;

老爷爷弓着身子,吃力地迈着脚步,爬得气喘吁吁的;

老爷爷一边拉着叔叔的手往上爬,一边嘿哟嘿哟的为自己鼓劲。

这个训练是需要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并且放开思路才能够完成的。

三是学习了课文的三次对话之后,让孩子们再次补充对话。

这次对话不但是一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让孩子们填出我与老爷爷对话的提示语,有助于孩子对“我”与老爷爷的情感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说出了这篇课文的主旨: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有勇气,要相互鼓励;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勇于尝试就能够获得成功等等。真是一石两鸟啊!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的教学反思 篇三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首先是课外材料的补充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本课所涉及到的天都峰和鲫鱼背,没有亲自去过的学生也许对这些景色了解甚少,课外材料的补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因此,在预习本课时,我让学生查找了有关天都峰和鲫鱼背的资料,然后在课前进行交流。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我出示了天都峰和鲫鱼背的图片。这些环节,为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爬风的不易,一老一小的相互鼓励,都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然后抓关键词语感悟,悟中读,读中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天都峰的高和陡。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天都峰的高陡?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让学生区分“望”和“看”的区别,“望”写出了天都峰的高;观插图,找到“石级”,理解“笔陡”,画简笔画更加直观形象;“挂”?感悟高和陡;“发颤”什么意思?为什么发颤?写出了作者的怎样的内心世界?在理解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有的感受,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绘声绘色。

最令我惊喜的是班中有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说出了“爬天都峰”的“爬”的妙用。一个爬字写出了天都峰的高和陡,更写出了爬天都峰的艰辛和不易,爬上天都峰是需要勇气的,爬上天都峰都是了不起的,一老一小的互相汲取力量,才爬上了天都峰,所以一老一小互相致谢。

不足之处是可能学生读得多,读得多,说的也多,在祖孙俩的对话中,相对读得少了些,最后导致收尾有些仓促。以后要更加准确把握教学时间。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的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中,首先播放黄山图片师说导入语进行导入新课,徐霞客有诗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称若于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黄山有七十二峰,峰峰相连,傲然耸立,雄伟秀丽,可想要领略这美丽的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紧接着出示黄山三大奇峰: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的图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齐读介绍天都峰的资料,加深对天都峰的理解进行学习新课。

紧接着,我吸取了前两篇课文教学的不足,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掌握所学的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小组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学习生字,师重点指导“颤、辫、攀"的书写,其次,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让小组内交流梳理出文中的人物和时间信息,接着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最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最后,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由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天都峰的险要。我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边读边想,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天都峰的险一是高,二是陡;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似直上直下,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这样的天险,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引导学生品读“我”爬天都峰之前第二自然段:“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通朗读体会天都峰高、陡的特点,读出语气词“啊”、“哩”和两个感叹句,先由学生自由读,挑生展示,评价,提出不足,师范读,再让生体会,小组内读,再展示,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山之险,和“我”爬山前犹豫不自信的心理活动,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后,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突出描写天都峰的险呢?”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是为下文写爬天都峰作准备。再次,我加强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你(您)也来爬天都峰?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让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的对话中加上一个“也”字,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互相羡慕、钦佩,表项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对,咱们一起爬吧!”读出爬山前“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坚定了勇攀高峰的决心。

通过对本文的教学,有多处不足之处:

1、导入语过长,欣赏黄山图片稍微有点多,应直接欣赏黄山三大奇峰图片,插入导入语导入效果会更好!

2、整体感知,梳理出文中的人物和时间信息,应及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课件设置的填一填应结合文中的人物和时间信息填空,再按照爬山前一爬山中一爬山后来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来让学学习本文。

3、品析文章时,要学生融入文本进入角色去感受天都峰的高、陡,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效果会更好。学生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通过对本文的教学,教师备教材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刚从三年级升入四年级需要过渡,提问时问题要有梯度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和朗读品析文章的能力要慢慢培养,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很薄弱。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练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