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了《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恩来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人民和周恩来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周恩来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恩来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
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恩来。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恩来——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恩来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恩来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恩来,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相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周恩来的心情)
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周恩来,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恩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恩来。当恩来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周恩来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恩来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恩来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恩来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周恩来来了!”
过渡:是啊,周恩来来了!你看——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恩来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恩来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周恩来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恩来,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恩来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恩来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
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周恩来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恩来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恩来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周恩来,他们会祝福恩来——……,还会祝福恩来——……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齐读)
(6)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恩来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恩来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
(7)学习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周恩来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恩来,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恩来。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恩来(板书:周恩来)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恩来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恩来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恩来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1961年周恩来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恩来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恩来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恩来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
(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恩来,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恩来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恩来;“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恩来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恩来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恩来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恩来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恩来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恩来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恩来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恩来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恩来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恩来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恩来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恩来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恩来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恩来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恩来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恩来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恩来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恩来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恩来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恩来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恩来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周恩来爱人民,人民爱周恩来,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恩来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四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当时的欢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周恩来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恩来和周恩来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语句。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识字,写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
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整理。
二、问题阅读,初步感知
1、教师谈话:这么多的疑问等着我们去解决,快快打开书,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组织集体交流初读感受,解决以下问题:
⑴泼水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⑵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
⑶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来。
三、自主学习,读中识字
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并练习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生字,重点订正“恩”、“襟”、“凤”的读音。
3、生字组词读,带句子读。
4、练习:
⑴接力朗读课文,分小组赛读课文。
⑵出示本课中含有多音字“好、乐、空、盛”的句子。
指名朗读,再说出它们的另一个读音,练习说话,体会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四、学写生字,培养能力
1、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生字,并试着写一写。
2、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评价,集体评价。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五、课堂总结,布置实践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和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交流学习
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周恩来恩来的故事。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使学生对周恩来恩来及他与人民的深厚情谊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2、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傣族人民和周恩来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并说说自己对所划内容的理解:
教师相应指导:
⑴第三段:通过引导学生对“四面八方、敲起、撒满、驶过”等词语的理解,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⑵第四段:引导学生观察周恩来的服装、表情;想象,体验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周恩来特别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第五段:引导学生想象朗读,体会周恩来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热烈场面。
5、教师范读第六、七、八段,再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小结: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泼水节?
7、指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扩展延伸
1、学生互相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2、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