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丰碑教案设计12篇2-15-50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这里是高考家长帮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丰碑教案设计12篇,仅供借鉴。

《丰碑》教学设计 篇一

丰碑教案设计12篇2-15-50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录象激情感

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5、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

(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

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

(1)将军

A、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

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

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

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

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一尊塑像倚着单薄)

B、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五、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向学生介绍一本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3、教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

1、通过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学习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前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课前准备:幻灯片四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释题引入新课。"丰碑"本意是高大的石碑。本文比喻不朽的功绩。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2、学生自读"自学要求"和"自学程序与方法",议一议学习本文的学习计划。

二、读练一 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自学提示:

1、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写了那些人物,主要写了什么?

2、借助字典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型,理解词义。

3、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知一

1、请四生试读课文,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2、分别请三生汇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要点如下:

(1)"碑"注意右半部份的写法。"豹"注意左边的写法。

"覆"注意右下角不要写成"复"字。

(2)恶劣:本文指环境很坏。

袭击:出其不意的打击。

愣:因突然发生的情况,显得失神的样子。

镇定:在紧急的情况下不慌不忙的样子。

军需处长:负责办理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质部门负责人。

安详: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的样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本文指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

3、一生说说这篇课文写的主要人物及事件。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划出重点段落,说说各段大意。

学生读、想、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一生汇报课文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第3-13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14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六、读练三自学课文第一、二段

教师提示:借助旁批,逐句读懂课文第一、二段,说说红军行军途中有那些困难。

七、知三

1、一生说说红军行军途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出描写严寒的词语。

2、请一生说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及红军在行军途中将会遇到的困难。

教师点拨: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说明红军行军的艰难,不得不使将军思索。

八、结

回顾本节课时学习过程。说说第一、二段写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启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在恶劣的环境中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那么,课文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呢?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三段、四段,完成自学程序四、五、六。

二、读练一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教师提示:

1、精读第三部份,按"读-思-议-说"的方法自学;

2、找出描写有关老战士的段落,结合旁批和插图理解人物的高贵品质;

3、说说将军神态有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自学第四部份,结合旁批理解重点词句。

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知一

1、请一生汇报第三部份的主要内容。

2、一生读描写老战士的段落。

3、生读描写"老战士"神态的句子: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教师插话:课文是如何写老战士的镇定、安详的呢?(出示插图)

4、一生读出有关的句子:"右手……左手……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5、生汇报划横线的句子及"单薄破旧"、"贴"等词语对体现人物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

师问:我们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大家想想,军需处长是负责部队生活的,他没有棉衣穿,说明了什么?

6、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7、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一段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作了细致的描写。他十分镇定、安详,一动不动地好似一尊塑像,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这些都突出表现了他那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8、生继续汇报将军感情及神态的三次变化。

9、生汇报旁批,说说课文是怎样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体现军需处长的精神的。

教师小结:将军感情发生了三次变化,课文从"愣"、"快步"、"严峻"、"吼"、"愣住"、"湿润"等词语体现了将军当时的心情是由焦急、愤怒、自责、崇敬而变化的,从侧面突出了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

(出示句子)师读句子:"这时,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如何理解?

10、生汇报这句话的解释:这句话中,"晶莹"的意思是光亮透明;"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这里比喻不朽的功绩。这一句是比喻句,把军需处长比作石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他的身体,确实象一座石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11、师小结,并指导学生齐读这一句。

12、生继续汇报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及旁批内容。

教师小结:课文的开头与结尾都提到了风雪,首尾相呼应,"大步走进"说明将军先前的疑虑已完全消失了。他坚信,在红军队伍中还有无数象军需处长这样好的同志,这支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读练知二

教师提示:

1、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2、完成课后练习1、4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生汇报文章中心思想及课后练习题1、4题。

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五、结

1、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2、结学习方法。

3、结学生情况,表扬后进生。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人教第十册《丰碑》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残酷、严峻、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教学难点 :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知: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一、导入  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丰碑》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可能为:什么是“丰碑”?文中“丰碑”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新课

1、那为什么课题是《丰碑》?同学们,要想理解好这层含义,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感情。(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学提示:a 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b 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c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检查自学:

a 认读生字词。

b 解词

c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3、自学质疑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a 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b 小组汇报,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让学生写在黑板上。

问题1、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问题2、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4、重点研读解决第一个问题

a 以四人小组讨论,组长组织,争取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

b 交流讨论结果。

主要知道学生体会“环境恶劣”“装备差”以及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启发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可能”?同时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c、同学们想象得很合理,是啊,可能太多了,前进途中困难重重,红军所面临的考验的确非常严峻。正因如此,将军非常担心,非常忧虑,那么,在困难面前,将军是怎么做的?(让马)说明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爱护战士,勇敢)

三、小结

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在前进途中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将军思索着。同学们也一定很想知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e 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将军被深深感动了。只见他(出示将军敬礼的动画图,引导看图,说图。并出示文字,比较“他敬了一个军礼”和原文的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f 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军礼饱含着无限的崇敬和哀悼!(屏幕动画展示军需处长变丰碑)风更狂了,雪更大了,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生接读)

2、研读问题3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a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组讨论交流。

b 面对此情此景,将军还用说什么呢?(引读最后一段)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疑问吗?

重点理解“沉重”“坚定”和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c 胜利当然属于这支队伍,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战争的炮火,社会主义建设,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历史证明,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胜利将属于这支革命的队伍!

四、作业

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结束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重点感悟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想:

一、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丰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丰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答)

(课件展示画面,教师随着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讲述)(略)

二、新课

回忆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

问题2、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研读问题2

(课件展示要求:用——画出描写将军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用。标出反映将军神态变化的词语。

汇报交流:a 将军“愣了一下”是为什么?

b 将军为什么由“愣了一下”到“发怒”?我们先看看老战士冻死时的样子。(屏幕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和第七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思考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态?

c 将军看到这样的情景,认为是(引读),于是他(引读)。

d 正当他怒不可遏时,有人小声告诉他,(学生接读)。这时,将军“愣住了”。“愣住了”和“愣了一下”有什么不同?

“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启发学生联想)

《丰碑》的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引入新课。

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正在这时,他得知前面有人冻死,快步朝前走去,那他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指导感情朗读。

5、熟读、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1、第七自然段写军需处长"好似一尊塑像",这里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这个自然段第一次,也是全文唯一次出现"丰碑"一词,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战士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用"~~~~"勾出来。读这句话。

2、这样的队伍究竟指什么样的队伍?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联系第二段将军的思索,学完了全文,�

四、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发散与升华。通过学习,把你体会到的将军和战士们的感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给这座丰碑写碑文。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全国第三届小语重庆赛区选拔赛)

《辛亥革命》优秀教案设计 篇五

【课标要求】

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2、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懈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3、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课导入】

教师:(诗歌导入)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年前的中国,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占领着我们的土地,贪婪而蛮横的掠夺着中国的财富,而统治中国的又是一个封建专制腐朽软弱的满清政府。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界。正是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代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这节课我们走近孙中山,学习辛亥革命,重温辛亥精神。

【新课探究】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革命志士掀起武装斗争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

教师:(补充)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她的事迹激励着许多人走向革命。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挥笔写下这样的遗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义前他所留下的《与妻书》字字泣血,情感充沛,读来令人心痛不已又热血澎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表明了“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悲壮情怀,惜哉!痛哉!

二、武昌起义

教师: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们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教师:(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形势图,叙述武昌起义的时间和经过。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叙述)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武昌。

(3)主力:湖北新军。

(4)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教师:(总结)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来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

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纷纷独立就是一种必然。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教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它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呢?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形势图。

材料二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学生:(观察材料一中形势图,体会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土崩瓦解。阅读材料二体会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学生:(讨论,归纳)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

教师:(讲解)封建制度包括封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的统治,仅仅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教师:大家算一下封建帝制的起止时间,即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存在了2 000多年的时间。

【课堂小结】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这节课我们把思绪拉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成为激励后人继续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动力。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国家为人民,不惜流血牺牲奋斗的理想,今天已成为现实。辛亥革命的先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

《丰碑》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弄清课文哪些地方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习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从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描写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丰碑的含义。

三、德育目标: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从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语段中体会他

的献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弄清课文中的详写和略写。

教学用具: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代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丰碑》(板书课题)。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谁?(板书:军需处长)

2.为何把军需处长称为丰碑呢?

3.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在理解重点句段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习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落实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投影: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感人画面。问: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一画面的?(第7自然段)

2.指名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感人画面的?(三方面)(生答有关语句后,师板书:倚靠、坐着、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

3.作者描写哪些方面用得笔墨较多?(神态)他是怎样把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写具体的?(生读有关语句)

4.比较句子。

A:……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原句不但写出了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还通过左手和右手的姿势具体写出了老战士的神态如何镇定、安详。)

5.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因为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所以他牺牲的时候是十分坦然、从容的。)

6.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恶劣的环境。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恶劣环境。

7.天气这么寒冷,作为掌管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而冻死了,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8.小结指导朗读。

这位普通的军需处长,他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然而在他身上那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下面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导:课文除了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外,还描写了谁?

(二)学习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自由读文,画出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将军语言的句子。

A: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B: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问:将军为什么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停下来有冻死的危险。)将军为什么要吼,“吼”字说明了什么?(将军非常生气,他责怪军需处长没有尽到责任。)“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说这句话时,两腮肌肉为什么要抖动?说明了什么?(说明将军已经愤怒到极点,以至于连两腮的肌肉都在颤动。)

指导学生理解将军语言句子的基础上,朗读每一句话,读出当时的语气。

导: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此时将军的心情如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将军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指导读出将军惊讶、悲痛、内疚、沉重的心情。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1.齐读第13自然段,问:“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2.理解后,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导: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这样的队伍面对困难会怎样呢?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投影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A: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

2.原句是什么句?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反问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更加肯定的语气。)

3.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是受了军需处长崇高精神鼓舞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战胜的,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六)小结:

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他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

四。总结写法,反馈目标。

1.你觉得哪些内容最能突出中心?(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语言、神态变化。)作者是为了赞扬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为什么还要用浓墨描写将军?

2.师生总结。(对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写,而关系不是紧密又必须交待的内容要略写。通过将军的语言、神态的变化可以了解到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到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五。作业:1、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第7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23丰碑

一心为公↓倚靠、坐着

毫不利己军需处长镇定、安详

专门利人单薄破旧、贴

《丰碑》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坨啸劣酷袭僵倚秃塑豹覆莹

特别注意:啸(xiào)劣(liè)塑(s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 (板书:形象)

(1)怎样读,才能把“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行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点拨:起初将军担心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考验,后来,他为什么变得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虽然环境恶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心十足,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按思想感情发展的变化顺序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丰碑》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光: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资料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明白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必须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那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那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齐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述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述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我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此刻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丰碑》教学设计 篇九

设计理念:

创设情景,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学习目标:

1、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感知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风雪交加的情景,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联系上节课所了解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析题:

同学谈了许多,但我们可以归纳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导入课件)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多媒体课件,概括第一部分内容。

(2)为什么说红军面临的是严峻的考验,课文怎样描述的?

A、画出重点词: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B、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句子,说说笑笑自己的理解。

C、你想象一下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将军思索什么,疑虑是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很严峻。这支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可能存在。无论哪一种可能存在,都足以摧毁我们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更何况是几种“可能”一齐出现呢!在这种情况下,将军不得不考虑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2、抓住重点段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2)将军为什么楞了一下?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向前走去说明了什么?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看课件感知当时的情景,了解军需处长牺牲的形象。)

——冻僵的军需处长什么样?请大家画出他的动作、神态、穿着(用不同符号),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这些充分体现出军需处长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你知道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将军知道吗?他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心情怎样?(用课件联系有关句子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

——郎读,读出将军的感受。

(4)当将军知道被冻僵的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在想什么?(学生回答后听课文录音,感受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比较句子,体会军礼的庄严,感悟无比崇敬之情。(见课件)

(5)理解“丰碑”的含义。

——联系13段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呼应开头问题)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丰碑的本义和比喻义,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将军和战士及我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一座丰碑。

(6)假如让你为这位军需处长在雪山上立一座碑,你会怎样设计这个碑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为这为军需处长在心中画一座碑吧!(放课件中的音乐)

——学生描述后出示课件中设计的碑。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结合最后一段理解战士们的脚�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且受到鼓舞,�

(2)看课件,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战士们无比坚定的信心,体会这个信心是军需处长的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毫不理己的精神所带来的。回答了将军最出的疑问。

(3)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

军需处长用不朽的形象回答了将军最初的疑问,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坚定了这只队伍的信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碑永远牢记在心中吧!

《丰碑》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 :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

22、丰碑

军 舍

需 己

处 为

长 人

严峻考验 ? 沉着坚定

人教第十册《丰碑》教学设计 篇十一

目的要求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习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 自然段)

第二段(2 自然段)

第三段(3—13 自然段)

第四段(14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2.讨论。“冰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了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丰碑》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丰碑”的含义。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品格。

4、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前准备:

1、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介绍,创设情感基调。

1、伴乐师朗诵《长征》,同学们,当你们坐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上课时,可曾想到过今天这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通过浴血奋战换来的吗?你们可知道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的革命先辈抛洒热血?你们可知道在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时,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途中,无数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其中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丰碑。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交流主要内容。

学习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

3、师:说得很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红军队伍,走进茫茫的雪山……(播放红军过雪山的录像)。看后,你想说什么?(……)带着你们的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读出当时红军处境的艰辛。引读:“严寒把云中山……。狂风呼啸,……,似乎要……。等待着他们的是……,可能……可能……可能……可能……”还可能发生什么事?(生说)正因为种种的可能,作为一个将军必然会担心:这只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生读)最终,他还有这样的担心吗?(没有)从课文哪句话看出,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来。

幻灯片出示重点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他改为陈述句?

点击幻灯片出示: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2)读了这句话,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怎样的队伍,为什么一定属于?)

过渡:究竟是过雪山中哪一幕让将军坚定了这个信念?

三、抓住重点,感受崇高精神。

1、请同学们默读3-13小节,找出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2、反馈。

幻灯片出示第7小节。

这个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是负责什么的?(负责部队给养的)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位军需处长身上。

幻灯片出示要求:

(1)自由读一读这段话,如果哪个词哪句话深深地揪着你的心,就把他划下来。

(2)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预设:

(1)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A、说说你的理解。

B、(出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引读“右手……”同学们,在风雪中冻僵该有多痛苦,而老战士为什么能这般的镇定、安详,他临死前可能在想什么?

C、幻灯片出示:“左手微微向前……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又好像在______。”

D、从这份镇定、安详里你看出了什么?(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是的,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看着这幅图,看着他的脸,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死亡毫无畏惧,谁能读出来?(指导朗读)

(2)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A、为什么他的衣服是如此的单薄破旧?(让给别人了)从这你想到什么?(舍己为人、一心只为他人着想……)

B、我们一般都说衣服穿在身上,而文中却用“贴”,从这“贴”字你体会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十分单薄,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云中山上可想而知有多么地寒冷)读出这份寒冷。

读了这么多,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生答。(略)

师:是啊,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在风雪中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也冷极了,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让我们读出心中深深的敬意。(播放音乐,配乐齐读)

四、情感升华,领会将军的伟大精神。

1、师:这一幕也深深地刺痛了将军的心。将军的神态又有哪些变化,在文中都划出来。提示:在6-12小节。

2、反馈:

A、当他听说有人冻死了,将军的神情是?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为什么愣了一下?

B、当他真切地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是?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从嘴角抽动里,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痛苦、愤怒、生气)从他痛苦生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关心爱护下属的好上级)

C、当他误以为这一切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时,他的愤怒到了极点,神情是?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他的两腮的肌肉抖动着,样子十分可怕。”(指导朗读)

D、最后,当他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军长时,他又是怎样的?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范读,此时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同学们想想:

幻灯片出示: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过渡:是啊,震惊、难过、内疚、敬佩一齐涌上心头,百感交集的他将自己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引读后半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敬了一个军礼。)

朗读:这个军礼包含了太多要说的话,这个军礼是对军需处长牺牲的沉痛哀悼,请女生读出那沉痛的心情。这个军礼更是对军需处长的崇敬。男生们读出你们的崇敬。(配乐)

五、知情融合,理解“丰碑”含义。

1、风更狂了……(出示句子:“风更狂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齐读。

2、军需处长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让我们最后再去看一眼。(插图)这里的丰碑指什么?仅仅指被雪冻住的军需处长身体像一座丰碑吗?(生说)

3、是啊,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就像立在战士们心中的一块丰碑,激励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再次赞颂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齐读),最后让我们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礼毕,请坐。

4、老师还又一个疑问: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一个人吗?不是,还指谁?(将军,所有的战士)

过渡:是的,一个军需处长永远地离去了,但是更多的军需处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了,看,这支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中的队伍,不正是许许多多的军需处长吗?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冒险挽救人民的生命,这支队伍不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一直走到了今天。

六、拓展延伸,撰写纪念碑文。

1、所以将军和战友们都坚信: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关心战友)

幻灯片出示,语段练习:

长征队伍中,正因为有这样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所以;正因为有这样关心战士,身先士卒的将军,所以;正因为有这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所以。

是啊,这崇高的红军精神,就是一座丰碑,在中华大地上永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在战争年代,你想到了哪些英雄?那么,在今天的和平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让我们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中吧!——丰碑。

2、革命胜利后,我们要为军需处长立一座石碑,你将在石碑上刻下怎样的碑文呢?把你心中最真切感受写出来。你可以写几个词,也可以写几句话。

(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