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如是我人节选》阅读及答案【优秀9篇】3-8-20

⑴听过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G大调第七交响曲》,那激情澎湃的旋律震撼人心,让我经久难忘。这首曲子另有个别名叫《列宁格勒交响曲》,那是作曲家在1941年题献给当时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城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高考家长帮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9篇《如是我人节选》阅读及答案,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鼓人阅读答案 篇一

《如是我人节选》阅读及答案【优秀9篇】3-8-20

(1)鼓人,生在鼓村,长在鼓村,3岁看鼓,4岁玩鼓,5岁就磕磕达达地敲敲,总打不成个歌。到十五六岁架起鼓,就把喜怒哀乐全交给那面牛皮鼓了!

(2)鼓村,前面是黄土,后面是黄土,低处是黄土沟。沟沟里面有条河,河里流着黄土、黄泥、黄沙,名副其实的——黄河。鼓村风大,冬天里西北风一来,叫得那个响呀,聋子也惊得睡不着觉!鼓村雨猛,不是淅淅沥沥,不是飘飘洒洒,而是盆泼,桶倒,有人大喊——不得了,天河决口子了!鼓村水狂,那平日安安稳稳的黄河要是闹腾起来,真是山崩地裂,翻江倒海,去过的人都说,鼓村,鬼地方!

(3)鬼地方的鼓村人,却倔倔地活着,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4)鼓村人,恋土,爱土,也想改土。做梦都想把那土种绿,把那山铺青,把那水澄净,更有痴儿竟想把那翻脸不认爹娘的西北风堵死!

(5)鼓村人不善说,不会道,却最擅长擂鼓。逢年,擂鼓;过节,擂鼓;娶媳妇迎亲,擂鼓;发丧埋人,也擂鼓!鼓擂得比风大,比雨猛,比水狂,一槌下去就是一声炸雷,一个霹雳,一排巨浪,一阵狂飙。风刮了多少代,雨下了多少代,水流了多少代,鼓村人的鼓就擂了多少代。

(6)有人说,那鼓中有鼓村人对穷山恶水的怨恨。鼓村人不语,只管擂!

(7)有人说,那鼓中有鼓村人对改天换地的激情。鼓村人不语,只管擂!

(8)擂,擂,擂!擂得日月旋,擂得乾坤转,一下擂进了11届亚运会。那世世代代守着土窝窝的鼓人露了脸,开了眼。鼓,被称作威风锣鼓!人,被唤着威风村人!

(9)威风锣鼓成了热门,威风村人成了红人。小伙子、大姑娘背起锣鼓家伙赶汽车,坐火车,下广东,去深圳。再回到鼓村一看,丑死了,我的祖爷爷!看村,村子破;看路,路坎坷;看屋,屋不净;看坑,坑太硬,连屙屎蹲坑也觉得不美气。兜里擂鼓挣的那俩钱往外一甩,修路,盖房,拆了旧炕换新床……闹腾得爹们娘们打鸡撵狗难顺心。

(10)还有出奇的,擂完鼓,走东串西,招神惹鬼,引着长头发、短裤子进了村,又是挖矿,又是办厂,机器响了,汽车来了。运出去的。是山货,拉回来的是银钱。鼓村人包圆了,腰粗了,人也活得滋润了,吃的,穿的,用的和城里一个样。打过鸡撵过狗的爹们娘们鼻子不喜眼窝喜,活得心里也顺溜了!

(11)鼓村人,还那么爱鼓。逢年,擂鼓;过节,擂鼓。擂,擂,据说还要擂进奥运会的开幕式。

1.文中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2.第(6)(7)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作者要表现鼓村人的什么性格?

3.就全文来看,鼓村人的鼓被称作“威风锣鼓”的原因是什么?

4.第(9)(10)各从什么角度来表现鼓村人的变化的?我们可以从鼓村人的变化中悟到点什么?

5.本文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试举一例进行赏析。

6.比较一下《安塞腰鼓》里所刻画的腰鼓和本文里鼓人的鼓,说说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人的光芒》阅读题目及答案 篇二

《人的光芒》阅读题目及答案

《人的光芒》阅读题目及答案

1.联系上下文,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l)满天弥漫的浓厚的____________(A.黑烟 B.硝烟)

(2)当时的列宁格勒,在德军的炮火强攻下____________(A.岿然不动 B.巍然挺立)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如果把它放回原文中去,应放在A、B、C三处中的________处。

她让人明白,人们不要战争,但不怕战争,人的光芒最终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包括战争。

3.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900天。900天的。时光,还可以怎样表述?请写出一种有关900天的表述形式。

4.为了颂扬饱受战争摧残的列宁格勒人民的精神,作者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四个典型事例。

5.文章题为人的光芒,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人的光芒。

6.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看到战争这两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一个词或一个画面或某个人)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它?用2030个字写出来。

人的光芒阅读答案:

1、①B;②A。

2、C。

3、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表明了时间上的基本一致即可。(例如:①整整两年半的时间。②三个轮回的冬季。)

4、事例一:一个年轻女子拖着病死的孩子的棺材,冻僵在路边。

事例二:列宁格勒人张贴在墙上的换取口粮和棉毯的启事。

事例三:战争中,剧院天天开演,学校准时开学。

事例四:小女孩丹娘用日记记录亲人相继死去的事实,直到丹娘死去的那一天。

5、人的光芒就是指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6、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所提三点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人的光芒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祝大家学习进步!

《如是我人》教学设计 篇三

和义学校   张秋贤

教学内容分析:

《如是我人》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作者人生中四个阶段的事情:“我”的出生与姓名,田老师打出了我的“童子功”,游国恩老师对我的教诲,“我”晚年的自我暴露。文章重点写了两位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人生准则和写作态度。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第一单元和本单元《我的老师》的学习,已初步了解阅读现代文的一些学习方法,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事件。但是缺乏深入文本品读文义的能力,容易陷入模式化理解中,教学中需重点引导。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老师的特点及对其作者的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我”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两位老师的特点及对其作者的深远的影响;分析“我”的特点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为人准则和写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解析标题:“如是我人”, “是”是代词,此的意思, “如是”即如此, “如是我人”就是我人如此的意思。

刘绍棠(1936-)当代作家。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植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利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伏秀中篇小说三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伏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二、整体感知

从题目可以看出,《如是我人》是一篇写作者一生的文章。

1、既是写作者一生,请你迅速通读全文,看看文中围绕作者一生都写了的哪些内容?找出后分别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1)小时候“我”的出生与姓名。(2)小学时田文杰老师对我的影响。

(3)大学时游国恩老师对我的影响。(4)晚年“我”的自我暴露。

三、局部探究

1、田老师和游先生分别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他们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是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田老师和游老师?

田老师在我的人生中起到了那些作用?

田老师为什么打我,我为什么对此感念不忘?

因为学习成绩好,在田老师对我赞不绝口时,便沾沾自喜,趾高气扬起来。

遇到学生手懒,交没有草稿的作业,他不收,一分不给,撕得粉碎,喝令伸出手来痛打。

影响:把我的趾高气扬打得一干二净,从零开始;

我的手稿,哪怕是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手稿,都抄写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横平竖直,一字不苟。不但写小说,写文章,即便是给爱人写信,都要先打一篇草稿,然后再斟字酌句抄好。

小结:对我的缺点毫不姑息,打我重在内在品质的教育,教我谦虚做人;打学生重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打出我的“童子功”,教我认真做事。

游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哪些影响?

游先生找我谈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认为我太过浪漫,不够严谨。既改不了浪漫派的脾气,也丢不了浪漫派的影子,于是安心写小说。

影响:我一辈子不敢再学术界插足,认真当一辈子浪漫派,写我的小说。

四大学者虽已作古,但他们治学精神永存,对我仍起师范和威慑作用。

小结:表明游先生对我的影响深远,影响了我的整个一生。教我治学严谨,帮我确定人生目标。

过渡:作者重点写田老师和游先生,既表达对两位老师的敬意,也体现出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也体现出我的某些特点:谦虚、做事认真等

概括“如是我人”--“我人如此”的“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开篇写赵大奶奶的事、结尾写我9岁尿床的小插曲,各有什么作用?

我对赵大奶奶是怎样的感情?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人?

感激之情;知恩图报的人。

显示我敢于暴露真相的坦诚、体现出我为人诚实、正直的文风。

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我真诚、坦率的精神?

我自幼天资较高,记忆力强,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领先。

如果我想欺世盗名,挂出四大学者门生的金字牌匾,当个学术混子,还是够“格”的。

我上大学时听讲不专心,念书不用功。帮人写答案,来不及了,也打突击战,昼夜突击,还沾沾自喜。

我是一个普通人、平常人,小学时考试考得好,傲视同学,9岁时还尿炕,大学时听讲不专心,念书不用功,帮别人写答案,搞突击。

我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了不起的人。一个谦虚认真的人,一个浪漫、坦率真诚、正直的作家。

四、课堂小结:

《如是我人》后记中写道:《如是我人》者,我就是这个样子也。全书的特点是一个文坛老农的嬉笑怒骂。都是有感而发,,即兴而作。敢保是口吐真言说实话,毫无雕饰是真相。真言未必是真理,真相未必好看。然而,只有真言和真相才能“如是我人。”作为功成名就的著名作家,刘绍棠的真诚、坦率、敢于自我暴露实在可爱而可敬!

课堂练笔:在你的学习经历中,一定也有对你影响深远的老师,请选取一位老师的一件事,写出他、她对你的影响,表达你的感情。

板书设计

张语晴

[《如是我人》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篇四

1、 ①B;②A。

2、C。

3、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表明了时间上的基本一致即可。(例如:①整整两年半的时间。②三个轮回的冬季。)

4、事例一:一个年轻女子拖着病死的孩子的棺材,冻僵在路边。事例二:列宁格勒人张贴在墙上的换取口粮和棉毯的启事。事例三:战争中,剧院天天开演,学校准时开学。事例四:小女孩丹娘用日记记录亲人相继死去的事实,直到丹娘死去的那一天。

5、人的光芒就是指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6、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所提三点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这篇《人的光芒》阅读答案是由YJBYS文学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人的光芒》的阅读题目 篇五

1、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900天。900天的时光,还可以怎样表述?请写出一种有关900天的表述形式。

900天——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颂扬饱受战争摧残的列宁格勒人民的精神,作者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四个典型事例。

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为“人的光芒”,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人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看到“战争”这两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一个词或一个画面或某个人……)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它?用20-30个字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光芒》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六

人的光芒阅读题目:

1.联系上下文,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l)满天弥漫的浓厚的____________(A.黑烟 B.硝烟)

(2)当时的列宁格勒,在德军的炮火强攻下____________(A.岿然不动 B.巍然挺立)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如果把它放回原文中去,应放在A、B、C三处中的________处。

她让人明白,人们不要战争,但不怕战争,人的光芒最终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包括战争。

3.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900天。900天的时光,还可以怎样表述?请写出一种有关900天的表述形式。

4.为了颂扬饱受战争摧残的列宁格勒人民的精神,作者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四个典型事例。

5.文章题为“人的光芒”,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人的光芒。

6.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看到“战争”这两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一个词或一个画面或某个人……)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它?用20——30个字写出来。

《人的光芒》阅读答案 篇七

⑴听过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G大调第七交响曲》,那激情澎湃的旋律震撼人心,让我经久难忘。这首曲子另有个别名叫《列宁格勒交响曲》,那是作曲家在1941年题献给当时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城的。

⑵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辉煌奇迹,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900天,几乎弹尽粮绝,但全城的人宁死不屈,一直坚持到胜利之夜。

⑶ 在莫斯科胜利广场的纪念馆里,大型的壁画、瓦砾、旧枪弹……一批战争遗物逼真地再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悲壮场面:黑压压的乌云,满天弥漫的浓厚的 ____________(A.黑烟 B.硝烟),喷出火舌的枪炮,被敌人炮火击毁的建筑物,街头的陈尸,被战争烈焰烧焦的树的断身……战争的残酷、压抑,以及比死亡更令人窒息的狰狞气氛是处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所难以承受、不可想象的。

⑷有一排塑像可以传神地体现战争对人的摧残:一群身姿优美的人渐渐变形,柔软的线条变得笔直,再慢慢变得僵硬、锋利,最后,有关肉身的线条统统消失了,人变形为石头——一块一块的嶙峋之石。

⑸然而,发生在列宁格勒的反法西斯之战却从另一个角度颂扬了受战争摧残的人民:人性不泯,坚强高贵。

⑹当时的列宁格勒,在德军的炮火强攻下____________(A.岿然不动 B.巍然挺立),敌军见久攻不下,就将其团团围住,切断外界弹yao、口粮供给及与外界的一切运输、联络,意欲让这座孤城变为死城。

⑺ 整整900天,这个被战火毁得千疮百孔的城市破败不堪,食品紧缺,每一户一天只能得到125克黑面包的供应,满城都是蜷着身子的饥饿的人们;没有取暖的东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有个年轻女子拖着个小棺材在街头踟蹰,棺材里躺着她病死的孩子,可是,没走多久,女子使冻僵在路边。

⑻我永远难忘陈设于墙上的那些启事,那都是列宁格勒人在当时贴出的:卖首饰,卖房屋,卖值钱的家什,只为换取若干口粮和棉毯。人们力图活下去,力图抗争所处的逆境。

⑼在那样巨大、危急的战争阴影下,列宁格勒的人们仍没有放弃正常的有尊严的精神生活:剧院天天夜里开演,剧照贴在大街小巷,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不间断……

⑽最令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是列宁格勒的小女孩丹娘·萨维契夫,一个小学生。____A____她原本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可是战争来了,她成了一个长着忧郁的大眼睛、头发由于营养不良而变得枯黄的战争儿童。她天天写日记,从不间断,慢慢地、执拗地记着法西斯的罪恶。

⑾丹娘·萨维契夫用她的小手写出了稚嫩的字迹:1月25日,爷爷死了;2月3日,伯伯死了;3月1日,妈妈去世了……她记着亲人们一个个地逝去的日子

以及他们的死法,每天,每天,从不辍笔。后来,亲人们全死了,全存于她的日记里,她把他们好好地藏在里面。再后来,她的日记中断了,如同一段曲子,奏着奏着,突然停息了,那是因为,她也死了。____B____

⑿小姑娘丹娘·萨维契夫弱小的不屈的灵魂发出了熠熠光芒。她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使每一个对战争心怀软弱的人陡生了几许豪气。____C____

《谈人》阅读答案 篇八

朱光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谈人阅读题目】

1、关于“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动物,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B、人是最难懂的。所以“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别人。

C、在进化过程中,人的习性里还保留着一部分“兽性”,还存在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其中,“兽性”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D、人的生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和美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他们的起源并不是抽象概念。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D、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证明了人的性格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心灵,所以,一旦人的各种感觉神经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脑里就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

B、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就能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因为古代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有重要的作用。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玉米人》阅读答案 篇九

迟子建

(1)晚夏时节,玉米成熟了。街头做烤玉米生意的乡下人多了起来。

(2)有一天,在离我家很近的中山路上,我遇见了一个卖玉米的人。他占据着很好的地段,背靠着沃尔玛超市和工人文化宫,在过街天桥下,用一个铁皮箍起的炉子,烤着玉米。玉米被竹签穿着,一穗穗地横在炭火上。他似乎害了伤风,不时地抽着鼻子。他的生意真不错,烤好的玉米很快被路人买了去,他便剥了新的玉米,接着烤。在他旁边,摊开着一个大网袋,那里面装着至少上百穗的玉米。

(3)我不爱吃烤玉米,想买他几穗生的,回家煮。我指着他烤着的玉米问:“多少钱一穗?”

(4)“一块五。”他转动着竹签,头也不抬地说。

(5)“我想买四穗。”我说。

(6)他抬起头,问了一句:“你能吃四穗?”

(7)“ 我要买生的,回家去煮。”我说。

(8)他抽着鼻子,很干脆地说:“不卖!”

(9)我以为他怕我跟他讲价,于是安慰他说:“我买生的,也按一块五一穗的钱给你。”

(10)“那也不卖!”他坚决地说。

(11)这让我大惑不解。我开导他:“你卖熟的才一块五,而我买生的是一样的价,省了你的炭火,还省了你的力气,你怎么算不过来帐?”

(12)一听我嘲笑他不会算账,他沉下脸,指着我庄严地说:“卖给你生的,那些要吃烤玉米的人,要是不够吃了怎么办?”

(13)天哪,竟然是这理由!我心底里骂着他“蠢 货”,掉头而去。到了中山路革街相交的路口,我碰到了另一个烤玉米的人。这次,我以熟玉米的价钱了,顺利地买了几穗生玉米。摊主显然明白这买卖划得来,很高兴,他笑着对我说:“好吃了再来啊。”

(14)我提着生玉米走的时候,又遇到了那个不卖给我玉米的人。我站定了,性地晃悠着手中的玉米。他在招揽生意的时候,看到了我,也看到了那兜玉米,他张大了嘴,很惊恐的样子,好像的提着的,是一颗颗手镭。他别过身去,连打了几个喷嚏,然后回过头来,接着烤他的玉米,那么地安闲,那么地从容。

(15)夏季过去了,街上烤玉米的人都不见了。有一天路过天桥,在苍茫的。蓝色中,我忽然想起了那个烤玉米的人,想起了他清瘦而黧黑的脸,以及他灵活地转动炭火上的玉米时的知足的神态。我忽然觉得他是一个身上洋溢着神灵之光的人。他为了一个信念,或者说是一种责任,拒绝唾手可得的利益,他这种固执,难道不可贵吗?

(16)我想,好的写作者就应该像那个玉米人那样,可以笨一点,可以放弃一点现实的利益,可以甘心承受坚持自己的信仰而带来的生意上可能的冷清。我愿意做这样一个玉米人,守着自己的炉子,守着炉子里心灵的炭火,为那些爱我作品的读者(哪怕是少数),精心焙制食粮。

(选自《迟子建散文》)

【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3分)

【小题2】简要分析文章14段玉米人从“惊恐”到“安闲从容”的原因。(4分)

【小题3】文章15段说“我忽然觉得他是一个身上洋溢着神灵之光的人。”怎样理解“神灵之光”?你觉得“他”身上哪些地方具有“神灵之光”?(4分)

【小题4】文中提到两个烤玉米的人,结合现实生活,你更赞同哪位玉米人的做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我向一个卖烤玉米的人买生玉米遭到拒绝,到别处买到了玉米后向他炫耀,他坦然相对。(3分)

【小题1】他对我能买到生玉米而感到吃惊,同时因为自己坚守信仰而感到安闲从容。

(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小题1】“神灵之光”是指他为了一个信念,或者说是一种责任,坚决拒绝唾手可得的利益,这种可贵的固执的精神品质。(答“可以放弃一点现实的利益,可以甘心承受坚持自己的信仰而带来的生意上可能的冷清”也可)(2分)

例如:他转动着竹签,头也不抬地说;他抬起头,问了一句:“你能吃四穗?”;很干脆地说:“不卖!”;“那也不卖!”他坚决地说。他沉下脸,指着我庄严地说:“卖给你生的,那些要吃烤玉米的人,要是不够吃了怎么办?”;他别过身去,连打了几个喷嚏,然后回过头来,接着烤他的玉米,那么地安闲,那么地从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1】略(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