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范文(最新7篇)4-15-59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细心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综合实践教学案例范文(最新7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一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范文(最新7篇)4-15-59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能力 实施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46

能力,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要发展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技术实践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能力发展,是指在学生原生态、本有的能力表现基础上,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力有“增值”的表现,呈现循序渐进的提升状态。一般认为:能力提升是动态的过程,但学生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需透过学生的行为表现,通过可观察、可测量、可分析的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综合笔者多年的教研、教学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力构建的实施与评价一般有如下几条经验。

1 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没有对综合实践类课程的目标作细致的分解,具体分解要与学生活动的主题、话题或课题以及具体的活动情景来确定。因此,我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设计的能力目标,需要各地和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具体活动和各地实际来做更具体的分解,以便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增强活动的针对性。

实践中,我们构建了《3-6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表现目标序列》,按照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一般流程,按总目标――年段目标――年级目标――主题目标,围绕“了解自我、欣赏与创新、沟通与分享、尊重与团队合作、规划与实践、运用信息、主动探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八个核心能力,按螺旋上升原则,具体细化出多类型多层次的学生能力发展标准。《序列》为教师把握每节课和每个学期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成为教师组织活动的依据;使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哪些具体能力、每项能力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能力发展度身定制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便于引导学生开展新颖、多样的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

2 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能力的提升需要评价来检验。我们一般通过跟踪班级,收集数据,进行相关测评和实验,借助课堂观察、访谈记录、能力评测等方法,调研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水平和发展过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力表现可测可信的评价。评价时,我们遵循“主体多元”、“标准多维”、“方法多样”的原则,以此来保证“民主公正”“结果有效”,一般有如下几种。

2.1 对照性评价

和学生一起制定《能力增长星级表》,规划从一星到五星的不同等级,以便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自行对照评价要求,及时反思和调整。

2.2 互动式评价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庭评价、社区评价相结合,通过不同主体的评价,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反思。

2.3 即时性评价

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出及时的、真实的评价,并留下评价记录,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即时评价,便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的纵向变化。

2.4 多元化评价

既要关注活动最后的显性成果,也要注意挖掘活动中隐性且有价值的活动体验,关注学生的反思、提升、总结和感悟,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各项内容。

3 多渠道的分享机制

围绕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校积累了大量的优质活动案例,执教老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至今并没有成熟和统一的课程模式,执教老师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另外当前综合实践活动一般由班主任老师兼职,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并不充裕。多渠道的分享机制,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形成合力,最大化地提升效率。通过分享,可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和经验共享,达到均衡发展、共同进步。分享的内容和途径一般如下。

3.1 理论分享

教科院、各学校和骨干教师组成课程理论研究小组,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学术活动和研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定期举行“理论学习”、“学术沙龙”、“案例测评分析”等活动,将学、思、做、研融于一体。

3.2 实践分享

开展各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教学评优课”、“教学展示课”、“说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多种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3.3 网络分享

通过学科网、学科论坛、校园网等网络平台,通过QQ群、微信、微博、微群等即时交流手段,实时分享,执教老师通过网络答疑解惑、互通有无。

3.4 成果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资料、文字影像等物化归整,成果共享,使这些提升学生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优质范例,优秀样本能为所有执教者所用。

3.5 案例分享

我们编制了《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设计和有效实施案例集》《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力发展的案例集》,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提供指导。

综上,学生的能力和其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学生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各有不同,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学生的能力,也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所以,只有为能力建构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才能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进行多渠道的分享,使执教者形成合力,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二

管理实践教学过程是管理理论密切联系管理实际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企业和社会实践等,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管理业务实际操作训练为主,以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称。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由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为传授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而开展的一切实践教学活动,它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强化和拓展。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是系统、科学和长期的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过程,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产性、研究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最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管理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教学过程。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研究,是根据管理学科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构成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创建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搭建管理实践教学平台,创新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形成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逐步完善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管理理念、管理实务和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基于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来探讨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方法,并且通过课程实验、生产实习、工科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情景模拟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等实践教学过程,才能创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创新管理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以下研究:①创建符合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考评体系,优化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课程结构;②提出并创建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实施细则,使

管理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

(一)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从管理实践教学功能角度,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实践(具体分为课程作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模拟实践、社会调查等)、专业实践(具体分为毕业实习、专业调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综合创新实践(具体分为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等)三个模块。管理学科课程实践的主要功能则是强化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教学,它是通过模仿性学习和演练,如管理情景演示、验证性动手操作、现场参与和操作等情境化与过程化的教学过程来显现管理实践的外部环境因素,以便使学生加深对管理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更好地进行综合应用,目的是培养与管理学科相关知识紧密相关的管理技能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管理学科专业实践的主要功能是强化管理专业知识与综合管理能力教学,它是通过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集成性学习和训练,如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管理实务运作、管理方案制定等专题化和综合化的教学过程来显现企业内外部管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广泛性,以便使学生对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实务的综合应用得到训练和强化,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将管理知识与管理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的管理过程和决策过程;管理学科综合创新实践的主要功能是强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创新的教学过程,它是通过管理知识综合与管理理念创新的应用性学习和事件,如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管理项目分析、管理技术创新等方法创新或者应用创新的教学过程来显现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以便使学生对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创新得到训练和提升,目的是培养学生管理创新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二)管理实践教学的形式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平时作业和课程实践。管理学科平时作业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学科知识内化,获得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模仿性学习,通常为管理学科知识的简单应用,课程作业的目的是巩固管理学科知识,一般是在每个章节讲授内容之后进行;课程实践可以根据管理类课程教学具体情况来设计其内涵和数量,一般课程实践设在课程结束的期末进行;专业实践属于集中性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在大三初期集中进行。管理实践教学方式分为集中性实践学习、分组协作实践学习、个体化实践学习、多样化实践学习四种不同形式。集中性实践学习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优点是易于同学间可以相互观摩和借鉴,整体效果较好;个体化实践学习则比较重视学生的自身差异和主观能动性,管理实践教学活动呈现着分散性、个体性和差异性;分组协作实践学习既是集中性实践学习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个体化实践学习的重要补充形式,它既可为集中性实践学习引入个体化实践学习的自身差异和主观能动性,又可为个体化实践学习引入学生间交往因素,可兼有两种实践教学的优点。多样化实践学习是对集中性实践学习、分组协作实践学习、个体化实践学习的综合应用,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加以区别具体教学环境所选择处理的综合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方法分为示范实践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创意实践教学法、研究性实践教学法、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法等形式,在管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协调发展和综合应用。(三)管理实践教学的环境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环境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实践环境和企业实践环境三种。课堂实践教学环境的特点是易于组织教学过程,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密切接触和信息交流,进而具有暂时封闭性和内部循环性的特征,比较适合于课程作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模拟演练等实践过程;实验室实践环境是通过运用计算机硬件和相关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实务模拟训练,它使课堂实践教学环境得到时空方面的自由延伸,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得到充分发挥。实验室实践环境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单项或者综合实验而获取感性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的有效实践教学模式;企业实践环境是以企业为实践基地来完成采购、生产、销售、品保、财务管理、管理流程优化等工作过程的观摩、学习、体验和操作,它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为将来的管理实务操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创建管理实践教学环境,不仅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处理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通过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可以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外部信息和企业实际,自觉地参与企业管理过程而培养和提升学生与综合素质,实现从理论知识—方案研究—实践应用—经验总结的最有实效和最为重要的一种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管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领导小组课程师资培训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总目标的实践性课程。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我区确立了“以行政部门为统领、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实施策略。

一、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健全课程组织机构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这一特点,我区成立了以教育主管局长为组长、以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为副组长、以基层学校校长和教研员为组员的课程领导小组,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课程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课程,我区搭建了阶梯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平台。首先,对全体领导及教师进行大规模通识培训;其次,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再次,定期开办综合实践活动研修班、建立名师工作室、确立实验基地校,并在基地校定期开展经验交流、课堂教学观摩、优秀案例分享等培训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们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立足区域各校实际,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世界有多大内容就有多广的课程,开发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途径。

1.开发家乡社区文化资源

我们区地处吉林市核心区域,同时又涵盖5个乡镇,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自然文化资源。如地处回民区的回族小学开展“回族文化直通车”主题活动,地处北山脚下的25小学开展“北山的研究”主题活动,地处乡镇的大绥河中心校开展“小小柞蚕终化蝶”的主题活动,还有的学校开展“我的家乡―美丽富饶的松花湖”主题活动。总之,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挖掘校内校外人力资源

校内的教师、学生,校外的专家、家长以及社会相关部门人员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如17小学把授课教师按特长分成几个组,成立兼职教师指导组,学生在活动中有问题可随时找对口的老师帮助解决。25小学在开展“我身边的交通标志”主题活动时,请交警大队的民警作指导教师;11小学在“野鸭子的研究”主题活动中,邀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作专题报告;9小学在“珍爱我们的眼睛”主题活动中请来了医院的眼科医生,为学生讲解眼睛的构造及保护眼睛的知识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得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全员的配合,做到了校内校外资源综合利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教师感觉无米做炊,因此,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我们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编》。这些案例的选题体现了学校和区域特色,突显了社会及自然问题。活动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活动方案涵盖了活动分工、设计、探究方法、预期解决问题等内容。活动实施的操作过程具体,活动结果展示丰富,教师评价客观公正。案例集的编写,激发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热情,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典型范例。

4.编写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

为了使这门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能够有效、规范的实施,我们还编写了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这本手册分别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方面,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内容为活动主题,注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多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材料和探究方法,同时也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成长记录袋。

四、突出主题式活动研究,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主题式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主要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展示交流、总结评价”这几个阶段。在各阶段中,我们还探索出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阶段探索出了《开题课》《主题筛选课》《方案制定课》等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实施阶段探索出了《方法指导课》和《实践操作课》等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阶段总结出了《成果展示课》《交流汇报课》等课堂教学模式;总结评价阶段总结出了《展示评价课》、《交流反思课》等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模板。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 篇四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化的观念,在七至九年有分别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分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下就我校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希各位领导和专家不吝指责。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如在与语文(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科的密切配合中,组建由学生为主体的春蕾文学社和小记者班,利用节假日及学校大型活动期间,进行采访及组稿,编辑学生自己的报纸、文集,在校内外发行,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与理、化、生学科的紧密配合中,通过对理、化、生知识的系统了解,自行设计相关有益的实验观摩活动方案及趣味知识竞猜等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促进了理、化、生学科的健康发展,并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深层次的讨论和探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设想,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确立了“主动探究,主动展现,主动构建”的课程目标,奠定了学好理、化、生知识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使胜利门中学的理、化中考成绩一直领先于市内同类学校。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开设对家乡水资源综合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家乡水源质量的变化和追踪调查污染源,结合理、化、生、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等学科的知识和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防止水源进一步恶化的方案和措施,设计未来处理的崭新设想,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对家乡水源的综合利用作出了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绘了未来清洁水源的蓝图,颇有新意。

而后又带领学生去市芦村水处理厂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家乡目前水资源的现状和处理后达到的效果,亲眼目睹了处理生活污水的各个过程,增进了理性知识,为探究性课题注入了具有现实性、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的活力。通过参观活动,学生还对厂方交与一项任务大感兴趣,又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这就是水处理后留下的固体污泥如何进行综合利用?回来以后,学生们设计了不少的方案,进一步加以论证,准备将这些原来只能放到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处理的污泥用于种花、用作某些植物生长的基肥等,又一次为学生对新课题的探究开拓了新视野,引发了他们美好的遐想。

如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科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东林先贤的爱国精神,亲临东林书院旧址进行实地采访和参观,对进一步理解东林精神增添了不少新的材料和内容。并在现实的基础上,对当时东林先哲们提出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得到了深刻理解和深层次的探究,激发了学生认真读书,长大报效祖国的积极性。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利用秋游之际,在综合活动基地开设亲近大自然的活动,通过各类趣味性、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强的活动,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劳动光荣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扬和提高,使教育寓于活动之中的理念得以进一步的证实,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使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五

【关键词】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考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注重对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这偏离了法学教育既要传授法律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目标。

一、综合设计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法学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式教学。《教育大辞典》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学科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1]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或优势在于: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具有传统讲授法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丰富法学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法学教育的教学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甚至也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不过是实践教学和发现教学等教学模式的交叉。[2]

我国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来源主要有:法院的判例、老师杜撰的案例、未经法院审判的案例。按照英美国家严格的案例教学法的概念进行界定,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是案例教学法了,但在我国通常来说仍然把它归为案例教学法范畴。[3]虽然我们可以找到不少现成的案例,但却难以把民法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统统包罗进去。为了有助于整体认识掌握民法体系,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设计,于是本文提出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就是设计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系统掌握民法理论知识的教学。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设计性这样三个特点:实践性,这是首要特点。和其他的课程教学方法一样,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综合性和设计性,这是自身特点。综合性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不是对某个民法知识点的教学,而是通过一个案例来展开涉及多方面民法知识的教学内容;设计性,则表现在教学案例的加工上。“民法是实际生活的翻译”。生活中,每天都上映着一个个鲜活的案件,涉及到一个个具体的法律。对它们进行加工,将许多民法知识镶嵌在其中,也就是说对案例进行设计,服务于教学。综合设计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综合掌握民法知识。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的特点或优势是: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案例和讨论问题的选择与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去精选、设计相关案例,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二、对教学原则的理解

综合设计案例教学的运用,首先要真正理解和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无法代替学生阅读、和思考。教学前要摸清学生的兴趣点、问题点。比如做一个教学调查,提出� 教学中,通过采用学生个别发言、分组讨论、分组辩论等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学生又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不应该也不能够决定教学过程的进程和方向。只有教师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必须掌握和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对案例讨论情况予以评价分析和归纳总结。以教师为主导,是教师对教学整个过程的掌控,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考验,这也是综合设计案例教学中的关键和难点。

三、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搞好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的前提。选择时应注意案例的新颖性和典型性;设计时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注重体现综合性,即设计出结构严谨、深浅适宜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例如选取社会上的某些典型的侵权案件,结合校园中的个别事件设计一个综合案例来学习侵权责任法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安全问题。既有助于学生对侵权责任法等民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一些校园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消除。

四、对教学环节的把握

在民法理论知识讲完之后,安排大约12-16课时进行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活动。具体将每次教学活动分成两个环节依次进行,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教学环节之一:用案例理解法律。即通过案例分析,达到以案学法目的,加强和提高法律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运用能力。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巩固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

教学环节之二:用法律思考生活。即通过案例讨论,目的在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加强和提高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民法学的教学任务之一应还在于培养学生按照法律逻辑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实现从“普通人”向“法律人”的转变。因此,在民法教学中,须通过讲授制度规则并将其适用于实践的分析,向学生展示并使其明确领会各种法学方法的存在与适用,并逐步确立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3]注重案件事实与法律和法学原理的关联推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法律适用及推理能力,并对重点问题给予法理的分析和提升。例如安排学生认识和讨论保山的 “上把子”民间习俗。

保山民间有一种叫“上把子”的习俗。每个参与者每月出等额数量的钱叫“上把子”。其中一个参与者是组织者,对相关事宜进行组织管理,俗称“把头”,轮到自己拿钱时叫做“结把子”,结把子的顺序一般是通过抽签决定,或者是相互之间协商确定;利息高低根据时间长短由相互之间进行约定,先结把子的往往要负担相应的利息。例如ABCDE 5个人,每人每月出1000元,即为上“一把”,时间就为五个月。第一个月A“结把子”得5000元钱,以后的每个月他要支付150块的利息,即每个月要上1150元的把子钱;第二个月B“结把子”共得5150元钱,即BCDE的各一千块和A的1150元,以后每个月要上1150元的把子钱。第三个月C“结把子”可得5300元钱,包括CDE的一千块和AB的各1150。以此类推,第五个月E“结把子”共得5600元,包括ABCD的各1150和自己的1000元。所以对A来说,他就是跟大家借钱的人,借了后每个月必须支付利息和本金。对E来说,他就是借钱给大家的人,每个月投入一千元,在五个月后得到600块的收益。对C来说,他既未付利息,也无收益,但在第三个月拿到了5000元的周转资金。上把子的人数一般扩展为12人以上,每把钱数为500-2000元不等,一人也可上“多把”。因为“上把子”一方面可以灵活、方便、快捷地解决个人的急需资金,另一方面又可以灵活、高效地储存、利用闲置资金,因而在保山农村、城郊社区和一些单位拥有一定的市场。当然,由于参与人数的扩大和其他多种原因的影响,也使得“上把子”习俗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评价分析,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民间法的概念、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民法基本原则、债权等知识民法知识,并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综合设计案例教学的运用目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民法学教学是不能离不开具体生活实践的。主要的做法是利用已建立起的保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民法;积极进行院校结合,聘请资深法官进校讲学和指导。总之,民法学教学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学生实习、模拟法庭等实践性法律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吕俊玲。论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7

[3]蒋明华。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陕西教育2009.10

[4]郑永宽。关于我国高校民法学教学优化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5)

综合实践活动 篇六

,教师里立刻炸开了锅。“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走进科学〉〉!”我们一小组的一位同学说到,

“那里面可有趣拉!它告诉了我许多我不知道的奇怪事件,有些还十分吓人,我一个人都不敢看!”我

也不例外,说到:“我喜欢看〈〈购物街〉〉,那里面的许多活动也很有趣,赢了还能拿大奖,特别是

什么“妙手推推推”和“卡片总动员”,看的我也想去试试了,捧个大奖回来。”叽叽喳喳的声音响个

不停。终于,老师让我们终止了讨论,开始点名上来演讲。一个个将的有头有尾,有些人讲了他们喜欢

的节目是恐怖片,于是他们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听得我们一些人心惊胆战的,鸡皮疙瘩都要出来了

,有些人听得入迷了,都在张大了嘴巴,还有些人在一边吃手指,一边听,津津有味的。老师还叫了几

个人,讲了有关于他们爱看的〈〈动物世界〉〉的节目演讲,说了有关于斑马一类的东西。最后有些人

综合实践活动 篇七

一、普通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制度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普通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在职业中学的开展,实施制度化管理势在必行。目前虽说已有5所高中校每年固定来我校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但每次的时间安排、班级安排、内容安排仍要经过多次反复协商才能最终敲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可变性。应该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制定《常熟市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常熟市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规范》,推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进入深层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一是定人员,确定初中或高中指定年级的学生必须参加此项活动,并作为相关成绩的考核依据;二是定时间,明确在假期或其他合适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这样各相关学校也能在整个教学周期中有计划地安排这一项工作。

二、普通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细化

实践活动开始前要制订实施计划和安全预案,对重要的环节和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细致分工;活动过程中有过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对操作过程及时调整,注意经验的积累和提炼;活动结束后要小组讨论、汇总分析、总结反思,撰写心得体会或活动报告,建立成果(教学设计、课例、叙事、课题、报告等)分类资源库和案例库。

在师资配备、经费管理、时间协调、场地安排等各方面均要有具体的方案,切实制定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和考核标准。通过观摩、评课等形式来指导和督促教师的工作,通过专题性展示活动进行成果推广和阶段性总结。配备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研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调研,既重视活动效果,又关注过程评价。

三、普通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化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开发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基础工作和核心工作,在项目的选择上除了要具有代表性、符合学生心理、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外,更要注重项目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技术的通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这也是组织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从我们目前已开发的综合实践项目来看,有些已具有一定的项目化,例如钳工项目的小榔头,电子项目的门铃、感应灯,烹饪项目的小点心,服装项目的手机袋、饰品袋,园艺项目的盆栽,插花项目的艺术花篮等。但也有一些项目缺乏实际产品的支撑,例如财务、营销类项目,学生动手技能锻炼较少,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开发创新,并能形成一套操作性强、学生参与度高、能受到普遍欢迎的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四、普通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