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复习是非常重要且效率的学习方法,以下是www.kaoyantv.com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优秀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一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试题
一、选择题?
1.明朝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
A.1368年、1616年 B.1238年、1636年?
C.1238年、1644年 D.1368年、1644年?
2.废除在中国沿袭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将相权与皇权合而为一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
3.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华民族民族英雄的有(
)?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俞大猷 ④郑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4.关于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下面对其最恰当的表述是(
)?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设锦衣卫,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D.加强君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
5.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
)?
A.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B.儒家思想的统治得到强化?
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提高了官僚从政的能力?
7.明代之所以能实现郑和下西洋,其主要原因是(
)?
A.海路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速度很缓慢,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B.地主与商人不愿投资手工业?
C.清政府禁止海外贸易?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9.下列各项不属于右图皇帝政绩的是(
)?
A.统一女真各部 B.创立八旗制度? C.建立后金政权 D.改女真为满洲?
二、非选择题?
10.连线题。
A.《本草纲目》 a.吴承恩?
B.《天工开物》 b.李时珍?
C.《三国演义》 c.施耐庵?
D.《水浒传》 d.罗贯中?
E.《西游记》 e.曹雪芹?
F.《红楼梦》 f.宋应星?
11.阅读下列材料:
“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见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对东南亚来说,“郑和崇拜”已从中国明朝的历史范畴演化成为具体本区域历史内涵的文化现象。?
请完成:
(1)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纪念?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支持?
(2)根据材料中郑和的活动,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试卷参考答案
1. 解析:此题考查对朝代起止时间的掌握。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答案:D
2. 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掌握。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答案:A
3. 解析:本题需要弄清“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区别。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而金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应排除①。答案:B
4. 解析:备选各项都是正确的,应选出最符合题意的,A、B、C三项是局部表现,只有D项才是突出特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答案:D
5. 解析:本题纯粹是考查记忆能力,要记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是乾隆帝。?答案:D
6. 解析: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是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虽然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是,客观上也使儒家思想的统治得到强化。B项符合题?答案:B
7. 解析:要理解题目的要求,分析其主要原因。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故本题答案为B项。答案:B
8. 解析:要认识A、B、C三项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的具体表现。?答案:D
9. 解析:题目所给图中的皇帝为努尔哈赤,改女真为满洲,� 第(1)问看似平淡,但考查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第(2)问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参考答案:(1)600周年。指南针或罗盘针。?
(2)①传播宗教文化、风俗习惯。②指导当地百姓从事生产。③影响当地的生活习惯。
看了“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试卷”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单元复习题
2.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3.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二
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四、五、六年级学生已经上过几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在上个学期学校安排每周一节理论课,一节上机课,我在上理论课时,交代清楚学习要点,布置上机作业,第二节课再来机房实践,这样的效果还不错,本学期我打算还用以上方法。同时加强四、五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10分钟以内。六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课程采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本教材分五册,本学期四年级选用第四册、五年级选用第五册,六年级为总复习。第四册共18课,第五册共18课。本教材都有单元内容模块化、语言文字童趣化、图形图像直观化、学习过程自主化、知识内容趣味科学化、信息教育整合化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四年级:了解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及方法,学会使用IE,会保存网上的图片,文字信息及下载网上的文件。初步学会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了解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学会收、发电子邮件。初步学习简单的静态的网页制作。
五年级:认识多媒体与多媒体电脑,认识录音机程序,会用多媒体电脑播放音频、视频文件及看VCD等等。学习幻灯片的制作。
六年级:XXXXXXXXXXXXXX
五、进度安排:
XXXXXXXXXXXXXXXXX
六、评价工作安排:
平时在上机操作登记表中,将练习和学习上很优秀的,以及有困难的学生情况进行记录,期末时按学校的统一部署进行学科考核,考核方式是完成一个指定的操作任务。本期将学生对计算机使用和维护情况列入到学生考核细则中去。
七、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1、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2、网络化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三
关键词 第一课 生物学教学 认知路线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每当新学期的第一天,教师发展中心一般会组织检查性的教学视导。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学的开学第一课的“良好开端”令学生期待。然而,几年来所听到的不同生物学教师的开学第一课,无一例外地就是直接讲授每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既没有对课程学习概览的介绍,也没有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明确要求;再翻开教师的备课笔记的首页,只看到一个简单的进度安排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开学第一课花点时间“磨磨刀”,形成一个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良好开局,或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惊喜发生。那么生物学教师如何设计这“开学第一课”呢?这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1 明_认知路线图从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开始
1.1 “课程纲要”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
生物学课程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具体地说,它是生物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生物学课程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
编制生物学科“课程纲要”,需要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高中教学)、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编制和使用生物学科的“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
1.2 开学第一课,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
教师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不一定急于讲授新课内容,可与学生交流分享本学期生物学科的“课程纲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学期的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以及评价形式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到学期结束时,生物学教师也可根据课程实施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反应和意见等,对生物学“课程纲要”进行反思性地修改完善,形成校本材料。
开学第一课时,教师使用好“课程纲要”这样的一张认知路线图,就一定能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在学期课程即将结束时,再回到这张认知路线图上,或强化巩固,或查遗补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设计在先的评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效、学得明白。
2 掌握方法从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开始
2.1 指导认识教科书体系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学的教科书共4册,高中生物学有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下简称“苏教版教科书”)。教科书的每一节一般都由“目标系统”“图文系统”“活动系统”“评价系统”和“拓展系统”组成。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的学习指南设计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章节重要概念及关键词,为学期的学习指明方向;同时,还应指导学生了解每册书的章节构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2.2 指导阅读“图文系统”
现行的苏教版生物学教科书以精美的文字阐述,配以精美的图或图群,使知识简约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在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既要阅读文字内容,更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图与图群”,教给学生看图、识图、析图和画图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生物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形成、提高学习能力。
2.3 指导课程学习的自我评价,适度拓展学习视野
只要是课程学习,就离不开教学评价。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参与教学评价,特别是课程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如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学习中参与互动、合作讨论;如何通过学案导学、课堂作业来检测学习效果等。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在生物学的学习中也不例外。在设计开学第一课时,教师也应关注这一差异,指导有兴趣的学生选做教科书评价系统中的“思维拓展”,进行“课外探究”和“课外阅读”,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3 领悟科学本质从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开始
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可见,领悟科学本质是生物学课程学习的一大特点。其学习指导就应从开学第一课开始。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包括:主动参与探究、观察和实验活动,不断提高探究能力;积极参与调查活动,努力提升实践能力;勇于参与讨论、论坛和游戏活动,自觉发展思维能力。
4 认知路线差异从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的精妙设计开始
4.1 七年级第一学期
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充满好奇和期待。任教七年级的生物学教师又是学生认识的初中阶段从事科学教育的第一个教师,其开学第一课的设计尤为重要。在与学生分享的课程纲要中,其认知路线图包括:“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共7章23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巧妙地结合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有关生物学的内容,自然而然地进行。这一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是生物学教师与学生见面的第一课,教师如何自我介绍、展示形象、显露“绝活”、表现修养等都将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第一印象”。上好这节课,可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让学生油然而生敬意,这正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敬其师,则更是无形的力量,让学生自发自觉地跟随教师“遵道而前行”了。
4.2 七年级第二学期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在设计上已没有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的做“秀”的必要。在与学生分享的“课程纲要”中,教师应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内容,然后重点与学生分享本学期所学内容仅有“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一个单元,共6章18节的学习内容。在开学第一课的设计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以及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4.3 八年级第一学期
经过一个学年的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教师已很了解,那种刚升入初中时学习的期待已不强烈。这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教师应有所改变,尽量消除学生的“审美疲劳”。在与学生分享的“课程纲要”中,教师应在回顾七年级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介绍本学期的认知路线图包括:“第五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六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七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共7章18节的内容。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物多样性”的学习中,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4.4 八年级第二学期
八年级第二学期是初中生物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其课程学习的终结性学业考查也在这一学期,在开学第一课的设计应体现这一特点。同样在与学生分享的“课程纲要”中,教师应在回顾前三个学期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介绍本学期的认知路线图包括:“第八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九单元生物技术”“第十单元健康地生活”,共6章20节的内容。本学期的认知路线图还应包括:初中阶段所学内容的10单元26章79节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整理,形成完整的初中生物学“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是做好学业考查前的复习准备,也是为进入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留下衔接的空间。
4.5 高中生物学开学第一课
高中生物学内容是初中生物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一些前沿知识,方法和思维上更符合高中学生学习的特点。从激趣、导学的角度看,高一生物学教师设计好开学第一课同样重要。高中生物学教师开学第一课应体现以下特点:首先要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中考生物等级、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课程安排等,做到熟悉学情、有的放矢;其次要理清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习的目标、模块顺序、学分认定办法、毕业学分要求、学业水平测试办法(包括必修和选修)、学习方法指导以及第一学期学习的“课程纲要”。在与学生分享的“课程纲要”中,教师要明确高中阶段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感悟。做好与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衔接应是高中生物学认知路线图的一大特点。
说:“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教师既然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教师“秀”出精彩的自己,增强教师这个教育资源的吸引力,让学生在钦佩教师的良性心态驱动下,明确认知路线图,获取必要的指导,获得“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岂不更好?
参考文献: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四
一、利用书本上的纲目即书本的总体框架串线
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用不熟练、知识结构不系统,原因是忽视了对课本知识的整合。只有强化框架复习,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将大纲要求的每一个知识点,利用目录的表述把其线索化、系统化。也就是把一个个的知识点放到大的时代背景下,形成“总体框架结构――学科主体内容――具体知识要点”这样一个面、线、点相结合的知识网络体系和整体的框架结构。
例如,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目录是“侵略与反抗”,从第一单元包括的五课的课题可以知道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四次大的侵华战争。有侵略必然有反抗,通过整理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这一主题的理解。可以列知识结构如下:
侵略 反抗
・鸦片战争・林则徐、关天培抗击英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洪秀全、李秀成等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这样,通过对教材整体知识结构的梳理,就能明确某一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又如: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可以充分利用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的目录整合相关知识,建立框架结构如下:
二、对一些散落的零星知识还可以进行合理的联系,利用其内在的联系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
我们要善于把同一时期或性质相同、相近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概括、比较。
进行知识联系,可以是一课内容中一个事件的逻辑发展关系,如关于长征中的重大事件及其时间,可以这样联系:1934年10月长征开始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经过这样的联系,记忆起来不是更容易、更牢固吗?
进行知识联系,也可以是一个单元内的联系,如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就可以通过总结“20世纪30年代日军发动的侵华事变”这样一个问题把前两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放到一起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八一三事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的狂妄计划)”。通过总结侵华事变,也同时总结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更契合了本单元的课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并且可以引出本单元第3课内容,总结出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三次著名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抗日长城,我们才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如此利用“侵华事变――抗日”这一条线索,我们就轻松地把该单元内容联系起来了。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五
展示教学目标要讲究方式和时间,这不仅是一种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它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下面,笔 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展示教学目标,谈点个人的看法,愿与广大教师共同磋商。
展示教学目标的形式:要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
展示教学目标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口述形式,教师用语言叙述目标;二是书面形式,教师将目标写在黑板 上或教学挂纸上;三是投影形式,教师用投影仪将目标投影在银幕上。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不多,对 文字的理解能力差,展示目标的形式采用口述形式为宜,即教师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讲述教学目标的内容。中高 年级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可采用书面形式或投影形式。
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低年级数学课,一般都采用书面形式展示目标,或把目标写在小黑板上,或教师带学生 对照书本念一遍,或教师让学生齐读一遍,等等。这样学生对目标理解不深,起不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但却占 用较多的教学时间,由此分析,这种方式使目标的展示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了。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展示目 标的方式和时间。
展示目标的方式和时间:要从教材内容出发
展示目标的时间有三种情况:一是新授前展示;二是新授中展示;三是新授后展示。展示目标的方式也有 三种:一是一次性展示;二是逐步展示;三是随讲课提纲展示。如何做到适当展示目标?这要从教材内容的实 际出发。
(1)对于通过一个例题或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达到几条目标的教学,采用新授前一次性展示目标为宜 ,这有利于保持例题的讲解或实验操作的完整性,有利于发挥目标的激励。
例如:人教版第十册数学P52例1: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 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通过这个例题的讲解,要求学生同时达到三条目标:①知道什么叫比例尺 ;②知道比例尺的通常写法;③知道求比例尺的方法。
(2)对于能够分解为几个层次,而每个层次只要求学生达到一条目标的教学,采用在新授过程中逐步展 示目标为好,这样使新授过程更有条理,将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又如:人教版第七册P64“小数的性质”,这节教材可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例1、例2小数 大小的比较,从中导出小数的性质;第二层次通过例3、例4,说明小数性质的作用。要求学生分别达到两条 目标:①懂得小数的性质(理解);②会运用这一性质化简小数或将一个数改写成几位小数(应用)。
(3)对于段落层次很明显的教学,可以采用随板书提纲展示目标,其操作程序可设计为:板书提纲—— 讲课——再板书提纲——讲课——总结(揭示目标)。
例如:讲授人教版第八册数学P60第一节“分数的意义”,教师在新授过程中逐步板书下面的提纲:
①分数的产生;
②单位“1”的含义;
③分数的意义。
新授结束后,教师针对提纲进行总结,并在每条提纲的前面加上外显性动词,在后面加上水平层次的述语 ,即提纲变成了目标:
①知道分数的产生(识记);
②懂得单位“1”的含义(理解);
③明确分数的意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