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山仔为大家分享的6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篇一
一、 重视初中音乐教学,做好备课准备
重视音乐教学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校方和音乐教师切实做好的一项教学工作。校方应当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支持,而且还应当积极地完善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的硬件、软件设施。例如,开设琴房以利于教师开展教学,以及有兴趣的学生开展训练;结合教材开设一些充满趣味的音乐讲座或者沙龙。而音乐教师则应当重视自己的教学工作,并且从备课、教学、课后反思三个环节来做好具体的工作。特别是在备课阶段,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案例分析】在教学2013年修订的鲁教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祖国的颂歌》时,教师就应当从以上三个环节来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课前积极地准备好相关的素材。因为该单元的内容包含:唱歌――《歌唱祖国》;听乐赏画――《红旗颂》;选听――《在灿烂的阳光下》;欣赏――《伏尔塔瓦河》。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当收集与该部分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并且加以筛选,
校方和教师从根本上重视了音乐教学,必将为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巧用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进入到初中音乐课堂,能极大地丰富教学素材,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直观,为教学的创新化实施提供技术的支撑和庞大的数据资源库。
【案例分析】在教学2013年修订的鲁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时,由于该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有:唱歌――《黄河船夫曲》;欣赏――《月牙儿五更》《乌苏里船歌》《包楞调》《走绛州》。对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该部分的内容与中国的民歌、民调有一定的关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中国经典的民调以及为学生所熟悉的民族民间音乐,如《东方红》《康定情歌》《浏阳河》《八月桂花遍地开》《牧歌》《阿里郎》等加入到欣赏课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课本的束缚,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而充满趣味。与此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跟着这些熟悉的歌曲进行哼唱。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除此以外,在多媒体设备的协助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也很好地促进了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
三、 寓教于乐,实行趣味教学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学的趣味性不够、吸引力不强。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教师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实施教学。
简言之就是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唱”的方式来创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音乐教学并非是要将学生� 具体操作时,可通过一个故事性的内容来引入音乐欣赏,或者在对某个音乐曲目加以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阐述自己的欣赏感受。
【案例分析】2013年修订的鲁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的欣赏曲目包含《秋》和《丰收锣鼓》,所以在引导学生听完这两个曲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语言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时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如首先回答问题学生的生日日期为“16”,紧接着,可以找座位号为17的学生来发言。然后,一直往下进行。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审美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这门学科为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教师应当更加积极地做好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初中音乐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彦宏。浅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J].软件・教学,2014(1).
音乐教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音乐 文学 审美体验 教学案例 反思
《音乐就在你心中》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陈钢先生写的一篇文艺随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欣赏者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相关知识积累。音乐家陈钢对音乐不同凡响的理解,既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发现,同时又丰富了我们的艺术经验,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由于我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没有什么艺术积累,具有艺术特长的几乎没有,我作为教师本身也缺乏艺术细胞,所以觉得这篇文章要想讲成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在是太难。但是通过仔细思考,我认为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兴趣。只要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那么接受一些音乐理论和知识还是很容易做到的。所
一、教学过程
上课前三分钟,我为同学们播放了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伴随着优美动人的旋律,同学们进入到了一种放松惬意的状态中,我开始了自己的开场白“音乐是灵魂的按摩,刚才老师为大家播放的这段音乐也算是对在座的各位做了一次灵魂上的按摩,同学们舒服吗?”我的这段还算幽默的开场赢得了学生善意的笑声,他们愉快的回答“舒服”,我不失时机的赶忙接上“那好,带着心灵上的这份惬意与满足,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音乐就在你心中》。
接着,我又故弄玄虚的抛出第二个问题:“大家知道刚才那首曲子的名字吗?我为什么在那么多好听的音乐中选择了这首给大家听呢?细心的同学一定能找到答案。”同学们开始积极的思考,有的开始翻书,很快他们就回答“《梁山伯与祝英台》、陈钢”。我很高兴的表扬了他们,然后开始简单介绍陈钢,他不仅是这首曲子的作曲者,而且是本文的作者,既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又有不俗的文学素养,并介绍了他相关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
在正文讲解环节,我首先将学习目标出示在银幕上,让学生明确。(1)探讨音乐是什么?音乐就在你心中的深刻内涵。(2)学会用心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然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思考以及和周围同学讨论,谈谈对音乐的理解,即音乐是什么?并且给学生一些温馨提示:①为什么喜欢?②音乐带给你的感觉。③音乐的种类、风格、熟悉的音乐人。④用所学音乐知识分析喜爱的乐曲。学生们的积极性超乎我的想象,大家热烈的讨论,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接着他们开始踊跃举手发言,很多见解独到而深刻,博得了大家的掌声。等同学们发言结束后,我进行了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对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但音乐的本质就是传情达意,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声’借节奏、旋律、歌词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引发共鸣。刚才我们作为普通听众谈了看法,咱非专业,大家想不想听专业人士怎么看?”这样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速读课文总结概括。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找出作者的观点,学生总结概括如下: 在 接着是拓展延伸环节,所设置问题是“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值得你用心体会?”学生们由于在前边学习兴趣已被激发出来,所以思维格外活跃,很多同学谈到了亲情、友情等美好的人间感情值得用心感受…到此,我认为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已实现,并且还有意外收获。最后是作业布置环节,我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或者写一篇小文章,讲述自己用心感受到的生活点滴。
二、教学分析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给了我很大启发。
1.本课是一篇非常专业的音乐理论方面的文章,它要求读者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艺术素养,对我这个教师而言接受都有相当的难度,何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整体素质较差,决定了他们接受任何事物都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我一开始对于上好这节课毫无把握,甚至有些怯。但是总不能跳过去不讲,在认真琢磨思考后,我找到了切入点。所以深切感受到,不论哪一类的文章,只要用心准备都可以上好。
2.要给学生足够的信 等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我总是害怕学生不能接受,不能理解,不会回答,害怕课堂上冷场,但我后来发现学生们的潜能是无穷的,关键看你如何开发。就像拍一部电影,教师就是导演,学生们就是不同角色的演员,课文就是剧本。演员表演的是否到位出色,不在导演如何会表演,而是他是否能给演员创设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三、教学反思
这次上课,我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得多。学生除了接受有关知识,还在审美体验和人文关怀方面都有了初步认识。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各教学环节顺利进行,令师生双方都比较难忘。
1.成功之处
(1)定位准确。不要期待一节课可以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有那么一点启发、一点认识、一点思考就足够。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
(2)情绪良好。情绪是可以互相传染的,教师的情绪直接决定授课效果,我的轻松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3)精心导入。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很好的进入状态和预设的情境。
(4)师生互动。不能让课� 充分调动学生表演的热情,发挥其主体作用才是成功的基石,但是教师的适时点评和总结是必要的。
2.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拓展延伸部分就没能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
(2)自己的作用还太突出,有些地方话说的太多,应该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
音乐教学案例 篇三
关键词:教学案例 民歌特点 审美情趣
笔者有幸观摩了全国特级音乐教师王平老师的一节音乐课,感受颇深。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抓住民歌特点,激活民歌教学”的理念来进行教学,围绕民歌教学,阐述在民歌教学中从民歌的地域性、方言性和民歌衬词等特点上入手,加之引导、发现、对比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达到在民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了解民族文化,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宝贵民族遗产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一、案例实录
1.教学引导
首先,学生看视频、听宋祖英演唱会。问题:(1)演唱者是谁?(2)地点在哪里?引出江苏民歌“茉莉花”。
2.导入新课
(1)老师弹奏《茉莉花》,学生用“U”音唱一唱,老师再范唱;(2)学生唱歌词,老师讲解气息方法并示范;(3)叫俩学生分别唱并对比评价。师:�
3.参与练习
竖笛配奏。(1)自由练习;(2)跟琴吹奏“茉莉花”;(3)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吹奏。
4.走进江南
师:今天,老师让你们听二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来欣赏,仔细听好啊。
师:这是一首哪里的民歌,除了这首《茉莉花》之外,同学们知道的江苏民歌还有哪些呢?
老师导入新课《拔根芦柴花》。
师:我们江苏的民歌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江浙地区民歌《拔根芦柴花》,曲中透着山野气息,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歌曲(放音乐、出示歌词)。仔细听老师介绍,学生欣赏音乐讨论歌曲速度、情绪跟琴用“luo”来哼唱歌谱仔细听范唱,能够找出几个扬州方言朗读歌词、掌握扬州方言讨论、自由发言分乐句跟琴学唱自己找难点,用老师的方法把难点解决了,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去唱才能唱准、唱好,跟着琴把难点地方再唱一唱,跟琴完整演唱,男女声分乐句来演唱歌曲加进情绪、速度。
5.新歌教学
(1)歌谱学唱
师: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句一句地来学唱歌谱。
(2)老师范唱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来模唱,注意歌词有什么特点(出示江浙方言)?
(3)唱歌词
先朗读歌词,再分析衬词的作用。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跟以前我们所学的歌曲有点不一样,它的歌词中括号特别多,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
师:原来括号里的叫衬词,这在民歌里面经常出现的,在演唱时不要唱得太响(分乐句来学唱歌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钢琴来一句一句地学唱歌词(找出难点,解决难点)。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有几个地方唱的不是很好(指出)。
师:这种一字多音的地方,同学们唱得不是很好。请同学们完整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会唱这首歌曲了,在此基础上,老师想给同学们增加一点点难度,把这首歌曲表现得更好。
师:我们分男女声来演唱这首歌曲。赏听“采茶舞曲”。
师:茶叶是江南的特产之一,现在我们上茶园去看看吧(放音乐、出示歌词)!
6.说一说江南
师:老师要你们在家收集江南的资料,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江南。如小吃、民歌、诗歌。
学生一起吟诵本册语文教材诗歌《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再揭示课题――“走进江南”。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江南之行,在回忆“茉莉花”的芬芳中结束我们的课,同学们下课!
二、案例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培养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丰富音乐理论知识为主,尤其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歌教学,更是担负起了启蒙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的历史责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王老师从民歌的三个主要特点:地域性、方言性、非语意性(即衬词)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民歌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学习部分。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创作的。一般是口头传唱,并不断经过集体加工。它生动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和斗争。
1.民歌的艺术魅力――审美
民歌教学在音乐课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多唱,在唱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民歌的美,去感受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民歌的魅力。课程中的理论部分,如民歌(或曲艺)的产生、发展、分类、艺术特点等等,也有结合着具体的作品,形象化地传授给学生,使其在理解中消化、吸收,没有死记硬背,把理论知识蕴涵于音乐体验之中。在《茉莉花》教学中,导入完了之后,又用竖笛要学生演奏了几曲《茉莉花》,让学生在竖笛声中体验民歌的美妙,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在演奏中亲身去体验江苏民歌,享受音乐美。加上老师那从容、镇定、极富课堂驾驭能力的举手、投足和手势以及情绪的处理一环一环紧扣,更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除此,老师还注重将语文的课堂知识积累运用到音乐课堂之中,符合学科整合的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2.民歌多姿多彩的原因所在――地域性
德国的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民歌多姿多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地域性。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因此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就较宽广、奔放。江南地区多为小桥流水人家,因此,江南的民歌风格大多柔美、婉转。所以,民歌教学的导入就从民歌的地域所在入手。在《茉莉花》教学中,王老师的导入就是:利用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演唱的“茉莉花”直接导入学习江苏民歌,了解江浙的地域、人情。”“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江南?”学生有的去过,有的在电视里见过,他们都高高地举起手,站起来都自豪而骄傲地介绍着他们的所见所闻。一番介绍以后,大家对江南已不再陌生,再让学生欣赏背景音乐《茉莉花》衬托下的江南景色,一边介绍江南的风土人情,音乐学习的过程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开始了。
3.民歌艺术的精髓所在――方言性
学生用普通话演唱这首民歌并不算困难,但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民歌的方言性是使民歌独具魅力的关键所在,正是民歌教学的难点。以前,学生一遇到用方言演唱的民歌就发笑,觉得好难听,有的觉得好怪异。于是,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王老师充分地运用了对比法――江北方言与浙江越剧方言之间的对比,很大胆地提出让学生很意外的要求,让他们用江北方言演唱《拔根芦柴花》,再用浙江方言演唱《采茶舞曲》。让他们自己感受方言演唱为民歌带来的无限魅力。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感到很新鲜,都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尽管学生用方言唱出了一点,但他们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很别扭。同样,老师用湖南方言演唱出来的《一根竹竿容易弯》,他们也分析出失去了原有的柔美与婉转。抓住这一精辟的分析,我抛出问题为什么?此时,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民歌有它的方言性。在这个环节以后,学生普遍地反映民歌用方言演唱真好听,并用心去唱好每一句方言。
4.民歌中无意胜有意的法宝――非语意性
几乎每首民歌中都或多或少有衬词,这是民歌的另一特点即非语意性。而如何让学生发现并知道这是民歌的特点呢?我在教学中用了引导――发现法。课上让学生找《拔根芦柴花》中情绪高涨的地方。由于民歌自身的魅力,学生很快就发现《拔根芦柴花》中有一大段衬词的地方让他们唱得很有劲。在这时,老师并不急于肯定他们,而是问这些衬词都表达了什么意思,引导他们向更深处思考,“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这一段让你们越唱越有劲呢?”“因为这些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太棒了!一语中的。
在肯定他们的发现后,老师又告诉学生,歌中运用“芦柴花”“芙蓉”“牡丹”“玫瑰”等花名作衬词,既美化了歌曲,又透露出纯朴的乡土气息。在后段拓展知识部分,老师还注重将新课标“音乐与相关文化”集中体现,并有机融合,将江南的风光、人情全部融在整堂课中,渗透在学生心中,初步了解了江南好,怎不忆江南的经典!
三、问题思考
1.教师因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培养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丰富音乐理论知识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自己去体验音乐,挖掘深藏在音乐的奥密,对他们努力的成果作出肯定性的评价,把谈话导入――音乐欣赏――方言学唱――表现歌曲四个环节有机结合,环环相扣,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计划有目的地为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
2.把握好重点,强调作品的风格,唱民歌就是要唱“味道”。能体现出作品风格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方言)、衬词等。在《拔根芦柴花》中,这几个方面在歌曲中产生一种细腻、秀美的艺术效果,它强化了歌曲的欢快、活泼的艺术风格,使之更加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同学们会表现出对民歌的浓厚兴趣,并乐于演唱。
3.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来进行教学,“民族的即全世界的”。对于一些关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知识,我们就更应该运用多种教学途径来进行教学,绝不能忽视,民族的文化,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而民歌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让青少年喜欢和热爱民歌是提高民族自尊心,培养民族感情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让我们音乐教师共同努力,在民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让他们了解民族文化,继承发扬宝贵的民族遗产。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3]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课堂优秀案例 篇四
【教学内容】
歌曲《在动物园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歌曲《在动物园里》是一首波兰民歌,结构为方整性平行四句体。描述了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见到各种动物时愉快而惊奇的心情。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可以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通过模仿活动,感知并理解音的长短。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带有幼儿的特点,他们往往好奇好动,更喜欢模仿。因此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很重要。孩子们很喜爱小动物,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的长短。爱动物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这个时期也是让儿童认识什么是友善,认识动物、认识大自然的最好时期。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以及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熟悉“X —”和“X”,感受音的长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演唱《在动物园里》,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许多动物时惊奇又高兴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
3.知识目标:感受、理解音的长短,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及表现歌曲的能力。
【教学过程】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一、感受音的长短
阶段目标: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听辨和比较,感受音的长短,熟悉“X —”和“X”节奏。初步感受多声部节奏。
教师活动:
1.导言:今天老师请你们和我一起到森林动物园去玩,你们听,是谁在门口迎接我们呢?
2.播放课件:小猫、小狗的叫声。
3.提问:
(1)是谁在迎接我们?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叫声吗?将动物的叫声写到黑板上。
(2)小猫和小狗的叫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把合适的节奏贴到动物叫声上面。
4.谁来扮演小猫?谁来扮演小狗?
5.边分组读小猫和小狗的叫声,边听听老师扮演的是谁?它的声音什么样?是长的还是短的?学生读的时候,老师用X X X X 节奏模仿小鸟的叫声。
6.想一想,谁的叫声和小猫一样长?谁的叫声和小狗的叫声一样长?谁的叫声像小鸟?
学生活动:
1.听动物叫声。
2.模仿,并把合适的节奏贴到黑板上。
3.边拍节奏边模仿动物的叫声。
4.分小组,扮演小猫和小狗,边拍节奏边读,练习多声部节奏。
5.边读边听,说出小鸟的叫声,和老师一起读节奏,感受三声部节奏。
6.学生创编一组节奏,并分组读一读。做三声部节奏练习。
二、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1.学习歌曲
阶段目标:
通过聆听和接唱,学会歌曲。
教师活动:
(1)导入:
动物园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参观。老师看到了小动物们,心里真高兴,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动物吗?听老师唱一首歌。范唱。
(2)提问:老师看到了什么动物?
(3)我们一起来读读歌词吧。播放课件。
(4)再听一次范唱,说说你是从哪句歌词中感受到老师的高兴心情的。你能试试吗?
(5)和老师一起唱。与学生接唱歌曲。
学生活动:
(1)边看课件边听范唱,说说歌曲中唱了哪几种动物。
(2)从“真好玩”这句歌词中体会快乐的心情。
(3)按节奏读歌词。
(4)学唱歌曲中的几句“真好玩”。
(5)接唱“真好玩”的部分。
(6)完整演唱歌曲,随琴练唱。
2.处理歌曲
阶段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演唱《在动物园里》,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许多动物时惊奇又高兴的心情;通过为歌曲伴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通过创编简单的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教师活动:
(1)提问:动物园里有这么多动物朋友,你们高兴吗?除了高兴还有什么感受吗?请你用歌声表达出来好吗?
(2)你们唱得真好听,小猫听见了,高兴得用叫声给你们伴奏呢。谁来扮演小猫为我们伴奏?小猫的叫声是长的,你想用什么乐器来打节奏?
(3)你们看,小狗也来伴奏了,谁来扮演小狗和小猫一起给我们伴奏?选什么乐器来打节奏?
(4)你们还看到什么动物了?能唱给老师听吗?
学生活动:
(1)回答。做高兴而惊奇的表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高兴又惊奇的感情。
(2)一部分学生唱歌,找几个学生边敲三角铁边伴奏。
(3)部分学生唱歌,部分学生用三角铁,部分学生用响板伴奏。
(4)学生创编简单的歌词演唱。
3.思想渗透
阶段目标: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以及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1)播放课件:伤害动物的情景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感受?
(2)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们想对这些伤害动物的人说些什么?
学生活动:
自由表达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并学会了歌曲《在动物园里》。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跟它
音乐课堂优秀案例 篇五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清新、欢快的情绪,体会校园歌曲自然朴实的风格。
2、通过聆听、模唱等环节的学习,能够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感受不同演唱风格对同一首歌曲的演绎,尝试创编不同的歌曲表现形式,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清晨》是一首旋律明快流畅的校园歌曲,三段体结构,表现了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早晨锻炼身体的快乐情景。两个基本乐段的旋律都是在重复的基础上稍作变化,只是在尾音上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会给学生音准把握上带来一些困难。三个乐段的情绪有对比变化,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舒展,描绘美丽的景色,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的旋律,歌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的美。
教学难点:两个乐段之间的对比衔接,容易造成音准和情绪把握不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对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今天早晨几点起床?早晨起床后你都做什么?(问题贴近生活经验,学生自由回答)你知道老师早晨干什么了吗?请仔细听。(问题引起好奇,聆听教师范唱)
二、 新课教学
1、初步感受。聆听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情绪,整体感受歌曲。
2、复听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乐段之间旋律、情绪的对比,为表现歌曲做准备。
3、听辨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轻松区别乐句之间的变化,模唱旋律,突破难点。
4、演唱歌曲。根据学情及时指导。
5、聆听另一种风格的演唱,体会不同风格对歌曲的个性表现,为创编活动做铺垫。
6、多媒体课件展示无伴奏合唱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歌曲更丰富地表现,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学生对歌曲进行演绎。
三、评价激励
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回顾本课。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篇六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精彩课堂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音乐的要求是让学生可以将音乐与生活实现结合,并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将音乐与生活结合,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对于基础知识方面的阐述,主要是打稳学生的音乐根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唱法,并树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成为热点议题。[1]
一、巧用导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导入对于激趣生疑具有很好的作用。音乐教师可以巧用导入,提升教学有效性。结合音乐教学特点,可以采用故事讲述导入、学生演唱导入、借助多媒体工具直观化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但在导入时,应考虑导入与音乐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如何,考虑导入形式是否能调动学生音乐细胞,调动学生参与。以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华夏古韵》这一课的导入为例。首先,我利用歌曲《送别》作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回答问题。师:同学们,刚刚的歌曲都很熟悉吧?能否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几句?此时,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一起唱几句送别中的歌词。师:这首歌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情感。我国古诗当中也有很多送友离别的,如《送友人》、《留别王维》等。今天我们即将学习一首以古诗为歌词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学习?此时,学生齐呼“想”。在正式学习歌曲《阳光三叠》前,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 这首歌曲所描写的意境如何?2. 这首歌曲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这个案例中,音乐教师利用背景音乐,设计问题调动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奠定了有效教学的基础。[2]
二、丰富教法,演绎精彩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课堂教学上,音乐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法,调动学生的音乐感官,演绎精彩音乐课堂教学。一般而言,音乐教师采用的教法需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利用乐动调动学生参与。通过各种教法(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学生得到不一样的体验,真正感受音乐科学的魅力所在,也才能更深地体会学习音乐的价值。例如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欣赏教学、示范性演唱、引进流行音乐等。以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神舟音韵(二)》这一课为例。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关于凤阳花鼓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何种乐器,引出歌曲《凤阳花鼓》;其次,我简单介绍凤阳花鼓的知识,例如凤阳花鼓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等;再次,我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让学生观看、倾听这首民间小调,初步感受这种类型的音乐;然后,我进行示范性演唱,并渗透一些歌唱知识:歌唱中要注意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然后让学生跟着一起唱,并提醒注意要点;最后,我对整个歌曲的曲谱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有哪几个音构成的曲调?主音是什么?通过逐层渗透,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不断丰富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交叉使用多种教法,从视听到示范性演唱、再到教唱,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渗透音乐知识,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高,实现有效教学,构建精彩音乐课堂。此外,在新课改下,教师音乐教法的不断丰富是必然,因为传统的音乐教法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
三、搭建平台,强化学生音乐应用能力
新课改下,音乐教师还需要主动给学生搭建平台,强化学生的音乐应用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培养自身的音乐个性,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同学不一样的音乐,加深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此外,通过音乐自主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教材上的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学生从体验中了解、感悟,从而更好地表演出来。例如音乐教师可以不定期举办音乐盛会,主题可以随教学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在实践中,可以举行主题为“流行音乐盛会”、“春之歌”、“民歌盛会”、“故乡之歌”等课堂音乐会,同时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励方法,调动学生参与。通过举办主题音乐会,学生的歌唱能力、表现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在每一次主题音乐会结束后,音乐教师应进行及时总结,并强调可以在音乐演唱过程渗透情感,让音乐表现力更强、感染力更强。
四、多元评价,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实效
评价是有效教学课堂的需要。但是,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不能仅以歌唱结果作为评价标准,也不能以自身的评价代替所有。因此,音乐教师应引进多元评价,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课堂教学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过程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以《神舟音韵(二)》这一课的评价为例。首先,音乐教师可以请学生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评价。可以提醒学生从教法、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设计、示范性演唱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师反思;其次,教师进行评价;可以从学生参与课堂、课堂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主动)、演唱如何、是否渗透情感等方面进行,尽量找出闪光点鼓励学生。通过师生互评,构成多元评价,促进教学相长。因此,可以说,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评价,凸显出其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音乐。[3]
总之,在新课改下,为了实现有效教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导入、丰富教法、搭建平台实践和构建多元评价,让音乐课堂教学更精彩。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提升自身的音乐专业水平,适当引入流行音乐,创新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兴花。 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若干有效方法[J]. 文理导航(上旬) 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