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优秀13篇】1-17-14

现代教师的责任似乎在不断增加,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处理不同种类的问题、应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正常班级里都有一些“问题学生”。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优秀13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范文 篇一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优秀13篇】1-17-14

一、服务教育大局,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新教育》杂志是海南省唯一的教育类综合期刊,是当地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期刊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为教育的改革发展鼓和呼,教育期刊要树立阵地意识,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进行办刊,才能发挥出教育专业媒体应有的作用,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

自2001年秋季起,海口市作为部级课改实验区开始课改实验;2004年起,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课改实验,当年秋季海南正式启动高中课改实验。在实施课改实验的进程中,许多一线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不透,难以适应新课程,一些教师对课改产生了困惑,甚至有教师发出了“不知道怎样上课了”的感叹。为了帮助广大的一线教师进一步廓清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施课改的信心,从2004年开始,《新教育》开设了“对话”栏目,这个栏目以面对面交流为主要形式,让一线的教师和专家深入地交流讨论。如针对一些教师对课改理念认识不清、信心不足,举办“新课程与教师成长”的对话;为了研究研训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举办“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研如何开展”“校本研训——集体备课研究”等对话;针对“不知道怎样上课了”的感叹,举办“什么是一堂好课” “小数教学——困惑与对策”“艺术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等对话;为帮助教师顺利应对 “高中基础会考”“学分认定”等改革新举措,举办了“基础会考——如何应对”“化学科目学分如何认定”等10多场次专家教师面对面对话活动。参与对话的教师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往往都是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我们将“对话”探讨的典型问题和解决之道,形成文字刊发在《新教育》上,让全省的教师共享,这对消除广大教师对课改的一些困惑,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增强教师实践课程改革的信心,扫除教师实施新课改道路上的障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体现了《新教育》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

二、关注并回应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期刊是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喉舌和重要的宣传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期刊的应有之义,但教育期刊也要敢于关注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并能对其做出解答和响应,才能切实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教师培训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培训也经过了全员培训、计算培训等多轮、多种形式的培训,各级政府为教师培训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也存在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观念落后、参训者内驱力不强、对培训认识不足等问题。教师喜欢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样的培训才能切实帮助教师提高技能?如何提高参训教师的热情?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这些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培训专家以及广大教师所关注的,也是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为了摸清这些问题,为有关部门做好教师培训提供有益的参考。2009年5月起,在社领导的支持下,笔者开展了为期半年多的教师培训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采访了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的领导,省市(县)教育研究培训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市县教育局主管教师培训的领导,中小学校的校长;向城乡学校的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最后,将调研收集到的部分典型问题请有关专家分析和解答,提出对策建议。调研的结果《教师培训,如何更上一层楼》以问答的形式在《新教育》上刊发,为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也得到了有关领导、专家的认可和重视。

作为负有指导性质的教育专业媒体,《新教育》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主流教育专业媒体勇于担当的精神,敢于关注本地区的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敢于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呼应,切实发挥了主流教育媒体的阵地意识和引领作用。

三、重视典型人物宣传、典型经验的传播,引导社会舆论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的各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不良作风也在浸扰着校园,如令人诟病多时、却屡禁不绝的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一些教师出工不出力,应付敷衍,不思进取,教师队伍中出现的“庸、懒、散、奢、乱”等不良风气。《新教育》作为海南省唯一的综合类教育期刊,是本地区教育领域的宣传阵地,也是本区域内教育主流媒体,理应担当起激浊扬清、引导社会思潮的责任。在办刊中,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宣传海南本土的先进经验、典型人物,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影响和鼓舞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如由总编辑郭文超采写的两篇人物通讯:《情洒五指山——记海南省工业学校教师陶海林》《大爱情怀——记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郭力华》在《新教育》发表在省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情洒五指山——记海南省工业学校教师陶海林》讲述了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海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海南省工业学校教师陶海林扎根山区职业教育事业,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大爱情怀——记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郭力华》,讲述了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郭力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面对癌症病情一步步恶化,始终坚守讲台的事迹,充分表现了她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上述两位教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执着于平凡的岗位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本色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大爱情怀和工作理想。他们崇高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范,正是教育行业应该大力宣传与弘扬的主流思想。《新教育》在办刊中注意挖掘本地的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宏扬正气,让先进人物的思想鼓舞人、激励人,充分发挥了教育主流媒体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作用。这对引导广大教职工和教育行政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尽职守,为人师表,献身教育,不断开创海南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局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策划选题的专业性,以专业性提高引领作用

教育期刊的读者主要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个属性注定教育期刊应始终树立立足教育,服务教育的办刊思想,在办刊过程中反映教育主题。作为有指导性的综合类教育刊物,要体现为教育服务的办刊思想,提高刊物的指导性和引领作用。加强选题策划的专业性,是重要的保证手段。

首先,选题策划要注意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要紧紧围绕政府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教育期刊的编辑,要时刻关注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形势,注意研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并对教育发展的态势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较深的领会和准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发出的文章,既不偏离教育形势的发展又有一定高度。这几年来,《新教育》杂志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化办学等这些党和政府的教育中心工作来办刊,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理念更新、课堂有效教学、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解读等方面组织了大量的稿件,为广大教师答疑解惑,为海南顺利推进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要注意选题策划的针对性。每一本期刊都有其办刊宗旨和方向,都是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新教育》以“引领课程改革 服务教师成长”为其办刊的落脚点,这就决定了《新教育》在办刊过程中更加关注学校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海南省教育行政部门也把撰写教学设计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项目,但占海南教师多数的乡镇中小学教师撰写教学设计能力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新教育》编排了一批由省市教研员、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撰写和点评的教学设计,为中小学教师写好教学设计、上好课提供了高质量的参考。

第三,要注意选题策划的贴近性。要贴近海南教育,贴近海南教师,贴近海南实际,引领才更有实效。这点我们可以从北师大版教材得到启示。刚实施新课改时,海南的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采用了北师大版教材,这套教材将“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贯注于教育领域,试图为打造新一代合格公民做充足的准备,但实践证明这套教材不适合在海南使用。外部的专家学者,可为海南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开阔视野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但要切实引领广大的海南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需要海南本土的专家、教师的长期努力,因为他们更了解海南教育的发展现状、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能力水平。因此,《新教育》在办刊中更加突出贴近性,注重贴近海南教育实际。贴近海南教师:为其提供理论性、指导性的文章,主要约请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教研员、特级教师等专家、行家撰写,因为他们主要研究海南教育的问题,他们的观点、方法也易为海南的教师所接受;贴近海南的课堂:针对教学常规难落实、教学设计案例撰写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等问题,组织编发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为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提供借鉴;贴近海南经验:“市县教育栏目”刊发《快意雄风海上来》《“教育扶贫移民”“学前免费教育”——昌江县创新办学模式的尝试》等介绍海南各市县教育改革发展经验举措的文章,促进海南各市县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如昌江的“教育扶贫移民”经验是省领导在昌江调研时发现并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成为海南重要的教育扶贫模式——思源学校建设的直接经验来源。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篇二

关键词 问题学生;如何转化;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许多家庭的变革。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常年在外的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导致了学校里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家中或者是小皇帝或者是“没人管”。 在这些学生身上,辅导员所花的精力要比其他学生多几倍,有时还不一定见效,更有甚者还会遭到学生报复。总之,问题学生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长期以来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待问题大学生,辅导员通常的做法是“批评+检讨”,先在教室公开批评,没有效果带到办公室批评,态度不好直接通知家长到校一起批评,期间经常写检讨及保证书。这样的方法有时有效,不过只是暂时的,多用全无效果。治标不治本,不能触及学生心灵的深处。许多辅导员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学生一旦没有达到要求,就采用统一的办法,软硬兼施,权威压服,使学生就范。按照这种方法,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阶段,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转化“问题大学生”呢?

一、号脉寻根,觅治转化

问题学生一般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等。实践证明,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有些学生没有严格遵守纪律,学习不认真,行为表现叛逆等,辅导员就把这些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性地归结为觉悟问题,好像只要觉悟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实际上并非这样。学生许多问题并不属于觉悟问题,而常常是心理问题或者能力问题。例如,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叛逆的学生,必然是在某一方面受到过严厉的指责与嘲笑,因而“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久而久之,便认为老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使自己在同学面前总是很没有面子。只有真正了解叛逆学生形成的原因,才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每当辅导员用自己的错误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茫然不知所措,只会埋怨学生不接受他们的教导,却不想想自己开的药方是否对症。

作为辅导员,一旦发现学生产生了问题,应清楚的了解问题学生有怎样的问题,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感受,积极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及现状,理性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这样才可转化问题学生,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好比一把锁,辅导员不要企图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关键得找到开这把锁的钥匙。要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需因材施教,号脉寻根,触及心灵。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二、用“爱”感之,促使改进

陶行知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等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辅导员对学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变化的前提,没有慈母般的爱心,知心朋友似的友情,就没有问题学生的转化。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关心和爱护问题学生,这是做好问题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问题学生是打开问题学生心扉的金钥匙。问题学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爱有加,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简单的把他们归为问题学生。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个问题学生都可以用“爱”去感化他,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让我们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多给他们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成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问题学生成功转化。

三、发现闪光,及时激励

每个问题学生都不会是一无是处,再差的学生也有某方面的优点。辅导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因为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可以成为他们转变的源泉。有些“问题学生”放任自己的行为,满不在乎的放弃学业,不讲道理。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具有某种优秀的能力。如乐观勇敢、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并拥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等等。很多辅导员往往忽视了这些优点,而只注意到其表面上的问题行为。要想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找出这些优点来,使之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教育学生时,我们一定要多激励,尽量少批评,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感受。俗话说:“一句赞扬,胜过十句责骂”,对那些平时经常被轻视、受批评、受冷落的问题生,一声赞扬将点亮他们的心灯。具体策略,就是要倍加关注他们,发掘和放大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找准“闪光点”,善于抓住他们的积极因素,作为转化与援助的突破口,成功地改变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而得体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享受荣誉与赞美,享受成功的感觉,激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自强、自尊,增强自我转化的动力,努力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当然这中间也有过反复,关键在辅导员要做好协调、引导和帮助。

四、人格熏陶,主动转化

日本教育家紫田荣义说: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意在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老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老师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贵在坚持,不管问题学生有怎样的问题,我们都要理性地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用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恒心、智慧、责任善待每一个学生。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应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成为金子。也许有些学生是暂时的问题生,需要我们用心把自己变成“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锁,以心换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使每一个问题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9).

[3]朱以财。量化管理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作者简介:付 知(1986-),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教师,助教,硕士。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篇三

【关键词】问题学生 情感 课堂

学生的痛苦莫过于成为班级的问题学生,他们的自尊找不到支点,心理承受着焦虑和自卑的压力,所以问题学生都渴望被了解,被关注,被尊重,被信任,被关爱,他们内心里都想早日脱掉“差生”的帽子,消除被人冷漠的失落感。就像李京京一样,尽管他的“嗓音沙哑”,对于老师对他的态度,也是十分失望的。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坚信,只要付出爱心、信心、恒心和耐心,问题学生是可以转化的。下面,就部分问题学生类型谈几点转化办法:

一、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信任学生,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聆听学生的心声,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学生需要老师的尊重,教育如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就能取得成功的效果。作为一名教育者,需要有爱心,爱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那份宽广而深厚的爱,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虽然他们存在差异,但他们有不同的优点,渴望老师象伯乐一样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得到老师得到肯定与信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快乐的成长。

二、要为“问题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班主任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如:一个成绩差的学生一次考了58分,他泪流满面地找班主任借分,说家长看到他考试不及格会打他;他保证以后用满分还给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一是班主任老师有一颗真切的爱生之心,他不想让学生挨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学生;三是他善于利用契机激励学生。那个借分的学生由于获得了班主任老师的“资助”,得到了老师的关爱,鼓起了奋斗的信心,从考试不及格到考试满分,实现了他自己的许诺。试想,这位班主任老师如果没有答应学生的要求,而是挖苦讽刺,甚至借家长之手“好好整治”他,产生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不要吝啬对“问题学生”的表扬

魏书生说过:“用学生身上的光,照亮学生的路是最节省的能源。”作为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适时适度地给问题学生以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和赞赏。荣誉是人的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当地给后进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在平时,我们要多找问题生的“闪光点”,他们并不是一切都坏的,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能积极劳动,不怕苦,不怕脏,带头完成任务;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我们对差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后进学生的进步。适当的表扬会带给问题学生自尊心的满足,甚至一点点改变,走向好的方面,转问题学生为优等生。

四、老师应该提高素质感染学生,改革教法调动学生

平时备课,要将调皮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接受程度考虑进去,有针对性地备课,为的是让他们也能听懂、能学到知识。尽量使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态度,热忱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对调皮学生带有任何偏见。给学生展现出老师公平、公正的一面,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灵活处理、调控学生,老师的心态很重要,我们学校调皮的学生确实很调皮,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调皮现象。在课堂上看到有调皮现象,不要怒发冲冠,尤其不要采取高压手段如骂、打学生,避免调皮学生强烈反弹或变本加厉。而要让自己平静下来,和气地对待那些调皮好动的学生,不急不躁。采用心理暗示,学会控制课堂。可以停下来讲课,让调皮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用眼神提示学生,盯着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让调皮的学生来回答;在讲完一个内容之后,可以讲讲道理,说明浪费大家的时间有什么害处。对顽劣成性的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课堂结束时点名来办公室单独谈心。

五、老师要勇于修正自我对学生的认识

当听完李京京用他那沙哑的嗓音饱富深情的读完课文时,有一处对程老师的语言描写,极其细腻“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走到他前面,声音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老师对李京京一次次的不相信,一直以到现在的肯定,赞赏,以及对于自己之前对李京京态度的愧疚,都深深的饱含在里面,语言准确而富有深意。课前老师的细致安排没有发挥作用,反倒是被老师遗忘的李京京很好地配合了老师的课。同时作为老师,也直面了自己的错误。如今,我们很多老师自认为自己是老师,凡是都是对的,根本不会听取学生的意见,更不会在学生面前低头,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还会让学生看不起。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爱,咱们眼中的“问题学生”肯定会有好转的!

【参考文献】

[1]《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中学班主任版),关文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篇四

关键词:问题学生 策略方法 健康成长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学生的素质关系着祖国的兴衰。因此,培养学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问题学生,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为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极具可塑性,所以,只要找准策略和方法,一定可以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建设发展添砖铺瓦。

一、“问题学生”的特征

在教学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学生”,他们有着以下的共同点:(1)上课不能遵守课堂纪律,课上不是讲话就是睡觉,严重到影响老师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听课;(2)作业基本不完成,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3)晚上在宿舍不能按时休息,几个同学聊天到深夜,白天精神状态不好;(4)夜不归宿,经常通宵上网或打游戏;(5)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交往,经常吸烟喝酒打架闹事;(6)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教导,他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行为习惯差。

二、老师克服的心理障碍

(一)厌弃心理。“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差,老师的教导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有些老师就会把这些学生当成包袱,甚至希望他们早点被学校开除。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校的生命在于学生,没有学生就不存在学校,所以不能轻易放弃一个学生。并且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针对每个学生的引导方式和方法都可能不一样,所以要求每位老师认真研究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找到引导他们的方法。

(二)定型心理。心理学上有“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即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以往的差的表现给学生定型,任何时候都用同一种眼光看待学生,致使学生“破罐子破摔。殊不知,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所以,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优点,用积极的思想影响他们,引导他们积极上进,在表扬他们优点的同时提出改正一些缺点的要求,使他们树立“我也很优秀”的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急噪心理。对于老师反复强调的问题,但他们仍我行我素,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对于这样的学生,当老师得知他们犯同样错误的时候,更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否则,老师会失去耐心,揭老底、算总帐,全盘否定他们的进步,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和老师完全处于对立的状态,以致前功尽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问题学生”的转换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工作。

(四)偏见心理。当班主任老师发现班级里一些不良现象时,首先想到的是哪几个“问题学生”所为。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出现认识上的片面性,在工作中会出现偏激的行为,不给“问题学生”进取的机会和承认、改正的机会,并且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得老师和他们的距离更远,更不容易接受教育。

三、问题学生的策略与方法

问题学生的教育与援助转化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更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情感熏陶、行为引导。对学校而言,转化问题学生是德育教育的棘手问题,教育难度大,工作漫长复杂,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以下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同行们分享。

1、和“问题学生”交朋友。“问题学生”因为常常位于后进,一般来说,他们得不到关爱,任课老师不愿理,成绩好的学生厌恶,家长动不动就会斥责,所以他们容易走上厌学、孤僻、叛逆与反抗的道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首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他们全心的呵护、理解、信任和关爱,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及他们的过去,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谈话,帮他们剖析自抛自弃的原因和后果,用爱心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掌握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气质类型,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用爱心感化他们,使之主动接受教育。

2、挖掘“问题学生”的积极因素。“问题学生”虽然是后进生,但他们身上也有长处和积极因素。有些“问题学生”放任自己的行为,满不在乎的欺侮弱小者,一味胡来,不讲道理。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具有一种优秀的能力。他们勇敢、有决断力,并拥有统帅部下的领导能力。运动能力也很优秀,还富有冒险精神。老师们往往忽视了这些优点,而只注意到其表面上的问题行为。要想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找出这些优点来,使之得到很好的发展。我班的一个问题生名叫李强,他是一名单亲家庭孩子,个子高大,身体强壮,性格倔强,顶撞老师,上课睡觉、自习吵闹,学习更是一塌糊涂,但他爱好体育,非常爱打篮球而且组织能力比较强。我就抓住他的这一特长,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并推荐他参加了校篮球队,结果他进步神速,我让他担任我班篮球队长,结果他带领我班选手跟其他班打比赛,屡战屡胜,打得很漂亮,其他班都很佩服。利用这个契机,我在班里当众表扬了他,我发现,这个平时桀骜不驯的学生竟然羞涩的低下了头。课后我主动找他谈心,他说我是第一个表扬他的老师,表示以后一定要好好表现,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的乖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他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劳动积极。

3、了解问题学生的成长需要,给予“问题学生”表扬和肯定。“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指导,应是从抚慰学生的心灵、了解并理解其不满和要求开始的。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关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体谅学生,理解他们的苦衷,把严声厉色的批评换成和风细雨的说教,把当众的指责,换成事后的促膝谈心,肯定中蕴涵着批语和引导,鼓励中充溢着期待和希望。

4、消除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叛逆的学生,必然是在某一方面受到过严厉的指责与嘲笑,因而“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久而久之,便认为老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使自己在同学面前总是很没有面子。只有真正了解叛逆学生形成的原因,才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5、做好家访工作。叶圣陶曾说过:“学生不光在学校中受教育,在学校外,在家庭里,在社会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教育。”问题学生问题的形成,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成因有许多与家庭情况有关。

6、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公平、公正、正确地看待“问题学生”,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对学生不挑肥拣瘦,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是我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最佳策略。最后一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学习了,其他学生难倒还会不行动吗?

7、给予适当的任务,促其成长。给予任务、让他们具有完成任务的充实感,这个方法对那些不跟别人合作、不合群的“问题学生”很有效。很多孩子不爱说话,也不愿跟老师说话,对这种学生,要尽量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机会与老师接触,通过完成工作,使他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自己与他人同样收到承认,从而鼓起干劲来。

8、引导问题学生做好自评,积极转化自己。让问题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和问题。给那些冒冒失失的、对自己缺乏控制的以及感情、欲望过于冲动的问题学生以适当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比如,以“给自己的信”的形式,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写信,就是一种教育效果很好的方法。因为让学生自己注意、发现自己的问题,要比老师从正面要求学生做出检查,作用更大、更深。

9、塑造问题学生健全人格,奠定他们成长基石。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帮助问题学生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奠定他们成长的基石。(1)、正确的是非观念;(2)、科学的人生观;(3)、认真负责的生活、学习态度;(4)、热情、开朗、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5)、宽容、大方、奋发向上的良好心态;(6)、爱心、孝心、感恩之心。

10、教师要修内功固本强基,创造教育的契机。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重点在学校关键在教师。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是问题学生转化工作能否顺利完成最有力的保障。然而,在转化问题学生的问题上,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外,还应该充分把握好教育的契机,等待机会,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只有积极主动出击,努力创造教育的契机,才能有效促进问题学生的迅速转化。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1)、努力学习,开拓视野,不断提升自身教育理论水平;(2)、积极交流、讨论,集思广益;(3)、善于思考、认真总结,推陈出新;(4)、重视德育科研,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努力创造教育的契机。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贵在坚持,不管问题学生有怎样的问题,我们都要理性地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用我们的爱心、智慧、责任善待每一个学生。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应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成为金子的。也许有些学生是暂时的问题生,需要我们用心把自己变成“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锁,以心换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使每一个问题学生健康成长。爱是教育的灵魂,我们要牢记爱是教育的主旋律,让我们用爱和赏识真诚地对待每一个“问题学生”,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爱心、多一分宽容、多一分信赖、多一分鼓励,多一分等待,相信“奇迹”一定会出现!

参考文献:

[1]教育基础知识,成都时代出版社第一版,2009年3月1日

[2]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浙江教育版社,1993年10月1版。

[3]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 版。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篇五

关键词:问题学生 策略 转化 爱

一、各种问题学生的类型及外在表现形式

心理学家左其沛将问题学生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他们有一些共性:一是非观念模糊。二是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成绩较差。三是自尊、自傲、自卑、自弃交织在一起。四是意志薄弱。

(1)过失型。该类学生有一定的道德概念,但是对什么是“法”模糊不清,加之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反省的意识,做事率性而为,表现形式上是极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事后又后悔不已。

(2)品德不良型。此类学生跟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父母对其爱而不管或管而不爱,使这些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造成是非不清。如果不对其及时教育,极有可能的后果是:出了校门进了牢门。

(3)攻击型。该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既自尊又自卑,对外界刺激反应过激,外在表现是死要面子,说不得更碰不得,因此常与同学和教师发生语言和肢体上的冲突。

(4)压抑型。此类学生性格内向,凡事均放在心里,与别人沟通又存在障碍,也有没有合适的宣泄方式,长此已往,必然导致心理问题。表现在外部行为上就是害怕挫折、厌学、逃避责任等等。

二、问题学生转化的四大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问题学生的行为可能都是差不离,但是成因却是各有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显而易见,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深入挖掘其隐于内心的良知,用心聆听他们最无助时的呼唤,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心才能贴得更近。

(2)助人自助原则

外部因素对学生心理有一定影响,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就其效果而言也仅仅只是一种正向的刺激,只有当外部刺激与学生本身蕴涵的积极因素有一个完美的契合点时,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引领的作用,也才能真正调动问题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困境。坚持助人自助原则,把问题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温暖、去感召、去交流、去爱护。“信其师,学其道”,这话用在这里最贴切不过了。

(3)无病假设原则

在问题学生教育和转化过程中,教师应假设这个学生在个体心理上面是没有病的。如果从一开始就贴上标签,从某个角度来讲,你就已经放弃对他的转化的努力了。

(4)循序渐进原则

将问题学生朝好的方向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和系统的过程。循序渐进不仅是教育规律本身的要求,也是师德规范的具体体现。在实际的转化工作中要求事无巨细,科学地分析学生心理起伏的状态,然后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策略,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要克服急躁心理,不急于求成,对转化工作的复杂度和艰巨性要有深刻的认识。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转化方法很多,但是殊途同归,就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热爱学生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法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常用的方法有暗示法、典型榜样示范法、案例分析法、事例指导法、同伴互助法、实践锻炼法、角色扮演法、课堂渗透法、评价法、试误法、正强化法、自我竞赛法等多种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不应拘泥于特定的形式,而应该基于学生实际,灵活地组合,加强对学生行为、心理的引导。

四、转化案例

这是我亲身经历转化一个问题学生的例子。该生名叫王海(化名),是一名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个子瘦小,戴一副黑框眼镜。初次报到时,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文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感觉我大错特错了,玩灭火器、斗殴、顶撞老师,反正想得出的基本他都干了,迟到、不交作业更是家常便饭。我极为恼火,三番五次谈心均以失败告终。学校对其的忍耐也快到了头。我内心颇为矛盾,处理吧,他这一辈子会被涂上不光彩的一笔;不处理吧,有损学校严明的校纪校规,妨害对其他学生的管教。但是一件事情让我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一次组织学生填写表格,王海只填了妈妈的名字、职业这一栏,对于爸爸只字未提,我觉得这事有所反常,所以当即把他叫到办公室了解他家庭成员的情况。得到的信息是父母早年离异,他从小生活在外公外婆家,外公外婆年老体衰,家庭就靠妈妈外出打工支撑。妈妈因为忙于工作,所以忽略了对小王海的管教;上了年纪的人跟现在的小孩有代沟,加之教育方式也不得法,因此导致他养成了不思进取、是非观念不清、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的坏秉性。经过这次以后我对他多了些关注,发现他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还有不少闪光的地方,如:对朋友相当关心,说到做到,性格也较直爽。我看在心里,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与他进行深层的交流,我明白单纯的说教、规劝对他而言基本已无大的效果,于是我就等待时机。

王海的健康状况不佳,小的时候因为调皮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脾脏被切除了一大半,因此体质较差,时常生病。这次感冒比以往的要重!我看在眼里,心里感觉不好受,当即把他送到最近的医院,陪着他挂号、看诊、配药、打点滴。临近中午,我又从外面带来了饭菜,师生俩就在病房里吃了一顿难忘的午餐。慢慢地他的话匣子就开始打开了,他很愿意把心里的话与我交流,甚至主动跟我说起他小时候的趣事。他说起以前在中学的时候总是被老师看不起,可是王老师你却跟他们不一样!我们之间的友谊随着他的慢慢痊愈而与日俱增。渐渐地他受到的表扬也越来越多,最终我完全地信任了他,把班级里最难管的差事――每日值日监管的重任交付了给他。他没有辜负我,每天最早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他的妈妈也打电话高兴地跟我说,他跟以前比就是两个人。对于他的变化我非常的欣喜,但欣喜之余也感到很庆幸,假如我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这个学生,或许我的担子会轻许多,可是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一个原本可以教育好的孩子失去了改正其错误的机会,这将是我这个班主任教育的失败,也将会是我人生永远的缺憾。

五、寄语班主任

曾经听一位资深的老教师说过,如果一名教师没有当过班主任,那么教书育人的乐趣就会少一大半。是啊!只有真正担任过班主任才能体会到与这些孩子相处的酸甜苦辣,才只有正确处理好一个个直面而来的教育问题,班主任才会真正有所成长,最终成熟。当前有些班主任谈起自己的学生大多强调工作是多么的艰难,学生的素质是如何的低下,品行是如何的不端,但是我们在履行班主任的职责的同时,是否也该拷问一下自己的责任心、良心。一个时常抱怨的班主任不会是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因为他根本没有这样的耐心和爱心来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成绩不是靠抱怨出来的,对自己的学生没有一点信心还奢谈什么问题学生的转化?在当前教师职业越来越专业化的同时,我们的班主任是否能经受得住专业的考验?我们面对问题学生转化的系统工程是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是否为这些问题学生也付出同样的爱?这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谨以此与诸位班主任同勉。

参考文献:

[1]阮为文。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4).

[2]高玉华。http://www.省略。

[3]李燕青。“问题学生”的形成与转化策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4]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篇六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遇到这类学生:学习成绩差;态度不端正;自信心缺乏;自控能力差;常常被人们称作问题学生。他们让老师非常头疼,不少老师也因此放弃了他们。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问题学生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教育者应当找准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方法,对症下药,才能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问题学生”并非指那些有犯罪经历或者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而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行为、认识、心理、学习等方面存在偏离常态的现象,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二、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

(一)要对他们充满爱心。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面对那些受家庭乃至社会不良影响而行为表现异样的孩子,要站在朋友的立场与之谈心,发自内心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努力奋斗的希望之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教师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培养问题学生的是非观念的前提是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必须坚持以理服人,从正面诱导,切忌简单粗暴,强行压制。

(二)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应当尊重、信任问题学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问题学生往往学习不好或纪律差,因此长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他们对外界极敏感,封闭自己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也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如批评、斥责、嫌弃、挖苦或者变相体罚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方法,只有当他们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对待问题学生,教育者应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也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虽然他们有很多缺点,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和鼓励。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作为教育者,及时肯定和表扬,能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赏识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环境氛围,对问题学生以鼓励教育为主。在课堂上,积极关注问题学生,适当的关注能激发学生的希望,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针对问题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还要经常和问题学生谈心,让师生间的感情得到交流,必要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歌德曾经说过,当你失去了财富,你其实只失去了一点点;当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当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转化工作的关键是要重新拾起问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和帮助问题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充分肯定后进生的努力的情况下,引导他们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应排斥问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反之,老师要在观察他们的基础上,适当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平等的对待,激发他们内在想进步的潜力,树立他们进步的信心。

(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家长能给学生正确的、充满爱心、健康的和鼓励的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将会有极大帮助和促进。要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有机地结合。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采取家访、信访、打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改进教育方法,转变家长“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简单粗暴的落后的教育方式,积极争取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另外,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如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常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现象,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寻求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及时补救,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各自具有独立形态和独立特点的教育形式,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协调一致,互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书良。问题学生的心理矛盾探析及转化[J].成功(教育),2009.

[2] 王舒梅。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吉林教育, 2009.

[3] 杨文凤,马维振。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

[4] 胡克盛。如何灵活处理问题学生[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

[5] 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小学班主任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陈亚凡。让爱心温暖“问题学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7] 谢春晓。谈问题学生的转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S1).

[8] 王兴忠。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六多六少”[J].科学教育,2009.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范文 篇七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12月10日,国家七部委教育收费督查组完成了对我省为期五天的教育收费工作专项督查,在当日举行的湖南规范教育收费情况反馈会上,督查组对我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指导性的整改意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友志、省人民政府教育顾问张放平、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卫东等出席会议。

督查组组长、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孙燕代表督查组对湖南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高度重视,加大源头防治力度,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湖南积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出台了《湖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的文件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制度上确保了教育收费行为不断规范。同时湖南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大保障力度,从源头上预防教育乱收费,不断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扎实开展监督检查,认真开展了收费专项检查,进行了现场重点督办,及时处理各类举报,着力解决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督查组同时指出,督查过程中部分学校仍然存在择校生比例超限、某些教育收费项目、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不规范等现象,希望湖南及时整改不足,对提出的问题逐一核查落实,整改情况及时上报;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力度,特别是解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促使地方政府领导、学校负责人以及家长更加深入了解教育收费工作,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增加收费政策和相关规定的透明度;突出治理教辅材料泛滥问题,加快《湖南省中小学生教辅材料推荐目录》出台步伐,确保学生自主选用,学生选用严格实行一教一辅。

李友志指出,湖南将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加强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规范教育收费的宣传工作,及时将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各项政策向基层单位、学校传达、解读,对一些教育收费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研究,拿出解决办法,进行规范管理;对督查组指出的各项问题,湖南将尽快拿出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整改方案,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责任,逐一整改落实,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完善机制;认真学习、研究督查组提出的建议,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治理工作,不断促进教育行风建设,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表示,湖南将以此次督查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切实提高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及时、尽数抓好整改。积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形成治理教育乱收费高压态势,严肃查处督查组指出的相关问题,确保制度建设与检查监督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学校和广大家长的认识,不断创造和优化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促使各地各学校把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持续地作为一项常规性的重要工作抓好抓落实,抓出实效。

全国首届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论坛在湖南召开

改革创新 内涵建设 特色发展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已达698所(含独立学院309所),在校生505.07万人,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创新改革的一支重要生力军。12月1日,全国首届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的100多所高职学院负责人和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部分企业高管等近4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民办教育系列新政即将出台的特殊时间节点,“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论坛”研讨民办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问题,对于规范和鼓励民办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地应对新形势、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极为重要,有利于加强校际间与区域间的协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论坛其间,教育部门和知名大学的有关领导、专家就有关问题作专题学术报告,与会各院校代表就有关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并就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办学特色、教育模式创新等问题交流了经验。

高等院校力挺“爱烛行动”

湖南部分院校支持省教育基金会开展“爱烛行动”工作座谈会举行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12月6日,湖南部分高等院校支持省教育基金会开展“爱烛行动”工作座谈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全省各地27所高等院校齐献爱心,为“爱烛行动”这枚熊熊燃烧的火炬添光添热。

会上,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长沙学院、长沙医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等院校负责人纷纷报出认捐数额,认捐总金额达到350万元。

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许云昭指出,教育基金会是教育系统自己的基金,取之于全社会,用之于教育事业,教育系统自己应该高度重视并不遗余力大力支持。今天认捐的院校能在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资金援助“爱烛行动”,体现了一种思想认识高度,体现了示范引领,我希望通过你们的引领和带动,促使全社会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爱烛行动”中来,为急需救助的困难教师群体送去温暖,送去阳光!

座谈会上,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红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大家的爱心之举表示了称赞和感谢。他说,近年来,省教育基金会积极响应省委提出的建设教育强省战略,在服务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公益工作,教育公益支出达4300多万元,为教育、为教师、为学生、为学校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爱烛行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目中闪亮的爱心品牌行动。

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汀明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省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汉文主持。

我省启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评选

荣誉获得者将获得最高100万元的重点支持经费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2012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湖南省推荐评审工作12月5日正式启动,我省首批共获得9个推荐申报名额,这些名额将从全省高校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名师中产生。获得“国家特殊支持人才”称号的教学名师,将获得最高100万元的重点支持经费。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出席评审会并讲话,省教育厅副厅长申纪云主持会议。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支持计划,计划从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经费、平台等特殊支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王柯敏在评审会议上指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评选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和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教师荣誉感的生动体现。评审小组各位专家要充分认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和程序,公开透明、严谨有序、好中选优,顾全大局,推荐人选要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优秀大学生有突出贡献;要教育理念先进,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创新;要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学生和同行广泛认可;要代表湖南最高的水平,是本领域公认的权威和标杆。王柯敏强调,要进一步积极引导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向这些教学名师“拜师学艺”,汲取成长养料,切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通过深入引导示范,不断推进我省高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全面促进我省高校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

今年,全省共有12所本科院校推荐17名教师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通过本次评审,将最终选出7名教师上报,另外两名由高职院校单独组织评选。评委会由王柯敏厅长任主任,申纪云副厅长任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王正明副教育长任专家组长。

教育部教育新闻宣传中心调研我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本刊讯(记者余俊 杨鹏)12月5日,教育部教育新闻宣传中心执行副主任兼策划处处长余冠仕等一行三人到我省调研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夏智伦出席了调研座谈会。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和株洲市教育局等单位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座谈。

会议主要就各地各校在新闻宣传机构运行以及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就舆情应对中存在的困难与建议进行了探讨,对今后如何贯彻落实十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展开了讨论。

夏智伦在会上表示,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湖南认真落实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湖南教育工作实际,扎实开展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为建设教育强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今后,将认真贯彻落实十精神,主要从“三个一”方面加强,即增强一个意识,建设一支队伍,建立一个好的机制,进一步抓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余冠仕充分肯定了湖南在教育新闻宣传方面所作出的成绩,并简要通报了当前全国教育舆论宣传的整体状况,同时从教育部正在构建的教育新闻宣传“大格局”入手,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为大家进行了辅导。

与会人员表示,教育部的这些举措既增强了大家对进一步搞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信心,更是为地方和高校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便于操作的好办法。

人才目标高端化 培养过程高质化

湖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召开学术年会

本刊讯(记者 陈文静)12月7日,由湖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湖南工业大学承办的湖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株洲市举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郭新立、省教育厅副厅长申纪云等参加会议。会议主题为“发展、改革与创新”。

会上,郭新立司长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重点讲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要在教育工作中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把十报告中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作为指导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与创新的纲领性文件,使研究生教育瞄准高端人才开发,落实高质过程培养,推动我国迈入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教育现代化。二是要重视研究生教育改革问题,强调内涵式发展要求,把提高培养质量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坚持主动满足需求、全面提高质量的改革主线,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成在基础教育之上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三是立足长远、抓好来年。坚守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围绕提高质量的工作重点,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适应需求的研究生教育自主调节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加强规范管理,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搭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依法治教、加大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会上,中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院校代表就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制度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大学生英语才艺大比拼

湖南举办首届高等院校涉外办学项目大学生英语风采比赛

本刊讯(记者 陈文静)12月8日,“湖南省首届高等院校涉外办学项目大学生英语风采比赛”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比赛分为本科组和专科组,共有来自全省11所高校的42名选手参与角逐。参赛选手们通过“命题演讲”和“情景交流”两个比赛环节,向现场评委充分展示了各自的英语水平、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湖南农业大学的邓东京和湖南商学院的张敬忠两位同学分别摘得本科组、专科组个人一等奖的桂冠。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学院分获本科组和专科组团体一等奖。

我省高招艺术类统考本月开考

本刊讯(记者 陈文静)昨日,省教育考试院公布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全省统考相关政策规定。省统考分为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服装类(职高)、服饰艺术与表演类、编导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类、表演类、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类、影视节目制作类、摄影摄像类等11个考试类别。我省将于2013年1月28日前划定各专业类别的省统考合格资格线,并在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上公示取得合格资格的考生名单。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规定,凡报考艺术类专业(含按艺术类招生的所有专业)的考生务必选择相应或相近的考试类别参加省统考。取得省统考专业合格资格的考生,方能参加省外院校艺术类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范文 篇八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绩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2B754);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1]-JKGHAD-0429)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1日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12.9%,相关的主要统计指标在全国所居的位次有了明显提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第20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1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第19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17位。然而,与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普通高等院校数量由2005年的83所增加到107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由2005年的85.19万人增加到145.67万人,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教育人口第一大省。但是,与全国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相比,高等教育的规模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已经达到107所,但其中只有43所普通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3.9%,与河南占全国总人口7.7%的省情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河南省没有一所985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所获得的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很低。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该省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和经济强省跨越的迫切要求。

一、文献综述

为了改善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落后的现状,许多学者对河南省现阶段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展开了广泛讨论。来俊军认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以及科研水平不够高。从学科建设、产学研结合、学术团队建设、科学管理和加大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刘淑慧从层次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综合化程度低、形式结构割裂、办学主体单一和区域结构不平衡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河南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河南省高等教育适应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提出了较好的途径。冉祥华认为,河南省的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高校办学规模、“三重”建设、师资队伍和办学资源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河南的高等教育在相对规模、教育结构、师资结构、经费投入等方面与中部其他五省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针对这一现状,他提出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中部崛起的有利时机,依靠GDP总量优势,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坚定不移地做强河南高等教育。赵科翔应用传统经济学中的商品供求原理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给问题。他认为9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和农村适龄儿童当地就学的区域性划分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成为俱乐部物品。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主要取决于社区教育需求和社区教育费用。进一步,社区教育需求是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儿童学习天赋、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和社区教育费用的函数,因此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取决于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学生学习天赋、社区教育费用等因素,从而构建了农村基础教育的供给函数,并实证检验了其合理性。孙俊杰等认为,河南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2)高校创新能力不强;(3)高等职业教育欠发达;(4)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刘高峰认为,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于努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健康、和谐、快速地发展,提出以省域重点院校为主体的第一集团军应在高层次上有所突破;以市域本科院校为主体的第二集团军应在地方特色上有所突破;以县(市)域高职院校为主体的第三集团军应在职业技术上有所突破。

上述文献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是,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文献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现有文献主要使用简单的统计数据比较分析方法,缺乏必要的经济理论基础,相关的理论分析不够充分。因此,本文采用经济理论中测度经济发展状态的理论方法来展开相关理论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模型

目前,测度经济发展状态的理论方法主要以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体系为主。其中,建立在距离函数之上,用于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主要涉及行业发展、区域经济以及总体经济增长等方面,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重视。原毅军等人使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生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与趋势,认为中国生产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高明和解百臣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寿险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了效率分解,指出技术进步是促进寿险行业效率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主要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等原则,采用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等交叉学科的方法开展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现构建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为基础的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测度模型。

用N维向量x=(x1,…,xN)表示N种高等教育投入,M维向量u=(u1,…,uM)表示M种高等教育产出。为导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首先考虑单投入单产出基本情形,同时假定已有t和t+1两个时期投入产出数据,则全要素生产率?啄TFP可以定义为:

?啄TFP=■

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每个时期的产出与投入距离函数可写成:

D0t(xt,ut)=■D0t(1,1);Dit(ut,xt)=■Dit(1,1)

因此,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基于产出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定义式为:

M0t+1(xt+1,ut+1,xt,ut)=■·■■

由于上述距离函数是所对应的法雷尔技术效率函数的倒数,所以可以将生产率指数的距离函数描述转化为效率函数描述。据此定义式为:

M0t+1(xt+1,ut+1,xt,ut|C,S)=■·■■(1)

其中,四个技术效率函数的非参数模型为:

F0t(xt,ut|C,S)=max?兹∶?兹ut∈Pt(xt|C,S)

F0t(xt+1,ut+1|C,S)=max?兹∶?兹ut+1∈Pt(xt+1|C,S)

F0t+1(xt,ut|C,S)=max?兹∶?兹ut∈Pt+1(xt|C,S)

F0t+1(xt+1,ut+1|C,S)=max?兹∶?兹ut+1∈Pt+1(xt+1|C,S)

其中,式(1)在规模收益不变和要素可自由处置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为如下形式,即:

M0t+1(xt+1,ut+1,xt,ut|C,S)

=■·■·■■

括号外面是两个时期资源配置效率的比值,与技术水平的变化无关,只表示两个时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水平的变化率。括号中两个比率的平方根可以看作是在t+1和t时期之间用两个比率的几何平均数表示的技术水平变化率。根据上述分解可以给出下面两个定义:

定义一:在规模收益恒定且要素自由处置(C,S)的条件下,基于产出的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为:

?浊0t+1(xt+1,ut+1,xt,ut|C,S)=■

定义二:在规模收益恒定且要素自由处置(C,S)条件下,基于产出(即产出可扩张)的技术水平变化率(或技术进步率)为:

?姿0t+1(xt+1,ut+1,xt,ut|C,S)=■·■■

由于上述公式中使用的技术效率函数都有对应的非参数可测算模型,因此可以采用基于生产前沿面的非参数方法进行测度。至此,建立了基于产出非参数前沿面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体系。

三、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择2000~2009年度我国各省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分为研究生培养机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以及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四大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各年鉴所含指标之间的差异化以及我国教育情况的现状——各类教育中不同教育对象的结构比例,最终选择普通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测度对象。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确定了所研究问题的观测单元之后,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评价我国各省高等教育在2000~2009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时,合理选取投入产出指标就十分关键。传统上,投入指标选择资本存量水平和劳动力人数来度量。各省高等教育的资本存量水平根据教育的特点采用年末校舍面积(单位:千平方米)、年末专用设备总值(单位:千元)、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单位:千元)、年末图书数量(单位:千册)来度量。由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年》中不再统计中国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效益情况,因此2007年及其以后年份的各省级高等教育的资本存量水平选择基本建设支出以及事业性经费支出中的其他资本支出;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关系主要涉及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其中,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故选择各省高等教育的专任教师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的度量;选择各省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作为产出指标的度量。最后,年鉴上的年度数据都是名义值,为了计算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需要对以价值量度量的指标——年末专用设备总值和年末固定资产总值进行价格调整。我们以2000年为基期,使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对2000~2009年的年末专用设备总值、年末固定资产总值进行调整,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四、测算结果

使用上述讨论后确定的方法和各个指标计算的我国各省级高等教育2000~2009年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由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大于1表明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实际进展,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小于1表明该省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了。从计算的具体结果来看,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显著增长的省份有15个,从高到低依次是广东(103.7%)、山东(86.2%)、北京(78.6%)、上海(71.4%)、湖北(68.6%)、湖南(47%)、重庆(42.1%)、浙江(17.3%)、安徽(14.8%)、河北(12.6%)、江苏(10.3%)、天津(10.2%)、辽宁(9.6%)、河南(4.4%)、福建(1.5%);剩余省份的高等教育都处于退步状态。进一步分析表明,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中,河南省高等教育的生产率一共增长了4.4%,说明2000~2009年间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全国各省级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河南省高等教育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位居第14位,处于相对较好的位次。但是,从中部地区六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并不理想,仅在江西省和山西省之前,排名第4位。特别是,河南省高等教育十年4.4%的增长率并不高,远远低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与人口大省的省情并不适应。

进一步计算河南省高等教育2000~2009年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标。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为1.101,技术水平变化率为0.948。因此从理论上看,造成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变化率的下降,已经成为约束河南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当然,这一理论假说还需要经验研究的支持。

总之,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效果并不明显,理论上看主要是技术创新水平降低了5.2%造成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来俊军。河南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略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8.9.

[2]刘淑慧。河南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冉祥华。河南高等教育:十年成就、面临困难与发展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9.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篇九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问题学生”是相对于正常学生而言的,没有哪个学生想承认自己是“问题学生”,也没有哪个家长愿意别人说自己的子女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与大部分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在生活上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心理和行为表现不一致。

二、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W生的启蒙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行为多多少少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而“问题学生”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往往不是很和谐。在一个不健全、不健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不合群或是很“特别”。

2.学校教育的失衡

学校教育相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是第二位的,对学生思想引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业成绩常常是教师及家长评定一个学生的最主要依据。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轻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导致部分学生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这部分学生不擅长与人沟通,内心也较孤僻,对学校开展的团体活动也缺乏参与的兴趣。

3.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更加活跃,他们往往更加敢于表达自己。但和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他们的不稳定性因素和特殊性也体现得更加明显。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上意志力薄弱,思想方面随波逐流,过分追求所谓的时尚。特别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缺少是非对错辨别能力的他们,更容易在大数据时代下被不良信息所侵蚀。

三、如何从思想上引导“问题学生”

1.重视家庭教育,重塑良好的家风

“问题学生”在思想行为和日常人际交往等方面异于其他学生,这实际上与家庭氛围有着重要关联。家庭氛围好的学生,个人综合表现也不会差。

据有关部门调查,情商高的孩子多数都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父母只有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他们才能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缺乏关爱,就很难去主动关心别人,个性上也会比较自私自利。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作好表率。父母要有良好的自律性才能要求子女也有一定的自觉性;父母对子女讲诚信,子女才会懂得不能失信于人;父母不溺爱子女,子女才知道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总之,父母是孩子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指南针,家风正,则孩子品行正;家风歪,则对孩子成长不利。可见,家庭教育乃教育的重中之重。家庭教育无不承载着国家太平、社会稳定和谐的重任。

2.发挥高职院校中辅导员的力量

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当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学校教育最核心的力量就是教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高等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还有辅导员。普通本科院校的辅导员跟学生接触少之又少,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学生经常能见到的人。辅导员跟任课教师不一样,任课教师大多只管上自己的课程,平时跟学生接触不多。而辅导员承担了除日常教学外的有关学生的一切工作。相比任课教师,学生更乐意听辅导员的话。

高职院校辅导员几乎是学生最信赖、最敬畏的人。在一些让任课老师头痛的学生面前,辅导员说的话也更有分量。任课教师无法解决的学生问题,辅导员往往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因此,发挥高职院校中辅导员的中坚力量,对“问题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不容忽视。

3.学校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始终不能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部分学生也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而高职教育同样属于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就更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脱离出来。

“问题学生”之所以被大家贴上有问题的标签,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我约束力差。如果再让他们接受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就很难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对“问题学生”因材施教,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不是由辅导员天天查班,逼着他们去上课。

有些“问题学生”不怎么爱学习,却还是有着优点,比如擅长乐器演奏、参加活动积极等。那么教育者就应当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善加利用,从而把他们引导到课堂中去。如果高职院校能以“教无定法”的思想去对待“问题学生”,那么这些“问题学生”也会慢慢地向好的方向转变。

4.净化社会风气,传递正能量

社会风气对人的影响起关键性作用。对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好的社会风气将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不好的社会风气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问题学生”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有着错误的价值导向,同时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将错误的追求当成是正确的人生目标。还有学生即使明知自己做的是错误的事情仍然不能自拔,比如沉迷网络游戏。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学生不再深陷其中,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传媒弘扬社会正气,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力度,净化社会风气。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类活动。

对于有些不爱学习或是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利用节假日有组织地动员积极乐观、表现优异的学生带领这部分“问题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问题学生”从消极的追求中暂时抽离出来,还能让他们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重新看到自身的价值。这样便能使他们偏离正轨的心渐渐得到转变。

四、结论

总之,对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事情。黑格尔曾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那么只要教育工作者弄清每个“问题学生”身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就没有转变不过来、无法教育的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帮助每一个“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托起祖国明天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徐 梅,顾佳滨。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归因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15).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篇十

关键词: 单亲家庭 留守儿童 解决策略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那些在同龄人中、同一个集体中,经常具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的学生,属于教育困难的学生。据我长期的教育观察发现,有大量的“问题学生”是由“问题家庭”导致的,并且“问题家庭”呈上升的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此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比如,父母离婚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许多单亲家庭的存在,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或缺失父爱,或缺失母爱,从而给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埋下阴影。与此同时,21世纪在中国兴起打工热,有许多学生家长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从而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问题家庭”的分类

(一)单亲家庭的问题

单亲家庭的问题是现实社会的症结之一,也是人们的价值观、婚姻观逐渐向多元化转变的特征,现在离婚率太高,它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给青少年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很大的考验。如何针对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单亲家庭共性的问题和特点是不缺吃喝,致命问题是家庭畸形,缺少父爱或母爱,如何解决这一部分家庭青少年教育问题,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问题

什么是“留守儿童”?据查资料:“‘留守儿童’指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儿童(一般指6―16岁)。”据两会最新统计:“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229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缺乏家长的有效监督,他们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一些与完整家庭中孩子不同的问题,他们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容易产生厌世、自闭、空虚、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

(三)不和谐家庭问题

不和谐家庭指的是家长之间存在激烈的冲突,有的是生活上的矛盾,有的是教育上的矛盾。比如夫妻不和,夫妻长期闹离婚,婆媳矛盾,祖辈人与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意见严重分歧,等等。这些矛盾使得家庭火药味十足,鸡犬不宁。即使孩子不支持任何一方,也会情绪低落,经常烦躁不安,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不和谐家庭有时比单亲家庭对孩子害处更大。单亲家庭有很多孩子还是很优秀健康的,而不和谐家庭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优秀,一般也会留下心理创伤。不和谐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情感危机,厌学,早恋,自闭,两面派,有的则会提前走向社会。不和谐家庭会造就出各种类型的“问题学生”。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背后复杂的家庭问题。

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案

(一)分析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

解决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认为有以下三种方法:

1.尽快解决“单”的问题,父亲或母亲应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为了孩子,尽早组成新的家庭,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让孩子在新的家庭里健康成长。当然,再次组建新的家庭前,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想法,以及新的家庭成员能否接受孩子。

2.老师要经常和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逐渐消除老师与单亲家庭学生之间的隔阂,给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灵撑一把伞。

3.带单亲家庭的学生到学校或医院的心理门诊,找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彻底解决孩子的心理障碍,还给他们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4.在暂时不能解决“单”的问题的家庭,父亲或母亲应该认真反思自己过去的做法是否正确,找出正确的教育方法,请教学校的老师,配合老师,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杜绝再次引发或加深孩子的心理障碍。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现今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学校最为显著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儿童的个人成长。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切实有效的辅导。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来自家长的家庭教育

(1)老师要督促家长与子女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从精神和物质多方面尽家长之责。

(2)老师要主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

2.学校的针对教育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同伴关系、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便于进行辅导。

(2)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形式,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譬如,每星期组织留守儿童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3.社会给予关爱

(1)班级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

(2)鼓励留守儿童多与爱学习、守纪律、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交朋友,有心里话可以向朋友倾诉,从而缓解因缺少家庭温暖而出现的孤僻心理。

(3)教给他们自我发泄、自我安慰方法,使他们充满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

(三)不和谐家庭教育问题

老师诊疗问题学生的时候,若遇到不和谐家庭,比较难办,因为我们无权介入他人的家庭矛盾,涉及隐私,更不能乱打听,然而这种矛盾又确实在影响孩子。怎么办呢?比较妥当的办法是:

1.在涉及孩子教育的部分给家长提些建议(比如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要拿孩子当控制对方的武器)。如果家长对教师非常信任,拿家长当朋友,就可以提一些缓和家庭矛盾的建议。

2.教育孩子在家长的矛盾中严守中立。告诉孩子,大人的事是他们之间的事,小孩不插嘴,小孩要做的事情是考虑自己的学业和前途。

其实,“问题学生”的背后还有许多更为复杂的因素。但是,我觉得,问题家庭是导致“问题学生”的罪魁祸首。同时,“问题家庭”也是比较复杂的,有许多种类型,本文基于篇幅不能一一详细阐述。以上的看法和解决策略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中学班主任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3.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范文 篇十一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方位知识,考虑到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方位知识,因此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起点。如何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广泛地组织交流,引起学生的反思,从而让他们主动地构建方位知识,就构成了教学设计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元素。其次,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注重其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在例题和“想想做做”中多次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使他们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提高他们的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

(2)知道物体的方位与参照物有关,了解物置的相对性。

2.基本技能。

(1)在平面图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教室中能根据给定的方向描述同学的方位。

3.基本思想。

能根据生活经验理解新的方位知识,渗透归纳思想,会有条理地推断方位。

4.基本活动经验。

在观察、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儿歌引入,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帮助我们记忆方向的儿歌吗?齐念儿歌“早上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那在平面图上,我们又怎样认识这四个方向呢?教室里的东、南、西、北谁来指一指?学生边指教师边在四面墙上贴方向签。

3.在每组的图板(如下图)中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4.如果想在学校的周围再盖一个体育场,你想将体育场建在哪儿呢?在小组里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请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选择其中的一幅作品请学生说一说体育场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在小组中讨论: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

教师再选择不同的作品进行展示,在这幅图中体育场又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呢?为什么?

5.你们觉得体育场还可以建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上来指一指?

【用语文课中学习的儿歌来引入,既是学生熟悉的,同时又唤醒了他们原有的方位知识,为其学习新知做好准备。然后以“建体育场”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入新课,教学的着力点在于第一个新方向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理解新方向的意义。进一步通过第二个新方向的教学进行巩固,最后让学生指一指体育场还可以建在哪儿,学习其余两个新方向。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指出体育场可以建的位置时,教师可以指出体育场需要离学校近些或远些,让学生调整体育场的位置,再让学生思考方向,从而让学生理解新方向是一个区域,如东南就是指东和南之间。】

6.原来学了四个方向,又新学了四个方向,哪些方向是相反的?我们可以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呢?介绍指南针,完成“试一试”。

二、自我设计,深化新知

1.体育场建好了,爱运动的小动物们纷纷在这里安了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情景图,你能指出他们分别住在哪儿吗?

2.小动物们举行了运动会,他们在比跳格子呢。

(1)小兔要先向南跳3格,再向东北跳2格。谁来指一指小兔是怎样跳的?

(2)小猴先向西南跳1格,再向西跳3格。同桌互相指一指小猴是怎样跳的,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指一指。

(3)小狗是这样跳的(课件演示小狗跳的过程,先向北跳4格,再向东南跳1格),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狗是怎样跳的。

(4)小鹿要跳到有草的那一格,图中染黑的格子代表墙,必须绕过去,小鹿可以怎样跳呢?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全班汇报时,请小朋友思考如果你是小鹿,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跳格子游戏的要求逐步提高,通过示范、自我练习、语言描述到自我设计,小鹿跳格子的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在描述自己的想法时都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讨论交流,突破重难点

1.(出示情景图)学校旁边除了体育场,后来还建设了超市、人民桥和漂亮的公园。超市、人民桥、公园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2.周末到了,想到公园去玩吗?在公园里看,它的东面有什么?火车站在它的哪个方向?公园的北面除了火车站,还有什么?学校在公园的哪个方向?公园的东北面还有什么?为什么它们都在公园的东北面呢?

3.刚才我们说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现在又说学校在公园的东北面,这是为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4.除了学校、公园之外,你还可以到哪儿去?站在那个地点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各个方向有什么。

【学生的年龄较小,部分学生还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因此,教学认识方位的相对性,首先,要将学生的主体落实在观察点上;其次,方位的相对性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够通过讨论交流达成理解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实际应用,回顾反思

1.同学们会在图上认识方向了,会在教室里认识方向吗?谁来指一指?我们可以用方向板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请小组长发方向板。

(1)知道怎么用吗?要将方向板平放,方向板上的北与教室中的北对齐。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

(2)指出教室中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3)在教室中央选择一名学生,然后在四个不同的方向分别选择一名学生,让他们说一说教室中央的那个学生在他们的什么方向。

同学们,这位同学移动位置了吗?为什么这四位同学描述他的位置时,方向都不同呢?

(4)你的好朋友是谁?他在你的哪个方向?教师再问另一名学生,他在你的哪个方向呢?

再请两对好朋友,互相说一说对方在他们自己的哪个方向。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在生活中进行实际应用,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借助于方向板。即便是用方向板,也需要有熟悉使用方法的过程,所以先利用方向板指出八个方向,再选择教室中央的学生,请其他学生说说他在自己的什么方向,了解到观察位置不同,同一物体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通过找好朋友的活动,认识到东南与西北、东北与西南是一组相反的方向。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积累认识方向的活动经验起到积极的作用。】

(5)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拿着方向板在校园里进行观察,看一看各个方向上都有什么。

2.下面我们做个猜方向的游戏好吗?教师出示下图:

(1)在这幅图中只能横着或者竖着走,不能斜着走。小明从接待中心先向东走,再向北走,猜一猜,他到了哪儿?

(2)小丽从接待中心先向北走,再向东走,猜一猜,她到了哪儿?两人的路线一样吗?为什么都到了接待中心的东北方向?他们一定在一起吗?为什么?

(3)小明要从游乐场到古堡,可以怎样走?为什么?小丽要从游乐场到东南方向的畅想馆,可以怎样走?

(4)想一想,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篇十二

1 “问题学生”的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部分

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尤为重要。“问题学生”在一个学校、一个院系或许不多,但他的存在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及社会的良性发展而言,都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对学校而言,“问题学生”的存在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导致学校学生的流失,学生管理工作也会因“问题学生”的存在而大大增加管理难度,甚至有可能影响学校的平安和稳定,对平安校园的创建是不利因素。对学生个人而言,不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对社会而言,不利于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问题学生”的存在无疑对减少犯罪是个不争的“羁绊”[2]。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编制。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尤其是清华蒋南翔校长)。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上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并得到实施。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被“四人帮”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声誉遭到破坏。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因文革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包括辅导员)转岗严重,于是以专业教师兼职为主担任政治辅导员的现象大量出现,辅导员工作不再仅仅停留在政治工作上,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1987年,虽然也出台过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但是政治辅导员工作定位依旧没有变。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也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0年、2004年分别出台文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即第16号文件,文件的第七部分“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专题论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指出了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体贴人、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作了全新的定位。

2 “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问题的根源,从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高等院校的学生经过十数年的寒窗苦读,以高分考入高校,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潜力都毋庸置疑,学习上如有掉队情况则是大学阶段的表现,而问题若在思想上则应是长期存在的。

“问题学生”的产生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一些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家庭因素最为关键,只有家庭因素才带来学生个体的差异,即使是作为内因存在的学生个体思想认识的差异也是来源于家庭的早期教育,社会和学校对每一个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应是基本一致的。

2.1 家庭因素

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在“问题学生”产生的诸多情况中,比较突出呈现的家庭情况有如下几类:家庭经济条件的情况各异、家庭成员的个人素质各异、家庭教育的方式各异。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自理能力与受挫能力相对较弱;家境困难的学生通常能够自立,但比较敏感。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工作认真主动的家长,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而父母不积极进取,得过且过,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产生混学分、六十分万岁等不正确的思想。懂得赏识教育的父母,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心;而在长期奉行“不打不成器”的家庭教育之下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远离父母的管教,更容易放松学习,成绩欠佳后与父母矛盾升级,从而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2.2 社会因素

社会上目前存在的重学历轻能力的怪现象以及“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使得大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学习,而忽略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远大理想,寒窗苦读只为了上大学,因此进入大学后,人生目标不明,容易失去自我。高中时的尖子生进入大学后,学习上优势不再,对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若不能及时做自我调整,也会自暴自弃,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带来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上升让一部分学生重物质追求、轻精神追求,奉行享乐主义,抛弃艰苦奋斗的传统,学习的意志力不坚定,反而功利心重,自私自利,缺乏集体主义意识。

2.3 学校因素

随着高招制度的改革,高校扩招导致了整体生源质量的下降,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而辅导员数量的不足也让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困难重重。高校普遍重视科学研究,育人的环节相对薄弱,使得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了辅导员一个人的事情,得不到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的充分配合,教育的效果很难呈现出来。

3 辅导员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无论“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如何,进入高校以后,其问题都会以不同形式在新环境中呈现出来。作为主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将承担教育与管理“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做好此项工作,辅导员必须要在思想上重视,不怕麻烦,认真分析每一个“问题学生”的特征与成因,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帮扶。

3.1 做好对学生个体的教育

辅导员的工作是面向学生的,对于学生个体的了解是很深入的,通过摸底、谈心等能较准确地掌握“问题学生”的情况,对于每一个“问题学生”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3.1.1 尊重学生

每一个人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作为天之骄子,一心求上进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全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在发掘个体优点,不能用“好生”、“差生”将学生群体简单分类。学生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从管理者角度,将问题较突出的学生归为“问题学生”,即便如此,学生也不愿意被标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所以,在工作中要给予学生尊重。林肯说:“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用一滴蜜去赢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作为辅导员,应以诚待人,只有真心的付出,才能换回学生的认可与接纳,从而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3.1.2 分析成因,因材施教

“问题学生”的表现可能在学习上,可能在人际交往上,也可能在生活能力上,行为特征可能相似,但是原因一定各异,所以教育管理需要区别对待。与学生谈心前应充分准备,如果谈心能够深入,即使只有一次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要保持,家长与辅导员老师的配合很重要。此外,根据每一个学生情况的不同,适当选择任课教师、同班同学、宿舍同学支持辅助辅导员的工作。

3.1.3 做好记录,便于工作的延续性

实际情况中,可能有多个辅导员要参与一个“问题学生”的管理,因此给“问题学生”建立档案是有效的。将“问题学生”各方面情况作详尽记录,进行问题剖析,一方面对于其直接接触的辅导员是有指导意义的资料,另一方面对于辅导员之后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进行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3.2 做好对学生所处环境的管理

“问题学生”的成因中,外因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辅导员除了要对学生个体做好教育管理之外,还要对各类外部环境进行了解和管理。

3.2.1 做好对学生群体的良好风气营造

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只做少数人的工作是不够的,而应统抓学生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若整个学生群体没有凝聚力,学生多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他人,“问题学生”数量会逐渐增多,从而增加教育管理的难度;而身处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集体,每一个学生都会渴望进步,同学情深厚,学生间相互扶助,对于辅导员的工作会提供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所以,要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可以先抓整体教育,抓好学风和班风,学生个体的工作会更好做。

3.2.2 重视学生宿舍的环境影响

最新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交际圈逐渐“宿舍化”,宿舍是学生活动很重要的场所,宿舍里的学习氛围,舍友的人生观、生活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特别是一部分“问题学生”人生目标不明,易受他人的影响,宿舍良好风气的营造就尤为重要。同时,辅导员也要重视宿舍的卫生情况,一个文明卫生的宿舍更易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使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更加积极,对“问题学生”的产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2.3 做好与学生家长、老师等相关人群的沟通

在对“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家长的干预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家长的鼓励可以让学生对自我转化充满自信;家长的责骂则会使得学生更加灰心。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有助于提醒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但过于刻意则显得不信任学生。因此,辅导员应与家长与任课教师积极沟通,针对学生个体的情况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案。

3.3 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辅导员埋头于工作的同时,更应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工作、不断学习,为更好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

3.3.1 端正工作态度,愿意真心付出

学生工作的特点是,付出与效果不一定成正比,但必须做到真心付出。从事学生工作不是考一张试卷或者做一个项目,成绩很容易显现出来,长期从事此份工作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学生是需要长期教育的,所以端正工作态度,努力克服工作倦怠感是每一个辅导员要首先做到的。“问题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人,更需要得到辅导员的关心和帮助。

3.3.2 提高个人素质,提升业务水平

很多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但并非科班出身,工作虽然有热情,但是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称职的辅导员应该掌握多种知识,熟悉专业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教育;懂得心理辅导知识,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善于组织文化活动,可以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凝聚力。所以,专业、心理学、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应学习,不断充实,才能在教育和管理的时候更有底气。辅导员在埋头工作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一定是学生的好榜样。

3.3.3 关注时政要闻,关心学生思想动态

大学生有着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等特征,辅导员应关注时政要闻,以便掌握有可能影响学生判断力和价值观的社会因素。同时,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也因所处时代不同而具有某些特殊特征,辅导员要了解一届学生可能拥有的共性情况,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能对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学生突发问题进行快速应对。

3.4 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

3.4.1 注意但不刻意

日常工作应密切注意“问题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表现,但是不能刻意为之。任何学生都不希望受到长期监督,刻意检查“问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使得这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受挫感会增强,不利于之后的帮扶工作。

3.4.2 关心但不多心

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多关心“问题学生”,但是对于一些偶一为之的不规范表现,也不要多心。猜疑会让学生觉得不被信任,从而使得学生也不信任辅导员,这对于教育管理工作非常不利。

参考文献:

[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永芳,夏更寿,郑小卿。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作者简介:付小鸥(1982-),女,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心理学等,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范文 篇十三

问: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指南》,请您谈谈制定《指南》的背景和意义。

答: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学前教育“国十条”),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举措,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

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研究制定《指南》,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国十条”明确要求“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的印发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问:据了解,《指南》的研制工作经历了几年的时间,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指南》的研制过程?

答:《指南》的研制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文献研究。从2006年起,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与40个发展中国家同步启动研发工作。借助这一国际交流平台,专家组分析比较了美、英、德、法等13个国家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标准)的文本结构和内容框架,并先后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华交流。同时,认真总结了有关国内经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幼儿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

二是效度检验。专家组利用两年的时间对《指南》初稿进行了严格的内容效度和年龄效度检验。内容效度检验广泛征求了100多位学前教育、儿童心理领域专家及120名有实践经验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家长的意见,目的是检验《指南》的内容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方面。年龄效度检验先后在全国东中西部抽取6个省(区),30个县(区)的4、5、6足岁幼儿各1200名,共3600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测查对象,目的是确定《指南》中各年龄段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恰当。

三是三次集中征求意见。先后两次面向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师范院校征求意见。今年5月~6月,在教育部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连续多日展开广泛讨论,百度搜索以《指南》为词条的查询量在上网一周内达到4010万次,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教育部收到邮件和书面反馈意见200余份,整体上看,《指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肯定,普遍认为《指南》的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强,不仅对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对转变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引导舆论宣传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资料。

四是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今年7月,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指南》进行了审议,一致认为《指南》内容科学准确、系统全面,有关建议针对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问:请您介绍一下《指南》的基本框架。

答:《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

问:《指南》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很多家长非常关注语言领域和科学领域,请您简要介绍这两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答: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强调要积极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和成人交流的机会,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强调要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萌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反对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

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强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反对强化训练某些知识和技能。

问:请您概括介绍一下其他三个领域着重强调了哪些方面。

答: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建议要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宜的锻炼和有规律的生活,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保持愉快的情绪,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反对成人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使幼儿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

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往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建议要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和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强调幼儿的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着重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

问:请您介绍一下《指南》突出强调了哪些教育理念?

答:《指南》既适用于幼儿园教师,也适用于广大家长,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着重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理念:

1.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

2.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3.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5.重视家园共育。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问:《指南》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和教育建议,教师和家长在运用《指南》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考虑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在各领域的表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学习和运用《指南》时,最重要的是融会贯通地理解《指南》所倡导的理念,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运用《指南》时要特别注意几点:

1.《指南》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典型表现是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但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不能简单地对照指标评判幼儿,更不能将《指南》作为分领域训练的“清单”,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

2.《指南》有助于帮助家长和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确定适合其身心状况的合理发展目标,但《指南》中的各学习与发展目标不能简单、直接地用作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并善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要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和运用《指南》各领域的目标及要求,注重各领域之间和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绝不能片面强调和追求幼儿在某一方面和几个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