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清明节记事作文(精彩6篇)4-10-96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6篇清明节记事作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清明节记事作文 篇一

清明节记事作文(精彩6篇)4-10-96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

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这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清明节和雨,在我少年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又是清明了。虽说我是女孩子,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我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清明节叙事作文 篇二

明天是清明节。我正在完成语文流的作文,我想明天正好是清明节不如这会上网查查清明节的来历。我特意与大家一起分享: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因此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说完了清明节的由来,就来看看我网上祭先烈的事吧,我刚登陆祭先烈的网站,心中不得不想起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抢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他们都是为了新中国而丢掉了生命,我心中一阵悲愤,咬牙切齿的咒骂道国民和日本鬼子,我一连点了好几个鞠躬和献花,并留下了言:你们用血肉换来了新中国,我万分感谢你们给了我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我在此向你们鞠躬!

这个清明节让我知道了这个新时代是民族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清明节记事作文 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朦胧的细雨带来了一丝伤感,一点忧愁,还有一份牵挂……

朋友们都回去扫墓了,惟有我无墓可扫,我想此时我的家人一定在外公的坟前。我在外省读书,没机会回去为外公扫墓。突然想起王维的一句诗:“遍插茱萸少一人。”或许此时少的这个人正是我吧。

外公过逝五年了,回忆起他住院那段期间,我正在外省读初一,妈妈说外公得的是癌症晚期,估计撑不了多久了,外婆打电话说外公天天都念这我的名字……我向学校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和妈妈一起回去,我知道,外公一定很想见见我。

到医院看到外公,他瘦成了皮包骨的样子,让人很难联想到他以前竟是一个肥胖甚至有些臃肿的老人,他残存的银发也掉光了,脸色青黑,我看了很心痛。外公看见我,很满足地笑了,外婆说他已经很久没笑过了,那天外公的胃口特别好,家人反倒很担心,不知道是因为他回光返照,还是我的到来是他很开心。

有时候,妈妈会说我是个没良心的东西,看外公病成这样也不伤心,哭都不哭一下。

我不想做任何解释,我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落泪,就算再伤心我也会拼命忍住,眼泪并不能寄托我所有的情感。我是个不善于用言语表达情感的人,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用被子蒙这头很伤心的大哭,我不想,不想外公那么早就离开我。

一个星期后我要回学校上课了,走的那天我又去医院看外公,我很清楚的知道,这是我和外公最后一次见面了。外公的病情恶化,已经说不出话了,我坐在床边,他用颤抖的手拉这我,静静地看着我。多少次病痛的折磨,他都坚强的挺了过来,然而在我离开的那一瞬间,外公的泪如决堤的洪水,注满了他脸上的沟壑……

我留下一个灿烂的微笑,希望外公能永远记住我微笑的样子。

走出医院,妈妈责骂我说外公病成那样我还笑得出,真是没良心!

我无语,不想解释什么,我相信外公是理解我的,我们之间一直有一种默契。

一个月后,外婆打电话告诉我外公去世的。噩耗,她说外公临走前精神特别好,能说一些话了,便整天念着我的名字,要我好好学习,健健康康的成长……

放下电话,我泣不成声。小时侯发生在我和外公之间的事一幕幕的浮现在我眼前。

记得我九岁那年夏天,我放学回外公家,快走到是才发现前方正在修路,污水淤泥覆盖了整条道,散发出阵阵恶臭,我在那儿徘徊了一会儿,急得想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我知道自己是过不去的。真希望自己像鸟儿一样有一双翅膀,想到哪儿都能飞过去。可惜这只是幻想,这下只能回学校了。

我刚一转身,就很意外的遇见了外公,他说他站在后面观察我很久了,还说我焦急的样子和好笑。说完他笑着蹲下身子背我过去。

我伏在外公背上,一股暖流袭遍全身,很踏实,很温馨的感觉。路很滑,淤泥没过了外公的脚面,他毫不在乎,背着我平稳的走着,我想身后那写深深浅浅的脚印,正是外公对我的爱的最好见证。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我们,我帮外公擦去他额头上的汗珠,他时不时回过头来看看我,很满足的笑着……

到了外公家,外婆看到他裹满淤泥的大脚,哭笑不得,我干净盛水帮他把脚洗干净。他乐呵呵地说要是我天天都能帮他洗脚,他愿意天天都被我过那条烂路。我傻呵呵地说没问题。外公脸上立刻绽放出一朵菊花,笑得合不拢嘴。

后来外婆告诉我,其实那天外公预感我会去,所以专门在那段路口等着我放学,好背我走过那段泥路。

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那串爱的脚印……

我小时候经常会在半夜肚子饿,外公二话不说就去帮我煮面,看我津津有味地吃完才回去睡觉。现在想想,自己已经很久没吃过外公煮的面了,也吃不到了。我只能回忆当年吃面时的那种幸福感……

关于外公的记忆,还有太多,太多……

对我来说,每年不止一个清明节,每个思念外公的日子都能看作是清明节。

今年不能回去扫墓,希望外公能原谅我的不孝。

雨还在下着,希望我的思念能借着这潮湿的空气传给最亲爱的外公……

清明节叙事作文 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年的这个时节,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的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是我每年最想最先到来的节日,也是我最不希望到来的节日。

记得那年的我才8岁,我们一家人像以往那样来到了岱山墓园,那里的'人可真多呀,到处人山人海,如果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可是很容易迷路的哦。我和妈妈手里抱着四束鲜花,爸爸的手里拿了大包小包的冥币,有美元的,也有港元的,而奶奶的手里则是拎了一袋爷爷生前喜欢吃的食物。我们来到了爷爷的墓前,望着爷爷的墓,我的心里涌上一阵苦涩,尽管眼泪早已在眼眶打转了,但是我依旧坚持没有让它跑出来,因为我不喜欢在大人面前哭,更因为爷爷生前说过他不喜欢爱哭的孩子,他说过做人就是应该多笑笑,我将这句话铭记在心,所以在爷爷过世后的这些年来,我尽量让自己的世界里充满欢声笑语,让自己的世界不再孤独寂寞。我想这时候最难过的应该是奶奶吧,看着奶奶望着爷爷的墓发呆,我们就知道奶奶肯定是想爷爷了,奶奶平时也是一个幽默搞笑的人,她富有童心,也向往童年,可是看着奶奶那想哭却又哭不出来的表情我真的感到好难过,好痛苦。

“奶奶,你是不是想爷爷了?”我当时只觉得看着奶奶的表情好难过所以想去安慰一下。

“咕嘟——”这时候的奶奶没有回答我,但是我的话好像刺中了她的心房,她艰难地哽咽了一声,然后拿起手中的塑料袋一步一步的走向爷爷的墓,那一刻,时间就像停止了一般。

奶奶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无闻的将爷爷生前最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了墓的中心,井井有条的摆放好,等这些工作都做好了之后,爸爸妈妈将买来的纸钱都烧给了在天国的爷爷,烧完后奶奶示意我们我们要走了,因为留在这里只会让我们更加的伤心而已,而且爷爷生前也是很喜欢安静的。

就这样,漫长又尖酸的一天终于结束了。我想,爷爷在天国也一样很快乐吧。

清明节记事作文 篇五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人们带上清明果`纸钱。.。.。.上山扫墓。

在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门上都插上柳树枝,告诉人们清明节到了。最有趣的要数吃鸡蛋和剪头发了。

清明节那天一定要吃鸡蛋,鸡蛋里面还要放点葱。因为葱和聪是同音字,所以鸡蛋里放点葱人们叫"聪蛋"也就是聪明蛋了。还有就是清明节那天一定要剪头发,剪了头发会变聪明起来,所以人们称"聪明头"。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就是我们那里的清明节,我爱这已有2500年的历史和独一无二的清明节。

清明节记事作文 篇六

每到清明节,各家上坟总是男孩子和男人们的”专利”。女孩子只能陪母亲节前节后忙点杂务。本地风俗忌讳女性上坟,以防没有男丁传后。只有当上一年有直系亲属故去时,女眷们方可去墓地祭奠。谓之“新节”,有的地方也叫“扫新墓”。清明节那天大清早,因为要上坟,所以无论有多冷,父母也总要连哄带劝地把弟弟从被窝里拉出来,然后由父亲用自行车载着他去上坟。弟弟自三岁以后年年都要去上坟,而我和妹妹即使闹着要去,也不会允许的。

每年清明节的前几天,母亲都会发一大盆白面,然后蒸上供上坟用的馒头和一些花馍,如蛇盘盘、燕娃娃,还有大燕子背小燕子,似乎还有燕子背蛇,或是蛇盘盘上落着一只燕子。发好的白面,经过母亲一遍又一遍的搋面,搭碱面和面粉,终于不再粘手了,这面便好了,便可以捏制一些造型了。

母亲亲自洗干净梳头用的梳子,拿来剪刀和事先准备好的高粱粒和一些黑豆。揉好的面粉在母亲手里不断地变化着,由短粗搓成细长,再由长而截短,由短而变长,由粗而变细,由细而逐渐演变成蛇盘或燕子的形状。每当一个蛇盘做好,母亲便指派我给它装上两只黑豆作眼睛,而当一只燕子成型之后,这活便移交给了妹妹。因为我稍微年长,母亲较为放心我使用剪刀。在妹妹给燕子装上两只高粱米的眼睛后,母亲便允许我左手托着刚刚捏好的燕子,右手操作着剪刀,咔嚓咔嚓地给燕子剪出细细密密的略微外翘的羽翼,从脑后一直到背上。

高兴之余,母亲总会有意的安排给蛇盘配上一只娇小的燕子,安置在蛇头的后面,或者干脆让它落在蛇盘的正中。这是给未成家的叔叔和年幼的弟弟准备的。另外,母亲还会有意捏出一大一小两只燕子,将小燕子安置在大燕子的背上,大燕子是我,小燕子便是妹妹,我永远得护着妹妹。后来,母亲还会做出燕子背上小蛇盘的造型,以盼望我们姐妹都能找到好夫婿。

准备上供的面馍和蛇盘之外,母亲依旧要准备一些柔韧性较好的白色蒲纸,折来折去,大概是四折或者八折,裁开再折好,然后开始剪,“嗖嗖嗖”,几剪子下去,便是一个不断头的纸串。然后细心按层分开,再用一截高粱秆从杆头劈开个缝儿将它夹了,再用一红纸条在半腰粘上一圈。这个坟头上要插的纸吊吊(俗语也叫“旗旗”)便做好了。家里人能说的上来的祖宗的坟头上都要插上一个。

清明节前后三天,小孩子和体弱的人是不允许乱跑的,说是怕惹上什么不干净。就是住娘家的媳妇也要提前回到婆家的。听一个我们叫姑姑的老街坊说,她家四姑生完孩子后住娘家,赶上清明,婆家派人来接。回家途中,遇上了合葬的,挖了坑,还没安放好棺材。赶车人看到了,下车给撒了一泡尿。

可车上抱孩子的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赶车人也没做提醒,赶车就回去了。结果,没多久,她的四姑和孩子都病死了。在这个故事的迷信阴影笼罩下,我们在清明节是特遵守规矩的。母亲总会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就找好了烟盒里的那层锡箔纸,或者金色,或者银色,折成笔架的样子。在我们脱衣睡觉之后,母亲借着油灯的微光或者五瓦的电灯泡的微黄的光芒,在衣角缝上一个“笔架”,以防身辟邪。

清明上过坟之后,那些花馍便可以吃了。大人们不挑不拣抓起一个便吃,而我们就不同了。最喜欢那燕背蛇或者蛇盘燕,那两个双燕就是我和妹妹的。这些个花馍,首先要占着,不让别人吃掉。而自己又只能左手托着一只,用右手一根羽翼一根羽翼的撕着去吃,仿佛是品尝什么人间美食似的。

不知道是什么讲究,母亲每个清明节后都会回娘家去的,而且每次回来,外祖母都会让母亲带回几只弯弯的面捏的胖虫子。

后来,外祖父走了,又隔了几年,外祖母走了,母亲不再清明后回娘家了。我们再也收不到外祖母送给我们的面虫子了。再后来,母亲也因病故去了,那些正正经经过节的日子便一去不复返了。

母亲走后,按照当地风俗,新节就在清明当天,我第一次以老大姐的身份带着弟弟妹妹,在叔父及众亲友的陪同下,前往坟地,哭祭母亲。我们娘家村里是集体坟地,尽管去得较早,尽管集体坟地的四周都修有宽阔的道路,但依然是二三里地以外就靠右停满了车辆,拉有各种纸扎祭品的车辆只能行行缓缓、缓缓行行。

最后,我们只好将供品集中在一辆小三轮车上,大家手提纸扎,步行前往坟前。看看周围的人,重孝子全身白孝衣,亲戚或者带顶白孝帽,或者胳膊上戴上一个白布圈,或者干脆就在扣眼里系根细细小小的白布条。总之,来到这儿的都是死者的家属或近亲。穿过长长的车队,越过春浇的沟渠,我们来到母亲的坟前。母亲的姐妹们一进墓地就各自蹲在墓旁,哭起了可怜的母亲。其他人帮忙摆放好各家带来的祭品,点燃并插稳蜡烛之后,叔叔带领弟弟上香、烧纸、奠酒、叩头,然后一阵哭喊,各色人等都以各种身份哭叫着母亲。

女客们守在母亲的墓的四周,叫着“三姐”,喊着“三妹”,泪流满面,一手搨着墓,一手却捻着黄土,哭天抹泪的,搀都搀扶不起来。我搀扶她们,结果自己好不容易才收住的眼泪,全被她们给勾了出来。哭吧!我不能剥夺她们姐妹这么近距离的交流,虽然阴阳两相隔。直到我表姐她们硬把我们一个一个拽起来,直到各种纸扎点燃后的火苗汹涌地扑过来,我们才逃跑似的,绕到墓后转出来。

各家带来的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以及纸幡等,顷刻之间,化为了灰烬。母亲似乎拥有了生前想也不敢想的各种家财,包括别墅、洋车、私家飞机,甚或能打阴阳电话的手机以及各种见过或者没见过的家用电器等。我可怜的母亲孤零零的躺在这儿,她或许毫无知觉,可我们却还念着她生前的各种的好,痛哭流涕,怀念着她。不舍的回望着她的坟头。

是啊,清明节,除了正常的上坟不准允女孩子参加外,我也参加过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好几个人的新节,但心情最沉重最不舍最无畏最难忘的当数母亲的新节。母子情是天下最伟大的情感。

如今这个时代,好些个传统渐渐地发生了改变,由繁变简,由有到无。我们农村人的生活也变得简单了,需要什么,小卖铺超市就会卖什么。节前,买上一二斤黑豆芽、几只蛇盘燕子、三五个二踢脚、香腊纸品,把男人和孩子早早叫醒打发他们去参加几乎半村人参加的家祭去,便好了。再也不像小时候那么隆重那么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