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顺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让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让你难过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哲理美文(最新6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哲理美文 篇一
【关键词】 会计实践; 会计哲理; 审美文化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五光十色、奥妙无穷、高科技突飞猛进、世界多极化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融合的时代,人们总是要面对幻想、困惑、迷茫、机遇、希望、挑战和创新。在把握自己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的冲击,甚至自己都难以把握人生的航舵,在焦虑和寻找中造就自我,开始一个又一个人生历程的践行。在这种社会经济环境下,作为为社会提供至关重要的财务信息和经济管理手段的会计将如何达到人们所期望达到的会计目标,这是会计学界无法回避的课题。在传统意义上人们已积累形成了丰富的会计理论、方法、操作流程和传统理念,具备达到实践意义上的一般目标,这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习以为常,不加思索,而更深层次意义上的会计哲理和审美文化语境似乎无关紧要。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定式,进行理性深究。本文通过对会计实践的体验,梳理剖析其内在精髓,以期取得一点微薄的收获,开辟一个新的更大的人文精神视野。
一、会计的空间与时间体验
从意识入手,对会计活动的时间性进行思考,得益于运动与时间的相关性。时间不仅可用来测量运动,也可用来测量静止。因此,不能用运动来说明时间与此相反,倒要用时间来对运动加以阐释。这就得从心灵的视角出发来规定时间,抽象出人的思维的功能特征来,其中已暗含了时间、主体、意识的关联特性。会计活动这一主体从一开始就在空间和时间中构成了先天的直观形式和范围,而被感性世界所呈现。我们看见的只是现象,而看不见现象显现的条件,就是无法直观空间和时间本身。当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活动随之持续绵延,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时间意识所造就的结果,而对时间意识运动本身却一无所知。如果我们把时间意识从结果转向过程即从时间客体的显现转向时间本身上来,即对会计活动所留下的记录、记载的痕迹是否优美不再关注,而转向会计结果的形成方式和绵延样态,这时,我们便进入到会计活动的时间性之中了。当会计活动点点滴滴流逝的时候,如果不是意识紧紧地把握着它,会计活动的任一环节将会消失殆尽。这就是说,虽然会计活动在不断地后移,但意识仍然以一种持续的方式拥有着它,后移的会计活动始终在意识之中存在。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的会计活动没有在意识中同时显现呢?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对意识行为和意识内容的划分。意识行为指意识所特有的运作模式,包括感知、回忆、想象、判断、情感和渴望等;意识内容则指被意识到的东西。对会计活动的某一节既可以在当前的感知中呈现,也可以在事后通过回忆的方式再现,甚至可以上升为情感和渴望的东西。对同一意识内容在意识中的呈现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我们常常却视而不见,而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即意识行为是绝对不会遭遇和碰面。这就解释了不会同时显现的问题。
会计活动开始发生的时候,意识中首先留下了第一个烙印,它是会计活动绵延的第一个时间点,是当下直接现实地对被给予之物的感知体验,几乎就在同时,一个新的会计活动又进入了意识之中,这是新的被给予之物,对应于意识中新的当下,体验到的是第二个烙印。那么,刚刚经历的第一个烙印又跑到哪里去了呢?它显然没有消逝,而是滞留在意识之中,而第一个烙印显然已被第二个烙印直接从意识中挤出了当下,变成了意识中的滞留,已不再是当下了,而我们能够明确地体验到,我们无需回忆第一个烙印就能与当下的第二个烙印发生直接关联。这就是说,虽然意识中的当下与滞留相对立,但二者却同属于感知这一范畴。当下的意识在接受被给予之物的同时又为新的当下敞开着大门,一个当下瞬间产生时就已经预示着新的对象的来临,新的被给予之物会应时而入,这种敞开和预期称之为前摄。那么前摄显然还未进入当下,那么它在哪里存在呢?它仍然在感知之中,是当下、滞留、前摄集于一身的三重边缘域。现在并不仅仅是瞬间的当下,而是于当下、滞留、前摄的现在。时间不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简单叠加,也不是滞留、当下、前摄的点状流动,而是一个在当下时间性到时间的统一性中发源于滞留和前摄的状态,不仅是滞留和前摄进入到当下之中,而且还是当下成立的前提条件。
经济业务川流不息地发生,作为用货币反映的会计信息流便随之而生,源远流长。当一个会计事项进入人的意识之中时,就告示着当下大门被打开,感知被启动,前摄瞬间即到,滞留被烙印,紧接着它的位置将会被另一个会计事项所替代,成为意识中的载体被积淀,新的滞留又会生成,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形成一个资金运动的会计链、意识流。这种有机的、综合的、复杂的链结,就构成了会计的价值观。我们用权责发生制处理会计业务,首先要确认一个标准,那就是经济业务是否已经发生,会计事项是否要被确认和计量,而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已无关紧要。即使款项已经收到或付出,如果经济业务在人的意识中还未被反映,就不应确认为当期的成本、费用或收入。银行借款已投入使用,应付票据债务已经承担,租入房屋已被使用,水、电已经耗用,设备正在生产中使用等,这些业务产生的利息、租金、费用明显已经发生,意识中已鲜明地得到了反映,即使款项还未支付,也必然会对这些应计费用的经济业务予以确认、计量,以便使当下、滞留、前摄得到公正。房屋、设备、包装物等已经出租,银行账户中存有一定的款项,这些业务产生的租金收入、利息收入已摄于人的意识当中,当下的收入已经发生,即使款项尚未收到,也应确认、计量为当期的收入,作为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而滞留于账面上,达到会计上收入与费用相配合的要求。有些收入与费用虽然没有现时的表现证据,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如预提费用、待摊费用、预收账款,新会计准则虽然没有明确提及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但却无法阻止其发生。第一种情况是映象已经进入,而款项尚未支付,表现也不明显,在当下就应确认为费用的发生,作为滞留应载入账面实体,因此需采用预先提取的方法予以确认、计量;第二种情况是当下尚未进入,而款项已经支付,表现显著,似乎已经进入当下状态,而实质却未进入,因此,在当期就不应作为费用来确认、计量,而在后期着实受益,应在以后各期分别确认、计量,滞留于后期的账面上;第三种情况是货款已经收到,但商品或劳务尚未提供,显著的表现是收款业务已发生,而实质上销货业务的收入却未实现,未进入这种业务的当下状态,因此,不应在当下确认、计量收入,而应在商品、劳务提供时确认、计量收入的实现,作为收入载入账面。
会计活动显现本身的时间较为短暂,然而,却经验到实在不断消逝的会计事项,而每一消逝的会计事项过程的某一部分却直存于包括前摄、滞留的某一会计事项的经验之中。我们正在处理某一会计事项,其实,也正是在对所处理的会计事项的回顾,包含着不断获得各种记忆映象的过程。这种走向未来的不断前摄的会计运动是自我的烙印,它在客观于我之中并不是某种既定的东西,但却接受着既定规则的约束。
二、会计的形式与平衡体验
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深入的会计实践活动不断地总结、归纳而形成,通过深入到认识和理论中去才可达到构造的内在性即先验的内在性的那种澄清,一种作为真正的理论和真正的科学而被构造出来的东西就成为可理解的。会计的那种可理解性,源于它存在的真实意义,作为真实的会计存在,作为真实的自然经济活动,作为真实的精神世界的科学,在其理论意义上成为了可理解的东西、公认的东西。会计正是这种科学的见证。
首先,会计的借贷符号难能可贵,借或贷传递的是一种经济信息、密码,代表的是一种现实意义和失去了原有意义的财务等量关系,这种科学性是得到严密逻辑论证的理性世界的原理和规范。借贷符号的呈现,体现着一种审美文化,给人一种经济业务来龙去脉清晰、明了的形式美。
其次,会计的账簿记录特殊而富有新意,在页面每行记载中,摘要栏文字简洁明了,文字书写占该行下半部,可斜体,每行第一个文字对齐;金额栏的数字也只占本行下半部分,斜体布展;整页载满时,在人的意识中便产生了一种审美感受力,就象一件艺术作品,耐人寻味,供人观赏,这时美的感受力把人的情感、想象、直觉充分调动起来,进入形而上的理性世界,超越现实的审美文化。
再次,会计的处理方法独特而实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业务处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如折旧方法中的直线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都具有科学性,而究竟使用何种方法却要合法合理,最终处理的结果要达到最大的公平和公正,这样就提出了方法的选择问题。这一选择来自科学基础的建构,来自先验的实践活动的不断试验和检验,成为审美文化中和谐即美的确证。
最后,会计的金额平衡无与伦比,会计所体现的是一种动态和静态的平衡关系,表达的是一种财务状况的静态平衡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平衡。会计上金额数字排列的规范化、内容上的紧密联系以及金额上的平衡关系无不体现一种和谐的自然韵律,这种自然韵律的形式因和动力因的统一是会计事项的形象显现,是具象和抽象的共同表达,是内在的和外在的、个体的和整体的、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无不揭示审美文化的深刻奥秘。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广泛、深入的今天,会计的理论、方法、地位和作用尤显重要,而单个民族、国家的会计权威日益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国际公认会计准则的建立,媒体和国际互联网则使传统会计向网络会计过渡。在这个历史转型的时代,这个文化脱序的时代,后现代和解构的时代,人们不必为会计典章的永久性地位而呐喊、拼命,倒要过一下转型的无序和动乱,至少会在呐喊、迷茫、痛苦和寻找中永生,变无序为新的有序。会计实践从一开始就体现着深刻的哲理和审美文化,虽然没有艺术所充当的那种高傲的姿态,但却很现实、很直观,艺术及会计等学科共同成为当代人类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支柱。
【参考文献】
[1] 曲洪山。新编基础会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10.
[2] 刘芳霞。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0,225-229.
[3] 方向红。胡塞尔看意识和时间――胡塞尔的《内时间现象学》[N].中华读书报,2002-06-26.
[4] 倪梁康。胡赛尔:从历史与现时的观点看[N].中华读书报,2002-06-26.
哲理美文 篇二
1、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泰山,好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栉风沐雨,,默默阅尽人间春秋。泰山,又像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儿,铮铮铁骨,激励着一批批炎黄子孙,奋勇前行。
3、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里。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BY卡夫卡)
4、仰对父母,我们是“孤本”且不可重复;俯对孩童,我们是至尊至高的唯一;面对友情,我们是密友最珍贵的财富;面对事业,我们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5、“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BY居里夫人)
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仰望别人的幸福时,别人也在仰望你的幸福。难得糊涂,容易幸福;过于较真,容易烦恼。能终日快乐,就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7、陌生人,我喜欢你如此静静地站立在你携带着的光的强度里。(BY麦凯格)
8、“人与人的关系很谑画:有的人与人相见恨晚,有的人与人相见恨早,有的人与人根本不该相见,有的该相见却缘悭一面——阴错阳差,怎么也见不着。”(BY李敖)
9、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10、和朋友说”再见”就怕好久不见和亲人说”再见”就怕下辈子见和讨厌的人说”再见”就怕抬头不见低头见和恋人说”再见”就怕再见------
11、前面的路还很远,你可能会哭,但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不能停。(张震电影《停车》)
12、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震颤的弦音,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而又延己及人.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这是从施爱者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它苏醒着精神世界中一行疲惫的足迹、一颗受了冷漠的心灵,然后,得了爱的人会在自己的心田擦亮火柴般地用一份温暖.去照耀另一颗心,尽管有时是那么微弱。
13、那一年,我花二十五块钱给单车安了个后座。于是,我有了女朋友。我载着她去了很多地方,许下了很多不着边际的誓言。我以为,这就是浪漫。后来,我拆了后座,载她去了更多的地方。风轻轻扬起她的长发,轻轻吹走了我的誓言、、、并不是每个女孩都喜欢浪漫,她们喜欢的,是你的幼稚、
14、有些人的生命没有风景,是因为他只在别人造好的,最方便的水管里流过来流过去。你不要理那些水管,你要真的流经一个又一个风景,你才会是一条河。By蔡康永《有一天啊,宝宝!》
15、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用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16、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17、遇到你真正爱的人时:要努力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因为当他离去时,一切都来不及了;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时:要好好和他相处下去。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可遇到知己真的不易;遇到曾经爱过的人时:记得微笑向他感激,因为他是曾经让你更懂爱的人。
18、地球是圆的,有些看上去是终点的地方,也许只是起点。(BY普利斯特)
19、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20、那一瞬间,你终于发现,那曾深爱过的人,早在告别的那天,已消失在这个世界。心中的爱和思念,都只是属于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纪念。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纪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如果爱你是我的劫难,我却开始向往飞蛾,扑向烈焰。
21、上段恋情,全心投入,结果重伤、于是这次恋爱怕受伤,就很保留。这意味着:上次那个伤你的烂人,得到最完整的你,而这次这个发展中的情人,得到个很冷淡的你。我知你是保护自己,但这若是做生意,你这店一定倒的。永不再来的恶客,得到最好服务,而新客上门,却备受冷落,这店怎么不倒
22、昨天的经历,有甘甜也有苦涩,有成功的辉煌,也有失败的辛酸;有温馨的慰藉,也有冰冷的失意。人生走过一段路,风景毕竟不相同。这段惠风和畅,那段雨骤风狂。人生之旅本就是风雨兼程,是要说曾经拥有,也不要说曾经失去,失去的不是永远失去,得到的不是永远拥有,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不断地向昨天告别,满怀信心地投入每一个崭新的今天。
23、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麻花辫。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24、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25、“联系我们的不是爱而是恐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如此爱你。”(BY博尔赫斯)
26、其实学会放弃比学会坚持更难得,因为那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 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豪气,是更深层面的进取。我们有时之所以举步为艰,是因为背负太重;之所以背负太重,是因为还不会放弃。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诗人泰戈尔说: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迎接生活的转机,度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放弃了忧愁,与快乐结伴,放弃了名利,步入超然的境地。
27、悲悯,是人的情感的一脉活水,有时漾开柔波,有时惊起阵痛;悲悯,是人心灵上的一场甘霖,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田,可以净化污浊的世风。 爱心,是一片严冬里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股流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哲理美文 篇三
关键词: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新实用主义;现实意义
理查德・罗蒂是美国最优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罗蒂在哲学领域的影响力源于他通过英美分析哲学中的精密论和严格方法论,对当代社会哲学和主要历史思潮进行了形象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欧陆哲学思想,形成了更符合时展特点的实用主义思想和话语;其次,罗蒂善于通过宏观的历史视野思考人们展示新实用主义信仰对人们行为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是力图与通过哲学文化的方式来解决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于现代哲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美国,以至于在整个西方哲学界和人文科学领域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一、后哲学文化观对传统哲学文化观的批判
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美国重要的哲学传统,同时也是20世纪美国主流哲学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以及艺术等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用主义的宗旨是鼓励人们通过实际行动应付周围复杂多变的环境,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詹姆士在其《实用主义》一书中指出:“真理的观念乃是那些我们能够同化、证实、确证和检验的观念。而观念最终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和我们经验的别的部分发生令人满意的联系。”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受到了美国实用主义的影响,他不仅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内容,而且还反驳了对实用主义的攻击,为新实用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因如此,理查德・罗蒂被认为是继詹姆士和杜威以来美国新实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实用主义主要反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以认知为中心的人类形象。罗蒂在《后哲学文化》中就对英美分析哲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与此同时他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对寻求现象背后的绝对实在的表象感兴趣的哲学传统进行了重新审视。罗蒂倡导以新实用主义为核心的“后哲学文化”,在他的著作《哲学与自然之境》一书中就对传统西方哲学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以及唯科学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罗蒂大力倡导探寻哲学发展的新道路和新思想,他还指出,如果启蒙运动给我们带来的是后神学文化,那么对柏拉图主义传统的超越将会导致后哲学文化的诞生。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剧烈的反响,是因为他敢于对西方国家盛行的传统哲学进行批判,对英美分析哲学进行了重新审视。他将实用主义融入到现有的哲学体系中,形成有别于认识论的崭新哲学形象。罗蒂认为,现代科学哲学的新发展,已经打破了存在着独特科学方法的神话。由此,罗蒂提出了后哲学文化观。这种文化观与经典实用主义先驱者和分析哲学家恰恰相反,罗蒂降低了科学在后哲学文化中的地位。但是和其他哲学家对科学进行肆意攻击和贬低的态度不同,罗蒂一方面肯定了科学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他又对那些过分崇拜科学主义,将科学活动和科学家作为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的行为和做法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罗蒂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为“科学已经不在是一个文化效仿得标杆,也并非是接触事实得唯一途径,更不存在可以把科学和其他文化领域独特的、分开的科学方法。”由此可见,罗蒂积极肯定了科学成就技术的先导作用,注重科学得技术功能以及其实际意义,强调科学在当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罗蒂认为科学的定义既要包括对于前瞻技术的预测,同时又要包含控制能力的认识活动,这样一来,所谓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无休止的争论就会自然瓦解。
二、为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相对主义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倡导新实用主义,这是对传统西方哲学的一种彻底颠覆。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为我们了解西方哲学、学习西方哲学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他的哲学思想主张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罗蒂认为对人生影响最深远的是文学和政治学而并非哲学,哲学家没有特别的知识、洞察力以及思维方式去解决人生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哲学并不比其他科学具有优越的地位,我们更需要抛弃这种超历史、超文化的哲学观。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罗蒂的哲学思想看作是一种更加符合时展特征的文化观,在这个文化观中,哲学不是独立的,而是于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和其他文学、艺术以及科学等多学科相互交织的。
罗蒂的多元文化论所建构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文化具有如下的本质特征:在这一文化主体当中以其“与某种超越的东西失去了任何联系”,因此“除了自己就无须对任何别的东西负责”。在这个语句当中“某种超越的东西”,的表层含义是指“超人类非历史的东西”,而深层含义则是指“超美国而非美国的东西”,即除了美国自己及认同美国文化的人们以外的人们;所谓“超越”,其实就是表明了一种态度,只要认同美国文化的人们就可以不受任何其他国家及具有任何其他文化传统的人们的制约,所以除了他们自己也就无须对任何其他人负责。这种解释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近年来美国在国际社会中一意孤行的愈演愈烈的“单边主义”的种种做法。这种“单边主义”价值观就是对美国文化的极度崇拜和美国利益无限至上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美国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其他国家的利益,所有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必须接受美国的民族文化。也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则可以完全不负责任地或者具有不受任约束的绝对权利来惩处那些不愿服从美国国家利益或者拒绝接受美国文化的国家和人们。而罗蒂的多元文化论其实正是反映了美国“单边主义”的价值观,不过这种价值观在其哲学中的具体表现在本质上是反映和服务与美国国家利益的美国国家意识形态,因此也可以说,罗蒂的多元文化论就是以哲学术语表达出来的美国“单边主义”价值观。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对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相对主义进行重新定义。
三、对当今时代主题的回应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对当今时代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罗蒂认为那些热衷于构建理论体系的思想家的活动本质上只是一些私人化的活动,这些活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具有满足个人虚荣心,而并不具有社会实践价值。此外,罗蒂还对科学研究活动进行了区分,一种是对于公共话语系统的探索,另一种则是对于私人话语系统的探索。这两中研究活动所应用的话语系统服务于各自不同的目标,同时也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两套话语系统是不能混同起来的,它们也不应该相互取代,并且它们不能进行优劣比较的。
罗蒂认为,语言和对话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坐标”,能够赋予生活中的事物以意义。将语言上升为中心问题,成为当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正是这一重要的现象改变了一切。语言在当代以及今后都有着积极而又长远的意义,因为它把哲学家的注意力从经验的主题转移到语言行为上,这个转向有助于打破经验主义以及更广泛一点的表象主义的统治。
长久以来致力于研究传统西方哲学的人们将哲学看作是可以帮助人们去理解知识、德性、心灵以及正义的重要工具,这使得哲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一样具有了不可磨灭的实际意义。基于这一点,英美分析哲学家们建立起了一种以自我形象为中心的理论思想,并且对那些持有不同看法的哲学家们进行强烈谴责,严厉的批评他们把哲学仅仅当作是一种“纯粹的对话”来看待。但是罗蒂则在他的后哲学文化观中有着不同的看法,罗蒂认为哲学并不依赖与科学,它的发展应该是朝着实用主义的大方向,抛弃形而上学和表象论,从而使哲学向着非认识论化和非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罗蒂认为,哲学存在的意义及其真正的价值并不是去探究人类“确实”是什么,而是通过研究哲学帮助我们成长,使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社会发展的更加和谐。
罗蒂还曾经表示过,哲学不是帮助人们取得进步或者增长知识的工具,它也不是企图领悟哲学家正在思考的某个事物的意义。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无法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以及康德等哲学家真正地思考许多相同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正在试图解决的问题思维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当我们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自然会去相信一些与之相对应的东西,而且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虽然我们会发现那个时候正义与现如今的正义存在着某些相似性,但是这中抽象的相似性对于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罗蒂在他的后哲学文化观中主要就是在为我们寻找一条对解决特殊目标有实际效用的方式和途径。这种方式和途径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人类和宇宙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像其他任何一种描述一样,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需要去解决某个特殊的目标。在这种前提下,罗蒂将哲学看作是一种治疗活动,而对于事物的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以及唯科学主义的描述使得这种哲学治疗活动成为了一种可能。对于这一点,罗蒂与实用主义先驱约翰・杜威则有着相似的看法,约翰・杜威曾表示:“知识的旁观者”理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在现代科学面前是站不住脚的。哲学一直致力于探索体现在社会传统中的各种珍贵价值,哲学发端于各种社会目标的相互抵触,产生于伴随着难以调和的各种当代趋势之诸多传统规章制度的冲突。由此可以得出,哲学在未来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帮助人们澄清其所处时代背景下的各种社会斗争以及道德冲突。罗蒂非常赞成约翰・杜威的看法,认为哲学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在旧言谈方式和新言谈方式起到互通的桥梁作用,传统的言谈方式是为了完成早期趣味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的言谈方式则需要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罗蒂认为启蒙理性和后哲学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理性的不同见解。对于理性主义者来说,理性是权威的代表,而罗蒂在其后哲学文化观则对理性有了重新的定义。在罗蒂看来,理性仅仅是作为对事情进行讨论,并且倾听另一方的意见,最终达成和平共识意愿的一个代名词。它并不是透过表象直达道德实在或者科学实在之间固有本质的官能名称。由此可见,凡是理性存在的,即可以成为能够相互对话的,而不是成为被动的服从。这样一种后哲学文化观意义上的对话哲学必然带来的是宽容意识。所谓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宽容能使人博大恢弘,心胸豁达,广识精诚,胸襟开阔,这种宽容的意识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去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因为宽容的存在,让文化的多元性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恰恰由于多样性的特征,扩大群体品性得影响范围,伸展了人们经验得触角,使得人们的生活中,有了更加深远的开拓空间。在此意义上得出,宽容构成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思想保持活力与生机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不能容忍、宽容得国家和人们,只能把这个社会带入死寂得荒漠之中。由此可见,不宽容,会使世界变的野蛮、愚蠢与僵化,而宽容便会给世界带来人性、智慧与生气,这便是宽容得核心意义和价值所在,同时,宽容也成为后哲学文化观得核心价值与目标。
综上所述,理查德・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主要是以新实用主义为核心,探寻对特殊目标有实际意义的路径。这个路径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定义人类社会自身以及人类社会与其自身之外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罗蒂还认为,后哲学文化通过对话更好的诠释了合理性的定义。人们通过对话,彼此讨论不同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平的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对合理性的重新认识。也正是因为合理性的存在,使得对话成为了一种可能。但是后哲学文化观中的对话必定要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之上,由于宽容使多样性成为可能,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也有了巨大的希望,同时也是罗蒂后哲学文化观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王鹤岩。罗蒂后哲学文化思想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08,(9).
[2]高馨。罗蒂后哲学文化观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9,(5).
[3]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9,(4).
[4]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0,(5).
[5]张定高。论罗蒂协同性实用主义真理观[J].中国教育装备技术,2012,(3).
[6]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学文化[J].东岳论丛,2009,(5).
哲理美文 篇四
论文摘要:华夏美学哲学是全球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恒久的人文精神价值。在中学阶段,结合语文教学推进美学哲学教育是提升学生基础素质的需要。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进华夏传统美学哲学教育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及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引言
审美活动或行为是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一,在全球文明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具有恒久价值的历史文化景观。华夏美学哲学是人类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期历史演化过程中,先民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农耕文化环境中,形成了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美学哲学思想和理论,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构建个体生命的精神世界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价值。美学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学哲学在型塑人类精神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美学的教学和训练,一直是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从现实层面来讲,良好的美学素养不仅能够改善人的身心状态,而且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实现创造更高价值的目标。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思想文化教育,将会对其终身生命历程产生直接影响。目前,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及经济社会转型环境的影响,中学生中存在诸如价值观缺失、人文素质低下、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不能很好地平衡等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措施来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提升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及传统文化的角度,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华夏传统美学哲学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以下内容的安排是,第二部分讨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华夏传统美学哲学教育的可能性,第三部分讨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华夏传统美学教育的基本内容,第四部分讨论推进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具体措施,最后是总结与讨论。
二、加强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基础人文素养的需要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软实力所在,是增进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质量的重要能力要件之一。通过华夏美学哲学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先民理解美、创造美和追求美的历程,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命、自然和宇宙世界,从而将个体生命放在与宇宙万物共生的高度来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一种大气磅礴的精神境界。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要
有研究表明,人类右脑和左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和功效,而对于右脑开发则对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显著作用。美学思维及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正好是右脑的功能所在,经常性地持续地推进美学教育和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克服各类现实困难,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传承传统文化和美学哲学的需要
中华美学是和西方美学具有显著区别的哲学体系,其显著的整体思维、气韵为先、刚柔并济等美学哲学理论和特点,和西方美学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华夏先祖的精神风貌。这些精神气质和风貌,应该通过美学哲学教育传承下去。
(四)为跨文化合作奠定能力基础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学生毕业后走进社会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全球文明发展的主要潮流。良好的美学哲学素养和美学哲学训练,能够在文化交往及合作活动中发挥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信任,降低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各类不确定性和效率方面的损失。
三、语文教学中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选择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结合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等知识来推进美学哲学教育,是较为可行的选择。笔者认为,根据华夏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适度给学生介绍如下美学哲学的内容。
(一)远古图腾
远古先民的巫术礼仪和图腾活动,是理解人文先祖美学精神的源头。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在远古人们的观念中,实际上是巨大的龙蛇,这可以看做是中华先民“龙”图腾的开端。“龙”因其变化莫测、气象万千的形象和气质,能伸能屈、进退自如的活动方式,成为中华先民主要的精神寄托和审美意象。
哲理美文 篇五
【关键词】 赫哲族;图案艺术;渔猎文化
赫哲族历史悠久,自古就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赫哲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瑰丽的艺术成果,其中,赫哲族的装饰图案艺术在赫哲族艺术文化发展中极具代表性,为丰富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做出巨大贡献。
赫哲族图案艺术蕴含于赫哲族文化之中,其图案造型极为精美别致,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喜爱。但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赫哲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赫哲族文化艺术面临消失的严峻局面,这迫使图案艺术急需保护开发与传承应用。
一、赫哲族图案艺术概况
赫哲族发达的图案艺术表明,赫哲族对美有着执著的追求,赫哲人民具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这种艺术天性表现在赫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的生活用品,赫哲人都充分利用镶嵌工艺,赋予它美感。赫哲人不仅在鱼皮和鹿皮衣服上装饰精美图案,而且在桦皮做成的各种用具上也刻着优美图案。赫哲族的装饰图案所运用的材料也很丰富,如用鱼皮剪成各种图案,再用针线缝在物品上;还有用染色的兽皮或色布拼成各种几何图案;有时先在布上描绘,然后再用彩线绣成各种图案;有的是用刀子把图案直接雕刻在桦皮或木制物品上;有的是用纸剪成各种动物及花卉。
(一)图案艺术分类
赫哲族民间工艺品在用途上,从最先出现的鱼皮衣、桦皮制品,到鱼皮画,再到现在鱼皮挂件、新式鱼皮鞋、鱼皮钱包,经历了“实用——观赏——实用”的过程。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是依附于民间工艺品之上的艺术,可以说赫哲族装饰图案艺术相当发达。自古除服饰、被褥上都饰有各种图案外,在其制作的各种桦皮、木头器皿和用具上也雕有各种精美图案。赫哲族图案艺术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继承性,以赫哲族男女各自的艺术领域表现出来,总的看,男子的装饰图案较粗犷,而妇女的装饰图案较细致精美。
1、鱼皮服饰上的图案:
赫哲族鱼皮服形质大致经历了原始袍式——质朴袍式——修饰袍式——现代短式的过程,其中图案艺术最突出于修饰袍式上。在铁器出现之前,赫哲人不懂裁剪技术,鱼皮只作为简单蔽体的袍形,由于铁器的使用,赫哲人开始量体裁衣,这一时期的服装制作简单,很少修饰,称为质朴袍式。随着民族的发展与民族间的融合,鱼皮制作趋于精美,甚至染以颜色,衬以花边,以及饰以铜铃或古钱,姑且名为修饰袍式。至于现代短式则是发达技术与生活节奏快的产物。
在修饰袍式中,首先从图案质地上看,是由鱼皮、布剪成各种花纹图样,然后将其用丝线绣到衣服上面。这种绣品的特点是立体感强,像浮雕一样厚重,纹路自然鲜明,花纹精巧细致。而且每组图案,都有对称效果,这说明在剪鱼皮纹样时,先将鱼皮对折剪好,然后再展开贴式缝到衣服、帽品及染好的布料上刺绣完成。其次,从造型上看,赫族人喜在衣裤的边缘缝有用鱼皮剪成的云朵卷纹作为民族图案花边,其图案形象古朴典雅,极具民族特色。他们将云纹图形与鱼皮材料自然相接,突出展现了鱼皮的自然花纹和柔软细腻的特点,又经过了染色加工处理后,粘贴缝制成各种纹样作品。赫哲人常在衣裤边沿(衣襟、袖口、下摆处、裤脚)用花布镶边,有时补绣云纹或各种动植物图案,其图案大多为云卷、波浪、鹿、鱼等;妇女戴的绣花鱼皮帽,帽顶饰有兽尾;鱼皮五指染色手套,也镶色边,绣花纹。萨满神衣的基本图案多为龟、蛇、蛙、四足蛇等爬虫动物。第三,从色彩角度上看,赫哲族充分利用天然材料在制好的鱼皮衣物上饰以光亮美观的红、黄、蓝、白、黑色图案,如兰花草花瓣可直接擦染在熟鱼皮上;加了白矾的杜鹃红色花瓣,染在鱼皮服饰上,可使颜色不易褪色;有的利用兽血和木炭直接点画出红黑花纹;或用已染成各色的鱼皮或鹿皮剪出花纹后纤到衣服上,再饰以其他装饰,更突显古朴之美。
2、不同器物及工艺品上的图案:
赫哲族民族工艺品上的图案艺术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缩影。赫哲人早年便在桦皮制品上雕刻和贴制各种动物、花卉图案,并饰有山水鸟兽等花纹,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桦皮工艺品。赫哲族早期用的椭圆形神鼓图案也与神鼓同形。在赫哲族发展中,最能体现观赏价值的要属鱼皮画,它结合了赫哲族独有的鱼皮材料与现代工艺美术技法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民族手工艺制品,鱼皮画是运用鱼皮进行剪裁粘贴在草图上,创造了有赫哲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二)赫哲族图案纹样特点:
赫哲族图案装饰很发达,赫哲人的生活用品都绣着云纹、几何图形和各种美丽的花朵,这充分表现了赫哲艺术家惊人的装饰感和高超的技能。在装饰图案中云纹、鸟形纹、鱼形纹和蛇形纹最为常用,并常常组合成复合图案。对称手法是赫哲族图案艺术的显著特点。
赫哲人在图案表现上,按自然界的规律和自己的理解,忠实地书画各种动植物图形和拟人神偶,纹样多是对鸟、蛇、兽、鱼等动物图案的抽象几何化,含有对动物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他们认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都有灵魂。这些主要是由于捕猎生产的需要。在赫哲人看来,真实的雕绘动植物神会给赫哲族渔猎生产带来好运,并且可以借助该动植物神的某种特殊神性,进而达到提高自身实力战胜邪恶的目的。如萨满神衣、神鼓上都饰有龟、四足蛇、短尾四足蛇、蛙四种神兽图形,这是一种民族,表现了对动物的崇拜,“意为不忘本”;带有图腾的神秘性。
从服饰图案到鱼皮画都具有天然特色。鱼皮服饰图案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赫哲人根据鱼皮的自然纹理,不仅把鱼皮制成衣裤,而且剪出各种纹样鱼皮图形,缝补在衣服上。使色彩与鱼鳞的凹凸痕迹自然结合,赋予鱼皮服饰色彩变化和肌理效果,这充分表现出材质美的特性。在精美的鱼皮衣中,角隅纹样、适合纹样是其饰品的代表,它们有祈福、祥瑞的象征。赫哲族鱼皮图腾是在二维空间内塑造形象,它将艺术审美与图腾信仰相结合,表现出对称的装饰意味,构图十分壮美,运用粗犷的线条,突出表现外轮廓特征,展现出强烈的视觉美感。鱼皮画也是顺其鱼鳞花纹制作,体现出野生鱼皮的自然美与时尚美,其风格古朴美观且立体感强。
二、图案艺术背后的文化底蕴
赫哲人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赫哲族民间艺术是赫哲族民族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可以说,赫哲族图案艺术的变异,从根本上是赫哲族文化发生变化的结果,所以,研究和思考赫哲族图案艺术背后的文化底蕴,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图案艺术产生与发展的根源。
赫哲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赫哲族独特的渔猎经济,孕育了极富民族特色的渔猎文化。赫哲人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所汇成的三江平原地区,其当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赫哲族以渔猎经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渔猎文化,渔猎文化成为了赫哲人文化的核心。这种文化被赫哲人世代继承着,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赫哲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渔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赫哲人在生活中创造出的造型优美的图案艺术,充满着浓厚的渔猎文化气息。然而,由于近年来环境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使渔业生产出现危机,农业生产比例加重,而且一部分赫哲人从事第三产业,这一转变致使赫哲族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济基础的改变,必然带来民族文化的改变。如赫哲族以萨满教为主的文化的传承与演化,萨满教在赫哲族具有历史性、民族性、群众性基础,崇尚万物有灵论,但由于近年来,科学知识的普及和赫哲族地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使萨满教逐渐退出了赫哲族的日常生活,变为一种历史文化陈迹。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惊人的,商品社会的诱导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使赫哲族需求多样文化,在民族工艺制造中引入现代审美观。赫哲族既有着原生文化,也吸收着周边各族文化,如今,赫哲族不仅弘扬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积极吸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使自己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三、开发与应用赫哲族图案艺术的现实意义
图案艺术是赫哲族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体现了民族图案艺术的独特魅力,反映了本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上的特点。任何一个民族艺术文化能保护与传承下来都离不开对其自身的深入理解。当今,我们进一步研究整理赫哲人留下的这份丰厚的文化艺术财富,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独特的民族元素,丰富了地方艺术资源,不仅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当代美术创作有重要参考价值。随着赫哲族民族艺术逐步融入现代经济社会,赫哲族图案艺术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不断加大,民族工艺制造中需引入现代审美观。引导民间工艺产品创新与民族文化内涵相结合,不断吸取和借鉴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让人们感受到质朴而纯真的艺术魅力,使赫哲族图案艺术设计上升为艺术创作,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含金量。可使图案艺术产品融入到当代旅游文化事业中,将具有极强的市场开发价值。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赫哲族应依靠政府主管部门政策上的支持,既要使赫哲族传统的图案艺术代代流传下去,又要利用图案艺术来发展赫哲族的民族经济。所以说,赫哲族图案艺术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有益于赫哲族历史文化抢救;有益于引导赫哲族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有益于三江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有益于各族经济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秋然,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及其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2006,(4)。
[2]黄任远,赫哲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3]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刘帅东,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传统工艺调查[J],民族艺术研究,2004,(2)。
[5]赫哲族简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6]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画集丛刊,黑龙江卷[Z],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李宏悦,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哲理美文 篇六
我们总喜欢给自已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已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已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已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已心灵予救赎。 出自《追风筝的人》。
旅行的时光也许短暂,但所有旅行的回忆都成了日后漫长平淡岁月中的凭吊,在反反复复的回味中越发思念这种“在路上”的味道。火车一路向北,将距离拉远,思念延长。清晨醒来,窗外已是另一个世界,不顾一脸倦容,坐在窗边看日出,好久不见。出自《就这样安静地看世界》 。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