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构思范文 第1篇
关键词:舞蹈;艺术;编导;专业素养
一、舞蹈编导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
在舞蹈创作中,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是编导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舞蹈编导只有具备一定的舞蹈功底和基础,将头脑中的创作灵感和构思通过舞蹈的形式准确而直观的表现出来。首先,舞蹈编导要熟练掌握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舞蹈时一种通过肢体动作变现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在舞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编导才能够发挥所长,找到丰富的创作灵感与素材,深刻的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精髓,对舞蹈演员进行专业而细致的讲解,使其充分演绎出舞蹈的灵魂,使得编排的舞蹈更加精彩;其次,舞蹈编导需要对我国舞蹈的发展历史进行认真的了解,从中不断吸取我国舞蹈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优秀的创作经验,从而引以为鉴,激发全新的创作思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编排和创作能力,舞蹈编导只有舞蹈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够更高的掌握优秀的舞蹈作品中所蕴藏的宝贵财富,对舞蹈的组成元素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更好的把握舞蹈发展的趋势,从而能够结合时代特色创作出更具有魅力的舞蹈艺术作品;最后,舞蹈编导还要具有较高水平的编舞技巧,编导要结合工作经验的同时,对舞蹈的各个动作元素进行深入解读,掌握比较系统的编舞技巧,轻松驾驭即兴编舞、音乐编舞、双人编舞等任务。
二、舞蹈编导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
在现实生活中,舞蹈和音乐相互依托、共同发展。音乐通过声音和旋律来表达艺术,而舞蹈则是通过肢体动作实现艺术表演,二者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别,但是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实现相互融合和渗透,相得益彰,呈现更好的表演效果。因此,舞蹈编导不仅要具备舞蹈动作的编排能力,更要结合音乐的魅力来完善舞蹈,这就需要提高音乐素养。舞蹈编导不仅以舞蹈表演形式为依据寻找与之匹配的动人旋律,还可以在音乐中寻找舞蹈作品创作的灵感。舞蹈编导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关系到整个舞蹈的编排水平,可见,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对舞蹈作品的创作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舞蹈作品的创作离不开音乐的支撑,如果一个舞蹈编导没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例如欠缺音乐节奏感,难以正确掌握音乐的节拍和旋律,无法对音乐的内涵进行深入的解读,也就很难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因此,舞蹈编导需要具备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音乐培训课程,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思维能力,深入感知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点,从而通过音乐内涵来提高舞蹈的创作质量。
三、舞蹈编导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舞蹈和文学都属于高层次艺术欣赏,对意境表达具有基本的要求,并且“诗情画意”是它们最基本的艺术特性。虽然舞蹈采用的不是文字形式的表达方法,但是舞蹈和文学可以在精神内涵上达成共识,因此,很多的舞蹈作品源于文学著作的改编创作。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等就是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优秀舞台剧,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舞蹈剧本的撰写和伴唱台词的创作均对舞蹈编导的文学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舞蹈编导要提高自身的文学写作能力,在创作舞蹈时,将文学的形象思维方式充分运用到舞蹈的观察、取材和艺术构思方面。舞蹈编导需要加大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力度,不断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意境构思能力,从而把文字所描绘的意境通过舞蹈动作演示出来,进而更生动的表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在舞蹈创作中,编导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构思方式、情节设置、人物刻画手法以及细节描述方式等进行适当处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舞蹈编排之中。文学作品是舞蹈创作的重要题材源泉,舞蹈编导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实现文学与舞蹈的艺术融合,让文学为舞蹈提供支撑,让舞蹈为文学作品展现更深刻的表达。
四、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观察力和想象力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见生活经验对于艺术的创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编导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从日常生活体验中发掘舞蹈素材,从而创作出更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舞蹈编导要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并提高提炼和分析信息的技能,将有价值的素材进行一定处理,并将其渗透到舞蹈的编排中,使舞蹈更具生活气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感受,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舞蹈最初的变现形式是乐舞和民族舞,并不断的以此为基础进行改革创新,对此,舞蹈编导要善于观察不同地域的人文面貌,以当地的民间素材为依据进行舞蹈的塑造,使创作出的舞蹈真实反映当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产生生活的共鸣。此外,舞蹈的创作对编导的想象力也有较高的要求,编导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大胆的进行创作,提高舞蹈的创作水平。这里所说的想象力并非凭空想象,舞蹈编导要以创作素材为根据,展开合理的联想,例如在舞蹈创作中,舞蹈形象要更加生动的展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就需要编导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探究音乐旋律深处的涵义,塑造出更具体生动的舞蹈形象。
五、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情感表达能力
舞蹈是一种带有情感的艺术,在舞蹈的展示中需要演员将其中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要想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舞蹈编导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内心深处隐藏着丰富的情感,但是不能够完全通过肢体动作或面部神情表达出来,因此,为了创作出更加生动的人物形象,舞蹈编导需要细心观察和捕捉舞蹈演员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并经过耐心的启发和引导,使舞蹈演员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的丰富情感,并区分开自己与舞蹈角色情感,全面展示舞蹈角色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舞蹈所蕴含的情感是不能够用语言简单描述的,编导需要加强舞蹈演员的日常训练,潜移默化中培养演员的情感,让演员能够真切的用心感受,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情感。当然,这里的训练不单单指动作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舞蹈情境的营造,不同种类的舞蹈需要的情境不同,所表达的感情也就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编导在提高自身情感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将演员的情感布置到位。
六、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创新,舞蹈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需要编导提高创新能力,创作出更加符合时展的舞蹈,从而满足群众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心理。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舞蹈编导需要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舞蹈表演的方式,充分体现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各行业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舞蹈编导的专业素质而言,创新能力更具有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舞蹈编导不能够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作,那么必将被时代所抛弃,难以得到观众的支持。创新是舞蹈发展的鲜活动力,舞蹈编剧只有把创新意识应用到舞蹈创作,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例如舞剧《中国妈妈》的创作就体现了创新性,将母爱放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大爱和大恨的对比构思,更进一步表达出母爱的伟大。因此,不论是舞蹈表演的表现方式还是舞蹈艺术的特征,都需要编导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促进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舞蹈是一门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对舞蹈编导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编导,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文化素养、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舞蹈编导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创作出更具有艺术魅力的舞蹈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舞蹈创作事业的蓬勃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韵葳.浅析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J].大众文艺,2014,11:184-185.
[2]张南.试论舞蹈编导必备的专业素养[J].艺术品鉴,2016,07:350.
[3]董薇.试论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J].艺术科技,2016,03:206.
舞蹈编导构思范文 第2篇
【关键词】文学作品 舞蹈作品 转化 先决条件 问题和环节
古往今来,常常有文学作品被搬上舞蹈表演的舞台,那些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更是舞蹈编导乐于改编的对象,因为人们对这样的文学作品十分了解和熟悉,很容易与改编后的舞蹈作品产生共鸣。如根据曹禺名著《雷雨》改编的舞蹈作品――芭蕾舞剧《雷雨》(图1)和现代舞剧《繁漪》(图2)都取得了成功。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所涉及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类型与题材多种多样。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给舞蹈编导的艺术构思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创作空间。如取材于神话文学作品的舞剧《神猴调扇》《凤鸣岐山》等,取材于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舞蹈作品《鸣凤之死》《曾经有过的日子》等。很多改编自文学作品的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够长久保存下来并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原著的影响力是重要原因。既然众多文学作品给舞蹈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哪些文学作品可以改编成舞蹈作品?改编条件具备是否就能够成为好的舞蹈作品?本文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文学作品改编成舞蹈作品需具备的条件
(一)文学作品的情感性
(二)文学作品的情节性
许多文学作品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巴金的《家》中觉慧与丫鬟鸣凤之间的爱情悲欢等。舞蹈是以形体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一般来说应取材于文学作品中为人熟知的情节来反映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文学作品是否可选择引人入胜的情节,更是决定舞蹈作品能否成功的必备条件。以现代舞剧《繁漪》为例,舞蹈编导以繁漪受到周家两代人这一情节作为题材,着重表现受封建势力迫害的妇女内心的无奈与悲愤。正是这一巧妙安排的情节,给舞蹈编导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用心理展现的结构方式,使得作品发人深省,充分展开了原著的创作意图,从而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因此,文学作品的情节性是改编的必备条件。
(三)文学作品的可舞性
过去舞蹈界的一些人在舞蹈表现和反映生活的内容上存在这样的认识――远离当代现实生活的神话、历史传说和花鸟鱼虫是舞蹈表现的天地,当代人复杂的情感却由于舞蹈的局限性只好让位给其他艺术形式。这种论断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绝对正确,舞蹈表现的范围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如过去“开会”被舞蹈界视为,但随着20世纪30年代德国现代舞蹈家科特・尤斯创作的《绿色的桌子》问世而被打破;再如家庭伦理道德、残疾形象等过去的舞蹈都相继被打破。这样看来舞蹈作品似乎并不存在不可舞性。其实不然,当代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基本不具有可舞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代表将来也不具有可舞性。此外,改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如果选中的题材或情节不具有较好地反映原著的结构,也是不具有可舞性的体现。
二、文学作品改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尊重原著
一般情况下,舞蹈改编中对文学作品的选择很重要,应该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作品,这样观众在欣赏改编后的舞蹈作品时,不需要对背景、情节及舞蹈意境再投入精力去理解,很容易进入剧情。这对于观众理解与把握舞蹈编导的艺术构思有很大帮助。如取材于巴金文学作品《家》的舞剧《鸣凤之死》之所以产生很大的轰动,不仅因为舞剧编导在众多情节中将视角独特地定位在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丫鬟鸣凤身上,以其命运的变化作为主线,给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艺术理解平台。同时也得益于巴金的文学作品《家》早已家喻户晓,其精彩的情节也为人们所熟知,所以观众在欣赏舞剧时很容易跟随编导的艺术构思,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舞蹈编导在改编中擅自脱离甚至更改原著,只考虑自身的情感,那么毋庸质疑,不仅舞蹈作品谈不上改编自文学作品,而且观众在欣赏时会对舞蹈作品产生歧义,对编导的艺术构思不理解甚至产生反向欣赏趣向,这就很难产生艺术共鸣。所以说,充分尊重原著的创作思想是改编的重要原则,应该切实加以注意。否则,失去原著的文学依据,舞蹈作品很难为观众所理解并产生共鸣,也就谈不上成为好作品了。
(二)加入编导的艺术创新
充分尊重原著并不是说与原著丝毫不差,如果那样就谈不上艺术的创新了。虽然舞蹈作品来源于文学作品已经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了,但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舞蹈审美规律的创新也是编导艺术构思的重要任务。如根据曹禺名著《雷雨》改编的舞蹈作品有芭蕾舞剧《雷雨》和现代舞剧《繁漪》,前者较忠实于原著,后者则根据编导对原著的理解及审美观点,着重以繁漪的心理变化来表现原著中以繁漪为代表的受封建势力迫害的妇女内心的悲凉与愤恨,将原著的内涵情感再度升华,从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作品,这是既充分尊重原著又加入编导艺术创新的成功典范。因此,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加入编导的艺术创新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符合舞蹈创作规律的。
(三)选取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情节
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是引起观众的艺术共鸣,而文学作品中不是所有的情节都具有这样的功能。因此,选取文学作品中合适的素材作为舞蹈作品的主题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舞蹈作品成功与否。以舞剧《鸣凤之死》为例,原著《家》中有众多情节可作为改编舞蹈的题材,编导却以丫鬟鸣凤的命运作为舞剧的主题。不仅因为鸣凤的命运变化带给观众一个审视原著内涵的全新视觉平台,更重要的是编导要通过鸣凤的命运来抨击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从而引起观众深刻地反思,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这也是原著深层次的内涵,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因此,从创作审美的角度来看,对于文学作品的选择应注意是否能够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从而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这是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学作品改编成舞蹈作品的关键性问题。
(四)注意采取恰当的体裁和结构方式
舞蹈编导构思范文 第3篇
[关键词] 舞蹈美感 结构美 语言美 构图美 整体美
“舞蹈美感”是舞蹈艺术领域中常用的词汇。“它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的感觉器官在对舞蹈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赏心悦目、怡情悦性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后,所引起愉悦欢乐的一种心理状态。舞蹈美感在舞蹈基础理论和舞蹈美学中是与舞蹈美同样重要的基本问题之一,因为舞蹈美感是进行舞蹈审美活动的基础,所以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都不能离开舞蹈美感。”①作为一名从事舞蹈创作的教师,如果没有舞蹈美感或是缺少舞蹈美感,那么他的舞蹈作品就不能引起人们的青睐和喜爱;不论其反映的生活是多么的正确,也不能产生感染人的艺术魅力,从而使舞蹈作品失去了审美价值。所以,舞蹈编导应提高对舞蹈美的感知、理解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在舞蹈作品的整个创作思维过程中,舞蹈编导的舞蹈美感始终渗透贯穿在其中,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需要时刻遵循舞蹈艺术规律、遵守舞蹈美学原则,把握舞蹈美感的直觉性、情感性、思理性、民族性、享乐性的五种特征。这样舞蹈编导在生活中发现了美的事物后,才能运用美的舞蹈形式表现和反映美的生活内容,从而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准确的传达给观众,使他们在情感和思想上受到感染和鼓舞。接下来我将简单的谈谈舞蹈编导如何运用美感并通过美的舞蹈形式来表现舞蹈内容。
一、结构美
舞蹈创作中的结构问题,不仅作为创作步骤之一来重视,而且是衡量舞蹈编导艺术功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的结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取材于音乐作品,在已有的音乐结构基础上,用舞蹈的物质形态将音乐内涵外化为视觉形象。另一种是确定了舞蹈题材后,谋篇布局、意境情调、音乐特色、时间长度、舞段安排均在结构这一步骤中。
无论是以情节结构、情感结构、心理结构、时空顺序结构、时空交错结构方式构建舞蹈,还是以音乐的交响乐章结构来创编舞蹈,我认为,作为舞蹈编导应该把握舞蹈结构脉络清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原则。一方面,通过舞蹈的结构,可以让观众基本理解舞蹈编导“想要说什么”、“表达什么”;另一方面,舞蹈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空间内容。时间长度的准确性相当重要,要看某个舞段表现的是什么,在整个舞蹈中起什么作用,过长则令人生厌,过短则使人不满足。“过”与“不及”都是美学上的失误。还有,整个舞蹈的结构既要有整体统一的格调,也要保证在统一之中的多样性色彩,力求舞蹈作品中有一个“亮点”。也就是说舞蹈的每一部分情绪都要有相应的变化,不能从头到尾都平淡无味。许多事实证明,当作品中的“亮点”出现时会给欣赏着带来极大的愉悦和强烈的感染力。
二、语言美
众所周知,舞蹈是以人的身体为物质载体并以人的肢体语言作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由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则是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舞蹈编导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因此舞蹈语言的美关系到舞蹈形象塑造的是否生动、准确、感人。而创编出具有“美感”效果的语言,给人以难忘的“美感”印象,也就成为每一个舞蹈编导追求的目标。
三、构图美
舞蹈构图也叫舞蹈画面,是舞蹈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动态结构。一般指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不断变化流动的舞蹈路线或队形)和画面造型,它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编导在设计舞蹈构图时,必须从表现舞蹈作品和塑造人物形象出发,来选取适当的表现形式,安排和舞蹈动作相结合的空间线,形成不断移动的画面。空间运动线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不同线条所能引起人的审美情感的体验为其标准。如斜线和竖线能表现强劲、有力的动势,横线则较平缓,曲折线则显得游移和跳荡,弧线和曲线则能表现出流畅、柔和的情调等等。同时编导们在常用的构图方法基础上,舞蹈构图要服务于舞蹈作品内容,要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出发,要衬托和展现舞蹈作品的规定环境,舞蹈队形的移动变化又要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舞蹈编导在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构图时,掌握、遵循并理解这些规律和法则,在舞蹈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就会自然的将内心的美的感受外化到舞台的画面中。
四、整体美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除了运用人的肢体语言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外,还依靠音乐、灯光、服装、道具等等作为辅助手段。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前期的舞蹈创作思维过程全是由编导独立完成,而后期的音乐制作、排练、合成都需要与作曲老师、演员、灯光师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各个环节编导都应该具备敏锐的、准确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舞蹈编导的“美的感觉”,一直要渗透到舞蹈作品产生的全部过程。这包括音乐形象是否符合舞蹈画面,音乐情绪的变化是否与舞蹈结构相吻合等!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舞蹈服装的颜色、款式能否为舞蹈形象增色及舞台灯光的使用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舞蹈编导运用内心的美感去判断如何打造完美的舞蹈作品!所以,对一个作品整体美的把握,是检验编导综合能力及审美判断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编导者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想象能力、情感体验、操作能力的大交织、大汇合,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舞蹈编导的美感基础之上的。
那么,舞蹈编导该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舞蹈美感呢?我认为,首先作为一名舞蹈编导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舞蹈美感是一种心理机制,从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情感反应来说,它必然受人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爱好情趣、个性特点等的制约和影响。“实践证明,人们只有在喜欢、爱慕、快乐、满意的情境下,机体内部舒展和谐而发生,这时才能产生优美的感受,而美感就是在这种生理的基础上发生的”。⑤ 由此可见,只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人,才能更容易产生美感,才容易创作出引人奋发向上的作品来;那些总是有消极情绪、颓废思想的人其作品是很难让人引起共鸣的。其次,舞蹈编导应该热爱舞蹈事业,提高文化涵养,刻苦钻研舞蹈专业知识和舞蹈理论知识,从实践和理论中提高对舞蹈美的感知理解能力。尽可能多的掌握不同风格的舞蹈素材,在实践中深入的了解、挖掘民族的、民间的、古典的、现代的不同舞种中美的元素,多看优秀的舞蹈作品,积累丰富的经验。要深入学习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等的理论课程,努力把理论和舞蹈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再次,舞蹈编导要善于在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兄弟艺术领域中吸取、借鉴美的形式,提高自身在各个领域的艺术修养。如向文学和戏剧借鉴舞蹈的结构方式,向绘画和雕塑借鉴构图的艺术等等,这对于舞蹈编导开拓思路、强化美的感受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舞蹈编导还是要以生活为源,善于用“舞蹈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捕捉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情感,并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
总的来说,舞蹈美感是舞蹈审美活动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以上所谈的仅是关于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舞蹈编导所要具备舞蹈美感的一些问题及方法。舞蹈编导和舞蹈美感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有待于我们在舞蹈审美活动的实践中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