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优秀4篇)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您带来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优秀4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一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它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我选择了从学生都熟悉的亲情导入,使他们一上来便融入浓郁的亲情氛围中,另外我设计了“深入字句,体会真情”,“作出假设,加深理解”,“联系自身,理解父母”三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经历,畅所欲言,谈想法,谈感悟。另外为了加深对本课的认识,我让学生们根据本课的故事情节,自己排练了话剧。

设计理念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会自读的方法。

2、注重知识的延伸,结合自身,联系实际。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孩子的表演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表演话剧,锻炼能力。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鼓励的爱和批评的爱。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一组亲情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到“爱”上来。

在人的一生中,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老师和朋友。帮助我们就是爱我们,因为有了他们的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才能健康的成长。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把这个“爱”字写下来?

“爱”字并不难写,可有的人却不能真正的理解它。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15课,陪伴小巴迪一起感悟爱的真谛。相信学完以后你一定会有所领悟。(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及生字词的检查。

1、了解巴德。舒尔伯格。

2、巴迪  誊写  整篇  出版  皱眉  误入歧途  谨慎

三、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童年时写过一首诗  母亲说精彩极了  得意洋洋

父亲说糟糕透了   痛哭起来

四、深入字句,体会真情。

指导朗读。(兴奋 赞扬  得意  )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    多美的诗啊!    精彩极了!”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地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点头告诉她 这首诗 确实是我自己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朗读课文,做到传情达意:

1、根据课文内容,要表达的感情,确定朗读重音。

2、根据内容感情,处理好停顿节奏快慢太长的句子内应有短暂的停顿。

3、根据句子形式和语气的不同,确定采用不同的语调。五、自由组合,表演话剧。

刘家琦等四人  王雯笑等四人

注:刘家琦 王雪  梁孝奇表演得很投入。

六、作出假设,加深理解。(学生得见解很多,不逐一列出)

1、假如你是巴迪,听了爸妈对你的不同评价,你会有啥感受?

2、假如爸爸的评价也是精彩极了,设想会有什么结果?

七、如何正确看待评价

1、生活中我们经常评价别人,也经常被别人评价。当你评价别人时,你喜欢说“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

2、你是如何对待别人送给你的“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呢?(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这两种评价。刘金磊、张兴伟、刘家琦、周子煜表现突出)

八、联系自身,理解父母。

文中巴迪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既得到了鼓励,又获得了警告。你觉得自己幸运吗?如果你觉得自己幸运,你想对鼓励或警告你的人说些什么?如果你觉得不幸运,你渴望谁来鼓励或警告你呢?(独刘明东说他不幸运,在家中一直处于被批评的位置。所以我让他这一标新立异的想法得以充分的展示,其他同学帮着他解开心结,如何获得更多的表扬。)

九、结合实际,谈点体会。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沐浴着他人的关爱,有鼓励的,赞扬的,有批评的,甚至有打骂的事发生,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这种严格的要求呢?你想对教育你的长辈说点什么?

十、情感升华,与君共勉。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十一、齐声朗读。

如果说母爱像水,

那么父爱像山;

如果说母爱像奶,浓而直白,

那父爱像茶,严而深切;,

如果说母爱像蜜般的甜润

那父爱就是苦涩的良药;

今天的我们,在爱的鼓舞下,

幸福快乐地成长 !

板书: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                ↓

鼓励赞扬严厉批评

↘   ↙

成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 “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明白,父母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文章语言平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作出假设,加深理解”、“联系自身,理解父母”三个环节,学生在思索回忆的同时,借助着课件,自然而然就联系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回忆起身边的相似事例。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说得有情有理,而且个性飞扬。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尤其是我让学生自己把课文情节改变成话剧,看到他们不很专业但绝对“敬业”的演出,我的确很感动。与课题一样,本节课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一、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尽管我在备课时也考虑到应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朗读指导,但我感觉在这堂课上指导很不到位。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如讲读到作者成年的体会时,一个学生汇报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几句的理解后,就可以引导感情朗读来加深体会,这样学生在感情朗读,评议再读,加深理解之后,就不会一直围绕着这几句谈体会了,自然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并且加强感情朗读,读议结合更紧密,更有效,学生与课本的对话也更有深度。

二、评价激励不够。本堂课的气氛还算活跃。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三、缺乏课堂机智。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大同小异,还是有必要再说一次,因而有一个句子,有五六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主动地说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讲了好吗?”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将芝麻开花----节节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二

课前板书生字。

师:(读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不要这样拖腔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这样读(加快语速,连贯地)“精彩极厂”和“糟糕透了”;(生读)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生再读)很好!再来一次。(生读)

师:这篇课文有三个有意思的地方。第一个,题目很有意思,它不是个陈述句,是两个短语,而且两个短语意思截然相反。前面说“精彩”,后面说“糟糕”,几乎是反义的。再用上“极”,“极”就是极致,到底。再也没有越过的了。后面有个“透了”,“透”就是不能再过这个界限了。再加上两个引号。我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题目。一起再读一下。(生读题)

师:很好。这篇课文讲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呼唤子女对父母的爱,因为爱是互相的。这篇课文有6个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师分两行指名读,再集体读。)

读好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师:6个生字会念了。把课本打开,轻声地读一遍课文,轻声地把它读通。(学生自由读书,老师倾听每个孩子读书,请了二个孩子站起来。)

师: (表扬)读得都很好。读书要坐正坐直,这个小朋友做得好。读书要投入,这个小朋友做得最好,还有表情。读书还要正确地读,不能唱读,一字一顿地读。这个小朋友读得好。这篇文章比较长,有17个自然段。拿出笔在每一小节前面标上阿拉伯数字,看看是不是17。听老师读第一段。书拿起来。(师范读)好,谁来读读?

生:记得七八岁的日的时候……

师:很好,就是这么念。(生继续读)

师:大家注意啊,前面的话是作者写的因此他读的时候比较平直。后而的话是母亲说的,而且是兴奋地嚷着,眼睛亮亮的,因此渎得高昂。再来一次。

生:眼睛亮亮的,兴(xìng)奋地——

师:兴(xīng)奋地,不是兴(xìng)奋地。

生:(读)兴(xīng)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

师:真好!坐下。还是第一段,谁再来读。

生: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师:不是我写了——第一首诗,把“我写了第一首诗”连在一起读。

生: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

师:好!比第一个还要好。(又指一生)你再来读。

生: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师:天哪!你的声音多美啊。再读读“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每个字都要读清楚。(生继续读)

师:好极了。她两个词读得好,“确实”,一般的读“确实是我写的”,她很强调:“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后面一个“再次”,她念得也非常好:“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读得太好了,要超过她简直不可能。谁来?(生举手)

师:哦!你读。(生读)真好,你的确比他们好。老师小看人了。好的,第一段我们念完了。最后一段就请坐在最后面的同学来读。(生读)

师:你读得很认真,一个字都没读错。但你没有读出情感。谁来?(一生再读)

师:好极了!啊,我终于发现了你。继续——(生继续读)越读越好了。谁再来,也是这一段。(生读)

师:你的声音很好。读得也很熟练、很认真。我们一起来读读看。一起读,人要坐正;一起读,书要放好;一起读,声音要轻不要急,预备起——(生集体读)

师:哎,不要慢,要快。(生继续读)

师:不是(一字一顿)“一直交织在我耳际”。(师范读起头,生集体读)就这样读。不要一字一顿地读。再读一下课题。(生读)

点评:读的训练。没有过多的环节,贾老师以其独特的审视的眼光,一下子就抓住了具有教学价值的两个重点段。孩子们把两段读得字正腔圆、情韵毕现,明白如话的文字,还需要教师喋喋不休的解读和指导吗?

但贾老师又是严格的。他指出了几个学生唱读、顿读、破读、错读的地方。他非常强调读书的习惯:“读书人要坐正坐直”“读书要投入”“书要放好”“声音要轻不要急”。这些不为现在老师重视的地方,恰恰是读书最重要的基本训练。

贾老师曾向叶老的儿子叶至善请教叶老是怎样教他写作文的。叶至善说:“不教的。”父亲只让他把作文读出来。读着读着,父亲说:“我不懂。”于是,他就改。再读,终于通了,文章就写好了。教语文就这么简单。

读好对话

师:两个极端的断言放在一起,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题目有趣,故事也有趣。这个故事是通过对话来写的。写故事,用人物的语言来展开故事的情节。现在读一读写人物语言的句子,读出声来。(学生轻声自由读书,师板书)

说“    ”

“    ”说“    ”

“    ”说

师:你只要读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如果是父亲说的话,你要冷酷无情;如果是母亲说的话,要温柔。如果是儿子说的话就有点无奈。你读的在第几段里?

生:我读的是在第一段,“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提示语有吗?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读得一般,只是每个字读出来了。正确的读,不是这样的。

生:我读的是第二段的第一句。“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

师:对。这样读才对。谁再来。

生:我读的是第十二段。“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太好了。谁再来读?

生:我读的是第七段。“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师:真好!这样读才对。

生:我读第十三段,“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师:很好。真像他的父亲。谁再读。

生:我读的是在第一段,“巴迪,真是你写的吗?”

师:前面提示语有吗?将句子读完整。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你读得真是精彩极了。还有能这样读的吗?

生:我读的在第十段。“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好的。(又指一生)你再读读。

生:我读的是第十三段。“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师: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几乎都用对话、人物语言写出来的。写人物语言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边;省略了提示语。为什么写人物语言要有四种,有变化啊!文章有变化才好看啊。有小朋友说,写人物语言说后面都要加冒号和引号。真是这样吗?现在给你三个“说”,(指黑板)说、说、说,我请小朋友在“说”后面加上标点。三个小朋友,看看说后面是不是都是冒号。(生板演)

师:很好!提示语在前,用冒号引号。起什么作用?起提示作用。说什么来着,请看后边。提示语在中,逗号,起什么作用?停顿一下,话说了一半,后面还有呢。提示语在后边,用句号表示结束,话完了。提示语可以省略,但有个前提,那就是读者读了以后,不会搞错这句话是谁说的。这样一写,形式就多样了,文章就活泼了。找找这种形式的句子(第一种)。

生:在第一段: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第二种形式的句子。

生:“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

师:第二种形式的呢?

生:第八段,“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第二种形式的句子在哪儿呢?(生读:亲爱的,我真不懂……)

师:嗯,怎么能这么响?轻一点。

生:(集体读)“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用第一种形式来读这句话。

生:母亲嚷着:“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用第三种形式读这个句子。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母亲嚷着。

师:哎。用第四种形式。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一起读课题。(生读)再读。(生读)

点评:读和写的训练。继续读对话,这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贾老师让学生聚精会神地读,专心致志地读,巧妙地用“注意读好‘提示语’”的提示来指导学生体味父母对话的情味和意蕴,让学生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贾老师不露痕迹的指导,不是同叶老教儿子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借读提示语的机会,  贾老师又教了提示语在对话前后的四种不同写法,真是一箭双雕。

说好故事

师:(读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已经读过故事了。大家想想题目为什么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丁”上面加引号?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一个人说的话。说的话加引号。

师:不是一个人说的,是两个人分别说的话。是不是?是借别人说的话。借过来,就要加引号。  “精彩极了”谁说的?(生:母亲)“糟糕透了”谁说的?(生:父亲)两个极端的断言。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母亲会说这句话?

生: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的时候,母亲鼓励他。

师: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谁,怎么说的?

生:在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在巴迪写第一首诗的情况下,母亲用“精彩极了”来鼓励他。

师: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充分利用课文里的信息。

生:记得巴迪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母亲念完了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说这首诗精彩极了。

师:说得越说越长了。谁能再来说。

生:巴迪记得他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她的母亲刚念完这首诗眼睛亮亮的,非常兴奋,她说:“精彩极了!”

师:就说四个字?还有吗?课文里语言信息都要用到啊!

生: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那是——‘首很糟糕的诗。但是他的母亲鼓励他,母亲装着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这首诗精彩极了!”

师:后来呢?

生:后来她又搂住了巴迪。

师:好的,越说越好。再来看“糟糕透了”。父亲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不要说“父亲为了鼓励…‘为了批评”“为了鞭策”他的儿子,所以才说“糟糕透了”。不要这样。要充分弄懂课文里面的意思。要越说越好。

生:在巴迪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念完这首诗,她打算把这首诗给父亲看,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突然推门而人,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这首诗吸引住了。巴迪父亲看了这首诗问:“那是什么?”他顺手拿起了这首诗。“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师:哎,你说得好极了。读题目——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两个极端的断言,到底谁说得对?

生:父亲说得对。

师:为什么?

生:因为几年后,我再拿起那首诗,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因为那的确是一首很糟糕的诗。

师:这首诗的确是糟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母亲和父亲说得都是对的。因为巴迪写那首诗的时候只有七八岁,写出那首诗已经不错了, 因为不同的年龄写出的文章是不一样的。

师:所以你认为——

生:所以我觉得父母都是对的。

师:我非常赞同你的意见。两个都对的,都很中肯。这首诗是七八岁的时候写的,那是第一次写诗。母亲觉得儿子很伟大,能写诗了,所以说他精彩极了,还搂着他,眼睛亮亮的;而父亲认为很糟糕,不但糟糕,而且糟糕透了。那时他毕竟是个小孩,在他12岁的时候,再问过头来看这首诗时,的确是糟糕。‘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不同的出发点,殊途同归,都归结到哪个字上来?从课文里找出这段话来。

生:第十七段,我从心底里知道……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母亲是鼓励,不断地激励;父亲是鞭策,别骄傲别自满。都是为了爱,而正因为有了爱,父亲的爱、母亲的爱,使他走向成功。哪句话写出了他的成功?

生:在第十六段,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师:作者叫巴迪,是美国的一个著名的作家,后来他写了几十部小说,编成电影、电视剧剧本,在美国很有影响。他回忆起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写成以后,父母对他极端不一样的断言,使他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母亲是慈母,父亲是严父,都是为了让他走向成功。最后一个自然段,自己轻声地读。(学生自由读)

点评:读和说的训练。依然环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矛盾练“说”,有了前面朗读铺垫,这里的“说”就顺理成章了。利用文本语境练习复述,既是学习又是创造。孩子们用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文本语言,内化之后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熏陶着他们的情感。

背出最后一段

师:好,题目很有意思,故事也非常有意思。最后的感悟也很有意思。哪位小朋友再来读一读,让我来听听——(生读最后一段)

师:听老师读,你可以轻轻地跟着老师读。看老师怎么读的。(师范读)

师:下面,我请清两个读得好的小朋友来表演。要自信。

生: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男:糟糕透了。

女:精彩极了。

男:糟糕透了。

(生读完)

师:好!我真不知道怎么来评价了!我们一起来背,能背的跟着背。(师生同背)我在前面看了,已经有五个小朋友背上了。一个站起来,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太好了!(老师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实在背不出的看书。书拿着,实在背不上,就看看。(集体背)谁单独地背背看?(指名背)师:很好!“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出发点都是爱。小朋友们想想看,在你生活中,像母亲这样的爱,有吗?举个例子。

生:我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写一篇作文去参赛。我写了的作文虽然不好,但母亲还是鼓励我,最后我的作文参赛了,获得了一等奖。

生:二年级,有一次我只考了70分,爸爸严厉地批评我,妈妈却一直在安慰我,让我继续努力。

师:这两个例子与课本里的有点雷同。别的有吗?

生:我一年级第一次作文考试,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很紧张,妈妈一直鼓励我,让我自信。后来我的那篇作文得了优秀,还登了报。

师:父亲的爱,那种类似“糟糕透了”的爱,有吗?

生:小时候每次生病妈妈照顾我,爸爸说:“这个病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自己会好的。”

生:小时候,我学骑门行车。有一次我摔倒了。妈妈安慰我。爸爸说:“你怎么这么笨呢?连骑自行车都会摔倒!”

师:结果会骑了吗?

生:会骑了。就因为爸爸骂过后,我一直在骑,骑骑骑,就会了。

师:就是这样。作者在最后一段才体会到。我们再来背最后一段。(集体背)

师:爱的形式不—样,出发点是—样的,就是对你们的期望。我在黑板上写两个字,我想小朋友一定很熟悉,有的可能会对他很崇拜。(板书:李咏)认识吗?是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这几年的春晚都由他主持。我找到—份资料,介绍李咏小时候的—段经历。(师讲李咏的故事)

师:同学们,爱是永恒的,爱让我们走向成功。好,课就上到这儿。

点评:读和背的训练。贾老师的教学,没有用多媒体,没有眼花缭乱的环节,也没有外加的“渗透”,对于体现教学价值的核心语段,“咬住青山不放松”,读通、读熟、读透,读了还要说,说了还要背。语感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就是这样得到升华的,贾老师的教学是简约的,而简约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贾老师深厚的功力。他善于用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提炼和重组,激活了教材,从而使教学源于教材,更高于教材。

总评:

听了贾老师的课,联想到时下各式各样的“展示课”,觉得当今语文课有三个境界:

一日“乱花渐欲迷人眼”。

声光电图齐上阵,各种“理念”纷登场。花拳绣腿,热闹非凡,唯独语文课少了语文味。

二曰“风景这边独好”。

老师素质好,上课如行云流水,光鲜亮丽。但有时不免显山露水,流露出教师过多的自我关注。

三日“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大师级人物的课。不管“两岸猿声啼不住”,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简约,朴实,高效。这样的课,是科学,也是艺术。可谓举重若轻,大雪无痕。

贾志敏老师的课就属于这一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 篇三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初审通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工具书辅助,自主学习生字和词意。通过自主提问,回归课文情景,教师引导,理解:腼腆得意扬扬一如既往灵感源泉歧途谨慎

2.学会对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总括主要内容。

3.通过自学生字词,能流畅的朗诵课文。通过对感情的体会和理解,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体会母亲和父亲的语言和情态描写,感受父母亲恩威并重的两种爱。

5.学会正确客观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和批评,从而学会如何正确地给予别人评价。

三、教学重点体会母亲和父亲的语言、情态和心理描写,感受父母亲恩威并重的两种爱。

四、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客观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和批评,从而学会如何正确地给予别人评价。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准备ppt课件

七、教学思路第一课时着重在读中总体把握全文大意和这篇记叙文的感情基调,第二课时先解决难理解的词句,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让学生去领悟有了父亲严厉的爱与母亲宽容的爱共同协调,我们才会健康发展。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新学字型特点和字词涵义。

2.能够理解并说出“腼腆誊写歧途谨慎得意洋洋一如既往”等词语的意思。

3.对课文有整体的感悟,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总结出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精彩极了”(请全班学生齐声读)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读得精彩极了!

教师在黑板上写“糟糕透了”(请全班学生齐声读)

教师摇头说:同学们读得糟糕透了!

教师问:对于刚刚老师对你们朗读的两种评价同学们更喜欢听到老师说哪一种呢?你觉得老师说得对吗?听了有什么感受呢?(请一学生说出对第一种评价的感受,请一学生说出对第二种评价的感受)

教师在黑板的“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之间写上“和”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课文里的“我”同样受到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评价,你们想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怎样对待这两种评价的吗?

学生:想

教师: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呢?题目就是……(学生齐读题目)

二、夯实字词

1.打开课本第104页,全班拼读生字,然后分男女生比赛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字意,并组词(检查预习中自学情况),全班再次齐读

3.回归课文读字词,全班齐读课文,并把还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读完教师对读错的字音作出纠正)

三、总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划分段落

教师问:谁说“精彩极了”,又是谁说“糟糕透了”?课文线索是什么呢?作者以怎样的形式去贯穿这一线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小组讨论如何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学生答: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教师问:能说出分段的依据吗?(时间顺序)还有谁能在段意的基础上总结出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答:作者童年(七八岁)时写下了第一首诗,却从父母双方得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四、读中生悟

1.听录音(或老师)示范如何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班四个小组带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邀请四个学生带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把体会最深刻的词句或段落用横线划下来

教师问:通过朗读,你觉得谁的说法和做法比较有道理呢?(有的说妈妈,有的说爸爸,有的说两个都有道理,有的说两个评价都不好)

教师问:请你在课文中找出观点或者证据来说服其他同学,你的看法是正确的。

学生分别说观点

教师总结:无论是说“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无论谁对谁错,其实那都是出自父母对儿女的一种爱。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下节课听写

2.回家带感情地朗读课文给父母听,并跟父母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精读重要段落,领悟重点词句的意思。

2.体会母亲和父亲的语言和情态描写,感受父母亲恩威并重的两种爱。

3.学会正确客观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和批评,从而学会如何正确地给予别人评价。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听写,听写后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评分)

二、感受新知(重点理解“腼腆”“一如既往”“谨慎”)

三、精读细悟

1.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自读第一部分(1—1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妈妈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爸爸的句子

教师: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精彩极了”是在那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母亲对“我”的爱在这个自然段通过那些描写体现出来?(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小组交流

教师问:哪些是外貌描写?(眼睛亮亮的地兴奋)

哪些是语言描写?(“巴迪,……精彩极了!”)

哪些是动作描写?(搂住、拥抱)

教师: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糟糕透了”又是在哪里呢?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有关父亲的各种描写。(语言描写:“这是什么?”“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动作描写:伸手、拿起、读诗、扔)

教师:母亲跟父亲的反应跟评价对比,大家可能觉得父亲一点都不慈祥,难道父亲就不爱巴迪吗?(爱,但是跟母亲对比表达方式是不同的,那是一种严厉深沉的父爱)

2.听老师朗读第二部分(15—16自然段)

教师:几年过去了,巴迪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

教师:如果你是巴迪,你要写封感谢信,你会写给一直都鼓励你的母亲,还是一直都比较严厉的父亲呢?又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客观正确地看待不同方式的批评。其实归根结底,是恩威并重的两种爱成就了现在的“我”。

3.全班齐读第三部分(17自然段)

教师:读完这一段,你觉得哪些句子最感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

教师:如果你是巴迪的老师,当天巴迪把课文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写成了一篇日记交给你了,你需要在作业本上写上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给予他正确的指导,你会怎样写呢?能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吗?

八分钟后请几位同学发表看法

课堂小结:

•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感受到爱,他是幸运的。相信同学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能感激“母性原理”的爱,却不能理解“父性原理”的爱,这实际上是使我们生活的小船偏离航向。我们要不断的提醒自己:有了父亲严厉的爱与母亲宽容的爱共同协调,我们才会健康发展。

板书设计:“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

母亲鼓励的爱父亲严厉的爱

作业设计:

•小练笔: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背诵: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附:课文内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12岁。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四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育】

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发展】

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归纳、综合能力。

【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的语气。

2、质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题目?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书前,多读几遍生字词。

思考: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加上批注。

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把难读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围绕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五、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师点拨

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六、练习朗读、背诵

1、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把它背下来。

2、小组内试背。

3、汇报,评议。

七、交流读后感受

一一从这篇文章,你学会了什么?

八、作业

一一读后感《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