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27寓言两则【优秀10篇】

《寓言两则》想必有不少人都有读过,那么有关《寓言两则》的课文原文哪里有呢?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精心整理的27寓言两则【优秀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篇一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学习本课生字,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独立识字。如:(1)带词识字。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2)动作模拟识字。如“喘”,作“喘气”状。(3)结合生活经验识字。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4)熟字加偏旁识字。如,“桩、窜、锄”。但要注意“窜(cuàn)跟“窜(chuàn)”、“锄(ch)”跟“助(zh)”读音的区别。

学生自学后可让他们互相交流好的识字方法。教师表扬个性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写字指导。(1)写正确。“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焦”上的“隹”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望”字上面的“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写美观。“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二)朗读感悟。

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的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1)学习《揠苗助长》。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读出来。在读中可以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第二自然段里的“终于”一词,说明那个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那个人拔苗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朗读这一段时要重点读出“终于”与“筋疲力尽”的感觉。读第三自然段时,要把那个人又累又高兴的样子读出来。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结果的意外,也可适当带有嘲讽的语气。

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教师可在归纳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悟出寓意。

(2)学习《守株待兔》。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读第二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运用

1、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篇二

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从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是从课文的内容入手,二是从感悟纪昌的品质入手。定好了思路,又觉得如果这样把课上完,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课上得太平淡了。那么如何上出自己的亮点,上得特别一些,也就是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课堂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所以我设计本课的两大亮点。

第一亮点,常言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兴趣。我们都知道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所以我抓住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课上学生也能够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几个问题,如:纪昌向谁学习射箭?学得怎么样?纪昌是怎样学习射箭的?等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亮点,学生是学习技能的人和学习生活本领的人,而方法是打开认识窗户的钥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学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当学生基本上能把课文的内容说出来,我再补充,并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那就是在读书中要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一亮点课上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艺术。整节课虽然达成预期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遗憾。如给学生读的时间不是很多;教学语言不够充满激情,不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虽然用了但是显得苍白无力。

今后,在教学中一定加强自己在教学语言这方面的训练。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篇三

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

4、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寓言二则 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的经过。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纪昌学射》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说说喜欢的原因。

2、小结揭题:寓言故事不仅引人入胜,还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都非常的喜欢。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纪昌学射》。

3.读准“昌”的字音,记住“昌”的字形,注意与“冒”的区别。

4.据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猜课文有可能写什么?(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指名读课文,随机正音。

3.你们猜想的问题文中都写出来了吗?能否用上几句话连起来简单的说一说?

随机板书: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理解百发百中)

小结:用几句简单的话说出“谁怎么样地干什么,结果怎样”,这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现在你又有什么疑问呢?(梳理问题: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

三、抓重点词句,研读文本

(一)、感受纪昌苦练精神

1.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呢?请默读课文地2、3两个自然段,划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反馈:

句一: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1)读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是怎么体会到的?(主要抓躺、睁大、注视、两年等词体会纪昌学射的认真、刻苦,很有恒心与毅力)再指导感情朗读。

2)情景模拟:师拿起一支笔左右快速来回摆动,让学生当纪昌练看。

3)采访学生:此刻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再读:咱们站着只看了一会儿就不能忍受,而纪昌躺下一看就是两年呢。不管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从未放弃从未退缩。这真是一个( )的纪昌(多指几个学生接说)。再带着感受齐读句子。

5)引读:结果怎样?两年以后,——生接读。理解“相当到家”的意思,并抓“就是、也不会”加以读出来。

句二: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默读句子,说说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纪昌,你是怎么体会出的?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引读结果的句子:据说纪昌这样又练了三年,结果——生读句子(抓“竟然”读出惊讶、不可思议之情)。

3.创设情景,复述练“看”

1)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纪昌会怎么说呢?飞卫又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互练。

2)师生互演:师演飞卫,引导学生说出纪昌是怎样练看,结果怎样,并提醒学生注意说话时人物的心情。

(二)感受飞卫为师的高明

1.采访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2.采访纪昌:飞卫师傅仅仅是在教你学射箭吗?

四、体会寓意,拓展延伸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 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并在此基础上自然道出寓意并出示。

3、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只要我们打好基础,持之以恒,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我们中间,就会出现很多个“纪昌”、“飞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讲这个寓言故事。

六、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基本功:恒心毅力

第二课时《扁鹊治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故事《银针救太子》:

师:战国时期,有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叫扁鹊。有一天,扁鹊行医路过虢国,虢国举国上下一片哀痛!原来他们的太子突然去世了!扁鹊觉得十分奇怪,请求进宫察看,没想到,经过他的治疗,太子竟然活了!从此,神医扁鹊的美名家喻户晓!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请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2、再请学生说一说还了解到的有关扁鹊的情况。

板书:扁鹊

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扁鹊的故事。

板书:扁鹊治病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学习字词,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边读边思考:本文主人公除了扁鹊还有谁?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

2、认读生字词:

扁鹊 理睬 肠胃 敷烫

几剂 汤药 骨髓 无能为力

强调“睬、髓”是平舌音,“肠”读成 cháng,注意是翘舌后鼻音, “烫”和“汤”都是后鼻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说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讲述了:扁鹊几次见蔡桓公,指出他有病,要为他医治,但蔡桓公就是不相信,以至于小病变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治,蔡桓公死去的故事。)

生回答,师板书:蔡恒公 扁鹊

小结:抓住文中的主人公,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事用几句简单的话连起来,这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

5、质疑:神医扁鹊是怎么劝告蔡恒公的?蔡恒公为什么就是不相信扁鹊?

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2、3两段,用“——”划出扁鹊劝告蔡恒公的句子,用“~~~~~”划出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句子,并想想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2、交流反馈。

3、指导朗读句子,体会扁鹊与蔡桓公不同人物特点。

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而又担心,蔡桓公的态度要有变化)

如: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4、创设情景,模拟对话

分别让学生扮演扁鹊、蔡桓公及其大臣,进行直接对话。

5、采访扁鹊、蔡桓公

蔡桓公,扁鹊一次次来给你治病,为什么你会不相信他呢?

扁鹊,蔡桓公不相信你,不理睬你,你为什么还会三番五次地劝他,为他治病呢?

6、说一说,你怎样看待蔡恒公和扁鹊这两个人呢?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蔡桓公:不听劝告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扁鹊: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令人尊重……

7、过渡:又过了十几天,扁鹊看到了蔡恒公,他为什么就跑了呢?

出示句子: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里,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了。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读这一段话。

派去的人听了回去向蔡桓公汇报了扁鹊掉头就跑的原因,当蔡桓公听了后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8、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此时的他又会想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不久蔡桓公病死了。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尊重医生,有病及早医治。讳疾忌医才让蔡桓公丧失了生命)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五、布置作业

1、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第六笔是捺。

2、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和扁鹊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扁鹊、蔡桓公,我想对你们说》。

3、推荐几本适合学生看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请治)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不信

皮肉之间不高兴不理睬

肠胃非常不高兴

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病死

(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寓言两则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

2.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讲讲《掩耳盗铃》的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自相矛盾》。

2.有感情地朗读并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教学准备:准备矛和盾的道具、预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寓:寄托,包含。寓言即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三、理解寓言内容。分小组自学,要求:

1、利用字典学习生字、词。

2、读课文,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困)

四、检查汇报。

1、字形:矛  盗

2、字义:矛→(进攻)  盾→(防守)(书上)  锐利→刀锋尖而快  俺→我

3、寓言内容

形式:3分钟准备,可以通过读(分角色)或讲故事或演课本剧的形式把内容介绍给大家。(大家可以对他们的表演提建议或意见)

五、我们了解了寓言内容,请你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

2、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六、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哑口无言,回答不出别人的问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事,怎样避免?

八、读课文,自愿结组表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板书:         自相  矛→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

盾→不论什么矛都戳的穿

课后反思:  寓言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内容也很容易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容易,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寓言,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其中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以小组为单位检查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投影:形近字组词

哑(    ) 掩(    ) 盗(    ) 偷(    ) 雾(    ) 当(    )

亚(    ) 淹(    ) 盒(    ) 愉(    ) 零(    ) 铛(    )

2、字义:

掩耳盗铃:捂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3、小组汇报寓言内容有语气的读或者讲故事。

四、自己轻声读,理解寓言内容

五、请同学读。思考讨论:掩耳盗铃的人为什么会被人发觉?(困)

1、盗铃人想到的是:手一碰铃当,就会发出响声;捂住耳朵就听不到这响声了。

2、盗铃人没    想到的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不等于捂住别人的耳朵,因此被别人发现了。

六、谈谈学习这则寓言的感受;自己做了坏事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七、再读寓言,体会寓义。

作业:读寓言,写语训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掩耳→盗铃→响铃→被发现

反思:寓言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内容也很容易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容易,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

寓言二则 篇六

教学目的

1.从寓言学习做人的道理。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间接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查字典,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护(bi4)爱慕(mu4)凯歌(kai3) 粘(zhan1)自吹自擂(lei3)大模大样(mu2) 张牙舞爪(zhang1)妒忌(du4)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词语:

(1)庇护:原指包庇,袒护;含贬义。本课指保护。保佑;含褒义。

(2)爱慕:本课指因喜好而追求。

(3)粘:本课指紧紧地附着在物体上。

(4)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5)大模大样: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6)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7)洋洋自得;自己感到十分得意或舒适。洋洋:得意的样子。

(8)不可一世: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9)护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也作忌妒、嫉妒。

3.熟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请一人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或刻舟求剑)然后让学生简评故事发生的可能性及写作意图,教师引入寓言这个话题导入  新课。

二。教师介绍作家作品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两千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和对以后寓言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三、教师讲解寓言知识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同学们通过《寓言三则》的学习,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课外读一些寓言故事,扩大视野。

四、学习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5

1.分角色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讨论下列问题:(学生先思考再全班交流)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2)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他自己的小人之心自命不凡。)

(3)这个寓言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点出寓意。)

3.讲解:第一段讲故事运用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叙述为主,间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间用描写,为了增强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

4、小结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语,陡然之下便显然而止。用反衬手法,作了辛辣的讽刺,点出了自命不凡爱慕虚荣者的一文不值。

五、学习《蚊子和狮子》10分钟

1.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则寓言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归纳: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1段讲故事,第2段议道理。

不同点:(l)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2)寓意不同。《赫》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手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4)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是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邈视强大的敌人。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六、学习《浓烟和烟囱》5分钟

思考:烟囱和浓烟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

从不自吹自擂,永远默默工作 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七、读完三则寓言,猜想一想,寓言所写的几个不同的角色,同社会上哪些人的特性有相似之处?

讨论(答案不限)

八、小结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阅读寓言,要透过简短的故事情节发现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九、作业 

课后练习一A类

寓言三则 (第二课时)

处理课后练习二: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先拟稿再口头交流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续篇

2.《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不同的结局

[说课精要]本文三篇分别采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指导阅读,重点是读好一篇,做个示范。因为是快班,所以要抓主要问题,而且重视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训练,把读写结合在一起。

寓言两则 篇七

教学目标:

1、会以10个生字,写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后让学生查字典来理解“寓”字。认识新词“寓言”。

2、导入:本课共有两则寓言,这节我们来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

二、初读感知

1、理解“揠”和“株”的意思,并解题。

2、自由读,要求:画出文中的生词,读通寓言。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寓言 焦急 喘气 一大截

4、说说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

①学生读课文,自己先说说

②小组内说说,班内汇报

三、研读感悟

1、反复读,多种形式读。

2、小组思考、讨论:

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那个人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

4、联系课文谈体会,联系生活扑鼻谈体会。

四、写字指导。

1、学生读生字表中前5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小组互相交流记字的方法。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

五、巩固识字

1、读一读

焦点 喘息 看守 守则 守纪律 守时

逃窜 抱头鼠窜 相撞 撞钟 此地 在此 锄草

2、做“读读想想”中的前两句

六、说说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读《揠苗助长》,简单说说意思。

3、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

二、自读感悟

1、读读寓言,想想寓言写了什么故事。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①看小黑板读 ②同桌指读 ③放到文中去读

3、检查读寓言,说说寓言写了什么故事。

三、研读感悟

1、这个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你想对这个人说点什么?

3、结合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在生活中你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四、指导写字

1、读田字格中后4个字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结构及书写特点,小组交流

3、大组汇报,互相补充。

4、指导书写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守(    ) 丢(    ) 肥(    )

村(    ) 曲(    ) 吧(    )

2、一字组多词

费(    )(    )(    )

算(    )(    )(    )

3、记下你今天积累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六、课堂总结:说说你的收获吧!

寓言两则 篇八

教材说明:

这篇精度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丢了羊,第一次没听别人的劝告又丢了第二次,后来很后悔把羊圈修好后再没丢过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3、懂得做错了事情要及时改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了解故事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启情导入

1、寓言故事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你还记得哪些?(生回答)

2、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板书并齐读课题),随机认识生字“寓、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第一则---亡羊补牢(板书)

【了解寓言故事的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理解课题:经过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呢,那么“亡羊补牢”又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质疑)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训练学生养成课前查字典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 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课前你们都做过哪些预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的方法)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也相互学习了预习的方式方法,一举两得】

3、学生汇报:读字组词、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说出反义词或近义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等

4、生字、词大家预习得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读文后汇报)

过渡:那么养羊人为什么丢羊,又为什么补羊圈呢,下面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

三、 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丢羊。

2、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想想养羊人为什么丢羊?

生汇报:因为羊圈破了一个窟窿(指导读窟窿)邻居劝他,他不听(追问邻居怎么样劝的,读出劝告的语气;养羊人是怎样说的,心里会怎样想)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3、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回答:养羊人是怎样做的,去掉“赶快”好不好,体会养羊人此时的心情。结果怎样?用“从此”造句。想象如果此时邻居经过这里,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表演)

【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体会养羊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积累语言。】

4、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们的看法(近视眼,环境污染……)

这些事情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亡羊补牢。【联系生活实际来深化学生对寓言含义的理解】

四、 练习总结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2、学写生字 “窟、窿”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9 、 寓言二则

想法 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不补 赶快补(未为迟也)

结果又丢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启情导入

1、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盘、缠、硬”,理解“盘缠”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一个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而他却往北走的事。)由此你有什么疑问呢?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过渡:那个人为什么要向北走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看看文中的那个人与朋友之间有几次对话(4次)

2、指名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对读第二次对话,展示,其他同学评评读得怎么样(在评价中体会那个人的愚蠢,朋友的奇怪)

4、同样的方法学习他们之间的第三四次对话。(评价中再次体会那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

【以读促讲,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内心想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在小组内再现这部分内容,方法自己定,然后展示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再现课文内容,在朗读、表演的过程中变书本语言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6、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那个人说点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7、你们的想法跟作者的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8、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情。

【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强化对寓意的理解】

四、练习总结

1、试着讲讲这则寓言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指导书写“缠”

4、教师小节:在《战国策》中,像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看看,读读。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跑得快

(往北走)

到楚国去 车夫好把式 行动与目的相反

(南方)

盘缠多

寓言两则 篇九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2、能够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3、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郑人买履教学目标:1、学会本则寓言中的5个生字,1个认读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那个郑人没有买到鞋的原因,懂得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3、能用“匆匆忙忙”造句。4、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教学重点:知道“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以前学过了好几篇寓言故事了,谁愿意回忆一下都学过了什么?都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看看你能从这篇寓言故事中学到什么?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那个郑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默读课文,思考。)5、汇报。(二)指导造句。1、“匆匆忙忙”这个词语,你怎么理解?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2、那么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教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3、自由发言。(三)讲述这则寓言。1、这个郑人多么的愚蠢可笑呀,这篇寓言多么的生动,你能把这则寓言像讲故事那样讲出来吗?2、自由发言,讲述故事。3、教师及时平价。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把这则寓言的故事讲个别人听。                          第二课时 鹬蚌相争教学目标:1、学会本则寓言中的4个生字,1个认读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走的原因,懂得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3、能用“毫不示弱”造句。4、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并排练课本剧,演一演。教学重点:知道“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看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了呢?(默读课文,思考。)5、汇报。(二)指导造句。1、“毫不示弱”这个词语,你怎么理解?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2、那么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教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3、自由发言。(三)讲述这则寓言。1、这则寓言写的多么生动啊,如果鹬和蚌不那么互不相让的话,肯定不是这个结果的,那么你能把这则寓言像讲故事那样讲出来吗?2、自由发言,讲述故事。3、教师及时平价。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1、把这则寓言的故事排演成课本剧。2、发挥想象,把这则寓言改编一下,看看结果会有什么变化。

寓言二则 篇十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回忆学习方法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说说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5、回忆学习寓言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6、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二、教学《亡羊补牢》

1、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⑴ “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⑵ 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⑶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⑷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⑸ 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⑴ 自由读课文,组内生字新词过关。

⑵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重点纠音:“羊圈”的“圈”;“窟窿”的“窿”。

重点析形:叼、悔、修。

重点释义:叼走、街坊、劝告、后悔、从此。

⑶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⑷ 课文中丢羊的原因与你的猜想相同吗?

⑸ 思考:《亡羊补牢》这篇课文到底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⑹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3、精读课文,归纳寓意

⑴ 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为什么会一再丢羊呢?( 不听劝告)

⑵ 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①读书,小组讨论。

②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

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③ 因势指导朗读。( 读出养羊人开始的无所谓,毫不在意。)(读出他丢羊后的后悔之情。)(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⑶ 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4、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⑴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⑵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5、拓展活动

1、如果你是这个养羊人,经过了这样一件事,你想对我们说什么?

2、你想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就改不算晚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2、导入: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

3、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2、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

比如:“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4、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对,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联系上下文理解:盘缠(路费) 硬要(一定要)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对,谁来谈一谈?

学生发言:

我认为车上的朋友不对,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体会寓意: (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

(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车:辕辙

南辕北辙-----想往南方去,却往北方走。

好马 好把式 盘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