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分享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优秀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一
讲课教师:贾淑红
评课:明星中心校校长:孟清英老师及贺家堡小学语文组成员
李老师:请淑红介绍一下设计意图。
淑红:我今天讲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通过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介绍,说明事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实际和新方案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的:1、了解三个名人的故事,理解课文中寓意深刻的句子,理解“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的含义。2、学习作者用事实证明一个观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3、组织学生研读三个事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课文,从而受到启发。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重点学习古今中外三个名人正面的典型事例,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滴水穿石”的精神,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同时也给了学生许多的自信,又用反面的雨水事例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学生加深了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就一定能成功。最后进行了简单的思想教育后,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布置了读后感的日记。
李老师:再谈谈教后感觉。
淑红:课后感觉,学生在这节课上还是有些局促,没有放开。由于我不是文科专业毕业,对语文这门课程的了解有限,语文知识比较匮乏,教学中也难免出现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多多指点。
潘敏:淑红新方案巩固练习部分,可以让小组互相说一说,不必动笔写,一动手感觉用时很长。
淑红:嗯,这个我会注意。刚使用新方案教学,还不会合理安排。
潘敏:不过,我觉得这种方法挺好的,充分利用新方案。
淑红:谢谢。只是揣摩应用,还需要大家一起研究。
孟老师: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淑红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写字姿势抓得有效果!上次我在11月17日听课时在听课笔记上写了“23名学生执笔姿势全部有问题”今天,我欣喜地看到,这23名学生中,除1名是我提醒后改掉之外,其余都正确,或者说基本正确!这告诉我两个信息:一是教师矫正得法有效,她下了功,也会用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矫正不良姿势并不难,淑红做到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这个典型我们要在全镇树!她给大家带来了信心!而且我注意到,她在别班听课时,不自觉地在帮学生纠正姿势,我想,一定是形成了习惯。我希望不仅仅是淑红,包括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坚持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说到课文,淑红有两个亮点,一是导学案结合比较紧,我看了看,这课的导学案设计得比较好,潘敏那课就不怎么好联系。淑红能把两部分分别融入自己的教程中,自然而得体。从课文的设计上看,她是采取直奔中心法,先提出中心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然后分别从三个典型人物的事实中印证“滴水穿石”的道理。从思路上讲是不错的,这是第二个亮点。
淑红:真是没有想到自己在这节课,能做的这样好。
孟老师:问题主要是什么呢?我感觉与潘敏有相似之处,主要还是对文本的理解不到位。或者说是扣得不细。许多很关键的词,那么轻轻一带就过去了。比如,讲到李时珍,从他“从小立志”到一直坚持了27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这就是目标专一。如何努力的呢?“翻山越岭”、“走遍了”、“访名医”、“尝草药”,读着这些句子你能想到哪些情景呢?或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里把静的文字变成动的画面,体会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编写所经历的艰辛、危险……这里需要教师给学生一个补充资料,简单介绍一下《本草纲目》的内容作用及意义。这样学生会理解:想获得成功,不仅仅是目标专一,坚持不懈,还包含着不怕艰险敢于吃苦的精神。再比如,讲到第二个事实,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可以抓住“迷恋”一词展开想象,当他做小贩时,当他做报务员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回家做的是什么?如果这里穿插介绍一些爱迪生由于“迷恋”电学实验研究而闯祸甚至威胁到生命危险还孜孜不倦地研究的事例,更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学习这个故事时,可以在结束时提这样一个问题:有的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到最后也没做好,比如有的人当了一辈子教师却没成为一名好教师,这里为什么呢?学生会在之前不仅仅要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怕艰险敢于吃苦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全身心投入,善于动脑!这样下来,“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是更丰厚些呢?
淑红:嗯,是!我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研究还是比较匮乏,常常不能把教材吃透,挖掘不深文本的内涵。
潘敏:我有同感。
孟老师:多读,读就一定能吃透。其实没有那么难的,我的许多想法都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的,并没有看参考什么的。
淑红:常常是讲完一课,还要再来一节补充课。
孟老师:许多时候,自己悟出东西远远比从参考上得来的感觉深刻。你原来是教什么来着?不是语文吗?
淑红:刚开始是教体育,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才改为语文。
李老师:每搞一次活动,参与教师都有新的收获,与孟老师的悉心培养指导分不开。
孟老师:小学语文也没有多少东西,只要多用些心不难拿下来的。
淑红:过去在那遥远的乡村小学,没有像孟老师您这样对语文教学熟悉的恩师指导。来到明星镇,在孟老师的指导之下,才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乐趣。
李老师:今后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中外名人事业的例子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雨水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其含义
2.了解本文主要写作特色: 正反说明,全面清楚;举例说明,令人信服。
3.使学生明白:在坚持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失败,那是一次积累经验的机会,只要坚持下去,一定有更大的成功。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话题正反论证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1.出示“奇观”
2.学生读文
3.读几组成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
二、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
(一) 观点:1、同学们,石头无比坚硬,水滴力量微弱,后者为什么能将前者穿出一个洞来?看似不可思议,实则道理简单,你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说说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指名说一说
课件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李时珍的“坚持”
指名读描写李时珍的部分,思考你从哪些文字中读到了他的坚持:说说为什么?
1、 指名说说。
想象李时珍的坚持(结合学过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尝草药是件危险的事;访名医也不容易。(二十几年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和山素岖坎坷,他都走过来了。人生有几个二十年? 可以说,他毕生在努力,二十几年专注地做一件事,一定能做的很好,也一定能成就一个人。)
2、 李时珍的坚持就是这些吗?请大家看一段资料,
课件出示:李时珍治学不畏强权
(1)学生阅读资料,交流感受(反对不仅仅是深受皇帝信赖的 ).
(2)师小结:出示课件:你看 取得成功的吗?(不怪写作者发出了的感叹).
爱迪生的“坚持”
1、学生自由读爱迪生部分,谈一谈
2、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权
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基础薄弱,起点低。
幼年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说明生活的艰辛。
“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3、出示“爱迪生坚持试验的事例”
学生读资料,交流感受
课件出示爱迪生的名言:
(1)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2)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3)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
(4)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 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5)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相端重视奋斗而来的经验。
集体读一读
这一切也是作者发出由衷地感叹
课件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
齐白石的“坚持”
大器晚成的画家齐白石的坚持又是什么呢?
1、指名说说:
2、老师:提示:其实,齐白石的“坚持”最集中,也是最细致的体现在哪儿?
3、理解“不教一日闲过”
指名说说,表面含义,具体表现。
出示“不教一日闲过”小资料
4、齐白石老人“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地创作,使他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5、课件出示:欣赏白石老人的画(蚱蜢好像会跳,小鸡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这些透明的小虾,好像轻轻一碰就会游走)。
6、出示课件: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小结:滴水穿石的精神,使李时珍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滴水穿石的精神,使爱迪生拥有了1093项发明专利权;滴水穿石的精神,使齐白石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其实,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三 、了解本文主要写作特色:
同学们,学完了这部分内容,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1、为什么课文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古今中外的三个人物事例来论证?组织学生交流
2、现:同学们说的真好。
3、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交流
4、铭记?铭记什么?
5、读一读,记在心里,勉励自己。雨水部分的例子,正反两面进行论证。
6、挖井人:在人的一生中,坚持不用多,有一次坚持到底就算是成功,而放弃一旦开了头,就会步入一而再,再而三的恶性循环当中。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
3、从名人事例中懂得滴水穿石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
教学准备:查找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自然导入
我国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就是其中一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个象形字,看看你们认识吗?(出示象形字并板书水和石)从这两个象形字你能看出水和石的特点吗?(水,柔弱;石头,坚硬)可你相信柔弱的水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吗?这就是滴水穿石。(板书)这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现象引起了无数人的思考,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读题质疑读文释疑
1、读读课题,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1)、水滴为什么会穿石?
(2)、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
师: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文,同时还要找出引起你重视的字音。
2、哪些字音引起了你的重视?锲而不舍白炽灯给予
3、谁解决了滴水为什么穿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
解决问题(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却能把石头滴穿?
(学生根据课文一二自然段谈为什么穿石,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落下来的,力量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没有把石头滴穿呢?(板书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师:不管岁月如何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滴,不停止,不放弃,正是因为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才能滴穿顽石!
4、解决问题(2):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
三、学习事例加深理解
师:作者看到了这个现象,想到了一些人,一些事。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中的事例,再读一读补充资料一,看看他们与小水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
(1)李时珍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可李时珍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对药物描述不清,药性介绍不详,尤其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写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并利用行医的机会,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了完成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不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产药的名山,行了上万里路。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还亲口品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他历时27年,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终于在6l岁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有52卷,16部、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00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师:想象一下,在这二十几年里,他会遇到哪些困难?
也许他攀登过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崖绝壁;也许他顶风冒雨,不远万里寻访名医;也许他因误食有毒药草而命悬一线;也许……有太多的也许。可他仍然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爱迪生
爱迪生开始试验做灯丝的材料:他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又用钉、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接下来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他先后选择了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就连跟随他的助手都灰心了,劝他放弃这项试验。面对失败,面对一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仍然继续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后来他又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试验,当他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这盏电灯亮了45小时,试验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爱迪生又继续做试验延长寿命,发现用竹丝作灯丝灯泡可亮1200个小时,这种竹丝电灯使用了好多年。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
师:6000多种材料,7000多次实验,这是————的7000次啊。
师:这就是爱迪生的孜孜不倦,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齐白石
勤奋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生命不息笔耕不辍。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在70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因两次生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搁过笔。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有睡过懒觉,每天照例早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一次,齐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学生来给他过90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这时他想,今天五幅画还没有完成呢,应该作完画再睡觉,于是他拿起笔作画,由于过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去休息。第二天,齐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坏身体,都劝他再多休息会儿,可齐白石却十分认真地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说完他又认真地作画。1957年春夏之际,他的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临终前他画的最后一幅画是花中之王——牡丹。
师:90岁的老人,本应该————本应该————可齐白石呢?依旧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四、补充资料写下感受
师:任何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但(课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荀子》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事没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这些话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再看看资料二,把你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悟写下来,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五、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师:同学们,课的最后,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们,这里面还有更多成功人,更多给人以启迪的成功事例,只希望当你因困难而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些人会告诉你如何选择,当你因挫折而伤痕累累的时候,希望你谨记一种精神,那就是(生读)滴水穿石的精神,目标专一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
下课!
板书:
目标专一 不三心二意
滴水穿石的启示
持之以恒 不半途而废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等词语意思。学习写随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搜集材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重点: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什么样的启示。
难点:学习写作方法(受一件事物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石块、水瓶(做滴水穿石的实验用)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做滴水击石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水滴不停的滴落,结果会怎样?你从这个实验能联想到什么?
二、新课
(一)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课文哪分写的是实在的自然现象?哪部分是为说明道理而例举的事例?哪部分是作者的感受和要说明的道理?
(二)合作学习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围绕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这一问题圈画有关词句。
(2)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①指名回答:滴水为什么能穿石?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文字
a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b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②让学生朗读这两端文字,说说那个词语最吸引你?让你感受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点击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接连不断”等词语的意思。
③小水滴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是对着一个目标,滴啊、滴啊永不停歇,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出示滴水石穿的动画,让我们怀着敬佩的感情再读这两段话,引导学生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④看这小小的水滴,多么令人佩服,作者看到这一现象会联想到什么呢?全班齐读。让学生变换句子的说法。指导读好反问句。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3自然段,明确作者举了那些人的例子?(出示第三自然段中例举名人事例的文字),三人中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永一个词就是——古今中外。
(2)选择三个事例中你最敬佩的人的事例来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再说说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结合学生回答,点击词语“坚持不懈”“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并说说怎样理解词语的含义)。
(3)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值得我们总结一下(出示文字:你看,古今中外所有……)
(4)学生自己练读文字,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的再指名读说说对“滴水穿石精神”和“滴水顽石”的理解?
(5)小组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作者从正面例举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反面的例证,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节写了什么?例举了一个什么事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明确,从正反两方面例证,增强课文说服力。
(2)说说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示?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目标专一而不 ,持之以恒而不 ,就一定能够 。
(3)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这句话。
三、巩固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领悟了什么道理,作者在说明道理的方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能说明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利用读书,上网等渠道搜集能证明滴水穿石道理的事例。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放了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大胆采用了源于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教学法,在课堂学生的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是这节课的亮点。在朗读时让学生喜欢读哪段话就读那段话。喜欢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语文课堂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是个性飞扬的绿地,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要利用这片“风水宝地”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由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而引起的联想,并列举了古今中外名人取得成功的实例,说明了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不但适合朗读,而且是典型的随感例文。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难点是学习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所以可以将本课的训练重点设在朗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言积累上。在学习形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由见到自然现象而引起作者的感想,进而说明道理的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考虑到文章的特点,我分布设计了几个教学程序,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再通过读一读,议一议合作学习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内容,明白要说明的道理。通过自由读,抓住点词语读,情境导读,比赛读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积累能力。通过组内交流,师生交流等合作交流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为了让他们有更深的体会我还安排了查找事例的课外作业,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www高考家长帮.kaoyantv.高考家长帮com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感悟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4、让学生领悟要实现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感悟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2、让学生领悟要实现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自己的理想,谁能说说自己的理想?
(生畅谈理想)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一把能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它的威力可大了,它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认真听讲的学生肯定能在课文还没学完的时候找得到,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找得到,大家有信心吗?
3、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由奇观初步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观察插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预设:它是怎么形成的?
预设: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划有关语句。
b.交流讨论。
(1)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从第二段文字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意思。
(2)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
(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省略号)
3、哪位同学能把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指名读,教师及时点评)
4、小结: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反问句,让学生变换句式。)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我们的力量无限大,拥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必定能成功。咱班谁想成功,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啊?那就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吧!(指名读反问句)
三、整体感知
过渡:是啊,微不足道的水滴竟有如此大的力量,那我们人类的力量更是强大的很了。下面我们了解几位古今中外的名人,课文讲了他们的那些事情呢?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交流
生: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绘画达到炉火纯青的技艺
2、他们真厉害,谁能告诉我他们是凭着什么实现理想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同学们,现在你们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钥匙了吗?它在哪?
生齐: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华拓展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正是我们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怎样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呢?让我们下节课解决这个问题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以下表格
姓名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成就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六、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分析:
苏教版第九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以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奇观揭题,接着讲奇观形成的原因,接下来列举因为这种精神而取得成功的三位名人,最后画龙点睛,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在教学中,我用“理想”将课文内容导入,很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试着运用“问题”教学的方法,组织了本课的教学:开始先让学生说说观看奇观图片后的疑问,意在明白奇观形成的原因,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并且随机学习新词“锲而不舍”、“日雕月琢”,通过这些词再次感受“水滴”的力量;紧接着以小见大,引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激起学生的成功欲;再通过了解文中提到的三位名人事例,明白成功必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后齐读作者给予的最好的诠释——最后一自然段。在品读中一次次让学生们懂得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会取得成功。课堂上,学生在读中、悟中得到启示,学习起来轻松快乐,而且有了奋发向上的兴致。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六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本课分三课时进行教学。围绕课文训练重点,根据学情,我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本课时的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理文,如何做到“说理不轻文”,使得说理文教学也可以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我们都知道,语文的人文性是以“语言”这个工具为载体的,本节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三、说教法
接下来,我就谈谈对于这篇文章的教法:
1、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时我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看图片,引学生入境,让学生快乐地感知、感悟和创造。、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学法
说完了教法,我来谈谈主要的学法:
(1)质疑探究
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 2)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学习,让他们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五、说教学准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化解课文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自制课件辅导教学。
六、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时的教学流程,主要有六个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六、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以理想导入,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张庆先生说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直奔中心“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抓住这一中心句,感知感悟,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本环节中我紧扣文章的中心,通过反复朗读,领悟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学习事例 体会写法
高万同老师说过,说理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一篇说理文就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作记叙文来上。本环节就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明白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本环节由中心句的学习,再回到中心句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吟咏,一咏三叹,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同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也联系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化了学生的语言。
(六)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本环节是一个总结升华,让学生制作书签,是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学得。写读后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是强化,是升华。
七、说板书
斯霞老师曾说过:“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本课的板书我主要抓住了课文内容的中心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来加以设计的。这样不仅理清了课文教学内容的思路,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同学们)
齐白石
……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七
这一课我是按照下面的思维来教的,与大家肯定有些差异,此文2002年发表于中国教师报,此文也收入我的拙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一书中。请大家批评之正。
这篇课文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建议是这样的(因为笔者对这篇文章研究发现,如果这一课打破传统的方式来教,让学生以实验的方式来学,胜过书本的说教。这里将教学参考书的内容附上,一是告诉教师不要唯教参,一味地按照教参要求来教学,应该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维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二是以便与后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思维的教学之设计对照,以便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性策略;三是为教师构建新标准下的课文如何教的基本模式。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并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讲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至二自然段为第一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至四自然段为第三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为第三段,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课文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叙述言简意明,对由此所生发的感想写得有理有据。全文层次清楚,前后照应,语言精炼,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
[教学建议]
·读书指导
首先,教师可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讲故事的口吻,简要生动地讲述这一奇观,进而揭示“滴水穿石”。再以“我们从这一奇观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发问,既可完整地带出课题,也揭示了课文的重点和学习的要点。接着,让学生带着上面这个问题自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在检查自读情况时,要注意正音,并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在字音上,要特别注意“恋”读 “liàn”不读“niān”,“炽”读“chì”不读“zhì”,“给予”的“给”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ǐ”不读“gěi”。要提示学生注意一些长句中词语间的停连,如:“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要通过教师范读或启发自悟让学生读懂这些句子。
在初读课文后,要进一步读懂课文,领悟思想,学习语言,教师应重点在指导“有感情朗读”上做文章。课文篇幅较长,要避免逐句逐段朗读的刻板程式,应突出重点,抓住联系。就本课来看,对三段课文的朗读品味,可以分别从下面三个句子入手。
第一句:“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在内容上都与“奇观”有关,主要讲了三个要点:一是奇观的样子,二是奇观的形成,三是奇观形成的原因。要能够表情达意地读好这三个要点,可首先抓住上述重点句,通过对句子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这些关键词语的朗读品味,自然地连带出上下文的有关语句,并有意识地强调好这些词句。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递进句组语调的变化以及省略句、问句的读法。这样既突出了语句重点,抓住了前后联系,又理清了行文思路,提高了朗读训练的效益。
第二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吗?”首先,要让学生在前后联系中体会到,这句话用词准确,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前面列举的三个事例所要表述的意思,并明白“顽石”和“滴穿”具体指什么,什么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把课文中写这些名人如何“滴穿”、“顽石”的有关词语(如“走遍”、“不懈努力”、“始终”、“仍然坚持”等)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地读出来,读出对这些名人的赞叹之情。
第三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可先指导学生联系第四自然段有关语句理解“目标专一”与“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与“半途而废”这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读中强调具有正面意义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这两个词语。
·积累内化
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可安排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进行口述。为帮助学生把握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几个要求:①“奇观”引出感觉;②举例证明感受;③得到深刻启示。根据课文内容,每个要点还可以让学生再分细一点,以降低口述的难度。学生练习口述时可先围绕一个要点说,然后再连起来说,对三个事例可让学生任选一二口述。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揭示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语言精炼,对学生具有很深刻地警策意义,可布置学生于课外练习背诵。
·迁移练习
一是用“启示”和“滴水穿石”造句。
二是再举一个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实践活动
本篇课文举了古今中外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精神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课文重在说理,所以写例子时,采用的是概括性的语言。可据此指导学生于课外选择课文中提到和未提到的凭着滴水穿石精神取得巨大成功的名人的故事书,认真读一读,进而组织名人故事的汇报演讲,让学生在具体生动、有声有色的故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题旨的感悟。
·建议本课教2课时。
[参考资料]
《本草纲目》:中药学书名。明代李时珍著,全书共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等;“辨疑”“正误”考证药物品种真伪和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修治”说明炮炙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与功用;“附方”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共1.1万余条。并附有1100余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
另外还有白炽灯、启示、锲而不舍、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炉火纯青、成就、半途而废等词语的解释,具体内容略。
如何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维来设计这一课,并使滴水穿石之精神能有效延续?
我们设计的思路如下:
[读题、析题]
引导学生看懂课题,即课题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成语“滴水穿石”,二是“启示”。实质这两部分都是重点。虽然重心放在启示上,但“启示”必须依托“滴水穿石”。这样分析,学生可以初步知道学习这课重点在哪里。
[阅读课文,初步明确课文是怎样写滴水穿石的]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学生可以明确课文写滴水穿石,写了两个内容,一是“滴水穿石”这一自然景观(这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事实,这一事实可以使学生明确这个成语不是凭空而造,而是大自然富予人类的、能启发人的美景。就是因为自然中的许多景观之美,才能产生许多感人的想象),二是写科学家不懈的努力(这是把自然之美与人建立联系,使学生明白道理的写法。这是地球主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巧妙融合,就是这种融合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努力)。
因此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一定引导学生主动找到这两种形式的滴水穿石,一是物的,二是人的。
[明白文章之理]
这篇文章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学生很容易明白,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坚持运用。引导小学生真正运用,可持续地运用的确很困难。这篇文章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学生“自我教育”,恰恰这一点,却被教师们忽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仍以传统的方式教,学生所学,不过是那几个字、词,也就是为了考试的那几个词。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组织这方面的学习。让“滴水”与学生终身的学习“相联”。
[“滴水”与“终身学习”相联]
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可以从原来的课堂教学走出,将此课变为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活动课,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学习。看“滴水”与自己的“努力学习”是否相联。实验很简单,在学习时,在书桌周围的墙上放一个盛满水的雪碧瓶,到小诊所找到废旧的打吊针的输液皮管,下面放一个空的容器(最好在容器上画上刻度),让滴水与学习同步,坚持下去,看一年中,可以滴几瓶水,自己获得了多少知识。看滴水与自己获得的知识是否“吻合”?(注:实验很简单,贵在坚持,坚持也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从这个成语中看科学]
学完这个成语后,学生都能知道这个成语的价值,即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但大多数人认为,高处落下的水撞击石块,每次相互碰撞造成一点损坏,时间长了石块形成凹坑,再加深以至被击穿(这篇课文的作者也是这样认识的)。可科学家们却要验证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科学家们用乒乓球反复和石块相撞,并未见石块有明显的损伤,乒乓球对石块的撞击力比水滴对石块的撞击力要大得多,却不能穿石。可见水滴撞击石块不是穿石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们用每秒可拍摄1500张照片的高速摄影机拍下了水滴落到石上的全过程,然后一张张仔细观察,发现水滴原来是流线型,落到石上后先是形状变扁,而后分散成许多小水滴向四周飞散,飞散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微小的由水膜包裹着空气的气泡,这些气泡表面的水膜由于表面的张力而很快收缩,气泡内的空气由于体积缩小而压强迅速增大。当压强足够大时就冲破水膜体积迅速膨胀,就像一次小小的爆炸,气体形成的冲击使石块受到了小小的损伤,日积月累,终至穿石,这种微型气泡“爆炸”损坏固体的现象被称为“气蚀”。
“气蚀”现象一度是远洋航行的大敌。最初使用螺旋桨推进的远洋巨轮在航行12小时后就发现螺旋桨表面百孔千疮,无法使用,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螺旋桨高速旋转和水相互作用,在螺旋桨表面附近形成大量的微小的气泡,气泡虽小,但气泡内的压强却很大,可达到几千个大气压,无数小气泡破裂时对螺旋桨表面的冲击,使金属制的螺旋桨也显得很脆弱。找到原因后,人们利用改进螺旋桨面形状使之少产生气泡,选用抗气蚀金属材料,在表面加化学涂层等方法大大减轻了气蚀对螺旋桨的破坏。
科学家们用“滴水穿石”的毅力揭开了这其中的秘密,同时克服了气蚀的破坏,并在进一步寻找气蚀现象的利用途径。
虽然小学生对这段文字不可能完全理解,但他们可以知道研究这个成语却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所以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悟出传统式教学无法获取的东西(实质,看完这些材料,可以清楚地看出课文中所说的“滴水穿石”原因是人的直观思考,不是科学实验的结论,所以这篇文章有违反科学之处。因此这样延伸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殿堂)。实质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重视的就是最普通的自然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多的获得这个信息,这也是教学的延伸,为了这种延伸的意义扩大,我还为学生准备了“普里高津的事迹”,即耗散结构理论发明过程。
普里高津是比利时具有哲学思想的著名科学家,他坚信世界总是不断向上变化、发展的,自然界应该存在着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规律。他是从一种叫“贝纳德花样”的现象中得到的启示:开水将沸腾前,会出现许多水泡,若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水泡呈六角形蜂窝状的有序状态,其中心液体向上流动,边缘液体向下流动,形成热量的对流,这就是“贝纳德花样”。普里高津发现,这种有序结构必须靠外界不断供给热量才能维持,一旦加热停止,结构就遭破坏。因此,它不同于像晶体那样“死”的有序结构,而是一种“活”的有序结构,要求不断地同外界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即“吐故纳新”。普里高津把这种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物质与能量,并且在物质和能量的消散中才能维持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为解释生命现象提供了一把很好的“钥匙”。生命就是通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断保持有序状态的。因此,生命体就是一种耗散结构。这为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进化开辟了道路。耗散结构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最辉煌的科学成就之一,普里高津被人们称为“生命热力学的诗人”,并在197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滴水穿石的教学延续]
这篇文章真正延续,反映在全体学生能运用这个启示上,达到这一点,每个学生就能自己“滴水穿石”起来。因此在本次实践活动课后,我还让学生认识“座右铭”一词,引导学生把这个词变成自己的座右铭,让其“监督”自己的发展。另外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告诉学生消除一些认为自己很笨的心理,让学生轻装上阵可持续地学习下去,去“蚀”每个难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并茂,读词,等多种方法和多角度的换位朗读充分感知小水滴的可爱可敬,丰富学生的原有认知。
2.感悟启示分析构段方式,体会用事实讲话的妙处,在充分的换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可贵之处。学习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尝试议论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学案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摄影照片。(出示水滴)见过吗?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水滴。(晶莹剔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水滴有关的课文。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看老师写课题,注意滴字的书写。谁来读读课题?指读(评价:你是一滴温柔、美丽、自信、充满力量的水)带着你预习课文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课题。读了课题想想课文会给我介绍哪些内容?(有过预习的班级可以这样导入)
学案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摄影照片作为见面礼,相信你会喜欢的。(出示水滴)见过吗?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水滴。(晶莹剔透)呵,这是水滴给你最初的感觉!我也找了一些词来赞美它呢?出示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想读吗?不急。要想读正确这些词,大家可一定要读读《滴水穿石的启示》这课,并且边读边在书上划出这些词,注上上正确的拼音,想想他们的意思,你一定能读好这些词语的。开始吧。
谁来挑战读一读这些词。真棒!没有提醒,你能全念对!尤其是锲而不舍的“锲”字!那么你们能看着这可爱的小水滴,把这么多词念给小水滴听吗?(我听出了坚强的小水滴!我听出了自信的小水滴!……)
聪明你知道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看老师写课题,注意滴字的书写。谁来读读课题?指读(评价:你是一滴温柔、美丽、自信、充满力量的水)带着你预习课文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课题。读了课题想想课文会给我介绍哪些内容?(没有预习的班级这样导入)
二、整体感知
学案1、
那哪些段落给我们介绍了滴水穿石的现象呢?(1、2)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品味吧。轻声阅读课文划出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句子和词语。
这些词语,你都画了吗?没有画全的同学补充。出示幻灯
出示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你发现这些词语的规律了吗?(他们都是形容的小水滴)现在让我们看着小水滴的样子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学案2
那我们先来看看滴水穿石的现象的段落吧?它是课文的哪些段落?(1、2)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品味吧。轻声阅读课文划出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句子和词语。
你都画了哪些词语?看看先前我们的读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小水滴)
(都是课文一二自然段中赞美小水滴的词语,写出了小水滴的顽强和坚持。)
三、精读课文
抓住“滴”字学习“滴水穿石”的故事
学案1
水是怎样把石头滴穿的呢?画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
a出示:“在这块的石头的上方……奇观”。
指读,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关注?
接连不断,让你感受了什么?(滴了多久?几百年吗?几千年?几万年?仅仅是几万年吗?几万万年甚至更久)
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让你又感受到什么?(时间长了水滴的力量惊人)
几百年过去了——(引读)几千年过去了——(引读)几万年过去了——(引读)这就叫——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b按道理雨水的力量更大呀,可是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课文中哪段话讲到了雨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出示: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大得多。
不是写小水滴吗?作者干吗要写雨水呢?雨水这段似乎和课文没有关系,那可以删除吗?(这是反衬的手法。通过将水滴和雨水的比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小水滴的持之以恒,目标专一。)(板书:对比反衬 持之以恒,目标专一)
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那水滴给我们带来的奇观吧!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水滴说什么?
难怪书上这样说——出示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做不成?”
你听懂了吗?它其实就是告诉你——(指名改陈述句)
也是郑重的告诉我们大家——(齐读第二段改陈述句的朗读)
学案2:
那课文是怎么写这小水滴的呢?小水滴创造了怎样的奇观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观呢?
指名交流
出示图片
看了太极洞里的奇观你有什么想说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观呢?出示句子“在这块的石头的上方……奇观”。
指读,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关注?
接连不断,让你感受了什么?(滴了多久?几百年吗?几千年?几万年?仅仅是几万年吗?几万万年甚至更久)
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让你又感受到什么?(时间长了水滴的力量惊人)
几百年过去了——(引读)几千年过去了——(引读)几万年过去了——(引读)这就叫——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此时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认为小水滴仅仅是晶莹剔透,还会这样的赞叹送给它——(学生交流)
一起读我相信现在你一定会读好这些词——再次出示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难怪书上这样说——出示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做不成?”
你听懂了吗?它其实就是告诉你——(指名改陈述句)
也是郑重的告诉我们大家——(齐读第二段改陈述句的朗读)
抓住“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学启示,感悟文章的脉络
学案1
1、滴水穿石其实就是一个现象,但是作者想通过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呢?课文中讲了吗?
2、出示启示“我们要铭记……理想。”
到这里我们看作者的目的好像已经达到了,该讲的好像已经都讲了?看来文章应该这样来改写,你们看行吗?为什么不行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不会的小组之间可以讨论。
学生交流(不能删除事例,用事实讲话更有说服力)板书
是的,用事实讲话是这种文章常用的办法。那用一个故事就行了干吗要写三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这个问题,也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解决?
生交流: “古今中外”,指既有古代的人也有现代的人有中国的人也有外国的人,是指世界上许多人。文中选取的三个人就是古今中外许多人中的代表,所以他们具有典型性。选材的典型性(板书)
那文中的事实能充分证明滴水穿石启示的正确性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静
静地思考,选择一个故事,想想你准备说什么,准备怎么说。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一会儿请同学们来交流
a交流李时珍:抓住“不懈努力、从小立志”
b交流爱迪生:抓住“迷恋/孜孜不倦”
c交流齐白石:抓住“不教一日闲过、炉火纯青 、 坚持不懈”
3、出示填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象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提醒把人物的名字换进去)
读给自己听,读给全班同学听,读给所有的人听——
如此证明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正确的,你记住这样的启示了吗?引读——
你懂得这样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谈
4、我们知道其实生活中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很多,你能向课文一个举出一个令大家信服的事例来吗?
学案2
1、滴水穿石是一个现象,作者想通过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启示呢?课文中讲了吗?
2、出示启示“我们要铭记……理想。”
到这里我们看作者的目的好像已经达到了,该讲的好像已经都讲了。看来文章应该这样来改写,你们同意吗?默读课文,看看文章还想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这些内容有必要介绍吗?
学生交流(课文讲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还有雨水的故事不能删除事例,用事实讲话更有说服力,写雨水对比出水滴的顽强和目标专一)板书: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论证
指名读课文中写雨水的句子,出示句子
按道理雨水的力量更大呀,可是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写雨水实际上就是在进一步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引读)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象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通过对比,我们感觉课文更有说服力了。这叫正反对比论证(板书)那用一个故事就行了干吗要写三个故事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思考这个问题,也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解决?
生交流: “古今中外”,指既有古代的人也有现代的人有中国的人也有外国的人,是指世界上许多人。文中选取的三个人就是古今中外许多人中的代表,所以他们具有典型性。选材的典型性(板书)
那文中的事实能充分证明滴水穿石启示的正确性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静
静地思考,选择一个故事,想想你准备说什么,准备怎么说。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一会儿请同学们来交流
a交流李时珍:抓住“不懈努力、从小立志”
b交流爱迪生:抓住“迷恋/孜孜不倦”
c交流齐白石:抓住“不教一日闲过、炉火纯青 、 坚持不懈”
3、出示填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象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提醒把人物的名字换进去)
读给自己听,读给全班同学听,读给所有的人听——
如此证明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正确的,你记住这样的启示了吗?引读——
你懂得这样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谈
4、我们知道其实生活中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很多,你能向课文一个举出一个令大家信服的事例来吗?
四、铭记启示,感悟写法,导之有行。
学案:1、2
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克服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勇敢向前吧
学生齐诵启示
课前有个同学告诉我这样一个秘密:他说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谈勤奋》很相似。到底相似在哪里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选材很典型)议论文
课后用这样的方法尝试创作你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或者《谈勤奋》《谈纪律》《谈读书》……
附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议论文)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摆事实 讲道理
(选材的典型性、正反对比论证)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九
一、观察奇观,初悟“启示”。
出示滴水穿石奇观图
师:哪位同学能向同学们和听课老师介绍一下太极洞滴水穿石奇观?
生:一生读课文第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观赏奇观。
师: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
生:接连不断
生: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出示文本框: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对,你能用联系下文的方法来概括水滴的精神。那么第二节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句话承接上文。
师:“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
生:引起下文。
师:第二节在全文起到——
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师:水滴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可是它的大自然兄弟雨水又怎样呢?课文哪一节作了介绍?
生:指名跳读第四节。
师: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生: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
生:水滴!
师: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师:刚才我们读到了两个带问号的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句,先问后答,第二句只问不答,但答案就在问句里了。
师:对,前句是设问句,后句是反问句。不改变原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吗?
生: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二、品读名人,深悟“启示”。
师: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就是像水滴这样的人,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名人好不好?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名人?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师:默读他们的故事,并做记号,想想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边默读第三自然段,边勾勾画画。
师:“不懈努力”什么意思?
生:“不懈”就是毫不松懈,“努力”就是非常勤奋地去做。不懈努力的意思就是毫不松懈,非常勤奋地去做。
师: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
生: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
师:老师刚才听清楚了,你读“翻山越岭”的时候“越”读得很长,表现了李时珍越过一座座山岭时的艰辛和决心。还有哪些同学读懂了这句话后面的内容了?
生:“大半个中国”说明李时珍走的路很长,他不怕累。
生:他访名医的时候很可能要吃好多次闭门羹,但他没有气馁。
生:有许多药草可能有毒,他却还要亲口尝一尝,多危险啊。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不懈”呢?
生:“二十几年”看出他从来不松懈。
生: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出示文本框: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生:边看题边思考。
生: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如果我们也能像李时珍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对,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
生:我们应该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生:有感情的朗读李时珍的故事。
师:老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先读一遍李时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这个词来理解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现在各学习小组按照这个方法来选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好吗?
生:小组选择一个故事自学、探究。
师:在各小组间相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抓住了哪个词解读爱迪生的?
生:孜孜不倦
师:“孜孜不倦”理解了吗?
生:孜孜不倦就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师:爱迪生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工作呢?
生: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师:他是电学实验迷,前面我们还遇到过哪些迷?
生:法布尔是昆虫迷。
生:贾岛是诗迷。
生:富兰克林是雷暴迷。
生:诺贝尔是炸药迷。
生:谈迁是《国榷》迷。
师:对,他们都是像水滴那样的人啊!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
生:他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灯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生:老师,我还知道他发明白炽灯的时候先后用铁丝、头发丝等做灯丝,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
师:对!你补充的资料足见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老师,我还知道爱迪生在他年老多病的情况下还坚持做实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师:你的这个小资料正好可以解释一个词——
生:毕生!
出示文本框: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我们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吗?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再举手回答。
生: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如果我们也能像爱迪生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生:齐读
师: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将来也做爱迪生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哪个小组研究齐白石了?你抓住了哪个词?
生:我抓住了“坚持不懈”
生:我抓住了“炉火纯青”
师: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生:是炉火纯青。
师:炉火纯青什么意思?
生: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师: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时就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那所谓的炼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齐白石炼的是什么?
生:齐白石老人炼的是画功。
师: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生:始终没有停止过作画。
生: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叫一日闲过。”
生:就是到了晚年,也任然坚持作画三幅。
生:他数十年如一日。
师:对啊,齐白石老人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生: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
生: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
出示文本框: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我们现在再来按上面的填空题提示说一段完整的话怎么样?不着急回答,还是先说给自己听听。
生:自言自语。
生: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如果我们也能像齐白石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刚才学习三个故事的时候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书读不成呢 ?
生:掌声雷动。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
三、互动生成,体悟“启示”。
师:书上只讲了三个典型事例,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
生: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生:诺贝尔一生从事炸药研究,即使被炸得鲜血淋淋,还是没有停止过研究。
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编年史巨著《国榷》。
生:吴魏从小刻苦练习乐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把曲子练熟。
师:吴魏是我们高邮人的骄傲,仇王佑同学也是音乐迷,每天坚持练二胡,只要你像他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成功的!
生:掌声鼓励仇王佑。
师: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
生:思考。
出示文本框: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 )的精神,才 ( )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才攻克一道道难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扫除一只只拦路虎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所以我们要铭记——
生: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找出两组反义词。
生: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四、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师: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
生: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板书: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爱迪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 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十
之一
佚名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 ,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