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带来了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 篇一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课文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本书的第二篇文言文。三、四年级的文言文主要都是一些通俗浅显的小古文,因其体裁不同,所以要明确学习目标,一是能够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节奏美,学会正确断句,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熟记;二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孩子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培养语感,通过学习知道文中蕴含的道理。但大部分都是平时熟知的故事,文言文短小精悍,故事内容理解起来也不会太难。
本周我们一起学习观摩了本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公开课教学,下面就谈谈我在听课过程中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结合精美的课件,让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开头以“解释课题”进行导入,尤其对易错字“戎”字,以及“取”字的意思做了讲解,让学生对课题及文中要讲的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此处的导入时间有些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比较紧凑,并且课件中课堂练习的内容没有派上用场。
二、朗读过程中注重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美,有齐读,有个人读,再通过学生互评的模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特点。
三、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引导与思考,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其中,对“折”字,用软尺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折是折弯了,而不是折断了,非常形象生动。并且对古今异义字“走”,还有文中的“三个代词之”的意思做了重点讲解。当然,在抓住重点词解释句子意思时,可多叫几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总结后,可以进行复述,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四、在主题上有一定的升华,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聪明机智、冷静思考的孩子,而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学习他这种品质。
五、当然,我认为本堂课中还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让课堂氛围更活跃,教师的板书内容可以再简洁一些。
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 篇二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让学生在读中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我用《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课题入手,理解题意,质疑。
2、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古文,最后全班一起学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体会王戎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理解意思,读中领悟道理。
3、小古文故事性很强,适合讲故事,于是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讲故事,让学生在阅读、讲解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从说到讲,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真正体会到王戎的机智、冷静。
4、最后设置填充、背诵,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
5.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二、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有点大,教学中每个环节,学生读得较少,朗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讲故事的过程没有时间让更多的学生上来体验。讲故事过后评价较少,也没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他的玩耍中的发现,结合文章,得出结论等等。
2、在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一环节时,学生对于概括并提炼出哲理性的语言做得不够到位,学生的认识不够全面,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朗读指导过程中,自己的示范缺少。学生朗读形式单一。
三、教改措施
1、如果再上这篇课文,我会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减少课文分析的时间,把讲故事部分改为表演。让更多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2、学生对于概括并提炼出哲理性的语言能力差,认识不够全面,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举例子时,我要更加注意自己语言精练和大方得体的教态。
3、在朗读方面为了节省时间,基本以齐读为主,方法太单一,形式太枯燥乏味,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多范读,同学间比赛读,老师和同学比赛读,打着拍子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除了方式要多样,还要注意朗读方法的教授、停顿,比如重音,声断气连等,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有成功的信心,才能越读越有趣。
4、新课程提倡:“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起到主体的作用,让他们插上翅膀,然后放飞。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 篇三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推理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语言简洁,仅仅有49个字,但是内涵却十分丰富。
反思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学定教,为学而教。整节课目标的制定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而定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学的一切意义都在于学生的发展,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基于学生的学情情况,初步朗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在学生遇到多音字“折”不知道该读哪个音时,教给孩子要因义而定音,根据在文章中出现的词句“多子折枝”来选择读音,理解了词句的意思自然就明白,在这里应该选择zhé这个读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学生习得一种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自己就能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二、深入挖掘教材,有效取舍。在这节课上并没有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去理解这则文言文,而是借助注释简单理解一些生字词的障碍,比如“竞走”的意思,三个“之”字具体指的是什么。让学生把重点放在讲述故事上,而在讲故事这个环节当中,根据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引导学生来挖掘教材当中的非语言因素,鼓励学生去大胆的想象,加入文中没有的一些内容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地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我们这个文言文文字活起来,有了灵性,同时也让学生保持着这样学习文言的一种兴趣。同时还提供了一些练讲故事的方法: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丰富的想象;还可以加入适当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学生的思维在一次次创新当中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当提出“诸小儿看到路边里树上结了这么多李子,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这个问题后,紧接着追问“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又是怎样的?”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到了莫大的惊喜,为孩子们神奇的想象力而折服,这正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方向。讲故事的环节,既巩固了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这种想象能力,还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当中。
三、注重课外延伸。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突破教材固有的边界,将文本外面的世界敞开天窗,注重课堂容量。所以在课堂上,后面的环节当中了解《王戎观虎》这个小故事,让学生对王戎这个人物有更全面的了解,调动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推荐阅读《世说新语》,引领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文言文,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也有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课堂上考虑到时间因素讲述故事的同学有点少。以后,我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潜心钻研,细心雕琢,且教且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 篇四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在文章中,王戎仅仅是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教学效果
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难度不大,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的效果还算满意,现总结如下:
1、以读为主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文言文不陌生,所以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然后同桌互读,互相纠错,接着指名读,发现学生认识字但是不会停顿,所以接下来老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学习文言文的读法。听完之后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读,发现问题在班内及时指导,争取每个学生会读本文,也能以此为根基学会去读其他的文言文。
2、自学为主
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和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去自学。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着写批注。接着,在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然后是开展讲故事比赛。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先在小组内评选出最佳讲故事的人选,在班内再展示。最后创设讨论的`环节,出示课件: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导学生学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在观察所得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3、潜移默化
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说说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能谈得比较准确,感受非常到位。设想:你还读过哪些名人轶事呢?引导学生谈出司马光砸缸等,在熟悉的历史人物身上再次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成功之处
学生能很好地朗读文言文,理解非常到位。整堂课气氛活跃。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上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理解还有难度。
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 篇五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本文主要讲的是王戎年仅七岁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借助关键词和图表复述故事内容;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这本书,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范读,自读,齐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借助关键词和图表复述故事内容;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关键词、图表的方法复述故事内容。
三、不足之处
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接着译读课文,把握内容。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然后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教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最后悟读主旨,质疑探究:试对人物进行评价,并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