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优秀6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6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欢迎查阅与参考。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篇一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搞笑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搞笑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小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之后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好处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透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潜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潜力及情感表达潜力。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个性强化了“演一演”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的表演能够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简单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主角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这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篇二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篇三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老师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篇四

《陶罐和铁罐》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这篇课文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寓言照亮生活”进行分析。讲述了国王的橱柜里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坚硬无比,瞧不起谦虚的陶罐,常常奚落它。多年以后荒凉的土地上,陶罐依旧光洁、朴素、美观,成为无价之宝,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教学重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2、学习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效果:

1、教学本课时,我给学生设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把目标分解为3个小的预习单。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自学能力,让学生心中有目标,然后根据录音和自己的朗读进行初步探究,对文本有整体的认知和理解。

2、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在学习文本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突破重难点的时候让学生各种形式的读,指导学生情感带入,以情激情。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就指导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从提示语中我们能感受到铁罐的傲慢、轻蔑的态度。学生大部分都能找到,为了有更好的情感体验,我指导学生想象添加一些傲慢、轻蔑的态度:双手叉腰,斜着眼睛,用手指着别人的鼻子……同样的方法,添加到陶罐身上。添加动作之后,那种情感学生体会的更深刻;为了刺激学生阅读能力,还让他们小组合作上台表演,男女生融入角色,在读中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语记情感体验出来,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也水到渠成。第二部分结局的对比让学生看到了不同的下场,更加深刻明白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进行比较。

3、教学中我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对话练习中,对学生的话语不能意义指导到位,有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阅读时放不开,而我有些忽略;另外,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读过之后没能及时让学生评价,如果能让学生读,学生评,学生在读这样效果会更好。对学生思维把握不够深入,当学生的回答与提问预设不相符时常会措手不及,使得关键词语的板书与教学环节脱节。

4、评价语单一,重复语句较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重视课堂鼓励,寻求与文本、教师的共鸣,但整节课对于学生表扬较少,评价语单一。学生说过的话重复的较多,对学生放不开手,这是需要注意并加强改进的地方,希望自己以后的教学中能多加注意。

反思这节课,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改进,在以后教学路上才能不断进步。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篇五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为第二个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课文中的四次对话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驾驭,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课文对话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留心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也很好的把握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铁罐说的话让学生读,并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回答是抓住了铁罐的傲慢无礼的神态来读的,再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这种学习的方法。这样既放手让学生学会处理对话无形之中又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了文章。随着对话的得感情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对课文的对话理解的更透彻,朗读的兴趣非常高昂,纷纷争着要求对话朗读。

文章中有些词语的理解我实这样设计的:抓住铁罐的第二次的说话“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引导学生:“铁罐这样用自己的长处去讥讽别人的短处,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了“奚落”这个词,又如:理解“和睦相处”一词,“怎样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呢?”,学生说:“两人在一起不争吵,要互相帮助”,把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文章,联系生活结合起来,而不是问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理解。学生有了很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可以很快应用到说话和写文章中。

为了更好的体会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也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完课后我设计让学生演下这个故事的环节,以达到巩固所学,检查反馈的目的。学生争着要求表演,积极性很高,表演的同学非常认真,演铁罐的同学目不斜视,高昂着头,一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态,把铁罐那种傲慢、无礼、恼怒到愤怒的样子表现的非常到位,演陶罐的同学同样能很好的把握住陶罐谦虚、平和、宽容。整节课的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合理,虽然没有进行试教,但效果还挺好。

教学完后回顾一节课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几点:

1、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来指导学习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个环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感觉不是很到位,学生讨论的过程比较短,我在总结学法的时候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应该在细节方面讲得更清楚,小组内也要注意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一个组内应该有一个组织者,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也还需加强。

2、我觉得学生的朗读有个别的地方有些重复,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了,所以就不必再去重复练习朗读了,如陶罐和铁罐的第三次对话,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我让学生自由读,和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读得太多了,以至时间拖沓,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好。可见,读也要有度,而不时非得为了训练而去读,重在效果。

4.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认识到了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分歧就会渐渐趋与统一,不要要求学生一次就能达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让他们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到智慧的果实。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其实这些都是杞人忧天。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也非常同级组老师的帮助,大大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篇六

学习童话既是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是让学生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设计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读、思、议、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特点,探究铁罐骄傲的本质。

一、课堂实录

师:刚才大家学习、合作得特别好。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再合作一次,来个分角色朗读比赛,怎么样?(学生特兴奋,跃跃欲试)

师: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习伙伴,先练习读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习读,教师指导、参与。)

师:哪一组有信心先来比一比?(各组抢着比)

师:各组组长一先举手为先。(生轮读、抢读、评读)

(师生评选擂主,鼓掌祝贺)

师: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好不好?

生:(大声喊)好!

师:在画之前,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生找、读、想、画)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来画一画?(男、女同学各一名到黑板前画)

师: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这样画?

男生:因为铁罐说话时,特别嚣张,后来变为恼怒,大发雷霆。所以我把它画成眉毛竖起,两眼瞪得圆圆的。

女生:老师,我想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所以说话时,它的表情是平静的。它受到铁罐的奚落时,还是心平气和地跟铁罐讲理。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生点头表示同意)

师:谁能用恰当的词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生想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请举手的同学到各自的图象下写一写。(学生板演)

师: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些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说明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通过读、想、画之后,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

二、教学理念和特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信心。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的需要。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竞争。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以评选擂主的方式,展开朗读比赛,同时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个性的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竞赛中,教师还注意在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3、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有的学生说。特别是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可见,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再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4、探究问题,展开讨论。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串讲串问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会。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本片段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例如,片段的最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得到珍视。

教学片段虽具有以上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分角色朗读找学习伙伴中,虽然充分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但学困生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因为学生在找伙伴时往往去找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学困生只能独坐一边了,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反而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别忘了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孩子!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面的6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