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对于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11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范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同学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归纳计算方法,并能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较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将计算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和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的:

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具、学具准备:

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二二()一三()四四()

一四()二四()二四()三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熟记口诀。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

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

1)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5 5×1=5)

2)再摆出一个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

板书:5 + 5 10 2×5=10 5×2=10

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口诀。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试一试一五得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教学其余口诀。

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 +5 15 3 ×5=15 5× 3=15

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5 +5 20 4×5=20 5× 4=20四五二十

20 +5 25 5×5=25五五二十五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

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P49~50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ppt、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玩中学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9-118=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行计算。239-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3、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的问题。

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4、解决“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让学生口头列式118-57=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行计算。118-57怎样计算呢?

探索笔算减法中退位的算理。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5、学生独立完成“239-57”。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得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6、学中做完成教材第52页的第1~5题。

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4、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0-30=

90-40=

60-50=

65-20=

37-5=

76-6=

2、笔算下面各题。

54+32=

26+43=

84+3=

17+65=

3、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16页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

(1)、谁来说说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说说你从哪看出北京赢了?

学生:北京得56票,得的票最多。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减法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纸条粘贴在黑板上)应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6-22=

(5)、观察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主动探索 获得新知

1、教学例1:56-22=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怎样算56 减22?

(2)让学生汇报是怎样算的?鼓励算法多样性?

①口算。

学生1:

50-20=30

6-2=4

30+4=34

学生2:

56-20=36

36-2=34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②摆小棒。(让学生到实物投影机上展示)

生:北京有56票就先摆5捆又6根,多伦多有22票,就从6根里拿走2根,再从5捆里拿走2捆,剩3捆又4根也就是34票。(注意引导学生说话)

③笔算。(让学生说,师板演并强调书写格式)

56-22=34

谁来说说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师生小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减起。

(4)、摆圆片。

2、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0页的第1题。

提问:这幅图的圆片表示几?划去的圆片有表示几。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懂数位上的圆片分别表示什么数,而划掉的圆片又表示什么数,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过程:

1. 引入

1、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

61〇56 45〇47 100〇98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那么万以内数的大小怎样比较呢?接着教师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2. 阅读

1、出示例11(略,见P33)

2、让学生根据下面提纲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

阅读提纲:

(1)1230和965各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各是几位数,位是什么位?哪个数比哪个数大?为什么?

(2)5640和8790都是几位数?位各是几千?哪个数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3)3864和3529都是几位数?位都是几千?哪个数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万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讨论)

3. 讲解

1、教学例11第(1)题

(1)让学生在算盘上分别拨出1230和965

(2)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230是四位数,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所以1230>965

提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样确定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2、教学例11的第(2)题

(1)让学生在算盘上分别拨出5640和8790。

(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几位数?位分别是 几千?

(3)引导学生明确,虽然位都是千位,但5个千比8个千小,所以5640<8790。

3、教学例11的第(3)题

(1)出示标有载重量的汽车图。

(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哪辆车载的汽水多?为什么?

(3)引导学生明确: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数,位上的数也相同应该往下比较百位上的数。

4. 让学生在书上填写:3864和3529的大小

提问: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 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位数相同的数,先比位,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反之则小。

②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1. 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1—4题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第2题:指名读题后问第 (1)小题这4个数中,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 剩下的两个数941和914,哪个大?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第(2)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讲。

第(3)题,让学生读出各数后问:这些数的位数相同吗?哪个数的数位最少,怎样找出的数?让学生在书上注明的数和最小的数。

第4题:边提问边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数来。最后按要求写出各数。

课堂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 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师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有两种情况,一是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二是位数相同,要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给定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能辨认教室里的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地图、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教室里的方向、

教学难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学具:多媒体(投影仪)

童话导入“帮助兔子找家、”

一只小兔子在大森林里玩的很高兴,但是,它不小心摔伤了,遇到两只好心的小鸟决定帮助小兔给兔妈妈报信,于是小兔把自己家的地址给了小鸟,通过地址和图你能帮助小鸟找到小兔的家吗?有困难没有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一定能帮助小鸟找到兔子的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同学们,我们昨天画了学校四个方向主要景物的设施图、

1、展示,说说分别是什么地方、(学生展示平面图,说一说各个方向都有什么设施、)

2、对比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把两张方向(东、西、南、北)定位不同的平面图展示对比一下,观察不同点、)

3、你们知道吗,为了使我们每个人看平面图的时候非常的'方便,清楚、图上的方向习惯上还有一定的规定呢?谁知道是什么?(齐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你能把你的图调换一个方向和图上的规定一致吗?(学生操作)

5、你能再根据这幅图说说我们的校园东、西、南、北每个方向都有什么吗?现在能帮助小兔找到家吗、(指名演示回家的过程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图上的方向,根据地址一步一步指着图纸,帮小兔子找到家、) 里看到什么?穿透校园你能看到什么?

4、画小人图,我们面一起向北方,你的后面是什么方向?伸出手臂?左边呢,右边呢?

“当我们面向北方的时候,总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学生自己伸臂体会、看着平面图,你可以想象自己面向北方站在图中央也就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5、在教室的南面看到什么?穿透墙壁你能在校园里看到什么?穿透校园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根据学校这个方向有的设施回答、)

6、自己选择“东”或者“西”在教室看到什么?穿透墙壁你能在校园里看到什么?穿透校园你能看到什么?自己说说、指名说、(小组合作、交流、)

7、如果你站在(走出)学校门口,说一说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8、出了北京,或者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到大海,沙漠、森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辨别出方向吗?(可以用查阅到的资料为根据、)

三、请你做一个设计师,设计一个新的校园,安排一下“教学楼”和“图书馆”的位置、贴在纸上、

1、和你的同桌说说“教学楼”和“图书馆“在校园的哪个方向?用剪贴的学校设施在白纸上粘贴、

2、小组合作把剩下的部分选择好位置,设计一个新的学校、

四、回家设计一下动物园的位置、

设计理念:

首先通过童话故事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故事中问题的产生,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与极力想找到方法的想法推动新课的行进、学生通过绘制自己观察到的最熟悉的学校的建筑来认识方向,引出图上的各个方向,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童话故事中的问题了,学生学以制用,自然兴趣盎然、

接着从图中的方向过度到熟悉的生活之中的方向,以一个方向(北)为依据,判断出其它三个方向,从教室到校园,从校内到学校外的景物认识东、西、南、北每个方向,再身临其境的把自己放在其他的地方再次的感受方向、最后,让学生通过资料解决在荒郊野外时辨认方向的办法,从而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出示课件或图片)你能分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么?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

二、探索新知

1.做出判断

师:(课件演示)现在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2.说明理由

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汇报。

3. 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推理的过程)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推理(板书课题)。

4.找气球

师:推理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的条件对事件进行推断。为了庆祝元旦,小明、小红、小芳每人从家里带来了一个气球,(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及红、黄、蓝三个气球)小明说我的气球是红色的,小红说我的气球不是1

蓝色的。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说出小明、小红、小芳各拿来了哪一个气球吗?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拓展应用

1.可以在完成课本101页的第3、4题的`基础上完成下列有趣的题目。

这三组影子分别是哪组积木的投影?请连线,并说明为什么?

2.红圈中的积木和哪块积木拼合,才能成为一个和左图一样的正方体?

3.小熊、小狗、小兔的箱子分别装有相同大小的铁块、木块、棉花。你在看过跷跷板之后,能说出每人的箱子里都装有什么吗?为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 通过测量钢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

学具:格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它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对了,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量一量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2、提问引入。

看看谁有超强的记忆力,想一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一起拿出格尺,看看除了厘米外,还有发现什么?

学生:我发现尺子上还有1小格1小格,仅有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是显然不够的,在测量或表示物体长度的时候,有时还需要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有时也需要更大的单位,你们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二、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1、估一估。

(1)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课前老师都让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枝铅笔,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

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枝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里。

(设计意图:教师课前富有神秘感的设计安排,学生会感到新奇有趣,估算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给予学生独立观察估计的时间和空间。)

(2)交流、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

生:我的手从拇指到中指大约是10厘米,我的铅笔有两个这样子的

长,所以我估计这根铅笔20厘米长。

生:我估计这根铅笔的一半是10厘米,所以我估计我根铅笔有20

厘米长。

生:老师,我是用中指估计的,我的中指大约有6厘米,这根铅笔大

约有3个这样的长还多一点,所以我觉得这根铅笔有19厘米长。

生:老师,我看了看,这么长(他用手比了比),我就觉得铅笔大约是

20厘米。

生:1厘米是这么长,我看这根铅笔这么长,应该有18个这样的1

厘米,我也觉得这根铅笔大约有18厘米长。

(设计意图:学生意见可能会不统一,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会针对别人的发言补充自己的意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

2、量一量。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枝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好办法吗?这们大家就不会再有争论了。(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大家都把尺子拿出来,量一量,并把结果填在书中

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

(4)说一说你估计的跟你量出来的数据相差多少,以后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测来看看估测验结果,让学生感受测量的过程、思想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说一说。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比给老师看一下。

老师告诉大家,你们用手比出来的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认识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知道吗?

(学生质疑。)

生:我知道,我看书本的,是dm。

生:老师,分米是什么呢?

生:分米要怎么量呢?

师介绍。

师: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知道怎么表示吗?

生:1分米=10厘米。(还有的的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还知道3分米是30厘米。

生:我也知道70厘米是7分米。

生:我想1米=100厘米,那1米=10分米,老师你说对吗?

生:老师,我看到10厘米是1分米,10分米是1米,我想厘米满10向分米进1,要是分米满10就向米进1。那米满10要向什么进1?

师:你们能把这些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吗?

板书:米 分米 厘米

10 10

全班齐读公式。

(3)实践活动。

A、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生:从1-10。

生:我有意见,应该是从1-11,这样才是10厘米。

生:我是从3数到13的。

B、让我们用分米作单位量一量教室里物体的长度。

D、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分米和厘米间进率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结合测量具体物体的实践,体验出1分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

三、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师:你们有橡皮吗,请你用尺子量一量橡皮有多长?

生汇报。

生:我量出来,比2厘米还多一点点。

生:我也是,我量出来不是刚好4厘米,还多一些。

师小结: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小的物体,有时不是整厘米数,这样子量出来就得不到准确的结果了。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 一议。

i.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作中获得这些知识吧。(出示表格)

观察刻度 厘米数 中间小格个数 每小格长度 共有几毫米

0-1

4-5

9-8

ii. 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师生共同完成1组,再让学生自己实践。

生:我发现,从4-5也是1厘米,所以就跟第一行一样了。

生:我也发现了,从0-1、4-5、9-8相减一下,就全都是1

厘米了,也就全部一样了。

3、说一说。

师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生:就像两个手指的那条缝。

师: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

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b)量一量。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学生汇报。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c)想一想。

师:再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也是1毫米。

生:扣子的厚度。本子的厚度。鸡蛋的厚度。铅笔中间那根铅。指

甲的厚度。衣服的厚度。玻璃

(设计意图:认识毫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针对操作中的存疑,而进行巧妙的设颖,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动力,向未知领域探索、冲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发现、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

2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以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扑克牌魔术的演示引出研究课题,激发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兴趣。

【魔术设计】:师取出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牌和一张是中心对称的牌,按牌面的多数指向整理好(如上图),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任意抽出一张扑克,把这张牌旋转180°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几下,展开扑克牌,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

(课堂反应:学生非常安静,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做动作。每完成一个动作之后,学生就进入沉思状态,接着就是小声议论。)

师重复以上活动。

2次后提问: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老师手中的扑克牌图案有什么特点?

(2)你能说明为什么老师要把抽出的这张牌旋转1800吗?(小组讨论)

(反思:创设问题情境主要在于下面几点理由:(1)采取从学生最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感悟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具体问题情境的探索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扑克魔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获得的答案将是丰富的。在最后交流归纳时,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活动中“研究”的成果,对最终形成规范、正确的结论是有贡献的,从而激发他们更加注意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这也是对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可行。)

2.教师揭示谜底。

利用“Z+Z”课件游戏演示牌面,请学生找一找哪张牌旋转180°后和原来牌面一样。

3.学生通过动手分析上述扑克牌牌面、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得到答案:

(1)只有一张扑克牌图案颠倒后和原来牌面一样。

(2)其余扑克牌颠倒后和原来牌面不一样,因此,老师事先按牌面的多数(少数)指向整理好,把任意抽出的一张扑克牌旋转180°后,就可以马上在一堆扑克牌中找出它。

(反思:本环节是在扑克魔术揭密问题的具体背景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归纳,进一步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特点,发展空间观念,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发现思维的火花。)

(二)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师问: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与这张扑克牌一样,旋转180°后和原来一样?

生举例:线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飞机的双叶螺旋桨等。

2.你能将下列各图分别绕其上的一点旋转180°,使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先让学生思考,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利用“Z+Z”演示其旋转过程。)

3.有人用“中心对称图形”一词描述上面的这些现象,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采取发现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想一想”、“议一议”、 “动一动”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明晰,建立模型

1给出“中心对称图形”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2.对比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线有一个对称中心——点沿对称轴对折绕对称中心旋转180°对折后与原图形重合

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

(四)解释、应用与拓广

1.教师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旋转过程,验证上述图形的中心对称性,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利用计算机《Z+Z智能教育平台》技术,通过图形旋转给出中心对称图形的一个几何解释,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2.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板书: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3.师问:怎样找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两组对应点连结所成线段的交点)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若是,请找出其对称中心,你怎样验证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讨论:根据以上的验证方法,你能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讨论:根据以上的验证方法,你能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5逆向问题:如果一个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讨论回答。

6你还能找出哪些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反思: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追求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否则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于我在上课时强调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由当天的小组长组织进行,并由当天的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每个小组有一张课堂合作学习参考表,见附录)。)

(五)拓展与延伸

1中国文字丰富多彩、含义深刻,有许多是中心对称的,你能找出几个吗?

2.正六边形的对称中心怎样确定?

(六)魔术表演:

1.师:把4张扑克牌放在桌上,然后把某一张扑克牌旋转180o后,得到右图,你知道哪一张扑克被旋转过吗?

2.学生小组活动:

以“引入”为例,在一副扑克牌中,拿出若干张扑克牌设计魔术,相互之间做游戏。

(新教材的编写,着重突出了用数学活动呈现教学内容,而不是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收获,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意识才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案例小结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正体现了新教材的重要变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同时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实性的生活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对许多学生来说,“扑克”和“游戏”是很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也具有现实性,即回归生活(玩扑克牌)——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可以让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身边的数学”。这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就能在游戏中学得轻松愉快,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范文教案 第十一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练习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分层次的练习,理解并会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在本节课中,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体会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有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而且具备合作意识和能力,为本节练习课奠定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直观感知仍占很大部分。许多同学能说出商不变性质的内容,但实际应用却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预设:

1)能够理解商不变的性质。

2)能灵活应用商不变的性质,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预设1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老师请你们看两张动物的图片,请看这是什么?这是猎豹。这个是谁?这是羚羊。我这有一个数学问题,听一听好吗?凶猛的猎豹2小时奔跑160千米,美丽的羚羊4小时奔跑320千米,谁的速度快?

说说你的列式:

生:160÷2=80千米/小时

320÷4=80千米/小时

8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它们的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算式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规律?

生:(商一样,被除数和除数不一样,蕴含着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规律)

师:说一说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再请其他人来说一说。

2、说明这节课的目标:板书课题:练习(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师:要想准确快速的做题,首先你必须理解商不变的性

质,对吗?那么你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性质呢,来做几道题检查一下,好吗?

1、慧眼识真假:先判断对错,再说说为什么?

①100÷20=(100÷10)÷(20×10)

②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任意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③150÷50=(150+3)÷(50+3)

师插问:那这要是减号呢?

④480÷20=(480×0)÷(20×0)

⑤60×50=(60÷3) × (50÷3)

⑥两个数的商是15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4,商仍是150.

师:通过这几道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商不变性质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谁来说说?

(强调: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生:我来补充,还应该强调是在除法中,乘法就不行了。

2、快乐选择ABC

①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8,那么商是( )

A、 160 B 、 20 C、16 D、200

② 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仍是80,除数应是( )

A、 缩小5倍 B 、乘5 C、增加5 D、减少5

③ a÷c=( )

A、 ( a÷b ) ÷(c÷d)

B 、( a×b ) ÷(c÷b)

C、 ( a×b ) ÷(c×b)(b≠0)

④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9余数是10,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5,商是几,余数是几? ( )

A、 45,50 B 、9,10 C、45,10 D、9,50

⑤ 18÷3=6,如果被除数乘2,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⑥ 18÷3=6 ,如果除数乘2,被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师:哪组愿意跟大家说说选哪几题,你们选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选?

3、商不变性质的应用

1) 师:这几道题做完以后,我发现你们已经真正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很好,那理解是理解了,我们学的这个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啊?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做什么呢?(口算、竖式、简算)

2)师: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口算的?

举例:如320÷40,320和40同时除以10,划去320和40末尾各一个0,变成32÷4,等于8

6600÷600,6600和600同时除以100,划去6600和600末尾各两个0,变成66÷6等于11

师:10÷3=3……1

100÷30

1000÷300

你能根据第一个算式来说一说后面两题的答案呢?

(强调商不变,但余数中的0不能去掉。)

3)课本P95页第6题。说一说这两题各出错在什么地方?

师: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各有两个0,请问同时消)快回答●www.kuaihuida.com(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有一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没有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三、综合练习:

1、趣味比赛

师:我们学知识应该活学活用,对吗?那么下面啊,老师这有个趣味比赛,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比一比,看谁写的连等式多?老师给了一个例子,谁能解释一下我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的?我写这个是不是连等式?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写的?你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写的?

(2400÷300=240÷30=24÷3=8÷1=4800÷600=9600÷1200=960÷120=96÷12=……

师: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我们可以写出无数个连等式,商不变的性质是多么神奇啊!

2、能力拓展

1)甲乙两数相除,商是42,如果把甲、乙两数都扩大2倍,商是( )

2)甲乙两数相除,商是30,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是( )

3)甲乙两数相除,商是87,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4倍,商是( )。

4)一个数除以5,如果除数变成1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0,如果这两个数都除以4,商是( )。

6)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6,如果补除数乘以2,除数不变,商是( );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 ),商就变成了18。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四、学习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更加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知道了商不变的性质能应用在口算中,竖式计算中。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商不变的性质,还能够学以致用,其实我们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应用。

五、课后延伸: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制成数学小报。(小组评比)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1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