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的7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篇一
作者:佚名转贴自:唐继康小学语文教学在线点击数:206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堂实录及评析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
张立云老师执教的《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既扎实又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是我区实施新课程以来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例。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张老师在转变观念、实践新课程理念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节课的实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学生很兴奋)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表现出急欲读课文的样子。)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张老师在导入课时,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上课之始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激发起来,还没等教师让读课文,有的学生就拿起书读起来。)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呵,看来同学们都急着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我们就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画得也很仔细。下面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
(播放课文录音。)
(评析: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听课文录音,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范读作用。所以,张老师在这里提出“认真看书、仔细听”很有必要。)
师:读得多美啊!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学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待会儿要考考你哟!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张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①先自学而后教,以学定教;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③“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符合识字规律,学生又学得轻松愉快。)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师:刚才,生字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现在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师: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学生纷纷举手。师指一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师: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一段。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齐读)
(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师: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
生:太霸气了!
生: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师:嗯,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够没礼貌,我来读一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师: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大家都像他这样读读。
(生读)
师: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生:大松树没有生气,它还在笑呢。
生:大松树不跟它一般见识。
师: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读风伯伯的话。)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生: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不让它骄傲。
生:风伯伯说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得高。
师: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生:老师,我不懂“惭愧”这个词。
师: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同学们摇头)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点头)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学生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师: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生:大松树哥哥,我错了。
生:大松树姐姐,你比我长得高,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我不应该瞧不起你。
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张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去实践这一现代阅读理念。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巩固复习字词。分析课文。指导朗读,熟读课文。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重难点: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习字词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个体分角色读课文。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9、板书小松树和大松树小松树惭愧长的高比你高看的很远大山托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现在老师就来弹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好吗?(教师电子琴弹奏歌曲〈小松树〉)刚才我们唱的歌的名字是什么?对,是〈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就与小松树有关系,课题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检查学生自由朗读情况。指名读——指名评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配乐默读课文。要求:看看文中共有几个角色。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指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4、学生再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这三个角色中的哪一个。
5、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喜欢小松树的同学读小松树的话,喜欢风伯伯的同学读风伯伯的话,全体同学和老师都读旁白的话)
6、在集体分角色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并且做到声情并茂。同时师生共同解决“惭愧”一词的含义。(在朗读第三段话的时候,指导学生表演这段话)
四、配音朗读、再次激趣
1、全体通读课文。
2、让学生观看〈小松树和大松树〉动画片,仔细观察,然后给动画片配音。
五、发散思维、升华情感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为什么会惭愧的低下了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2、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篇四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
在上完公开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之后,我深入学生中间检查了几位成绩一般的小朋友的读书情况:
生1:山上有……(不会读)
生2: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读成w i)朋友,你看你看(重复)我长的多高哇(读成ya)!……
生3: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轻声读不准)。
我实在是没有心情检查下去。
反思
究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个性需求,而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热闹以及听课者的好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在教师划定的这条五彩斑斓的“成功”之路上,只有少数几个小学生能够会读书,大部分学生不知怎么读书。
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我们的小学第一范文究竟应该以什么面目呈现给孩子们,如何让每个学生都会读书?在之后不断的思考探索中,我逐渐悟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实际上很简单,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多给学生信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成功,亲自去探寻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改进
生:山上有一棵……
师:别紧张,接着读好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有进步了,能再读一遍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又进步了,能把这些字音读准了,我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正确流利。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果然如此,这位学生脸上露出了丝丝笑容,别的小朋友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㈠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_____
山下有______
⒊揭示本课目标。 ⒈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⒉填填说说。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明确要求。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通过填填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㈡精读第二自然段(约1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师: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提问: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⒊自由读,体会一下小松树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⒋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词造句:很很,“很远很远”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把小松树心中想说的话补充完整。
⒍课件演示小松树从山上下来,问:大松树真的长得比小松树矮吗?听了它的话,大松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⒎指导感情朗读,表演。
⒈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读。例如: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太霸气了!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⒊“喂,朋友”,从这儿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看不起大松树。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这座山很高很高。“很远很远”进一步说明了远。
⒌学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长得高,有我看得远吗?
⒍大松树长得不矮,他想:小松树是小孩子不跟他说。我不跟他一般见识。所以大松树没有吭声。
⒎练习朗读,同桌互演。让学生先自学后教,以学定教。
这是文中的重点句,出示句子后,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鼓励学生把想到的说出来。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敢想敢说。
㈢精读第三自然段(约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⒉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联系上下文读,训练学生用“比”、“托”说话,体会“托”的意思
⒊指导朗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会有什么的动作、表情,加进动作、表情练读。出示图片,指名说。
⑵指名读。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书) ⒈课件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自由练读。
⒉朗读句子,练习说话,体会到小松树比大松树矮得多,他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⒊自由练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的态度:
①摸着――-动作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孩子。
③风伯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⑵学生点评。
⑶互相练习。多媒体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创设语言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朗读时加进动作,表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
㈣讲读第四自然段(约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呢?
⒉想象说话: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
⒊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惭愧”: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⒋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
⒈回答:小松树低下头。
⒉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⒊看课件,练习说话,逐步理解“惭愧”。
⒋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再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想象小松树当时的心情,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㈤拓展延伸,进行表演(约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提问:这时小松树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⒉提问: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⒊指导角色表演。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⒋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⒈回答:大松树哥哥,我错了,你长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大山爷爷,我错了,我不应该瞧不起大松树。
⒉回答:风伯伯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大松树说:“以后我们俩还是好朋友。”
⒊组内演练,再选表现好的几组上台表演。
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
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
㈥本课总结(约1分钟):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㈦随堂练习设计(约3分钟):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哇!我能看到的地方?
⑵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㈧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托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六
本堂课在扎实语言训练上有了充分的体现。注重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如一开始的比较句子,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阅读,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当和简练。注重了联系实际去体会感悟,如课文中的有一句“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让学生实际去体会你爬上高山后的感觉,并且把我自己的感受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样学生得到的体验是真实的,饱满的。
教学中,我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从词、句入手,简化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加以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
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篇七
课题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要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懂得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的道理。
教具
学具
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理解课文大松树谦虚,小松树由骄傲到惭愧的心理转变,风伯伯的语重心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小朋友,通过上世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第8课的生字宝宝,老师考考你们还记得吗?(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1)开火车读。
(2)学生齐读。
(3)、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几个偏旁?(口、子、父)
(4)书空易写错笔顺的字:孩 呢。
(在低年级中识字写字是一个重点,所以我复习了生字和易写错笔顺的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比高比看得远的事)。那我们今天再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 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读了请告诉老师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指导看课文的插图,进一步了解它们生长的位置。(板书:小松树 大松树)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
(这个问题设计,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
(2)指导学生朗读。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是邻居了,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了,有一天,它们聊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往下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用“------”画出小松树说的话。
3、指名说说你画了哪句?
教学过程
4、从小松树的话你学得小松树怎么样?(板书:得意)
5、你能读出它的得意吗?
6、从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小松树很得意?
7、除了骄傲和得意还看出小松树怎么样?(没有礼貌)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8、指导读小松树的话。a、个别读。b、小组读。c、齐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运用了多读,让学生从读中悟出小松树的得意。)
9、大松树听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没有回答)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大松树其实心里明白自己比大松树高,但它没有回答,说明大松树怎么样?(板书:谦虚)。
过渡,可小松树的话被谁听到了?(风伯伯)
(三)学习第三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风伯伯听了小松树的话是怎么做的?它说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风伯伯听了,是怎么做的?(摸着小松树的头)在生活中有谁摸过你的头?他为什么摸你的头?这就是长辈对小辈的爱。
(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实现更深语义层面的解读。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他为什么摸你的头?然后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3、风伯伯那么的爱小松树,它对小松树说了些什么?用横线画出风伯伯说的话。
4、从风伯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明白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松树听明白了风伯伯的话?(惭愧)解释惭愧这个词,本课是指小松树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不安。
2、看课本的插图,看看小松树的样子。
3、这时,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
(从中进行思想教育)
4、指导朗读。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得意 惭愧
大松树 没有回答 谦虚
风伯伯 摸 疼爱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7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