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平行四边形教案【优秀14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14篇平行四边形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它又是后面进一步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判别的基础,更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及说理的良好素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在本课中,可以探索活动为载体,并将论证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与必要发展,从而将直观操作与简单推理有机融合,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目的.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2都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逆命题,它们的证明都可利用定义或前一个方法来证明.

(2)平行四边形有四种判定方法,与性质类似,可从边、对角线两方面进行记忆.要注意:

①本教材没有把用角来作为判定的方法,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为补充;

②本节课只介绍前两个判定方法.

(3)教学中,我们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如通过欣赏图片及识别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建立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觉认识.并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建立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接着提出问题: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从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的方法.

然后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在学生拼图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探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别方法的掌握,并发展了学生说理及简单推理的能力.

(4)从本节开始,就应让学生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凡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知识证明的问题,不要再回到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应该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

(5)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6)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教材P96的例3,它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此题最好先让学生说出证明的思路,然后老师总结并指出其最佳方法.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例3是一道拼图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边拼图边说明道理,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再用四个不等边三角形拼一个如图的大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引入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刚才演示的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2.【探究】: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从探究中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96例3)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欲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判定方法2来证明.

(证明过程参看教材)

问;你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吗?比较一下,哪种证明方法简单.

例2(补充) 已知:如图,A′B′∥BA,B′C′∥CB, C′A′∥AC.

求证:(1) ∠ABC=∠B′,∠CAB=∠A′,∠BCA=∠C′;

(2) △ABC的顶点分别是△B′C′A′各边的中点.

证明:(1)∵A′B′∥BA,C′B′∥BC,

∴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

∴ ∠ABC=∠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同理∠CAB=∠A′,∠BCA=∠C′.

(2) 由(1)证得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同理,四边形ABA′C是平行四边形.

∴ AB=B′C, AB=A′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B′C=A′C.

同理 B′A=C′A, A′B=C′B.

∴ △ABC的顶点A、B、C分别是△B′C′A′的边B′C′、C′A′、A′B′的中点.

例3(补充)小明用手中六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做拼图游戏时,拼成一个六边形.你能在图中找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解:有6个平行四边形,分别是ABOF,ABCO, BCDO,CDEO,DEFO,EFAO.

理由是:因为正△ABO≌正△AOF,所以AB=BO,OF=FA.根据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其它五个同理.

六随堂练习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

(1)若AD=8cm,AB=4cm,那么当BC=____cm,CD=____cm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C=10cm,BD=8cm,那么当AO=___cm,DO=___cm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图,ABCD中,点E、F分别在CD、AB上,DF∥BE,EF交BD于点O.求证:EO=OF.

3.灵活运用课本P89例题,如图:由火柴棒拼出的一列图形,第n个图形由(n+1)个等边三角形拼成,通过观察,分析发现:

①第4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_____.

(6个)

②第8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_____.

(20个)

七课后练习

1.(选择)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对角线互相垂直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

2.已知:如图,△ABC,BD平分∠ABC,DE∥BC,EF∥BC,

求证:BE=CF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通过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推导出来的)

2.填空。

0.28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2000平方米=()公顷

0.5平方千米=()公顷。

3.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口答)

(1)底18厘米,高10厘米

(2)底25分米,高4分米

(3)底12.5米,高8米

(4)底16米,比高多6米

(5)底和高都是30厘米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一公式来解决一些题目。(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2.出示例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学生口述解题思路:求钢板的面积就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

4.8×3.5?17(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约是17平方米

补充问题:如果这块钢板每平方米重3.9千克,钢板重多少千克?

总重量=每平方米重量×平方米数

学生试做。

集体评讲。

钢板重量:3.9×17=66.3(千克)

三、巩固练习。

1.P72页做一做。

通过书面练习第1题达到巩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能力。

指导书本第2题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把不规则的'近似四边形的四条边,用直线取直成为一个假设中的平行四边形。找出相应的底和高的数值即可求出它的近似面积。

2.练习十七第6题。

先让学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提问: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求它们的面积我们根据什么公式来求?(底是2.5厘米,高是1.6厘米,根据S=ah来求)

学生独立计算后,问: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它们的底和高分别相等)

得出:底和高分别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也相等。

判断:下面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3.练习十七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4.练习十七第8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一道题与刚讲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点。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先求这块菜地的面积。

四、作业。

练习十七第9题。

五、补充练习。

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因为:a·h=S

所以:h=S÷a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64-P6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与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计算机及课件;

2、投影仪;

3、硬纸板做成的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

4、每个学生5张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及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认识的平面几何图形有哪些呢?(微机出示,图形略)

2、在这几个图形中你们会求哪几个的面积呢?(微机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他几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求呢?我们这个单元就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质疑引新: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流氓兔,今天流氓兔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它解决好不好?

2、微机显示动画故事:有一天,流氓兔在跑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长方形框架,它不小心踹了一脚,把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流氓兔很奇怪:形状改变了,面积改变了吗?

3、演示教具:将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框架,拉动其一角,变为平行四边形。

4、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求出来进行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怎么求呢?这节可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引导探求:

(一)、复习铺垫:

1、什么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2、拿出一个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找找它的底和高,并把高画下来,比比看谁画得多。

3、微机显示并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作无数条高,以不同的边为底对应的高是不同的。

(二)、推导公式:

1、小小魔术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变一变的小游戏(微机显示一个不规则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所学过的求面积公式来求它的面积吗?

2、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用割补法转化为长方形)

3、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多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及剪刀,自己动手,运用所学过的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4、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实验情况:

⑴、谁愿意把你的转化方法说给大家听呢?请上台来交流!(用投影仪演示剪拼过程)

⑵、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继续请同学演示)。

⑶、微机演示各种转化方法。

6、归纳总结规律: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拼合成一个长方形。并引导学生形成以下概念:

⑴、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⑵、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⑶、剪样成的图形面积怎样计算?得出: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

7、文字公式不方便,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S=a×h(板书)。同时强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记作S=a.h或S=ah(板书)。

8、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轻柔的音乐中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刚才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几个条件?(底和高,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2、练习:

⑴、(微机显示例一)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⑵、判断题(微机显示,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⑶、比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用求面积的公式计算、比较,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⑷、思考题:用求面积的公式解决流氓兔的难题(微机演示,得出结论:原长方形与改变后的平行四边形比较,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不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二者的面积不相等)。

五、问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得出的?

六、课后作业:P67 1、2、3、5 《指导丛书》练习十六 1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四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练习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答下列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长方形长×宽ab

正方形边长×边长a2

平行四边形底×高ah

三角形底×高÷2ah÷2

梯形(上底+下底)×高÷2(a+b)h÷2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12题: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3米8米12米

5.6米9.5米12米

5厘米

5.4

分5.8厘米5.2厘米

3分米5厘米7厘米

⑴省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⑵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2”

⑶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八第15题。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八第14题

四、攻破难题

1.16题: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分析与解:

⑴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⑵上底+下底=21+45=66米

⑶高=759÷66×2=23米20厘米

2.17题:已知右面梯形的上底

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

部分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

的面积是多少?34厘米

分析与解:要求梯形的面积,但不知道高。根据阴影部分是三角形,又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可以求出它的高,也就是梯形的高,再算出梯形的面积。

高:340×2÷34=20厘米,

面积:(34+20)×20÷2=540平方厘米

3.18题:在下面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5厘米

12厘米

25厘米

分析与解:以下底为底,一上底上的任意一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剪下的`三角形都是最大的。因为所有的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没有变,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一个三角形,也可能是两个三角形。

(15+25)×12÷2=240平方厘米

25×12÷2=150平方厘米

240-150=90平方厘米

4.思考题4厘米

右图中,梯形的面积是7212

平方厘米。请你算出阴影厘

部分的面积。米

解法一:先算出没有阴影部分

的面积:4×12÷2=24平方厘米,

再用梯形的面积减去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72-24=48平方厘米。

解法二: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底与梯形的下底是同一条线段,先算出梯形的下底:

72×2÷12-4=8厘米

再算阴影部分的面积:8×12÷2=48平方厘米。

五、作业

练习十八11、13题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五

一、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如果使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另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那么根据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应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三、实验步骤

(一)、仪器的安装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二)、操作与记录

2.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 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3.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三)、作图及分析

4.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5.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6.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7.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误差范围内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四、注意事项

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

3.尽量减少误差

(1)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的前提下,测量数据应尽量大一些.

(2)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两端画个投影点,去掉细绳套后,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五、误差分析

本实验的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读数误差

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2.作图误差

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

例1、对实验原理误差分析及读数能力的考查:(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BD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AD______.(填字母代号)

A.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B.两细绳之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4.00____N.

例2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考察: 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如图所示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bcd 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改变重物质量______.

例3:有同学利用如图2-3-4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BCD )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 A )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甲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

当堂反馈: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 F′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B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C______和____E____;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六

导学目标:

1、经历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2、探索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能根据判别方法进行有关的应用。

3、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4、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导学难点:根据判别方法进行有关的应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快速反应

1.如图,四边形ABCD,AC、BD相交于点O,若OA=OC,OB=OD,则四边形ABCD是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CD,则四边形ABCD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拼成的四边形如图所示,图中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表示:

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2,4.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在图中,AC=BD=16, AB=CD=EF=15,

CE=DF=9。

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

二、议一议

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三、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练一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两组对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4)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有两条边相等,并且另外的两条边也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3.比一比:如图,四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找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五、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应用

六、课后巩固:课本P107习题4.4第1题和第2题

七、课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学会从各种平面图或实物中辨认平行四边形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及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平行四边形。

[教学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钉子板,方格纸

[学具准备]

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游戏引入(出示课件)

以“七个小矮人”中的开心果讲游戏规则,老师先发一些基本图形给学生,有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叫到什么图形的时候,大一部分同学就起立把图形举高让大家看,最后,只剩下平行四边形没有叫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一种新的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感知(课件展示)

教学例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点?

交流抽象: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形都含有,指出这种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的图和【WWW.JIAOXUELA.COM】文字。

2、操作感知

教学例2

拉一拉:

⑴你能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吗?你是怎样变的?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学生独立操作、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拉动长方形框架使它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在拉动的过程中,四条边的长短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变了,原来是四个直角,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分别变成了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

⑵说一说,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初步理解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⑶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对角相等。

三、动手实践

1、围一围:

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试试看

2、涂一涂:

把下面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106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3、剪一剪

⑴请在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注意先要照着书上的方法,对折,再对折,然后把其中的两个长方形再对折,剪去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折纸)

四、知识拓展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图形,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全课小结

通过我们的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我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奥秘,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其实生活中无处不有我们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真正成为数学和生活的主人?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有四个角,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八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内 ”“互相平行”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画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观察发现

生开窗户。

开窗户过程中,这扇窗户在做什么运动呢?

是的,平移是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知识,你们学得很好。我们看,窗户的一条边一开始在这个位置;平移之后,到了这个位置。你知道这条边与这条边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线。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图画出了你心目中的平行线?

看来,同学们对平行线都有自己的认识。到底你的想法对不对呢?,学完这节课后,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窗户这两条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看成是两条线段,这条线段如果向两端无限延伸、延伸。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的两条直线会怎样?会相交吗?

师:都说眼见为实,这两条直线我看到的部分的确是不相交的,可是无限延伸之后我看不到,你凭什么说他们永远不会相交呢?

宽度一样,其实就是说他们的距离处处相等。(课件验证)

因为他们的距离处处相等,无限延伸之后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距离,所以,他们永远不会相交。

(板书并口述: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我们也可以说其中一条就是另一条的平行线。

如果我们把两条直线分别标上名字,ab和cd,我们就说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

我现在如果把这两条直线都斜过来,现在他们相互平行吗?为什么?

生活中的平行线

这些直线是相互平行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平行线吗?

看来生活中的平行线还真不少。有个小朋友叫淘气,他发现所有的窗户都太像了,没有一点儿创意。于是,他设计了这样的新型窗户。

你能接受淘气的设计吗?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静止的,现在让我们看看运动中的平行线。

每周一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的上边从这里平移到了这里,他们是相互平行的。

再看看这副图。箭头从这里平移到这里。同学们,线段 hg一开始在这里,平移后到了h1g1,线段hg和线段h1g1平行吗?那你能从平移前后的箭头中,找出类似的相互平行的线段吗?

画平行线

教师演示三角尺平移法,

注意点:1、对 2、靠 3、移 4、画

学生画。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概括新知

学了这节课后,你对平行线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平行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平行四边形数学教案 篇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从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感受“转化”思想。

四、教、学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纸、尺子、剪刀、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基础训练

1.听算练习

2.复习学过的图形和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感受变与不变的同时,把数学文化蕴涵其中,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数学素养。】

(二)拼一拼,感受变与不变。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多边形的面积”,提到图形,你能用一副七巧板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操作)

师:好!我们看一看黑板上两个同学各用一副七巧板拼成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既然说七巧板是中国的变形金刚,那它一定会变形!你能挪动尽量少的块数把你拼成的图形变成其它图形吗?准备!变!

生:(操作)

汇报:生1:我原来拼的是三角形,现在变成了长方形。

生2:我原来拼的是长方形,现在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师:再变!

师:好了!同学们,在刚刚拼摆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你们一定注意到了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位置变了!

师:位置变了也就是图形的……发生变化了呢? 生:形状!

师:那没变的呢? 生:块数没变?

师:块数没变,也就是图形的…… 生:面积没有变!

生: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师:你为什么说面积没变呢?

生:都是由这七块板拼成的,块数没变,面积也就没变。师:说得好!这节课我们就在变与不变之中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七巧板能够变形的特点,紧紧围绕变与不变,渗透图形间是可以转化的,转化时形状变了,面积不变。在多次变形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本单元在研究图形的面积时,最关键的就是等积变形,这一设计有效地突破难点。培养了学生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猜一猜,验证猜测。

1.猜一猜

师:黑板上这两个图形中,我们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对吧!(从七巧板拼成的长方形上,拓一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生:对!

师:那怎么求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板书)

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拓平行四边形)。不要急,我们先来猜一猜:它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怎么计算呢?

生:底乘高

生:邻边相乘。(板书)

师: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大胆的猜测是成功的前提,要想真正成功还要验证。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原老师,全场笑)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

生:我想用数格子的方法去验证。

师:嗯!借助学习长方形面积时的经验来验证!其它同学呢?

生:我想用七巧板来验证。

师:利用它能变形来验证。你一会儿可以试一试。生:老师,我想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 师:这也是一个思路!好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学具,有七巧板、格子图,当然你也可以剪一剪、拼一拼。

这里有一个操作提示,你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操作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验证你的猜测,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师:大家明确吗?注意:在分发学具和剪一剪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好,开始吧!

2.做一做。 生: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的导学思路是猜测—验证—总结—应用。而猜测和验证的方法都是学生提出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路。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集体汇报

(1)生展示数格子的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了三种方法,谁用的是数格子的方法?谁借助七巧板?谁用剪拼的方法?谁愿意先来展示一下啊?

生:我是这样数的,把这些半个的三角形平移到右侧去,之后就变成了长方形。这样计算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因为底是 6厘米,高是4厘米,正好是24平方厘米。因此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这位同学用割补的方法数格子,得到了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谁有不同的方法?

(2)七巧板的方法

生借助七巧板汇报:

生:我们组用七巧板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把七巧板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右面的小三角形拿下来放到左面,就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

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为什么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学过。

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就是把没学过的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抓特点找联系,这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转化”思想(板书)。这位同学不仅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而且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联系。谁能再完整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思路吗?【板书:“

”】

【设计意图:利用七巧板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在前面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等积变形的经验,此次操作使积累的经验得以升华。也为后面学生利用剪拼的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奠定基础。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思,渗透了转化思想,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3)剪拼的方法

生:我是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

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是沿什么剪开的?(沿高剪开)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因为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就是把没学过的转化成学过的)你确定这就是高吗?(我把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沿底边折一下使底边重合,因此折痕一定是高)还有其它方法吗?(展示沿任意高剪开的情况)

【设计意图:割补法是本单元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转化法之一。有了前面七巧板的操作,学生很容易想到沿高剪开转化成长方形。设计连续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性和严密性,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后续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师小结:无论是用数格子的方法,还是借助七巧板来研究以及我们刚才的剪拼过程。方法不同,但都得到了同一个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那邻边相乘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

(4)讨论:邻边相乘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间的关系。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拉动框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面积变了,但邻边长度没变,也就是乘积没变。所以邻边相乘不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再次拉动框架,面积由小到大)我们来看看什么时候可以用邻边相乘?(长方形时)看来邻边相乘只能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而底×高,能求任意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框架操作,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再次在变与不变中感受了只有当邻边互相垂直时,也就是斜边变成了高时,才能用邻边相乘求图形的面积,打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出了面积公式。你们知道它的字母表达式吗?

生:s=ah

师: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留心观察生活,数学无处不在!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原老师)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练一练,巩固提升。 1.出示例1。

口答。师板书,我们学习了公式,可以用公式代入来算。板演。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学习公式代入法,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出示学校附近停车场图。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停车位是平行四边形,绿地是平行四边形。生:一个停车位的面积是多少?绿地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的情境,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题再次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二题有多余条件的干扰,并且突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在此基础上,根据面积求高的变式练习使学生感受逆向计算的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求法,举一反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面四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设计意图:再次在变与不变中感受,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可能不同。】

(五)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利用转化的方法研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上课之初,我们还知道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也可以互相转化,三角形的面积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研究呢?(能)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

试试看哦!其实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将伴随我们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测量、探索等数学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了解其特性。

2、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4、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教学设想: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学习中发展,因此,我设计“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对现行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全过程,具体设计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从各种各样的实物形体中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实物,然后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探索活动2: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借助自己的思维去发现这一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探索出多种发现的方法,有困难的,小组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探索活动3: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活动,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设计了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和三角形的框子,通过让学生动手拉发现二者的不同特性。

探索活动4:拼摆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拼平行四边形的小组活动中,合作竞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同学们把你找的周围四边形的物体,想大家做个汇报。

2、演示:出示以下图形

3、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长方形

4、在这些四边形中我们已经研究过那几种图形?他们各有那些特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形

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以四个同学为一组,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特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图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来测定)

(2)小组汇报,学生互相评价

汇报1:通过用三角板和直尺测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汇报2:用直尺量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汇报3:用量角器和对比的方法,测出对角也相等。教师用事物演证这一特点。

2、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看书、质疑。

4、小组合作探索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与长、正方形的关系

长方形

正方形

小组讨论,自己画出关系图

小组汇报、展示画的图形

5、小组合作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小组合作用自己制作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拉动后发现了什么?

(2)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验证、板书:容易变形

三、实验应用,拓展创新。

1、说出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征?自己根据今天学的知识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2、用塑料拼板拼平行四边形

(分组合作拼摆,展示拼摆的结果)

四、评价体验。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同学的表现。

2、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课后,可以帮助你解决那些平时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设计活动,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注重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找周围的四边形物体,巧妙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自然过渡到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巩固拓展时,创始了让学生“辨、拼、说”的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2、独立思考,有效合作。本节课教学中,教师注重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实践与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交流中思考,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深化巩固”,或是“联系实际”,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3、改善策略,创新思维。教学时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第一,设计学生喜欢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学时这样设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生经过积极、自主的思考、实践,创造了不少的方法。第二、提供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再创造”。课前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课中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做数学”,在做中创新,在做中“再创造”。第三、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实践。

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该特征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3.充分利用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等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问题。

难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直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 ),对角( )。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垂直于BC,E是垂足。如果∠B=55°,那么∠D与∠DAE分别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引导观察。

1.按照课本第30页“探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 O,量一量并观察,OA与OC、OB与OD的关系。

2.在如课本图12。1。3那样的旋转过程当中,你观察到OA与OC、OB与 OD的关系了吗?

通过探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OA=OC,OB=OD。同时又引导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性质。)

三、应用举例。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AO=OC,OD=OB,AB=CD,AD=BC。本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以及对边相等的应用。)

例3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相于点O,△AOB的周长为15,AB=6,那么对角线AC与BD的和是多少?

(本题应让学生回答,老师板演。注意条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C=26厘米,BD=20厘米,那么AO=( )厘米,OD=( )厘米。

2.在平等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3,BC=4,AC =6,BD=5,那么△AOB的周长是( ),△BOC的周长是( )。

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8厘米,BC =6厘米,△AOB的周长是18厘米,那么△AOD的周长是( )厘米。

4。试一试。

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用刻度尺度量出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得到平行线又一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练习。

如图,如果直线l1∥l2.那么△ABC的面积和△DBC的面积是相等的。你能说出理由吗?你还能在两条平行线I1、l2之间画出其他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五、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

课本第34页练习的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老师帮你解决的问题?

七、作业

补充习题

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十二篇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2.内容解析

这节课承接了上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本节继续研究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课本先设置一个探究栏目,让学生发现结论,形成猜想,然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个结论,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性质,在九年级上册“旋转”一章,通过旋转平行四边形,得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和对角线互相平分,学生会有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括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具体化,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判定的重要依据。

教科书例2是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的直接运用,而且涉及勾股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性质的探究与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结论并形成猜想,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猜想。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等基本要素间的关系,会运用等量代换等进行线段长、图形面积等的计算,掌握简单的逻辑论证。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在已学习了三角形全等证明,平行四边形定义,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的基础上,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情况下学习本节课内容。例2是既是巩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又复习了勾股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些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勾股定理求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这些问题比较综合,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决。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前面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边、角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性质,下面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1. 引入要素 探究性质

问题1 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边、角这两个要素的性质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师生活动:学生回顾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边、角这两个要素的性质时经历的过程,并请学生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回顾研究研究平行四边形边、角这两个要素的性质时经历的过程,总结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一般活动过程(即观察、度量、猜想、证明等),积累研究图形的活动经验,为本节课研究对角线要素作准备。

问题2如图,在ABCD中,连接AC,BD,并设它们相交于点O,OA与OC,OB与OD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发现的结论吗?

师生活动:启发学生去发现并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你能证明上述猜想吗?

教师操作投影仪,提出下面问题:

图中有哪些三角形全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加以验证。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思路,并讨论不同的验证思路。

教师点拨:图中有四对三角形全等,分别是:△AOB≌△COD,△AOD≌△COB,

△ABD≌△BCD,△ADC≌△CBA.有如下线段相等:OA=OC,OB=OD,AD=BC,AB=DC证明中应用到“AAS”,“ASA”证明。

师生归纳整理: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我们证明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设计意图: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猜想并验证所要学习的内容。

2.例题解析 应用所学

问题3如图,在ABCD中,AB=10,AD=8,AC⊥BC,求BC、CD、AC、OA的长以及ABCD的面积。

师生活动:教师分析解题思路, 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求出BC=AD=8,CD=AB=10,在求AC长度时,因为∠ACB=90°,可以在Rt△ACB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出AC= =6,由于OA=OC,因此AO=3,求ABCD面积是48,学生板演解题过程。

变式追问:在上题中,直线EF过点O,且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OE=OF.图中还在哪些相等的量?

设计意图:对于几何计算或证明,分析思路和方法是根本,本题既巩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又复习勾股定理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通过本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渗透“综合分析法”。 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的应用价值。

3.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ABCD的周长为60cm,对角线交于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8cm,则AB、BC的长分别是_________.

(2)如图,在ABCD中,BC=10,AC=8,BD=14,△AOD的周长是多少?△ABC与△DBC的周长哪个长?长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深化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高选择运用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小结

(1)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2)结合本节的学习,谈谈研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思想方法。

(3)根据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套路,你认为我们还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问题?

5.布置作业

教科书P49页习题18.1 第3题;

教科书第51页第14题。

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十三篇

五年级上册第79—81页。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演示等

每个学生一把剪刀,一个平行四边形

一、导入:

1、出示课本p79主题图,“这是一幅街道图,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2、“同学们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老师还有一上问题,门口的这两个花坛哪一个比较大呢?”

二、探索新知

1、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

我们把这两个花坛按比例缩小画到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数数看,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注意:这里的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让学生打开书第80页,先独立思考并数一数,填一填下面的表格,然后再和同桌互相交流。(注意再引导学生找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哪里)“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猜测:

谁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大胆地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呢?

3、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不数方格,你有什么好方法验证?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吗?可以转变成什么图形呢?怎么样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刀等学具剪一剪,拼一拼(学生操作,四人小组比一比谁剪得快、好)

学生边操作边叙述自己实验过程。“你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你是怎样转化的?”教师演示。“这两种方法都沿着什么来剪?为什么?”

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字母式)

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刚才大家不仅验证了前面提出的猜想,还继续应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大家在以后还会经常用到。

4、应用:出示例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三、巩固练习

四、提高练习

五、总结

在本节课中,本来操作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交待不清,学生不明白老师要求做什么,怎么做。欠缺形式,气氛不够热烈。教师在备课时应预设学生的反应,不应只关注自己的设计和练习。语言不够精练,激励语言较少,生生互动少。

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十四篇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九册64页及例1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初步掌握并学会运用面积公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和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几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投影、课件、剪刀

拍卖公告

拍卖:为了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本镇现有一块地皮欲拍卖,有意者请与新袁镇政府办公室联系。

新袁镇人民政府

20xx年11月1日

问:1、如果你想参加竞拍,那你应该知道哪些条件呢?

2、如果这块地是个正方形,那求它的面积应该知道那些条件呢?长方形呢?

3、如果是平行四边形,那应该知道什么呢?(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 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按照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让学生说出有多少?(让学生讨论如果不满一格应该怎么办)

2、 出示一个长方形,再引导学生计算一下,说出结果。

比较一下: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如果是拍卖的那块地你还能数嘛?那想一想,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找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那你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

3、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教师巡视)然后指名到前边来演示。

4、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是把从平行四边形左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这样好吗?在变边剪下的直角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呢?

(1)、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2)、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3)、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3)、引导学生比较

5、 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6、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7、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归纳总结: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8、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9、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s=a × h (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或s=ah

10、 回到课件首页,说一下那块地皮的底和高,引导学生想想根据什么列式?

11、 完成后让学生看书第65页例1

12、 测测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它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再求出面积。

课后练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14篇平行四边形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平行四边形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