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9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一、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7、例8)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

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难点:“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填空。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呢?(课件出示蓝鲸资料,以千克标记体重)

师:克、千克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刚刚同学们也举了一些生活中用克、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的例子,想想看,蓝鲸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吗?

师:的确,像蓝鲸这种比较重的物品再用千克来计量就不太合适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更大的质量单位——吨。 (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师: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板书)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31页例7。

(1)认识吨。

师:杨叔叔有一批货物要运送,可以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两种方式,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上图,点名学生回答)

(2)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问题让我们对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究竟1吨有多重我们还不太清楚。那么,现在就让这堆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师:说说看,你是如何计算的。(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中图,点名学生回答)

师: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因此我们有1吨=1000千克。(板书)

(3)体会1吨有多重。

师:如果同学们对用10袋100千克装大米计量1吨感知还不够清晰,我们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体会下。

师:同学们都有量过体重吧,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学生小组交流)

师:图片中的这名同学体重是25千克,你能算出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吗?40名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下图,点名学生回答)

师:还记得千克和吨的关系吗?1吨等于多少千克呢?(学生齐答)

师:40名这样重的学生大约等于几吨呢?(学生齐答)

师:正确,就是1吨。大家算一算,多少个和你一样重的同学体重等于1吨呢?(学生小组交流)

2、教学教材第32页例8。

师:我们已经知道1吨就是1000千克,那吨与千克这两种质量单位如何换算呢?我们来看下面这道例题。(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一样,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将吨转换成千克,数字末尾添上3个0;将千克转换成吨,数字末尾去掉3个0。(板书)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2页上方“做一做”,下方“做一做”。 (点名学生回答)

上方做一做第1题:①很重物体的质量,如:大象,鲸鱼……②运输工具的载质量,如汽车,轮船,火车……

上方做一做第2题:2 10 20 4

下方做一做:6 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哪些认识?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教学反思

1、利用生活情境,建立直观认识。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了解了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教师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

2、知识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设计说明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175+62=  985-423=  259+148=

806-714= 325+464= 310-207=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4、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理清竖式计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你还记得方法吗?

生1:在口算的时候可以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一。

生2:在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时,可以拆成简单的口算题。

2.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师:那笔算方法是什么呢?

生:笔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在计算加法时每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在计算减法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退一。

3.用估算解决问题

师:我们还一起认识了估算,你有哪些想法呢?

生1:在解决问题时,有时候不一定非得需要准确数,知道约数就可以了。

生2:估算的时候要注意找这个数的近似数。

生3:在估算时,不是一定要用四舍五入,而是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回忆,师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基础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10+250=970-480=340+370=360+240=

2.请你先估一估,再连一连。这三位同学应该上哪辆车呢?

3.2008年的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突破了7000万人次,刷新了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约6400万人次的参观记录,上海世博会比大阪世博会多多少万人次?

设计意图:在基础练习中回忆起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三、易错练习

1.明明原来的眼镜度数是300度,现在他的眼镜度数是150度,明明的眼镜度数减少了多少度?

2.这两位同学的家相距多少米?

3.我来当医生。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竖式计算的'主要事项,会分析解决问题,减少出错率。

四、拓展练习

1.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6岁。当妈妈50岁时,你多大

2.电扇245元,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3.选一选。仓库里有货物712箱,已经运走了358箱,剩下的货物用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练习,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10—1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呢?(指2—3名同学举例,其他同学评判,教师适时点评。)

师:我们还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下面就请同学们猜一下三、一班的张晨同学做哪个游戏的可能性比较大?(大屏幕出示:大课间活动,三、一班的40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有30人在丢手绢,6人在跳绳,4人在踢毽子。张晨是三、一班的学生,她做哪个游戏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生1:张晨做丢手绢游戏的可能性大,因为……。

生2:……

生3:……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引出并板书课题:可能性的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现象的描述和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首先,看一看同学们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法官。(出示)

1、基本练习

(1)我是小法官。(快速抢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①一周有七天。()

②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吃饭。()

③小明长大后一定能当飞行员。()

④下周一一定是阴天。()

(2)从放5个红球和1个绿球的口袋中随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指生回答,重点说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2、综合练习

(1)课本110页第8题。

师:掷骰子游戏喜欢吗?请同学们拿出写有1—6这几个数字的骰子来,我们一起玩。

①让生说一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②猜测试验后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③实践、记录、统计。(全班一起掷一次,师参与记录各个面出现的次数。)

④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⑤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差异,如果得不到预期结果,可以再让学生多掷次,增加实验总次数,尽量使实验结果接近理论概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课本110页第9题。(出示主题图)

师:过元旦的时候,

三、一班用抽签的形式来决定每位同学所要表演的节目。其中讲故事5张,唱歌3张,跳舞1张。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最有可能表演什么节目?

生:我最有可能表演讲故事。

师:为什么?

生:因为讲故事的签比较多。

师:谁能用“最有可能”和“最不可能”说一说其它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生:我觉得最有

可能抽到唱歌,最不可能抽到跳舞。

(3)课本111页第10题。

师:我这里有4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放有硬币,猜一猜可能在哪个盒子里?(注意: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不能重复选。)

①生猜。

②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③揭示结果。

④说一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得多。(引导学生发现:硬币只能在4个盒子中的1个,有3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数比较多猜错的可能性大。)

师:同学们真聪明!考虑问题真全面。接下来老师提高一下难度,有没有信心做好?

3、提高练习

(1)课本111页第11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制的正方体来,在它的6个面上涂上红、蓝两种颜色,要使掷出的红色的'可能性比蓝色大,应该怎样凃?

①生动手涂色。

②小组展示交流,说想法。

③集体展示交流凃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行。)

(2)课本111页第12题。(出示)

①生独立思考应怎样填。

②小组合作完成。

③集体展示交流。(只要写有数字“1”的卡片数量最多,写有数字“5”的卡片数量最少就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师;刚才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组测试题,请同学们赶快大显身手吧!(让生做在测试纸上)

1、选择题。

①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 )的可能性较大。

A、白球 B、蓝球 C、黄球

②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 )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③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黄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 )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 B、蓝色 C 黄色

④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 )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⑤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 )是蓝色的。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2、按要求凃一涂

(1)摸出的一定是

(2)摸出的不可能是

(3)摸出的可能是

(二)、评价完善。

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检测,进一步强化“双基”,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你表现的怎样?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第二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第三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全册课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教材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然后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式题和应用题;再复习时间单位、角和直角的概念;最后是应用题的综合练习。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深化概念,正确计算,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2、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两步混合式题。

3、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以“求剩余”、“相差关系”、“和”等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复习重点:万以内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以及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

2、复习难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并正确解答。

四、教学时间7课时。

(1)万以内的减法总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正确地口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减法,能用减数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万以内减法的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小黑板出示:

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3、掌握减法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4、能掌握减法验算方法,养成验算习惯。

2,复习口算。

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52+2670-5567+972-25

95-2145+1881-34、47+36

600+8001500-7005000+400

900-3007900+120093-71

(1)检查校对。

(2)同桌互说52+26、95-21、600+800、900-300的口算方法。

(3)指名说说口算方法。

3、复习笔算。

(1)请学生独立计算:4801-45641600-539

(2)整理:

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②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c、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寻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再减。

(3)出示

9100-27969010-2796

9001-27964060-2805

①学生列竖式计算。

②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提出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a、认真书写,数字、符号、得数不要抄错;

b、认真计算,做一步查一步,计算退位减法时,千万不要忘记减去退去的数。

(4)检查减法计算是否正确,有哪些验算方法。

①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②验算9001-27964060-2805

4、综合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980910049475948

一427-7407一3456-325

56317035914513

(2)下面方框可以填几。

两次退位两次进位

51383246

-1口口4+2口3口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减法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对照复习目标,你能得几分?

6、课堂作业。

计算并验算:

6548-3127875+43195000-1284

1280-7951625+35783020-1456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 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点评〗

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数学活动,采取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熟悉的购物活动中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不但达到了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整节课仅有一个数学活动,略显单调和乏味,另外,活动的规则也过于繁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口算。

20+10= 50-30= 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参观世博园,来到一个纪念品商店,老板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只要能正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海宝”。你准备好了吗?来听听这两个问题,商店上午能卖出380个“海宝”,下午能卖出550个“海宝”,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为550-380。

师:我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两个式子能不能转化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一: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38+55=93,一共有93个十,所以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个十,所以550-380=170。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二: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把被减数和减数0前面的部分相减,55-38=17,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170。

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时,回顾了列竖式计算,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你会用列竖式求这两个数的和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笔算方法。

①加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的数字不是8?(点名学生回答)

②减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点名学生回答)

③列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从个位算起好还是从百位算起好?(点名学生回答)

④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3、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55=93

(2)55-38=17

380+550=930(个)550-380=170(个)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能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不能只会简单照搬。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像380+550这类题目,但将题目改为100+550,就会出现100+550=560的错误情况。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学习是好的,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两个加数要统一,如果前面加数有两个0不看,那么后面加数也得有两个0不看,若其中一个加数只有一个0,那么我们只能少看一个0,减法也是一样的。

3.重视对笔算算理和法则的讲解。

学生虽然能较容易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学生会把“从百位上退1,是100”说成了“退1当十”,教师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具准备

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

一、宣布活动内容

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

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

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5、活动小结。

(1)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

(2)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

(3)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4)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

五、实践活动

课本第15页的“实践活动”。

这里的第1题,第2题是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与“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的实践活动。

要求:

1、按课本要求记录“生活中的小数”。

2、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并分享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

3、用数学日记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独特的发现或对调查现状的感受及节省开支建议。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9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