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设计优秀11篇(高中语文氓课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11篇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氓教案。

《氓》的优秀教案 篇一

一.诵读(形式可以多样)诗歌,整体感知

1.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听录音,领会阅读技巧,明确本诗写作内容。

3.学生朗读诗歌,指出《氓》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

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二.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1.翻译诗歌,强调文言重点。

(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讨论翻译,8分钟后,回报成果,老师总结并强调重点文言现象。)

2.大屏幕展示重点,提问检查。

解释下列红颜色字词的含义:

(1)抱布贸丝。

(2)至于顿丘。

(3)匪我愆期,

(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6)泣涕涟涟。

(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体无咎言。

(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0)之耽兮,不可说也。

(1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1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1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4)二三其德

(15)靡室劳矣。

(16)夙兴夜寐

(17)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18)兄弟不知,

(19)老使我怨。

(2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1)信誓旦旦

三.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探究→老师指导总结”的过程鉴赏领悟

1.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

2.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个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

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

温柔、坚强

3.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

运用“我”(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更具亲切感、真实感。

4.说出《氓》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的好处。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好处:结构上,(1)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是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2)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 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似连;

《氓》的优秀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掌握《氓》的故事情节及《采薇》中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中的重章叠唱的章法,感受其效果。

【学习重点】:

1、理解《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效果。

2、学习《采薇》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1、熟读两首诗,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注音并解释:

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

于嗟鸠兮()()

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

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

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抱布贸丝()

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

2、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

3、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

(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

4、有感情朗读

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

(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

(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

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

(3)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

5、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分别讲述《氓》的内容,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二、整体理解原文

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4、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5、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三、合作探究

1.《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四、课堂达标与迁移

1、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

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氓》的优秀教案 篇三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2、《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文言知识:

1、注音并解释:

氓(méng)淇水(qí)愆期(qiān)将子无怒(qiāng)

乘彼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体无咎言(jiù)

尔卜尔筮(bǔ)(shì)于嗟鸠兮(xū)(jiē)其黄而陨(yǔn)

无食桑葚(shèn)犹可说(tuō)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shāng)

来即我谋(jí)言既遂矣(suì)无与士耽(dān)以我贿迁(huì)

女也不爽(shuǎng)渐车帷裳(jiān)(cháng)士也罔极(wǎng)

夙兴夜寐(sù)(mèi)靡有朝矣(mǐ)(zhāo)抱布贸丝(mào)

咥其笑矣(xì)及尔偕老(xié)隰则有泮(xí)(pàn)

言笑晏晏(yàn)亦已焉哉(yān)躬自悼矣(gōng)(dào)

2、通假字:

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

氓之蚩蚩蚩蚩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将子无怒无毋不要

于嗟鸠兮于吁唉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

隰则有泮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脱身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达今义:连词,表另提一事)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你今义:儿子)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请今义:副词,即将)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表年龄)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差错今义:爽快)

(古义:不专一,有二心今义:数词)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快乐今义:宴席)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民今义:流氓)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标准今义:程度副词,很)

(古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今义:数词)

4、词类活用:

(1)其黄而陨(名词作动词,变黄)

(2)士贰其行(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

(3)二三其德(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

(4)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早;晚)

5、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

(1)毫厘不爽:丝毫差错也没有。形容非常准确。

屡试不爽:多次验证都准确无误。

(2)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的欢乐。

(3)忠贞不贰:忠诚坚贞,没有二心。

(4)白头偕老:指夫妻相亲相爱,共同生活到老。

(5)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非常诚挚。

(6)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

6、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不是我拖延时间,你没有好的媒人。

7、固定句式

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合作探究】

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你能从中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

以女子的口吻,自述的方式,叙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

恋爱(热情、幸福)——婚变(怨恨、沉痛)——决绝(清醒、刚烈)

2、本文在表现手法上以叙述为主,这种手法在《诗经》里称什么?赋

3、除了赋的手法,你还了解了《诗经》的哪些手法?举出文中例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比兴。详见《教参》。

4、你还能从平素所学的文章或歌曲里举几个用了比兴手法的例子吗?请以“爱心”或“感恩”为话题,尝试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比手法的运用。

⑴“我”婚前和婚后的生活的对比。

⑵“我”婚前与婚后的思想变化的对比。

⑶“氓”婚前和婚后的态度的对比。

(4)“我”和“氓”对婚姻的态度的对比。

【课堂达标】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释义有错的一项(A)

A、氓(méng民)之匪我愆(yan拖延)期体地咎(ji灾祸)言

B、靡(mǐ没有)室劳矣躬自悼(dào伤心)言笑晏晏(yàn欢乐的样子)

C、隰(xí低湿的地方)则有泮(pàn通畔)渐(jīan渐湿)车帷裳(cháng布幔)

D、将(qiāng请)淇水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其黄而陨(yǔn落)

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A)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下面诗句中没有用“兴”的手法的一句是(D)

A、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B、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室其家。

D、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4、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

6、填空、默写。

(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对氓的思念的句子是: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等到氓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女对爱情有什么深刻的认识?请用原文回答: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表现女对爱情的忠贞及氓的负心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二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表现女的勤劳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语言知识表达与运用:

(1)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前在欢迎新党主席郁慕明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后引来一片非议,原话如下:“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请问问题出在哪里、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可见,此词意是指天气渐冷,而不是望文生义的天气炎热、。

【拓展延伸】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氓 篇四

教学目的

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

2. 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

3.理解三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

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 , 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探海导航】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 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听取老师讲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人物形象鲜明,学习中要能分析诗中男女主人的形象性格,要能理解中诗中六章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无衣》是一首反映军旅生涯的爱国诗歌,学习该诗要理解诗中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和重章复唱的结构手法;《静女》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爱情诗,学习该诗要注意理解男女之间的深情和表达这种感情的方式。

【思路结构】

《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全诗层次分明,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结构图: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无衣》可理解一首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

氓教案5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句式、体制、手法等常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从叙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

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

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大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对日月星辰,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面对人际和生活。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一旦这样的心路被记录,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经历几千年,当我们重读它,也许依然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卫风?氓》,去体验一个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二:感受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重新感知,学生齐读课文。

2、在感知的条件下,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说课文大意。

3、整合内容:

(1)要求学生找出一行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

师生明确:第一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节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的内容:

例如:第一节许婚

第二节迎娶

第三节劝诫

第四节控诉

第五节伤自反省

第六节决绝

三:对话作品

1、教师切入

本文以女主人公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叙说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作为悲剧的弱者的她,我想在我们富有同情心的同学们中,必将激起一番感想。现在,老师要问的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这种命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3、在交流对话中,教师可视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如

①追察女主人公的历程(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②追察男主人公的行为目的(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③从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行为(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行为对命运影响。

④从性格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人的命运。

⑤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人的命运结局。

⑥从女主人公识人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⑦从容貌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容貌对人的影响。

⑧从经济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在思考人的命运,同时可引导学生适当联系生活、历史等相关内容)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略)。

背景资料

《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氓教案5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氓》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了解诗中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课文,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把握《氓》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正确学习、应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把本课升华为对学生“理智的爱”的教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跟课堂气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古以来,爱情就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为世人所歌颂。纵观历史,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浪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取舍;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氓》。

《氓》选自《诗经》中的“国风”,讲到《诗经》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经》?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对人或对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已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研读课文

1、由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在听的时候找出你认为应该注意的或不懂的字词,包括课文中的注释部分。(通假字——于通吁,感叹词说通脱,摆脱无通勿,不要泮通畔,边岸至于顿丘:至于—到达将子无怒:将—请,愿乘彼诡垣:登上那倒塌的墙以我贿迁:贿—财物,指嫁妆

体无咎言:体—卦象;咎—灾祸其叶沃若:沃若—润泽的样子无与士耽:耽—沉溺。

自我徂尔:徂—到三岁食贫:三岁—指多年;食贫—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2、全体学生齐读课文。

3、总体概括:按诗歌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诗歌分为抒情诗跟叙事诗,那大家觉得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请用最短的话复述这首诗。(恋爱——婚后——决绝)恋爱——婚后——决绝各是在文中的哪些部分?

4、让一个学生领读“恋爱”部分,讨论这首叙事诗是以第几人称来叙事?

体会在第一部分中氓和女子的形象各是怎样的?(氓:易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做铺垫。女子:温柔热情(送子涉淇,将子无怒),不见复关,既见复关(一悲一喜,既写出女子感情专一炽烈,又写出其纯情痴情))

5、这一部分是回忆追述恋爱生活。它的基调是什么?(热情、幸福)

6、让一个学生领读“婚后”部分,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这一部分。

(第三段——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兴起,总结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写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悲痛,也用以告诫后人

第四段——以兴起,正面写男子变心。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年老色衰。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段写婚后的辛劳,不幸,再加上无情男子的瘧待伤上加伤。

人物形象:勤劳善良(女子),背信弃义、冷酷无情(男子)

基调:怨恨、沉痛)

7、让一个学生领读“决绝”部分,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总结这一部分,教师从旁引导

(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女子意识到凡事都有个度,忍耐有,爱情也有。女子通过反思而变得刚强。)

8、问题小结

1、高尔基说过,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结合本课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从原先的温柔痴情到成熟刚毅、坚强果断)

2、这首诗的题目是《氓》,如果要给题目添个定语,或副标题(例:无情的氓),你会怎么添,为什么?

3、从这篇课文中大家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引申到中学生恋爱问题,引导他们“理智的爱”)

三、总结

这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最后通过反思变得刚强,清醒过来,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的《氓》随感,字数不限。

氓教案5 篇七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背诵、默写《氓》。

2.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歌谣,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

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相对后来社会较少。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诗经》名句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二、学习过程

任务一:诗情深处是故事

任务设计:

请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梳理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

第一章写了相识与允婚,第二章相思与成婚,第三章相爱与新婚,第四章写遭弃与离婚,第五章忆苦自伤,第六章表明情断义绝,展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

小结:《氓》以一个弃妇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但面对不幸婚姻她又清醒倔强刚强,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任务二:赏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任务设计:

1、诵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谈谈女主人公和氓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探究总结:

女主人公(弃妇形象)

一二章面对男子的追求,热烈回应,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子无良媒”遵守婚嫁礼法,表现出端庄的一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好言劝慰男子,温柔善良体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涕泣言笑,沉醉爱情,热情纯真;“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不乏警觉,自我反思,聪明伶俐;“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说明她勤劳持家;“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现出她倔强刚强的一面。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为了追求爱情,可以置生意于不顾,表现出对爱情执着的一面;“将子无怒”急于成婚,至于发怒,表现出急躁的性格特征;“二三其德”,又表现出他品德的败坏;“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婚后的暴躁,婚前的热烈,婚后的离弃,两相对照,则揭示了他的虚伪自私。

总之,氓是个性情狂暴、违背诺言、始爱终弃、不负责任、自私的负心汉。

2、活动设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想对女主人公和氓说…….

学生自由发言。

3、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剧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个人原因:

①氓的三心二意,不负责任。文中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怨恨的正是自己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②女子在经济上政治上处于附属地位。她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③性格悲剧。在男权社会中,女子在婚前行为草率,她与氓的恋爱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础,对氓的人品认识不足,认人不清导致的悲剧。

社会的原因:

这一婚姻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任务三:感受艺术特色

任务设计

1.三四章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比兴手法。

表达效果:

①内容上,比兴句的运用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用女子熟悉的桑树作比,富于生活气息,同时暗示了她的勤劳。②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起了暗示和过渡作用。

具体分析:

内容上:①用比兴句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子和氓之间情意正浓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比喻女子容颜衰老,如同两人感情枯竭之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2、淇水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①贯穿全诗,展现了情节的发展。三次写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三个阶段。“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中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的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淇水。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

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次写淇水,也为我们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女主人公送氓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当所有的誓言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淇水以其无声的浸润让她在痛楚中走向决绝。

③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头、中间、结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一婚变一决绝”的情节线索。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

三.总结

《氓》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婚姻破裂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直爽、温柔、勤劳、坚强的女子的形象和一个用情不专、性情暴躁的负心汉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愿望,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

四.作业

背诵默写《氓》

高中语文《氓》教案优秀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掌握比兴手法在文本中的运用。

(2)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掌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基本掌握《诗经》的章法、句法特征,通过词法、句法、章法的研究,把握课文基本内容把握古代诗歌语言式样,分析人物的情感以及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课时1

教学要点: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

2.疏通文本大意,掌握诗歌所叙述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比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诗经》介绍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2.《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

(1)“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

(2)“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3)“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板书)

3.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板书)

4.《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2)“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

三。诵读课文

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音读的方法来品读《氓》。

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集体再次朗读。

四。文本梳理

课时2

教学要点:1.了解文本的故事经过,把握诗歌的情感线索;

2.了解《诗经》赋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分析文本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情感变化;

一。整体感知

1.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梳理课文行文思路

板书:恋爱——婚变——决绝

《氓》的教案 篇九

教学目的

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

2. 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

3.理解三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

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诗经》两首:氓教案 篇十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2、《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文言知识:

1、注音并解释:

氓(méng)淇水(qí)愆期(qiān)将子无怒(qiāng)

乘彼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体无咎言(jiù)

尔卜尔筮(bǔ)(shì)于嗟鸠兮(xū)(jiē)其黄而陨(yǔn)

无食桑葚(shèn)犹可说(tuō)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shāng)

来即我谋(jí)言既遂矣(suì)无与士耽(dān)以我贿迁(huì)

女也不爽(shuǎng)渐车帷裳(jiān)(cháng)士也罔极(wǎng)

夙兴夜寐(sù)(mèi)靡有朝矣(mǐ)(zhāo)抱布贸丝(mào)

咥其笑矣(xì)及尔偕老(xié)隰则有泮(xí)(pàn)

言笑晏晏(yàn)亦已焉≮www.kuaihuida.com≯哉(yān)躬自悼矣(gōng)(dào)

2、通假字:

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

氓之蚩蚩蚩蚩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将子无怒无毋不要

于嗟鸠兮于吁唉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

隰则有泮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脱身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达今义:连词,表另提一事)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你今义:儿子)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请今义:副词,即将)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表年龄)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差错今义:爽快)

(古义:不专一,有二心今义:数词)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快乐今义:宴席)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民今义:流氓)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标准今义:程度副词,很)

(古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今义:数词)

4、词类活用:

(1)其黄而陨(名词作动词,变黄)

(2)士贰其行(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

(3)二三其德(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

(4)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早;晚)

5、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

(1)毫厘不爽:丝毫差错也没有。形容非常准确。

屡试不爽:多次验证都准确无误。

(2)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的欢乐。

(3)忠贞不贰:忠诚坚贞,没有二心。

(4)白头偕老:指夫妻相亲相爱,共同生活到老。

(5)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非常诚挚。

(6)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

6、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不是我拖延时间,你没有好的媒人。

7、固定句式

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合作探究】

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你能从中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

以女子的口吻,自述的方式,叙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

恋爱(热情、幸福)——婚变(怨恨、沉痛)——决绝(清醒、刚烈)

2、本文在表现手法上以叙述为主,这种手法在《诗经》里称什么?赋

3、除了赋的手法,你还了解了《诗经》的哪些手法?举出文中例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比兴。详见《教参》。

4、你还能从平素所学的文章或歌曲里举几个用了比兴手法的例子吗?请以“爱心”或“感恩”为话题,尝试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比手法的运用。

⑴“我”婚前和婚后的生活的对比。

⑵“我”婚前与婚后的思想变化的对比。

⑶“氓”婚前和婚后的态度的对比。

(4)“我”和“氓”对婚姻的态度的对比。

【课堂达标】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释义有错的一项(A)

A、氓(méng民)之匪我愆(yan拖延)期体地咎(ji灾祸)言

B、靡(mǐ没有)室劳矣躬自悼(dào伤心)言笑晏晏(yàn欢乐的样子)

C、隰(xí低湿的地方)则有泮(pàn通畔)渐(jīan渐湿)车帷裳(cháng布幔)

D、将(qiāng请)淇水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其黄而陨(yǔn落)

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A)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下面诗句中没有用“兴”的手法的一句是(D)

A、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B、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室其家。

D、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4、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

6、填空、默写。

(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对氓的思念的句子是: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等到氓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女对爱情有什么深刻的认识?请用原文回答: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表现女对爱情的忠贞及氓的负心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二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表现女的勤劳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语言知识表达与运用:

(1)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前在欢迎新党主席郁慕明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后引来一片非议,原话如下:“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请问问题出在哪里、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可见,此词意是指天气渐冷,而不是望文生义的天气炎热、。

【拓展延伸】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高中语文《氓》教案设计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氓》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

一、导入

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诗句是描

写美好爱情的,同学们能不能背几句?诗经中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乐府诗中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首诗,和两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类的爱情故事。(板书:《诗经》两首—氓。)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兴: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 为“起兴”,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比兴是经常连用的。

二、教师初读课文,正字音。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课文,看看这首诗大概讲了什

么故事。好,同学们读完了课文有谁能给我们讲讲大概的故事情节?本文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最终因为年老色衰被丈夫遗弃的爱情悲剧。

在具体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我想先提出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学习诗歌的时候思考这几个问题。

全诗的故事情节是什么,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诗歌使用了那些手法,具体找出这些诗句。

诗歌塑造了两个人物,他们的具体性格特征是什么?

同学们认为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女主人公与氓分手后还有可能获得幸福吗?

三、翻译诗歌

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在这里我们只对重点难懂的字词作解

释,由同学们根据注释自己来理解翻译诗句。

氓是指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蚩蚩:忠厚的样子。“之”是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没有具体意义。“匪”通非,不是的意思。愆:拖延。“秋以为期”是倒装句式“以秋为期”。载:是动词词头,没有意义。体:是卦象。咎:灾祸。说通脱,摆脱。“三岁”并不是指具体的三年,而是指多年。爽,过错。“靡”是没有的意思。夙兴,早起。夜寐,晚睡。“言”在这里是助词,没有意义。咥,是笑。泮通畔,边,岸。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是到我这来是商量

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看不见复关,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四、分析问题

1.请同学们根据诗歌的故事情节发展把诗歌分段。

诗歌的前两章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的恋爱婚姻所以我们把前两章分为第一部分,恋爱(1~2) 。

三四五章描写女主人公的婚变过程所以我们把它分成第二部分——婚变(3~5)。

诗歌的第六章写女主人公清醒坚决的分手,把它概括为诗歌的最后一

部分——决绝(6)。

女子的感情变化则是由恋爱时的热情幸福—到婚变时的怨恨沉痛—最

后到决绝时的清醒刚烈。

2.请同学们用具体的诗句来列举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是叙事诗通篇用赋的手法来叙述故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两句使用比兴手法,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谊深厚,用斑鸠贪食比喻自己深陷情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句也使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感情的淡漠。同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两句前后对比把桑树落叶前的新鲜润泽和落叶后的枯黄进行对比。暗喻了婚前的情谊深厚和婚后的感情淡漠。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这句用比的手法,比喻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

来越远,不知回头。

3.大家说说诗歌中塑造的两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

男主人公没有好的媒人就来求亲从这里看他得性格急躁。求婚不成就

生气说明他性格怎么样?任性。婚后氓不仅不守誓言,三心二意,还因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就“二三其德”甚至对女主人公拳脚相加,充分体现了他的易变,专横暴躁。婚前真挚的誓言和婚后的变心也体现了他的不负责任。

女子在温柔的劝告氓,不是拖延婚期而是没有好的媒人不成后就坚定

地约好了婚期,虽然在《诗经》时代男女婚姻还没有受到那么深的礼教束缚,但是娶妻还是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和媒人提亲的。女子自己决定了婚期更显她的有主见和一往情深。“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则描绘出了恋爱中女子的微妙心理和行为体现了她的痴情。婚后女子没有抱怨贫苦的生活,夙兴夜寐,任劳任怨,表现出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专一。婚变后女子清醒坚决的分手也体现了她的坚强,自爱。女子从恋爱到决绝的过程也表现出了妇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4.同学们认为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同学说主要责任在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说明女子并没有

什么错,而氓的行为却前后不一了,这说明主要责任在氓的变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

也有同学说责任在于女子。她婚前对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的与他

成婚。婚后她每天都在操劳家务,忙于劳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变成了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机器人。一个单调乏味,没有个性,没有情趣的木头人怎么能让人继续喜欢呢。

这场婚姻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男子可以变心,女子不能改嫁,男女

社会婚姻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婚姻不稳定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诗中说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但是这种说法是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去说的难免带有主观抱怨的成分,也没有真正揭示出婚姻失败的原

因。女子婚后任劳任怨,勤劳持家确实是一个贤惠的妻子。但是却失去了原来的个性光彩,变成一个乏味,没有情趣的木头人导致氓的变心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

五、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诗歌三个部分不同的感情基调。课下背诵这首诗。最后,同学们下去思考,收集资料,下节课我们对分手后女子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课堂小辩论。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板书

《诗经》两首—— 氓

成书: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情感: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手法:赋,比,兴,对比

人物:氓:急躁,任性,易变,专横暴躁,不负责任

女子:温柔体贴,有主见,痴情,勤劳,任劳任怨,刚烈,自爱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这11篇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设计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氓教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