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蜜蜂教案,快回答整理分享了12篇小学语文《蜜蜂》教案。
《蜜蜂》教案 篇一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充分运用音乐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针对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采取了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利用这个年龄段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进行表演。
“节奏音节读法”相对应的动作,是我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改良出来的,这一套夸张的表情,诙谐幽默的动作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音符 节奏音节读法及动作
“XX”(八分音符) Ti Ti 双手拍击两下
“X”(四分音符) Ta 手拍腿一次
“X—”(二分音符) Ta-2 双手拍腿两次
“ 0” (休止符) a?摊双手,做惊讶表情不发出声音
XXXX(十六分音符) Tiri Tiri 双手握拳头,扭动身体
教学中采用 “科尔文手势”,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化。可以帮助低年级孩子对音准的把握,还能让孩子们在学习新歌时,跟着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避免了低年级孩子对识谱的畏惧情绪,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边唱边动的兴趣。
这两套教学法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适用于平日的发声练习与学唱歌曲环节,可以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学内容:1.表演歌曲《小蜜蜂》 2.聆听《蜜蜂》
教学目标:
1、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运用轻巧、愉快的声音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蜜蜂》。
3、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教材分析:
《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4/2拍,F大调。这首歌仅用了5个音写成。旋律多为级进和三度音程的小跳,节奏简单、有规律。全曲生动地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 “蜜蜂” 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小动物,他们在生活中已通过实物、电视、画片等不同渠道贮存了有关的“蜜蜂” 。但对于用音乐来表现“蜜蜂” 的学习还是首次。
教学重、难点:1、歌唱时能做到在速度统一的前提下,演唱第二乐句时尤其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 2、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理解歌曲中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3、有感情地完整表现歌曲《小蜜蜂》,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尝试探究、创作表现“飞”的音响效果。 教学用具: 钢琴、沙锤、碰铃、木鱼多媒体课件、图挂道具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1、播放《野蜂飞舞》,律动表演,让学生模仿各种飞行动物“飞”进教室。
师: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生:速度比较快。
师: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小动物呢?
生:蜜蜂、蚊子、苍蝇……
2、播放《小蜜蜂》
师:让我们听听这首歌,仔细听听歌词,到底是那种小动物呢?
生:小蜜蜂。 师:你们知道小蜜蜂能做什么吗?它是益虫还是害虫?你喜欢小蜜蜂吗?愿意和它做朋友么? 生:说说对小蜜蜂的认识。
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说出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
二、导入欣赏,歌曲《小蜜蜂》
1、播放歌曲《小蜜蜂》 师:有一首歌曲《小蜜蜂》正好表达了同学们的心声,带着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引导学生初听) 屏幕出示: ① 我们听到了三段歌词,其中唱到了小蜜蜂在做些什么?(生:飞向大树林、采花蜜、飞回蜂房) ② 歌曲中有一句歌词反复出现。你知道是哪一句吗?(生:嗡嗡嗡,飞吧小蜜蜂)。
2、利用听唱法,给学生以完整、准确的音乐形象。 给予学生更多想象与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小 蜜 蜂》
第一步:学唱第一段
1、复习音符、节奏型,出示多媒体节奏版《小蜜蜂》。 师:谁来试试用我们学过的“节奏音节法”来把《小蜜蜂》读一读?(分句读节奏) 2/4 Ta Ta |Ta A?| TiTi TiTi|Ta A?| 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Ta Ta |Ta A?||
2、生当“小老师”自学、巩固歌词。 师:同学们的节奏念的真好,现在咱们换一换,请你当小老师,教教曾老师怎么连贯的、完整的把歌词有节奏朗读?你们读一句,曾老师读一句。
3、教师指导学生视唱歌曲旋律,听琴分句学唱。(同样可以转换角色,老师当学生,学生做“小老师”) 师:每当我们唱到“嗡嗡嗡”时,请同学们边唱边做柯尔文手势。(请学生跟琴演唱,并提醒学生正确的发音姿势,声音的位置)
4、听要求,按要求师生共同完成歌曲第一段的演唱。 师:中间一句留给我,你们来唱前后相同的两句,行吗?请你听听老师唱到了什么? 生: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中。 师:这里的歌词比较紧密,所以要求大家尽可能地把歌词唱清楚。 生,清晰演唱这部分歌词。
5、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师:你能连贯演唱第一段了吗? 生进行展示。
第二步:学唱后两段
1、用听唱法,学唱后两段歌词。 师:现在你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演唱第一段,那么剩下的两段就不难了。试着唱一唱,我请唱好的同学来帮帮曾老师,做曾老师的小助手,带领全班一起学习下剩下的两段。
2、学会歌曲后,借助柯尔文手势,用唱名唱一唱旋律。
第三步:歌曲处理
师:我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愉快、轻松的。我们要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轻松与愉快呢?
生:用轻巧、柔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师:我们知道音有强有弱,歌曲中的“嗡”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呢?
生:小蜜蜂震动翅膀的声音比较弱,所以我们应该用弱一点的声音来演唱。
师:让我们完整地把这首好听的歌曲演唱一遍,你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节奏音节 法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简单的四分音符、八音符、四分休止符,孩子们已经熟练的掌握并准确的表达。 调换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老师还可以特意读错,让学生在纠正的过程中,更加巩固熟悉歌曲的节奏及歌词。 老师用自身范唱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用听唱法学习歌曲的演唱。 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唱名唱谱。避免学生枯燥的识谱方式,这样既降低了唱谱的难度,又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提问启示法 提问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学生更多想象与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分组合作,表演《小蜜蜂》
1、引导学生创编动作。 2、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表演《小蜜蜂》 3、全班互动表演歌曲 通过演唱,表演及打击乐器伴奏,全面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更使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快乐。
五、延伸主题,德育渗透。
师:你品尝过蜂蜜吗?它是什么味儿?
师:小蜜蜂真好!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好吃的东西,真是我们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师:那我们唱着歌曲飞到教室外面去和可爱小蜜蜂打个招呼吧! 边唱歌边飞舞的离开音乐教室。(播放《小蜜蜂》音乐 注重学科的融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进一步渗透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动物的教育,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蜜蜂》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利用气泡膜制作蜂窝造型,并通过贴、印、刷等方式,表现春天蜜蜂活动的景象。
2.喜欢参与创作活动,体验美术创作活动带来的惊喜和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蜂窝的结构形态已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准备:
(1)幼儿已完成蜜蜂的线描作品和卡纸撕贴出的大树造型(半成品)。
(2)气泡膜、乳胶、剪刀、颜料、海绵刷、颜料刷、背景音乐、PPT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气泡膜的特征,用气泡膜表现蜂窝造型,感受废物材料创意制作的美。
难点:能够大胆想象并合理布局,利用各种材料,创作出春天蜜蜂活动的景象。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拓展经验,通过图片重点观察蜂窝的外形。
提问:那你知道蜜蜂的家在哪里?它们的家长什么样子?
小结:蜜蜂为了把自己的家造得又安全又牢固,一般都会在大树的树杈上筑窝。它们的家是有很多很多个五边形组成的,这样的窝叫蜂巢。
【以幼儿熟悉的小动物蜜蜂为切入点,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幼儿对蜜蜂的回忆,从而激发幼儿对蜂窝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蜂窝的外形及结构特征。】
2.认识气泡膜并利用气泡膜制作蜂窝。
(1)讨论画蜂窝的方法。引导语:今天我们要给蜜蜂造一个漂亮的家,你有什么好办法?
(2)认识作画材料:气泡膜。提问:你见过吗?请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探索利用气泡膜制作蜂窝的方法。引导语:想一想,怎么用这张纸变出蜂窝?请个别幼儿示范制作过程。
(3)教师示范利用颜料刷给蜂窝涂上颜色。提醒幼儿涂色动作技能:手按在纸上不能动。
小结:瞧,一张气泡膜就能变出蜂窝,原来废旧材料也有大用处呢!
【这个环节中,我把认识气泡膜并利用气泡膜制作蜂窝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因为幼儿对蜂窝的外形和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蜂窝,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利用气泡膜既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又能将幼儿绘画技能与幼儿稚拙纯朴的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创作更富有情趣,也让创作从复杂到简单】
3.学习正确的“印画”“刷颜料”的方法。
(1)激发幼儿主动创作的兴趣。引导语:蜜蜂的家在高高的树上,我们让它回家吧。
(2)教师示范操作流程:在大树上印上树叶(掌握正确的“印”的动作技能)——贴蜂窝(注意蜂窝的位置:树枝、树杈)——刷蜂窝的颜色(掌握正确的“刷”的动作技能)——贴蜜蜂。并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提醒幼儿乳胶未干时,作品不牢固,请幼儿贴上去就不要动。
小结:原来印一印、刷一刷,可爱的蜜蜂就回家了。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如何能够呈现富有个性的、充满童趣、生动流畅的作品?幼儿丰富的经验是美术活动的支撑,幼儿对画面的构思,对美术创作的技能技巧等,需要多方面的经验准备。通过老师的示范、提问、个别幼儿的示范等方式去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教师示范”的教学法,提倡“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以点概面,为幼儿留下足够的空间、时间去想象去创作,】
4.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作画要求。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合理布局并创作。,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教师从旁指导。提醒幼儿白乳胶在未干的状态下,作品还是不牢固的,请幼儿注意轻拿轻放。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在这里,孩子们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创作兴趣。孩子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他们有着超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教师应该认可孩子的能力,让同伴间的操作成为孩子共同学习的方法。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就是做个观察员,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孩子完成作品。】
5.作品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从色彩、构图上相互欣赏作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一说理由。
(2)延伸:春天到了,可爱的蜜蜂正忙着采蜜呢,我们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它们吧。
【激发幼儿主动表达的情感,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作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蜜蜂》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的旋律高低变化。
积极参与跳地垫游戏。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小蜜蜂》。
录音带、录音机、5种颜色的地垫。
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小蜜蜂》,并请幼儿回答:
——小蜜蜂是怎么飞行的?
——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为什么小蜜蜂喜欢在花间穿梭?
请幼儿模仿小蜜蜂的飞舞动作及鸣叫声,也可一配合歌曲自由表演。
学唱新歌《小蜂蜜》。
——教师先唱歌曲2到3遍。
——教师边唱谱子边按谱上的音符高低在白板上画出黑点,再将黑点连起来,画出旋律线。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小蜜蜂》,。边看图中花的高低位置变化边唱歌。
——请幼儿边唱边照着白板上的'线条在空中画出旋律线条,也可一让幼儿轮唱。
跳地垫游戏。
——在地板上连接5个不同颜色的地垫当作Do Re Mi Fa So,再带领幼儿随着歌曲的恶意界玩跳地垫的游戏 。
《蜜蜂》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辨听音乐,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蜜蜂长大、飞舞和采蜜的动作。
2、在音乐情境中体验小蜜蜂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ppt课件、蜜蜂装扮、水桶、小花园场景
活动过程:
一、长大播放课件ppt
——你们知道蜜蜂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蜜蜂妈妈产下了很多的小卵,我们就是一颗颗小卵。(引导幼儿双手怀抱身体趴下)(播放音乐《卡农》)
——一天天过去了,小卵慢慢变大了。(引导幼儿扭动身体缓缓站起,双手相抱)
——后来它变成一只毛毛虫包在里面,但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它破茧而出,张开翅膀飞向外面。那时候它已经是一只漂亮的`小蜜蜂了。(引导幼儿张开手臂,学做蜜蜂飞舞动作)
——幼儿戴上蜜蜂触角头饰。在纯音乐《卡农》的烘托中,通过直观感受和肢体语言表现蜜蜂长大的过程。二、学飞a/探索蜜蜂飞舞动作
——小蜜蜂是怎么飞的?谁来飞一飞?(个别)
——小蜜蜂除了这样飞还可以怎样飞?(引导幼儿往不同方向飞)
小结:你们真聪明,想出各种飞舞的动作!
——你们看!小蜜蜂飞得快不快?飞得快怎么飞?谁来试一试?(引导幼儿小碎步)
小结:只要扇动翅膀的时候快一些,再加快脚步,就可以飞得很快。
——你们看,花园里盛开这么多美丽的花朵,小蜜蜂们,我们一起飞向花园采蜜吧!
b/集体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蜜蜂飞舞(播放音乐《蜜蜂做工》)
——你们看,这朵花开得好高呀,我们飞得高一点。(引导幼儿踮起脚尖)鼓励幼儿大胆模仿蜜蜂的飞舞的动作,让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创造性地表现,体验成功和快乐的情感。
三、采蜜
——小蜜蜂是怎么采蜜的呢?
——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蜜蜂采蜜的动作教师总结:
①采蜜动作,屈膝微蹲,弯腰,头向下低,手臂向后轻轻扇动,轻轻摇晃小脑袋。
②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采蜜动作,全体幼儿跟随音乐来完整做一边蜜蜂采蜜动作。
——小蜜蜂在一排整齐的花朵上采蜜,一只蜜蜂采一朵小花。采一采,吸一吸。还可以过渡到两只小蜜蜂飞一起采一朵花。
——后是小蜜蜂在高低不同的花朵上采蜜,引导幼儿往不同方位采蜜。
——小蜜蜂飞到东,飞到西,忙着采蜜真勤劳!
——小蜜蜂飞累了,休息一会吧!
小结:原来小蜜蜂不仅是只漂亮的小蜜蜂,还是只勤劳的小蜜蜂。
四、音乐游戏——音乐响起,小蜜蜂们绕花朵飞舞。音乐停的时候,蜜蜂找到一朵花去采蜜,音乐再放的时候,蜜蜂继续变化姿态飞舞。
《蜜蜂》教案 篇五
教学准备:试验的布块、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55—57页。
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进行练笔。21
4、初步对大自然的超常现象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拓展发现更多动物的本能,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试验揭题:
1、今天,老师想做一个试验,想不想参与?挑选3位同学。这里有两块布,老师将布蒙住两位同学的眼睛。现在,老师开始试验。首先,我请没蒙住眼的同学跟着我走。接着分别带两位蒙着眼的同学走不同的路线。现在,老师要求三个同学按原路返回。
2、观察的小朋友,你们得出了怎样的结果?(没蒙住眼的小朋友因为可以通过观察旁边的景物记住路线而返回。而蒙住眼的小朋友因为没能观察,就不知道自己走了多少路,怎么走的。)
3、总结:人类就是通过眼睛观察,辨别、记忆身边的事物而知道路线的。那么,小昆虫——蜜蜂又是怎样的呢?它会迷路吗?它会因为找不到家而放弃吗?
4、写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蜜蜂》。请小朋友拿出笔和本子,跟着老师写一写。(虽然已经教过,但仍然可以加深印象,巩固写字。)注意:必稍微扁一点,下面是个虫,不是山。因为蜜蜂是一种昆虫。蜂字注意左右结构,右上部分是个折文,不是反文。
5、巡视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
1、这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读了课文之后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2、读完一遍的请举手。放下,朗读完一遍,请再默读一遍。(如果有学生写写、划划的,及时表扬。)“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的第一感觉写在句子边上,或者划出给你感觉最深的句子,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不但要划,还要记在脑子里。第二遍看完的请举手。没看完的同学继续看。看完的同学把自己划出的句子,或者写下来的句子读一读。
4、读得真认真啊。看你们读得这么专心,认真,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5、学生轮读课文。
①、 读第一小节。
②、 读第二小节。
一、二小节有不懂的词语吗?解决“试验、证实、两里多路、阻力、大概、遥远、闷……”
“两里多路”通过比较举例子:
其它的一定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回答,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通过理解。(书写试验、证、)
真不错。大家都要像他们那样,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才叫动脑筋。请大家拿起笔来,把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板书“无论……总是……”)
划下来以后,请把这两句话多读两遍。
你能照它的样子也说一句话吗?(书写“论”,马上写一句话。)
③、 读第三小节
④、 读第四小节
这两小节有什么不懂的词语么?推测、满身、激动、包括……
可以让学生通过换词、造句、打比方等方法自己斟酌。(书写“测、括”)
⑤、 读第五小节
⑥、 读第六小节
这两小节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准确无误、逆风而飞、沿途、确确实实、超常、本能……
通过学生举例子、打比方、说句子解决。(书写“确、误、途”)
三、精读课文
1、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25分钟的书。还记得老师开始提的问题吗?读了课文后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神奇、奇特、不可思议……)
2、快速阅读课文,哪里让你感受到了?
★“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他们放飞。”
①、蜜蜂装在纸袋里,不能看到外面的景物。走了两里多路才打开纸袋,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是却能找到自己的家,很神奇,很了不起。
②、假如是你,此时这样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什么?是呀!多了不起,多勇敢的蜜蜂啊!
③、你从哪看出它们回到家了?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④、但我只是觉得奇怪,小女儿为什么还没等我跨进家门就这么冲过来了,脸还红红的,怎么回事?
(小女儿太激动、太兴奋了。因为试验成功了,小女儿也觉得很奇特!)
⑤连读:是呀,读“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他们放飞。”
可是“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3、还从哪里感受到了?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①、蜜蜂飞得很低,不能用眼睛看自己飞到哪了,更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
然而读“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②、谁还愿意读读这一句?(“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然而——齐读“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4、还从哪里感受到了?
★“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①、 太不可思议了。
②、 怪不得读“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谁还愿意读这句话?举手的'一起读“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怪不得——齐读“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5、还从哪里感受到了?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6、此时,如果在检查蜂窝的是小女儿,想像一下,她会怎么做?
7、如果此时去检查蜂窝的是你,你会想什么?
①、 太神奇了。蜜蜂真勇敢、真能干。
②、 太不可思议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③、 为什么它们能找到自己的家呢?
四、总结
是啊!这么多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呢?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专家在寻找答案!于是,试验的结果出来了,作者法布尔作出了这样的总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五、拓展
学到这,我知道大家和我一样,脑子里塞满了“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去查个水落石出的。那么就多看看书吧。也许看了更多蜜蜂的资料,或者找到了更多的“为什么”,就能解决这个“为什么”了。
我们一起去查查,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有它不一样的本能,让我们吃惊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蜜蜂》。很多词语大家都理解了。看看你还记不记得。(教师运用拿出的词语牌,整理复述课文。)
无论——课文中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拿出“无论”,指名读“无论”)无论……(学生接读)
试验——于是,课文中的我——法布尔决定干什么?(拿出“试验”,齐读)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实验)
证实——为了(拿出“证明”,开火车读)证明这个说法,法布尔开始做试验了。谁能在课文中找到与“证明”意思相近的词语?
——他是怎么做的?(拿出“推测”,齐读)
推测——于是他做出了这样的推测:……(指名回答,复述课文内容)
——然而,没等……(集体回答)
准确无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拿出“准确无误”读)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
逆风而行——尽管它们(拿出“逆风而行”)逆风而行
沿途——(拿出“沿途”)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确确实实——但它们(拿出“确确实实”)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超常——这靠的不是(拿出“超常”)超常的记忆力
本能——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拿出“本能”)本能。
——这无法解释的本能,让我们觉得神奇、不可思议,怪不得“没等……”(学生复述课文)
二、体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法布尔用笔写下了生动、具体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此奇特、如此不可思议的现象。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觉法布尔写得生动、具体、形象,让你喜欢呢?
请你把自己喜欢的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抄下来。
三、体悟作者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你知道,为什么作者法布尔能把这个现象通过这么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你们如此喜欢吗?
四、练笔
1、你还知道蜜蜂的哪些知识?
2、蜜蜂可真了不起。虽然很渺小,却有这么多神奇的本能。如果你就是蜜蜂,你能夸夸自己吗?(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知道的知识,以自述的方式选择一种本能。)
3、交流
五、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本能?(可以用陈述的方式,也可以用自述的方式,选择一种动物说本能。)
六、小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快速闪过的飞虫,人看不清楚,可青蛙却是捕捉这种飞虫的能手。在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然而猫头鹰却能在这样的夜晚敏捷地捕捉田鼠。老虎、猎豹如此凶猛地对待任何一种动物,却是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孩子。这一切,都是本能!如果多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多看书,你会发现更多不可思议的,无法解释的现象,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大家找出真实的答案。
希望大家多多开拓自己的眼界,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蜜蜂》教案 篇六
设计意图:
针对小班幼儿肢体动作发展的程度,以及小班幼儿基本上未接触舞蹈的这一现况,设计了小班舞蹈《小蜜蜂》。以学习舞蹈动作中基本动作小碎步为活动设计的中心,让幼儿在体验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勤劳采蜜的快乐情景中,学习舞步小碎步,当一只快乐采蜜的小蜜蜂,并获得一种对小蜜蜂勤劳不懒惰表示认同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节拍做动作,让幼儿在身体动起来的同时,又培养其对音乐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得到一种欣赏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体会。
活动目标:
1、学习并认识基本舞步小碎步,能在舞蹈韵律活动中运用小碎步。
2、模仿蜜蜂飞翔采蜜,感受小蜜蜂勤劳不懒惰的精神。
重难点:小碎步的步法,手脚动作协调
活动准备:《小蜜蜂》mp3音乐,小蜜蜂手偶一个,小蜜蜂胸饰若干,红黄蓝大小花朵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方法:道具导入,图片导入法,儿歌导入过程:
出示手偶小蜜蜂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特别的朋友来和大家认识呢!
2、出示手偶小蜜蜂,念出儿歌《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
飞到西,飞到东。
不怕雨,不怕风。
采花蜜,勤劳动。
二、学习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师:小蜜蜂可爱不可爱呀?你们喜不喜欢小蜜蜂呀?(可爱,喜欢)那有没有能干的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领?(会飞,会采蜜等等)2、师:小蜜蜂是怎么飞的呢?
(幼儿自由想像各种小蜜蜂飞的样子)教师总结:
①飞的时候高高的,小脚尖点地,后跟踮起,飞起来的时候轻轻的,小脚轻轻点地踏步。
②我们把这种脚的动作叫做"小碎步"。
③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表演,全班小朋友配上音乐跟随教师一起来表演一遍小碎步。
3、师:小蜜蜂是怎么采蜜的呢?
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蜜蜂采蜜的动作教师总结:
① 采蜜动作,屈膝微蹲,弯腰,头向下低,手臂向后轻轻扇动,轻轻摇晃小脑袋。
② 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采蜜动作,全班幼儿跟随音乐来完整做一边蜜蜂采蜜动作。
三、游戏—集体舞 小蜜蜂采蜜把花朵撒在空地上装扮成花园,教师带领小朋友绕花朵跳蜜蜂舞,模仿蜜蜂采蜜的情景。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下面老师来当蜜蜂妈妈,你们来当小蜜蜂。小蜜蜂很勤劳,采蜜从不偷懒,小蜜蜂们跟妈妈学好本领了,妈妈带你们去花园采蜜吧!我们出发咯!(播放音乐两遍)( 小朋友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地飞,在花朵上采蜜,老师加以言语鼓励与引导)
四、结束。
师:小蜜蜂们!我们采了那么长时间的蜜,都累了吧,让我们停在花朵上休息一下吧!
(播放摇篮曲,蹲下来作休息状结束)
活动反思:
首先在课的内容上我并没有实行“拿来”主义,而是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提炼。音乐方面的取舍。我舍弃了原来的音乐,重新剪辑了一首新的节奏显明的音乐,更有利于孩子掌握小碎步的练习。
课的具体环节是:图片小蜜蜂的导入——知道小蜜蜂长什么样,初步体会小蜜蜂的勤劳精神——学习蜜蜂采蜜的动作——创编采蜜动作——花园采蜜——品尝蜂蜜。
在课的导入时由于我的问题问的不是很规范,导致幼儿一直重复回答一个问题,是语言的引导不到位而引起的混乱。我没有明确提出小蜜蜂长什么样子?而是他们来看。而只是说了你在图片上看见了什么。所以我觉得在调整后的教案里我应该在图片出示时,直接提出:“小蜜蜂长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能通过幼儿看到图片表达出蜜蜂的形态及主要特点。
在模仿蜜蜂采蜜环节时,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结合着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蜜蜂的基本形态和活动规律,引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的同时,幼儿通过演一演,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并且在最后一个环节品尝蜂蜜时,老师指导语是“请你们常常你们自己采的蜂蜜”,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幼儿的情绪更加高涨。
《蜜蜂》教案 篇七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记叙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蜜蜂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我们的探究对象是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2、是啊,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离开蜂房很远,他照样能飞回来。法国科学家听说蜜蜂有这样的能力,他想做一项实验来证明。今天我们来学习(出示课件:第十四课《蜜蜂》),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课文,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研究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出示课件:自学的时候,读准生字词,课文读正确。)
2、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课件出示:由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词语:试验,证实,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沿途,陌生,超常。闷了很久,几乎,尽管。)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证实、阻力”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4、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一听。
5、读得非常好,(课件出示:有关“证实、阻力”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让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6、我发现这个课文当中有好几个多音字呢!请大家赶紧去找一找。(闷了很久,几乎,尽管)
7、你们能找到带有这三个多音字的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吧。
8、很好,刚才有一些难读的词语和多音字,我们找到了相关的句子,把它们读正确了。现我们把这些词语再连起来再来读一读。
9、非常好,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弄明白了吗?我想问问“陌生”是什么意思?(不熟悉。)“准备无误”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这个词语的句子吗?(准备无误就是非常正确,没有一点错误的意思。)
10、你们能结合句子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非常好。
11、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词语读正确了,还知道了词语的意思啊,接下来我们要读课文了,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那么老师就请6位同学来轮读课文吧。
12、谁来评评读得怎么样?
读: 8669次 大小: 37KB(共4页)
13、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法布尔到底做了一项什么实验?
14、同学们默读课文非常认真,谁来说说法布尔到底做了一项什么实验(法布尔做的实验是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15、说得真好,同学们,法布尔是怎么做这项试验的?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接下来,我们还要还写字呢。
三、指导写字
1、让我们来读读要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出示课件:无论、试验、纸袋、证实、大概、减少、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沿途、超常)
2、(出示课件: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你觉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3、(出示课件:读音、笔顺、组词)师范写“概”字 ,生临写。
四、作业:请大家写两遍生字,抄写一遍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总结。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的反思
《蜜蜂》一课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为了实验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的事情,学习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认真探索的精神。
这篇课文我今天是第三次接触,前两次课文都是以略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细读文本,因此回想我前两次的教学可以说是马马虎虎,只是让学生找出实验的过程,接着草草的通过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来了解法布尔认真探索的精神就结束了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
这学期我在人教版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又一次走进了《蜜蜂》一文,教材把课文变成了讲读课文,因此在归纳了前两次教学中的得失后,我在教学前设计中修改了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的第一课时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到了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和方法,交流反馈后,我以“学习课文后,蜜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感悟,当学生听到问题后,一时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答案很多。有的说:蜜蜂聪明。有的说:蜜蜂勤劳。顺此线索下去,我让学生深入到课文的语句中,找一找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蜜蜂聪明和勤劳?学生再读课文后,对课文的重点语句加深了理解。有了这个小台阶后,我才又从“法布尔这样做,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第三次带领学生到文本中去感悟法布尔做实验有何可贵之处,学生在轻松学习中,弄懂了科学家不怕困难,认真观察,努力探索的精神所在。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突出的地方是学生在课堂最后精彩的发言。当我把“你平时做过什么实验,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发言,其中:陈龙同学讲到了和姐姐玩放大镜的实验;刘升同学讲到筷子在水碗中发生光折射的现象;孙莉同学说到电石泼上水会保证,发出臭味的现象„„学生的思维一下字被激活了,这是我在前两次的教学中没有遇到过的。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多思考,勤总结,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学问勤中得,学无止境,只要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我一定会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蜜蜂》教案 篇八
“还有三只去了哪里”
案例背景
《蜜蜂》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因为蜜蜂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小昆虫,他们也很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此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课堂上自然就热闹多了。望着教室里林立的小手,我临时决定把课上得开放些。
案例描述
(课近尾声)我把学习的焦点引向了试验的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一位学生肯定地说。
“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我故意问道。
“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也不可能闻到花香,它被放飞以后什么都不能依靠,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他似乎早就知道我会这么问,回答的特别流利,语气也很坚定。
“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习也应该这样。”我做了总结性发言。
课到这里,一切都非常顺利,我也有点惊讶,今天学生好像特别会说。正当我为今天临时改变了教学方式收效颇丰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班里的“问号博士”高高的举起了手。我开始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是班里最爱挑刺的同学,下课常问这问那,上课也总提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好多次我都被他问得陷入尴尬,同学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问好博士”。不知他今天又要搞什么名堂。望着他期待的目光我叫了他的名字。
“老师我有疑问,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二十只,可只飞回来十七只,那还有三只去了哪儿,法布尔太粗心了,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他边说边眨巴着眼睛,似乎想让我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问题来得很突然,我一时有些茫然,怎么引导呢?刹那间我的头脑中闪出两套方案,一是我直接引导,这样节约时间;二是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探究。
沉思片刻,我决定采用后者。我笑着说:“是啊,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我认为那三只蜜蜂没有迷路,它们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安了新家,不想回来了。”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我觉得它们会回来的,因为课文中只是说第二天又回来了十五只,他没有提后来几天的情况,也许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另一位学生也从课文的句子猜想出原因。
“我觉得那三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为我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蜜蜂会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们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别的地方。”一位学生用课外知识作了解释。
“老师,我也从课外看到过蜜蜂能辨别方向,但它用什么辨别我有点忘了。”
“我认为即使那三只蜜蜂没有回来,也可以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毕竟有十七只回来了,如果他们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回来这么多吗?那三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第五位学生辩论着。
“老师,我觉得法布尔是实事求是的,还有三只的去向他不清楚,所以他没有写出来。蜜蜂的本能他解释不了,他就说‘无法解释’。”学生进一步把重点转到了法布尔身上。
“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做个昆虫学家,专门研究蜜蜂,让更多的人了解蜜蜂!”学生竟谈起了自己的理想。
……
孩子们个个专心致志地听着,补充着,我很吃惊,想不到我的学生有这么大的潜质,怎么我以前就没有发现呢?我又很欣慰,因为我选择的方法是对的,我真正看到了学生绽开的童心。我也感谢可爱的“问号博士”,是他把我们的思维引向广处、深处。
探究反思
(一)课堂细节,留住我的美丽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把握住了“细节”,便留住了一份精彩,营造了一份美丽,那是一种心灵奔放的美,一种生命律动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本堂课中如果没有“问号博士”大胆的质疑,如果教师没有把握这一课堂细节,草草包办了孩子尖锐的问题,那么精彩将失之交臂。事实证明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是机敏的,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的那一刹那,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便点燃了,一种语文课堂的动态美便产生了。
(二)课堂细节,关注你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爱“钻牛角尖”,敢于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行为、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提出异议,给预设的课堂教学“添乱”,但这恰恰是孩子智慧创新的火花。如果老师不留意这些细节,不注重培养孩子提出独特的见解的意识,而是严加训斥,或草草应付,都有可能夭折一朵“创新的鲜花”。本课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质疑,对学生的“挑战”巧妙地、及时有效地因势利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答案便在辩论中产生了,预设和课堂生成也达到了最佳点。课堂中我们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这样的细节的,只有被关注、被珍视,才能展现一个生命涌动的“过程”。
“教学细节”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只有那些心中有爱,充满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顾的教师才能去主动创设、积极捕捉这些精妙的细节,方可于“细微之处见伟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生成的绿色。
编辑短评: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所提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能就此引导学生合作释疑,尊重学生的合理想象与理解。这种做法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对教师有参考价值。(蔡玉琴)
《蜜蜂》教案 篇九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的说课类型说课的内容自然也不同。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主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是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这是一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的科普说明文,讲的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文章语言简短精练,通俗易懂,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作者用词精确,观察仔细,值得学生去细细品位,从而对科普说明文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2.通过体会“几乎、大概”感受科普说明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感受法布尔“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严谨的科学品质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四、说教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小组交流”、“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
(一)、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1.揭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神奇而美丽的花钟,今天,我们要走近可爱的小蜜蜂,去看看它身上又藏着什么特殊的本领。板书:蜜蜂
2.介绍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的生物学家,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各种特点,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着。《蜜蜂》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超常陌生准确无误
几乎(jī)几个(jǐ)尽管(jǐn)尽力(jìn)闷热(mēn)纳闷(mèn)(多种形式检查读的情况。)
(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2.学习第一小节,了解实验目的。
(1)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读第一小节。
(2)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这样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最后得出了试验的结果。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初步了解作者的实验过程
(1)默读课文2小节,简单说说实验步骤。与小组同学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试验的过程。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3)讨论:这些过程重要吗?少了其中一个行吗?
4.试验的结果又是如何呢?(“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蜜蜂》教案 篇十
一、教学目的:
1、感受音乐旋律,轻快的节奏。
2、根据故事情节内容,尝试肢体语言表演小蜜蜂飞和采花。
3、体会和小伙伴一起跳舞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1、图片(小蜜蜂采花蜜)
2、音乐
三、教学过程:
1、介绍故事情节。
在美丽的大花园里,有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花蜜。小蜜蜂飞呀飞呀,看到了一朵美丽的花,就停下来采花蜜。
2、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随A段音乐做小蜜蜂飞、小蜜蜂采花蜜的动作。
3、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A段动作。
4、随B段音乐创编小蜜蜂找朋友的动作。
采完花蜜之后,小蜜蜂开心地和小伙伴一起跳起舞来。
5、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B段动作。
6、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完整地跳舞。
7、在音乐伴奏下,幼儿结伴跳舞。
《蜜蜂》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练习钻过障碍物,学习低头弯腰的钻。
2、培养幼儿遵守纪律、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牛皮筋两根(缠有彩色的皱纸);篮筐两只;彩色的纸花为幼儿人数的3-倍(花中摘上一黄花纸片当花蜜);蜜蜂贴纸与幼儿人数相同;蜜蜂姐姐(教师扮演);布置场地如下: 彩色的皱纸皮筋拉成障碍物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教师扮演“蜜蜂姐姐”带小蜜蜂飞到场地上,自由找点,学做模仿操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是不是很好呀,你们还记的蜜蜂是怎么叫的么,我听听看?
幼:嗡嗡嗡……
教师:噢~贝贝班呀有这么多可爱的小蜜蜂呢!春天马上就要走了,小蜜蜂呀要赶紧采花蜜多准备一些粮食和吃的!所以呀小蜜蜂说她好忙好忙!想请贝贝的小蜜蜂们一起帮助她采花蜜,你们愿意帮助小蜜蜂吗?
幼儿:好
教师:今天蔡老师呀就要跟你们一起做一只可爱的蜜蜂姐姐,我们一起轻轻的飞出去吧
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学蜜蜂飞)
小蜜蜂,嗡嗡嗡,采花蜜,爱劳动(学蜜蜂采花蜜)
二、讲解游戏“小蜜蜂采花蜜”。
1、讲解游戏(幼儿睡觉状闭上眼睛)
老师:嗡嗡嗡,贝贝班的小蜜蜂们,我是蜜蜂姐姐,我来跟你们一起采花蜜了呢。(蜜蜂姐姐拍拍翅膀转圈)
教师:(指指花园)你们看,花园里许多的花开了,请小蜜蜂们和我一起去采花蜜好吗?
教师:可是小蜜蜂们,你们看,花园外面为了一圈什么呀
幼儿:……
教师:噢~小蜜蜂要知道,它叫做篱笆,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保护我们的花园的,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是不是也要好好的保护它,采花的时候不要碰到它,先看蜜蜂姐姐是怎么穿过小篱笆,去花园采花蜜
2、 示范游戏
蜜蜂姐姐示范一次,“蜜蜂妈妈(请主班老师扮演)”边看边解说:先轻轻的飞出家门。飞过草地,低头弯腰钻进篱笆(小篱笆是用来保护我们的花园的,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小篱笆,不要碰到小篱笆,这样它就不会受伤了)来到花园。采回花朵,钻出篱笆(同样)飞回家,采下花蜜放进篮子里,按要求成功采花的幼儿,蜜蜂妈妈在幼儿才回来的小花上画一个笑脸,反之,则画一个哭脸。(“蜜蜂姐姐”示范两次,一次没有做到全部的要求,触碰到篱笆,获得一个哭脸的'小花;第二次示范正确,获得一个笑脸的小花)
教师:小蜜蜂眼睛亮,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蜜蜂姐姐两次拿到的小花一个是哭脸,一个是笑脸呢
幼儿:噢~原来是这样,蜜蜂姐姐第一次采花蜜的时候不小心让我们的小篱笆受伤了呢,所以小花它也不高兴的哭了,那我们的小蜜蜂们会好好保护小篱笆,小花都开心的笑起来吗?
幼儿:……
请部分“小蜜蜂”跟姐姐去采花蜜,了解幼儿对游戏的掌握情况,小节游戏的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
3、游戏开始
男生女生分组进行两次,要求幼儿不用手去触碰篱笆,要爱护它们。谁用手碰过才回来的花上,蜜蜂妈妈画一个难过的表情。提醒幼儿每次采到一块花蜜就马上回家(及时进行点评)
蜜蜂姐姐和小蜜蜂集体进行两次。提醒“小蜜蜂”们钻篱笆是要注意安全,费的要轻轻的稳稳的,不要拍的太快,以免碰头
三、游戏结束
1、“小蜜蜂”们都回家休息,整理队伍
2、 评价游戏情况,表扬爱劳动,认真学习本领的“小蜜蜂”之处个别不够之处
3、学蜜蜂飞,飞回教师休息进餐
《蜜蜂》教案 第十二篇
设计思路: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园里,和孩子们一起跳集体舞,主要目的是让他们感受舞蹈的乐趣以及人际交往的快乐。三月,春暖花开的时节,小蜜蜂是孩子们常见也很喜欢的小动物,这一内容很贴近孩子的生活。于是,我针对小班孩子肢体动作发展的程度,设计了小班集体舞教学活动"小蜜蜂",创设了花园的情境,让孩子们自己扮演成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勤劳采蜜、快乐玩耍的情境中,感知音乐节拍,学习小碎步,也从中获得一种对小蜜蜂勤劳、不懒惰表示认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学习跟随音乐较合拍地小碎步行进,并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2.初步学跳单圈舞,尝试在圆圈上逆时针换位置。
3.体验集体舞带来的乐趣。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蜜蜂头饰,与人数相同的椅子围成圈(椅子上面插上花),左手戴上皮筋,音乐"小蜜蜂"、剪切好的音乐A、B两段。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学习蜜蜂飞舞的动作
(老师和幼儿戴上头饰)
"春天到了,小蜜蜂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儿都开了,真美啊!妈妈一会儿带你们去花园玩儿,好吗?"
"现在先跟妈妈学学本领:踮起脚尖走一走,打开翅膀飞一飞。"
"排好队跟着妈妈飞到花园去吧。"放整段音乐。
(评:活动开始,我就创设了游戏情境"小蜜蜂去花园采蜜",将一朵朵盛开的花儿粘贴在椅背上,再将贴花的椅子围成圆圈,变成了美丽的大花园。老师和孩子头戴小蜜蜂的头饰,就变成了蜜蜂妈妈带着一群可爱的小蜜蜂去花园采蜜了。
在去花园时,我带着小蜜蜂们在音乐的背景下飞舞,将动作重点提前练习,并让孩子们在飞飞玩玩的过程中感知了音乐的旋律。)
二、分段学习动作
1.学习A段动作
"飞呀飞,找到一朵花站站好,站到点上。"
"我们一起来动动翅膀吧:先打开戴皮筋的这只翅膀,再打开另外一只翅膀,两只翅膀一起打开,飞呀飞,飞呀飞,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跟着妈妈的口令一起来做动作:有一个小蜜蜂,飞到西又飞到东,嗡嗡嗡嗡,嗡嗡嗡嗡,不怕雨也不怕风。"
放A段音乐,做一遍动作。
(评: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记忆负担和动作负担,我尽量压低动作难度,在动作的设计上主要是让孩子学习小碎步行进,学做蜜蜂飞舞的动作,并且飞舞的动作由单臂轮流打开到双臂同时打开。在学做动作时,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又采用了与音乐节奏匹配的儿歌来帮助孩子把握节奏学习动作。孩子们在语言节奏的引导下,很轻松地就学会动作了。)
2.重点学习B段逆时针交换位置
"小蜜蜂们,先在花园里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
"我们已经学会了飞的本领,现在要去采蜜了。先看看妈妈是怎么采蜜的。"
放B段音乐,老师示范采蜜。
"刚才妈妈是怎么采蜜的?"(飞到前面的一朵花站好,采蜜的时候翅膀往后伸直,摇摇小脑袋。)
(评:为了增强趣味性,我引导孩子们换一朵花采采蜜。空间位置的更换是活动的难点,所以采蜜的动作设计也相对比较简单,就引导他们两只"翅膀"往后伸直,小脑袋靠近花儿摇一摇。可爱、有趣的动作,孩子们做起来特别有兴致!)
"跟妈妈一起来采蜜吧!找一朵花站站好,有皮筋的翅膀靠着花。"
"跟着妈妈一起往前飞,飞到前面的一朵花就站好了,一起采采蜜。再往前飞,采采蜜。"
"现在跟着妈妈的口令一起去采蜜:飞呀飞呀飞呀飞,采采采采采采蜜,飞呀飞呀飞呀飞,采采采采采采蜜。"
放B段音乐,带幼儿一起逆时针交换位置采蜜。
(评:小班孩子年龄小,空间意识弱,方位感差。因此,活动中我用了舞蹈器具"手腕花"来帮助孩子区分左右,学会逆时针交换位置。这一器具的运用,很容易就解决了难点,只要通过语言提示"有皮筋的翅膀靠着花",孩子马上就能区分左右,跟着老师一起逆时针飞了。 )
三、随音乐,完整地表演
"今天小蜜蜂真能干,学会了飞的动作,还学会了采蜜,现在我们要把刚才的本领一起来表演表演,好吗?"
带幼儿完整表演两遍,最后结束时让幼儿做花的造型。
(评:在固定动作的基础上,我还设计了让孩子采蜜后自由创编花的造型。这样,整个活动既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和固定的动作,又给了孩子们即兴发挥、创造的空间,尽量使孩子们能在集体舞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感受到乐趣。)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上面的12篇小学语文《蜜蜂》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蜜蜂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