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夏感》教案优秀13篇(青春期的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快回答分享了13篇《夏感》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夏感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夏天的特点。

②赏析稳重精彩的词句,体会作者融入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③学习对比的写作技巧和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美。

③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美,感受作者对夏天独特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时光恰如流水,偷偷地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此刻,放眼窗外,已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深秋。回想起那些夏日情景:火热的骄阳、裹着热气的风、令人烦躁的蝉声……都已渐行渐远,成为一段段逝去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梁衡的《夏感》,去重温那夏日的记忆与诗情。

二、课前预习

1.字词正音释义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的样子黛色dài青黑色

主宰zǎi主管,统治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澹澹dàndàn水波等荡漾状迸发bèng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匍匐púfú爬行的样子苦涩sè

2.课外搜集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和成语展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和情感。

2.本文的标题是“夏感”,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标题的含义。

明确:夏,夏天。感,就是感觉、感情、感想、感悟、感动、感染等。夏感就是对夏天的感觉或感想,或者是夏天的某些特点感动感染了我们的某种情怀。

3.无论我们如何地感怀夏日,都离不了对夏日风情的描绘,从体裁上,本文当时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请大家集体朗读一下文章正文前方框里的一段话,试着从文字中搜集有用信息。

明确:①语言特点:热情洋溢。(情感浓郁丰沛)

②描绘景象:大自然的景象;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

③内心感受与体验。

4.作为一篇写景散文,必定要抒发作者的对景物的情感,请你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本文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或是段落。

明确:课文第五自然段。“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色彩、珍贵)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要“大声赞美”夏季,并称夏季是“黄金的季节”。在这种情感下,请大家集体朗读文章第2-4自然段,归纳这里面所描绘的夏日图景,用最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

明确:①自然图画(2):万物生长图(植物、动物);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滚动、升腾、磅礴的夏景。

②作物活力图(3):色彩金黄、蓬蓬勃发。

③农人抢收图(4):紧张的旋律。(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

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

§黄金之夏:(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之夏(黄金般)勤劳的品质

6.在这些图画中,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简洁概括夏季的特点(调动自己的思维)?在作者的感觉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问题一主要启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二:作者对夏天的感觉即是:紧张、热烈、急促。

7.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由此,你认为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第一段骑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纲,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夏天的三个特点展开的。这是开门见山式开头,简短有力,直入主题,易于让读者把握本文内容。

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先总说作者的感觉,然后以具体的图景描绘展开,最后直接抒发情感结束全篇。

8.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文可以作为我们模仿的范本,一起思考下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①从结构上看,本文是总分总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有条不紊。

②从景物描写上看,本文所选景物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即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

③从表现技法上看,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和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方法。

④从炼字炼句上看,本文用词准确生动,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动词、形容词等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9.写景作文技巧顺口溜

写景作文须仔细,搜集景色字词句。结构采用总分总,形状色彩描精细。动静感官相结合,想象联想要得体。多用比喻和拟人,遣词造句更美丽。各类情景写一段,情景交融文称奇。

四、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描写四季风物的相关诗词句,增加文学积淀。

2.把下面的宋词改成一则写夏景的短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板书设计

①总写夏感:紧张、热烈、急促

②分写夏景:

自然图画(2):万物生长图(植物、动物);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滚动、升腾、磅礴的夏景。

作物活力图(3):色彩金黄、蓬蓬勃发。

农人抢收图(4):紧张的旋律。

③总结夏情。大声赞美。

《夏感》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2.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猜猜它们跟哪个季节关系最密切。(生欣赏几幅图片,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1.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点评朗读。

2. 感悟:请以“这是一个____的夏”, 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悟。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析文句

请你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一) 品味句子 老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

范例:(一)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 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示范:“沸腾”二字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并且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示范:烘烤:太阳温度高。 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 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示范: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同学们,从这些俊美的文辞中,你读出了作者蕴涵其中的一份怎样的情感?

(二)体味情感

请完成下面的句式: 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师小结:这是一份热爱自然,热爱夏季的感情,是对旺盛生命力的讴歌。这是一份歌颂劳动,赞美劳动人民的感情。讲到这里,老师心中还有个疑问,(打出大屏幕:

(三)质疑探究: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 金黄 )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难道只有金黄的吗?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解)作者选取金黄作为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请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补充(便于了解作者和他在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1)作者简介:

n 1946年生于山西

n 现任: ①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③全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2)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

o ①梁衡很谦虚 ②梁衡待人诚恳

o ③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颤 ④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

(3)就在林(则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他是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人,不管是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 ——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师小结:正是因为梁衡有着一颗不需要强调的百姓心,所以他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讴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我们展示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林则徐,为我们描绘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热的夏季劳作图。 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赏完北方的夏,我们再来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师小结: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下面老师想用这样几句话为我们这节课,也为梁衡的这篇文章作个小结:

梁衡有心创《夏感》,词铿句锵显情意。同学何幸赏佳作,摩拳擦掌见活力。

六、作业:

(1)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

1.注意写景方法

2.体味作者感情

(2)写作要求:

1.紧扣住夏的一个特点进行描写。

2.字数在150字左右。

《夏感》教案 篇三

全班同学齐呼口号: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

一、导课

二、授新课

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课件展示)

1、集中注意力训练 小游戏:“大家来找茬”

2、做眼保健操 (学生主持)强调:科学坐姿(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第二板块:复习阅读技巧、方法

1、速读三忌:忌指读、忌摆头、忌复视、要默读

2、固定程序阅读的七步程序

一题目、二作者、三出处、四基本内容、五重要事实、六写作特点与争议之处、七新思想与读后启示。(学生按行依次快速回答)

3、写景抒情散文方法大盘点:

(1)理清条理层次

(2)赏析语言,词,句(修辞)

(3)体会感情

(4)积累素材

第三板块:高效阅读训练

阅读检测,解读文本。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同学们,继续保持科学坐姿,深呼吸两次。预备、开始!(计时)文章字数666字,计算阅读速度 字/分

读后谈初读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检测题:1、2、3、4(课件展示)

注:第4个问题先回忆“高效阅读中分析语言特色”的技巧。(学生回答)

三、拓展延伸:

仿写

四、总结:

春游芳草地,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夏赏荷花池。四时之景不同,而美亦无穷也。我们生活中也并不缺少美,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去大胆的'表现美,请以“美,就在我们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全班同学再次齐呼口号: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下课。

《夏感》教案 篇四

一、说教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文章所在的第三单元是一个以季节题材串联起来的主题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则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

本文被编排在了七年级的上册第三单元,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在这段时间里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的时期的学生。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黄金的”两处,因此把教学主题定位为“生命之夏”——青少年的学生正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时期,他们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要奔向成年的辉煌,这不正是一个“夏季”吗?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中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对于文本的感悟,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情感,描写景色特征细致,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能主动地表达。

4、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激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赏析。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激情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1、品读法。本文是一片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同时字里行间又充满了阳刚之气、磅礴之势,特别适合学生的朗读。教材的单元要求也指出:“要在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因此,在朗读的基础上,应当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品析,以读促品,以品促读。

2、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各种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缩短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便于体验感悟,深化认知。

3、自读点拨法。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六、说学法

1、诵读法。朗读时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能使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更透彻,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2、勾画法。在对课文的分析中,勾画出重点词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这使学生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读书习惯。

3、自主、合作、探究。这学法能促进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能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刚刚从我们的身边走过,请同学们说一说,夏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说)是啊!夏天很美好,生活多姿多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梁衡先生对夏天的感受。

(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体验,与文本形成差异,引起阅读兴趣。)

二、初步感知

1、梁衡,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政治家。

2、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天”。(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相应信息。学生可能找到的词语:

第1段:紧张、热烈、急促;

第2段:被金色主宰了的;热风浮动的;飘着熟透了的麦香的;气势磅礴的;滚动的、升腾的;

第3段:色彩金黄的;春华秋实之间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的;暑气蒸腾的;蓬蓬勃发的;

第4段:紧张旋律的;辛苦的;忙碌的;收获的;

第5段: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

2、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呢?

讨论归结: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等方面描写。

(板书)

3、作者是如何描写夏天的景色、色彩、旋律的呢?

明确: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同时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填空式的问题设计,使得学习行为指向更加明确,旨在面对全体学生,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勾画出文中词语,将学习的主动性放在学生身上,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赏析语言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比喻句: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体了。

2、“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3、“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地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4、“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将“公路上的汽车”比喻成“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例拟人句:

1、“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句话中“挑”,似乎让人听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举”似乎看到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生动地表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这三句都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同时三句又构成了排比,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夏天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夏天的热烈。

2、“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打破线性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赏析,灵活互动,是品读教学的着力点,充分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动态交流,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突破本课的重点。)

(三)领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师导语:

品味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我们已经情不自禁地被这“夏”吸引了,感动了,沸腾了。作者情感也随之沸腾,他迸发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

赞美夏天,赞美一种磅礴之势,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赞美火一样的热情和激情。

(板书)

2、有感情朗读课文。

让我们用火一样的激情来朗读这篇课文吧。

(设计意图:在进行了充分的品读之后,学生对于夏天定会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对夏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也不禁油然而生。此时这个问题的抛出,与整体感知环节的问题形成呼应,而又进行了感悟文本,理解作者,深化主题。)

四、拓展延伸

作家写出了让人心醉的美句,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跃跃欲试,现在就让我们也来仿照句子写一写,表达我们对夏天的热爱。

仿句:我爱春天。

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

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生机勃勃。

仿写:我爱夏天。

我爱夏天,爱她的______________。

我爱夏天,爱她的____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会把文中美好之处全都挖掘出来,这样深入理解文本,又融入学生个体的感悟,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五、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体验到农民的劳动之美,我们要学会劳动,热爱劳动,更要从现在起练好过硬的本领,将来用自己劳动的双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

板书设计:

13、夏 感

梁衡

(借)景 (抒)情

夏天的自然景色

赞美夏天

夏天金黄的色彩

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夏天紧张的旋律

(设计意图:这一板书设计既简洁明了,又能展现文章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

《夏感》教案 篇五

夏感优秀教案设计—— 梁衡

1.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夏天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2. 能力目标:能够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

3.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 比较阅读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诗人、作家的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 ;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卷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今天我们就学习当代散文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夏感》

二、自主学习

1、 作者简介 梁衡:

2、 字词解读

⑴生字注音

贮满(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黛色( ) 匍匐( )

⑵词语解释

① 芊芊:

② 主宰:

③ 春华秋实:

④ 闲情逸致:

⑤ 迸发:

⑥ 承前启后:

三、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2、朗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

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段中的“热烈”一词?

②通过写春天与夏天的景物(比较),突出夏天的特点的句子是什么?

③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

④怎样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的?

⑵哪些语句是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⑶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4)在描写夏景的文段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优美的句子,选出你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提示:找出比喻句、拟人句)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不同之处:

五、学习小结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绝 唱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 联系语境,注音并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亭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徜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了什么?第⑤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3.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1)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2)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5.在第7段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在于它不迎合季节,既盛开于五六月间,也持续到十月残秋。

B.作者很善于细节描写,例如文中画线语句通过对碧荷上水露的描写,产生了集静态美与动态美于一体的效果。

C.第7段无疑而问,自然过渡,既水到渠成引出作者以为最美的荷花,又引发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D.作者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仅富有文化意蕴,而且切合文章题意,深化了主题。

7、作者最爱十月的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

8.从第8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9.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

《夏感》教案 篇六

《夏感》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三段主要写夏天的色彩,作者主要采用什么写作手法?

(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

第四段写夏天紧张的旋律,主要通过什么景象来展示?

(农民劳作的景象,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的旋律)

四、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

(二)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夏感》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总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

(学生七嘴八舌)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夏梁衡)

二、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2.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①比较:

A.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B.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

C.“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A.(例如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B.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

C.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

D.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三、作业:

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第二课时(总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语言特色。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学习,你有哪一些收获?

1.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

2.学习到抓住特征写景。

二、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表现力强。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2.动词的运用。(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

3.短句的运用。

4.叙述、议论、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5.照应。

三、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设计 篇八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讨论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勤

紧张旋律

《夏感》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季?引入:喜欢夏天的人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二、解题。

文章的题眼是什么?什么意思?(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三、听读课文,扫除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四、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感受)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感中的那个词?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归纳: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

6、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7、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8、挑出文章中“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训练朗读。

9、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提示学生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10、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11、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读带分析(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短,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12、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和喜爱之情)

13、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四、总结全文。

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五、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

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王维《苦行》

小结全文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你试着用敏感而虔诚的心灵去捕捉生活中的情趣之光时,你会发现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竟是如此卓尔不群,令人感动!让我们大家睁开心灵的眼睛,去感知这个天地之间的不同的美好吧!

《夏感》教案 篇十

【目标导航】

1、积累“黛色、灵秀、贮满、终极、匍匐、融融、澹澹、芊芊细草、轻飞曼舞”等词语。

2、理解文章“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3、诵读、品味文章优美语句的含意及表达的效果。(重点)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难点)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学习导航】

一、重点字词

1、芊芊细草:qiān qiān:草木茂盛

2、黛色dài:青黑色

3、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

4、贮满zhù:储存满,积蓄满

5、匍匐pú fú:爬行

6、秋波澹澹d 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学习过程

7、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8、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9、承前启后:承接前者,引出后者。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意思相同。

10、轻飞曼(màn)舞:形容姿态优美曼妙。

二、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夏天给人的总体感受是xx 。(用原文中的`词填空)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天那个方面的特点?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

5、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6、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xx分析)

分析示例:比喻句

我喜欢“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因为这句话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写出了林带的繁茂和气势。

再看拟人句:

我喜欢“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其中“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

7、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作者在写夏天的色彩时,又写到了“春之色”和“秋之色”,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请你也仿照这两个句子,并发挥想象,写两个“夏之色”的句子。

8、第四段。(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短,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9、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

10、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

全文的结构

【小结】

作者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达标训练】

基础训练册

《夏感》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季?引入:喜欢夏天的人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

二、解题。

文章的题眼是什么?什么意思?(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三、听读课文,扫除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四、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感受)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感中的那个词?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归纳: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

6、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7、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8、挑出文章中“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训练朗读。

9、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提示学生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10、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11、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读带分析(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段,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12、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和喜爱之情)

13、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四、总结全文。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五、拓展。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夏感》教案 第十二篇

一、观看电视示范朗读

二、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

三、文章的标题是“夏感”,何为“夏感”?(或者说夏天在作者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季节?)解释为对夏天的感受 。夏天带给作者一种怎样的感受?

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天。 (1组)

四、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2组)

析: 此题意在训练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要学会归类,避免举例的杂乱。

五、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析: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以先看比喻句:(3组)

(二) 再看拟人句:(4组)

六、【互动探究】

1.文章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5组)

2、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夏独特的魅力。作者赞美夏天所蕴含的感情是什么? (6组)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吟诵描写夏季的'古诗词或唱有关夏天的歌曲或画一幅代表夏天特色的画。(7组)

2、 认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8组)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秋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课堂检测】 1. 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2.仿照下列各组所给的词汇分别再写三至五个结构相似的词语。

(1)例: 淡淡绿烟 芊芊细草 密密厚发 滚滚麦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春日融融 秋波淡淡 冬雪皑皑 目光炯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 听听窗纸 歇歇腿脚 说说想法 打打麻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感》教案 第十三篇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用案人自主创新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我爱 ,爱她的 ,爱 的。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全班齐读)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读课文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从修辞和感观两个方面赏析第二自然段

配乐朗读优美段落(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句式的特点:短小体现节奏快。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 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 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 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3、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王维《苦行》

四、品味语言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 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 命的终结。

五、展示才华:课堂小作:(片断描写)

本文启示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请你也另辟思路写一篇《夏感》来体现夏的美。

示例:夏日数阴

时近中午,骄阳高照,好象一位醉酒的汉子在发泄着胸中的怒火。山路蜿蜒盘旋,拾级而上,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浓密的树叶挡住了烈日的毒辣。树下一片凉爽。嶙峋的山石,深黛于飘渺中,仿佛 一位钟情的少女在脉脉流洒着朦胧之美。

(走在夏天的树阴下,一片片随风飘落的树叶,拍打在身上的那种轻柔的触感,还有夏季特 有的浓密的绿荫下的清凉。)

提示:

乡村的夏季(夏季到来,晒场上铺洒着汗水浸黄的谷粒,任凭笑声破碎一生扼守的清白,这是夏季的乡村。柳的风姿在月光下舞蹈出妙蔓轻雅,诱惑成群的莹火虫点缀她紫色的衣裳,这是乡村的夏季。)

夏季乡村的傍晚(夏季乡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树下,男人们席地而坐,他们谈论着今年的收获,计划来年的种子,就着激情饱满的话头,一碗老酒在他们的手上传递,就如传递着沉重的希望。晚霞悄然停歇在她们淡雅的睡衣上,微风拂动下,宛若颤抖的蝶翼。孩子们是夜的精灵,他们骑着竹马木牛,驰骋在黑暗自由的创意中。)

夏季乡村的清晨(夏季乡村的清晨,你跟随母亲走进朝阳铺满的田野,看落花生的叶儿们徐 徐打开,在温柔的表达中,聆听她们与阳光的对话。听玉米在 露珠中拔节,随风动作的红帽子,一个一个调皮的孩子。你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与土地的结合,就能够品尝汗水的滋味;与土地亲近,就会得到果实最深情的回报。)

夏季的着装(走在夏天的街道上,一位位拥有美好身段的女同胞们,毫不吝啬的显露出他们雪白的肌肤,“紧身短衣”“超薄迷你裙”,实在是可以为夏季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夏季的稻田

夏季的菜地

……

六、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七、作业:

1、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2、修改你的片断并书写好在班级学习园地 展示你的才华和书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13篇《夏感》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夏感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