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的10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学生能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会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垃圾情况的调查、分析,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以及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创设情境,明确内容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34和720512和38
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通分的?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2、先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口算。
15+25=27+47=18+38=
47-17=215-215=712-512=
为什么上面这样的分数相加减,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呢?
3、出示23+19=揭示课题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1、课件出示各种生活垃圾图片
2、课件出示生活垃圾分类和危害的资料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生活垃圾扇形统计图
废金属等14
纸张危险垃圾
310320
食品残渣310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3)试着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并共同完成导学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展示汇报,重点解释
(1)各位小组代表汇报
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他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2)课件演示,解题过程
2.归纳总结,建立模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要化成整数。
三、练习检测,巩固应用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3+12=25
(2)815-13=815-515=315
2、你能计算以下各题吗?(后面两题验算)
23+19=35+37=512-18=
3、解决问题
春天到了,农民伯伯给果树浇水。第一天上午浇了所有果树的14,下午浇了38,第二天上午浇了310,一共浇了所有果树的几分之几?还有几分之几没浇?
四、整理回顾,反思提升
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0一112页的内容和第11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一4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
三、重点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安排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身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下表中:
生活垃圾种类
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可回收的垃圾
(二)教学实施
1、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同学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整理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同学列出算式:+=
2、研讨“+”的算法。
(1)
尝试计算“+”。
老师巡视,然后将同学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①+=+==
②+=+=
③+===
(2)集体评价。
让同学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和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一个是,单位不
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份,这样变成,变成,所以+=+。
老师:通过计算+,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在同学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同学打开教材第110页,让同学将自身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教材第111页例1的第(2)题。
(1)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同学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
—=()
—=()
同学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同学多数会用此法验算。
①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
因为+==,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②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
因为-=-=,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结果为负数),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同学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同学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同学说到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一说—
(先通分,将化成)。
在同学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2)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让同学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中右边两道小题。
老师:“你会验算右边两道小题吗?请试一试。”同学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然后请用“和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的同学说一说,如何计算是—和—。引导同学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去。
老师:通过计算+、—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同学自身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老师指着同学验算的4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4、完成教材第111页例1的第(2)题。
同学独立完成,请同学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
5、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学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
6、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一4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四)思维训练
1、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
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
2、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三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说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五、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异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尝试研究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2、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3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3、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2、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改错题,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通达改正练习,引以为戒。学生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概念
3、第三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图书连连串信息,变出加减法多道计算题,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集体批改,便于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4、第四个练习我设计了两道聪明题,第一题(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引导学生计算时,发现规律,寻找捷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解题规律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为①1/a+1/b=a+b/ab,a、b为互质数;②1/a-1/b=b—a/ab,a<b、a、b为互质数。第二题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学生当场不能解决,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这次五一长假,戎老师到我们舟山的普陀山游览了趟。一上码头,我在路标上看到了这样一组信息。
2、出示信息。(幻灯)
码头→前寺前寺→佛顶山
步行要1/2小时乘汽车要1/4小时
乘汽车要1/4小时坐缆车要1/3小时
3、师:看到这些信息,你可以选择哪种方式到达佛顶山,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所需要的时间。
(板书得出):1/2+1/4 1/2+1/3 1/4+ 1/4 1/4 +1/3
5、引导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计算法则
(1)上面这些算式中,哪个算式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1/4+1/4)
(2)这属于哪一类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谁会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
(4)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因为分数单位相同)
(5)那另外3组的分数又叫什么呢?(异分母分数)
6、揭示课题
师:XX说的不错,这类题目叫做“异分母分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相加减的方法。
二、尝试研究
1、师:我们先来看1/2+1/4这题,请独立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答这道题目,需不需要老师或同桌帮忙?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通过集体的智慧,你们小组可以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
2、学生操作、交流、反馈(板书)
(1)1/2+1/4=0。5+0。25=0。75
(2)先通分1/2=2/4 1/2+1/4=2/4+1/4=3/4
(3)画图
———————————————
3、体会各种方法的优势
师:以上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化成小数,这样计算简便)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化成小数来计算,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从1/2+1/3、1/3+1/4中任意选择一题,进行计算。
反馈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重点幻灯演示1/2+1/3=3/6+2/6=5/6,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1/3+1/4=4/12+3/12=7/12
师:咦,刚才不是很多同学喜欢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吗?为什么现在全部用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计算了?
(因为1/3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呢?
(化成小数计算虽然很快,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这样做的,运用通分的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可以用在所有的异分母加法题中。师:要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什么?(幻灯)
师:每种方法各有优势,就像我们同学一样,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计算题目选择什么方法,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特点进行选择,那么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方法呢?想一想为什么介绍这种方法?
学生看书,交流。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师:(1)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
(2)回忆一下,我们整数加法验算可以用什么方法?
(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的方法)那么分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写出这几道用减法验算的算式?(板书)
3/4—1/2 7/12—1/4 5/6—1/2
3/4—1/4 7/12—1/3 5/6—1/3
师:异分母分数加法题,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得出两种计算方法,那么,异分母分数减法题,我们有办法计算吗?请从这些异分母分数减法中任意选择一题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方法是否相同,为什么?并观察一下验算是否正确?
反馈:教师板书
(3/4—1/2出现两种情况,其余只出现一种解题方法。)
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计算呢?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化成小数,再进行计算。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我们可以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后再加减。
对应算式并板书:化异为同
5、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幻灯出示)(并在书上补充完整)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幻灯出示)
1、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1/5+3/20=()/()+()/()=()/()5/6+5/12=()/()+()/()=()/()
5/12—3/8=()/()+()/()=()/()5/6—1/3=()/()+()/()=()/()
2、改错
3、创设生活情境练习
现在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各班都有读书串串烧,我们图书室这学期也新买了一些图书,我丛图书室的乐老师地方了解到
幻灯出示: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2/5
科技书占总数的7/12
连环画站总数的1/10
师:请同学们从以上信息中任选2条,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反馈交流。
4、先计算,再想一想,这些题怎样算比较快。
1/2+1/3= 1/3+1/7= 1/4+1/15=
1/2—1/3= 1/3—1/7= 1/4—1/15=
5、思考:()/()+()/()=11/12
要求:括号里填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什么?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反思1: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安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情境除了应成为一种“可以克服的障碍,”还应体现激发学生思维的延伸性与深刻性。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敢于质疑,利于质疑的情境,并积极引导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为拓展思维,培养创造性打下基础。
课始: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你可以选择哪种方式到达佛顶山,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所需要的时间。这一问题,刺激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促进学生自己生成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新课学习内容的自主关注。
课后:课的结束不是一般的练习题,而是具有悬念性的思考题,学生既感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运用法则又感觉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和难度,所以,下课后仍然余兴未尽。因此,课后延伸的问题不是给本节课画上句号,而是添加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反思2:在尊重学生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优势
当学生通过个体探究、小组交流得出多种解决方法时,我首先给予肯定,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对个性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第二,创设情境:选择方法计算1/2+1/3或1/3+1/4,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原本自己喜欢的方法(化成小数计算)受到了条件的限制。所以,虽然简便,可是不能普遍运用。从而使学生对书中的方法的推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自觉、主动的汲取这种解题方法。
反思3:合作前提的充分考虑促使合作交流有效进行。
(1)合作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根据我对该班学生的课前了解,觉得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生,都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想出异分母分数加法题1/2+1/4的方法,学困生可以通过画、剪、拼等操作过程解决问题,而优生则直接可以通过知识化归,转化成小数或同分母分数加法题来解决。因此,两次合作都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2)合作前的交代,使学生明白本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让学生感受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前面提到的第四种方法:利用问题解决中的策略多样化,让学生明白需要合作交流。所以,合作交流前,我通过要求:“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答这道题目?”“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以一下,看看通过集体的智慧,你们小组可以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对小组间的合作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我的方法与别人的不同在哪里,我们小组同学通过各自独立思考,到底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从而促使合作交流有效的开展。
不足的地方:
(1)学生在合作交流时,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通分快还是化成小数快
(2)练习时,第三题时类似的可以提前到前面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云梦森林公园参观。
用多媒体出示表格,问: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一问题。
(1)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算法:
(3)教师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算前面两个,再算最终结果;也可以先一次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运算法则计算结果,比较简便。
2.课件出示下表:
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
地控类别蓄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其他
森林7/201/42/5
裸露地面?11/202/5
师:从表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展示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你能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由小组派代表评比。
出示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列式计算:
(1)从6/7里减去1/2和1/7的和,差是多少?
(2)4/5加上3/5减去1/3的差,和是多少?
3.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3/5,还剩下多少没有看?
4.水果店运来5/8吨水果,其中梨占1/4,苹果占1/5,其他水果占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80页例1,练习十四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出示口算题: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指名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
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计算有什么不同呢?
揭示课题
2、探索计算方法
谈话:我们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试验田,折一折、涂一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
学生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交流:根据你的操作,说说1/2+1/4的得数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出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成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
想一想,如果不看图,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提问: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我们应用了什么知识?这个过程也叫什么?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
完成书上的填空。
3、把例1的问题改成:黄瓜的面积比番茄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尝试解答
评讲。
重点提问:计算时,要先做什么?
三、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提问:除了计算之外,题目还有哪些要求?
2、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3、讲评。
提问: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
指出: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9/9?
你是怎么进行验算的?
4、总结方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验算。
四、完成“练一练”
学生计算,并选择一题进行验算。
交流。
五、诊断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帮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六、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学生各自涂色,并写出得数。
同桌互相检查。
2、做练习十四3、4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其中第4题提醒学
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集体交流。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八、作业
练习十四2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已学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课堂中有效渗透转化的思想。
习题的练习既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节。
从整个章节看,由于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它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这节课是在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并且整合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不但是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回顾和巩固,更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作好准备。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把“异分母”化为“同分母”也是数学“化归思想”一次很好的渗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上一个学段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减,又在前一个单元里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所以,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方法目标:
1、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即设置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法则——巩固应用。力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开放教学全过程,教师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用数学趣味故事引入,并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且由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感到分外的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调动了学生去积极思考。然后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列出算式,并观察所列的算式与以前所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求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为此在新授部分我着力创设民主气氛,提供参与机会,渗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1、摆一摆: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从直观上得出1/2+1/4的答案是多少。
2、算一算:
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应怎样相加呢?”并适当提示:“可不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学生会马上想到刚学完的通分,然后让学生独立算一算,算后交流算法。此时的算对学生来说已非难事,而且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并突破了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并结合教师的提示,在头脑中已有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算法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3、说一说:
在学生自主算出答案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学生汇报后,我在此加了一个环节:老师的算法跟同学们的不一样,我是这样算的:1/2+1/4=2/6=1/3。我这样算对吗?针对我的算法,学生进行了反驳,指出“只有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这一算理。此处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对于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4、总结算法:
学生有了计算1/2+1/4和1/2-1/4两道题的基础,所以此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培养了学生自学与合作的能力。
三、总结回顾:
首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本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进而组织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总结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适时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纵观本节课,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探索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并为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课件出示、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只可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你能结合分数的意义说说理由吗?(学生回答)
2、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不过今天学习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有所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1,指名读题,并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提问: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1+)为什么这样列式?
谈话:这道分数加法算式,和我们刚才的分数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分母不同的分数叫作异分母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学习计算方法。
谈话: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应该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2、完成教材第80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验算上面的`两道题目?还有别的验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交流并明确: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来验证。
3、总结计算方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各自涂色、写得数,同桌互相检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八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首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法的特点,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在教学3/10+1/4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
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3/10+1/4的答案呢?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我请了3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着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先通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思路:即先通分再计算。对于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则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不足:
1、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
2、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如:在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猜一猜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
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由于学完通分这个知识已有一段时间了,有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了,不知怎样进行通分,另外在通分时,老师应强调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这样计算时会比较简便。
总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九
一、 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三、 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课件播放:千岛湖美丽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画面定格在千岛湖的最高峰 。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千岛湖游玩好吗?
2、出示一组千岛湖游玩的信息:
游船码头千岛湖最高峰
坐缆车要 小时
爬山要 小时
宾馆 游船码头
乘汽车要 小时
骑自行车要 小时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游千岛湖,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
得出:1/2+ 1/3 5/8 +7/81/2+7/8 5/8+1/3
【设计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5/8+7/8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导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
每人独立尝试3个算式,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优化
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
(1)化成小数计算
(2)通分计算
(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6、 再一次请学生选择游玩路线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既培养了良好的验算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再次请学生选择哪种登山方式,并说明你的想法。有的学生会说乘缆车,这样节省时间;也有的学生会说爬山,这样可以节省金钱。这一小小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一次让学生在选择中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单一练习: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设计意图: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通分。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在这个大情景中又包含了3个层次的练习。】
2、创设生活情境:
目前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品牌,图书室最近新买了一批图书。
(1) 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 1/4
科技书占总数的 1/6
基本练习:出示两条信息
要求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可能列出 1/4+1/6 1/4-1/6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巩固新知,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计算时出现有12、24作公分母时,通过比较,感悟出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最简便。】
(2) 综合练习:
在前面2条信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信息:连环画占总数的 1/5。
要求学生求出:这三种书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出:1/4+1/6+1/5
【设计意图:一方面由2个异分母分数扩展到3个,这是知识的又一次拓展,也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
(3) 思考练习;
在前两个信息的基础上,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其他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尝试解决:1-1/4-1/6
【设计意图: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当场解决,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请学生谈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板书设计 通分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再次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而不断完美学生的认知结构。】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旧引新:
1、今天×××同学过生日,你准备怎么过?你想请哪些人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
2、请你分蛋糕,你怎么分?
3、这些分法都可行吗?如果都可行的话,怎样比较合理?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那种最合理?
5、计算,算式怎么列?
6、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7、我们前面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为什么?
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这些算式都是连加的,比较麻烦,我们先来研究两个分数相加的,根据黑板上这些数,可以有哪些算式供我们研究。
2、请你任选一个算式来进行研究。
3、请你先将你选中的两个分数用阴影表示在老师发给你的两个圆纸片上,然后把它们合起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和。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高考家长帮kaoyantv.com快回答4、生汇报结果。
5、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6、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7、练习。
8、这几道题怎样进行验算?请大家试一试。
9、这几道题其实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他们做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先通分?
10、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应用:
(四)、自学书本。
(五)、提高练习:口算
(六)、发展练习:找规律
(七)、课堂小结。
五、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上的教学材料是这样安排的: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2+1/4=
想: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于呆板,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探究。
二、改为现在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
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10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