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五年级上册科学认识棱镜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这11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4、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六、作业设计

万花筒的'制作

七、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镜 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光的路线图

潜望镜的制作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4、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5、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

板书设计:

6谁吃谁

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多种生物在获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作业设计:

填空:

1、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2、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

简答:

什么叫生产者?什么叫消费者?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三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学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大领域: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本节课所讲的心脏与血液循环属于生命世界这一领域。本单元前两课已经研究了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关联关系,呼吸和肺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研究血液循环系统,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带给身体各部分所需的氧气和养料,带回二氧化碳和废料,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其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有规则的搏动,进而认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保健的常识。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在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本课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过程与方法:能准确地测量自己的脉搏和心跳;学习心脏与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科学知识:知道心脏的形态与功能;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知道心脏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健康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3、教学重点:测量心跳与脉搏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知道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路径。

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因为本课概念繁多,知识点密集,加上认识的对象在人体内部,无法直接观察,学生感知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本课采用先从谜语入手来认识心脏,再让学生握拳结合视频模拟心脏的跳动,感知心脏在不断地跳动。接着让学生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用小塑料瓶在水盆里有节奏地挤压水瓶,水会进出,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明白心脏就像泵,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然后让学生认识静脉血和动脉血。

在学生找到自己的脉搏之后,我就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测量脉搏和心跳。明白一分钟心跳和脉搏的次数相同。接着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血液循环的意义。

在学生明白心脏非常重要之后,要求学生关爱自己的心脏,让学生说说有哪些损害心脏。最后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心脏保护的知识。

在全课中学生动手实验与研究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依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全员、全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于电教教学手段主动探究,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建构。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主要设计,在课堂中还有许多,还望各位领导和同行提出宝贵建议。谢谢。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2、尝试做一个沙漏。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 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 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 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 看手掌日晷

(1)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 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 做太阳钟

(1) 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

(2) 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3) 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

三、总结应用

1、 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七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

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

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重点: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木材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中的家具吗?一般的家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二

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种的木材,让学生谈谈搜集过程中的体会。

探究过程;

1、提出关于木材的问题

(1)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你想研究关于木材的哪些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讲问题一一板书出来。

(3)让学生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分组,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3.对所选的问题尽心分组研究

(1)小组同学共同制定研究计划。

(2)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提出有效计划

(3)各小组在其他小组建议的基础上,对原有研究计划进行适当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师进行试验前的指导,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提醒学生注意试验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各小组进行实验成果展示

(1)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记录、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师、其他组同学进行适当补充。

5、进行二次交流,获得认识。

(1)教师提出要求;对各组同学的研究进行汇总,有哪些收获?

(2)总结;木材的共同特点。

6.认识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树长到成才的时间材料。

(2)认识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对木材的浪费情况。

(4)小结;木材生长期长,来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7、创新想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学生自由想象

(2)20年后木材的展望

(三)自由活动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组;一组观点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制品,另一组观点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制用品。

2、学生充分展开辩论活动

3、教师针对同学的辩论进行总结

(四)拓展活动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规模的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照这样计算,一年会用掉多少木材?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九

教材分析

《光和影》这篇课文内容的安排是从手影游戏开始引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进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几个特点。同时让学生认识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及产生影子需要什么条件这一活动导入。

第二部分:联系实际说明什么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状变化的特点。

第四部分:简单介绍投影的运用。

学情分析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五年级学生喜爱游戏及动手实验的特点,应按教科书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不同彩色粉笔分别记录投在“屏”上的影子。再根据影子进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体的那种物质。

2、影子的形成条件:光、遮挡物、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3、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所发出的光。

4、影子的特点:①位置 ②大小 ③形状

5、投影:光源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如我们教室里的实物投影仪。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条件。

2、分组进行光和影的三个实验。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点。

4、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过程要用直观的演示及实验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电筒、大号电池(作遮挡物)各八只,4开图画白纸24张,红、黄、蓝彩色粉笔各八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

3、通过闭眼活动引出下一个环节

二、认识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条件

1、打开实物投影仪。

2、用手在投影仪及黑板中间作各种手影。

3、让学生认识什么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个条件。

三、进行影子特点的三个实验

1、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分发实验器材。

2、说明三个实验的方法与步骤,放下窗帘、准备工作。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归纳影子位置、大小、形状的特点。

四、巩固运用

打开投影仪做游戏,验证我们发现的影子变化规律:

1、改变光源位置,影子有什么变化。

2、改变遮挡物在光源间的距离,影子有什么变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侧面的变化。

4 、投影是用移动光源远近进行物体大小变化。

五、课外延伸: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最大,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会无法生存。

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能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简易的科学探究所需的生态瓶,并对生态瓶中生物关系作出科学解释。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正确修订自己的探究方案。

3、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遇到的现象作出判断和解释,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生活水平。

4、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1、生态瓶(缸)样本(或相关图片、课件)。

2、供学生实验所需的小型水生动植物及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教师课前准备小型水生动植物,学生自备容器。农村学校可在教师带领下到浅水池塘或水沟现场采集水生动植物。

3、清洁砂、水、水槽、毛巾或卫生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探究问题:

1、复习引入:池塘生物群落是怎样保持生态平衡的?

2、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模仿自然界的池塘做一个简易的小生物瓶,要如何选择水生生物种类?

3、让学生拿出自备的容器,如果让你用手中的容器做一个小生物瓶,你认为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4、出示生态瓶(缸)样本,如果将生态瓶放在教室的讲台上,你认为动植物能正常生长吗?为什么?

二、制订活动方案

1、学生根据刚才所见的生态瓶样本,分小组讨论制作小生态瓶应该准备什么材料,按照什么步骤进行制作?

2、小组讨论,将所需材料名称填写在39页空框中,制作方法和步骤记录在草稿纸上。

3、小组汇报。阅读课本39、40页制作步骤,与自己选用的材料和步骤进行对照,补充遗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学的材料。

4、小组讨论课本上提示性语句所反映的问题:为什么生态瓶内要装沙?为什么要选择无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城市学生用自来水做实验为什么要放置24小时以后才加入生态瓶内?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为什么要选择小型健康的动物?

生态瓶制作完成后还应注意哪些方面因素来保证生态瓶中生物正常生长。

5、分小组展开讨论。

6、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教师小结评讲。

7、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课本40页空框内。

三、绘制生态瓶制作图

1、学生根据所学,初步设计绘制小生态瓶设计图。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生态瓶设计图,相互交流经验。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四、课外参观实践

学生参观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销售店,向专家请教,查阅书籍或网络资料,对自己小组绘制的小生态瓶设计图进行修改完善,将小生态瓶设计得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第二课时

一、分小组制作小生态瓶。

1、学习小组各成员讲述参观实践活动所见所闻。发表自己修改设计图的意见。

2、教师展示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相关图片或播放录像(课件)。

3、小组讨论修改设计图。

4、各小组汇报修改小生态瓶设计图的内容和原因,相互取长补短。

5、各小组有秩序地在讲台前方不同位置领取不同的材料。

6、分小组按制订的方案和设计图有步骤地制作小生态瓶,教师巡回参与制作活动,对有困难的小组适当指导。

二、交流和讲评。

1、做好了的小组展示给大家看,大家认为合格者,该小组所有同学可以在课本上规定地方画三面小红旗。评选小生态瓶设计得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小组,该小组所有同学可以画四面小红旗。

2、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三、课外实践活动安排。

每位同学由家长陪同,在家乡池塘采集小型健康生物活体和无污染水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生态瓶,保证水生生物存活一周。

四、安排准备“自由研究”课堂教学

对学生“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的进度进行抽查,要求学生下一节课将“自由研究”调查表带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这11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