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秋天》教学设计优秀12篇7-9-76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高考家长帮给大家分享的12篇《秋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秋天教学设计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秋天》教学设计 篇一

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

诗歌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秋天是什么?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现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又如何呢?我们欣赏何其芳笔下的《秋天》。

二、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背篓lǒu 蟋蟀xī shuài 寥阔liáo kuò 肥硕shuò 栖息qī xī

清洌liè 芦篷lú péng 枯涸hé 梦寐mèng mèi

2、理解下列各词的意义:

(1)丁丁:伐木声。

(2)肥硕: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3)栖息:(多指鸟类)停留休息。

(4)寥阔:高远空旷。

(5)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6)梦寐:睡梦。

(7)清洌:水清。

三、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四、研读课文

1、分析意象、品味诗中甜美、清静、闲适的意境。

(1)早晨树林里传出几声叮叮当当的声音,整个山林会给你什么感觉呢?

清静

(2)请问同学们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清静、闲适?

栖息

(3)第一节诗的结尾,诗人用“栖息”这个词是否准确?

栖息qīxī:停留、休息(多指鸟类),秋天象一只可爱的鸟儿在农家休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

露珠震落了,树木砍下了,稻谷收割了,瓜果收获了。这时候的秋天如果比作一个人的话,是个什么状态下的人呢?像个劳动过后做过桑拿,躺下来休息的人。所以“栖息”是准确的。

(4)这一节诗哪些词体现了农家风光?

露珠、伐木声、稻香、背篓、瓜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它是晶莹的,是秋天的,瓜果是金黄的,都是写颜色,还有声有香,秋天在何其芳的心里是这样的绚丽,丰富,它是立体的。

《秋天》教学设计 篇二

一、 教学要求:

1、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感悟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优美,读出美感。

2、结合课文进行理解与联想体会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3、从如今的北大荒景色优美与物产丰富和过去的北大荒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相对比,体会北大荒建设者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 教具准备:设计多媒体课件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金风送爽,令人沉醉。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读题: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呢?

(板书:天空 小河 原野)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一说。

(二)精读语句,感悟文美

1、北大荒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找一找。小组内可展开讨论。

(屏示:第二小节)

(1)一碧如洗 (蓝 净)

“一道……一道……一道……”(美)

(2)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你们瞧,这就是流云在落日映照下的景色。(示图)师结合画面和课文描述天空的美景。

(4)谁有兴趣来做一回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介绍北大荒的天空。别着急,先在小组内准备准备。

(5)小导游上前介绍。

2、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瑰丽多变。北大荒的小河、原野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小组内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的三、四小节。

3、小河清澈见底 (示:第三小节)

(1)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小河清到怎样的程度?

“如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清而蓝。

清可见小鱼,波纹。

(2)你能读好这一小节吗?你来试试。

~谁能让小河变得更静、更清澈一些。

~你读得真美。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一条清清的小河。

(3)陶醉在这清澈见底的小河中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这条静静的小河所带来的快乐。

4、原野热闹非凡 (示:第四小节)

(1)原野热闹在哪儿?

“大豆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大豆为什么而笑呢?

“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乐呵呵的演唱”

高粱会唱些什么?

“榛树叶子红了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为什么人们此时的心会燃烧起来的?

(2)让我们怀着喜悦之情来读一读这一片热闹的原野。

(三)调动积累,体会情感

1、看了北大荒秋天美丽而热闹的景色,难怪作者会由地赞叹

(示 齐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带着赞美之情再一次深情地赞一赞。

2、而生活在这里的人却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

3、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自由朗读第五小节边读边思考。

“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都捧出沉甸甸的宝物”

想象一下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哪些宝物呢?

4、秋天的北大荒四慷慨的,是无私的。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难怪人们会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它。

(四)拓展知识,情感升华

1、同学们,在我国北方黑龙江嫩江平原、黑龙江谷地、三江平原曾经是一个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地方被当地的人们称为[北大荒]解放后,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大批的年轻人他们在这儿安家落户、开垦荒地。在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努力下,如今的北大荒已不再是过去的北大荒,这儿的天空(一碧如洗),这儿的小河(清澈见底),这儿的原野(热闹非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北大荒已经有了新名字,那就是[北大仓]

(师边讲解边出示组图)

2、此时此刻,你想对北大荒的建设者说些什么呢?

3、是北大荒的建设者创造了北大荒,给北大荒换上了新貌。让我们再一次由衷地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五)寻找美景,情感交融

北大荒的秋天是美的,家乡的秋天也很美。课后用你的眼睛去找一找,家乡的秋天美在哪儿?

[板书设计]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景色优美

原野 热闹非凡

5、北大荒的秋天

大豆摇铃千里金 物产丰富

《秋天》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秋天》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秋的季节,你能谈谈你的眼里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答案:

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1、(提前画好三幅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答案参考)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我们描绘我们自己的秋天了。以“秋天”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诗的形式来写)

五:作业:摘抄以秋为内容的文字,并做点评。

六: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

少女思恋图(梦寐)

我的反思与心得:

通过自己查看自己的公开课和听取了同事们给予的意见,自己经过思考有以下反思和心得:

一、导入亲切、随意、自然,贴近生活的同时有给课堂节约了时间。

二、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秋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三、针对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灵活,一方面由于怯场另一方面确实过于匮乏今后得加强提高。

四、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部分句子的开头有“来”、结尾有“哦、哪”的尾音。此外还夹杂了一些生活中的口语和方言。这样就显得教师的词语使用不规范、标准。课堂上教师要规范自己的用词。

五、作文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要先让学生充分说,老师先指导说,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语组织起来。低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但文字表达能力就欠缺。所以这个由说到写的训练一定要加强。

六、本来这节课我有打算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后来不想太依赖电脑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不过其实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环节时可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动画、图片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所以偷懒的一方面还是得改正。

《秋天》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秋天的天气、颜色、香味、声音感受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观察和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画叶子、树叶贴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导语: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

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

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

小朋友,时间老人总在一刻不停地走,刚渡过一个愉快的夏天,转眼,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天,小朋友感觉到了吗?

好,今天,唐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辆快乐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小朋友乐意吗?看,这辆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以便小朋友能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

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

二、秋天的天气。

1、(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是那么高,瞧,几朵白云舒服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看,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师出示太阳),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出示课题),小朋友们开心吗?

2、唉,说到这天气(出示“秋天的天气”),小朋友有没有感受到这几天的天气与刚开学的时候有什么两样?

生自由交流。(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干燥等特点)

3、确实,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变化,瞧我们都穿上了(生交流衣着的变化)。

师提醒:特别是早上乘摩托车或自行车的小朋友,早晚一定要穿件外套,小心感冒。

4、刚才有小朋友说天气很干燥,你们有这感觉吗?

(生交流皮肤干燥的感觉及如何消除皮肤干燥)

这里,老师再教你们一招,秋天应多吃哪些东西,防止皮肤干燥。师提示:多喝开水,多吃蔬菜(萝卜),多吃水果(梨),喝蜂蜜茶等。

过渡:哎哟,我们只顾说这秋天的天气,都忘了我们该去找秋天了,赶快坐稳,继续前进。(播放音乐)

三、秋天的颜色。

1、(音乐轻)师:看,秋天穿着五彩的衣服,从田野里走来,从森林中走来,从草地上走来,她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让我们停下脚步,先来找找秋天的颜色。(师出示“秋天的颜色”)

2、生自由交流。(提示:你从哪里或什么东西上看到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3、活动:描绘秋天。

A、装扮秋天的树:秋天是彩色的,瞧这些树叶,它们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大小,下面我们就用它们来描绘秋天。看,老师这里有几棵秋天的树,请第一

列小火车中的小朋友拿出课前老师布置搜集的树叶,贴在树上,让这棵秋天的树更加美丽。

师相机出示小草与花。

B、请第二列小火车的小朋友用五彩的笔画出你搜集到的最喜欢的一片树叶,注意形状、大小、颜色。

C、树叶贴画:仔细瞧瞧,每一片树叶都不一样,老师把它们捡起来,贴成了一幅画,好看吗?(师出示范画)小朋友也想试试吗?第三列小火车的小朋友,拿出你们搜集到的树叶,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相信你们贴得比老师更漂亮。

过渡:哇,好美的秋天大自然,走,我们一起进去瞧瞧。坐上小火车,我们继续起程。

四、秋天的香味。

1、(音乐轻)师:咦,好像有一阵一阵香味飘来,小朋友闻到了吗?是的,谁也说不清,秋天哪里有香味,从田野飘来?从果园飘来?从森林飘来?谁也说不清秋天有多少种香味,稻谷的香味,水果的香味,还是花的香味?小朋友来找找看,秋天有哪些成熟的香味。(师出示“秋天的香味”)

2、生交流秋天的果实。

(师相机提示:庄稼、蔬菜、花、水果等,并出示各种画面,补充黑板上的秋景图)

过渡:哎,这些诱人的果实差点让我们口水都流出来了,我们真不想离开了,坐下来尝一尝。但是,秋天的乐趣还在后面呢?我们还是坐上小火车,到前面去瞧瞧吧。

五、秋天的声音。

1、(音乐轻)师:嘘,静静听,我听见了叶子落地的声音,我听见了大雁一路唱着歌向南方飞去,我听见了熟透的苹果、梨儿在树上摇动的声音,还有好多小虫子,小动物的声音,小朋友听到了吗?(出示“秋天的声音”)

2、生交流,请出各种小虫、小动物(大雁、小鸟、各种小虫等)。(交流中提示叫声中你听出它们在说什么?引导想象)

3、师小结:是呀,秋天太美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想趁着好天气玩个够,因为不久它们大部分都要冬眠了。瞧,它们正在举办秋虫音乐会呢。

生欣赏《秋虫音乐会》。

六、课堂小结。

不知不觉,我们坐着小火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都大半天了。小朋友找到秋天了吗?喜欢秋天吗?(交流:最喜欢秋天什么?)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回去了,好吗?带着秋天的收获,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回家啰。(音乐起)

《秋天》教学设计 篇六

一、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描写秋天落叶飘落时美丽景色的短文。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凉了。树上的叶子开始变红或变黄,并随风飘落下来。秋风轻轻吹下红的、黄的、半黄半绿的落叶,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它们告别了树妈妈,高兴地飞呀,飘哇。多么美丽的秋天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横折斜钩和横折弯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秋天的美。

3、能说出秋天和夏天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条。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看看天气的变化,花、草、树木、动物等与夏天有什么不一样,采集些不同的树木的树叶。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教师提问:一年有几个季节?每个季节气候有什么特点?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从天气、花、草、树等方面的变化去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美景的课文。(板书:金色的秋天)

3、学生读课文题目。

(二)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同桌互帮互学。

2、教师范读课文,带读。(带领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听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3、(出示生字卡)指导认读。师生交流识字方法。如: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熟字加偏旁:秋、凉、叶。

4、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开火车读,游戏找朋友)

5、(出示词语条)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

(三)指导朗读,感悟秋天的美。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己读熟、指名读、齐读。

2、(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老师范读。

3、学生在自学小组内把课文第二自然段读熟。

4、(出示树叶)说一说你挑选了一片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树叶,演示叶子飘落的样子。

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1、2句话。

小组读、齐读。

5、(出示字词条“向”、“告别”)指读字词,练说:如果妈妈要出远门了,你怎么向妈妈告别?

6、表演:在秋风中,小树叶怎么向妈妈告别?

(1)师扮演树妈妈,生演小树叶。

(2)一生扮树妈妈,一生演小树叶。

指导朗读第3句话,师生互评。男女生读、齐读。

7、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8、齐读课文,配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要求认识的13个生字。

1、找朋友游戏:认读生字。

2、读一读“我的词语库”。

(二)朗读课文,可试背课文。

1、男女生读文。

2、根据板书试背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风、气、飞、九、几、米。

(1)学生认读、抽读。

(2)用生字组词、说话。

2、学习新笔画: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1)范写,区分两者的差别。

(2)学生书空练写,记住笔画名称。

(3)哪些生字中分别带有横折斜钩和横折弯钩。

3、指导写字。

(1)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教师依次范写,学生书空、练写,当堂反馈。

九:丿九

米:

(四)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读给大家听。

《秋天》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2.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难点:在感受秋天的美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上节课我们整体疏通了课文,认读、书写了生字新词,现在老师先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课件出示考题: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典型练习题来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复习情况,便于学生复习旧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学习中。

二、课文学习

(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点三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的3自然段。

教师提问: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2.指导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句子: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来抓住秋天的特点: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以及落的姿态,大雁—往南飞。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凉”。

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叠词“一片片”进行词语拓展训练。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来抓住秋天天空的特点:天空—蓝、高。

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词语“那么……那么……”进行说话拓展训练。

2.指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大雁往南飞的特征来体会秋天季节的特点。可顺便介绍一下物候的知识。教师指导学生用文中词语“一会儿……一会儿……”进行说话拓展训练。指导学生在朗读这个句子时,语速要快。因为“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

(三)课外拓展,思维延伸

教师提问: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除了课文里说的,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天转凉,风变爽,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鱼虾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枫叶红,菊花黄,大雁排成行。

[设计意图]在解析文本、朗读指导、读写结合等环节中,充分运用图文、视频、讨论交流的策略,使学生积极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巩固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一片片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学习,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观察并初步体会秋天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

1.观察秋天,感受秋天,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分享给家人和同学。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

[板书设计]

秋天

秋之美 秋之果

《秋天》教学设计 篇八

一、课题:

秋天

二、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三、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四、教学难点:

1、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五、课时:

1课时。

六、课型:

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秋:

导入新,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互评;

3、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也可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学生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提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声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学生齐背《秋天》)。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研讨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课前积累,开拓视野

1、老师出示有关秋天的古诗词,学生齐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

——刘禹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如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2、让学生举出自己知道的有关秋天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少关于秋天的佳词妙句,下面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人何其芳所写的现代诗——《秋天》,看看作者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三)简介作者: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散文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9年他与卞芝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

诗歌是何其芳喜爱和最先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四)老师讲解全诗

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

“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或“渔家秋景图”)。画面包含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本节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

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五)课堂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丁丁()②鳊鱼()③寥阔()④梦寐()

2、解释词语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3、填空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______,______。

4、诗人何其芳,现代、家。本诗选自《》

二、阅读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5、作者写到“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怎样的图景?

6、文章的语言优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谈谈你读完此诗的感受。

7、诗中洋溢着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8、你能说说你经历过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9、请仿照例子,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例: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品析:“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声像画面。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品析:

(六)教师讲解: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丁丁(zhēngzhēng)②鳊鱼(biān)③寥阔(liáo)④梦寐(mèi)

2、解释词语

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双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3、填空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玫瑰在郊外盛开。

4、诗人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本诗选自《预言》

二、阅读

5、作者写到“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怎样的图景?

答: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6、文章的语言优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谈谈你读完此诗的感受。

答: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到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7、诗中洋溢着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答:喜爱和赞美之情。

8、你能说说你经历过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能写出秋天的特点即可)

9、请仿照例子,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例: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品析:“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声像画面。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品析: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七)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十、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乡村秋景图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十一、课后小结: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秋天》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文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的赞美之情,并熟读成诵。

2、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四、学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板书:秋天 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我国东北的一个叫北大荒的地方,看看那里的秋天是怎样的?板:北大荒

4、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1、那北大荒的秋天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要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2、读好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

(2)出示词语。

4、同学们读了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用一个字表示吗?板书:美

5、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不过这次读要把你认为美的段落多读几遍。

6、同学们,把你认为写得美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

2、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3、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一叶知秋”,就是说看见第一片树叶凋零落地,就知道秋天就要来了。

4、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1、出示生字。

2、你觉得那个生字比较难写或容易写错?

2、师范写。

秋天。

秋高气爽,是收获的季节,小朋友可以去秋游,可以欣赏秋天的美景。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指名读。

一行一行读。

北大荒的秋天是很美的。

美。

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准字音。初步了解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指名读。

北大荒的秋天是从九月开始的。北大荒的树林里第一片树叶落地,就告诉人们秋天来了。

我们齐读课文第一段。

指名读。

学生交流。

学生描红。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北大荒的美丽

指导书写,练习用钢笔字书写生字。注意字的整体结构,把字写工整,美观。

作业设计:

1、 写词语各两遍。

2、朗读课文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的赞美之情,并熟读成诵。

2、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三、总结全文

1、 出示词语。

映照 顿时 脸庞 一碧如洗

燃烧 赞美 挺拔 热闹非凡

2、指名读课文。

3、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想想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指名回答,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1)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什么意思?

(2)天空的流云是什么样的?

(3)说说“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

(4)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读句。

⑷齐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你从哪些句子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是清澈见底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读句。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段话的意思?

2、指导理解:热闹非凡(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3、哪几句话具体写“热闹非凡”?找出来读一读。

4、文中把“大豆、高粱”当作什么来写?为什么这么写?你能把你体会到的意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5、第三句写得好不好?还在哪里?(体现出原野的热闹景象和人们兴奋的心情。)

6、小结:作者先概括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然后再写了大豆、高梁、榛树叶子,具体介绍原野热闹的景象,表现原野的美丽。

板书:原野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导理解。

(1)大豆摇铃千里金:描写了北大荒丰收的景象

(2)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3)草甸子: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4)沉甸甸:形容非常沉重。

2、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作者也不禁发出了赞叹。

同学们,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学生读词语。

学生个别读课文。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复习上课内容。

学生个别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师的提问。

学生回答问题(4句),交流读书收获。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一碧如洗:蓝天仿佛被冲洗过一样,非常亮丽。

北大荒的秋天的流云象五彩斑斓的锦缎……

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回答: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丽。

学生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是清澈见底的。

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这一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体会读句。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中心句,并且回答。

理解掌握。

朗读第二、三句。

思考后回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齐读第三句后思考问题。

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构建方式。

理解,交流。

齐读第五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二-四自然段)时,着重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用想象、语言、形体或书面等表达出自身的体会感悟,再结合适当的引导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北大荒的特点。

作业设计:

1、 体会文中优秀的词语,试着用自己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精读课文,试着给文中感兴趣的段落配上插图。

3、课外寻找一两篇类似的文章,如《可爱的草塘》等细细品读,或到室外去亲身感受一下秋天的气息。

板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物产 丰富

《秋天》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秋天》以秋天的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绘出秋天的特征。课文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读文、生活体验和观察图片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 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重点是借助拼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一”字有三种不同读音,借助拼音读准词语。

读准轻声。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来读准音。

字形方面:

独体字的字形识记:

“飞”可以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

“片、个”都是量词,可以通过说一说“一片( )、一个( )”。

“了、大”可以对比“子、人”来识记。

“气”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识记。

合体字字形识记:

“秋”可以联系枫叶、禾苗图片形象记忆。

“树、叶、会”可以在学会新偏旁的基础上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字义:重点是理解“树”和“木”有关,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初步了解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认识新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了解木字做偏旁时,四笔捺变点。

(2)写字

本课4个生字,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写好横撇。“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联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加以区别。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 阅读理解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感受秋天的美丽。

②语言特点分析

课文语言生动,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孩子朗读。文中用到两个“那么”着力刻画出天高云淡的秋景,可以通过看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秋天的美景。在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③课后习题分析

◆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背诵。

◆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要求是: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是文章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每个自然段的前面空两个空格。根据这个特点,可以通过本课课文和拼音单元所学的儿歌做对比观察不同,然后再数本课有多少个自然段。

3. 积累、表达板块

(1)积累部分

文中“片、个”都是量词,可以归类积累“一片( )、一个( )”。

(2)表达部分

拓展表达练习:结合插图和生活观察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训练学生模仿课文语言说句子。

4. 综合学习板块

通过亲子阅读《秋天的童话》进一步了解秋天。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展现评价)

五、资源链接

1. 北燕南飞的小知识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1. 结合课题识字。

(1)出示三张图片(课件):黄叶飘零、大雁南飞、稻谷丰收。看到这些能让你想到哪个季节?(预设:秋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秋天有关的课文。板书:秋天

(2)齐读课题,结合字形特点识记“秋”。(课件出示图片:绿色的禾苗和;火红的枫叶和火字)结合图片描述秋天到了,田里的禾苗成熟了,热情的枫叶红似火,你们瞧“禾”遇上了“火”就变成了“秋”(课件演示禾字和火字慢慢靠近组成秋字)。试着给秋找朋友,组词。(预设:秋天、秋风)

(3)联系生活:秋天到了,你身边的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让我们一同走进书中的秋天。

2. 读文正音。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读正音。

3. 集中识字。

出示带拼音词语(课件)小老师带读。

秋(qiū)天 天气(qì) 树(shù)叶(yè ) 一片(piàn)片 大(dà)雁 往南飞(fēi)

4. 重点正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

(1)出示词语(课件):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发现都有“一”字但读音不一样)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排成个“一”(yī)字

(2)出示词语(课件):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指名读,齐读。

一个(ɡè) 一人 一只(zhī) 第(dì ) 一

(3)出示轻声词语(课件):范读、指名读。

凉了(le) 黄了(le) 来了(le) 叶子(zi)

(4)出示句子(课件):长句子注意读出停顿,先原句呈现,再加节奏线呈现。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过渡:看来生字宝宝难不住你们,现在还有个更难的任务,谁愿意来挑战。

【设计意图】

能够读准字音尤其是“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落实课程标准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师的范读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小老师的带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区分段落,随文识字

1.认识自然段。

出示拼音单元学过的儿歌和本课课文(课件)对比发现什么?(预设:发现两首小儿歌前面都是对齐的,课文中的不是。)

一篇课文中,每段话的前面空两格就叫一个自然段。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序号①②③。展评,纠错。

过渡: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能够读准字音,还认识了自然段,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2.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出示“气”(课件)。“气”是生字,谁能给它找朋友,组词?(预设:天气、气球)老师也给它找了几个朋友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生气、空气、力气(课件)。

③出示“树”(课件)。“树”是生字而且“树”字中还有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偏旁,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出示“木”和“木字旁”(课件)。这是“木”字,这是木做偏旁的样子,你发现什么?(预设:我发现木做偏旁变瘦了,而且捺变成了点。)出示词语和图片柳树、桃树、杨树(课件)。你又发现什么?(预设:我发现这些字都有木字旁,这些都是树。)那你猜一猜,木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呢?(预设:与树有关。)是呀,木字旁的多与树木有关。

④出示“叶”(课件):这个字里有你以前学过的字吗?(预设:有口和十。)(课件动画演示“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口”+“十”就是“叶”字。学习新偏旁:口字旁。

⑤出示“片”的甲骨文

(课件),猜猜它是谁?(预设:是片字。)在古代“片”指被劈开的木片。出示“一片叶子”及一片叶子图和“一片片叶子”及一片片叶子图(课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叶子很多。还能说?(预设:一片雪花)

⑥齐读第一自然段,巩固生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②出示“飞”字理图(课件),猜猜这是什么字?(预设:飞)

③出示“会”(课件)。这个字由我们熟悉的两个字组成。学习新偏旁:人字头。

④我们将“会”字的云去掉加一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个”字。出示“个”(课件),你能这样说吗?(课件出示一个( )和苹果图)(预设:一个苹果)你还能这样再说说吗?(预设:一个桃、一个梨)

⑤齐读第二自然段。

3.识字检测,落实评价。

(1)巩固识字活动:小小树叶带回家。

出示写好词语的树叶卡片,读对了,就可以把树叶带回家。

(2)伙伴互相检测。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全部正确的在蓝线格旁画一个笑脸。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那现在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

4.整体朗读,巩固生字。

通过随文识字及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课标中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语境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不同的识字方法,加强字形、字义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既识字又学文。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认识横撇。

2.学写“了、子”。

(1)通过观察,比较异同。(课件出示 “了”和“子”)(预设:他们都有弯钩和新笔画横撇,“子”比“了”多一横。)

(2)小老师讲解:(从整体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和占格三方面讲解。)

“了”的弯勾压在竖中线。

“子”的弯勾压在竖中线,横从横中线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描红、临写。

(5)评价反馈(从正确、端正、整洁三方面评价),再练写一个字。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复检字词,整体回顾

1.闪视词语:天气 树叶 一片片 大雁 往南飞 一会 一个(课件)

2.出示生字:树 叶 会(课件)指名读。这三个字里藏着昨天咱们认识的三个新偏旁,分别是什么?(预设: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我们把这些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小声读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课文写了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在课文中圈出来。

(预设: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谁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对应的自然段的位置吗?

走进课文,了解秋天的特征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天气和树叶的变化的?(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2)天气凉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预设:不是特别热也不是特别冷,是比较舒服的感觉。)那天气凉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预设:会穿长袖。)

(3)不仅我们会感觉到变化,就连小树也会感觉到不同而发生变化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夏天的柳树和秋天的柳树图片)

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夏天柳树的叶子绿绿的,秋天柳树的叶子变黄了。)是呀,秋天来了,树叶黄了,这时候一阵秋风吹过,你看。(课件出示落叶纷飞的动图)

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预设: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指导朗读: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不是一片、两片,那是好多好多片叶子,谁再来读读?

(4)秋天来了,有的树叶会变成黄色,有的树叶还会变成红色,站在高处往下望。(课件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预设:美丽、漂亮。)你喜欢这美丽的秋天吗?(预设:喜欢。)那你能试试带着这种喜欢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天空是什么样子,大雁又有什么变化呢?(预设: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大雁往南飞。)

(2)出示第一句(课件),指名读。谁能试着给“那么”换个词语?(预设:非常、很。)你们想看一看那么高那么蓝的天空吗?出示图片(课件)。

那么高,那么蓝的天空是秋天独有的景象。你能试着通过朗读读出秋天那么高,那么蓝的特点吗?指名读。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3)大雁有什么变化呢?出示第二句(课件),齐读。谁知道为什么到了秋天大雁会往南飞吗?(预设:因为天气冷。)指名读,范读,指名读。试着读出雁群一会儿……一会儿的变化。

补充资料和图片:(课件)

大雁往南方飞是飞去过冬,南方属于热带气候,比北方暖,食物也会比北方充足所以大雁到了秋冬季节就会往南飞。在长途旅行中,雁群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和队形起到相互照顾的作用。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很美。)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预设: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美。)那我们借助图片来一起读一读1、2自然段,试着读出你的感受。(课件)是呀,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多么美丽的秋天呀,让我们不禁感叹,老师引读啊!(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接读秋天来了!

啊!秋天来了!

两个感叹号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赞叹,谁再来读一读。

结合生活体验,模仿课文说一说

1.秋天不仅天气、树叶、天空和大雁会有变化,你还知道秋天来了,什么会有变化吗?(预设小草会变黄,苹果会成熟)那你能这样说一说吗?出示:秋天来了,。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借助板书和图片背诵课文

1.看看课文变成这样子了,你还能读下来吗?(课件)

出示: 天气( ),树叶( ),一片片叶子( )。

天空那么( ),那么( )。一群大雁( ),一会儿( ),一会( )。

啊!( )!

2.我们看着图片来试着背一背。(课件)

3.老师要加大难度,看着板书来试着背一背。

观察图片和联系生活了解秋天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落实了人文目标和语文要素目标。

1.学写“人、大”

①通过观察,比较异同。(课件出示“人”和“大”)(预设:大比人多一横)

②小老师讲解:(从整体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和占格三方面讲解)

“人”的撇要从竖中线起笔。

“大”的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点起笔,竖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横中线下起笔。

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④描红、临写。

⑤评价反馈(从正确、端正、整洁三方面评价),再练写一个。

综合学习

1.通过亲子阅读《秋天的童话》进一步了解秋天。

《秋天》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教材分析:

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展示,对课文的诵读感悟,体会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1、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2、能用学过构词方法写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难点

1、体会文中比喻的贴切、形象,理解 “热闹”一词的意思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字词,复习导入。

1、出示:傍晚 几缕 映照 转眼间 乐呵呵

银灰 橘黄 绛紫 蓝绸子 沉甸甸

一碧如洗 五彩斑斓

清澈见底 热闹非凡

大豆摇铃千里金

指名读。

2、出示图片,从北大荒的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秋天慢慢的向北大荒走来,指名读,再齐朗读第一小节。

课文的结尾作者这样赞叹道: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指名读)

二。精读课文,抓住要领

1、对于作者这样的赞美,你同意吗?

请同学们自己到文中游览一番,想象一番,感受一番,看看北大荒的秋天是不是真的很美?默读课文,自己去发现。用笔来画一画你很喜欢的词语,句子。

2、交流,你同意吗?那些地方很美?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预设一:发现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用自己的话说说。(色彩丰富,富有变化)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1)“一碧如洗”

一碧如洗看字面来理解就是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

你见过一碧如洗的天空吗?你能不能联系生活这本无字词典说说一碧如洗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 流云什么样的云?流云有哪些颜色?出示:“银灰、橘黄、血红”读着词你就联想到什么?找找这三个词的共同特征,(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你还能帮他们找到小伙伴吗?(湖蓝,金黄)

3.出示图片,这么多的颜色,而且还有深有浅,你能用哪个词来概括?(五彩缤纷等)这还不够形象,这么丰富的色彩,而且还在不停的变化,谁能有办法把流云的样子说得再清楚些?谁能用上一个比喻帮助我们想象出流云的样子?(板书:比喻)出示:这些流云就像 (就像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瓶、就想一位魔术师在表演变幻颜色的魔术、像画家五彩斑斓的画布、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阶梯)

4、作者看到流云,产生的是怎样美好的想象呢?

出示: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个句子挺长的,谁能读好?

课件帮助断句出示,天空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断变化的色彩才显得更加迷人,听老师读读这句话,你还从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转眼间,四个一道)(变化快,有次序的美。)指名两人读。

5、 出示图片天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一齐读,在文字中想象这样美的景象。

板书:天空,齐说——北大荒的天空真美呀!

过渡:在北大荒抬头看看天空美在一碧如洗,美在瞬息万变的流云,让我们低头看看小河,它是怎样的呢?

(二)北大荒的小河

1、小河的样子,谁已经想象出来了?练习读两遍。争取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小河边去,

2、指名读,问:大家看到小河了吗?(看是看到了一点,但不是很清晰。 )

师:怎样才能让大家看的清楚呢?(读慢一些,轻一些,强调清澈见底、透明的蓝绸子)

再请一生读。

3、师问同学:是不是比第一次好了很多。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小河?

(清澈见底 、小河的水比较深,可是水底的水草、小鱼、和美丽的鹅卵石都看的一清二楚,我觉得河水很美,像透明的蓝绸子,河水还很静,像明镜。)

“漾”字什么意思?(联系练习2第一题选择字义)怎样读出河水“漾”的过程?

4、师:看到这么美的小河,你想做什么?

(我想摸一摸蓝绸子。 我想喝一口清澈的河水。 我想捡一些河底的鹅卵石。 我想和水里的小鱼一起戏水。 )

5、出示画面,段落。提示比喻句,为了让我们感受到小河的美,作者用了——?你觉得这个比喻怎样?你喜欢这个比喻吗?你来读一读。

6、指导读:河水静,鱼儿动。多么动人的画面。让我们尽情读出我们心底的向往。

小结,板书,学生齐说——啊!北大荒的小河真美呀!

过渡:碧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河,真是太美了。听说北大荒的原野别有一番景象,我们去看看吧。

预设二:感受原野之美

1、读,交流:原野是怎样的景象?(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理解“热闹非凡”。什么样的场面能称为热闹非凡呢?(联系生活实际)

2、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原野的“热闹非凡”?(默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思考)

听听都有些什么声音?

3、农作物都载歌载舞乐呵呵的欢迎我们来了,谁能把他们的热情读出来。

生比赛朗读。一个比一个精彩。

4、真是太热情了。(做从沉醉中醒来的举动)不对呀,大豆、高粱它们不会笑也不会唱呀?哦,我明白了,这是把它们当成人来写,这就是拟人的手法。(板书:拟人。)真是生动、形象。让所有的作物活起来,把原野的热闹呈现出来。师生分部分读。

5、出示这段,你发现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呢?

你能给这几句话找个小队长吗?点红“原野热闹非凡。 ”

为什么是这句呢?(热闹非凡,下面从大豆、高粱、榛树来具体写原野怎样热闹的)他就是小队长,其他的句子都听他的指挥呢!

出示练习: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像一只只白鸽在天空中飞翔;有的马上就要开放了,看起来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外面包着一层青绿色的外衣,已经含苞待放了。(玉兰花)

6、过渡: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北大荒的原野也是美的,

你看,大豆笑,高粱唱,榛树叶子抱着跳。看着原野上这片丰收的景象,相信在北大荒付出劳动的人们的心情一定比我们还要激动,你从课文里发现了吗?

生齐:…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师:燃烧起来说明人们-------(-特别高兴,特别兴奋。)是什么把人们的心给燃烧起来的?

(榛树叶子。 还有是大豆、高粱, 原野里所有的庄稼。它们全都成熟了,所以人们特别高兴、喜悦。 还有水产品。 )

7、师小结:是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无论是田野、山岭、江河,还是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大家快听,北大荒的人们在齐声赞美这儿的秋天呢!

生齐读第五节。

师:同学们,沉甸甸的宝物会有什么?

(大豆、高粱、榛子。 还有玉米、水稻、莲藕、鱼虾…… )

8、出示丰收图画。

9、小结板书: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锦、小河动静相宜、原野热闹非凡,其实美还不仅仅局限于此,更美在丰收带给人们的欣喜。

10、北大荒是块荒地吗?(不荒)有人给它换了个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北大仓)

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

板书“景色,丰收”,你觉得北大荒哪一方面的美更重要一些呢?、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出示最后一节):“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五.拓展延伸

总结: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美丽又富饶,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成为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朗读全文

六、练习

1、练习朗读课文,关注课文描写的顺序和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2、练习背诵全文。

3、迁移练习:围绕下列中心句写一写。

超市里热闹非凡。

《秋天》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赏析诗文,感悟生活,诗文积累,写作练习。

2、过程与方法:说秋、读秋、赏秋、议秋、写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玻片,学生做好以“秋”为主题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主要采用的是写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你了解或者是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自由畅谈)

2、单元回顾——用ABCC式的叠词填空:

朱自清领着我们走过了---------的“春天”,梁衡让我们体验到了--------的“夏感”,老舍也带着我们领略到了并非---------的“济南的冬天”的那一份温晴。

二、导入:

1、一年四季缺少了哪个季节的拼图?

2、用“秋是-------笔下的-------------”的句式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古之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是什么样子的。

说起“秋”,大多古人不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思,就是满怀的愁怨。也难怪,“秋”之“心”不就是一个“愁”吗?何其芳借他笔下的《秋天》,又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也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愁思吗?

板书:秋天何其芳

三、探究:

(一)、拟定目标——初读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其读准字音和节奏。

2、还记得我给你们说过吗?有所为才能有所为。回顾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围绕自己的不足,你希望老师拟定哪些课时学习目标呢?

师生交流拟定:说读赏写议

(二)、感知诗意——读秋

1、本文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象?(学生把相关的词语在文中画出来,然后交流)

2、(出示小黑板)教师用文中之景拼凑成三幅图片,谁来说说你对这三幅的理解?

(分别对应文中的一、二、三节)

(农家丰收图)(晨霜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节的内容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4、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农家——渔家——牧民)

5、画笔所能勾画的相当有限,而诗的意境却是广阔的。教师简单的几笔又怎么能描绘出一个意蕴无穷的“秋”呢?你发现诗中写到的秋的哪些方面是图画中没有也无法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诗句)

(三)、赏秋——品味词句

1、你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

学生在诗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感情朗读,然后再加以品味。

例:伐木声飘出幽谷——“幽”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飘”化听觉为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谷的幽深。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的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概括了秋天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体现了少女对

2、哪些句子不理解?谁能帮助解决?

例:“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一句的比喻妙在何处?

(1)、用青鳊鱼来比喻乌桕叶的影子,形象生动;(2)、用乌桕叶的影子来比喻青鳊鱼,写出了渔民那份安适自由、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3、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清、静、香、甜、远、柔、闲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能体会到何诗中的“秋”那种清柔香甜、如诗如画,人们生活安闲自得、自由自在、松弛娴静的特点即可。

(四)、议秋——感悟人生

1、比较阅读:何其芳的《秋天》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对秋的感悟,传达出了自己的情感。你更喜欢谁?

2、艺海拾贝:你还知道哪些写秋的好词、好句、好文?根据这些诗文谈谈你对这些诗文作者的评价。

3、老师赠语:老师这里推荐给你们一首写秋的诗歌,它可谓是对古人对秋的感悟的一个总结吧。你能从这首诗中猜到老师通过教学这首诗,对你们所寄予的希望吗?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引导学生用美的心情去看这个美的世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拓展:写秋——独抒性灵

打开你思维的闸门,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放飞在“秋”的世界里。采用优美的语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首诗等)写你自己的秋天。

五、课时小结: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回顾本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12篇《秋天》教学设计是由高考家长帮精心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