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高考家长帮整理了14篇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数一数教学设计。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一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觉活动思维为主,其思维离不开自己的动作和具体情景。数数是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基础,可是由于数的抽象性使小班幼儿数学教育易于枯燥化,幼儿极容易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然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态度,让幼儿身临其境,如:在感知3以内的数量时,我为了让幼儿学的有兴趣,我就活动开始创设了来到果园的情境,让幼儿一起看看果园里有哪些果子,孩子们的兴趣就立刻调动了起来,边指着树上的果子边说着果子的名称。接着就创设了问题情境,小动物们采了很多果子,它们不会数,需要小朋友们帮忙数一数,小朋友们就自主尝试手口一致地点数,当发现幼儿说错时,我就积极鼓励幼儿不断探索,最后幼儿把自己数数的方法进行了展示,我只是对他们的数数方法进行了小结,并用孩子喜欢的拟人的方法“伸出食指妈妈”进行集体数数,点数到最后的教具上用手画圈说出总数,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物品的总数。最后是一个“摘水果”的情境,幼儿不仅要用刚才的方法手口一致地点数盆子上卡片上的水果,也要在果园里摘相应数量的水果,有4个和5个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设计了此环节。主要让幼儿在情境中运用比较多的物体及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事物,也有挑战5以内的数,幼儿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4以内的点数,因为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 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的数,同时能够感觉到数与量的实际意义。整节课后我发现还是有不足之处:大部分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点数物品,可是部分幼儿在点数的时候能手口一致的点数,但说出总数的时候是错误的。根据这点,我觉得后面的延伸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教室i自主寻找一些物品进行练习点数,多给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机会。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二
核心提示: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27—29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2、学生每人准备20个小正方体。
3、教师准备10个正方体模型。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谁能从1数到100?他是几个几个数的?为什么29后面的数是30?
2、刚才他一个一个地数了,谁能5个5个地数?
3、你们能10个10个地数吗?为什么你们数了90后数的是100呢?
4、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从1数到100,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数的比较快呢?
(设计意图:以数数活动为引子,既回顾了已学知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又使学生体验了有多种数数的方法,为新课数数部分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数吗?(出示课件资料图片)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3、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提出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为引线,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再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活动三:
1、(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这是一个什么物体?(出示课件大正方体与小正方体对比图)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很多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汇报完后)谁估的比较接近呢?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一想,摆一摆,议一议,怎样数比较好。(学生分5人小组活动,每组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每人20个小正方体,合作讨论数的方法)
3、小组汇报:可以怎样数?(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操作演示)
4、哪一组数的方法比较好?我们一起来这样数一数。(课件演示由10个小正方体到一条,由一条到一层的过程)这就是大正方体中的一层,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是怎样数的?(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5、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是100个小正方体,那么在大正方体中有这样的几层呢?(课件演示由10层小正方体组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一起数数看。
6、那么要知道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就可以象这样几个几个地数了?数了几个100?10个一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设计意图:出示大正方体后先让学生估一估其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然后再数一数,这是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后,评价选择出较好的数的方法,在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后,再数出一共有这样的十层,发现可以一百一百的数,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这一部分有效的利用了课件,由抽象到具体,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7、我们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如果有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4个呢?5个呢?现在你们是几个几个地数的?为什么这样数?那如果有这样的10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一起数数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板书:10 个一千是一万)
8、现在如果有7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教学了数几千的数,一个一个大正方体的出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提问有7个大正方体后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又为以后学习大数的计算打好了基础。)
活动四:
1、请同学们感受一下一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2、请同学们感受十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3、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是50张纸,两本就是100张,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厚度,说一说,并用手比划出它的厚度。
4、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5、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6、现在你们知道一千和一万谁比较大吗?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天天接触的数学书的教学,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大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不但巩固了10 个一千是一万,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活动五:
1、我们在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一万一万地数呢?(板书:个、十、百、千、万……)
2、在这些计数单位中,哪个计数单位最小?哪个计数单位最大?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我们在写数时,为了表示不同大小的数就会把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这些数字所占的位置就是数位。要表示几个一,数字就要写在个位上,要表示几个十,就要写在十位上,那要表示几个百,就应该写在什么数位上?要表示几个千呢?要表示几个万呢?(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那么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万位?为什么?
5、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28页的填一填。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体验了一千和一万的大小后,继续认识到千和万都是计数单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千位和万位,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找到他们,提问学生为什么以引导他们了解从右往左数位依次增高,计数单位依次增大,进一步巩固对千和万的认识。)
活动六: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我会填: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 )是一千,( )一千是一万;千位的左边是( )位,千位的右边是( )位,百位的( )边是千位。
3、出示书29页说一说的正方体木块图,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出示书29页的涂一涂,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要求:想一想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方格数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238个小方格。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相互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我会填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说一说木块图的数法是为了掌握大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打好基础,涂色的练习是对前面练习的补充,前面是看形说数,后面是看数摆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重点: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难点: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从前往后数一数我们班的课桌,一共有几排?每一排坐几个小朋友?再从左往右数一数,课桌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
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
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
(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
(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
(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
(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
(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
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
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
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
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
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
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
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
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三、总结:
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
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
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案例点评:
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
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实践作业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懂得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并掌握了数位顺序表。但是在数数时每次到整百整千的数时容易出错。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
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P2-3数一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顺序几个几个地数数,并能根据不同数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在多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能力弥补: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加法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如果请你从1数到20,你认为可以怎样数?
抽答板书:几个几个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列一列
(一)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熊猫玩具。
1、师:熊猫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它在世界的数量不多,主要生活在我们中国,所以说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出示熊猫玩具)瞧,多可爱的熊猫!你喜欢吗?
(出示熊猫图)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玩具店看一看,数一数柜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你是怎么看,怎么数的,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2、抽答板书:
横着看 5个5个地数
竖着看 3个3个地数
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从横的、竖的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图画,也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熊猫玩具的个数。那么,能不能用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呢?
4、抽答板书:
5+5+5=15(个)
3+3+3+3+3=15(个)
5、小结:观察熊猫图时,我们可以从横的、竖的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发现有不同的数法,还知道能用不同的加法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
(二)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圆片
1、出示圆片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圆片图,要知道一共有几个圆片,你有不同的数法吗?能分别列式计算吗?
把你的数法和算式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抽答板书:
横看看6+6+6+6=24(个)
竖看看4+4+4+4+4+4=24(个)
(三)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方格
1、出示方格图。
请学生观察方格图后,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自己是怎么数,怎么算的。
板书:
10+10+10=30(个)
3+3+3+3+3+3+3+3=30(个)
活动三:引导学生在算一算中体会加法的局限性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苹果图)星期六,小朋友们要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准备送给每位老人一盘苹果,每盘苹果是3个,看看图上已经准备了几盘苹果?
要知道5盘苹果一共有几个,书上算式是5个3相加,这样列式对吗?为什么?
2、师:你能算出5盘苹果一共有几个吗?请你算一算。
3、师:你能列出6盘、10盘、15盘苹果的算式吗?
4、敬老院里一共有56位老人,要准备56盘苹果,你能列出算式计算56盘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吗?怎样列式呢?
5、要写出56个3连加,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感想?
延伸: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乘法,用它来表示几个几连加就简便多了。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会从不同的角度数物体的个数,会列不同的加法算式。
2、经历数的过程,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可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熊猫图片,圆片,苹果图片,多媒体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一)”,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熊猫图,你们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
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了不起,还有别的数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全部算式,比较后,说说哪种数法较好。
生观察思考并发言:横着一排一排数,或竖着一列一列地数,比较好,计算起来较简便。
(2)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二):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二)问:这里一共有几个圆片?学生独立看图,按规律数一数,并列式。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6+6+6+6=24 4+4+4+4+4+4=24
(2)让学生读出这个加法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4个6 等于24;6个4 等于24)
(3)试着数有 几个方格,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0+10+10=30 3+3+3+3+3+3+3+3+3+3=30
4、活动(三):数一数
(1)让学生观察苹果图,根据图意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四人小组讨论,列出加法算式),
(2)让学生讨论出:6盘呢?10盘?15盘呢?(出示投影片)
(3)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你读写了这些算式有什么感觉吗?
三、巩固应用
1、让学生再举出这样的算式,如:上面的苹果50盘呢?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说)
2、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么长的算式写起来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办呢?
3、看图写加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数一数,算一算中去体验、感悟乘法的意义,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6+6+6+6+6=30
5+5+5+5=20
3+3+3+3+3+3+3+3+3+3+3+3+3+3+3=45
之后,让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八
活动目标:
1、在学会绕口令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注意唱准休止符。
2、根据图片变化的暗示,学习运用“重组法”来改变歌词进行演唱。
3、敢于迎接由绕口令拗口及不断变化的歌词顺序所带来的双重挑战。
教 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了观看幻灯片、图谱的形式,运用视听唱,整体教学法,游戏表演法、提问进行教学。
学 法:利用观看幻灯片提问图谱演示帮助幼儿记忆歌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回答加深印象,指导、参与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快乐中获取知识。
活动准备:
1、山、林、草、路边、洞图片,虎、鹿、兔、猪、鼠的胸饰。
2、可移动的虎、鹿、兔、猪、鼠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数数歌”。
教学重点:能够学会歌曲,理解歌词的意思,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
教学难点:在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唱准休止符,运用“重组法”来改变歌词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谈话:请你说说你喜欢动物的动物是谁?它喜欢在哪儿玩呢?
二、观看幻灯片,学说绕口令
1、师:今天有几只动物来到我们班上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咱们一起找一找它们都躲在哪儿呢?
2、师:(教师点击幻灯片2)这是什么地方啊?(山)看看是谁藏在了上山?(同时点击鼠标出现虎)
3、带领幼儿说短句“山上一只虎”。
4、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点击3、4、5、6帮助幼儿更快的记忆、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在幼儿的跟读中纠正字的发音。
5、师: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咱们再来回忆一下它们都是在哪儿找到的,(播放幻灯片7并介绍儿歌的名字《数一数》)
6、和小动物一起复述绕口令(幼儿说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加深记忆)。
三、学唱歌曲
1、师:这个绕口令小朋友们已经都会了真是能干,老师可以把这首儿歌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教师清唱,在唱到休止符时唱半拍,拍一下手)
2、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唱,老师声音大一些,小朋友的声音小一点。
3、师:下面我们再一次,注意听了老师把拍手的不要了,放在心里面数一。(幼儿再唱一遍)
四、歌曲表演
1、师:接下来呀,老师要请这几只小动物上来表演,我用我的耳朵听哪些小动物唱的好我就请它上来表演。(教师听并给唱的好的幼儿带上胸饰,幼儿唱两次)
2、五个幼儿表演动物,下面的幼儿帮忙唱歌。
3、五个幼儿表演动物,五个幼儿表演动物的住所。
4、全体幼儿一起表演,按照幼儿的想法去扮演角色。
五、结束语
师:老师再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出示图谱,改变动物出现的地方)根据老师给的小朋友们自己改一改歌词。
(教师不断地更换图片,幼儿进行演唱)
活动延伸:
将图片投入到表演区,鼓励幼儿在玩区域游戏的时候边玩边唱边表演。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观察方阵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列,我出示的是每排6个,有4列,通过调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种方法,
(1)6+6+6+6=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知道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所以在课的伊始,我想应该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感到应该有序的数,多角度的数。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孩子们,动物学校正在开运动动动会呢,你们快看小猫班和小猪班的检阅队伍走过来了(课件出示小猫班和小猪班都是12人,但是小猫班是整齐的排列,小猪班是散乱排列),每个班级有多少个小动物呢?我们快来数一数吧!(板书数一数)
(学生观察数)
师:数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可能回答:
生:小猫班队伍排列非常整齐,很容易就算出有多少小动物。小猫班每排有3只小猫,一共有4排,3+3+3+3=12只一共是12只。(师板书算式并介绍相同加数)
生:小猪班一个个数是12只小猪。
生:小猪班站的齐,小猫班站得不齐。
生:小猫班不需要一个一个的数,一下子就能看出每排是3只,只要加4个3就可以了,而小猪班得一个一个的数
师:说的真不错,你看小猪班站的多整齐呀,今后我们在站队的时候也要像小猪班学习。
【设计意图】对不规则、规则物品计数,列式,简单比较异同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活动一:数熊猫
师:同学们,你看小熊猫班也走过来了,熊猫班的参加检阅队伍的一共有多少人个呀?你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看书,边看边数。
生汇报
生:15只,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5个5个数的。
师:你能数给大家看看吗?
生:我是一横行一横行看的。生边说边数
师:你可真了不起能和前一个小朋友有不同的数法。
师:我们也一起来像他一样数数好吗?5、10、15
师:那你能列个算式吗?
生:5+5+5=15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要把是怎样数的告诉给大家,并列一个算式。
生:我是一竖行一竖行数的3、6、9、12、15
生:3+3+3+3+3=15
师:你可真聪明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图数数了。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那你能列个算式吗?
生:3+3+3+3+3=15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预设:学生也有可能出现下面的数法,
生:我是横着2行2行数的,用10+5=15
生:我是竖着两行两行数的6+6+3=15
师把学生的算式都列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比较
5+5+5=15
3+3+3+3+3=15
6+6+3=15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教师结合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比较三种不同的数的方法)
生:都是加法但是加数不一样,
生:有的是加数都相同,有的是不同的。
师:那我们看看这三种数法哪一种能最准确不容易数错。
通过讨论孩子能发现第一种和第二种。
师:其实方法3和方法2本质是相同的,6是把两个相同加数先加,也是可以的。如果我们手指着每一行或者列,一行行或一列列数,不容易重复或者遗漏,也容易检验。
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生:因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所以列出的结果算式不一样,但是结果一样。
生:为了能更准确的计算出结果我们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一横行一横行或一竖行一竖行的数。(黑板上只留下相同加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重点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
活动二:数圆片
师:小松鼠班的检阅队伍走过来了请把书打开到第2页,每一个圆片代表一个小松鼠,快来数一数吧?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看看你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同桌合作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学生汇报
生:我们列了两个算式,首先我们是一排排数的,4个6所以
列式为6+6+6+6=24(个)然后我们又一列列数的6个4所以
列式为4+4+4+4+4+4=24(个)
学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师:看着黑板的算式,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放开的说,数的角度不同算式不同;可以列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都是相通的加数相加,加数不同,但是结果相通同)
【设计意图】再次数,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多,由数实物到数图形,抽象程度上也有提升。
活动三:数格子
1、师:看来今天小朋友的发现可真不少哇!小熊猫北北要参加跳格比赛,还要数出有多少个格子,翻开书的第三页,如果你是北北,你想怎么数呢?想好后在书上列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又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1:我可以列出算式,10+10+10=30(个)
生:我列的是3+3+3+3+3+3+3+3+3+3=30(个)。
板书
【设计意图】三数格子图,是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联系拓展,领悟新知
1、活动四:数苹果
师:运动会结束了,熊猫老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优秀,于是决定要用苹果来奖励他的学生,课件出示(教材中给出了加法算式,只需要填上结果,用课件出示时,去掉算式,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生:有5盘苹果,每盘里有3个。
师:谁能提个数学问题?
生:5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该怎样列式呢,写在练习本上,
生列式:3+3+3+3+3=15(个)
板书3+3+3+3+3=15(个)
师:如果现在有同样的6盘怎样算呢?10盘呢?请女同学解决6盘怎样计算,男同学解决10盘怎样计算
指名学生说算式。
板书算式3+3+3+3+3+3=18(个)
师:如果有这样的10盘呢?
生说算式3+3+3+3+3+3+3+3+3+3=
师:如果有这样的15盘呢?
生说算式:3+3+3+3+3+3+3+3+3+3+3+3+3+3+3=
师:那100盘呢?现在请你在本了上列出算式生可能会说出结果,要给予表扬,有的不去写,教师质疑
师:为什么不写呀?
生:这也太多了。
师:是呀你们说的都不错,我们来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用乘法就方便了!
3、你们想了解乘法这个新朋友吗?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乘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到写这些加法算式越来越麻烦,进而使他们联想到能否有简便的方法。再通过看书上智慧老人说的话,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板书设计:
设计中生的语言是根据试讲后学生的发言进行的预设。
《数一数》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知识点】:
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知识点】:
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知识点】:
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数一数》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p3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重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难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从前往后数一数我们班的课桌,一共有几排?每一排坐几个小朋友?再从左往右数一数,课桌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
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
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
(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
(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
(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
(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
(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
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
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
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
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教材第3页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
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
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
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
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三、总结:
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
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案例点评:
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
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数一数》教学设计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认计数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千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千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正方体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课件)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请把你找到的大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数。生自由发言。
二、认一认
1、师拨数,学生认。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拨,下面学生认。
3、同桌之间一人拨数,一人认读。
4、请几组同学到台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
1、(出示计数器9)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是10。师:也就是我们学过的10个一是10,或1个十是10(板书)。
师拨99,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100。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出100怎么表示吗。
生:100个一是100,也可以是10个十是100(板书)
师指名展示。(学生边讲解边展示)再添一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9加进位的一又满十了,再向百位进一。所以是100。
师:999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数是多少?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拨一拨,说一说。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 的又是拨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请同学们看一下计数器,千位数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板书)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制。
(二)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
1、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讨论数的方法。(如果学具不够,可以借助附页二中的图片摆一摆)
3、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小正方体。
总结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有10个100,10个100加起来是1000。也就是说10个百是一千。(板书)
四、数一数
(一)同桌互相数一数,从887数到1000。方法不限。
师:如果一百一百地数,下一数是什么?生:987。(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
(二)游戏开火车数数
1、师说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每个同学数一个。一直数到一千。
2、从750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一千。
3、从500开始,10个10个地数,数到一千。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千,并且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千可以表示哪些物体?多大是一千?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10个 一是十
10个 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 0 0 0
千 百 十 个
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 第十四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2、学生每人准备20个小正方体。
3、教师准备10个正方体模型。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谁能从1数到100?他是几个几个数的?为什么29后面的数是30?
2、刚才他一个一个地数了,谁能5个5个地数?
3、你们能10个10个地数吗?为什么你们数了90后数的是100呢?
4、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从1数到100,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数的比较快呢?
(设计意图:以数数活动为引子,既回顾了已学知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又使学生体验了有多种数数的方法,为新课数数部分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数吗?(出示课件资料图片)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3、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提出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为引线,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再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活动三:
1、(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这是一个什么物体?(出示课件大正方体与小正方体对比图)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很多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汇报完后)谁估的比较接近呢?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一想,摆一摆,议一议,怎样数比较好。(学生分5人小组活动,每组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每人20个小正方体,合作讨论数的方法)
3、小组汇报:可以怎样数?(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操作演示)
4、哪一组数的方法比较好?我们一起来这样数一数。(课件演示由10个小正方体到一条,由一条到一层的过程)这就是大正方体中的一层,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是怎样数的?(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5、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是100个小正方体,那么在大正方体中有这样的几层呢?(课件演示由10层小正方体组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一起数数看。
6、那么要知道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就可以象这样几个几个地数了?数了几个100?10个一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设计意图:出示大正方体后先让学生估一估其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然后再数一数,这是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后,评价选择出较好的数的方法,在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后,再数出一共有这样的十层,发现可以一百一百的数,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这一部分有效的利用了课件,由抽象到具体,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7、我们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如果有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4个呢?5个呢?现在你们是几个几个地数的?为什么这样数?那如果有这样的10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一起数数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板书:10 个一千是一万)
8、现在如果有7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教学了数几千的数,一个一个大正方体的出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提问有7个大正方体后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又为以后学习大数的计算打好了基础。)
活动四:
1、请同学们感受一下一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2、请同学们感受十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3、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是50张纸,两本就是100张,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厚度,说一说,并用手比划出它的厚度。
4、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5、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6、现在你们知道一千和一万谁比较大吗?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天天接触的数学书的教学,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大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不但巩固了10 个一千是一万,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活动五:
1、我们在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一万一万地数呢?(板书:个、十、百、千、万……)
2、在这些计数单位中,哪个计数单位最小?哪个计数单位最大?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我们在写数时,为了表示不同大小的数就会把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这些数字所占的位置就是数位。要表示几个一,数字就要写在个位上,要表示几个十,就要写在十位上,那要表示几个百,就应该写在什么数位上?要表示几个千呢?要表示几个万呢?(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那么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万位?为什么?
5、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28页的填一填。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体验了一千和一万的大小后,继续认识到千和万都是计数单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千位和万位,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找到他们,提问学生为什么以引导他们了解从右往左数位依次增高,计数单位依次增大,进一步巩固对千和万的认识。)
活动六: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我会填: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 )是一千,( )一千是一万;千位的左边是( )位,千位的右边是( )位,百位的( )边是千位。
3、出示书29页说一说的正方体木块图,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出示书29页的涂一涂,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要求:想一想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方格数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238个小方格。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相互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我会填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说一说木块图的数法是为了掌握大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打好基础,涂色的练习是对前面练习的补充,前面是看形说数,后面是看数摆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14篇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就是高考家长帮小编为您分享的数一数教学设计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