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元日》教案优秀15篇4-20-83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元日教案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15篇《元日》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元日》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最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以读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咱们过年都是怎么过的啊?(各抒己见)

2、(出示图片) 过年的时候,我们的主要活动有贴对联,吃团圆饭,看春晚,放烟花,舞龙。那还有送压岁钱,贴盗福,接财神,吃饺子,拜年等等。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年有关系的古诗《元日》

(二)引出诗题:元日

1、解题

师:元日的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开始的日子。我们中国人把过春节时,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这里的元日指的就是春节。

2、简介诗人

师: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学上以散文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创作也很有成就。

3、回忆古诗学法

师: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什么基本方法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诗意,展开想象。

师:你们有信心读好它吗?(1)自由读(2)指名读

4、深入古诗

师: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来帮帮你。(学生提出疑问)

4、理解词语意思

岁:年。你今年几岁啦?换句话说就是你来到这个世间已经十年了!那这里岁的意思就应该解释为年。

除:去掉

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曈曈日:曈是什么偏旁。你可以猜想一下与什么有关系呢?(出示图片)理解词义。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句,新桃省略符字,旧符省略了桃,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句子字数的限制的缘故。桃符后指春联。

5、师:还有吗?应该没有了吧。在大家的帮助下,是不是每位同学都理解了呢?请你们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理解古诗可以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1)自由说(2)指名说

6、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在你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从这首古诗中,你知道古人在过年的时候都有哪些习俗吗?

8、背诵古诗

9、介绍王安石的写作背景

当然,作为大政治家、哲学家的王安石,其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从王安石其他优秀诗作来看,传达那种变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种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之美,也确乎是其主要的诗意表达。

(三)课外延伸

出示与过年有关的古诗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

2、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3、收集于过年过关的诗句

《元日》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部分段落。

教具准备:

1、春节的传说故事

2、投影

3、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过年的来历》

3、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

6、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自己说指名说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6、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诗,学习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的第一个字,要写对写好它应该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点书写。师板演。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

爆的最后一笔

换的撇不要写出头

曈的左边是日

重点指导爆的书写。

《元日》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元日》教案 篇四

之一

作者:蓝色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元日》教案 篇五

一、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二、 学生分析

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还没有形成,注意力不能稳定持久,具体形象思维为其主要思维特点,学习还以近期娱乐目标为主,缺乏理性思考。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教学中我以合作学习和联系生活教学策略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手、脑、口并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主动参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四、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1、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处理思路

(1)、为了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我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教学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学习,学习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首诗,一次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 教学过程

※ 背诗导入

1、 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古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北宋王安石的元日。(板书课题)

2、 点出“日”理解、“元”是第一,“元日”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

3、 在这一天,你会做些什么?(交流)齐读课题。

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这首过年诗。不过,在学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5、 生交流。师结:对,诵读理解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我们学好古诗,首先就要读好它。出示:(一读:注意节奏、读正确。)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自由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节奏,读正确。

元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简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1][2]下一页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词风格独特,洗净五代铅华,开启豪放派的先声。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名句赏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是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赏析一: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三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上一页[1][2]

《元日》教案 篇六

元日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解决。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展开合理想象,把诗句变成画面,再把画变成话,发展学生的语言。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习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迎新春

2、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揭题: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解题:元日

二、学文

1、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预习时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师板书。

3、学应有法,解疑

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学法金钥匙告诉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爆竹:炮仗鞭炮指名书写,师范写。

(·)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噼噼啪啪此起彼伏)

岁:年,哪些词或诗句也曾用到岁?

岁岁平安“一岁一枯荣”

除:除去送走过去

屠苏:草名酒

曈曈日:初生的太阳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老师也有把金钥匙,每一单元的整体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请同学们翻开123页,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快速地默读开卷有益:过年,你就明白新桃旧符是什么了。

指名说: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现在的春联。

4、理解感悟

①明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同桌试试,指名说,

课件:结合画面,再次描述。师描述

②想象说话:快过年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过年时总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闭眼想象,脑子里就像在演电影一般浮现出过年时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范读,生想象,指名说。

③指导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现出来?

自己试试。

④背诵,画面辅助。

三、拓展,了解春节的各种习俗

1、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指名读,渗透春联的知识:春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还有横批。

2、对对联:你能试着对出下联吗?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3、课文插图里也有一幅春联,你能读出来吗?

被挡住的字咱们帮它填上: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横批:辞旧迎新

相机了解除夕夜

5、贴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与祝愿,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语文天地里也有一幅对联,请看:

·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

你能说说它表达了什么样的祝愿吗?

6、交流带来的春联。

《元日》教案 篇七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3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

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学习古诗《元日》。

1、读——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2)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3)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

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读读古诗,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互相交流。

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

(1)以小组议议,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没有读懂。

(2)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

(3)说说诗句的意思。

4、评——多元评价,品析美读。

(1)读出你的感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3)古诗赛读,师生互评。

5、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

采用“对诗”、“诗句接龙”等形式反复吟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放手让学生按照“读——看——议——评——诵”的方法自学。教师只作必要的指点即可,重点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这么冷的天,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

作业超市:

1、收集王安石的诗,读一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

2、收集柳宗元的诗,读一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

3、收集课外你喜欢的古诗,试着理解

4、模仿古诗自己也写一首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元日)

此文转载

《元日》教案 篇八

一、导入解题

出示幻灯,同学们,这里有几首诗,我们来读一读,看看都跟什么节日有关?

小结: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那么你们还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题目叫“元日”[出示,齐读]。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开始的,第一。(2)为首。(3)主要、根本。(4)元素。(5)构成一个整体的。(6)货币单位。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师补充:古人认为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所以又叫这一天为“三元”。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得正确

1.这首诗是宋朝的王安石写的,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请大家打开书,请根据自读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出示要求)请一位同学读要求。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相互正音,齐读。

3.指名读诗,齐读,提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出示提出的不懂之处有: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三、品读古诗

1.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好,还要读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各自再来多读几遍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的主要意思?

第一句: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给你什么感受?读出喜庆的气氛。

第二句: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过渡:刚才我们知道,这屠苏酒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吊在井里,等到大年初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先是孩子,最后是老人,每人一杯。

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新年的吉祥酒,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生发挥想象说话)

孩子们喝着屠苏酒,会说——

年轻人喝着屠苏酒,会说——

老年人喝着屠苏酒,会说——

点拨:这里的“温暖”仅仅指身体上感到温暖吗?

(1)春风把温暖送进了每一户人家,每一个都感到很温暖,心里充满了希望。

(2)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祈祷新的一年里很健康。

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感受?

过渡: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的走出家门,他看到了什么?

第三句:灿烂的阳光普照千家万户,多么美好的景象!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评:你读得真好,千家万户都沐浴着温暖而光亮的太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指名读,齐读。

第四句:这里的“新桃”和“旧符”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指的都是“桃符”,也就是新的桃符、旧的桃符。谁能说说最后这句的意思?(每年总是拿新门神换掉旧门神。)

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辞旧迎新,表达祝福)

4.在诗人眼里换去的仅仅是旧的桃符吗?他的笔下仅仅是一副节日风俗图吗?此时他已度过了人生的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对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出示背景: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积极推行新法,《元日》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国家政策好像春风浩荡,阳光普照,一定会给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此时此刻,王安石的心情怎样?

(生:兴奋、激动、充满信心……)

请带着这份自信、这份乐观、这份憧憬和激动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三、拓展补充: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梅花》《泊船瓜洲》

《元日》教案 篇九

教材简析:

《元日》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4、通过拓展练习,帮助学生积累同类古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开放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设计思路:读通 读懂 读美

教具准备: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屠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

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

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六、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一岁除 (b)a、不计算在内 b、去掉 c、除法运算

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根据古诗填空。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七、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 陆游《木兰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元日》教案 篇十

教导方向:

1、 可能正确、熟练、有情感地朗诵和背诵古诗《元日》。

2、 学会9个生字。明白诗中重点的词义,明白诗句主要意思。

3、 想象诗歌意境,理解诗情面绪。感悟“诗言志”的表达要领,开头掌握学习古诗的要领。

4、 学会使用网络查找资料,依靠信息,自主学习。

教导经过;

一情境引入

(播放歌曲 )一曲开心中国年把我们带进了过年的气氛中,方才你都看到了人们在过年时都在做什么啊?(放鞭炮,贴对子等),是啊,挂灯笼,放鞭炮,贴对联,年真的是令人高兴,高兴,本日我们就来学习十二板块:过年,那你知道吗?g年是从什么时辰开始,什么时辰完毕吗?老师小的时辰外婆常会年童谣给我听,你们乐意听一听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便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果沾,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头一满街走,正月十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过年便是指从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完毕,本日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元日,看一看昔人是怎样过年的?板书元日,谁知道元日是指哪一天?

二自由读古诗边读边圈画出生字,可以借助课后生字的拼音,也可以问一问同桌。

三卡片出示生字;爆,余,除,屠,新,换,旧,付,符。开火车读哪一组读的正确,就仿照鞭炮的声音:怦啪,有错字就仿照哑炮的声音:嗤。然后大众帮她把错字订正过来。

四 指读古诗

五老师这里尚有一些词语,有的可不是书里的,你能会读吗?不会也没相关,老师可以帮助你,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迎春 新年 欢乐 爆仗

红灯 秧歌 守岁 除旧迎新

屠苏 换桃符 瞳瞳日 眉开眼笑

年年多余

自由练读 ,指读,齐读

我发明了大众读的很高兴,不外有一个词老师发明它如同是多余的,别的词都是整整齐齐陈设的,只有它如同是多余的,剩余的,是哪一个词啊 ?你过年都有什么会剩余?这个字加上什么偏旁就组成了新字,真聪明,除可以组成什么词语,读一读带有这个字的诗句,说一说第一句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要领学习古诗二三句,有不懂的词提议来,一起管理。注释屠苏,曈 曈日。在报告最后一句是学习;新,旧,换,符,付

l六再来读这首诗说一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

七情感朗诵,跟手势读

八男女生角逐读

九古诗新唱

十一提起过年,真有说不完的话题,你还知道哪些 年的针言,对联可能故事吗

十二总结;本年是牛年,来岁是虎年 ,让我们一同期盼虎年的到来: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仗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元日》教案 第十一篇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元日》教案 第十二篇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案 第十三篇

一、学科领域

二、适用年级:适合于小学二年级学生

三、教学内容概述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描写了春节期间,民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及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本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又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作此诗时,王安石此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他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两首诗的大意。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学习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二)、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幻灯出示)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是为了接下来的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三)、联系“春节”,想想“元日”

过渡:其实,古代时候,人们过“元日”的方式和我们现在没有太大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元日”的。

1会读古诗

(1)、学生自读,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幻灯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4)、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什么地方停顿,并标一标。

(5)、古诗朗读欣赏学生配乐跟读。

(6)、再读古诗,读出停顿和节奏。

(7)、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8)、送字宝宝回家(幻灯)

[指导学生的朗读应是循序渐进的,过多或过高的要求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本课4个生字,本首诗就占了3个,所以在设计中我先要求学生把诗读正确,当然,诗不像其它的文体,语言比较口语化,随意化,它有着较强的节奏感,所以会读诗,也应当包括读好诗句中的停顿,表现出节奏。]

2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与一开始学生畅谈过春节相呼应,学生可以根据之前说的,大致推测出诗句的意思。]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a: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b: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c: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d: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3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文中的插图描绘得很形象,给一种过节时喜庆的感觉,有助于学生读好这古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3)、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4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

(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以,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

(幻灯展示)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5了解系作者生活,体味诗的深层内含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有谁知道他?(指名简单介绍)

(2)、师出示、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中国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博学多才,官至宰相,《元日》这首诗就他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3)、再读古诗,诗中哪一句与王安石除旧革新的思想是一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可以视为写元旦的诗词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给学生介绍王安古创作背景,为的是引领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内含。]

6根据生活实物,学习生字

爆: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屠:古时用屠苏酒以驱邪避瘟疫,现今指宰杀。

符:古时的符是用竹子制成的。

[想想生活上的事物,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概念,加深对生字的识记效果。]

六、所需材料及资源

多媒体

七、评价方法或工具

(1)指名背诵古诗

(2)开火车认读生字古诗中的七个生字,会组词。

(3)能把生字的拼音读准。

《元日》教案 第十四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诵背诵古诗,了解古代人民过年的节日习俗和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身的话解释古诗。

3.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描述现在的过年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要过年了,新的一年马上来到了。在这段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过新年的?(学生发言)

同学们非常喜欢过年,了解了很多过年的习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描写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板书课题:《元旦》。(齐读课题)让学生质疑问难。了解“元旦”的含义。(我国古代以正月七年级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

过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诗中都会写些什么吗?自身读读古诗看看。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读古诗体会含义,找出自身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句。

3.班交流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估计学生会对下列词语不理解:屠苏、瞳瞳日 千门万户、新桃、旧符。

4.一读古诗,你能自身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人们都在这一天做什么?

5.从古诗当中你能感受出怎样一种气氛?你是从哪句话或者哪一个词语中感受到的?让我们带着这些心情齐读古诗。然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和同位一起背诵。

6.在这首古诗当中你感觉哪些字对你来说记住有些困难?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学生互相协助,交流记字,写字心得)

教师总结讲解:

“爆”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示它的意思,右边表示它的读音,在写起来的时候需要注意右下局部共有5笔完成(教师示范)。

“屠”让学生根据字典的解释记住生字。

“苏”让班里姓苏的小朋友讲解给大家听。

“换”是一个我们平时常见的字,如交换、换位等,右边不能写成“央”。

“符”很简单,注意写的时候上小下大。

根据老师讲的学生自由练习,可以选择自身认为不太好写的字多练(教师巡视指导)

7.同学们这首古诗要求大家会默写,让我们趁热打铁,在你们的练字本上默写一遍试试。

8.我们现在过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么一起点和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谈谈你的理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三)教学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还写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老师非常喜欢他写的另外两首诗《梅花》和《泊船瓜洲》,实物投影仪出示。

梅花 泊船瓜洲

墙角数枝梅, 京口瓜洲一水间,

凌寒独自开。 钟山只隔数重山。

遥知不是雪,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有暗香来。 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自学后选择自身喜欢的一首诗来背诵。你还知道哪一些?(鼓励学生课余多找找王安石的诗积累。)

(四)作业设计

不论是古时,还是现在人们都喜欢过年,请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资料,下节课带来一起交流。

《元日》教案 第十五篇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认会5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

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

关于生字

本课的几个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换”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央”字。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1课时。

拓展习题

1、默写古诗。

元日

,。

,。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相关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教案精品

元日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析题。

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读通古诗。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2、读出问题

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

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除:除去,过去。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

1)指生吟读,师生。

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

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

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

2、课外搜集有关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面这15篇《元日》教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元日教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