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6-2-76

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8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字。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重要电话的重要性,懂得做事要讲诚信,做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教学重点:

理解重要电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

理解重要电话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

字典 词典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0课重要电话(板书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读课题质疑,简单板书:什么电话?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吗?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出自己一人在家的体会。

师:我们一起看看书中的小女孩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查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板书)

3、两个人互相检查读书。

4、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评。

三、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并找出重要电话是什么?

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重要电话是什么?

重要电话就是天亮时妈妈打来的电话

四、理解这个重要电话如何重要

1、讨论:为什么这个电话重要?

边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2、汇报交流 在交流时学生要边读边说出重要电话重要的原因,重点弄清以下三点

(1)妈妈打电话的目的,意在引导孩子夜里一个人在家锻炼胆量,成为勇敢的孩子,育人的目的重要。(板书)

(2)从妈妈打电话的时间和内容看,是了解莎莎是否在家,是否克服了胆小,育人的结果重要。(板书)

(3)从莎莎等电话过程及结果看,等电话真正起到了激发孩子思想斗争,不断克服胆小的作用,育人的过程很重要。(板书)

(3)莎莎是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看出来的?妈妈怎样?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班内交流预设:

1、莎莎是个胆子很小的女孩。

2、莎莎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3、莎莎是个能克服困难的孩子。

…………

要找到相应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莎莎开始很害怕,而且几次想逃跑,但最终她逃跑了吗?为什么?

莎莎没有逃,因为她怕那个重要电话是病人找妈妈的。

老师还觉得莎莎的妈妈是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有什么看法?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发表学生的个性化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当中有价值的见解。

让学生多读,提倡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莎莎的害怕及心里的矛盾。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莎莎心里的变化,发现莎莎身上的优点。

引导学生体会出莎莎还是个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孩子。

五、变换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把文中的'“莎莎”都该为“我”来读

六、小结

1、与家长说说,学习完这篇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应该向莎莎学习什么?

板书设计:

课外拓展: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的感受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幻灯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板书课题:检阅

试问学生:什么是"检阅"?

2.基于学生不甚理解,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检阅。

3.交流: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检阅"了吗?

4.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流行。

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文中有关描写检阅隆重场面的句子。

随机读词:博莱克截肢拄拐等,了解博莱克

二、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队员们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捡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三、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好。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

3.交流

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博莱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继续故事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2.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3.交流。

师: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队长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人一个样,他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

4.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让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再次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走出故事,升华认识。

1.教师诵读最后一节。

2.这长时间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3.虽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但你知道他们还会议论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升华课文主题。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

四、巩固积累,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博"、"截"、"默"、"羡慕"

五、课外练笔,引申主题。

1.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文章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槐乡五月》:

版本:苏教版语文(第六册)

年级:三年级

教材分析:《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一串槐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槐花)同学们,这是什么?仔细观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实物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对槐花的美、香有个感性认识。)你知道槐树几月开花吗?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槐乡五月什么样子?那里的槐花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解答刚才的疑问。(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刚才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拦路虎”(生字词)?想办法赶跑它。

5、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划出生字词,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6、(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4)齐读词语

7、方法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8、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9、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10、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1、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12、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www.kuaihuida.com》

三、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听读评价。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产生整体印象,把握主要内容。)

3、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确:槐花多、美

哪些词语表明槐花多、美?

想不想带我们到槐乡看一看?学生自由读,指名感情朗读。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读,思考:

(1)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

(2)读一读,从这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小蜜蜂在说什么?从小朋友的脚步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

谁能读出这种喜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让学生自己认识朗读中的不足,自我纠正,自我提高。)

齐读。

6、出示:中午……这时候……在香海中了。

齐读:你闻到了什么?有几种味道?

从“浸在香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美读:读出这种香气四溢的感觉。

7、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从课文生发开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听弦外之音,会言外之意。)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指名读第一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在表演中实现师生与文本的交流、互动。)

5、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你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3、讨论: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六、总结课文

1、教师小结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作业

1、练习四,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2、背诵课文。

3、画一画:把课文中描绘的画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下来。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

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3、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1)重点:

①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3)德育点:

①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4)创新点:

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5)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三年级#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1、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①设计问题:

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露的土地。

②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③指导朗读。

④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⑤小结。

2、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3、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4、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2、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燕子专列》:

【设计理念】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惊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学流程】

一、置境设疑,诱发阅读动机

1、创设情景:

多媒体呈现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

2、质疑:

随着汽笛一声长鸣,老师娓娓道来—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略停)相信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答案吧。

通过设问句诱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快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翻开课本第六课──燕子专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让我们边读边想,比比谁的答案最正确。

(学生快速扫瞄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根据学情引导,要求学生先具体讲讲,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反之亦可。

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到整体。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为局部感知作好认知与情感上的铺垫。引导学生先具体讲后概括讲既是整体感知内容的需要,也是一种较好的语言训练。

三、再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提出学习要求:

师:请大家按照下面的阅读要求,认认真真地读课文,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一根据音节读准生字字音;二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2、学生可独立学,可同桌合作学;教师座间巡视,个别指导、答疑。

3、等学生充分学习后,教师逐项检查,予以纠正落实第一步,多媒体出示课后不带音节的生字,抽生认读,努火车”巩固;第二步,请五名学生分段落依次读课文,相机作好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使个别读与全班读适当结合;第三步,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依托课文感知大意即可。

阅读要求的逐步落实,既是落实学生常规性语言知识的需要,也是为进一步感悟课文铺垫认知和情感基础。

四、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怀

1、感悟燕子面临的“麻烦”:

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1)汇报。

(2)指导朗读“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致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借以体会燕子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3)想象成千上万只燕子瘫痪在雪地里的场面。

2、感悟政府决策的伟大:

师: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引导学生明白,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举动。)

3、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师:居民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表现怎样?

(1)多媒体出示句子: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_____走出家门,冒着_______的春寒,顶着_______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______寻找冻僵的燕子。

(2)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想想从横线上的词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产爱心。)

(4)读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丢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三场面。

(5)感情朗读。

4、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师:让我们把目光一起集中到一位名叫贝蒂的小姑娘身上,她跟随爸了爸妈妈一天就救护了十几只冻僵的燕子,虽然小脸冻得通红,小手冻得僵硬,但她却一点也不在乎。(相机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

(1)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2)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受乎的又是什么?

(3)朗读第4自然段,从“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不在乎”等词语感受小贝蒂对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烦”,才能更进一步体会政府、居民和贝蒂的爱心;政府、居民和贝蒂是“解决”燕子麻烦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四个层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五、续读课文,唤醒生命感触

1、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师:这些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为政府的伟大决策,居民的爱心奉献,贝蒂的真情付出,它们却走进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并即将启程返回自己眷恋的家园。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好了,请写下来。

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真情诵读。

2、与贝蒂关切交流:

师: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着列车远去的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

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轻轻响起,学生在真情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表达内心真切的感受。

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师大段的独白,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萌动的爱心,升华学生的情感品质,催生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实现从感悟、积累到运用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在第二个“创生”环节中,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情意达到*,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她是我的朋友》: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区别“啜泣、呜咽、哭泣”在词义上的差别。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2、通过描写小男孩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读懂重点语句。

2、通过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词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进而读懂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设计】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她是谁?我又是谁?

3、这句话是谁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阮恒在输血过程中有些怎样的神情和动作?这些神情体现了阮恒当时怎样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二、出示提示,分组学习

1、自学:轻声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2、小组学习:把你划出的句子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或疑问。

(小组学习时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学习提示进行)

幻灯出示小组学习提示:

(1)读:读出你想交流的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2)想:从阮恒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

(3)说:阮恒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自学并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质疑问难,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句子,体会内心

1、在献血前后,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害怕而又坚决,是一种复杂的矛盾心理)

2、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坚决?请用“△”做标记。

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害怕?请用“⊙”做标记。

3、着重通过以下几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描写小男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中去揣摩他的内心,进而体会小男孩精神的可贵。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示课件。

(1)哪些句子表现了阮恒给小女孩献血很坚决?

①出示句子1: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A、哪些同学读懂了这句话?为什么要很快?此时阮恒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B、还有哪个句子也写出了小男孩的这种坚决?

C、点击出示句子: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D、为什么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呢?谁能读出阮恒这时的坚决?

②指导用比较坚定的语气,读好句1和句2这两句话,以读促解。

(个人读、全班齐读)

(2)哪些句子写出了阮恒害怕而又坚决的矛盾心情呢?

①出示句子3: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A、哪些词反映了当时阮恒的心理?通过这些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

(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B、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

②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阮恒的心情。

(3)出示句子4: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①“啜泣”是什么意思?

②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啜泣”、“全身颤抖”、“捂住脸”,来体会阮恒既怕又不想被别人知道的矛盾心理。

(4)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也是描写他忍不住哭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5和6。)

①出示句子5: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A、哪个词是写哭的?怎么样的哭叫“呜咽”?

B、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C、指导朗读。

②出示句子6: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A、指名读句。

B、这时课文是怎么描写小男孩哭的?

C、引导梳理并比较词语:

啜泣:断断续续地哭

呜咽:低声哭泣

哭泣:哭

(5)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了什么?(说明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感觉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心里越来越害怕)

(6)指导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演读句子3~6,读出男孩越来越害怕的心里,在读中深化理解和感悟。

5、最后男孩是怎么知道自己会没事的?这时的男孩是什么样的表现?

(1)出示句子7: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是怎么安慰阮恒的,让阮恒一下子就停止了哭泣?他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②这时阮恒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朗读。

四、模拟情景,升华主题

1、随着一滴一滴的血从阮恒的身体里被抽出,他感到越来越害怕。他为什么这么害怕呢?他心里想到了什么?

2、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阮恒害怕但又坚决地要为小女孩献血的矛盾心理。

即使如此,但是___________(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对课文中阮恒的反常举动的理解)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一名善于发现问题的小记者,面对这样的阮恒你有什么问题要采访他?作为阮恒你又是怎么想的?

4、小记者模拟采访。

问1:你认为自己要死了的这种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

答1:从我犹豫着举手开始就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问2: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还要坚决地给小女孩输血呢?

答2: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5、师:是啊!多么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朋友”这个词的?课文中的阮恒呢?

6、评价小男孩:

(1)你觉得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

(2)如果你是那位小女孩,你怎么评价阮恒?获救后你又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演示板书小结课文:课文主要写了阮恒给小姑娘献血这件事。围绕着这件事,课文写了两个关键字。是哪两个字呢?请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往深里读。

2、这两个字一个是……(死),一个是……(活)。谁(小姑娘)伤势严重,濒临死亡?如果不输血、不抢救就会……死;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谁(阮恒)虽然害怕但却坚决地站出来了?他为了挽救小姑娘的生命,宁愿自己去死,也要献血让小姑娘活,为什么呢?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3、虽然他的担心只是一场虚惊,但他那愿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却永远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就是真诚的友谊,这就是真正的朋友!这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4、播放歌曲《朋友》,结束全课。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四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3、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5、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学习生字“衫”,注意是“衣字旁”。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按要求预习:

(1)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三、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

2、学生质疑。

四、联系课文释疑,理解句子含义。

1、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边理解边指导朗读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2、朗读指导: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体会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

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

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

3、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五、了解写作特点,指导说话。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特点,包括品质特点,外貌特点等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六、全文总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面这8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