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围绕“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的作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敬业的小编沉默帮大伙儿分享的6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篇一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尔基是前苏联伟大的作家,在学校读书活动中, 我们曾推荐同学们读过他的作品《童年》《母亲》《在人间》。课文写了什么事?(生:课文写的是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一个小岛上休养时,他的妻子和儿子前来探望他。儿子种下了各种各样的花儿。春天,花儿开了,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就提笔给远方的儿子写了一封信,教育他如何做人。)从这个美丽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感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受父子情深
1、默读课文找出体现子爱父、父爱子父子情深的句段,请仔细地读,用心地想,看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句段旁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写感受。
三、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 一 )1、感受"子爱父",学习第2、3自然段。(出示句子)
生找到“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重点词语。
师;“谁能谈一谈你独特的理解?”
2、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 ,也不觉得 ,因为,他心里想 。
3、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了,他望着满院的亲自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见……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4、师引读,创情境再练句式:是呀,人间最美的莫过于亲情,儿子从苏联赶到——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瞧,他虽然只有——,但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临走时,儿子望着——仿佛看到了——,心想——,他心里感到是多么——。
小结:是呀,给予是一种快乐!(课件出示)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的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5、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文字。谁来读这两段话,读出儿子对爸爸那种深深的——(期待学生回答:爱)
(二)感受父爱子,学习课文四、五自然段
1、春天到了,儿子在院子里种下的那些花儿全都开了。你能想象一下,春天到来时,满园鲜花盛开的美景吗?
2、同学们想象得真美,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出示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花儿的美丽?理解:姹紫嫣红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吧。(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春风吹来,的花儿,散发出,引来了)
(三)、学习5段。
1、沐浴着柔和的晚霞,欣赏着夺目的鲜花,高尔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汇报。
3、看到这满园的鲜花,高尔基就像看到了儿子红扑扑的脸庞。你读懂了什么?
4、提炼5段。
1、俗话说得好“春色满园关不住。”这盛开的鲜花一定吸引了路过此地的小岛上的居民和游人。看到这满园的春色,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3、听到人们这样的议论,可想而知,作为父亲的高尔基一定更高兴。为他的儿子给居民们带来快乐而自豪。
5、引述:此刻高尔基的心头充满了温情,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因为——还因为——【投影出示】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
6、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7、小结:从栽花赏花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期待学生回答:爱),同时,高尔基也很爱自己的儿子,这就叫做——(期待学生回答:父子情深)。
过度:课文不单讲了父子之间的亲子之爱,还通过写信教子这件事让我们感受这位父亲崇高伟大的爱。:
(4)过渡:因为课文不单写高尔基爱儿子,也写了—所以课题是——(要求读好题目,让师感受父子情深)。
我们可以闭上眼想象一下:傍晚,天边燃起了晚霞,高尔基坐在院子里,看到儿子种下的那些花儿,开得那么艳丽,高尔基该是怎样的高兴啊!在这段描写中,景色是美的,高尔基的心情是高兴的,从中显示出的高尔基的儿子的心灵是美好的。这一切美好的东西,多能打动人心啊!高尔基的儿子不仅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快乐,不单单属于当初在岛上载花的高尔基的儿子,也不仅仅属于高尔基,每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应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并且也由此深深体会到: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快乐
四、品读书信,感悟父亲的真爱
1、过渡: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儿,除了心里又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我们一起读读这封信。
【投影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师:这封信内容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想弄懂它的办法,好不好?
3、自学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那么下面就先请大家独立思考,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在不懂处打上问号)
生:(充分自由读,认真思考,仔细圈画)
4、交流,先让学生质疑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理解的意思表达出来吗?
师:那么你们认为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别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不仅仅在 ,什么地方,不仅仅在 ,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 ,都是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 ,还有 ,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师: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此,课文这么说——(引读)
生:(读8、9自然段)
师:(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请大家读读这两句话,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
请再读读这句话。
师:你们知道这里的“给”就是给什么?
师: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深。
生:(齐读7、8、9自然段)
师:读了这封信,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
师:课后,请同学们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
4、齐读整封信,谈读后感想。(让学生畅所欲言)
5、其实你们想的也就是当时高尔基儿子想的,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告诉高尔基,好吗?
4、情境导读(配乐,闪现父子写、读信镜头。)
信带着花儿的芳香,带着父亲的谆谆教导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瞧,父亲在说——引第7段;听,儿子在读信——引第8段;两人都深深感受到)引第9段。
5、引背:这么意味深长的信,这么深刻的人生哲理,想不想记住它作为座右铭,自由选记1节——8节,交流反馈,鼓励为主。
四、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小练笔,两个话题,自选一个:
1、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2、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 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4、小结:
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那样,你的生活一定会非常愉快。
四、总结全文
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学了课文,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这种爱非同一般,高尔基像导师一样,教育儿子怎样做人,这种爱才是真正的爱。
(板书:爱)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二
高尔基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智者,善于从小事入手,写信目的有:一、感谢儿子种下的鲜花给他带来了愉快;二、告诉儿子给别人带来美好的东西并不难;三、美好别人愉快自己。
至于“给”比“拿”愉快,这是高尔基的个人感悟,每个人的解读可能不同,如果理解成是付出与得到,那么有人付出了也就有人得到了,二者都是愉快的,付出的人感到幸福,因为有人在享受他的付出。如果儿子栽的花,父亲不愉快,那么儿子的付出谈何愉快呢?在这个层面上讲“给”与“拿”是没有谁比谁愉快的。如果把“拿”理解为“索取”,可能才有一定的比较性。
再换个角度,从儿子出发,栽花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可能是喜欢劳动,可能是爱花,可能是好玩儿,也可能是为了父亲,这些都是合理的,作为一个十岁的小孩子,栽花好玩儿可能更合理些,我们的思维要开放,不必拘泥,更不可框死。
教材,不要习惯性地、人为地、功利性地往“教”的方向去钻、去挖、去引,最怕课堂说教味儿浓,很多的“教”不是“说”出来的。教材真该改个名字了,别让许多人拿到它就条件反射似的,一切都是拿来主义,就往“教”里装。
一家之言。
更多资料: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堂实录及评析(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断
二年级语文下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哪两件事?(1、栽花赏花2、写信教子)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过渡:欣赏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的心里非常兴奋、激动,同时又感慨万分,他欣然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二)、讲读课文第三段。
1、出示高尔基的信,指名朗读。
2、自由读一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小小组组织讨论。
3、交流讨论。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七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2)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3)第九自然段中的给永远比拿愉快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三、小练笔。
1、假如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2、交流信的内容。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
附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子爱父
写信教子
父爱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四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以无私奉献为单元主题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高尔基写信教育他的儿子——为人们奉献美好、奉献快乐。由此,课文可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高尔基为什么要写信教育他的儿子,另一部分为高尔基教育儿子的内容。
高尔基为什么要写信教育他的儿子?一是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因为很爱儿子,才会有高尔基由赏花到写信教育儿子的事情发生。二是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在说不出高兴的同时,想到了自己还处在懵懂中的儿子——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呀,想到了儿子虽然在岛上种下了姹紫嫣红的鲜花,但他并不明白自己种花的意义。种花对于儿子来讲,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出于好玩……于是高尔基希望通过自己的信,使儿子明白为人们奉献美好、奉献快乐的道理。儿子的种花行为,是高尔基写信教子的基础。高尔基希望儿子把信的内容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来理解自己语言的含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我们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信中含义的基础。就如《第八次》中的布鲁斯,他为什么能够从蜘蛛织网中受到启发,因为他的遭遇与蜘蛛结网有着惊人的相似。
高尔基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安排信的内容独具匠心。由儿子熟悉的行为谈起,层层推进中,由现象到本质,逐步使自己的儿子接近自己种花行为背后的深刻含义。高尔基首先提出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意在表扬儿子,唤起了儿子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唤起儿子相似的生活体验,使儿子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进一步说理埋下伏线,提供感性认识基础。信的第二部分,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这里美好的东西,就不仅仅指鲜花了。我想,由于唤起了儿子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他会推而广之,美好的东西非常多。它们都是快乐,都是幸福。也许是一句温馨的话,也许是一个关心的眼神,也许是救人于危难,也许是……并且告诉儿子,如果这样,你会非常幸福、快乐——“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最后高尔基向儿子揭示出这种行为,这种愉快背后隐含着的哲理——“给”永远比“拿”愉快——就像自己种花一样,为别人付出,为别人奉献美好、奉献快乐,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愉快。
高尔基的信,不仅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编入教材之后,更是写给阅读他的学生的,所以编者要求学生全文背诵。我们在教学时,万不可把信的内容搞的过深、过涩,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老师的水平。只要结合高尔基儿子的行为,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能够理解就可以了。毕竟这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写给年幼的儿子,启发年幼的儿子如何做人的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五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高考家长帮kaoyantv.com快回答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我设计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父子之间的爱。3.初步懂得人间有爱才快乐,爱就是奉献的道理。针对以上三个教学目标,我运用生本的教学理念1.全面依靠学生。2.高度尊重学生。运用生本的教学方法:1.前置性学习。2.小组合作。3.小组互动。前置性作业:第一次:1. 读熟读好课文。2. 借助工具书理解“姹紫嫣红”的意思。3. 查找高尔基的资料。4.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二次:1.查找有关“爱”或“奉献”的资料。2. 小组在习网上或qq群上交流读书收获,在交流的时候,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步骤:读懂了什么?是从哪里读懂的?是怎么读懂的?想到了什么?为了让第二天小组汇报时能给其他同学留下较深的印象,也便于小组间的互动,我还要求每个小组制作了展示用的课件。生本以来,我努力遵循生本的基本原则:1.以大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2.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少学多。3.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本篇课文的教学,我指引学生搜集阅读高尔基、有关“爱”、“奉献”的资料,课上以课文为依托,带领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适时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堂,和理解课文相结合,努力实现着大阅读。布置前置性作业,引领学生先学,课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拨,以课上以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小组互动的方式带动学生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策略上,我努力做到大框架、大步骤:在课堂上按照小组交流、小组汇报、互动、教师抓点提升三个大的步骤实现着教学;在问题的设计上抓重点、抓关键,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一节课紧紧围绕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怎么读懂的?想到了什么?就是这一策略的具体体现。在推进阅读上,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课前听《海燕之歌》的朗诵,课后再推荐学生阅读,课中也给学生展示阅读的机会。
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围绕第一次前置性作业进行,目的主要是检查同学们朗读课文,自学课文,查找资料的情况,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再次朗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脉络,交流了高尔基的资料,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此时,我又及时布置了第二次前置性作业。
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但又不是完全放手,而是紧紧抓住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努力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给我们提出几点要求,我想结合这几点谈一谈我在这节课上的实现过程。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我时时注意表扬激励学生,如注意运用 “说得好”“不错”“掌声””掌声表扬“”掌声鼓励”“热烈的掌声响起来”等语言,目的就是要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激励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发言。整节课围绕着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来进行?就是让学生“自由地呼吸”,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想说,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在这节课前,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就是高尔基爱儿子,儿子爱爸爸,但认识还是比较肤浅,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会一步步加深,但却达不到高尔基的对儿子的爱是一种大爱这种高度,所谓大爱,就是高尔基希望儿子爱所有的人,爱就是付出,大爱就是更大的付出。在这节课中,教师的作用除了参与小组间的汇报,及时点拨,这是提升,但我觉得这还是小的提升,是在学生小组汇报基础上的提升。但,教师还要有一个针对教学目标的一种提升:那就是高尔基对儿子的大爱,大爱就是希望儿子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注意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再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进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努力实现“例”的增值。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篇六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主题独特、语言清新、文质兼美的叙事性记叙文。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由于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第四单元,为了能为解决教学重难点做好铺垫,根据教材体系安排的特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除了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又安排了练习3中散文《幸福》的学习,同时带领学生回顾了四(下)几篇有关爱的主题的课文,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等,有了这些内容的铺垫,第二课时也就是今天的教学设计,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引导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多种形式的对话,焕发真实的情感,使全体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畅谈了内心的独白。
一、寄情鲜花,畅谈美好的东西
对文中表达的深刻情感,教师的讲解往往显得苍白乏力,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验,读中去感悟。“鲜花”是本文的一条红线,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条线索,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展开对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儿子种花时的情景体会到儿子种花的心意,感受其对父亲的深情,二是畅谈高尔基看到儿子种的花全都开放时的多种感情体会鲜花给高尔基带来的美好感受,从而拉近人物间的距离,为后面给高尔基回信打好了铺垫。
二、读写结合,体现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课标》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曾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教学就是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文本的第三段,第四段设计了想像说话的练习,拓展思维,积累了语言,为理解下文的“美好的东西”做了铺垫。并设计了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回信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写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不足之处
首先,在文中出现了两个“美好的东西”,第二个“美好的东西”在引导理解有些仓促,要是先引导理解为小溪、树林、蓝天、绿草、礼物、美食等这些像鲜花一样美好的物质,再理解为真诚的问候、热情的帮助、衷心的祝福,会心的微笑等或许要合适一些。其次,在充分朗读课文和体悟情感的基础上,再模拟情景设计学生扮演“儿子”的角色,以说的形式对父亲高尔基表达自己的心声。借助文章蕴涵的父子情,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与文中人物的距离,从而真正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
这只是我一些粗浅的认识,还需要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