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端午日》教案(优秀5篇)6-13-5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www.kuaihuida.com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端午日》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端午日 篇一

沈从文的《端午日》以端午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写了当地人们最有特色的端午的习俗。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关于端午日沈从文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日沈从文阅读材料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 )嘭嘭铛铛把锣鼓很( )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shù)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qiú)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端午日沈从文阅读题目

(一)选择词语填入合适的括号中。

强壮 健康 伶俐 灵活 即刻 纯粹 单调 开始

(二)读短文,想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虽然《端午日》不是纯粹描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以了解到当地端午日的民俗。当地端午日的民俗主要有以下几个:

(四)本文以端午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详略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端午日沈从文阅读答案

1.强壮 灵活 开始 纯粹

2.按事情的发展的先后顺序及时间顺序

3.你写了否是说不用回答吧、?!

4.具体的写了当地人们赛船,略写了穿新衣,画王字等,提醒出,当地人们最有特色的端午的习俗

端午日 篇二

教学目的: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

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

(1—2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三、本文比较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味,标示疑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边读边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交流。

1、字词方面的不解。如“缓促”“调理”、“不拘”等。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竞赛,为什么还要写以前练习的事?”

(1) 讨论侧面烘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3处)

3、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中“种种情形”不描述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

(1) 讨论详写和略写的处理。

(2) 从文中再找类似的句子。

(3) 在此完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具体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点。

五、谈感受最深的场面

(一)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

(1)三个“莫不”的句子

(2)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

(二)重点赏析“赛龙舟”场面。

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1、动词的运用。学生谈动词对表现场面的作用,(课件显示动词)

(1)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动作。(课件显示不同竞赛人)

(2)、指导阅读带动词的句子,读出力度、读出气氛,纠正声音高低、短促,把动作突出出来。(生齐读)

2、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办做?有何感受?

(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

(师生明确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3、精彩段落背诵

(1) 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课件显示关键词)

(2) 根椐课件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六、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壮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受到了有益的人年启示。中国还有很多民俗,比如:-----、----、----、----、等(让学生举例),在每一个民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七、课文延伸。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片段来感受所体现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民俗文化。同学们可以课下收集一些民风民俗,从中了解一下异地风情,感受一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你一定会受益非浅的。

端午日 篇三

《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江苏大丰沈灶中学 陈继军

该教案是本人获大丰市东南片优质课评比第一名教案

(一)教学理念:

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引导、自学讨论法。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

1、精彩的场面描写。 2、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四)、教学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中秋节,很快又将迎来春节,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师:谈到端午节我们就不能不想到一位伟大的诗人,谁呀?(生:屈原)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多媒体图及传说介绍),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说 ,人们用端午节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

师:我们今天到湖南去了解那儿的老百姓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多媒体展示课题)请大家把课文打到102页。问:作者是谁? (生(齐):沈从文。)

师:哪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沈从文?

师:我补充一点: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具体感受沈

从 文笔下的湘西美景(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二、新授

板块一:自学并疏通字词。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多媒体展示探究目标)

(1)自由学习过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同学们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风俗习惯?

(3)划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词语。

检查学习情况: (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并区别字音字形字义。

蘸(zhàn)酒 峒(dòng) 泅(qiú)水 数 〔shù〕天前

擂(léi)鼓 鹳(guàn) 呐(nà)喊 shù(戍)军 一律(lǜ)

jiǎng(桨)手 泥jiāng〔 桨 〕

板块二:分析课文

一:介绍风俗。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了解到湘西的人们在端午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生:用雄黄蘸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穿新衣、吃鱼吃肉;划龙船竞赛;追赶放下水的鸭子〕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请一位同学从文中找出这些词语(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2、其中哪些风俗习惯是详写?哪些风俗习惯是略写?

二:介绍赛龙船。

1、师:请哪位同学把你最欣赏的语段介绍给大家……你为什么欣赏这一段?(这些文字写出了赛龙舟场面的激烈。)

① 其实对于赛龙舟的场面,古人就有许多优美的诗句来描绘,下面我们欣赏一首诗。(多媒体字)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这两句诗从哪两个角度写出了赛龙舟场面的激烈。(从龙舟的迅疾;从观众的喝彩)

② 我们文中也有描写赛龙舟场面很激烈的句子。请找出来。(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

③ 我们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分析,有哪些声音(锣鼓声;呐喊助威声……)视觉上描绘了哪几种色彩?(红、黄)

(展示多媒体)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段影片,待会我也请一位同学从这两个角度来描述一下赛龙舟的激烈场面。

引导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描绘。

(1)声音:锣鼓声,人声、歌声、鞭炮声、加油声,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特点:喧闹、有节奏、嘹亮、粗犷、

(2)视觉:色彩:红色的旗帜、龙身有的黄色的、有的红色的、江水浑黄色,桨手的服饰统一色彩。水花四溅

2、师:展示一张图片,从影片中大家能够看出一条龙船上有很多人,同学们知道他们各有什么样的分工吗?(生:有浆手、站头人、鼓手、锣手、)多媒体展示文字

(1)我们来欣赏一下几幅桨手的图片,文中是怎样描绘桨手的……(齐读)我要请同学相互讨论一下来,可用词语来描绘他们的风采。要从多角度:动作、外貌、神态、 心理、精神状态……(生:奋勇争先、团结协作、勇往直前、奋力拼搏、拼搏争先、乘风破浪、咬着牙、有力的臂膀、专注的神情、目视前方、……)你对文中描写 桨手的句子,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词?(持、划这对桨手的动作的描写)再请哪位同学读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2)展示带头人的图片,他在船中的作用是什么?(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合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哪些词能够体现这 一点?(手上合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文中还有对他的外貌描写,请哪位同学找出来 (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展示文字多媒体(齐读)

(3)展示锣鼓手的图片:文中对锣鼓手的作用是怎样介绍的,……(齐读)你认为除了调整节拍以外,锣鼓手们还有哪些作用。(鼓点除了能够使桨手们合拍以外,还能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多媒体展示文字。

(4)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的回答?

己芎茫鞘且桓稣迨遣豢苫蛉钡摹M窍嗷ヌ致垡幌拢惶趿垡肴〉米詈蟮氖だD闳衔Ω镁弑改男┨跫?拼搏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和全队合拍,要讲究配合,要团结协作)

引申:小而言之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绩、团结是必不可少的。对吗?

3、师:在喧闹的锣鼓声、嘹亮而粗犷的号子声中作者想到了什么?(梁红玉击鼓)如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呢?(战场、打雷、赛场……)展示两幅图片:远景图,同学们你看哪在水中飞驰的龙舟象什么?(离弦之箭、飞龙、奔驰的骏马、脱缰的野马……)

三:师:大家刚才单单注意到了龙船上选手了,其实还有一大批人,他们虽是这比赛的配角,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是谁啊?(生:观众)对,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多媒体中四幅图片)大家能否用一些成语来形容岸上的情形?(生: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水泄不通……)

文中有对观众的描写吗?指名(两岸人呐喊助威)(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同学们,对观众的描写你觉得起到了什么作用?(烘托出赛龙舟的的精彩)象这种写法我们称为“侧面描写”

四:庆祝胜利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上展现的这一条龙船的人在干什么?(生:庆祝胜利)对,这是一条获得胜利的船,文中也有描绘庆祝胜利的场面,请找出来。……胜利者会得到什么奖励?(生:一匹红布、一块小银)还有鞭炮的响声。齐读

五:捉鸭子

师:刚才同学们感受乭一下赛龙舟的激烈、紧张,文中还有什么风俗习惯也是很吸引人的……请找出文中描写的语句(于是长潭换了新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为什么会吸引你的?(热闹,有趣 )

小结:同学们喜欢过端午节吧?为什么?(生:有粽子吃) 除了吃粽子,大家知道端午节我们这里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吗?生:吃粽子、挂钟馗像、悬艾草、喝雄黄酒……) (利用电脑、背投放映“端午日习俗”的影片〕

其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也构成了我们国家文化、政治经济的多样性,大家课后看一下老师为你们搜集的关于端午节的更多有趣的事情。

板块三:小结:

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国有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有几千年的文明,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方文明。大家能举出一些我们国家独有风俗文化吗?而这些也越来越被世界了解,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喜欢。在

这次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的8分钟表演,就让全世界的人开了眼界,展现了美丽的东方文明。我们一齐来欣赏一下。

结尾声:同学们, 在雅典,世界人民亲身感受到了来自东方文明的魅力,世界为之惊叹,为之喝彩。中国在了解世界,世界人民也在了解中国。同学们让我们为把中国推向世界而努力吧!

课外作业:1、假如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将如何策划呢?(如赛前准备、人员安排、预期效果、奖励形式、注意事项等等)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感触?试用文字表述。(不少于200字)

内容项目 具体内容 注意事项

赛前准备 时间 地点 参赛人员 比赛要求

人员安排 裁判员 后勤人员

预期效果

奖励形式&nbs www.haozuowen.net p;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鼓励奖

可能出现的情况

端午日 篇四

教学目的: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理清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虚写相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了解民俗,学习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与虚写相结合描写场面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刚过去的中秋节还有印象吗?还记得有哪些习俗吗?

2.五月初五你知道是什么传统节日吗?你知首端午日的来历吗?我们这儿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3.不同的地区,风俗不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端午日》,去领略湘西地区端午节的民俗风情。(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相信大家在课前对课文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组习题。

1.你能准确读出下列词语吗?

蘸zhàn酒茶峒dòng 伶俐línglì 规律lǜ 桨jiǎng手 擂léi鼓 调tiáo理 呐nà喊 鹳guàn 戍shù军 泅qiú水干燥zào

2.听写下列词语

擂鼓 干燥 呐喊 泅水 戍军

3.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沈从文,现代作家,等湘西凤凰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

4.简答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湘西茶峒地区端午日的风俗?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追鸭子。(渗透详略得当)

三、研读课文

(一)作者在文中介绍的众多风俗中,在阅读课文后给你印像最深的是哪个?你说说你的理由吗?

(二)研读重点段落

1.展示赛龙舟的图片

2.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这个场面。

3.作者是如何来展现场面的了,我们来看,指名读文中写赛龙舟场面的句子。

引导作者写时观察了哪些人(参加比赛的人),在写比赛的人(正面描写)时作者重点从哪些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动作和外貎)。

4.作者除了写了参加比赛的人还写了什么人?观看的人(侧面描写,烘托比赛的激烈)

5.“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这句话写得是当时的情景吗?是什么?是虚写是由激烈的赛龙舟场面引起的联想,烘托比赛的激烈。

四、学写场面

1.作者描写的赛龙舟的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像了吗?突出场面的主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适当展开联想,你也可以写得很精彩。我们来试一试。

看图片写学生拔河比赛的场面。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3..交流,学生点评,进行对比赏析,加深学生对写法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六、作业设计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本命年的回想》

3.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略)

端午日 篇五

大家好!我是×××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端午日》。

《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民俗风情”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山西茶峒人端午日的习俗,着重描写了赛龙舟和追鸭子的场景, 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七年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阅读《端午日》不存在障碍。学生已初步具备浏览网页、收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一定的兴趣,但仅仅停留在名称及粽子、月饼等外化的形式上,对其来源、传说、文化内涵等都不太清楚。

因此我认为把《端午日》这篇文章仅仅作为场面描写的学习资源,有点浪费,因而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基础上,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对传统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感悟。

我的知识目标:能够说出湘西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文章点面结合,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方法。情感目标:感受湘西端午节时欢快的气氛和湘西人民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领悟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是: 通过学习精彩的赛龙舟场面,感受湘西端午日的欢快气氛和人们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学的难点是:领悟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我制作了这个网络课件,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这节课的流程是这样的:

一、播报端午习俗。

课前,学生根据我提供的许多关于端午习俗的网站链接,收集并整理了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学生对端午习俗有了较多的了解。

二、解读欢快场面。

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赛龙舟场面的热闹和欢腾、紧张和激烈。这样易于学生理解场面描写中为何要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使教学重点易于突破。

三、探究文化内涵。

组织学生通过影像视频、网络链接,获取更多的信息,然后通过小组间讨论,合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使这节课不仅仅停留在文本的研读上,而是从教材中挖掘语文教学的资源,把学生引向一个广阔的语文天地。

四、回归传统节日。

让每个学生在留言板中发表自己对传统节日回归的看法,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传统节日回归的重要意义,在无形当中也是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为了让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真正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内,还在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展中。我在课件的制作中,设置了这样几个特别部分。

1、端午首页,

插入一个动画,并以跑马灯的形式来展示端午诗选,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视觉冲击,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思维是漫不经心,。而这样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

2、导读指南,

这是课前的准备,在这个网页中,有许多的链接,点击以后可以出内容,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深入了解的东西,例如有的学生希望知道端午节来历,而有的学生对端午的神话传说感兴趣,还有的同学对端午的饮食文化情有独钟。教师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预习,这样,信息的来源与使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创造空间。通过这一个课前学习,学生不仅锻炼了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也激发了学生对端午节以及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熏陶。在这里就很好地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了起来。

3、文化探究,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精彩的赛龙舟场面,感受湘西端午日的欢快气氛和人们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并能初步说说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这个网页上,我插了一个关于“春节”的视频,提供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链接,以及关于黄金周改革的新闻链接,学生可以迅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窄,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让学生的讨论、探究有据可依,有话可说。使学生在学好教材上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更为广阔的时空中去,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文大地上。

4、学情反馈,

这是个数码留言板的形式,这个形式颇具时代气息,有时尚感,让学生乐于参与。这个留言板既可以让学生上传作业,也可以供学生在上面质疑提问,反思课堂学习效果,方便师生资源共享,呈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良好和谐的局面。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只是少数学生的舞台,是精英与精英的对话,老师与精英的对话,而留言板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舞台。同时用这个留言板,就把我们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因课堂学习而激发了对课外学习的热情与关注,学生课后,仍旧可以在留言板上发表看法,使教与学获得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端午日》这篇文本的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承载了古老而年轻的文化气息和地方风情,象水一样拍打着你,拍打着我,拍打着每一个学生,我期望学完这篇课文后,每个学生都能感到一种无形的东西已经穿透人的肌肤,进入人的灵魂深处,让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民族情绪在这一时刻得到彻底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