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称赞教学设计【最新14篇】9-2-60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如下是www.kuaihuida.com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4篇称赞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称赞教学设计 篇一

关键词:高校;科研动机;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8—0098-04

当前,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每年完成大批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这些成果和论文推动了北京市体育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带来了体育事业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体育科学研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论文的学术价值不高,甚至出现花钱买文章的不良现象,这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健康发展,扰乱了体育科学研究的神圣感,降低了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的研究,了解影响科研的各种因素。长期以来,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造就了知识传授型的教师。不少高校体育教师忙于教学、偏重经验、满足于现状,甘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并非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并非将教育当作一种展示自己生命活动的事业,而只是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他们忽视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忽视体育科研的创新能力,忽视科学研究带来的巨大潜力,这使得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使得我国体育科研的水平落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进行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能够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现状,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向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共抽测50人,性别、职称比例如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国内有关体育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把握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客观、全面的研究方法提供参照。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并借鉴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科研动机、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等相关方面的问题。经12位专家评估,问卷效度达到86%,问卷基本能够反映研究的问题。本次调查向北京高校体育教师共发放50份问卷,回收50份,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采集到数据进行统计,和Ex—cel 2003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动机的分析 查阅文献发现,科研心态是研究者从事科研工作的心理活动的总称,对于教师整个科研活动的全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并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而体育科研动机系统正是体育科研心态的核心,是驱动和维系科研人员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其结构是由内容维、状态维、性质维构成的三维结构。分属“三维”的诸动机要素在组合类型、个体表现及其层次上都显示出多样性。同时,多样的动机要素及其结构类型在科研人员的内心深处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显示整体效能。国内对科研动机的相关研究非常少,对体育教师科研动机的研究更少。

2.1.1 对内容维的分析 科研动机的内容维有四个要素,即处于谋生、获取功利、满足兴趣、追求真理。这四个层次依次递进,体现了科研人员的不同的层次需求,构成了科研动机从盲目——自在——自为——自觉的层次趋势。从调查统计可以发现(图1),大多数人进行科研的主要动机是谋生、功利、兴趣,没有纯粹为了一方面而进行科研的,其中为了晋升职称和自身的兴趣是构成内容维的主要动机。

2.1.2 对状态维的分析 科研动机的状态维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有意识。从图2的状态维分析可以发现,95.8%人科研动机处于前意识状态,他们赞同科研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有59.6%的人科研动机处于有意识状态,他们认为科研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而有21.3%的人是很不情愿地进行科研。

2.1.3 对性质维的分析 科研动机的性质维分为认知、道德和审美,三者依次递进。从表3可以发现,体育科研的认知动机赞同率最高,即赞同体育科研是为了认知体育规律、把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对于科研是为了提高人民体质和生活质量的性质,多数人也表示赞同;而体育科研是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和状美的性质,许多人也表示赞同。这三面的动机从体育认知,深入到体育道德,再到审美,层层递进,赞同率逐渐下降。说明许多教师对科研的理解仅停留在事物外化的表面,还没有将其内化为自身和社会更为高尚的追求,也就是体育科研的最高境界。

2.1.4 进一步分析 以职称、年龄和学历为变量,以性别和高校的性质为协变量,对“是否出于谋生的需要”而进行体育科研的动机做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各种类型的人群的科研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北京高校教师对进行科研是否出于谋生的需要的态度比较一致,考察的人群均比较赞成为谋生而进行科研的动机。各年龄分组的人群的动机均呈现相似的规律分布,即随着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递增,“出于谋生需要”而进行科研的动机也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体育博士生比较重视科研,他们将科研作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动机最强。进一步以职称为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各种职称教师的科研动机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从均值上看,他们都赞同以科研作为谋生手段,其中职称为助教的教师赞同程度最高,其次是教授和讲师,而副教授赞同程度最低。从以上分析发现,北京高校教师普遍赞同科研作为谋生手段的动机,各种职称、年龄、性别、学历、高校类型的体育教师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从谋生动机的分布图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学历高、职称低的教师出于谋生方面的需要导致科研动机相对较高;而学历低、职称较高的教师科研动机相对较低。此外,以职称、年龄和学历为变量,以性别和高校的性质为协变量,对功利动机进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越小、职称越低的教师,晋升职称的科研动机越高;相反,职称越高、年龄越大的教师,晋升职称的科研动机越小。综上所述,体育科研动机与谋生、功力、兴趣、自律、愿望与追求、认知等多种因素有关。分属“三维”的诸动机要素在组合类型、个体表现及其层次上都显示出多样性。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体育科研形式不容乐观,科研人员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和获取利益的方式,非常不利于体育科研工作在正常轨道上的发展,这也是产生花钱买科研、请人代替写文章的原因之一。马斯洛的“人类需要的层次”理论,人类基本的需要必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如果一些人还认为其科研动机只是谋生和功利,那么他的科研动机就不可能是追求真理。此外,年龄小、学历高、职称低的教师科研动机高,而年龄大、学历低、职称高的教师科研动机低。

2.2 价值取向的分析

2.2.1 教师科研价值取向的层面分析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目标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态度、心理和行为倾向。教师科研的价值取向体现教师对科研的社会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的潜在追求,决定教师对待科研活动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对于教师的职业目标有重要影响。随着教师作为价值主体的地位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家庭、兴趣、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对其的影响,其科研价值取向也呈现出不同层面的表现形式,并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最终内化为每一个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

从表3可以看出,除经济方面外,大多数教师均对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表示赞同。科研的价值取向涉及课程改革的所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教师认为科研可以提高社会地位,而不赞同提高经济地位。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各年龄段、学历层次、职称的教师在以上几方面的价值取向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社会地位、学习技能、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综合素养是当前北京高校体育教师共同的科研价值取向。

2.2.2 影响高校体育科研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体育科研的价值取向可分为表层价值取向和深层价值取向两种水平。表层价值取向是指易受政策、社会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职业待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价值取向,如教师的工资水平、社会地位和职业的稳定性等的变化而引起的教师在对科研认识上的变化和教育行为上的选择;深层价值取向是指受教育者本人教育观念思想意识、意志、动机、信念等左右而发生变化的价值取向。从表4可以看出,影响北京高校体育科研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地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体育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和水准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四个大的方面,既涉及表层价值取向,又涉及深层的价值取向。表层价值取向是基础,深层价值取向是核心和灵魂。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价值取向虽然比较正确,但是教师很少认真反思影响价值取向的因素,这就容易受社会、经济、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扰而迷失原有的正确方向。由此可见,北京高校教师的科研价值观还不够全面,这影响了他们形成积极的、整体的价值取向。

2.3 体育科研动机与价值取向的相关性分析 动机、价值观、价值取向应属于心理学的个性倾向性的范畴。动机是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因此,体育科研动机也应该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价值观是“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而价值取向则“在一个一个有关‘值得的’看法背后,是一整套具有普遍性的,有组织的构念系统,这套构念系统是有关对大自然的看法,对人在大自然的位置的看法,人与人的关系的看法以及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关系时对值得与不值得做的看法。”价值取向一般具有动机的功能,对个人和群体行为、态度具有评价、规范、禁止和指导作用。从图4可以看出,科研动机和价值取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368(p

3 结论与建议

1)北京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科研的动机主要与兴趣、谋生、功利等有关,真正为了追求真理的高尚目标进行科研的人只有38.3%。建议提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取消职称终生制,这将有利于提升其科研动机。

称赞教学设计 篇二

姚赞赞正兴致勃勃地为众人解说大棚恒温控制系统的应用,这个90后男生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的大棚恒温控制系统在浙江省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二等奖,面对众人的称赞,他却略带遗憾地说:“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可惜时间太短了。”

圆梦职高,苦练专业技能

姚赞赞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喜欢搞小发明、小创造。家里造房子时,姚赞赞就跟着父亲将家里各房间的电线全部拉好;有时电器坏了,姚赞赞拿回房间修修弄弄,就使电器“起死回生”了。

2009年,姚赞赞初中毕业后选择就读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填志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工专业。他说:“当时我想一定要读这个专业,如果这个专业选不上的话,我宁愿不读了。”

姚赞赞对电工专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爱,白天他认真听课,一丝不苟地完成各种操作;晚上回寝室后,他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复习一遍,再多看几页专业书,自学新的知识。

经过专业老师的推荐,姚赞赞进入了兴趣小组。兴趣小组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活动,姚赞赞刚进去的时候就与组员一起完成了电器安装等课程的学习。兴趣小组的功课比课堂学习内容要精深许多,例如单片机编程和C语言等内容在课堂上是学习不到的。姚赞赞知道机会来之不易,他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打下了更加扎实的专业基础。在2011中职全国技能大赛电器安装浙江选拔赛上,姚赞赞所在的团队获得了浙江省三等奖。

锲而不舍,师徒鼎力合作

姚赞赞是土生土长的慈溪人,他父亲和慈溪本地很多农民一样是大棚种植户。夏季温度偏高时,父亲总要把大棚上的塑料薄膜掀起以降温。这样的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而且稍不留神大棚内的农作物就要遭殃,但市场上的大棚温度控制系统价格不菲,像父亲这样的小面积大棚种植户根本承受不起。姚赞赞产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制造一个成本较低的大棚恒温控制系统。

因为不清楚这个项目的可操作性如何,他就逐个找老师请教控制器的制作方法。陈剑老师曾经给姚赞赞上过专业课,同样喜欢动手制作各种小玩意,当他得知姚赞赞的想法后,与姚赞赞一拍即合,成了姚赞赞的指导老师。

2011年暑假,姚赞赞在家里待了几天就回学校开始绘制控制器设计图。控制器涉及到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新知识,姚赞赞经常熬夜学习到深夜一两点钟,遇到问题就与陈剑老师一起攻关。工夫不负有心人,姚赞赞终于完成了大棚恒温控制系统的设计图,该设计获得宁波市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顺利进入浙江省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2012年2月中旬,姚赞赞接到决赛答辩的通知。答辩前的两个月,陈剑老师干脆让姚赞赞搬进了自己的教工宿舍,他们同吃同住。晚上睡觉时,姚赞赞要是想到什么问题,就马上与老师讨论,师徒二人经常聊着聊着就睡不着了,于是干脆起床制作控制器。一天晚上,师徒二人因为太累,在制作控制器时不知不觉睡着了,两人的手都被电烙铁烫伤了。

第一个控制器完成了,但是控温效果不佳,师徒二人相互鼓劲,从头开始制作,一直做到第三个控制器,才感到比较满意。

姚赞赞的班主任杨文科老师还亲自指导他制作PPT,与他一起设计答辩的开场白。姚赞赞的大棚恒温控制系统凭借其经济性、自动性、精准性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浙江省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夯实基础,培养创新之风

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历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教育活动中优化专业设置,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课外开设各种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深化专业知识;为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团队合作完成各种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称赞教学设计 篇三

一、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激励学生乐学情感在数学教学中起动力的作用。以情感人,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乐学不倦。课堂上数学教师的激励行为指教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富有激励的情感,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增强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如,教“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之后,设计联想训练。教师讲一句话,学生说出意思相同的另一句话。教师说:“24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4是2的倍数。”此时教师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作出认知与情感上的反溃“还可以怎么说?”另一个学生抢着发言:“还可以说‘2是24的约数’”,教师又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点头。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二、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辅助教学语言表达的效果非语言因素一般不能单独构成意义表达,教学非语言因素伴随辅助于教学语言,语言艺术在非语言艺术的辅助下,可以收到“言语不多道理深”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常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具体形象入手,再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机地把表情、动作、姿态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位教师上《年、月、日》的教学片断纪实:师:怎样才能记住大、小月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评析:激励的表情、姿态与巧妙的设问有机结合。)师:大家观察,7前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单数)?而7后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双数)?我们就说7前单月大,7后双月大。(评析:在教鞭动作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路展开,获得科学记忆大、小月的一种方法。)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大、小月呢?同学们看课本第65页,握起左拳头,像图中那样,在左拳头上从一月数到七月,再从八月数到十二月,拳头凸起来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2月外)表示小月。我找个小朋友带大家数。

(评析:教师动作示范,引导学生观察,辅以教学语言,又让学生学会科学记忆大、小月的另一种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非语言表达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数学问题,透彻领悟数学知识。如,《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中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的关系是学习中的难点,为突破难点,课前师生都准备一张较厚的长方形纸板:长15厘米,宽10厘米。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做以下动作(操作):(1)把这一纸板卷成一个高10厘米的圆筒,把它握在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指在圆筒底划圈。(哑语:这是圆柱底面周长)(2)手慢慢放松,认真观察这个底面圆的形状变化,右手指着正在变化的曲线。(哑语:这是圆柱的底面周长)(3)把这张纸完全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右手指在这个长方形的长边上划一 划。(哑语:这是展开后的圆柱的底面周长)这一片断,由于教师充分运用非语言艺术,创设教学中非语言情景,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促进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言语内化为认识工具,就比以前更能以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经验的规律表现出来,并加以系统的转换。”内部言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盲语活动,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伴随的一种不出产的言语。

内部言语的形成是学生头脑里认知同化的过程,是实现知识内化的思维方式。数学教学恰当地运用非语言因素给学生以适时的暗示、启发,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纳入合乎逻辑的轨道。

近代国内外小学采用“无声教授法”。把例题教学编成“小步子”的程序,利用电化教学媒体,教师从学生的思维反馈信息中,及时地运用动作、表情、姿势等非语言手段,让小学生参与和暴露思维过程”,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新颖有趣。

称赞教学设计 篇四

一、精心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不同的课型尽可能地设计一个可操作的“任务型”活动,而这一活动一般都以话题为核心,在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中,安排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感到有真实感。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型”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就会愿讲、多讲,教师不必担心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其实,学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相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愿讲而靠老师讲,那肯定是学不好英语的,当然也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所以,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为中心,营建课堂教学情景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教材Module 7中Unit 1的Project是两篇带有话剧性质的文章,很适合学生亲身去体验。所以,我提前两天就布置任务和范围,由课代表负责导演的确定,然后让导演为每个角色选好演员。他们信誓旦旦地让我到时候看好戏。可这两天好难等啊,心中总是有着很多的担心。周三,当我把他们带到操场上,几组“演员”在“导演”的安排下有序地,信心十足地等候着,比往常的状态不知要好多少倍。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堵在胸口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他们不仅表演得好,而且戏中有他们自己创作的东西,表现得非常好,让我从心里真的对他们刮目相看了――这其中有平时把上课比作是听天书的学生,也有平时默不作声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这一次,他们做得都很棒。我把他们的表演录了下来,回到教室放给他们看,他们显得非常自豪和开心。将这推广到全年级,效果也出奇的好。我想,无论怎样,这都应该算是课改中一次小小的成功或是进步吧,因为学生学得开心。

又如:在教高二Unit 3 Body Language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我把学生分为四组,把写有提示体态语文字的20张卡片平均分给每组,由他们上台表演出相应的体态语,各组同学参与竞猜,用最短的时间先完成的组为获胜组。规则一宣布,全班立即进人活跃状态。有个同学为配合对手表演,表达“胜利”的体态,竟不惜让对方将自己打翻在地,而衬托出胜利得意的姿态;为表示“爱”的体态语,一对男女生配合表演组竟大方地作了一个颇为令人捧腹的当众“吻”……在这种游戏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同学们无形中消除了拘谨和不安的紧张心理,对课文主题有了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较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便于自己去认识发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揭示所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当然,课堂教学活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活动,选用适当的活动形式。

二、学会宽容,学会赞美

在面对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的学生时,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们的错误,包容他们对学习的厌倦,包容他们的自以为是,更多的是发觉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给予恰到好处的赞扬,因为赞扬能给人一种无穷的力量, 激发人向更高处发展。然而,赞扬也要讲究艺术、讲究方法,所以教师要真诚地赞扬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肯定和认同的环境中重拾自信。称赞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既可使用语言称赞,如“Quite good.”、“OK,well?done.”、“Very?good?job.”、“Excellent!”、“Wounderful!”……也可用丰富的体态语称赞,如真诚地笑笑、点点头,或是做一个手势,还可以在课后的作业里写下让学生愉悦的评语。这些简单的话和评语,教师也许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然而却能让学生高兴、难忘,能让一个自卑的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同时,这也能让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而要让赞扬真正成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三、备课组的共同合作

称赞教学设计 篇五

每每拿起语文文书,我就会想到学词句篇,贾志敏也说过,语文课要教语文,教语文,就要贯彻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丰富的字词积累,才是一切语文活动的基石,几年来本人一直关注字词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理论摘记学习,并尝试着在实践教学中积极的去探索发现字词积累教学的经验。

以下是我们学校教研活动同课异构中的字词教学片段:

【案例描述】

片段一:《称赞》同课异构中词语教学片段采集

蒋老师《称赞》第一课时片断采集

1.教学“称赞”导入

师:(板书:称赞)谁会读?

生:读

师:谁给它换个词?

生:表扬

生:夸奖

师:平时得到老师的表扬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生:很高兴

2.教学“粗糙”

师:从哪里看处小板凳做得很粗糙?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看看图,说一说

生:有裂纹

生:太矮了

生:有一只脚胖一点,有些地方瘦一点。

师:刚才于冬说小板凳做的很粗糙,但很认真,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读)板凳做的很粗糙……

3.教学“泄气”

师:谁来读一读,泄气是什么意思?

生:放弃

师: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泄气?

生:(沉默,没有一个回答)

师:在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跳绳,我们老跳不好的时候,会?

生:做也做不好的时候会满泄气。

师:你来读这句话

生:读

上课老师反思:课堂上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情境称赞学生的学习用具摆放整齐,衣服穿的整洁,人坐的端正,精神好等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称赞带来的快乐,为下文“称赞”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

听课老师点评断采集:这堂课上课文。得非常扎实,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课题。先对学生进行一番称赞,然后让学生给“称赞”换个词。接下来就进入初读。整个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这部分,预设非常充分,抓“粗糙”的理解让学生看图进行突破,创设情境“从哪里看出小獾非常认真?”老师及时的给学生称赞,与文章的主题相符。“泄气”的教学利用生活实际进行突破。

黄老师《称赞》第一课时片断采集

1.教学“称赞”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称赞别人是快乐的。

师:那什么是称赞?

生:表扬。

师:还有吗?

生:夸奖

师:学学这篇课文,看看称赞是不是这么神奇。

生:自由读文

师:指名读

生:读

师:仔细听,

师:表扬她,称赞她,(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口语中,就运用了词语)

2.教学“粗心”“泄气”

师:粗糙的小板凳是什么样子的?

生:不平整

生:有裂纹

生:做的高高矮矮的,一个比一个好。

师:都做了三只了,还做不好,心里会怎么想?

生:着急

生:伤心

生:奇怪

师:就是只泄气的小刺猬。

3.教学生字

师:(出示 刺猬 小獾)瞧瞧他们,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个偏旁的,都是反quanpang

师:(出示板凳 椅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木字旁。

师:有什么区别?(看图理解)

生:都是木头做的。

生:椅子有靠背,板凳没有

师:哪个难做

生:椅子难做

上课老师反思片断采集:在教板凳和椅子时,这两个生字时,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了椅子有靠背,板凳没有,根据学生的认识,老师进一步引导“椅子”做起来更难,从而为学生理解后文中“小獾从会做板凳到会做椅子”的进步打下基础。因此,紧扣文本进行字词教学,不仅能提高识字效率,提升识字质量,同时读文识字紧密相连,更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全面的语文素养。

点评:有人说“好的方法是一颗良种,可以播一粒,绿一片,收一筐。”本课识字教学,老师积极遵循汉字构字规律,让学生轻松快乐完成识字任务。它不仅可以提高识字效率还可以举一反三,扩大识字量,无异于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理论解释及思考讨论】

以上是我校两位老师在一次校本研修活动中同课异构教学片段。两位老师采用的字词教学设计不同,各有闪光点,却感觉都还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值得深思。

1.解读词语,读出词外意

教学词语,首先要解读词语。如何解读词语?词语可以通过工具书(如字典)去理解,可以通过具体的语境去理解,不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去理解等,先拿我们的“粗糙”一词来做例子吧。词典里的解释:第一个意思是质料不精细,不光滑。第二个解释是草率,不细致。结合《称赞》这篇课文来想象这里的粗糙:小板凳表面还带小刺,是第一个意思;板凳的脚做得一只粗一只细,是第二个解释。正确深入的解读了“粗糙”一词,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就会有方向,有内容。如片段一中,老师巧妙地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将“粗糙”一词化为眼前可视的“实物”,从而在对话中感觉到板凳做的糟糕。孩子的思维形象具体,老师通过图,让词语一下子就变的形象可感了。遗憾的是,在通过看图说话过程中,只有两三个小朋友回答说“有裂纹,不平整,一只脚胖一只脚瘦”,这个词语的教学就好了,感觉过于简单了。

如何深入这个词语的教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词语基础。粗糙这个词语孩子们可能已经理解,但是只停留在学面意思上的理解,也就是词典中第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才是学生要学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觉表面的“粗糙”,再用眼睛观察做工的“粗糙”,然后还可以拓展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粗糙?小朋友可能会回答说,树皮是粗糙的,爷爷的手是粗糙的等等。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说出第二种解释下的例子:如表面光滑,但是外表不大美观的也可以说粗糙。这样孩子对粗糙一词的认识才够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言语,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的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的感彩,为了让儿童获得深刻的体验,让词语焕发生命的光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领儿童通过想象画面、词语组合等方式唤醒词语表象,由抽象的词语进入具体的形象去感知、感悟。

2.链接生活情境,内化词语

链接生活情境,是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学生生活中有过的经历和体验,打通词语和生活相联系的通道,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语相关的表象和情感,使词语内容与学生只要能意会、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但随着阅历的丰富,孩子的理解会加深,这个加深应该是在已经构建的基础的不断深入。所以,词语意象的根基应该打下。在词语教学实践中,让词语与生活情境结合,可以把模糊的词语教学变得具体形象,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可以把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如以上的教学例子中两位老师都将“称赞”直接运用于课堂,正如老师自己反思的那样,课堂上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情境称赞学生的学习用具摆放整齐,衣服穿的整洁,人坐的端正,精神好等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称赞带来的快乐,为下文“称赞”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由此可见,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重要性。词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说直接影响到老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称赞教学设计 篇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紧跟其后只露出一个脑袋,但画面却营造出络绎不绝的骆驼群的意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实施建议”中也写道:“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因此,本课教学拟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和换位读等多形式朗读方式理解文本内容,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在结合已知,联系生活中明白如何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够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直立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

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多媒体课件)。

师:画家没有直接把花画出来,而是通过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来表现“踏花归来马蹄香”,表现出这位画家并没有落入俗套之中,而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板书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设计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地进入阅读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学习提纲: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徒弟画的是什么?

(3)为什么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而其他两位徒弟的画却令画师不满意?

(指名读、齐读学习提纲。)

2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书,保证了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读时间,有安静自读,自解,自悟的机会,以期达到学有所得的效果。)

三、再读释疑

1、依次释疑(学生默读后,简要回答):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徒弟画的是什么?

(3)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够得到画师的称赞?而其他两位徒弟的画却令画师不满意?

2、引导朗读。

师:面对画师禁不住点头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二徒弟十分奇怪,到底画的是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渎,变换不同的角色读。

模仿小徒弟、画师、大徒弟、二徒弟的语气读。

3、引发辩论。

师:小徒弟的画其实很简单,却得到画师的称赞,而其他两位徒弟的画却令画师不满意。想一想:大徒弟、二徒弟会怎么说呢?(教师可以采访大徒弟、二徒弟)大徒弟、二徒弟与画师进行辩论。

4、揭示主旨。

师:“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直立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大徒弟再说:“原来他画得多是凶为……

二徒弟再说:“原来他画得多是因为……

画师说:“对,他画得多是因为……

师:正是因为小徒弟用有限的两只骆驼表现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山间会有多少只骆驼。他已经做到了“想别人没想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处于不同角色去读同一段文章,以不同的理解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小的辩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得到进一步深化。)

四、尝试拓展

师: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在生活中你所知道的或者是经历的事中,哪些表现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

师:老师今天也来考一考同学们,看一看谁能把老师出的这个问题解决得最好。

称赞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以教学《称赞》为例谈谈我的做法。本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文中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写了小獾和小刺猬之间的相互称赞,并因彼此的称赞给他们双方带来了快乐。在教学中,通过几次试讲,修改感觉最后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从课堂的实效性出发,围绕几个问题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感到师生合作宽松、愉快。

一、提问创设学习氛围,唤起学习的主动

新课标要求把文体的学习置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创设出学习文本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课文前,我进行了情景创设:森林里有一棵美丽的称赞树,结出了很多的称赞果。在老师热情地称赞声中,孩子们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动的,趁此机会,我随机提问了那些收到“称赞果”的同学,问问他们此刻的心情,这个提问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带着高涨学习激情,学生很快就进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二、抓重点句,落实课堂的教学目标

本文内容较为生动,文字也较浅显,主要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真诚的称赞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真诚地称赞他人。我在教学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带着学生学整篇课文的教学模式。只围绕两个大问题“小獾和刺猬是怎样互相称赞对方的?”及“称赞带来了什么神奇的效果?”为主线,抓住文中的几句重点句子展开教学来落实课堂的教学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三、用分层次的提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老师提问: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然后老师再问:小刺猬是怎么发现小獾很能干的呢?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仔细地看了看”,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小刺猬在称赞前会仔细地看了看,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小刺猬很认真”。老师马上就顺势利导,小刺猬多么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呀。紧接着,学生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到小板凳很粗糙,这是我就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哎?这么粗糙的小板凳,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很容易解决了。

四、用提问抓住契机,想象补白,激活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假如在教学中,我们能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支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定能较好地诱发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在想象中巩固知识,在想象中接受爱憎美丑的教育,在想象中培养思维能力……《称赞》中小刺猬的称赞就像一根神奇的魔棒给小獾带来了自信和快乐。为了让学生更加感性、形象地理解称赞的无穷魅力,我让学生想象补白:“假如在小獾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给予的不是称赞,而是取笑或挖苦,结果会怎么样?”这是与文中的故事情节截然相反的逆向思维点,这样的思维点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领域变得更加开阔,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是一个情理交融的训练,它不仅包含着能力的训练、理性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但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感受,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动情,在共鸣中生情,使明理中悟情交融,使感情朗读真情激荡,还能让学生充分感悟称赞的魅力,明白:称赞能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能带使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从而加深“称赞”之“理”。

总之,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在教学中能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下来,才能师生合作愉快,课堂气氛融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 谈谈直观性问题。《给教师的建议》[J].2001.1

[2]吴效峰。教学艺术与实践。《新课程怎样教》[J].2004.1

称赞教学设计 篇八

1.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1.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2.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2.1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Book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 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2.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2.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r skirt looks nice.B:Thank you.

2.4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3.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3.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3.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称赞教学设计 篇九

[关键词]广东;高校教师师德;调查研究

教师作为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职业,社会对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园地,其师德建设情况更为引人注目。近年来,关于高校师德问题的研究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师德的内涵和规范、师德建设的现状、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和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等[1]。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对教师、学生的调查不够深入有关。因此,我们对广东省高校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从高校教师的视角,了解当前高校师德的真实现状及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高校教师自身不仅对高校师德现状非常关注,而且对高校如何进行师德建设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广东省内三所部属和省属高校的教师。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问卷328份,回收率为74.5%,有效问卷321份(个别题目漏答不影响整个问卷分析的按有效问卷处理),有效率74.3%。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还通过与高校教师的访谈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我们结合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及影响高校教师发展的其它因素,设计了高校教师师德状况的调查问卷(除个人基本情况外,共计40个题目,其中选择题39个,开放式题目1个),对调查数据运用SPSS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高校师德内涵的界定

关于高校师德的内涵,一些官员和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新命题[2]。多数学者认为师德应体现在三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3]。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多数教师主张,师德应是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准则,其中选择“基本的职业规范、准则”的占68.5%,选择“高尚的、崇高的道德标准”的占27.6%,选择“可以达到的、值得表扬和学习的标准”的占7.6%。同时,高校教师普遍赞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应该不断发展变化,选择“完全赞成”的占27.6%,选择“比较赞成”的占33.7%,选择“赞成”的占32.7%,选择“较不赞成”的占1.9%,选择“不赞成”的占4.1%。

2.对当前高校师德状况的认识

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的问题中,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选择“有较高的收入”的占2.1%,选择“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的占30.9%,选择“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的占7.4%,选择“其它”的占4.2%,与性别、学历显着相关(p<0.01),与职称相关(p<0.05)。在是否有离开学校,寻找其它发展的想法方面,选择“有”的占24.4%,选择“无”的占75.6%。至于离开高校的原因,选择“工作压力大”的占25.4%,选择“收入和福利待遇低”的占28.8%,选择“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的占10.2%,选择“工作的满意度不高”的占33.9%,选择“其它”的占1.7%。半数以上教师因高校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自由性而选择当高校教师,其中女教师所占比例更高,达67.2%,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本科,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低,职称越低的教师,所占比例越高,但副教授所占的比例要低于教授。相当部分男教师选择当高校教师是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选择此项所占比例也更高。

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这种提法,“完全赞成”的占13.1%,“比较赞成”的占22.0%,“赞成”的占33.8%,“较不赞成”的占17.5%,“不赞成”的占13.7%。在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取向方面,选择“培育人才、奉献社会”的占53.4%,选择“义利并举、德利合一”的占42.7%,选择“等价交换、按劳取酬”的占3.9%,与性别、行政职务相关(p<0.05)。就自己如何处理个人、部门和学校三者的利益关系,选择“先学校、后部门、再个人”的占62.8%,选择“先部门、后个人、再学校”的占19.5%,选择“先个人、后部门、再学校”占17.7%,与行政职务显着相关(p<0.01),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更多选择“先学校、后部门、再个人”。

在是否认为“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会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相矛盾”问题,选择“完全会”的占7.1%,选择“比较会”的占12.3%,选择“会”的46.3%,选择“基本会”的占25.2%,选择“不会”的占9.1%,与职称相关(p<0.05)。在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之间,选择“作为教师,应该将奉献精神置于首先地位”的占6.4%,选择“应该首先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的占34.9%,选择“处理得好,二者可以实现有机统一”的占58.7%。半数以上高校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关系”,选择“平等关系”的占60.4%,选择“服务关系”的占13.0%,选择“教育关系”的占26.6%。在与学生的关系方面,选择“关系亲密”的占13.2%,选择“比较亲密”的占67.4%,选择“一般”的占18.8%,选择“疏远”的占0.6%,无人选择“很疏远”。

参与调查的教师对当前高校师德状况的总体评价一般,选择“非常好”的占2.3%,选择“较好”的占27.3%,选择“一般”的占57.9%,选择“较差”的占9.0%,选择“很差”的占3.5%。对当前的师德状况,教师最不满意者涉及几个方面:选择“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的占43.2%,选择“教学上无心钻研业务,只求不过不失”的占14.0%,选择“科研上急功近利,剽窃他人成果”的占24.3%,选择“只完成教学时数,对学生不管不问”的占14.0%,选择“利用师生关系谋取利益”的占4.5%。

至于造成师德失范的最重要原因,较多教师认为是考核制度的问题,选择“对学校没有认同感”的占11.8%,选择“教师个人放弃思想道德修养”的占22.8%,选择“经济压力大”的占21.3%,选择“考核制度方面的问题”的占38.8%,选择“师生关系疏远”的占5.3%,与学历相关(p<0.05),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认为“考核制度有问题”所占比例最高,占41.4%。

3.对高校师德内容及其具体要求的了解

在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品行方面,选择“刻苦钻研业务”的占9.2%,选择“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占43.7%,选择“以良好的品德行为影响学生”的占37.1%,“谦虚谨慎,维护其它老师的尊严”的占0.9%,选择“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的占8.7%,选择“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占0.4%,与职称相关(p<0.05)。

关于做一个好的教师最突出的方面,选择“科研成果突出”的占6.6%,选择“教学效果好”的占19.5%,选择“教学和科研均突出”的占54.0%,选择“深受学生爱戴”的占19.5%,选择“同事公认”的占0.4%,与性别、职称相关(p<0.05),与学历显着相关(p<0.01)。自身在实际工作中在哪方面做得最好,选择“科学研究”的占12.3%,选择“教学”的占30.1%,选择“科研和教学均好”的占33.8%,选择“和学生沟通”的占16.9%,选择“和同事们相处”的占4.8%,与性别、行政职务相关(p<0.05),与职称、学历显着相关(p<0.01)。履行教师职责时花费时间最多的方面,选择“教学”的49.4%,选择“科研”的占33.8%,选择“和学生沟通”的占10.4%,选择“社会服务”的占1.1%,选择“参与管理”的占5.2%,与职称、学历、行政职务显着相关(p<0.01)。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同教学和科研均突出的观念,而男教师的比例要高于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为自己教学和科研均好,男教师的比例要远高于女教师。职称越高的教师选择“在科研上花费时间最多”比例越高,特别是教授,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副教授。职称越高的教师选择“在教学上花费时间最多”比例越低。

在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容及具体要求的了解方面,选择“非常了解”的占6.3%,选择“比较了解”的占43.8%,选择“一般”的占34.1%,选择“了解一些”的占11.0%,选择“不了解”的占4.7%,与性别、职称相关(p<0.05)。至于获悉途径(可多选),高校教师多是通过《教师工作手册》、“岗前培训”及“相关文件”来了解。有43.6%的高校教师选择“《教师工作手册》”,有48.1%的高校教师选择“岗前培训”,46.8%的教师选择“相关文件”。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高校教师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了解较多。有67.7%的高校教师了解《教育法》,63.7%的高校教师了解《高等教育法》,46.5%的高校教师了解《教师资格条例》。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高校教师师德内容及其具体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男教师比女教师了解得深入一些,职称越高的教师了解越深入。

4.高校师德建设的成效

在高校师德建设必要性方面,选择“非常必要”的占28.0%,选择“较必要”的占19.1%,选择“必要”的占32.5%,选择“有些必要”的占14.3%,选择“没有必要”的占6.1%。关于当前师德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选择“教师缺乏献身精神”的占8.6%,选择“教师缺乏责任感”的占37.9%,选择“师德教育流于形式”的占47.9%,选择“其它”的占5.7%

在是否赞成高校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方面,选择“非常赞成”的占11.4%,选择“比较赞成”的占15.9%,选择“赞成”的占21.6%,选择“基本赞成”的占20.6%,选择“不赞成”的占30.5%,与职称显着相关(p<0.01),与学历相关(p<0.05)。在对学校对师德建设采取过什么措施方面(可多选),有54.2%的教师选择“制定教师职业规范”,有39.1%的教师选择“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有39.1%的教师选择“考核中有师德要求”,有9.5%的教师选择“制定学术道德规范”,有5.9%的教师选择“师德标兵评选和师德报告会”。在所在学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效方面,选择“显著”的占4.7%,选择“较显著”的占28.1%,选择“一般”的占47.2%,选择“有些效果”的占9.0%,选择“没有效果”的占11.0%。

教师虽认为高校师德建设较有必要,但除比较了解“制定教师职业规范外”,对其它措施都不太了解。对高校是否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态度多样,虽多数教师持赞成或基本赞成态度,但不赞成的教师也为数不少,特别是低职称的教师基本上持不赞成的态度。

5.高校师德的评价方式

在评选高校师德标兵的必要性方面,选择“很有必要”的教师占14.8%,选择“较有必要”的占26.4%,选择“一般”的占28.6%,选择“有些必要”的占4.7%,选择“无必要”的占25.5%,与职称、学历相关(p<0.05)。高校教师对目前师德标兵评价标准的了解程度不高,选择“非常了解”的占0.6%,选择“比较了解”的占10.8%,选择“了解”的占12.3%,选择“基本了解”的占23.4%,选择“不了解”的占52.8%。高校教师较认可目前高校师德标兵的评价标准,选择“完全认可”的占5.6%,选择“比较认可”的占75.0%,选择“认可”的占5.6%,选择“基本认可”的占5.6%,选择“不认可”的占8.3%。在是否会把师德标兵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项目上,选择“完全会”的占4.5%,选择“比较会”的占10.3%,选择“会”的占31.9%,选择“基本会”的占25.8%,选择“不会”的占27.4%。

对最了解的师德评价方式,选择“自我评价”的占11.9%,选择“集体评价”的占21.5%,选择“学生评价”的占46.4%,选择“组织测评”的占9.6%,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0.7%。关于最赞成哪种师德评价方式上,选择“自我评价”的占7.0%,选择“集体评价”的占27.9%,选择“学生评价”的占41.2%,选择“组织测评”的占7.7%,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6.2%,与职称相关(p<0.05)。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目前师德标兵评价标准了解程度较低,“不了解”的占52.8%。其结果导致教师虽基本上认可目前高校师德标兵的评价标准,但部分教师不会把师德标兵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甚至认为无必要评选师德标兵。高校教师比较了解“学生评价”,也比较认同“学生评价”。越低职称的教师越认同“学生评价”,越高职称的教师,越不认同“学生评价”,教授认同“学生评价”的比例明显低于副教授。

三、讨论

1.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不少高校进行师德建设,但成效一般。原因是不少高校教师对学校的措施不认同。教师对师德内涵的基本已形成共识,即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但不少高校领导,对师德内涵的看法仍偏于泛化,过于务虚,与多数教师的看法差距甚远。因此,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难以为教师所接受,如高校师德标兵评选,主要是其立意太高,远远超过了高校教师对师德内涵的共识。一些与师德建设有关的措施,也不受教师的欢迎,如要求高校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态度因职称、学历的不同而差异显着。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广泛了解教师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方能切实可行。

2.对教师职业性质的新看法影响师德的塑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及自身行为。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有传统的一面,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选择也出现了。如一些教师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的提法,持不赞成的态度,一些教师把“把按劳取酬、等价交换”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认为“个人或部门利益高于学校利益”,多数教师不赞成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不少人在选择当高校教师时,多是从“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和“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等方面考虑,而没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对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面。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现状不甚使人满意,部分源于人们对高校教师职业性质的错误认识,不少教师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如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多的教师对师德失范最不满意的方面集中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因此,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加以一定的引导,使高校教师认同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3.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建设的导向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的现行考核评价制度过分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虽然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也包括了教学和社会服务。原因是教师的科研成果除了易于量化考核外,还会给对学校带来许多好处。由于现行考核评价制度的引导,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对教学则得过且过,对学生不管不问。不仅如此,个别教师由于过于急功近利,在科研上造假甚至剽窃他人成果。因此,一些高校的现行考核制度有必要加以改变,应在重视科研的同时,也要给教学适当的重视。对教师教学的考核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不能仅看是否完成教学时数,更要尊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付出,在这方面教师的师德最容易体现出来。至于师德评价方式,应重视“学生评价”,原因是高校教师比较了解“学生评价”,也比较认同“学生评价”。

四、建议

1.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如《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但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解释。教育部人事司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对职业道德虽有所解释,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个因素组成,但学校难以以此作为考核内容的依据,教师也难以遵守。因此,国家或高校应结合高校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订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订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

2.应让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年来,不少高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效果一般,其重要原因是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如高校师德标兵的评选,许多教师难以参与评选过程,而且选出来的师德标兵,多是有行政职务、高职称的教师,难以成为青年教师仿效的对象,并使他们认为无必要评选师德标兵。缺乏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高校师德建设效果倍受影响,而与此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却越来越高。为了使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选择对他们比较公平,也比较为他们所认同的措施非常关键。如目前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方式多样,但低职称的教师多认同“学生评价”,这也是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比较认同的方式。原因是相对其它评价方式,如“组织测评”、“社会评价”、“集体评价”,“学生评价”对青年教师更为公平一些,把他们和其它教师置于同一起点上。因此,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考虑层次性,面向青年教师所采取的措施应更切合青年教师的实际,从而增强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露璐.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1):76-78.

称赞教学设计 篇十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与赞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关心、关怀学生的基础上,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使其克服自我失败的固有思想,逐步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一、要善于欣赏学生,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1.欣赏学生,不吝惜爱心的投入

调查发现,大多数中职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低,大部分是由教师、家长的批评不当、生病或者家庭缺失,在学习上缺乏恒心、自由散漫等原因造成的。中职学生绝不是“天生愚笨”。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都必须从思想上摒弃旧的观念,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学生往往都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是否能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欣赏和信任学生,不吝惜爱心的投入,使学生们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没有放弃他,自己也有优点,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欣赏是实现教育的有效方法,是成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2.善于欣赏,就要善于用放大镜去放大学生的优点

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不仅欣赏学生的优秀品质,也把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作为良好的教育契机。一个好教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然后对症下药。每个学生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特别对于班主任来说,要随时随地拿着放大镜,放大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比如笔者班里的学生小刘,无心向学,是出了名的逃学大王,并且极端厌恶劳动,常与社会中不务正业的人来往、游荡,对老师的善意教育傲慢无礼。为此,师生关系一度陷入僵局,班级工作难以开展。一次偶然的募捐活动,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全部的零用钱捐给了患病的同学,这在班中是唯一的一个。为此,笔者在班会上抓住他的善行大做表扬。笔者用赏识敲开了他紧闭的心门,在多次以情以理的教育下,他终于被感化,并表态下定决心改邪归正。通过深入接触,笔者发现他很有写作的基A,于是多次认真辅导,把他的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公开表扬。

后来,他不再逃学,成绩随着自身的努力在上升。学习对他来说,有了更重要的意义。拿着放大镜,真诚地欣赏学生,可以让师生间多一份融洽,少一点隔阂,可以构筑起和谐师生关系的平台。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做个善于欣赏的老师,让中职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走出“上中职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一朵独特的花。

二、要善用赞美,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赞美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是对欣赏的巩固。叛逆的中职生,一般都渴望得到关注,所以作为中职教师,要懂得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其他学生面前中肯地指出你试图教育的学生的优秀品质,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从而激发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热情。但是在赞美学生时不要凡事都空泛地说:“你真棒”、“有进步”,一定要注意方法。

1.实事求是,拿出真诚来赞美

赞美一定要实事求是、诚心诚意,切忌虚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目的。对学生的赞美要发自内心,面带微笑,语气肯定,让他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你的称赞是真诚的。因此,教师赞美学生,一定要把握“度”,既不能人为地拔高、掺水、使假;又不能蜻蜓点水不着痕迹。教师如果赞美学生,夸大其词、添枝加叶、有意拔高,不仅起不到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有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最能打动心灵。”

比如:一个学生的成绩始终一般,但却写得一手好字。如果你称赞他“成绩不错”,他就会觉得你的称赞不是发自内心而觉得你很虚伪,对你的态度也不会友好;反之你称赞他写的字非常漂亮,与众不同,他就会接受,愿意与你接近、沟通,并受到很大的鼓舞。(下转第55页)

2.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赞美

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赞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其内在的潜能。用学生的闪光点去赞美,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

3.抓住每一个微小进步,及时赞美

学生学习中的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称赞,学生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美。肯定进步,这样会让学生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如果孩子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很好,才能得到老师对他的注意,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赞美。

抓住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来及时赞美,让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

4.根据生活琐事,具体赞美

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从学生的生活琐事入手,实事求是,不要单纯地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学生”之类的话,因为这会让学生觉得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了,而这是很不现实的。赞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源于生活,所以你必须特别强调那些使你满意的具体生活琐事,你的赞美越具体,学生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把教室打扫得干净、守秩序、谦让、礼貌等生活琐事进行赞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例如,学生小范清洁工作认真细致、不怕苦不怕累,笔者适时表扬。学生小龙不斤斤计较主动承担黑板报的设计工作,笔者及时表扬,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这样的赞美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从而达到了规范行为之目的。

5.创设成功,时时赞美

目前在学校的各种奖励中,“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只是少数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所享受的殊荣。大多数的学生只能“望奖兴叹”,很少受到奖励。如何奖励这大部分学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本着“跳一跳可摘桃”的教育理念,有意识地在班级里设立多种小活动,通过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来鼓励学生,除了学习方面,他也可以在其他方面表现得很好。这样他们也能燃起希望的火花,产生跃跃欲试的努力愿望。

称赞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 德育教育 教学目的

一、爱国教育

1.利用语文教材进行爱国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教学材料。因此我们要将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质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应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颗爱国之心,了解自己的国家,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创设情境进行爱国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插图、挂图和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小学生的观察特点,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制造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激发出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达到陶冶学生情操、获得思想启迪的作用。

如语文教材中的《升国旗》一课,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完成教学任务,识记字词,背诵课文,对国旗有个初步的认识即可。但是我认为深入一步,对他们进行入校后的第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是个很好的时机。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有关国旗在各种场合出现、升起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引起学生对五星红旗的注意和兴趣,抓住这个时机,给学生灌输五星红旗的深刻含义,教导学生应该热爱国旗、尊重国旗,并引入课文的原句“国歌声中,我们立正,向您敬礼”,引导学生向国旗行队礼和注目礼。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一个个小手举起敬队礼,童稚的眼睛里流露出对国旗敬爱的神情。

二、称赞的艺术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

在生活上,在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能给予应有的肯定。相反,有的人则总爱挑别人的毛病,在他眼里只有自己最行。

你看,《称赞》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小獾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小刺猬说:“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看来,只要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总而言之,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三、培养环保意识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高科技突飞猛进,地球村悄然形成,空间站相继兴建,新能源不断开发。然而,人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保护环境,关爱自然,就是给我们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大自然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共同描绘。《清澈的湖水》中随着小洁的目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乌龟”,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澈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谁忍心把这“镜面”打破呢?小洁攥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

遗憾的是,那面“镜子”还是被一个小孩弄了个污点。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

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小洁只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正要撒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的心灵。

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别忘记小洁那企盼的目光。

总之,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是多方面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教材,抓住重点部分,进行有目的的德育教育。但值得重视的是,进行德育教育必须生动、具体、形象、增强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目的,避免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称赞教学设计 篇十二

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是学习英语这一门语言知识的关键,因此。现行的英语教材部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对于素质教育,我们在英语救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

1.1称呼语。称呼习惯方面中西不大一样。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为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白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可统一称为Ms。需要注意的是:Miss为单独称呼女性,Mr或Ms通常是与自己的姓名或姓连用,而不能单独与名连用。Mrs只能与夫姓连用。sir与Madam一般既不与姓也不与名连用,而是单独使用。

在英国,对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女子可称呼Miss。但是,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热的称呼,例如:love,dear,pet。honey。sweet-heart等。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英语文化中,对长辈的称呼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如"Uncle Jenk-ing"、"Aunt Brown"之类的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

1.2感谢与答谢。“谢谢”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且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物,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地道谢。

1.3恭维与赞扬。恭维语在英语国家社会各种场合经常广泛地使用。人们通过赞扬、夸奖来鼓励某些合自己心意的行为。

1.3.1在英语国家学校,教师常通过赞扬、夸奖来鼓励学生。

1.3.2人们也通过赞扬和恭维来建立及维护社会关系,还常用它们来代替道歉、问候、感谢等套话。

1.3.3在美国社会中赞美、恭维语也常用来作为交流的引子。恭维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的礼物、个人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1.4介绍。学习介绍自己和他人,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在正式场合的介绍要既郑重又得体,在非正式场合介绍则随便多了。在介绍两人相识时,一般要注意以下顺序:先男后女;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远等。

1.5电话用语。在英语国家,打电话要重视礼节,一般为这样的模式:A.电话铃响。B.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C.打电话者自报姓名并要求与某人通话。

1.5.1电话接通后,打电话的人必须立刻报上姓名,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礼貌。通常,姓名先报,英美人士习惯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Mf、Mrs或Miss。其次,如果要找的人刚好不在,则可以留言:"Can I leave a message for Mr Jones?"如果要指定是哪一个人接电话,可以说:"May I speak to Mary,please?"等。

1.5.2在英美国家接电话也是与汉语国家很不一样的。在接到电话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镇定并立刻确认对方的姓名。

1.6关心。汉语里可以对任何人发问“你几岁了?”以表示关心和亲切,而在英语国家,除了对小孩,人们是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以免冒犯他人的隐私,所以对于婚姻、收入、宗教等是不能随便问的,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要避免。

2.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2.1充分利用我们的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现行教材的对话、文章以及练习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的渗透,这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料,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精心设计,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话后进行角色表演等。

2.2正确指导课外活动。学习和掌握英语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活动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英文朗诵、话剧表演、讲笑话、猜谜语、听广播等,还可以搞化妆晚会、开设英语角、看英美原版电影或是录像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从中了解到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使他们切身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课外活动既悠闲娱乐,又很快地利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对英语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称赞教学设计 篇十三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差别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 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称赞教学设计 篇十四

【大学迎新晚会策划书活动内容一】

金秋十月,在此期间,大一新同学带着青春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志向加入到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中。他们在军训中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化生学院通过举办本场迎新文艺晚会,让全院师生共聚一堂,增进彼此感情,同时特别表达对**级新同学的关心与期望。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开启一片崭新的乐章。

一、晚会主题及意义

欢迎大一新生、融合师生情谊、展示学院特色,同时锻炼同学的组织应变能力。开展本次迎新晚会,为的就是让新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化生学院的活力与和谐,从而激发新生对学校和学院的自豪感。且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认识更多的朋友,加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速度。

二、晚会形式及内容

节目不限、形式不限,以歌舞为主,内容尽量贴近主题。

三、晚会面向对象

(一)、本次晚会以化生学院学生为主、面向全校学生。

(二)、邀请学校、学生处、教务处和校团委领导、我院全体老师、各学院党政领导及各学院团委学生会负责人

四、晚会时间

五、晚会地点

六、晚会流程

(一)晚会前期准备

1.由宣传部负责出2张海报,1条条幅。其中海报于演出前三天贴于校内、外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1条条幅悬挂于教学楼前。另外,文艺部干事必须定时地检查海报有否被撕毁,若被撕毁应及时补贴。

2.在晚会的前一周,制作好节目单,(份数以所邀请的嘉宾人数为依据)。节目单派发给到场嘉宾。

3.选派人员负责晚会现场的摄影工作(主要控制当晚拍摄的内容、方式,晚会现场的整个过程不漏拍,拍摄角度多样)。

4.选择主持人:主持人数量在 6 个左右(包括歌舞和游戏主持)。由同学或老师推荐和选节目时候的观察,择优选拔现象气质佳,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心都强的学生。,组成风格和组成方式不限。主持人用语必须经过审查。

5.筛选晚会节目:包括歌舞类,短剧类,才艺展示类,POP、DV作品,走秀等。另有领导、嘉宾的节目展示。准备游戏环节的游戏,例如接歌,抢凳子,击鼓传花等。

6.晚会当天场地负责:包括节目负责人,场地布置负责人,晚会幻灯片负责人,灯光负责人,音响负责人,晚会结束后清理场地负责人等。

(二)晚会当天流程

1.晚会在《幸福拍手歌》中开始

2.主持人致开场词并介绍到场的领导、嘉宾。

3.领导致辞并宣布晚会开始

4.大型歌舞节目开场

5.播放新生报道及军训期间的Pop

6.军旅歌曲串烧

7.短剧小品类节目

8. 现代舞

9.游戏环节:请台下同学及领导嘉宾参与其中。优胜者获得奖品

10.流行歌曲及经典老歌串烧

11.走秀等个人才艺展示(乐器、快板、朗诵等)

12.师生同乐节目

13.歌声中,主持人宣布晚会圆满结束

七、迎新晚会预期效果及展望 :

我院希望能沟通过这次晚会的举办,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树立我院同学们踏实奋进的学习精神,展现我院的风采,促进各个专业的交流与相互了解。

八、晚会后期工作:

1.书面总结

2.POP、照片等存档

【大学迎新晚会策划书活动内容二】

晚会主题:群新璀璨 艺展未来迎新晚会

晚会主办方:**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会

晚会对象:

1.主要针对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级新生

2.对本次活动充满热情的**、**、**级老生

3.其他院系关注本院晚会的同学,校友

4.艺术设计学院女生较多于男生 晚会所需费用:4000元

晚会前期宣传:

1.晚会开始前期1至3天,冠名赞助商可以在青年广场拉横幅,内容可如:XXX祝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迎新晚会圆满成功,内容可以由冠名赞助商自己拟定,但是必须有关本院晚会,不能是商业广告。

2.晚会开始前一周,学生会将在各个宿舍楼栋告示栏张贴宣传小海报,可以将冠名赞助商的品牌logo和名称标注在小海报上,小海报具体设计布局,以及冠名赞助商标注出现的位置由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会拟定。

3.晚会前期1至3天,冠名赞助商可以选择一天在学校主要干道分发传单,但是不能随意张贴广告。

4.晚会宣传板将提前一周摆放在老食堂门口,本院宣传板一般由四块宣传板拼成,是全校最大的宣传板块,冠名赞助商可以在宣传板上出现品牌名称或logo,但具置由学生会决定,前提是不影响宣传板美观,以及设计理念与构思。

晚会中期宣传:

1.晚会当天或提前一天,冠名赞助商可以在教五楼报告厅对向青年广场一边的门口台阶上平地摆设摊位,发传单,试用等,但是不能有商业用途,比如现场交易买卖,只能是产品试用,赠送,分发传单这一方面的宣传。

2.晚会当天宣传,冠名赞助商可以在教五楼报告厅附近道路两安插宣传旗帜,此旗帜可以摆放一天,旗帜由冠名赞助商提供。

3.晚会当天,冠名赞助商可以在教五楼报告厅对向青年广场一边的门口摆设充气拱门,拱门上可以有冠名赞助商宣传标语,标语必须有关本院晚会,拱门由赞助商提供。

4.晚会当天冠名赞助商可以在学校主要干道上分发传单,但不允许随意张贴广告。

5.晚会当天教务搂报告厅另一侧门即晚会入场一边的门,可以张贴冠名赞助商宣传海报,具体张贴位置由学生会拟定,张贴位置确保在显眼处。

6.晚会当天冠名赞助商可以在教五楼报告厅两侧门口分发传单,优惠券等。

7.晚会当天每个座位将有以大礼包形式摆放的充气棒,荧光棒,糖果等,冠名赞助商可在此类物品即每一个座位发放宣传单,优惠券等。

8.晚会当天所用充气棒可用印有冠名赞助商品牌名称或logo的充气棒,但此充气棒必须由冠名赞助商自行准备,由学生会负责分发安放。

9.晚会当天入场时间,可以播放冠名赞助商广告,此广告必须由赞助商提供,并提前一周将广告视频交给学生会,在不影响晚会入场,以及进行的前提下,进行播放,具体播放时间由学生会决定。

10.晚会当天将设置冠名赞助商代表的名牌与座位,晚会开场语中将由主持人介绍冠名本晚会的单位,以及冠名赞助商代表。

11.晚会中将有两次抽奖环节,一次设置在晚会中间时间,一次设置在晚会即将结尾处一至两个节目中间,由冠名赞助商选择一次抽奖环节进行冠名抽奖,其中一个奖项颁奖由冠名赞助商代表进行颁发。

12.晚会当天所有由冠名赞助商提供奖品的奖项,如游戏颁奖奖项,抽奖奖项,所有由冠名赞助商提供奖品的奖项将在每一次颁奖时由主持人介绍冠名赞助商信息以及奖品信息。

13.晚会当天话剧,音乐剧,小品等语言类节目中出现的所有品牌名称,在不影响节目效果的前提下可改成冠名赞助商名称进行表演。

14.晚会结束,主持人结束语,由主持人感谢语中将提到冠名赞助商名称,感谢其支持。

15.晚会当天,报告厅内,在不影响会场布置的前提下,冠名赞助商可以在晚会观众席周围张贴宣传海报,具体张贴位置由学生会决定。

16.晚会中,将提到冠名赞助商名称等10次左右晚会后期宣传:

1.晚会结束后,冠名赞助商可在青年广场拉横幅宣传,横幅内容必须有关本院晚会,横幅可摆放1至3天;

2.晚会结束后,冠名赞助商可在学校主干道分发传单,但不允许随意张贴广告;

3.晚会结束后,各个宿舍楼栋张贴的本院带有冠名赞助商名称或logo的宣传小海报可以继续进行张贴1至3天。

晚会节目安排:

1.晚会片头,由学生会拍摄,在不影响视频效果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在视频中拍摄主要人物的背景影像中,如拍摄道路时,电线杆或是某可以张贴广告处,可以不突兀的出现冠名赞助商的宣传海报或信息,具体出现位置安排由学生会决定。

2.晚会节目安排,⑴开场舞⑵男生歌曲⑶舞蹈兔斯基版《nobody》⑷小品⑸琵琶演奏⑹校美妆社走秀表演,第一次游戏抽奖环节⑺小提琴演奏⑻话剧⑼舞蹈现代舞,第二次游戏抽奖环节⑽歌曲串烧⑾学生会工作人员节目表演(具体节目增减,节目顺序由学生会决定)如果单独在学校进行宣传,宣传单价入下。

单独宣传价目:

1.青年广场挂横幅一天500元(6天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