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如下是www.kuaihuida.com细致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8篇六年级科学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篇一
一、填空题
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2.像、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
3.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之称为。
4.我们将米饭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饭上出现了,说明米饭和碘酒发生了。
5.月球是地球的,它本身不能,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它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6.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的物质,我们知道这种物质是。
7.日食和月食的发生,一定要让三者在一条上,所以日食发生农历的,月食发生在农历的。
8.为了便于辨认,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称为,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小熊座上有著名的。
9.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目前的污水主要包括农业污水、、。
10.和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二、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一位名叫()的生物学家发明的()
a.达尔文b.列文虎克c.罗伯特?胡克d.培根
2.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a.b.c.d.
3.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4.如图所示的标志是()
a.回收标志b.交通标志c.绿色食品标志
5.1969年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
a.“阿波罗”11号b.“月球”号c.“神舟”六号
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a.火山b.环形山c.海洋
7.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a.月全食b.月偏食c.月环食d.以上的都不会出现
8.下列垃圾中不能自然分解的是()
a.杂草和菜叶b.蛋壳和纸屑c.塑料袋和可乐瓶d.电池。空罐头
9.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
a.只有空气b.只有水分c.是空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10.星空随着地球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一颗恒星的位置常年不变,这颗恒星是()
a.天狼星b.大角星c.北极星d.织女星
三、判断题
1.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2.蜡烛完全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生成气体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5.水星是自转周期最短的一颗行星()
6.日食和月食有时会出现在同一天。()
7.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饭有点甜是因为里面有糖。()
8.银河实际上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一条闪亮的光带。()
9.我们喝的矿泉水里面没有微生物。()
10.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46/1()
四、连线题
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放置切片标本
培养皿染色
滴管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夹取实验材料
五、综合能力题
1.请你说说塑料袋五种重新使用的方法。
2.铁生绣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因素,设计一个实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凸透镜,厚,薄
2.食盐,晶体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蓝色,化学变化
5.卫星,发光,月相,一个月
6.红色,铜
7.直线,初一,十五
8.星座,北斗七星,北极星
9.工业污水,生活污水
10.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b
2.b
3.b
4.a
5.a
6.b
7.c
8.c*d
9.c
10.c
三、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8分)。
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放置切片标本
培养皿染色
滴管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夹取实验材料
五、综合能力题(25分)。
1.防尘鞋套放置杂物当垃圾袋购物袋(7分)。
2.铁生绣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因素,设计一个实验。(20分)。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观察到的现象:空盘子中的铁钉有点生锈;一半在水里的铁钉锈很多;菜油盘中的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结果: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二
一、简单操作导入
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撬大石头的情况,请同学们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试一试家长们是怎样撬石头的?为什么家长们会这样做呢?让我们来揭开它蕴含的科学道理。
二、学习新知
认识杠杆:刚才我们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们农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这样的简单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杠杆”。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示范,其他同学自己操作,教师适时分析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及定义。榜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自己在小组内指一指这三个点位置,说说定义。
三、巩固新知
那么我们以后遇到一些简单的机械,如何判断它是不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呢?想想该用那些知识去判断呢?要求组内简单交流,教师请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谈谈想法,说说同不同意这样的判断。
四、应用所学
出示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请同学们自己认真思考,这是不是杠杆?是,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想好后,组内讨论。教师请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学生观察的很仔细,部分学生想到跷跷板的阻力点、用力点在随时改变,教师对同学的这种观察仔细、勤于思考精神给予表扬)。
五、实际判断
出示羊角锤撬钉子图(ppt)、老虎钳(ppt)、剪刀(ppt)等6张幻灯片,请学生判断是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组交流)。教师抽小组代表逐图分析。
六、实验研究
教师让学生试着猜测判断: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吗?带着这个猜测我们来深入研究隐藏在杠杆上的科学道理。
教师指导各组安装实验装置,叙述清楚实验要求。让各小组做实验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的三种情况,要求小组分工,记录好实验数据,把它填写到课本第6页的表格中。
七、数据统计
对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
八、对数据梳理分析,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什么?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自己思考后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对各组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小组交流后,抽小组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追问、质疑、辩论。教师也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追问和质疑。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回顾开始我们的猜测判断对吗?
九、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杠杆有三个重要的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理解了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节课同学们讨论积极,能认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三
一、目的要求:
1. 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 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3. 能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得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信息。
4. 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能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
5. 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6. 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7. 能举例说明感冒时,应选择什么药物治疗,并能对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
二、教学重点
1. 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 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原因。
3. 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难点:
1. 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能与其他同学交换白己的看法。
2. 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A.谈谈自己是怎样呼吸?
B.发现别人又是怎样呼吸的?
2.学习新课
体验呼吸
A.活动目标
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3.能按照要求制作广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4.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丰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B.活动过程
1.上课开始,先出示教材中健康肺和因吸烟而损伤的肺的对比图片。
问:是否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器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虽然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度,但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并对呼吸器官的保健问题引起重视。
2.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可很少有人能仔细观察。分析呼吸的过程。当学生明确肺是气体交换的最重要器官后,组织学生反复体验呼吸过程中胸部的变化。以吹气球为例有助于学牛观察胸部在呼吸时的起伏变化。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篇五
本部分知识选自八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第20章第5节《遗传和环境》。学生学习过第三节的知识,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以及变异的分类。
概念分析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某一性状的具体表现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
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并区别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例分析,总结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体会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理解
难点: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从生活现象入手,回顾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再从分析几个生活中常见实例入手,总结归纳,整个过程,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生活实际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再得出相关结论。
多媒体,ppt课件,图片实例
1、导入2、解读目标3、概念复习4、合作探究5、展示、6、分析得出结论7、小结
8、课堂练习
导入
老师:同学们还记得军训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吗?学生:累,热,晒黑了
教师:我们都知道性状由基因决定,肤色也是基因控制的,那么军训有没有改变你的基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知识。
解读目标
强调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概念复习
用有耳垂和无耳垂复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教师: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否一定表现为有耳垂?
学生:是
教师:不一定,可以通过手术做成无耳垂,那么她的基因型会不会变成aa?
学生:......(有回答会的。有回答不会的)
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两个探究题
4、总结变异的类型: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5、可遗传变异的应用
6、小结
b、环境既可以引起可遗传的变异,也可引起不遗传的变异,只有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才是可遗传的变异。
课堂练习
巩固知识,抽学生回答相应的练习题,并及时纠正易错知识。
1、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2、变异的类型
a、可遗传变异
b、不可遗传变异
本节课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各种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教师适当引导学习基因型、表现型、环境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悟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并能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使学生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
3、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制作的各种乐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二、展示交流。
1、教师公布规则。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要求加以简单的`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乐器进行评价,并试着提出改进建议)
3、师生共同评出“创意奖”、“制作奖”。
三、拓展。
教师适时的引出噪声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探究控制噪声的方法。(学生阅读“科学自助餐”)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洁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能选这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讨论过程和结果。
2、喜爱大胆想象;敬重证据,情愿合作沟通;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学问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进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
【教学预备】预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课前观看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身体特征,并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在进展第一个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提出问题人的身体从小到大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小到大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猜测假设学生依据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制定方案分小组制定探究方案
4、实施探究A、探究人的一生身体进展变化特征
(1)课前,教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人从小到大身体进展变化”的资料,有的同学还预备了上学以来的体检表。下面请你们小组内沟通搜集的资料,看看能从资料中发觉什么。
(2)学生小组沟通合作,教师参加学生的争论。
(3)除了身高和体重有变化之外,你们还发觉了其他方面的变化吗?
漂亮青春痘、说话的。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同学们发觉了许多人的身体的变化得特点。那么你认为人从小到老身体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有哪些?
人诞生后,身体渐渐长大,直到长成强健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体又会渐渐的年轻,直到死亡。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受发育期(从诞生到20岁)、成熟期(20道40岁)、渐衰期(40到60岁)和年轻期(60岁以后)等4个进展阶段。
A生长、发育、年轻和死亡是人必定经受的过程。人的身体特征发育比拟缓慢,相邻的两个阶段身体特征没有明显的界限。人的各个进展阶段时间比拟长短因人而异。
B、探究青春期身体变化特征同学们已经查阅了自己的体检表,从上面的数据你感觉到什么?假如利用这些数据制成表格或图形,讨论起来就会更明显。你想用怎样的方式讨论呢?(统计表、条形码统计图生、折线图)
请同学们先绘制图表,然后再观看图表,看看有什么新的发觉,请写在下面:
(1)图表
(2)发觉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青春期开头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进展的关键阶段。青春期是人的身体进展变化最快的时期,人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都增长的很快,而且还有人会长出青春痘,男同学长喉结、长胡子等特征。
C、青春期的卫生保健教育青春期是人的身体进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关系到以后的身体安康和心理健康,为了给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根底,我们在青春期应当留意什么?(加强熬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心理询问)写出日常生活中你的做法:
5、展现沟通展现探究结果,全班沟通。
6、拓展创新请同学们课下连续收集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人的形状特征。可以写出讨论报告在全班沟通,也可以出一期专题讨论。
7、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了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了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反展特点,注意个人保健。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篇八
月食时三天体的位置关系
月食的成因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日食、月食图片
教学器材:灯泡、小球、大球、月食成因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课件:
(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有可能出现日食的情况。今天我们来研究月食。
(讲解)月相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出现一半亮、一半暗,由于地球上的观察者不同,因此月亮明亮部分的形状也不同。月食是另一种情况,明明应该是满月的时候,却突然缺了一部分,甚至全部变暗,过了一会后,才又逐渐明亮起来,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日、月、地三天体的位置有关。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做教材月食成因的实验,从灯的方向观察,画出小球被阴影遮掩的部分并与“月全食过程示意图”对照。
(教师提问)灯泡、小球和大球,在月食中分别代表了什么星体?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月食发生时,月亮转到了地球的阴影中,三星体的位置关系是日——地——月。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教材的“月食形成示意图”,教师讲述月食的类型有月偏食和月全食。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地球阴影的形状(圆锥体形)。当月亮通过圆锥阴影的位置不同时,就会出现偏食和全食的现象。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的讲解,同学们对教材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讨论1、2、3进行思考,并说己的想法。教师讲述月食发生时,可以观察的地区比日食要大;只有在农历的满月时期,才能发生月食。
(学生活动)当堂做教材的练习第4、5题。
列表比较日食和月食。
发生时间
类型
日月地位置
可观察范围
日食
月食
教案点评: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体空间位置变化形成的,为了让学生完全了解这样的位置关系,本段落设计了多个活动;因此,将这些活动组织好是本课成功的关键。从前面的月相知识引出三天体彼此掩映的知识,然后通过实验和绘图,是学生对日食、月食有直观的体会。最后,教师通过几何图形,将学生的直观体会升华到理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