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5篇】10-19-29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5篇品德与社会的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2、通过采风与民俗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学习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升华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些家乡风光的图片,愿意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师:刚才图片中看到我们家乡美不美?是呀!我们家乡不仅风光秀丽,而且还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采风去。)

二、交流资料,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家乡风情的图片。

活动一:小组交流

师:下面咱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整理资料并选出代表,过会儿向大家汇报,咱们比一比,看哪一组合作的好,准备充分。

师:现在小组开始交流吧。

活动二:小组汇报

师:各个小组整理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师:这位同学向我们介绍了那么多好吃的,你们想不想品尝品尝呀!有机会和家人一起去品尝好吗?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都大大提高,人们穿着的服装款式多样,简洁大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都盖上了楼房,由农村走向了城市化。

活动三:宣传、介绍家乡

师:刚才各组同学,用不同的形式介绍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我们家乡不但山美,水美,人更美,那如何让更多的人来我们家乡做客呢?假如你就是一位小导游,你准备怎样来宣传,介绍家乡呢?课下同学们以小组来讨论交流,好吗?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教学准备:

1.查阅书籍资料,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

2.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3.了解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1.阅读《地震孤儿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

讨论: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2.自然灾害知多少。

除了地震外,自然灾害还有哪些种?

请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

3.为自然灾害分类。

4.过渡: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简单叙述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

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

5.分组朗读《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三、学习:天灾之中有人祸

1.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阅读43页自然灾害的信息。

同学之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3.阅读《是天灾还是人祸》。

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4.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四、作业:回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写一封倡议书。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遇到自然灾害,会自护与互助。当其他地区发生灾害时,力所能及地向受灾地区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2.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准备:

思考:有哪些人类行为可能会加剧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在中国大地上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二、教学互动

1.观察44页右下角图案的构成。

说一说,你觉得设计者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是什么?

集体朗读《一封未能发出的信》。

讨论:有人说,灾难可以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锤炼升华。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2.阅读“手拉手,心连心”的内容。

你曾经为灾区的小朋友献过爱心吗?除了捐款,还能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3.阅读:《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朗读《海滩小天使》。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你感觉到了掌握必要的遇险应变知识的重要性了吗?

4.仔细阅读《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

在最短的时间内,试着将具体应变措施牢牢记住。

5.接龙朗读《面对洪水》漫画配的文字。

总结:遇到洪水应该怎么办?

讨论:为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身的生长付出了心血,使同学感受到他们对自身的爱,并懂得自身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同学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保护。

3.让同学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生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同学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身的爱,懂得自身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维护少年儿童健康生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同学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溢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每天大局部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生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平安,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同学说说自身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同学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6)在生长过程中不只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身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同学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维护少年儿童健康生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同学感受自身所受到的关心和维护。

(三)课后拓展

1.出现同学的观察记录。

2.提示同学参考书上的范例,自身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同学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同学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维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同学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保护。初步知道自身有维护自身的权利。

2.让同学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维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同学说说自身知道的有关维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生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里的喜和乐

2、 知道家人操心和烦恼的事。

3、 赞美家人的辛勤劳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个家庭都有许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我家的故事”。教师出示课题:我家的故事。

二、说一说家庭趣事

1、 教师出示图片。师:每一幅图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蕴藏着家庭的喜和乐。谁愿意向大家讲述你家的趣事?

2、 学生配合照片讲述家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三、赞一赞家人的辛勤劳动

1、 教师请一名学生讲述故事“爷爷的一张照片”

2、 师:不同的家庭包括不同的家庭成员,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为社会和家庭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3、 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赞一赞家人的辛勤劳动,并以他们为荣。

四、傈僳幸福家庭的含义

1、 观察图画,想一想:这几幅图画上的家庭成员在干什么?说一说,你愿意当图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2、 说说你的家庭生活

五、讨论什么是幸福家庭

1、 学生对“评议角”中的内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 说“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吃的、穿的都不用愁,这样的家庭生活就是幸福、美满吗?”组织辩论。

3、 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