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模板优秀8篇7-4-17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8篇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一

关键词: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 口诀 教学方式 教学思路

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有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等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我们就必须了解乘法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在学完小学内容后能对乘法有全面的了解。

一、熟记全部乘法口诀需要有个过程,必须采取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加强练习,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一要指导学生利用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口诀。教学乘法口诀时,都是按照乘法口诀表中横排的顺序一个例题一个例题教的。整理成口诀表后,可以利用此表,采用竖着背、拐弯背等多种形式,熟记口诀;还可以找出表中存在的某些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二要教给学生利用相邻口诀间的关系推想出口诀。在4的乘法口诀后面,教材中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如果有哪一句口诀遗忘了,就可以用乘加或乘减的方法从相邻的口诀推想出来。

二、关注学生回答,调控教学思路。

在教案设计中,备课除了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法,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实施教学——以学定教。学生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家庭教育不同,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区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列出7乘9的乘法算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学生只列乘法算式,不计算结果,列出乘法算式后全班学生独立计算,算法多样化。这个环节回避个别学生用口诀计算,结果学生由于低年级的学习中算式和得数是一体的,列算式时都回答了得数。这时教师应该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说出得数也没关系,教师不板书得数,对列算式的学生进行肯定后问:你们都能算出这个算式的得数吗?试一试。而不是不断地提醒“只列式,不计算”。

三、关注学生活动,调整教学方式。

学生活动是课堂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低段学生更需要在活动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在交流中构建。教师通过关注学生活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结合预设,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如学生在编写8的口诀中,在试讲时出现“八九七二”这一典型错误,教师在教案中预设学生出现这一错误的教学环节,但教师巡视发现这节课没有出现“八九七二”这一典型错误,教师就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采用故错法,设计了4×7=28“四七二八”让学生评价,提醒学生编口诀时注意不要出现这样的错误。

四、关注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中,我们有时怕学生回答不好问题,耽误教学进度,往往就由个别优生以点代面地回答问题,为了增加课堂练习容量就采用口头练习的方式。这样,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中下等生还没来得及思考,个别优生已经回答出答案和解题思路,久而久之,中下等生就会产生思维惰性,每次老师提出问题,他就不思考,等现成答案。教师充分注意这点,在编写口诀,应用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中,让每个学生都动手算一算,编一编,做一做,再订正。给全体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进每个学生动脑。这样有利于中下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了面向全体。

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新课标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解题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解答数学问题。设计填表格找规律,根据规律填7个星期是几天,8个星期,9个星期呢?给中下等生提供了基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计算7的9句口诀的乘法算式,在计算中体现算法的多样化:①连加;②用规律计算;③拆分、组合法;④查表法。在这一环节,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进行计算,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特别是查表法,这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表格,采取什么方法计算较简便呢?让学生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对解决问题方法进行优化则更好。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时寻求简便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六、口诀的顺序练习,使学生不仅能顺着次序熟记口诀,而且随便抽出一句口诀也能很快地说出得数。

花样翻新,寓教于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如“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浇开数学花、“对山歌”、小组接力赛、个人多冠军等。这样能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竞争意识。还要特别重视听算,即老师念题,学生静听,限时计算。这样,能提高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的定向注意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计算表内乘法时,因为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速度慢,经常出错,那么在计算中,乘法口诀不熟怎么办呢?

首先应及时复习、巩固,多下工夫去练。乘法口诀是分段学习的,口诀比较多,在学习之后要进行及时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学生就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口诀不熟。只有反复练习、巩固,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口诀的目的,因此要多下工夫去练,不断复习巩固。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巧记、巧练。方法可以有:

(1)找规律,巧记忆。

(2)抓难点,对比练。

①难记的口诀要重点练、多练。

②容易混淆的口诀要对比练。

③积相同的口诀联想练。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二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引导同学们进入到情境中,通过角色与氛围的设定逐步将课程导人,为下一步学生进入探究做好铺垫,只有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进人探究式课堂的状态以后,老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学、思、疑、问这几个过程,让他们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体验,产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老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与环境。

2.针对课堂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完成探究

探究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小组内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他们布置特定的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让每一名组员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大家共同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一些人的观点可能会对组内的其他成员产生启发,既能够很好地开拓大家的思维,同时又能做到思维上的互补,对探究问题的不断深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吸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感情的交流,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3.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验证

经过了探究的过程,接下来要对学生已有的探究成果进行巩固,同时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效果进行检验与验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的途径,让他们对问题的分析与认识更加多元化,第一步老师要以课堂知识的授课要点以及学生探究的具体情况,对大家的探路结果进行一个综合归纳与概括,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地方要特意提出来表扬,对于那些还需要改进的方面也要及时指出,以便于后期的不断完善;再者,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学到的知识以及获取的信息进行灵活的运用的能力,对于类似的问题在下一次遇到时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三点则是引导学生对知识不断地深化与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的拓展能力。

二、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以《小数乘整数》为例,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分析:

老师:同学们,夏天快要到了,有很多大家爱吃的水果要成熟了,我一起去水果超市看看吧,这时老师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带有价格的水果图片,香蕉2元每千克,甜瓜0.9元每千克;现在老师先买了2千克的香蕉,同学们计算一下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又买了3千克的甜瓜,你们计算一下老师又花了多少钱?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和计算,然后互相交流计算方法以及计算结果。接下来是小组的发言时间了,对于甜瓜来说每千克0.9元,买了3千克,就是0.9乘以3,也就是3个0.9相加,一共2.7元。

首先是创设情境,提出课堂内容的问题,老师可以以学生都喜欢水果为开篇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到课堂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对于香蕉的价格计算,学生很容易计算出来,下一个甜瓜的计算因为牵涉到了小数与整数的乘法,这是学生之前没有见过的,但是借助之前的学习经验,整个问题还是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突破,让同学们通过自主的探索与交流,可以想出多种解决办法,从而对数学问题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有所感受与体验。

下一步让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进行自主的探索,展示一些整数与小数相乘的算式,比如123×0.35、15×3.56、55×2.5等,让同学们猜一猜这几种算式的乘积结果会有几位小数,然后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验证一下是否与自己的猜测结果相一致,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如何才能确定小数的位数,最后得出结论,在对小数乘整数进行计算时,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看一看因数里面有几位小数,就从乘积的右侧开始数几位,最后点上小数点,这个环节主要是以教学要求为导向,将教学内容逐渐深入,同时有效利用计算器,让同学们找到乘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让学生根据已知的乘积算式比如132×23=3036,直接写出下面变式的结果,例如13.2×23、132×2.3、132×0.23、1.32×23的计算结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对乘积与因数的小数位之间的联系进行基本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相同之处有所体会,同时也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与练习,为以后学习小数与小数之间的乘积打好基础。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三

一、研读教材,理清脉络找准生长点

小学数学教材关于计算教学中运用转化思想方法的实例很多,像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等等,都需要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将新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来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老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将计算的方法交给学生,然后进行操练,达到计算熟练的程度。这样,表面上看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获得新知的权利,使学生变成了一个不会思考,不会探究,只会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作为数学老师必须更新观念,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数学教材,就是要分析新知往前向后的知识系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把握住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准确地找到新知产生的相关旧知,有效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获取新知的跨越。

比如,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在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研读分析教材时应该关注这一点,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反过来就是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减法,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只是多了一个小数点处理的问题。这里的转化思想方法的渗透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因此,准确找到新知的生长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由旧知向新知的转化,这应该成为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的重点之一。

二、创设情境,提供由旧到新的支撑点

教学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已经具备新知学习的知识基础,但他们自身却不能充分利用。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学习新知前设法唤起旧知的重现,简单复习旧知,还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善于变化旧知的呈现方式,使之更加贴近新知,为新知学习提供巧妙的支撑。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需要唤醒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整数乘法等相关旧知时,没有简单直接呈现这些旧知让学生复习,而是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将整数乘法的几种情况包含其中。购物情境是比较简单的:出示超市情境中的四幅图(面包:4元/个 5个,火腿肠:0.8元/根 3根,进口蛇果:16元/个 12个,西瓜:2.35元/千克 3千克),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食品,并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得到4道乘法算式。继而组织学生观察四道乘法算式,将它们分分类。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将整数乘法分为一类,小数乘法分为另一类。整数乘法是过去学过的旧知,自然地对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进行了复习,这些旧知与新知学习中出现的小数转化成整数、用加法计算和把小数乘整数先看成整数乘整数计算等更为接近。实践证明,学生的旧知被充分利用后,与之相关的新知识才能水到渠成。

三、依托旧知,实现由旧到新的转化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都是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几乎不存在不受原有知识影响的学习。转化的思想方法很多情况下渗透在学生对旧知的正迁移过程中,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关系是垂直方向的纵向联系,依托旧知的复习,把新知顺应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对新知的学习活动。这个获取新知的学习过程,即新知的形成过程,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

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依托的旧知基础是分数的意义、通分、约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在转化的过程中,细节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依托旧知,经历这个由旧知到新知的转化过程,而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然后就进行操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的学习过程记得快忘得也快,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

在实际教学时,通过班级黑板报版面设计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复习相关的旧知后,小组讨论“1/2+1/4”该怎样计算呢?出示研究提示:先独立思考,可以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出现的三种方法逐一展示:(1)画一画。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2)化成小数。转化成小数,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通分。老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这一种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明确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2/4+1/4=3/4”。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的依据是什么?通分后怎么计算?引导学生理解“2/4+1/4”的算理: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后,就是“1个1/4加2个1/4等于3个1/4,也就是3/4”。这时候引导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刚才同学们用画图、化成小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这几种方法算出了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的结果,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探究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对学生渗透了转化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它帮助我们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四、加强对比,形成新的算理算法

寻找新知和旧知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形成计算方法的关键之处,一个新知识学习需要利用相关旧知识时,最好要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点,有效地把握住新知的实质,防止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新知的形成。特别是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并且原先的学习不清晰时,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比如,苏教版教材中先学习小数和整数相乘,如果学习时对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不准确时就会影响后继学习,所以在教学小数乘小数,学生在理解算理,知道为什么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后,出示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以及末位有0的小数乘法算式组织学生对比,发现小数乘小数和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的区别,进而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四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三课时(第4页)“小数乘小数”中的例3,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这是学生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本节课设计分为三个环节:①复习旧知,铺垫新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运算。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很快地掌握新知识。②探究算法,明白算理。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使学生了解计算的算理。③总结方法,拓展思考。此部分是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总结,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本节课知识的结束,而是新知识的开始,长期的训练能培养学生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第一,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知识铺垫。

第二,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类推理能力,他们能在做题过程中,借助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探索,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运算。

第三,五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发现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环境与准备

在计算机上安装播放器;建立班级QQ群;在“一起作业网”上建立网上班级,每位学生拥有一个账号和对应的密码。

教学过程

1.巧妙创境,激趣引入

我们利用我国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唐僧师徒四人创设了一个情境,即在21世纪,唐僧为了使徒弟们更快地适应新生活,特意开办了“三藏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人物导入本课,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很快进入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2.找准起点,复习引入

出示“43×58”,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是基于整数乘整数的学习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以便其更好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3.探究算法,明白算理

(后续以师徒四人为主线抛出的几个学习任务,被放在一个故事情境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兴趣浓厚,接受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①唐僧出示例题:“一斤桃子0.8元,要买2.4斤,为师要付多少钱?”

猪八戒抢答:“师父,这个简单,我会用竖式计算。2.4×0.8,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因为24×8=192,所以192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19.2。师父,快表扬我吧。”

(反例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适时选用反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这里,借助猪八戒“粗心”的人物特点出示一个学生在此知识的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反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带着审视、批判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②悟空发言:“哈哈,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不爱认真思考。不用师父教你,俺老孙来给你说说。把2.4看成24,它扩大了10倍;把0.8看成8,它也扩大了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了100倍,所以应当把24×8的积缩小100倍才对。2.4×0.8的积应当是1.92。师弟们,懂了没?”

(利用“悟空”聪明的人物特点来纠正猪八戒的错误,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示范,也能让在前期发现猪八戒的错误的学生,对自己予以肯定,认为和悟空一样聪明,可谓“一举两得”。)

然后师徒四人一起来观察这个竖式,发现“2.4是一个一位小数,0.8也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相乘的积是两位小数”。

③沙僧:“猴哥,俺懂了,让我来说说‘1.92×0.9’这道题吧。先把1.92扩大100倍,看作192;把0.9扩大10倍,看作9。192×9等于1728,它是1.92×0.9扩大1000倍后的结果,所以要把1728缩小1000倍,就是1.728。”

悟空:“完全正确。八戒,你懂了吗?”

(此环节中,利用沙僧“勤学、踏实”的人物性格来再次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以便他们消化新知识。)

最后师徒四人再一起来观察竖式,发现“1.92是一个两位小数,0.9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是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因此,积应该为三位小数”。

(两次对竖式中小数位数的观察,是对难点的突破。)

4.总结方法,拓展思考

①猪八戒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第一步,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第二步,点小数点时,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只要细心、肯学,及时纠正之前的错误,同样还能成为优秀的学生。这也是对平常爱犯些小错误的学生给予心理暗示,告诉他们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②总结小数乘小数的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儿歌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对小数乘小数方法的记忆。)

③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学习应该是开放互通的,所以此处设疑是为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5.巩固训练,提升技能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进入“一起作业网”完成测试题,以检测学习效果。学生不仅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做题情况,而且遇到错题时还可以点击查看错题解析,以便及时纠正错误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计算机在线生成的全面分析数据对学生的完成效果和成绩进行及时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消灭知识薄弱点。

设计亮点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载体,它具备了时间短、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易传播、可反复观看等特点。利用它,可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本节课制作的微视频,基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旨在帮助学生快乐自学,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1.正误对比,凸显重点

在微视频制作中,针对2.4×0.8=,我们呈现了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正确的计算方式,另一种是学生易犯的错误形式。受到“用竖式计算小数点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知识的负迁移的影响,在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往往会把积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得到的积是19.2。这一错误的计算形式与正确的计算形式形成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其对本节课重点的了解。

2.及时总结,突破难点

当正确的竖式方法被写出来后,学生及时对算式进行观察总结: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另一个乘数也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两位小数;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另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三位小数。同时,我们也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这样从两方面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

3.儿歌助力,提高效率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对于枯燥的文字叙述来说,学生对儿歌更容易理解并记忆。因此,我们编写了一首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4.巧妙留白,引发思考

此次微视频针对的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制作的。如果最后的结尾只是总结新知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所以在视频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时刻延伸的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五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的人还看:

1.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2.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4.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六

[关键词]提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8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手段,设计有效提问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无意义,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维,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就只剩下了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也就难以达到深刻。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有效,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要提的问题。

一、试探性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试探性的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在学生学习新知时,教师通过试探性的提问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与进度,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教学“认识负数”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学习情境(图片展示):某游乐场举行了一次冰雕展会,在展会现场,整个冰雕展区的温度为零下15℃。

师:请问零下15℃一般可以如何表示呢?

生(齐):用负数表示。

师:你们是从哪知道这个信息的?

生1:天气预报。

生2:我是从“零下”这个词语知道的。

师:真棒,看来大家对负数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负数吧!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零下15℃一般可以如何表示呢?”这个试探性的提问了解到学生对负数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教师把准教学脉络奠定了基础,使课堂的展开更顺利。

二、引导性提问

正确理解数学信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理解困难时,教师要善于通过引导性提问的设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领学生步步深入,从而获得对数学信息的真正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整数乘整数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没有直接教学生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学习规律。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很快探究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即可先将小数看成整数计算,再点上小数点。

师:小数乘整数时,为什么乘数的小数位数跟积的小数位数一样?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堂堂清后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竖式计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决问题

1. 一头山羊每天产奶19.6千克,照这样计算,这头山羊10月份可以产奶多少千克?

2.2003年著名的旅游景点孔孟之乡——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万人。2003年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的人还看:

1.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八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口算乘法中又包括,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每 位积不满十的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笔算乘法又包括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不进位的、 进位的),被乘数中间有0,末尾有0 的乘法。

二、本单元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又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多位数 乘法,不论乘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一位数乘多位数。

三、本单元编写特点

1. 适当加强口算。

为加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为学习笔算做好准备,特意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进行教学,还适当扩展了口算 的范围。如在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中,开始教学口算乘法,并且先出现一位数乘两位数而每位乘积不满10 的, 如12×3等;另外增加了一位数乘几百几十而每位乘积不满10 的,如120×3 等。学生掌握这些口算,便于理解笔 算的算理。

2. 适当调整了笔算乘法的教学顺序。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虽然被乘数的位数不同,但算理、算法是基本相同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掌握乘的顺序和某位乘积满10 如何进位的问题。教材中一开始先教学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每位乘积 不满10的,以解决乘的顺序问题,接着教学一位数乘四位数,引导学生类推。然后教学某位乘积满10 的和每位 乘积都满10 的,着重使学生理解积满10 进位的道理,并掌握进位的方法。这样安排仅规律明显,而且重点突 出。

3. 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材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出某部分新知识。如教学被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时,先 举被乘数末尾有一个0 的例子,说明简便算法,然后出现被乘数末尾有两个0 的例子, 引导学生类推出简便算法 ,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教学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后,引导学生想怎样计算简便? 从中找出它们的共同规律,总结出简便算法。

四、备课建议

1.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口算乘法主要是解决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编者对这些内 容共设了4 个例题。例1、例2 主要是教学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至于乘整千的数,学生可以类推出简算方 法。这两个例题教材中都配有直观图,并在虚线框中说明了思维方法和过程。教学时,可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 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重点应是例1。

例3、例4 主要是解决每位乘积不满10 的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这两个例题中例3 是重点,可以让学生操作学具,讨论交流,使其明白可以把被乘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以乘数后再相加 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乘法主要解决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进位问题和被乘数有0 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编者共设 计了11 个例题, 它们各自的作用与内在联系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建议如下:

例1、例2、例3,重点解决乘的顺序问题, 这是笔算乘法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很 好掌握。

这三个例题中,例1 是重点,可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弄懂算理,掌握算法及简写方法。例2 和例3 则可 以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推理,或学生自己类推, 掌握乘的顺序。 转贴于

例4、例5、例6、例7 重点是解决进位问题,这是笔算乘法法则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教学例4 应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 明白进位的算理及进位方法。例4 掌握了,例5、例6可以引导学生推理得出计算方法, 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法则。例7 可让学生独立做。

例8、例9 重点解决0 和任何数相乘得0 的问题, 它是被乘数中间有0 和末尾有0 的乘法的基础。教学例10,应着重引导学生明白被乘数中间有0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被乘数中间没有0 是一样的。

例11 是被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在教学时, 可以提问:“如果用笔算,怎样写比较简便?”启发学生思考 解决。

2. 让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的自然联系。

现代数学是一种直接用于生活的技术,为了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所学数学是看得见,摸得 着,用得上的科学。在教学时,要把新内容的引入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到所学的数学就是身边的 事情,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使抽象的数学具有实际的意义。

如口算12×3,可以表 述成, 清明节我校去栽树,每班栽12 棵,3 个班共栽多少棵?然后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怎样计算? ”同学们可以摆一摆小棒,算一算。对于其他例题也最好加上生活情境,这样所有的计算就具有了实际意义, 不再是抽象的数学和枯燥的计算,学生感到亲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油然而生。这种对科学的兴 趣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吗?

3. 重视学生参与,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北师大教授周玉仁讲:“要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想把学生真正放 在主体位置,就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学 生的智力是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不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做法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课堂 教学中要让每个同学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手“动”起来,口“说”起来,思维“活 ”起来。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非常必要,也是观察和演示不能替代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学具操作目的要明确,操作的时机最好为学生想获得新知,又苦于没有 好的办法时,教师提出用相应的学具试一试,这时让学生操作学具为好。重视操作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讲,学 生操作学具,应让其先自由操作,再规范操作。自由操作就是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去探讨,不要强求一 致,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个性,使其体验成功的愉悦。在操作过程中, 要求学生把操作、思维、语言及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数学学具操作数学化。如教学口算12×3。可以让 学生摆小棒,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摆法。 ①每行摆12 根小棒,摆3 行,可以列算式为12 + 12 + 12= 36 ;②先摆 10 根一行的,摆3 行,再摆2 根一行的,摆3 行,可以列算式为10×3 + 2×3 = 36 ;③先摆2 根一行的,摆3 行,再 摆10 根一行的,摆3 行,可以列算式为2 ×3 + 10×3 =36。这些不同的摆法,反映出不同的思考过程。 之后引 导学生发现10×3 +2×3 符合先算高位再算低位的口算方法, 这时可让学生按这种方法再操作一遍,最后总结 归纳。像以上这样把操作、思维、语言、计算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又有利于发展学 生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