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最新13篇)(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及练习。快回答分享了13篇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最小公倍数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一

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想象延伸——揭示概念——自主探索方法——巩固练习”这样的教学结构,来认识来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找到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师细致分析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提问和课件,使数学活动真正地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中教师语言精练、提问有效,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比较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进行了思维训练,如例1:学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后,得出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的结果后,学生又围绕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长厘米的正方形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互相交流、积极发言。有的说:找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有的说:直接找6的倍数就行,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好多数,12、24、36,有的同学及时补充18、30、42,还有48、54、60、66、72、84、96等,学生体会到这样的数有无数个,这时教师进一步追问:108可以吗?促使学生更深一步思考,学生马上想到说:个位是8、各个数位的和是9,可以,应用以前学的2的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思维逐步深入。在学生充分感知、思考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刚才说的一串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自己总结出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点明了课题。这一片段,既进行了思维训练,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单纯地模仿记忆,而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又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在层次清楚、形式多样的练习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能力。总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数学学习是主动建构的理念。但还需在加强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注意更多关注后进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努力。

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是比较合理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评价方面做的也比较到位,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注方面还是比较好的,本篇教案面向大多数学生,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点。

1、在难点突破方面做的不够到位。

2、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数学术语说的不够准确。

希望听课的领导教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必备 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习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①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②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③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88——89页,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最小公倍数是几?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师:许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

(1)2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最小的质数

(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

(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

(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

(7)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啊!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巧妙设计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思维活动,而不是程序操练的过程。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数学现实参与数学课堂,不断地利用原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的问题做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建构。所以,作为教师在预设数学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不拘于教材,不照本宣科,巧妙设计,拓宽探索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大胆地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调整了教材的资源,激发了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上课一开始,通过设计“报数”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有些同学之所以站了两次,是因为他们的号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从而在自然而然的活动参与中,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不同的数存在着公倍数”。

接着,通过阿凡提的机智故事,引导学生在解决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的问题中,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他们各自的休息日数据上的特点,从而得出巴依老爷的休息日就是4的倍数,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就是6的倍数,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像教师讲解学生接受那样直接明快,确实“费时”,但是并不“低效”。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从各自的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了“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发生、形成的过程,经历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建构活动,获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二、提升学生的数学现实,画龙点睛

数学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数学现实”互相作用融为一体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任务就是要不断丰富和提高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现实。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的再现,而应设计出“点睛之笔”,用恰如其分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的认识科学化、深刻化,从而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在教学中虽然充分地展现了学生在解决“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问题的不同方法和思维策略,但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共同的数学交流中,通过经验分享、方法交换、思维沟通等实现融合,并在比较中求同存异,实现由个性化认识向共性化知识的有效转变。面对学生众多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列举法、集合图表示法、小数翻倍法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对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性重新进行认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方法的有效优化。可通过展开比赛,分大组分别写出50以内4和6的倍数等活动,让学生自行发现,在相同的取值范围内,较大数的倍数比较少,较小数的倍数比较多。从而引导学生对小数翻倍法进行修正,改为大数翻倍法。大数翻倍法简便易学,便于心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应通过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本节课的例2在设计上存在着与例1重复、低效的弊端,应把例2的数字改为“4和8”,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引导学生再次从观察数据的特点入手,找到求最小公倍数的更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修正,整节课的容量将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性、更有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最小公倍数》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练习四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习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①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②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③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22--23页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最小公倍数是几?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师: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1)2和8的最小公倍数(2)最小的质数(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7)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啊!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四

1、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的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其次,在引入的环节,我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和动画来展示:在美丽的洪泽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今年,他们从4月1日一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鱼要休息一天。”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那么在这个月里,他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学生积极性很高。

学生对公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使用省略号方法学生没有掌握好。如:6和9的公倍数后面要用省略号,30以内6和9的公倍数后面要不用省略号。

《最小公倍数》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将练习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3、4、5、6*题。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板书:最小公倍数)

2.复习倍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例1、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

3、质疑: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4、反馈练习.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明确: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只有2个;如果扩展数的范围,也就是50以外6和8的公倍数则是无限的.

(二)教学例2

引入:我们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用短除式分别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

板书:18=2×3×3

30=2×3×5

教师提问:1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18的倍数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

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30的倍数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既要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又要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2、观察集合图: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应包含哪些质因数?

教师明确: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要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2×3×3×5=90,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

3、小组讨论: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行不行?

教师明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公倍数里包含18和30全部的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多一个质因数,虽是18和30的公倍数,但不能保证是最小公倍数.

板书: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4、反馈练习.

(1)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0=()×()×()

42=()×()×()

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2)A=2×2B=2×2×3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3)用分解质因数法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数时,小华得72,小林得144.谁做错了?

可能错在哪里?

5、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①引导学生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

板书:

②明确:综合短除式中所有除数和商与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所包含的所有质因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短除式中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③反馈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④总结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⑤反馈练习: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24和2028和2116和72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用什么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它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的,希望大家能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A=2×2×5

B=()×5×()

A和B和最小公倍数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2×5×7=140.

2.判断.

(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布置作业.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15、30和40、36和54、22和33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4和8

3和5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八

一、吃透教材,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本节课的意图是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但是,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充分利用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吃透教材,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主要围绕,让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把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体现了新课标中“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要求。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把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体现新课标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的要求。

三、吃透教材,设计流畅的教学环节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生摇头。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师板书:直接相乘)

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师:你们认为他的方法怎样?

生4:很简单。

生5:用直接相乘的方法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对的,但求其他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不一定对了。如10与20,10×20=200,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0。

师:看来你的方法不能完全成立。

生3:很多时候我的方法是对的。

师:所以老师建议你课后继续研究:什么时候?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还有其他见解吗?

生6:我认为可以用短乘法。(学生都很好奇。)

师:短乘法!我们还真实第一次听说,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该生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如10与20都2得20与40,再乘3得60与120,(板书如下)

2 × 10 20

3 × 20 40

60 120

生(很多):永远求不出来。

生6茫然

师:你的方法很有创意,但是……

生7:干脆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行吗?

生:行!

师:请你们用这种方法求出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4的倍数:4、8、12、16、20……

6的倍数:6、12、18、24、30……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集体订正后,师问:用集合圈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板书如下:

4的倍数 6的倍数

4 8 6 18

16 20 12 24 30

… …

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师:对吗?

生(齐答):对!

师皱眉:仔细看一看。

生:中间交叉的地方不能只填最小公倍数,它们公有的地方应填它们的公倍数。还要填24 36…

师:对!做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准确!(板书:24 36…)

生:我发现4与6的公倍数就是最小公倍数的1倍、2倍、3倍、4倍…,有无数个。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正是如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法研究最大公倍数。

生6: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仍能用短乘法。(生6不服气的走上讲台,边板演边讲。)

2× 4 6 ←只用6乘

3× 4 12 ←只用4乘

12 12

师:恭喜你!你终于研究出来了。

生:他是已知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又瞎凑的。(其他同学异口同声。)

生:似乎有这种嫌疑。(生笑)但我们评价别人,要指出不足,更要学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用4乘3,而用6乘2呢?

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把4与6分解质因数,4=2×2,6=2×3,比较4与6的质因数我们发现4比6少了一个质因数3,,因此用4去乘它缺少的3。6比4少了一个质因数2,而用6去乘它缺少的2。

师:你们小组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能讲得再慢一点吗?

生:我能很形象的讲清楚。(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4与6的最小公倍数肯定要4与6所有的质因数,4=2×2,6=2×3,所以4与6的最小公倍数应含有两个2,一个3,也就是2×2×3=12。因此要求4与6的最小公倍数只要用(2×2)×3或2×(2×3)。(学生露出会意的笑容,听课教师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师:这么难的知识被你讲得形象生动,真了不起!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就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找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再找出它们独有的质因数,然后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去乘它们独有的质因数就求出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板书如下)

4= 2 ×2

6= 2 × 3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一题

提问:为什么用2×3×5×7?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短除法。

出示例2:求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板演并讲解:先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再用3去除,3与5互质。所以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生讲解师板书)

公有的质因数→ 2 18 30

公有的质因数→ 3 9 15

3 5 ←互质数

师提问:用什么数去除?除到什么时候为止?把哪些数相乘?为什么?

做一做 用短除法求30与42的最小公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解答过程。

(评析:“探讨求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但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不时有惊人的发现。教师是如何使这节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呢?我想主要是实现以下“四化”:

1、探索自主化。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当作灌输的容器,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很多,而且利用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算理很难理解。教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教学情感化。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优点,更善于把这种发现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赏识,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探究,自己的发现被关注,被赏识,才会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

3、师生平等化。教师只是先生—先于学生生成知识,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处在同一互动平台,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平等的氛围下学生才敢于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也才会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调整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4、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利于学生反思元认知,学生互评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因此学生能评价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学生评价有时会片面、肤浅甚至偏激。这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始终围绕着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这节课教师正式调动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反思者。)

三、巩固新的知识结构

练习十五第二题前4题 第三题 第四题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感受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二题后4题

最小公倍数 篇十

教学目标

(一)认识公倍数和。

(二)理解求两个数的的算理,掌握方法。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几个数的公倍数和的概念。

(二)理解求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有数轴的小片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请说出几个4的倍数,几个6的倍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 6

8 12

12 18

16 24

20 30

…… ……

教师:我们列出的两组倍数,都分别是4或者是6一个数的倍数。前面我们已研究过两个数的约数,今天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学习新课

1.公倍数与。

(1)投影片出示数轴。

老师:请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的点。

学生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点在自己的数轴(小片子)上分别描出这些点。教师:从数轴上可以看出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些?最小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学生口答后,老师再在投影片上表示出来。)

教师: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谁能给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和其中最小的一个取个名字?(公倍数、。)

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和?(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

教师:研究两个数的倍数,主要是研究公倍数和。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板书课题:。

教师:为什么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练习:(投影片)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是几。

请一位同学填在投影片上,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求两个数的。

教师:上面我们用列举的方法找到两个数的,下面来研究如何直接求出两个数的。

请回忆一下,求最大公约数是通过什么途径研究的?(分解质因数。)

(1)教师:我们也从分解质因数入手,看一看一个数和它的倍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口答复习题的板书,把4,6的倍数逐个分解质因数。)

板书:

4=2×2 6=2×3

8=2×2×2 12=2×2×3

12=2×2×3 18=2×3×3

16=2×2×2×2 24=2×2×2×3

20=2×2×5 30=2×3×5

24=2×2×2×3 36=2×2×3×3

…… ……

教师:请观察4的倍数的质因数与4的质因数有什么关系?6的倍数的质因数与6的质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或贴出小黑板)

4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4的全部质因数;6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6的全部质因数。

教师:12是4的倍数吗?请说明理由。

(2)板书例2,求18和30的。

请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请观察板书,哪些是18和30相同的质因数?哪些是18和30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红色粉笔将2,3框上,说明这是公有的质因数,其余的3是18独有的,5是30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请讨论①18和30的公倍数应包括哪些质因数?②18和30的是多少?这个包含了哪些质因数?

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然后学生总结,老师板书:18和30的是:

2×3×3×5=90

(3)教师指板书问:为什么18和30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只各选一个数(即“代表”)?

学生讨论后归纳:为了保证倍数最少。

教师:请再说一说几个数的里包含哪些质因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4)老师: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可以求出两个数的,为了简便,通常用一个短除式来分解。板书介绍写法。

方法:用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用公有的质因数3去除,商3,5为互质数。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乘起来。

练习:求30和45的。(一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写本上。)

订正时要求说出过程。教师:除数是什么质因数?商呢?

(公有的,各自独有的。)

教师:请说一说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片)

10的倍数( );15的倍数( );

10和15的公倍数( );10和15的( )。

2.口答:(投影片)

60=2×2×3×5;90=2×3×3×5;

60和90公有的质因数是( );

60独有的质因数是( );

90独有的质因数是( )。

3.A=2×2×3×5,B=2×3×7,A,B的最小公倍是( ),A,B有没有最大公倍数?为什么?

4.用短除式求下面两组数的。

18和 27 36和 42

5.讨论解答:

A=2×5×7 B=( )×( )×5

A,B的是2×3×5×7=210。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公倍数,。两个数的质因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3.作业:课本75页练习十五,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先利用倍数的旧知识,和数轴表示数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倍数概念,再用集合图表示来加强概念的理解。求的方法,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几个数的里包含了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教学中,安排学生借助分解质因数式子进行对比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几个数的公倍数里,要包含这几个数的全部质因数,几个数的里,公有的质因数只选一次,即是选“代表”,否则将不是“最小”。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了解了算法后再介绍用短除式求的一般形式,进而归纳出求解的步骤。

新课学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公倍数和的概念。

第二部分学习求两个数的。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教学内容:

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课本52页例题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探索昭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短除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或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在探索昭公倍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同学们,前面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这一单元中,我们找了公因数和最小公因数,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什么是因数,最大公因数。

2.倍数

(1)说说下列数中谁是谁的倍数(指名说)

5×8=40 7×9=63

(2)写出的倍数。

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3)2的最小倍数是?3的最小倍数是?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有没有最大的倍数?(明确: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3.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学习:找最小公倍数。(板书)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写出50以内的倍数。

(1)学生自己寻找。

(2)汇报结果

4的倍数有:6的倍数有:

(3)用“△”标出4的倍数,用“○”标出6的倍数。 2.找出的公倍数。

(1)这些数中既标有“△”又标有“○”得有那几个?他们是什么数?

(2)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她一个

名称吗?3.明确最小公倍数

在这些数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给他一个名称吗?4.想一想:有最大公倍数吗?

5.学生试着消小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6.师生共同总结。

三。总结方法,实际应用。

在寻找最小公倍数使用的什么方法?(列举法)

(1)课本51页。一题。

(2)课本52页二题。

四。1.求下列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3和6

5和10

7和14发现:

(2)2和3

5和7

3和7发现:

(3)4和5

9和8发现:2.总结规律

3.介绍短除法(18 24)

五总结收获。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必备 第十二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运用。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

生:3的倍数有3、6、9、12、15,…

师:2的倍数呢?

生:2的倍数有2、4、6、8、10,…

师:3和2的最小倍数各是几?

生:都是它们本身。

师:那么,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呢?

生: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加省略号。

(师出示教材第51页数表,在这张数表中有50个数。请同学们用△标出4的倍数,用○标出6的倍数。)

(生操作圈数)

师:谁能说说4的倍数?

生:4的倍数有4、8、12、16、…,48。

师:6的倍数呢?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48。

师:在圈数时,你们发现什么?

生: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12、24、36、48。这些数既用△标出,又用○标出,所以它们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二、顺理成章,概念

师:那么,能否给这些数起一个名字吗?

生1:我起的名字叫共同的倍数。

生2:这个名字太长了,叫公倍数更好.

师:这个名字起的好,在数学上把这些数都叫做公倍数,那么谁来一下什么叫做公倍数?

生3:公倍数就是这几个数共同有的倍数.

师:那么,在这几个数的公倍数中,谁给"12"也起个名字?

生4:它是最小一个,所以它的名字叫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呢?

(师生共同讨论)

三.方法,实际应用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公倍数的?

(学生的发言,板书:枚举法)

师:在寻找最小公倍数时,经常用到枚举的方法。下面请用这个方法作第51页的填一填。

(学生练习,在他们汇报时,,教师应指导集合圈的写法。)

师:谁来汇报的结果?

(学生展示各自的练习)

师:在做这一题时,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1:我认为用书上的方法寻找最小公倍数太麻烦,所以我不用这个方法也能求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我在想6的倍数,想到8这个数时,就发现它也是9的倍数,那它一定是6和9最小公倍数,这样就不用写到50了。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不过应该从9的倍数找起会更快。因为9的倍数比6的倍数大,会找的更快。

生3:我发现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就是3×5得到的,所以求最小公倍数就用两个数相乘就行了。

生4:我不同意,6和9相乘得54,而6和9的最小公倍数时18。

生5:我发现54要是除以6和9的最大公因数3就是18了。

师:那么,,同学们对这几位同学的发现有什么看法?不妨通过几组数来考证一下这几位同学的想法,从而一下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第3题,学生独立求最小公倍数,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求3种类型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的第4题,讨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四、收获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又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倍数、两个概念。

2.理解求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的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的知识。

(板书:)

2.复习倍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演示课件】

例1、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的意义。

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

3、质疑: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4、反馈练习。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是几。

明确: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只有2个;如果扩展数的范围,也就是50以外6和8的公倍数则是无限的。

(二)教学例2【演示课件】

引入:我们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例2:求18和30的。

1、用短除式分别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

板书: 18=2×3×3

30=2×3×5

教师提问:1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18的倍数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

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30的倍数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既要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又要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2、观察集合图:18和30的应包含哪些质因数?

教师明确:18和30的里,只要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2×3×3×5=90,所以18和30的是90.

3、小组讨论: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行不行?

教师明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公倍数里包含18和30全部的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得到它们的;如果多一个质因数,虽是18和30的公倍数,但不能保证是。

板书:

18和30的是2×3×3×5=90

4、反馈练习。

(1)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

30=( )×( )×( )

42=( )×( )×( )

30和42的是( )×( )×( )×( )=( )

(2)A=2×2 B=2×2×3

A和B的是( )×( )×( )=( )

(3)用分解质因数法求24和18的时,小华得72,小林得144.谁做错了?

可能错在哪里?

5、求的一般书写格式。

①引导学生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

板书:

②明确:综合短除式中所有除数和商与18和30的90所包含的所有质因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短除式中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18和30的。

③反馈练习:求30和45的。

④总结方法:求两个数的,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⑤反馈练习:求下面每组数的

6和8 24和20 28和21 16和72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用什么方法求两个数的,它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的,希望大家能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演示课件】

1.填空。

(1)A=2×3×5 (2)A=2×2×5

B=3×5×7 B=( )×5×( )

A和B和是( ). A和B的是2×2×5×7=140.

2.判断。

(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 )

五、布置作业.

求下面每组数的。

12和15 30和40 36和54 22和33

六、板书设计.

例1 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M、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30、30、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 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例2 求18和30的。

18和30的是 2×3×3×5=90.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1、理解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活动题目

有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是48,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师生共同研究方法,理解求的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

由题意可知,48是所求两个自然数的,那么所求两个自然数一定是48的约数,因此我们可以找出48的所有约数,然后进行两两组合,便可找出符合条件的数组。

48的约数有:1、2、3、4、6、8、12、16、24、48经试验,符合条件的数组有:1和48,2和48,3和16,3和48,4和48,6和16,8和48,12和16,12和48,16和24,16和48,24和48,48和48.一共有14个数组。

活动说明

学生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有序化的过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13篇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最小公倍数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