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9篇2-9-5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页是细心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9篇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人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 篇一

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篇二

一、课程内容概要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文章体裁。它有两个显著特点:知识的科学性,表达的客观性。

学习说明文这一单元,应掌握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与结构及常见的说明方法。

1、说明文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说明文进行以下几种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

前者如《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苏州园林》以及《我们肚子里的食客》四篇文章。后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和《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四篇。

(2)按文章表达的语体划分,可分为两类:文艺性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

前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和《我们肚子里的食客》《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苏州园林》(均为科学小品)。后者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与结构

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概括起来有三种:

(1)时间顺序,如《菊花》。

(2)空间顺序,如《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3)逻辑顺序,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B.最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方式有两种:

(1)总分关系。“总一分”方式,如《苏州园林》:“总一分一总”方式,如《桥的运动》:“分一总”方式,如《白丝翎羽丹砂顶》。

(2)并列关系。如《菊花》。

3、常用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法。其公式为:被定义概念=属十种类。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中对“物理”的说明。

(2)诠释法(解释法),如《苏州园林》说明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的特点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明“海市蜃楼”的成因。

(3)比较法,如《苏州园林》说明苏州园林建筑布局不讲究对村的特点,就与古代宫殿和近代住房比较。

(4)比喻法,如《桥的运动》用人坐板凳造成板凳变形,比喻说明车过桥上引起“变形”的力学原理。

(5)图表法,如《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运用箭头图表示工序。

(6)数据说明法。

(7)例证法,如《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用烧水泡茶喝的生活事例说明统等方法如何应用的道理。又如《桥的运动》举出车行、风雨、气温、浪打、地震等引起桥变形的例子说明在外因作用下桥的运动。

(8)引用说明法,如《白丝翎羽丹砂顶》介绍丹顶鹤的形态、生活特征时,即引用大量古代典籍和诗词;《菊花》说明菊花的悠久历史,也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及诗词、小说等。

二、说明文单元考核的知识要点

1、基本知识要点

1、《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作者钱学森,当代核物理学家。按说明对象分,这是将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分,属科技说明文。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运用了“层层推导、条分缕析”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说明方法。

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竺可帧,现代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又属于科学小品。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本文将说理与叙事相结合,主要运用了诠释的说明方法。

3、《桥的运动》,作者茅以升,现代桥梁专家。按说明对象分,这是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来看,属科技说明文。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比喻、引用等说明方法。

4、《统筹方法平话引子》,作者华罗庚,现当代数学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本文属非文艺性说明文。本文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运用了举例、图表等说明方法。

5、《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作家、教育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属文艺性说明文。全文采取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运用比较、比喻等说明方法。

6、《白丝翎羽丹砂顶》,作者贾祖湾,科普作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分,属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全文采用“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大量采用“引用”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

7、《菊花》,作者杨宪益,现代翻译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分,属文艺性说明文。全文总体上采用并列关系的结构方式。每一部分又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本文按照时间顺序逐层展开说明内容。文中多用引用说明法,大量运用掌故,引述典籍、资料。

8、《我们肚子里的食客》,作者高士其,现当代科普作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属文艺性说明文。全文按空间顺序说明细菌在人体内寄食的情况。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文学表现手法,把说明对象形象化、人格化。

三、基本知识要点归类

1、关于作者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核物理学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桥的运动》:茅以升,桥梁专家。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华罗庚,数学家。

《苏州园林》:叶圣陶,作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白丝翎羽丹砂顶》:贾祖湾,科普作家。

《菊花》:杨宪益,翻译家。

《我们肚子里的食客》:高士其,科普作家。

2、体裁归类

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的有:《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苏州园林》、《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的有:《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属于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的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白丝翎丹砂顶》、《我们肚子里的食客》、《苏州园林》。

属于科技说明文的是:《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既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又属于科学小品的有:《菊花》、《苏州园林》。《白丝翎羽丹砂顶》、《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既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又属于科技说明文的有:《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3、结构方式归类

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结构方式说明的文章是:《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统筹方法平话引子》、《桥的运动》。

采用了“总一分”结构方式说明的文章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州园林》、《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采用了“分一总”结构方式的说明文是《白丝翎羽丹砂顶》。采用了“并列”结构方式的说明文是《菊花》(各部分中又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4、主要说明方法

主要的说明方法的采用,各课文如下: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定义、举例。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诠释。

《桥的运动》:定义、列举、比喻、引用。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定义、举例、图表。

《苏州园林》:比较、比喻。

《白丝翎羽丹砂顶》:引用。

《菊花》:引用。

《我们肚子里的食客》:比喻、拟人。

四、课文重点与难点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钱学森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钱学森自赴美留学后的社会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据课文内容,列表说明现代自然学科体系;识记本文着重说明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强调了基础学科特别是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知本文“总一分一总”的整体结构方式;识别本文综合运用了定义、诠释、举例三种说明方法的含义。

这是一篇介绍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在宏观介绍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构成和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后,着重说明了基础科学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强调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故此,在学习本文时,要注意对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把握:

1、说明的中心

作者在宏观介绍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与基本体系之后,着重说明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一再强调基础学科尤其是根本的基础学科(即物理与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文章结构

本文的文章结构是“总一分一总”整体结构方式。首先概说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再由基础学科推进到“最基础”的学科。进而,作者又展

开分述,对一般基础学科分门别类地逐一解说,突出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最后,在条分缕析的基础上,作者又用归纳法勾画出以根本的基础学科为支柱的现代科学体系的总体构成。全文纲目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三

易错字

括号里面才是正确的写法

001.爱带(戴)

002.白晰(皙)

003.爆乱(暴)

004.报筹(酬)

005.暴炸(爆)006.卑却(怯)

007.辩析(辨)

008.恶耗(噩)

009.材华(才)

010.喝采(彩)

011.翱游(遨)

012.娘两(俩)

013.更叠(迭)

014.恰商(洽)

015.起迄(讫)016.沾辱(玷)

017.中裁(仲)

018.雕彻(砌)

019.陷井(阱)

020.劈谣(辟)

021.明片(名)

022.梦餍(魇)

023.缈视(藐)

024.募然(蓦)

025.蓦捐(募)026.通辑(缉)

027.杂踏(沓)

028.奕棋(弈)

029.疏峻(浚)

030.吉详(祥)

057.煤碳(炭)

058.编篡(纂)

059.按磨(摩)

060.爆躁(暴)

061.蜇居(蛰)

062.下功夫(工)

063.显象管(像)

064.爆发户(暴)

065.造事者(肇)066.纹身(文)

067.座标系(坐)

068.照像机(相)

069.暖哄哄(烘)

070.明信片(名)

071.坐右铭(座)

072.天然汽(气)

073.煤汽机(气)

074.引伸义(申)

075.雄纠纠(纠)076.冷不妨(防)

077.裨官野史(稗)

078.百练成钢(炼)

079.火山暴发(爆)

080.和霭可亲(蔼)

081.爱不失手(释)

082.爱乌及屋(屋乌)

083.安份守己(分)

084.按居乐业(安)

085.暗然泪下(黯)086.黯无天日(暗)

087.敖敖待哺(嗷)

088.飞扬拔扈(跋)

089.绝不罢休(决)

090.白壁微瑕(璧)

091.英雄倍出(辈)

092.半途而费(废)

093.哀声叹气(唉)

094.山洪爆发(暴)

096.五色斑澜(斓)

097.百步串杨(穿)

098.百尺杆头(竿)

099.罢绌百家(黜)

100.百战不贻(殆)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篇四

1、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因此,文学常常苏辛并称。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苏轼词多表现出旷达飘逸的风格,辛弃疾词的爱国词作则多带有悲壮沉郁的色调。

2、陆游的诗歌艺术

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李白的飘逸自然、杜甫的悲壮沉郁他兼而有之。

3、欧阳修为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新运动。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4、王安石散文创作

王安石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和其文学主张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论性的为多。这些作品,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

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则根据四大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定四大家为“关白马郑”,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6、关汉卿:以《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调风月》、《单刀会》、《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篇五

赤壁赋复习资料

1、 景、情、理融为一体。

文章虽从记游写起,但重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故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作者采用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景、情、理三者达到统一。

首段因景生情,但文中又借物喻理(水、月、风),即以这段写景为下文议论说理作形象、铺垫。第二段中客的议论,以“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其内涵就借具体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出来。第三段苏子反驳也是以水和月作譬,深入浅出说明事物变与不变的道理。整篇文章,议论赋予了景物以微妙的哲理,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

2、采用对话手法,主客问答,抑客伸主

本文继承了辞赋常用的形式规范,即主客问答,抑客伸主,文中的客,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人物,主客双方,代表着作者思想的两个对立面,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复杂的人生观中积极面战胜了消极一面。

3、骈、散句交错使用,有整有散,错落有致,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全文以散句为主,其中又穿插一些似对不对的偶句。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颇有韵味悠长之感。有些句子,似散而实整,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其消长也;” 有些句子,又似整而实散,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篇六

问题类型和回答技巧、方法、方式

1、选取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类(字、词、句、段落)和分析感情类: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向往、忧愁,爱国感情、怀才不遇、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悠闲自在、洒脱豪迈之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怀,表达了对……的厌恶憎恨,抒发了思念之情、抑郁之情,体现了对……的追求

2、分析中心论点和主旨类:批判了……的社会现实、封建制度、愚昧无知,表达了讽刺之情,通过描述……展现了……通过雅俗对比,突出文章主旨……,暗示了……,反映了……

3、比较类:通过比较……衬托了、烘托了……的社会现实、人物性格、社会的黑暗、制度的落后、道德的沦丧,表达了……的决心

4、描写方法类:场面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

5、表现手法类:以动写静、动静相衬、比较

6、修辞手法类:用典、比喻(增强形象性)、拟人、对比、对偶、夸张、排比(增强气势)、象征(深化意义)、引用、反问(反诘)

7、成语出处分析类:狡兔三窟、祸起萧墙《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庄子·秋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8、人物性格分析类:阶级局限性、内心软弱、多愁善感、开朗乐观、沉静、谨慎、稳重、过敏多疑、安于现状、消极忧伤

9、抒情方式分析类:借典故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10、结构作用分析类: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点题、突出中心思想

11、论证方法分析类:举例论证、例证法、说理论证、对比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

12、原因分析类:制度、社会现实、客观环境、主观认识

13、线索梳理类:某个人物、事件、客观事物、一句话、一个现象等

14、论证关系分析类:正反对比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总分关系、总分总、分总关系

15、艺术特色分析类:复沓、叠句、重唱

16、现实意义分析类:借古喻今、从政者广开言路、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礼贤下士、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以人为本的思想

17、语言特点分析类:直抒胸臆、清新、形象鲜明、哲理性、犀利、句式长短相间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篇七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共130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主旨

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疑难词句

1、广家世世受射。受: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3、未到匈奴陈二里所。陈:阵地;所:大约。

4、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正:整齐,严加约束。

5、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失亡:损失,死亡。

6、用此,其将兵数困辱。用此:因此。

7、可数百里。可:大约。

8、广军功自如,无赏。如:相当。

9、东道少回远。少:稍微;回远:迂回,路远。

10、军亡导,或失道。亡导:没有向导;或:同“惑”,迷惑。

11、南绝幕。南:向南;绝:渡过。

12、“急诣部,如书。”马上到右将军部队去,就像“命令”上写的。

13、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诚恳谨慎的样子,就像乡下人一样。

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知识点 篇八

成考高起专语文辅导:病句和语句衔接

1.成份残缺:

考生重点要掌握由使令动词造成的缺主语现象。一般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叫、让、令等,如果这些词用在句子的主语前特别要小心。

比如: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使我一阵心酸。

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是“我”,在“我”的前边出现了一个“使”字,根据语法,主语和宾语应该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使我”属于动宾短语,不可以做主语,所以这个句子属于缺主语。考生遇到这样的句子时,先把使令动词去掉读一下,如果去掉语句通顺,原句一般为病句。我们试一下:

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使我一阵心酸。

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我一阵心酸。

通过期中考试,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期中考试,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句去掉“使”,第二句去掉“让”,表达的意思完整、清楚,而且主语是由代词和名词来做的,故原句是病句。

2.成份赘余:

考生注意不要把修饰的句子都当作病句,一定要分别试着删掉两处相互印证一下,再判断是不是病句。

比如:我终于弄明白了他为什么骗我的原因了。

在这句话中,我们试着分别删掉两处:

①我终于弄明白了他为什么骗我了。

②我终于弄明白了他骗我的原因了。

这样分别删除多余的部分,发现原句的意思没有变化,说明两部分是重复赘余的,所以原句是病句。

3.搭配不当:

考生重点复习“一带二”形式。什么叫“一带二”呢?它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用“和、与”等词,有时也由逗号、顿号形式构成。

比如:清晨我们冒着蒙蒙的细雨和泥泞的小路艰难地行进着。

在这句话中,“和”的前边是“蒙蒙的细雨”,后边是“泥泞的小路”,而与之搭配的只有一个“冒着”的动词,冒着细雨是搭配的,但是,冒着小路就不搭配了。

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 篇九

高频易混词语熟语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 “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

②同“工夫”。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

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

②指事业学问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

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

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

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

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

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26.泄漏·泄露:“泄漏”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

而“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27.树立·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

28.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常被误用来形容其他美好事物。

29.炙手可热:只能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30.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

常被人误用来“首要”“首先”和“理所当然”之意。

31.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是敬辞,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绵薄之力”才是谦词。

32.蓬荜生辉:敬辞。

表示别人使自己生辉。

33.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34.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误用于表毫不犹豫地做与正义无关的事。

35.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多用于否定形式。

36.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37.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38.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9.鬼斧神工: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认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40.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被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4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42.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43.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44.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于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5.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6.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常与“休戚相关”混。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47.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4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49.不以为然:不赞同。

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50.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