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最新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优秀10篇)2-11-48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征途帮大伙儿整编的10篇最新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一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与层次

师德规范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既要有理想成份,又要考虑现实需要。这些年,国家也非常注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师德建设。如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视和关注。实际上,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西方一些国家更注重区分不同层次而提出职业道德要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以美国师德规范为例,学者研究发现,美国的师德规范主要从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面去划分和规范其内容。

首先,把师德理想作为师德内容的最高要求。这种师德理想明确了教师应该努力的向,即教师要做到: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

其次,把师德原则作为师德内容的中级要求。以师德原则来指导教师的行为,它从对待学生和对待教育专业这两个方面分别确定了目标规范。

最后,把师德规则作为师德内容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师德规范中最核心的部分,它规定得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直接影响与限定了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和行为。上述划分一方面说明师德规范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师德规范的不同结构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要有长期的规划目标,又要有解决目前师德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还需要在职业道德建设运作中有长效机制以保障。

(一)把教育者意识作为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内容

强化教师的教育者意识就是要强化教师的角色认知。要让广大教师真正接受现代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并能够消化成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以此来支配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教育者意识主要靠教师个人自学与教育部门组织教育两个方面相结合来实现,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在倡导广大教师个人自学的同时,要发挥高校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这样通过外力的形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树立。

(二)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少数教师道德下滑的现象:有的重金钱,轻事业;有的讲实惠,淡理想;有的搞学术商品化;有的不注意自身形象;有的收受甚至索要学生钱物等。这些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声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思想教育,一手抓问题查摆;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问题整改;一手抓正面典型的宣扬,一手抓重大问题的处理。力争通过一个阶段的教育整顿,振作教师队伍,纯洁校园环境。

(三)建立健全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和监督的有效机制

要制定操作性很强的师德考核测评标准和测评方法,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个人自评、学校教师互评、学生家长测评和组织考查讲评的师德考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定期评选表彰和奖励制度;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可,通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和监督,引导教师重视职业道德的提升,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

(四)积极营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从一定层面上讲,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对其影响很大。所以,营造氛围非常重要。应通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良好风气。学校应创造一个讲勤奋、重实效、爱岗位、求创新为特征的校风和团结民主、温馨和谐、平等宽松为特征的气氛,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着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安心于教育事业、尽心做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二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挑战。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高职教师不能停滞在旧的技术层面上,要结合最新的技术成果对课程进行充实和提高,创造性地对职业技能、生产技巧进行归纳。在教学方法上,高职教师应该有创新,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路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实践活动。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心理,使他们勇于动手,敢于尝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更应重视创新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努力建立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的高职在校生在人数已经达标,但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面向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最主要的表现是凸显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职业素养不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职业责任感意识淡薄

在我国目前的高考体制中,一部分学生会被动地进入高职院校。在高考中失败的心态会影响到他们的在校生活。这部分带有心理创伤的学生需要高职教师更多的关爱。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不高,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其本身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中利益的诱惑下,有不少教师将本职工作当成了兼职,在教学过程中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在实习中,更有教师随意地把学生丢在所谓的实习基地充当普通劳力。以上种种都说明,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普遍较低,责任感普遍较弱。

(二)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教育教学能力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即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若不能将自己的真才绝活传授给学生,那么,他就是一名不称职的教师。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的是其专业背景与专业能力,而忽视教育教学能力。致使许多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因存在表达不到位、课堂掌控能力不足、缺乏教育机智等教学能力问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路复杂,很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师范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明显不足。这无疑是高校宝贵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实践操作技能缺乏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院校,教师精湛的操作技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但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本的存量亦非固定不变,在发挥作用时会出现消耗,若是闲置就会消退、甚至消亡。拥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在进入学校后,因为没有后续的技能培训保障以及自身技能操作训练意识淡薄,原有技能很快就会丧失和落伍。也有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其理论知识扎实,但却不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实际操作技能欠缺。

(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低下

当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更新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在科研行政化倾向严重、职称评定终身制、权术重于学术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教授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又没有相对科学的针对创新的评价指标,高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创新动力不足,普遍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严重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

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教师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提升其职业素养,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运用人力资源伦理开发理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事业心

“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主要是通过人力劳动过程中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评价和道德控制等一系列劳动伦理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使员工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矛盾。”据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等的教育和指导,使教师热爱自身的教育事业,养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事业心,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热爱学生,要认真备课,严密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社会化理论整体提升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人力资本的社会化理论主张,要为雇主找到本岗位所需的具有“合适”的个性品质的劳动者,能够尽职守则,服从要求,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个人“自觉”行动。在招募筛选劳动者的过程中,要科学鉴定人员所具备的个性品质是否适合本岗位。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要运用社会化理论,对高职教师岗位做需求分析,对应聘人员进行科学甄别,有针对性地考察其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个性品质,要消除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防止负面信息扩大化,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三)以公正合理的发展性绩效考评,强化高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绩效考评都存在不科学、片面化问题,使得学校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考评形式化,教师不重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职业技能绩效考评的标准,把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加操作技能在绩效考评中的比重,并把关键事件法、评定量表法、多人比较法及小组顺序排序法等多种考评方法结合起来,尽可能运用科学的量化标准对教师技能进行考评,促使教师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四)采取激励措施,提高高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激励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个人绩效,实现自我价值。激励也是对员工人性观的管理,即“指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员工的本性的基本假设、估计与认识,也就是对员工的个人本质、基本需要和追求、对组织和工作的立场和态度、对管理手段和形式的偏好等内容的认知和判定。”据此,校方要针对教师不同的需求,有意识地运用激励手段,通过物质上、精神上或者其他方面的激励和褒扬,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满足教师需求,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三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我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那里的“榜样”与“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构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此刻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我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这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向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能够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但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我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能够选取爱自我的亲人与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与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与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一样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用心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与职责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职责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样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必须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应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取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应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齐,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这天,网络时代与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这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能够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潜力、独立思考的潜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潜力与创造的本领。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取,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四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激励和引导,用自己良好的品质与言行感染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老师因人而异地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乐学、好学,最终形成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解惑”,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和启发学生,把疑问与困难解决在当下,为学习新知识扫除障碍。

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作明文规定并经数次修定,新规范从沿用至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24个字,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艰难却是不言而喻的。师德师风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师风是学校、区域教育环境的风向标,优良的师德师风是人民对教育最大的期盼,是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重要体现。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从社会角度来讲,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当做到的。但作为一条职业道德规范来说,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爱国守法,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看似容易,但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言行却与这条规范背道而驰。比如:一些教师,利用职业和职务(招生、考试等)之便,收受他人财物;在工作时间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对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在课堂抽烟,使用移动电话,无所忌惮;衣冠不整,形象邋遢等等。对此,一些教师不以为然,认为全国教师如此之多,自己只是其中一个,图些小利,偷偷懒,犯点小错,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倘若每一个人都这么想,国家的教育如何发展?祖国繁荣富强如何实现?中国的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由来已久,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老师。如果教师的德行和学识被社会、家长和学生所唾弃,那国家的繁荣昌盛,家庭的兴旺发达就只能是一种空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密室焚之突隙,身为教师,要严以律己,操守职业道德,才不负“人民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不仅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还应做到敬业和乐业。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抱什么样的态度?是把教书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还是看作一项事业,其中的态度决定了工作好坏,决定了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就说过:“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制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用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而,我们应该以敬业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职业。

如果说敬业是教师的一种责任状态,那么乐业就是教师的一种境界追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们以“不得不”的心态做一件事时,你总会感到烦躁、感到痛苦,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老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最后只会煎熬了岁月荒废了事业,耽误了学子。但如果我们是情愿的、喜欢的,就会感到轻松、愉悦。任何职业,当我们以乐业的心态去看待它时,才会产生满足感,教师尤为如此,它能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去面对工作,所以有些老师虽然尽职尽责但总难取得好的效果、很难出现真心笑容就不难明了。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要有一颗慈爱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转化,就像湖南电视台《变形记》的孩子们一样,他们需要的只是信任和理解。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担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像细雨一样润物无声,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教育也就有了精彩的理由。

一些老师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伤害。近来网络上常报道态度粗鲁甚至是粗野的老师,给整个教育环境造成极坏的影响,看过视频真是让人发指,如果没有监控录像真的无法想象还有多少孩子要被无情的摧残和伤害,这些披着教师美丽外衣的败类真是无法让人原谅。

教师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教书”是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育人”则是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要创造的是懂得真善美的活人。”

当今的学校,什么奥班、尖子班层出不穷。学生刚踏进校门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被“唯分是好”取而代之,作为最重要的“德”被忽视甚至可有可无。学校、社会、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导致很多老师对如何育人概念模糊。教师仅仅为考试而教书,沦为了教书机器,学生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个现状如何改变?这样下去我们中国还有希望吗?教育是人才的源泉,我们国人真正要从上到下重视和改革教育,不要让领导重视总成为报道或人民盼望却实现不了愿望。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孔夫子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孔夫子总是身体力行,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认识有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正道的指引者,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心中,老师是榜样,教师的行为、气质、谈吐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就更不用说,比如一些名人、大家对小学老师印象特别深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教师发展不竭的动力。

学无止尽,天下何其大,知识何其多,更何况新鲜事物还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那“水”从何来?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有“水”。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有“长流水。”

三、结语。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其说是规则,倒不如说是一个方向,它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为师”的根本在修身。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它不需要刻意去挖掘,而是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教师要做的,除了内省、慎独,更要在教育生涯中完善自我、升华自己,真正变成一个有师德的教师,当回首往昔可以无愧于教育事业的人。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字 篇五

一、何为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激励和引导,用自己良好的品质与言行感染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老师因人而异地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乐学、好学,最终形成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解惑”,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和启发学生,把疑问与困难解决在当下,为学习新知识扫除障碍。

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作明文规定并经数次修定,新规范从沿用至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24个字,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艰难却是不言而喻的。师德师风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师风是学校、区域教育环境的风向标,优良的师德师风是人民对教育最大的期盼,是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重要体现。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从社会角度来讲,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当做到的。但作为一条职业道德规范来说,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爱国守法,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看似容易,但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言行却与这条规范背道而驰。比如:一些教师,利用职业和职务(招生、考试等)之便,收受他人财物;在工作时间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对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在课堂抽烟,使用移动电话,无所忌惮;衣冠不整,形象邋遢等等。对此,一些教师不以为然,认为全国教师如此之多,自己只是其中一个,图些小利,偷偷懒,犯点小错,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倘若每一个人都这么想,国家的教育如何发展?祖国繁荣富强如何实现?中国的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由来已久,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老师。如果教师的德行和学识被社会、家长和学生所唾弃,那国家的繁荣昌盛,家庭的兴旺发达就只能是一种空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密室 焚之突隙,身为教师,要严以律己,操守职业道德,才不负“人民教师 ” 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不仅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还应做到敬业和乐业。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抱什么样的态度?是把教书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还是看作一项事业,其中的态度决定了工作好坏,决定了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就说过:“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制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用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而,我们应该以敬业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职业。

如果说敬业是教师的一种责任状态,那么乐业就是教师的一种境界追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们以“不得不”的心态做一件事时,你总会感到烦躁、感到痛苦,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老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最后只会煎熬了岁月荒废了事业,耽误了学子。但如果我们是情愿的、喜欢的,就会感到轻松、愉悦。任何职业,当我们以乐业的心态去看待它时,才会产生满足感,教师尤为如此,它能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去面对工作,所以有些老师虽然尽职尽责但总难取得好的效果、很难出现真心笑容就不难明了。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要有一颗慈爱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转化,就像湖南电视台《变形记》的孩子们一样,他们需要的只是信任和理解。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担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像细雨一样润物无声,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教育也就有了精彩的理由。

一些老师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伤害。近来网络上常报道态度粗鲁甚至是粗野的老师,给整个教育环境造成极坏的影响,看过视频真是让人发指,如果没有监控录像真的无法想象还有多少孩子要被无情的摧残和伤害,这些披着教师美丽外衣的败类真是无法让人原谅。

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体系只看成绩而忽略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学生不能依个人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一些天分早早被扼杀,学生学得累学得烦,恶性循环,出现厌学辍学现象,想想面对家庭、社会的。诸多压力,我们的学生能缺少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吗?没有人愿意被讽刺、侮辱,学生也一样,他们渴望被表扬,而不是被讽刺。《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些话,发人深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可见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关系。一些老师认为,讽刺学生是为了刺激学生,让学生努力学习。但很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关爱学生,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教书”是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育人”则是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要创造的是懂得真善美的活人。”

当今的学校,什么奥班、尖子班层出不穷。学生刚踏进校门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被“唯分是好”取而代之,作为最重要的“德”被忽视甚至可有可无。学校、社会、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导致很多老师对如何育人概念模糊。教师仅仅为考试而教书,沦为了教书机器,学生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个现状如何改变?这样下去我们中国还有希望吗?教育是人才的源泉,我们国人真正要从上到下重视和改革教育,不要让领导重视总成为报道或人民盼望却实现不了愿望。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孔夫子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孔夫子总是身体力行,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认识有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正道的指引者,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心中,老师是榜样,教师的行为、气质、谈吐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就更不用说,比如一些名人、大家对小学老师印象特别深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教师发展不竭的动力

学无止尽,天下何其大,知识何其多,更何况新鲜事物还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那“水”从何来?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有“水”。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有“长流水。”

三、结语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其说是规则,倒不如说是一个方向,它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为师”的根本在修身。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它不需要刻意去挖掘,而是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教师要做的,除了内省、慎独,更要在教育生涯中完善自我、升华自己,真正变成一个有师德的教师,当回首往昔可以无愧于教育事业的人。

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六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烛。社会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人们所熟知的师德典范也大都是常年有病,带病上课,耐得住寂寞和贫穷,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甚至以身殉职。而近年来,教师的表现不再那么尽如人意,有偿家教、开办辅导班,范跑跑、杨不管事件等,让师德讨论达到高潮,禽兽教师挑战着师德的底线。20xx年9月,教育部再次修订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但规范尚存困境。

一、我国师德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精英化价值取向对师德的影响

受儒家道德价值观的精英化取向的影响,人们对师德的要求也存在着精英化取向。儒家的人格追求是“内圣”“外王”:这是孔子要培养的“圣人”、“君子”,孟子所称道的“大丈夫”,荀子所谓的“大儒”所应具备的共同特点,道德修养沿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路线,即儒家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他们“道德修养的任务并不止于自身的道德完善,更重要的是将完善的道德人格向社会和国家转化”。在追求这一境界的道德实践过程中坚持重义轻利,安贫乐道,道德修养高的君子取义去利,甚至杀身成仁,以身殉道。这一道德至上主义“肯定了高尚道德具有超越于生命之上的价值,成就道德不但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贬低物欲,弃绝自我利益,而且必要时要不惜牺牲生命。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方面则体现为以春蚕、蜡烛来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勇于自我牺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歌颂感叹教师的伟大和无私奉献,而感叹之余不免悲壮和凄凉,转而对教师道德修养望而生畏。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作为道德教育者应该对其提出特殊的道德要求,但是人们往往把这种特殊的道德要求理解为更道德的要求。“道德的崇高本来就是一种偶然性的东西,更不是某种经由理性规划而得以培养起来的东西,那么,如何能利用某种偶然性的东西来要求人性的必然性的道德行动呢?”用个别教师的崇高来要求所有教师,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这是《规范》自身存在的理论困境。

(二)多元价值观对师德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依附观念、平均观念、螺钉观念正让位于自主观念、竞争观念、自我设计观念;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安贫思想、自足思想、保守思想正被致富意识、创业意识、开拓意识所取代;与封闭社会相关联的闭锁心理、排拒心理、狭隘心理正被开放意识、协调意识、全球意识所替代。这一系列观念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大量是与非、得与失、善与恶、美与丑等的重新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价值观也不免受到冲击,他们不再安于贫困,有的下海,有的多校兼职,开办辅导班,进行有偿家教。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中心论的提倡,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权威的消解,教师为了保住饭碗而敷衍塞责。这些现象都引来社会的不少非议,过去人们心目中崇高而无私的教师不再是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榜样。

时代在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是《规范》实施操作困难的根源所在。

二、对《规范》的反思及建议

师德规范的制订一定程度上是精英化师德取向的反映。师德的精英化取向忽视了教师的自然生物性,忽视了教师个体道德修养的差异性,忽视了祟高道德的偶然性,造成了《规范》的理论和现实困境。

“我们拥有的是不完美的天性和有限的道德能力,人性除了德性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涵,正确的认识人的本质属性,是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逻辑起点。道德应该根据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划分为“社会性道德”(受一定环境、条件、时间、空间以及不同民族背景、风俗习惯、经济条件变化所决定的那种道德……与政治、法律关系密切,经常要求社会成员遵守)和“宗教性道德”(先验的或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它经常与一定的信仰、理想有关……常是个体的终极关怀所在,是对自己生命意义的一种寄托……宣传的是个体牺牲自己以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规范》作为指导教师道德行为的条文,也应该考虑到教师个体道德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此外,对教师的有些道德要求应该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加强法律、制度保障;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来自社会的价值认同。

(一)划分师德的层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对教师群体来说要具有职业理想的导向性,对教师个体来说要有可操作性,《规范》的规定应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应然的师德规范应该包括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三个层次的内容。师德规则是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的底线,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规定,具有约束性;师德原则是教师应该并且能够遵守的规定,而师德理想则是教师对教育事业不懈地追求中所表现出来的祟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的师德层次“一方面说明师德不是空洞的师德理想,而是具体的行为规则,它可以直接约束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与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师德规范的不同结构将发挥不同的功能:理想发挥激励功能,原则发挥指导功能,规则发挥约束功能”。

(二)加强法律和制度保障

师爱和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永恒不变的主旋律,也是教师被奉为人梯的原因,但是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他的教师角色,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描述往往只重视教师德性,忽视其作为人的其他属性。在讲求效率与公平、权利与义务,提倡教育民主化的今天,不仅要对教师道德水平提出要求,还应该维护教师的生存权、生命权等基本权利,改进相关制度。 第一,维护教师的生存权。教师首先是一个自然生物的存在,然后才是社会历史的存在,教师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教师追求物质的需要,这也是教师生存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有偿家教、开办辅导班是教师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便无可厚非。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教师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而边远农村山区教师的生存状况更令人担优。全社会都在追求财富,教师没必要格守清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劳动提高收人和地位是应该允许的。从另一方面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教师也要养家糊口,满足了自我保存的本能需要之后,教师才可以安心的从事教育事业。对于有偿家教、校外兼职应该区别对待,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禁止,应该在教师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是教师的前提下讨论教师的信用问题和师德问题。

第二,维护教师的生命权。《规范》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但是在要求教师承担责任的同时,却没有赋予教师应有的权利,教师的正当权益得不到维护。X老师因课堂上管理不到位,人送外号“X不管”,其同行深谙“不管”的原因—不是不管,而是不敢管。现代教育强调要尊重学生,不准体罚,提倡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家长也往往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常常动辄得咎,人格、利益时常受到侵犯,甚至有生命威胁。当然这些案例中不乏教师行为过当,但更多的却表现为教师权利保障的缺失。未成年人是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的,但是单方面的保护最终伤害的还是青少年,伤害教师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自私的性格和扭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发挥教育惩戒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行师生平等保护。教育惩戒既可以避免教育的权力滥用,又可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权利,“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教师的生命权才能有保障,他们才能够对工作高度负责。

第三,变革相关制度。《规范》对教师提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川,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不变革相关制度,仅对教师提出这一要求,教师也只能阳奉阴违。高考至今还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偏远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甚至唯一途径,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增多,孩子的教育成为家庭的重头戏,都想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这就为有偿家教提供了市场。学校为了吸引生源,也非常重视升学率,对教师的考核也与学生的分数挂钩,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的命根。教师职称等级评定、评优以及奖金等,都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为依据,教师也不得不紧盯学生的成绩。改革高考制度,改变以升学率为依据、片面评价教师的评价制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改变“唯分是论”的局面,教师也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西方,教师、医生、律师是高社会地位、高收人的三大职业。德国教师不但社会地位高,平均收人水平也高于国内其他行业。韩国教师也是既富又贵。在韩国,教师被尊为“国家的典范”、“一国精神的传承者”,中小学教师的收入被称为“移动着的中小型企业”,人们非常尊敬教师,身为教师是一种荣耀。当然这两个国家对教师都有严格的师德要求,从两国经济发展,特别是韩国经济的腾飞来看,教师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固然重要,来自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又是促进师德修养提高的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教师便会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全身心地投人到教育事业中,更好地回报社会。在我国,教师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这一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尊重。大多数教师收人低微,勉强够养家糊口,经常被称为“穷教书匠”。在现实中,教师常因囊中羞涩而频遭白眼。教师一方面被冠之以令人羡慕的光环,而另一方面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样的落差往往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师心理疲乏和对工作敷衍塞责。只有将尊重教师落到实处,使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让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这样教师才能够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地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师德不是一个孤立的命题,师德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个体自我的严格要求,还需要法律和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以及来自社会的尊重和认同。此外,人们还需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责难。

总之,《规范》不应该是空洞的口号和干瘪的教条,而应真正在教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人们应该以新的观念对待师德,对教师基本道德的要求也应该与时俱进,而来自社会的保障和支持也是《规范》顺利实施的条件。

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七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三载,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跟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跟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少年儿童;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跟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教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热爱学生。同时,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爱护,表扬及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跟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全在和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有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小插曲,让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在教学《猫》这课时,学生非常喜欢,十分感兴趣,学生学起来愉快,我教起来也很轻松,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也参与到朗读当中,范读课文,正当我读到“枝折花落”这个词语时,一只胖胖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停下来,问道:“有什么疑问?”那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你刚才的词语读错了,“枝折花落”中的“折”应读“shé”,不是读“zhé”,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停顿了一会后,问那学生:“你有什么根据?查过字典了吗?”那学生点了点头,说道:“我昨晚查过字典的!”我马上请有字典的学生查阅了一下,结果这个“折”字是一个多音字,里面有三个读音,shé的读音是“断了”的意思,与课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释相符,顿时,我脸上红了,对他们说:“同学们,对不起,也许老师的知识还不够全面,你们还可以去查阅其他的字典进一步核实,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信息。以后,也要象这个同学那样,遇到疑问要多查字典,多查阅资料。”这样,他的脸上才略显满意的神情。

课堂上这个小小的插曲给了我不小的感触。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无所适从。这使我想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如今课改大环境中,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给我们教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桶水”应该是新鲜的活水源。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和科普知识,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及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与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例如,我刚接手一个新班时,班上有个学生从小就有偷偷摸摸的行为,以至班上经常发生失窃事件,经过几次观察后,我确定了是该生所为,此时,我把该学生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握住他的小手,亲切地说:“我现在是你的朋友,特意来聆听你的心里话,你的内心一定有很多话语想说出来,那就敞开你的心扉,尽情地向我倾诉说吧。”孩子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内心的痛苦,说道:“不要告诉我爸爸,他打我……很痛……”此时,我把孩子搂在怀里,终于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东西,家长不给予,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把手伸到了同学之中,而家长长期以打骂为教育途径,从来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结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辙,屡犯不改。经过一番教育后,孩子平静了,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孩子很喜欢找我聊天,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我,而我在私下与其家长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经过这件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八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概括起来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教师所要遵循和坚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一、何为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激励和引导,用自己良好的品质与言行感染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老师因人而异地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乐学、好学,最终形成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解惑”,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和启发学生,把疑问与困难解决在当下,为学习新知识扫除障碍。

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作明文规定并经数次修定,新规范从2008年沿用至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24个字,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艰难却是不言而喻的。师德师风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师风是学校、区域教育环境的风向标,优良的师德师风是人民对教育最大的期盼,是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重要体现。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从社会角度来讲,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当做到的。但作为一条职业道德规范来说,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爱国守法,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看似容易,但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言行却与这条规范背道而驰。比如:一些教师,利用职业和职务(招生、考试等)之便,收受他人财物;在工作时间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对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在课堂抽烟,使用移动电话,无所忌惮;衣冠不整,形象邋遢等等。对此,一些教师不以为然,认为全国教师如此之多,自己只是其中一个,图些小利,偷偷懒,犯点小错,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倘若每一个人都这么想,国家的教育如何发展?祖国繁荣富强如何实现?中国的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由来已久,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老师。如果教师的德行和学识被社会、家长和学生所唾弃,那国家的繁荣昌盛,家庭的兴旺发达就只能是一种空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密室 焚之突隙,身为教师,要严以律己,操守职业道德,才不负“人民教师 ” 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不仅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还应做到敬业和乐业。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抱什么样的态度?是把教书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还是看作一项事业,其中的态度决定了工作好坏,决定了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就说过:“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制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用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而,我们应该以敬业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职业。

如果说敬业是教师的一种责任状态,那么乐业就是教师的一种境界追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们以“不得不”的心态做一件事时,你总会感到烦躁、感到痛苦,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老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最后只会煎熬了岁月荒废了事业,耽误了学子。但如果我们是情愿的、喜欢的,就会感到轻松、愉悦。任何职业,当我们以乐业的心态去看待它时,才会产生满足感,教师尤为如此,它能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去面对工作,所以有些老师虽然尽职尽责但总难取得好的效果、很难出现真心笑容就不难明了。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要有一颗慈爱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转化,就像湖南电视台《变形记》的孩子们一样,他们需要的只是信任和理解。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担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像细雨一样润物无声,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教育也就有了精彩的理由。

一些老师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伤害。近来网络上常报道态度粗鲁甚至是粗野的老师,给整个教育环境造成极坏的影响,看过视频真是让人发指,如果没有监控录像真的无法想象还有多少孩子要被无情的摧残和伤害,这些披着教师美丽外衣的败类真是无法让人原谅。

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体系只看成绩而忽略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学生不能依个人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一些天分早早被扼杀,学生学得累学得烦,恶性循环,出现厌学辍学现象,想想面对家庭、社会的诸多压力,我们的学生能缺少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吗?没有人愿意被讽刺、侮辱,学生也一样,他们渴望被表扬,而不是被讽刺。《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些话,发人深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可见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关系。一些老师认为,讽刺学生是为了刺激学生,让学生努力学习。但很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关爱学生,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教书”是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育人”则是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要创造的是懂得真善美的活人。”

当今的学校,什么奥班、尖子班层出不穷。学生刚踏进校门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被“唯分是好”取而代之,作为最重要的“德”被忽视甚至可有可无。学校、社会、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导致很多老师对如何育人概念模糊。教师仅仅为考试而教书,沦为了教书机器,学生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个现状如何改变?这样下去我们中国还有希望吗?教育是人才的源泉,我们国人真正要从上到下重视和改革教育,不要让领导重视总成为报道或人民盼望却实现不了愿望。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孔夫子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孔夫子总是身体力行,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认识有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正道的指引者,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心中,老师是榜样,教师的行为、气质、谈吐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就更不用说,比如一些名人、大家对小学老师印象特别深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教师发展不竭的动力

学无止尽,天下何其大,知识何其多,更何况新鲜事物还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那“水”从何来?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有“水”。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有“长流水。”

三、结语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其说是规则,倒不如说是一个方向,它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为师”的根本在修身。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它不需要刻意去挖掘,而是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教师要做的,除了内省、慎独,更要在教育生涯中完善自我、升华自己,真正变成一个有师德的教师,当回首往昔可以无愧于教育事业的人。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600字 篇九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这段时光学校组织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规范的资料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透过反复学习,我觉得《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

首先是要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我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

其次是爱自我。教师爱自我就是要有用心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取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我的选取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用心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我用心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幼儿。

最后是爱幼儿。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幼儿的“爱”务必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此刻对幼儿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

爱教育、爱自我、爱幼儿,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 篇十

刚接这个班时,以前的班主任就告诉我段同学很特殊,无论老师如何吵他教训他都无济于事。他依然上课的时候,时而敲桌子,时而发出怪声,时而拍拍前面的同学,停不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他爸爸联系,让他好好挨一顿皮肉之苦,老实个几天。

老实说,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做班主任已是一项挑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更使我觉得困难重重。

我先是试着在他每次犯错误的时候及时提醒批评他,可我发现我所谓的批评在他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一分钟以后他还是会像之前一样扰乱课堂纪律。

于是,我决定改变方式,试着与他交流。在教师队伍中,我自认为处在比较年轻的刚行列之中,因此我应该更能理解这群孩子,与他们的心也就更近一些。我试着以一位朋友的身份与他交流。一开始,他不愿意与我分享他的故事,为了与他拉近距离,让他看出我的真诚,我便把我开学一周观察到关于他的事情说了出来。我告诉他:“其实,你是个好孩子,你非常热爱集体。我记得军训汇操时,咱们年级的孩子们都坐在地上等待出场,只有你一直在捡塑胶跑道上的小石子,还把他们扔到垃圾桶里。其实并不是你贪玩,而且刚才咱们班的同学差点被这些小石子绊倒。你这样做是防止有人再滑倒……”诸如此类的小事情给他讲了不少,段同学满脸惊讶的看着我,似乎看出了我对他的关注,便开始与我交流了起来。后来得知,段同学父母平时很忙,顾不上管教孩子,只是在他犯错的时候痛打一顿解决问题,致使孩子心里有些叛逆与抵抗,觉得失去了大家的关注,便想通过制造怪声、做一些奇怪的举动来换取别人的关注。

了解过段同学的经历,我的信心似乎更加坚定了,是的,我想要给予他关注与温暖,想要通过我的努力去改变他。一次,由于选拔优秀作文,需要上交电子稿,我便把我q号写在了黑板上,请同学们抄下来给父母看,把作文发给我。我万万没有想到,段同学竟然主动加我为好友,还主动与我打招呼。当时真是极其意外,我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与他聊了起来。这一次,我们就真的像朋友一般。我向他询问班级同学的情况,他懂事的让我吃惊,我又趁势说起了他。指出他的不足,也肯定他的优点。其实他自己也清楚常常会管不住自己,并且非常愿意与我一起改掉他的坏毛病。

听了段同学的话,我就仿佛碰到了合作者,越发有干劲儿!我们立下约定,如果他可以改掉自己的坏毛病,我就让他当他最想当的体育委员。小小的约定,看似不起眼,却有着无穷大的魅力,从那以后,他上课认真听讲了,一星期有一半时间能管住自己了,我为这小小的进步欣喜不已。

一天,我正准备进班辅导,就被一群孩子围了起来。他们说中午放学段同学把另一个同学打哭了,另一个同学的家长也来了,我如晴天霹雳一般。赶忙联系段同学的父亲,这边又安抚受伤的同学。好在没什么大碍,事情很快平息了。晚上下班,我看到段同学自己一人站在学校门外,便去询问。原来他是怕爸爸打他,不敢回家。早就听说他家长常常用武力解决问题,一直也没时间沟通,(www.kaoyantv.com)于是我便借此机会与他父亲联系,希望他父亲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尽量少用武力解决问题。没想到,那天晚上他真的因为我的电话免了一顿皮肉之苦,因此他更加信任我了。

发言更加积极,作业质量更高,更能管住自己是他对我的回报,也正因为他的努力,期末考试三科的成绩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父母更是高兴不已。

过年的时候,收到他发来的信息,他说“老师,谢谢你,你让我的成绩提高了,也让我改变了不少”。虽然,如今的他仍会偶尔管不住自己,偶尔犯犯小错误,可他确实在一点点的进步,相信终有一天,他会蜕变,展翅高飞!

从这件小事中不难看出,只要教师心中有爱,就没有所谓的问题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心底开启一片爱之花,去爱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爱去帮助孩子改掉恶习,让每个孩子都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